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 戊戌变法 (共29张PPT)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呼吁变法
“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
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
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此材料道出当时中国面 临内忧(揭竿斩木)外 患(瓜分豆剖)
第六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背景 《马关条约的签订》
时间 1895年春
人物 内容
影响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轰动京沪、拉开了维新 变法运动的序幕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 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
活动呢?
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宣传变法
维新运动期间全国各地学会
维新派在各地创办的报刊
觉醒,投身于爱国斗争之中,致力于救国方案的探索;忧国忧 民、敢为天下先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巩固训练
戊戌变法—导学训练完成课堂在线
请同学们认真作答哟!
课后作业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亦变,不变亦变。” ——梁启超《变法通议》
法律制度是治安天 下的武器,变通是 天下不变的道理
问题思考:学会和报刊主要宣 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响?
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宣传维新
变法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使维新
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为百日维新奠定基础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的感慨:“朕虽有改革之心, 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 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6课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5.历史意义及教训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
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 •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歌德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
• • • • • • • • • • • • • • • •
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
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思想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反映资产
有利于 军事强大 阶级民主 政治需求
有利于传 播资产阶 级思想
2.戊戌政变
不 予 家 奴 。
宁 赠 友 邦 ,
不 可 变 法 ,
宁 可 亡 国 ,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3.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林旭 康广仁
杨深秀
谭嗣同
杨锐
戊戌变法的唯一成果
京师大学堂遗址
4.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②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 (根本原因)。 ③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④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发行。
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
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一 、 康 有 为 与 公 车 上 书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 《变法通议》,强调“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
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
变”,日本以变法而强大,中 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28张PPT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 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明定国是”诏(节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
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皆经再三
……
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
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
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
除,众喙晓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
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这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
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
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
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 冬袭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 宣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 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 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将此通谕知之。
(4)怎样变?
开始标志:1898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类别
经济
政治 文教 军事
内容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 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影响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有利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参政。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
第6课 戊戌变法
《熊时—局俄图国》是
1898年太谢阳缵—[日zu本ǎn]泰 先生肠创(制蛇的)一—幅德反国映 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 潮的漫虎画—。英原国图上有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
运动
维新 变法
“明定国是”诏(节选)
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进求时务,多
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皆经再三
……
审定,筹之至熟,甫议施行。惟是风气
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
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
除,众喙晓晓,空言无补,试问今日时
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
有限这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
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以挞坚甲
利兵乎?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必至门户纷争,互相水火,徒蹈宋
明积习,于时政毫无裨益。即以中国大经大法而论,五帝三王,不相沿袭,譬之 冬袭夏葛,势不两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 宣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 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毋徒袭其皮毛,毋竞 腾其口说,总期化无用为有用,以成通经济变之才。…… 将此通谕知之。
(4)怎样变?
开始标志:1898 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类别
经济
政治 文教 军事
内容
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 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
影响
有利于中国民族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 精简机构 ,裁汰冗员,澄清吏治
有利于资产阶 级知识分子参政。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
第6课 戊戌变法
《熊时—局俄图国》是
1898年太谢阳缵—[日zu本ǎn]泰 先生肠创(制蛇的)一—幅德反国映 当时列强瓜分中国狂 潮的漫虎画—。英原国图上有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主张: 5、目的: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首要目的:救亡图存 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发展艰难。
材料五: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 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 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 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1、戊戌变法的原因(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创办报刊
康有创为创办办学的堂万木草
堂
梁启超创办的时务学堂
以下人物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 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袁的世感慨凯:的“朕出虽有卖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
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
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主张: 5、目的: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首要目的:救亡图存 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发展艰难。
材料五: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 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 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 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1、戊戌变法的原因(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创办报刊
康有创为创办办学的堂万木草
堂
梁启超创办的时务学堂
以下人物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 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袁的世感慨凯:的“朕出虽有卖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
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
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中德胶澳租借条约》,使山东逐步沦为德国的势力范围 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胶州湾事件”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

组织学会
创办学堂
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
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报刊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主要报纸
维新运动期间各地重要学会
变法宣传
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 寒暑变而成岁……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 藩矣。……今夫日本……受俄、德、美大创,国 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 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
推行维新变法措施
背景: 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
发展
高潮
百日维新 实行变法
结尾
发生
公车上书 揭开序幕
组织学会 创办报刊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中国行不通!
领导阶级 目的
性质 学习层面
意义 结果 启示
【思考】比较戊戌变法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封建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改良派
戊戌六君子
二、百日维新——戊戌政变
去我 留自 肝横 胆刀 两向 昆天 仑笑 !,
5.戊戌政变:
!死 ,有 得心 其杀 所贼 ,, 快无 哉力 快回 哉天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 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二、百日维新——失败原因 6.失败原因:
——梁启超《变法通议》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
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
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维了新什人么士作在用报?刊中宣变传法了图什强么思想?产生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二、百日维新——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4张PPT)

《 国 闻 报》
《 直 报》
创办报刊
《 湘 学 报》
《 知 新 报》
二、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背景: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代表人物: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仁)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 时间:1898年(这一年为农历戊戌年,因此又称 “戊戌变法”)6月11日—9月21日,共103天 开始标志: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 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缚之……”
严复主持的
——梁启超
《国闻报》,以“通上下之情”“通中
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有哪些? •它们宣传了什么观点? •产生了什么影响?
主要是强学会等学会,《时务报》和
《国闻报》。
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主要内容
类别
主要内容
政哪些治人上 裁有撤利于冗刷官新冗吏员治,,允使官许民官参民与上政书权言的积事极。性提高
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评价戊戌变法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历史意义: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教 训: 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 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 国行不通。
败因探究: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 弱小,且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根因); 2、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3、顽固派势力强大,变法触动顽固派的利益。 4、变法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2.有学者认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由“政策创
新”转向于“制度创新”。这里的“制度创 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共17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 1021.8. 1020:00 :0420:0 0:04August 10,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 育好, 他就不 能发展 培养和 教育别 人。202 1年8月 10日星 期二下 午8时0 分4秒2 0:00:04 21.8.10
四、维新变法运动的结果 ——戊戌政变
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废除变法, “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康有为、梁 启超仓促逃往海外。史称“戊戌政变”。
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资产阶级维新派一直以来做希望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出于 对守旧势力的妥协,最终在戊戌变法中却没有提出。
慈禧对请示的光绪皇帝表明了她的态度:“凡所施行之新政,但 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但是在变法前,慈禧太 后就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在变法过程中,实际上 理会光绪帝政令的地方官员可谓凤毛麟角。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 年8月下 午8时0 分21.8. 1020:0 0Augus t 10, 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 年8月10 日星期 二8时0 分4秒2 0:00:04 10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 他们而 组织起 来。下 午8时0 分4秒下 午8时0 分20:0 0:0421.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