煤矿井下矿压预测预防新技术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煤矿矿压是指矿山地面或井下煤层和岩层围压对煤矿工作面的压力,是煤矿生产中的主要安全隐患之一、煤矿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是通过对煤矿地质构造、采动煤柱的力学特性、岩层应力状态、矿压破坏传输规律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以及对矿压失稳的判断和预测,为煤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煤矿地质构造分析煤矿地质构造是指地下岩层和煤层的空间分布和关系。
对煤矿地质构造进行综合分析,可以确定矿井的地质应力分布和变化情况,以及岩层的层位、倾角和厚度等参数,为矿井设计和采掘方案提供依据。
二、采动煤柱力学特性分析采动煤柱力学特性是指煤矿采动过程中煤柱的应力-应变关系和变形特点。
通过对已有煤矿采动煤柱的实测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可以确定煤柱在不同压力下的变形特征,以预测煤矿采动过程中的矿压变化情况。
三、岩层应力状态分析岩层应力状态是指地下岩层受到的应力分布情况。
通过对煤矿岩层应力进行现场观测和实测,可以确定煤矿不同工作面的应力状态,以及不同岩层之间的应力差异。
这些数据可以揭示不同地质构造下的岩层变形和破坏规律,为煤矿采动过程中的矿压变化提供依据。
四、矿压破坏传输规律分析矿压破坏传输规律是指采动过程中矿压的传播与演化规律。
通过对不同采动条件下的矿压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确定矿压的传输路径和传输速度,以及不同工作面之间的矿压关系。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预测矿压失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为煤矿采动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五、矿压失稳判断与预测通过对矿压的变化趋势和矿压失稳的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建立矿压失稳的判断模型和预测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采动情况和矿压监测数据,进行失稳的判断和预测,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修正。
六、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建立基于以上分析和研究,可以建立矿压危险性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该制度应包括煤矿地质构造、采动煤柱力学特性、岩层应力状态、矿压破坏传输规律等方面的数据和模型,以及矿压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煤矿冲击地压预防措施
8 、抢救出的遇险人员要用毯子保温,并迅速运至安全地点,进行输氧或由医生进行急救 包扎,尽快送医院治疗。
9 、对长期困在井下的人员,不要用灯光照射眼睛,搬运出出口时应用毛巾盖住其眼睛。
8 、加强生产期间采煤工作面上下出口、两巷和掘进工作面后方巷道的维修、管理和监督 检查。凡上、下出口断面不足 7m2 或两巷实际净断面不足 7m2 的工作面,必须立即停产 整改。
六、预测责进行。 2 、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必须采用电磁辐射法、微震系统和在线应力监测系统同时进行。 目 前以电磁辐射法和微震系统为主,以矿压观测法为辅,同时要采用钻粉率指标法(钻屑法) 进行全过程验证。
4) 、采场开采范围内不得布置与采煤工作面平行或几乎平行的同层位上(下)山。如必须布 置时。夹角应不小于 15 度。
5) 、尽量增加采面走向长度和倾斜宽度,减少分区煤柱和阶段煤柱。
6) 、在构造应力影响范围内,回采工作面不应垂直构造方向布置,应尽量与断层面、向背 斜轴等构造平行或减少夹角。巷道方向最好与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一致,使巷道周边应力分 布较均匀。
6 、凡经评价为有冲击危险的煤层及岩层,必须由采掘区队负责超前采取防范措施。要按 采区设计和掘进、采煤作业规程中规定的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质量标准进行落实和实 施。凡没按规定执行的采掘采掘工作面不得生产作业。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
煤矿井下粉尘综合防治技术规范AQ1020-2006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综合防治技术的总体要求与粉尘治理、预防与隔绝煤尘爆炸及粉尘检测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的综合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就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就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丁木标准。
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MT78 煤尘爆炸性鉴定方法MT157煤矿用隔爆水槽与隔爆水袋通用技术条件MTl59矿用除尘器MT/T240煤矿降尘用喷嘴通用技术条件MT422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 MT/T441巷道掘进混合式通风技术规范MT501长钻孔煤层注水方法AT694煤矿用自动隔爆装置通用技术条件煤矿安全规程(2004年版)3总体要求3、1采煤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落煤时产尘点下风侧1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支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放顶煤时产尘点下风侧l0m~l5m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回风巷距工作面l0m ~l5m处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
3、2掘进工作面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高瓦斯、突出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与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0%;其她矿井的掘进机司机工作地点与机组后回风侧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0%,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75%;钻眼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放炮l5min后工作地点的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95%,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0%。
3、3锚喷作业应采取粉尘综合治理措施,作业人员工作地点总粉尘降尘效率应大十或等于85%。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最新版)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生命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2条煤矿企业(矿井)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3条煤矿企业、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含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冲击地压防治管理工作全面负责;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工作的技术负责人,对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管理工作负责。
第4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企业(矿井)年度安全费用计划,保证满足防冲工作需要。
第5条冲击地压矿井应当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6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预测预报制度、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管理制度、防冲培训制度、冲击地压事故报告制度等。
第7条鼓励科研单位和煤矿企业加强防治冲击地压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防治冲击地压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8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矿井可按照冲击地压发生时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冲击地压分类。
条带煤柱开采动压现象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
条带煤柱开采动压现象预测与防治技术研究摘要:针对3200采区条带煤柱工作面的开采,分析了条带煤柱面开采动压现象的成因,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掌握了矿压的基本参数,进行了条带煤柱面动压影响下围岩变形破坏和能量积聚规律的研究分析。
关键词:条带煤柱开采动压现1 采区概况3200采区对应的地面位置为西大封村,地面以房屋为主,少量为农田,由南向北地势渐高,地面标高+103.3m~+112m。
村内地面较为平坦,低层房屋建筑占多数,多为土木结构平房,部分为砖石结构平房,有少量零星两层建筑。
井下位于-350m水平东大巷以上,南部以F39、F40断层煤柱为边界,东部以技术边界与大封煤矿井田相邻,西部为本井田3300采区东翼已采区。
采区上限标高-140m,下限标高-350m,走向长820m,倾向长500m,面积394150m2,工业储量187.0万吨,可采储量145.2万吨,其中村庄压煤139.4万吨。
采区设计开采山西组3煤层,煤层为一单斜构造,走向近东西、倾向北。
3煤层沉积稳定,全层可采,厚3.2m~3.97m,平均3.5m,倾角14°~22°、平均17°。
煤层视密度1.35t/m3,硬度f=2.5。
直接顶为深灰色粉砂岩,均厚在4.0m左右;基本顶为灰白色中砂岩,均厚在12m左右,坚硬、强度大。
直接底为灰白色粘土岩或粘土质粉砂岩,均厚1.0m,再下为灰至深灰色粉砂岩,均厚3.0m;老底为灰白色中砂岩,均厚12m。
(如图1所示)。
采区内地质构造以小型断层为主。
村庄搬迁前,采用等宽条带开采,采宽40m、留宽40m(如图2所示),采用分层开采的方式进行,先采上分层,采高1.8m。
村庄搬迁后,开采条带煤柱面(即40m留宽煤柱),仍采用分层开采的方式进行,先采上分层,采高1.8m,但条带煤柱面上下两侧均与采空区相邻。
2 动压现象成因分析2.1 开采动压现象成因条带煤柱厚煤层开采上分层时,存在底煤,容易出现底鼓的动压现象。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规划方案摘要井下安全避险是矿山生产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矿工的安全保障,需要建设一套完善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
本文将介绍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建设规划方案,包括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矿压监测预警系统、通风监测预警系统、救生逃生系统和紧急避险通信系统。
1. 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瓦斯是煤矿井下最常见的危险气体之一,对矿工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瓦斯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瓦斯浓度,一旦超过安全范围就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该系统应包括瓦斯浓度监测仪、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报警装置等组成,并与其他系统进行联动。
2. 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火灾是煤矿井下的另一个重大安全隐患。
火灾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及时发现和控制井下火灾,避免事故的发生。
该系统应包括火灾监测设备、温度传感器、烟雾探测器等,能够准确地监测火源和烟雾,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发出警报并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
3. 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矿压是煤矿井下常见的安全问题之一,可能导致坍塌事故的发生。
矿压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的矿压变化,预测和预警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该系统应包括矿压监测设备、地质参数测量仪器、数据采集和传输设备等,能够对不同区域的矿压进行精确的监测和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
4. 通风监测预警系统通风是煤矿井下的重要安全保障之一,煤矿通风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旨在实时监测井下的通风情况,保证良好的通风状况,防止因缺氧、积尘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该系统应包括通风监测设备、风速风向仪、温湿度传感器等,能够准确地监测通风参数,并及时预警异常情况。
5. 救生逃生系统救生逃生系统的建设旨在确保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而安全地撤离。
该系统应包括应急逃生通道、救生装备、疏散指示牌等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还需要开展矿工的逃生技能培训和演练,提高矿工自救能力和逃生技能。
6. 紧急避险通信系统紧急避险通信系统的建设旨在保障井下矿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与外界及时沟通,并获得指导和支持。
2024年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进展(三篇)
2024年煤矿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技术进展我国煤岩动力灾害世界第一煤岩动力灾害,主要包括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矿压。
突出是采掘工作面周围煤岩向采掘空间高速喷出的一种动力灾害过程,高地应力和高压瓦斯是能量的主要来源。
我国最大的突出灾害发生在四川三汇坝一井,在几钟内突出煤岩12780吨,喷出瓦斯气体140万立方米。
冲击矿压灾害是在高应力作用下,采掘空间周围的煤岩体失稳破坏并向采掘空间高速运动的动力灾害过程,高地应力是主要能量来源。
我国最大的冲击矿压发生在抚顺老虎台矿,震级达到里氏4.3级。
煤岩动力灾害除造成人员伤亡外,还严重摧毁巷道等采掘空间、破坏保障安全的通风系统。
灾害过程伴随矿井瓦斯涌出异常,常诱发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群死群伤。
xx年郑州大平矿死亡148人的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xx年辽宁阜新孙家湾矿死亡214人的冲击—瓦斯爆炸事故;xx年黑龙江鹤岗新兴煤矿死亡108人的瓦斯突出—瓦斯爆炸事故。
这类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是煤矿重大工程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煤岩动力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截至xx年,我国已备案的煤岩动力灾害矿井达1420多个。
由于种种原因,还有超过一倍数量的这类矿井没有备案。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累计发生31000多次动力灾害,平均每年死亡近300人。
目前,除海南、广东、福建、浙江、西藏等少数省区外,我国主要采煤省区不同程度地受动力灾害的威胁,著名的平顶山、淮南矿区的主力矿井全部为突出矿井,兖州矿区主力矿井受冲击灾害威胁严重。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大,灾害更为严重,预防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
我国煤矿国有重点矿平均采深700米,最深达1365米,煤层最大瓦斯压力达10兆帕。
来自权威部门的统计表明,“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矿重、特大瓦斯突出事故的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40%和28.5%;xx年发生的11起重特大瓦斯事故中,煤与瓦斯突出事故6起,死亡150人,分别占54.5%和68.2%。
从煤矿重特大事故看,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比例逐年上升,遏制煤与瓦斯突出等煤岩动力灾害事故是今后减少煤矿重特大事故的重中之重。
3.煤安监技装﹝2018﹞8号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2018年8月1日实施)
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工作,有效预防冲击地压事故,保障煤矿职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制定《防治煤矿冲击地压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煤矿企业(煤矿)和相关单位的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是冲击地压防治的第一责任人,对防治工作全面负责;其他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冲击地压防治工作负责;煤矿企业(煤矿)总工程师是冲击地压防治的技术负责人,对防治技术工作负责。
第四条冲击地压防治费用必须列入煤矿企业(煤矿)年度安全费用计划,满足冲击地压防治工作需要。
第五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编制冲击地压事故应急预案,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六条冲击地压矿井必须建立冲击地压防治安全技术管理制度、防治岗位安全责任制度、防治培训制度、事故报告制度等工作规范。
第七条鼓励煤矿企业(煤矿)和科研单位开展冲击地压防治研究与科技攻关,研发、推广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八条冲击地压是指煤矿井巷或工作面周围煤(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的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瞬间位移、抛出、巨响及气浪等。
冲击地压可按照煤(岩)体弹性能释放的主体、载荷类型等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冲击地压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实现分类防治。
第九条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冲击地压现象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第十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进行煤层(岩层)冲击倾向性鉴定:(一)有强烈震动、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的。
(二)埋深超过400米的煤层,且煤层上方100米范围内存在单层厚度超过10米、单轴抗压强度大于60MPa的坚硬岩层。
煤矿火灾前兆信息及预警新技术
自然发火系数 H(m3/min)
安全值 <0.0049
加强观测值 自然发火预报值
0.0049~0.0059
≥0.0059
印度学者Ashok K. Singh研究表明,自燃点处氧气浓度大于15% 时,煤氧化产物基本上是CO2,此时往往无法检测到CO的存在。 因此,应用CO指标对煤自燃进行预测预报时,应综合考虑各方面 因素后再作出结论。
按引火源分类
火灾, 34 瓦斯事故类型
2起, 9.1%
2起, 9.1%
1起, 4.5%
电气火花 放炮 煤炭自燃 违章吸烟 金属撞击
瓦斯爆 炸, 114,
49%
煤与瓦Biblioteka 斯突出, 103, 44%其它, 16, 7%
二、煤矿火灾现状分析
煤矿灾害事故依然多发
2012年7月1日,窑街煤电集团有限公司海石湾煤矿6112油页岩综采工 作面出现间歇性喷火,7月9日工作面下端出现明火,由于火势发展迅 猛,被迫封闭全矿,7月11日井下油气燃爆,出现较大冲击波,将风井 防爆门破坏,迫使主扇停止运转,全矿井停产。
链烷比受煤本身吸附的烷烃量不同和吸附烷烃的释放时间的影响,对采 掘工作面新破碎、剥落的区域预报有一定难度,但对发生在采空区内的 高温点,由于遗煤破碎强烈,吸附气体又经历了较长释放时间,采用链 烷比预报自然发火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煤矿火灾的前兆信息
煤炭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其指标
烯烃及烯烷比
在煤吸附的气体中没有烯烃气体,井下检测到的烯烃气体是煤氧化 分解过程中产生的,因此,烯烃气体的出现表征煤的氧化已经进入 释放氧化气体阶段。也就是说,只要检测到烯烃气体,则表明煤温 已达到或超过其临界温度。由于C2H4和C3H6不是同一温度下出现 的,因此可以根据它们出现与否判断煤温的大致范围。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年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煤矿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XXX煤矿202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矿长:总工程师:编制:日期:202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会审意见表目录第一章概述.................................. - 1 -第二章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组织机构............ - 1 -第三章事故汇报、处理程序.................... - 8 -第四章矿井生产情况..........................- 11 -第五章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12 -第一节矿井发生水灾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 12 -第二节矿井发生火灾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 13 -第三节矿井发生顶板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 14 -第四节矿井发生瓦斯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 14 -第五节矿井发生煤尘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 15 -第六节矿井发生机电运输事故的危险性分析及事故预兆- 17 - 第六章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18 -第一节水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 18 -第二节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 21 -第三节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 29 -第四节瓦斯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 38 -第五节煤尘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 42 -第六节机电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处理计划...... - 44 -第七章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52 -第一节井下避灾的基本原则 ................... - 52 -第二节灾区避灾的行动准则 ................... - 54 -第三节灾区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 ............. - 55 -第四节发生各类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 56 - 第八章保障措施..............................- 58 -一、救灾资源(人、财、物) .................... - 58 -二、技术资料 ................................ - 59 - 附录1 材料库物资名细表...................... - 61 - 附录2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通讯录.......... - 62 -第一章概述为认真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相关指示精神和《煤矿安全规程》相关规定,根据本年度矿井安全生产状况和采掘工作计划,为了保证在采掘过程中对矿井灾害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措施的超前防范,把各类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我矿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和有关法规,特制定《XXX煤矿2023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
矿压预测预报制度及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预测预报制度1、初采工作面根据顶板控制设计,预测工作面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
2、工作面两顺槽要根据顶板结构和岩性安装顶板离层探测仪观测顶板,专人对顶板观测仪定期观测、记录分析。
3、工作面回采期间对超前支护阻力及工作面支护阻力进行观测,以及顶板破碎、煤壁冒漏片帮情况进行观测,并作好观测记录,形成报表报生产技术部。
4、在工作面上下出口预计来压位置悬挂周期来压预报牌板。
5、经过多次来压数据分析,掌握来压规律,对预计的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步距误差进行修正。
6、工作面回采结束后根据所有矿压观测资料编写矿压总结报告,并交技术科存档。
二、矿压观测方案(一)、矿压观测内容综采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支架阻力观测、支架活柱缩量观测、巷道围岩变形观测、巷道围岩表面位移观测、顺槽超前支护范围内单体液压支柱阻力观测,以及支护质量动态监测。
根据观测结果对工作面顶板及顶板活动规律、来压特征,工作面支架受力特点,支架对顶板的适应性和控制效果,超前支撑压力影响范围和分布特点,顶板、煤层稳定性,工作面支护质量等进行分析,并进一步了解煤、岩体力学参数等基础数据。
(二)、观测方法1、支架阻力观测利用(圆图压力自记仪)或压力表分别在工作面均匀布置10条观测线,观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的变化。
测线布置在(133架)4X、18X、32X、46X、60X、74X、88X、102X、116X、130X支架上。
由矿压部门、生产单位连续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
2、支架活柱观测用标记法在工作面上、中、下布置3条观测线,在移架后、下次移架前测量活柱下缩量。
根据循环的次数,可算出循环下缩量和下缩速度。
其测线与支架阻力测线对应布置,即分别布置在18X、60X、102X支架上。
3、统计观测沿工作面采煤机移动方向每隔5架作为一观测剖面,矿压部门每班(天)统计一次端面顶板的破碎情况及煤壁的片帮情况(包括梁端距、片帮、冒高超过0.3m以上的区域及顶板破碎情况),同时统计支架安全阀开启量(率)、顶板冒落状况和支架因顶板压力损坏的部件等。
义能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瓦斯爆炸综合技术措施
义能煤矿安全技术措施措施名称:防治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瓦斯爆炸综合技术措施编制单位:防冲办通防科编制时间: 2018年7月28日义能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瓦斯爆炸综合技术措施会审意见:会审人员签字:义能煤矿防治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瓦斯爆炸综合技术措施根据《防治煤矿冲击地压施细则》第二十二、四十、四十一条之规定,开采冲击地压煤层时,必须采取冲击地压危险性预测、监测预警、防范治理、效果检验、安全防护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同时为避免因冲击地压产生火花造成煤尘、瓦斯燃烧或爆炸等事故,结合矿井实际情况,特编制防治冲击地压、煤层自然发火、煤尘、瓦斯爆炸综合技术措施:一、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一)危险性预测1、矿井新采区、回采工作面、煤巷掘进工作面必须进行冲击危险性评价;评价为存在冲击危险的制定防冲设计。
2、防冲办根据月度采掘计划及地测科提报的月度地质预测预报,编制各采掘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月度预测预报。
3、防冲办利用防冲周分析会时间,对井下采掘作业地点煤粉量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预测。
4、监测人员每天分析煤粉量监测、应力在线监测、微震监测数据,与各项监测指标进行对比预测。
5、采掘作业地点出现强烈震动、巨响、瞬间底(帮)鼓、煤岩弹射等动力现象进行预测。
(二)监测预警1、根据冲击地压月度预测预情况,调整完善具体防治措施。
2、煤粉监测预警指标:选用φ42mm钻头施工煤粉监测孔,每钻进1米煤粉量进行一次称重与预警指标对比;目前各采掘地点煤粉监测临界指标均为3.2kg/m;现场达到临界指标即可预警。
3、应力在线监测预警指标:采用KJ26冲击地压应力在线监测系统对回采工作面超前应力进行实时监测,压力传感器在两顺槽内自工作面前方30m开始布置,每30m一组,每组两个,埋设深度分别为8m、14m,每组两个测点间距0.5m-1.0m。
传感器初设值一般为1MPa-3MPa,作为冲击危险性评价的基础数据,单个传感器预警值设置为:8m钻孔初设黄色报警值7MPa、红色报警值9MPa,14m 钻孔初设黄色报警值10MPa、红色报警值12MPa。
煤矿防治水细则(2018年新版)
煤矿防治水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防治水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煤炭企业、煤矿和有关单位的防治水工作.适用本细则。
第三条煤矿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根据不同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等综合防治措施。
煤矿必须落实防治水的主体责任.推进防治水工作由过程治理向源头预防、局部治理向区域治理、井下治理向井上下结合治理、措施防范向工程治理、治水为主向治保结合的转变.构建理念先进、基础扎实、勘探清楚、科技攻关、综合治理、效果评价、应急处置的防治水工作体系。
第四条煤炭企业、煤矿的主要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下同)是本单位防治水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下同)负责防治水的技术管理工作。
第五条煤矿应当根据本单位的水害情况.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防治水专业技术人员.配齐专用的探放水设备.建立专门的探放水作业队伍.储备必要的水害抢险救灾设备和物资。
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极复杂的煤矿.还应当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配备防治水副总工程师。
第六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水害防治岗位责任制、水害防治技术管理制度、水害预测预报制度、水害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探放水制度、重大水患停产撤人制度以及应急处置制度等。
煤矿主要负责人必须赋予调度员、安检员、井下带班人员、班组长等相关人员紧急撒人的权力.发现突水(透水、溃水.下同)征兆、极端天气可能导致淹井等重大险情.立即撒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在原因未查清、隐患未排除之前.不得进行任何采掘活动。
第七条煤炭企业、煤矿应当编制本单位防治水中长期规划(5年)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煤矿防治水应当做到“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2篇)
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瓦斯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主要有爆炸、突出、窒息三种表现形式。
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瓦斯涌出和突出预测,包括对煤岩层中瓦斯含量的预测、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和涌出形式的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等,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合理的采掘部署及防治瓦斯灾害的措施;另一方面是瓦斯灾害预防,包括对煤层及采空区中的瓦斯进行抽放、采掘空间的合理通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消除等,其目的是减少瓦斯涌出量、消除瓦斯异常涌出、将采掘空间中瓦斯浓度稀释到可爆炸限以下,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
瓦斯突出预测1、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在瓦斯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突出危险区域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在不同煤岩介质中吸收系数的变化探测预测区域范围内的构造异常带、煤层厚度变化带、煤层强度变化带、瓦斯富集带等。
根据透视结果,结合瓦斯地质统计分析和工作突出预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专家系统软件综合分析判断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利用甲烷检测报警器及时测量身边甲烷浓度,巷道内安装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到达甲烷报警点及时撤离。
2、突出危险工作面预测实验表明:煤岩层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信号,信号振幅与外载荷以及煤岩力学性质破坏程度有关。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也主要是煤岩受载发生破坏的一个力学过程,可以通过捕捉破坏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来预测突出。
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与突出危险预测指标基本一致,对钻孔时瓦斯动力现象反映敏感,利用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预测突出是比较理想的非接触式方法。
生产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方法1、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切实做到“五个及时”。
对于巷帮抽放钻场采取了及时施工、及时打钻、及时封孔、及时合茬抽放、及时充填的“五及时”管理措施,杜绝了钻场瓦斯积聚。
在钻孔收尺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矿成立了瓦斯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瓦斯效果检验,严格落实“干、管”分离,明确了瓦斯办收尺员和通风区测气员联合收尺,确保了收尺的真实性,月底由瓦斯治理办公室负责将监督检查数据汇总上报,并严格落实防突效果检验,切实把住了钻孔收尺及效果检验关。
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摘要:煤矿井下地质条件复杂,尤其是顶板结构,不同采区的顶板地质差异很大,需要制定专项顶板管理措施,确保工作面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近些年由于顶板安全事故的案例让我们对于顶板安全管理越发重视,为了彻底解决顶板安全事故,有效做好顶板管理,我们积极引入矿压监测系统。
矿压监测是监测预防顶板支护效果和预防岩石离层、冒顶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于监在线管顶板安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某矿在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
关键词:煤矿井下;顶板;矿压在线监测技术前言煤矿顶板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控制不当、液压支架初撑力不足、压力监测不足等,特别是在矿压监测方面,多数矿山顶板安全条件较差,进行有效的矿山压力监测分析不足,认为高强度支护设备可以有效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
矿压在线监测系统是煤矿顶板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它不仅可以监测多子系统,还可以监测矿压参数。
此外,在线监测系统还可以跟踪不同地区的矿压监测,以及顶板离层、围岩应力、锚杆支护应力。
同时,它在系统数据传输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监控效果,传输模式的特点多种多样,不仅可以提高传输效率,还可以保证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一、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的介绍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可分为日常测站和总和测站。
日常测站设置及传感器配置标准:每50m设置一个日常测站,监测巷道顶板离层,配置一个围岩移动传感器(2点式);综合测站设置及传感器配置标准:每个综合监测站均需配置两个围岩移动传感器(2点式),4个锚杆(索)应力传感器(两帮锚杆各1个、顶板锚索1个、顶板锚杆1个)。
二、顶板矿压在线监测系统的功能(一)回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初始支护力及工作阻力监测液压支架的初始支承对拉深面直接顶的稳定性和破坏程度,以及初始压力和周期压力有很大的影响。
一旦初始支护长时间低于要求值,容易出现压力或顶板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液压支架的初始支承力一般要求不小于额定工作阻力的80%。
如果初始支承力一般小于目标值,则需要对液压泵站进行大修,增加泵站压力;如果单个支架的初始支护力显著减小,说明存在渗漏或软顶岩层形成的现象,需要加强支护;如果脚手架初期支护突然出现连续不断减少的一般情况,可能会遇到故障,则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支护措施,以确保安全生产。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摘要: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现象,也是煤矿井下复杂动力现象之一,它严重威胁井下安全生产,是煤矿井下开采过程中严重的灾害之一。
结合实际介绍了雁崖煤业公司14-3煤层416盘区81612工作面地质开采环境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冲击地压形成的内外因和内在斑裂产生的机理。
建立健全了灾害预测防治体系,提出了开采解放层、煤层注水、爆破卸压等治理防护措施。
关键词:冲击地压防治灾害治理措施1.概述1.1发生破坏情况冲击地压是采场周围煤岩体,在其力学平衡状态破坏时,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间释放而产生一种以突然、急剧、猛烈破坏为特征的动力现象。
冲击地压是一种特殊的矿山压力显现。
其显现强度特征一般为弱冲击、强冲击、弹射、矿震、岩爆、煤炮、冲击波、弹性振动等,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其发生突然剧烈,冲击波力量巨大,瞬间摧毁巷道、采煤工作面和设备,伤击人员。
雁崖煤业公司是一个具有水、火、瓦斯、煤尘等多种自然灾害的老矿井,开采历史长,生产条件较为复杂。
在开采14-3煤层416盘区81612工作面时,遇到了严重的冲击地压。
这是我公司首次经历冲击地压的影响,严重影响工作面的正常生产。
该工作面21612顺槽巷平均顶底板移进1.1m,两帮移进0.8m,摧毁巷道600余米。
断面收缩率80%以上,巷道平均底鼓1.2m,损坏单体支柱21根。
严重影响转载机和破碎机的行进,造成工作面停产。
因此,加强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的预防与治理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当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1.2冲击地压发生的条件冲击地压形成和发生的条件是很复杂的,作为一种矿山岩体破坏现象,有其特殊的宏观和微观特征。
首先是煤岩体中应力超过其极限强度,以煤岩破坏为先导;其次是煤层和围岩在集中应力作用下,吸收能量积聚应变能;另一个是“诱发”因素导致其突变破坏,瞬间释放应变能。
冲击地压发生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冲击地压的发生与煤岩体物理力学性质有直接关系。
煤矿双重预防工作方案
煤矿双重预防工作方案煤矿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环境,很容易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等事故。
为了预防这些事故的发生,煤矿需要实施双重预防工作方案,包括技术预防和管理预防。
技术预防是指通过技术手段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煤矿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手段来实施技术预防。
首先,要合理布置通风系统,确保矿井的空气流通畅通。
通风系统应合理布局,通风流量要足够,保证井下氧气充足,瓦斯浓度达到安全标准。
其次,要使用先进的检测设备,可以检测煤矿中的有害气体浓度,及时发现危险情况。
检测设备一旦发现异常浓度,应及时报警,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再次,要使用防爆设备,防止点火引起爆炸。
矿工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应具备防爆功能,以阻止火花或电弧引发事故。
此外,要对防爆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最后,要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防止积水和涌水。
排水设备要安装在易出现积水的地方,及时排水,防止因涌水导致事故的发生。
除了技术预防,管理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
煤矿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
煤矿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事故防范知识、逃生自救技巧等。
其次,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煤矿应设立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安全管理职责和权力,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
此外,要建立安全监控系统,及时监测矿井的安全状况。
再次,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
煤矿应设立安全岗位,对作业人员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作业,使用安全设备。
最后,要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煤矿应根据矿井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和休息时间,减轻矿工的劳动强度,防止疲劳导致事故的发生。
总之,煤矿双重预防工作方案包括技术预防和管理预防。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严格规范的管理措施,可以预防煤矿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井下矿压预测预防新技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煤矿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冲击矿压的威胁。
冲击矿压又称岩爆,是指井巷或者工作面周围的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它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煤矿重大灾害之一。
因此,对矿压的预测预防也是煤矿开采安全生产的关键之一。
近几年来,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其下属各矿针对以前在矿压预测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和归纳,并且与有关单位共同开展了科技攻关,积极应用当前已有的矿压预测预防适用新技术,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了实施,有效地保障了矿井生产的安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煤矿冲击矿压的主要预测手段中国矿业大学对钻屑法、微震法和电磁辐射法这三种现行较为成功的冲击矿压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对比。
①钻屑法。
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三号煤矿采深680~700m的6303工作面辅助顺槽多次发生冲击矿压,特别是在西部六采区的采掘生产过程中先后多次发生了冲击矿压,严重地危及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该矿通过采用钻屑法对6303工作面辅助顺槽的冲击矿压存在危险性成功地进行了检测,初步摸清了该顺槽正常状态下的煤粉量,并且确定了标准煤粉量的临界值,及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了解危措施。
此法现在已经成为该矿检测与确定冲击危险、判定冲击区域和冲击强度的主要精确依据。
钻屑法在冲击矿压预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应当指出的是,它不能够对目前日益增多的顶底板冲击矿压和刚硬岩层的断层冲击矿压进行预测,对于软弱煤层钻孔煤粉量的应力变化也不明显,而且此法在实施的时候需要打钻,占用的作业时间、空间和工程量很大,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和物力,影响与限制了采掘进度。
此法的监测结果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测量数据也只能够反映测量时的静态特征,不能够用于在空间和时间上进行冲击矿压危险变化的连续监测观察。
由于它的检测效率地,常常作为一种辅助的预测手段。
②微震法。
微震监测系统能够对全矿范围进行微震监测,是一种区域性的及时监测手段。
它可以自动记录微震活动,实时进行震源定位和微震能量计算。
相比于其它传统监测手段,该系统具有远距离、动态、三维和实时监测的特点,还可以根据震源情况确定破裂尺度和性质,为评价全矿范围内的冲击矿压危险提供了依据。
③电磁辐射法。
此法不受人工和工作面煤岩体分布不均匀及不稳定的影响,无需打钻,大大节省了工作量,实施时间短,准确率高,对生产影响小,使预测费用大幅度降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煤岩动力灾害预警和煤岩应力状态评定技术方法。
2 条带式首采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二号煤矿对该矿第一个条带式开采综放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支架压力和巷道变形进行了监测,研究分析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为今后的条带开采工作面选择支护参数和顶板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6312工作面两顺槽与六采区胶带输送机巷和辅助运输巷相连构成生产系统。
西南侧370m处为四采区采空区,东侧为六采区辅助下山和胶带输送机下山,西侧360m处为6306工作面两顺槽,北侧40m为正在回采中的6307工作面。
6312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表共安设19条测线来测取液压支架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指标;工作面共安设电脑圆图仪测线6条,每条测线安设1台电脑圆图仪。
从巷道位移观测点距工作面煤壁由远到近的观测过程中,矿压观测数据表明:超前影响范围不超过10m;巷道累计顶板下沉量最大为16mm,顶板下沉速度最大为2.5mm/d;累计两帮移近量最大为12mm,两帮移近速度最大为2mm/d。
矿压显现规律表明:液压支架后面的采空区位于“三带”中的Ⅰ带,直接顶和基本顶下分层冒落以后堆积在液压支架后面的高度比较大,在采空区的上方形成了平衡拱。
冒落的矸石大部分已接实顶板,对上覆岩层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造成尚未垮落顶板的活动看见相对减小。
基本顶上分层位于较高的岩层位置,距离液压支架比较远,特别是工作面长度只有50m,悬跨度比较小,致使基本顶上分层未有运动。
所以,顶板来压时工作面压力不是太大,矿压显现不是太明显,来压强度不大。
由于该工作面是俯采,而且推进速度快,所以工作面基本上无片帮的学习。
但是,采空区的冒落矸石存在着向前的推力,回采的时候要加强工作面及端头的顶板管理,提高液压支架和单体支柱的初撑力,使得液压支架接实顶板,以阻止冒落矸石向前的推力,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3 矿井边缘“刀把”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通过对矿井边缘风氧化带附近“刀把”式综放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的观测和研究,掌握了其矿压显现规律,对于提高回采率和今后矿井边缘风氧化带附近“刀把”式综放工作面的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该工作面采用伪倾斜长壁综采单轮间隔放顶煤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采煤法。
在工作面两切眼东部、中部和西部共分6个测区,安装6块电脑圆图压力自记仪,分别监测液压支架前后柱工作阻力;从距切眼60m起,在两巷顶底及两帮每隔20m布置1组测点,采用十字布点法对巷道顶底板下沉、两帮闭合量进行观测。
综放工作面两切眼直接顶初次垮落和老顶初次垮落均有所不同:小面直接顶初次垮落从工作面两头开始向中部发展,垮落步距平均28.4m;大面则从工作面东部(即两切眼接合后的工作面大面中部)开始向西部发展,垮落步距平均14.2m。
小面老顶初次来压从工作面两头开始向中部发展,垮落步距平均46.9m;大面也从工作面两头开始向中部发展,垮落步距平均39.8m。
小面周期来压范围大,大面较小,变化范围在13.2~26.9m左右,为老顶初次来压步距的0.3~0.6。
由于东顺槽受到采空区的影响,采动影响的范围较大,在距离工作面前方47.3m以内;剧烈影响在工作面前方11m以内;两帮最大移近速度为69mm/d,顶底最大移近速度为50mm/d,必须加强两顺槽50m以内的超前支护强度,确保安全生产。
初次放顶期间,泵站压力必须达到设计压力30MPa,确保掖压支架有足够的初撑力;加快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合理控制采高在2.8m以内,保证采放比;沿着底板割煤,顶煤要及时放干净,见矸即停,保证产量和老空老顶的及时冒落。
液压支架的前柱受到的压力大于后柱,容易使得前后柱失衡严重,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管理,确保4个立柱能够均匀受力,保证支架处于合理的工作状态。
4 工作面侧向支承压力显现规律研究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通过对93上01工作面矿压观测,初步掌握了深部开采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使今后九采区深部沿空掘巷时预留煤柱尺寸更加科学合理,为解决倾斜煤层仰斜综放开采的综合技术问题提供了依据。
①上顺槽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和煤体破坏分布规律分析。
随工作面推进,上顺槽两组全部10个不同深度的煤体应力计应力变化非常清晰地反映了由于开采而引起工作面上方应力的分布特点和煤体的破坏情况。
总体而言,侧向煤体的塑性破坏深度达到5.56~6.15m,最大不超过7.15m。
侧向7.15~8.35m是采动后采空区侧向总体支承压力的高峰位置。
这一峰值是由上覆岩层的总体运动所引起的。
工作面后方189m处的应力高峰仍然未达到最大值,但此时的总体支承压力集中系数(工作面平均采深538m)已经达到最大值。
②下顺槽侧向支承压力分布和煤体破坏分布规律分析。
与上顺槽的应力分析方法一样,就侧向总体支承压力分布特征而言,6.65m是后方支承压力的峰值。
从实测数据而言,最大应力集中系数、应力集中系数比上顺槽明显增大,是上顺槽的1.36倍。
③倾向煤层工作面上下侧煤岩体破坏和应力分布对比。
93上01工作面倾角13°~14°条件下侧向煤体的破坏和应力分布有以下基本特征:倾斜放顶煤工作面两侧实体煤内均存在明显塑性破坏区域,而上顺槽煤体破坏区域稍大,两者相差1~2m。
同样,采空区上端侧向起始弹性区范围大致相当,上端比下端稍大0.5m。
采空区两侧每体支承压力分布基本规律相同,即弹性区内煤体持续增加并最终稳定。
采空区两侧总体支承压力作用范围基本相当,采空区两侧煤体应力集中程度有差异;按同样的采空区距离计算,下顺槽侧向支承压力较大。
5 南屯矿薄煤层首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研究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南屯煤矿通过对1601小槽煤首采工作面的观测,对其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研究,为薄煤层安全开采和支护设计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对于类似地质条件的矿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1601工作面采用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最小控顶距支护为“322”支护方式,柱排间距1m;切顶排配SQD-1200型墩柱,柱距3m。
实践和矿压观测结果验证适合该矿薄煤层工作面开采条件的。
该面基本顶来压规律是:初次来压步距29m,周期来压步距8~11m,平均9.7m。
周期来压特点为大周期与小周期间隔显现。
基本顶初次来压强烈,来压时伴有明显顶板断裂声响和支柱阻力急增。
单体支柱循环总平均84.15kN/棵,初撑力90kN/棵以下占总数56.55%,多数单体支柱初撑力偏低,达不到工作面作业规程和质量标准化要求,必须坚持二次注液或提高泵站压力。
单体支柱实测工作阻力90.1~160kN/棵占总数64.46%,工作阻力偏低。
其原因主要是该面底板为铝质泥岩,遇水后更为松软,致使支柱钻底处于降阻状态。
切顶墩柱初撑力在300.1~400kN/棵占总数40.48%,大于额定值600kN/棵的一次未出现,初撑力较低。
要确保泵站压力与延长升柱时间以提高切顶墩柱初撑力。
支柱最大钻底量在来压期间172mm,平均159mm,超过了采煤作业规程和安全质量标准要求的不大于100mm,应采取加大柱鞋面积、提高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期间支护强度、切顶排柱间加支一棵单体或切顶排三花柱布置等措施。
根据对工作面中巷顶底、两帮位移量矿压观测,两巷为实体煤开采条件下,回采巷道超前明显影响范围在20m内较为强烈,在工作面超前20m范围内进行巷道超前支护基本处于合理范围。
通过对该面支护密度和强度的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支护密度及强度计算对比,该面的支护设计密度和支护方式基本满足日常安全生产和顶板控制的需要。
6 短壁综放面快速推进矿压显现规律兖州矿业(集团)公司济宁三号煤矿通过对短壁综放面快速推进条件下的矿压显现规律与特征研究,对工作面回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现了工作面快速掘进时的安全生产,为今后类似条件的工作面巷道布置和支护参数选择提供了切实可靠的依据。
163下03综放面是该矿第一个短壁综放工作面。
工作面自老顶初次来压后进入快速推进阶段,最大推进速度14.4m/d,最小推进速度6.4m/d,平均推进速度11.4m/d。
他们通过对工作面的综合矿压观测,结合工作面液压支架压力曲线图,并根据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与特征的研究分析,发现液压支架工作阻力在短壁综放工作面快速推进阶段变化不大,支架增阻时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