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金纳刺激反应式学习
刺激反应理论的原理
刺激反应理论的原理刺激反应理论(Stimulus-Response Theory)是心理学上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特定刺激做出的反应。
该理论主要由美国心理学家伯尔豪斯·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在20世纪中期提出,被视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
刺激反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外界刺激的影响,并在特定刺激的作用下做出相应的反应。
斯金纳强调个体行为是外部环境刺激的结果,而与内在的心理或思维过程无关。
他认为,给定特定刺激后,个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产生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被操作的反应”。
刺激反应理论的核心原理是“刺激——反应——强化”的三个要素。
在这个过程中,刺激是引起个体行为的事件或条件,反应是个体为了应对特定刺激而做出的行为,而强化则是指在反应后带来了积极结果或后果,从而增加了该反应在未来发生的可能性。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可以通过控制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塑造和改变。
他提出了一种实验方法,称为“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 Conditioning),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操作条件反射训练,来研究和改变它们的行为。
这种方法强调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强化对于塑造和维持行为的重要作用。
刺激反应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正向强化”和“负向强化”。
正向强化是指在个体给出期望的反应后,提供积极的奖励或后果,从而增加该反应的概率。
例如,当一个人给予其他人赞美或奖励时,这就是一种正向强化,会增加该人表达赞美的可能性。
负向强化则是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加一种特定行为的发生概率。
例如,当一个人遇到不愉快的情况时,他可能会选择逃避这种情况,以减轻不愉快的感受。
刺激反应理论还包含了“惩罚”的概念,即在个体给出不符合预期的反应后,提供不愉快的后果或惩罚,以减少该反应的概率。
例如,当一个人犯规时,可能会受到惩罚,以减少他再次犯规的可能性。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
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
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
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如当灯亮时按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于是,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
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 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 的理解。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 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 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 建议。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 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主要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 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
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
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S-R Theory),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 Skinner)提出的行为主义教学原则。
1. 呈现刺激:这是一个导入学习任务的步骤,是将需要学习的内容呈现给学习者的过程。
刺激应当易于理解,并与学习目标相关。
2. 响应:这一步是学生进行反应,可以是口头反应、书面反应或者行为反应。
学生针对所见所听作出正确的反应。
3. 强化: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响应时,需要得到奖励或者鼓励,这个过程称为强化。
可以是课堂表扬、小纪念品、加分等。
4. 反馈:根据学生的响应,给予及时的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并进行及时的修改和改进。
5. 自我控制:学生通过不断锻炼和实践自我控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自我调整和控制,形成正确的思维、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斯金纳程序教学原则强调了教学的目标导向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以及强化的重要性,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
斯金纳的刺激——反应理论
斯金纳(1904~)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印第安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理论,是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1954年,程序教学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中指出了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刺激或所得到的控制不能使学生产生愉快,甚至令学生反感;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的强化次数太少且强化的时机不适宜;学习过程不是逐步递进达到学习目标,缺乏合理的学习过程。
根据当时的教学现状,斯金纳认为,使用教学机器可以解决其中的许多问题,因而许多人开始对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感兴趣,立志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一、巴甫洛夫(1849~1936)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
他曾担任俄国科学院院士。
1904年,由于他在消化生理学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荣获诺贝尔奖。
在这个研究过程中,他发现与食物不同的刺激也可以引起唾液分泌,这就导致了他对心理学的研究,尤其是对条件反射的研究。
他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研究,他的条件反射学说被公认为是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的理论。
其主要著作有《消化腺机能讲义》、《动物高级神经活动(行为)客观研究二十年实验》、《大脑两半球机能讲义》等。
2、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
他所说的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他说:“显然,我们的一切培育、学习和训练,一切可能的习惯都是很长系列的条件的反射。
”巴甫洛夫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了许多推测,发现了人和动物学习的最基本的机制。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CR)。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一、基本理论(一)基本原理斯金纳将反应分为两种模式:经过刺激后引发的反应——答应式反应个体没有经受刺激但仍然会发出的反应——操作性反应维系操作性反应的关键:强化“强化物”是指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或者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例如:即将要考试了,大家经受了即将要考试的刺激于是纷纷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这个行就是答应式的反应。
那些即使没有考试但依然每天去图书馆,去图书馆的概率增加,一直在强化这个行为,这就是操作性的反应。
(二)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增加刺激,反应概率增加,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奖励性的刺激负强化:减少或取消刺激,反应概率增加。
厌恶性的刺激例如:孩子起床自动整理的床铺,妈妈夸奖孩子,孩子很开心于是以后经常整理床铺。
(正强化)父母一直唠叨着让孩子清理房间,于是孩子连续两个星期都整理房间,父母的唠叨停止了,孩子也依然会整理房间。
(负强化)(三)强化的安排对学习的影响强化分为:连续强化:每一次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间接强化:并不是每一次正确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效果: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最初学习给予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映都给予强化,就会比较快。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比例强化安排比间接强化安排的反应速度要快些。
对消退速度的影响。
连续强化——间歇强化固定强化——变化强化必将强化的比例高——比例低两者互相比较,当停止强化后,前者学得快也忘得快二、案例分析3岁的妞妞睡觉总是要妈妈陪她、哄她,直到她睡着为止,中途不能离开半步,否则就立刻放声大哭。
而当她大哭大闹时,妈妈一出现,就停止哭闹,就这样妈妈每天被迫守在妞妞旁边,拿她没办法。
分析:妞妞一旦哭闹,妈妈就回来陪她哄她,是对妞妞的行为的正强化,于是妞妞就会形成这样的反应:只要哭闹就会得到妈妈的安抚。
想要制止住妞妞的这种反应就要给予她负强化,在妞妞想要哭闹时不理她,让她即使哭闹也得不到妈妈的安抚,连续强化这样的行为几次,妞妞就会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就能改变这种反应。
刺激-反应理论(现企)
斯金纳刺激-反应理论按经典的条件作用学说,让一个中性刺激伴随着另一个已知会产生某一反应的刺激连续重复呈现,直至单凭那个中性刺激就能诱发这种反应,新的刺激--反应(S--R)联结就形成了。
也就是说,新刺激替代了原刺激,例如,在著名的巴普洛夫实验(前苏联生理学家、心理学家、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
每天在喂狗之前在狗旁边摇铃铛,由于狗进食的时候会流口水,所以久而久之就把铃声和进食联系起来,形成了“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的条件反射。
)中,铃声替代了肉丸引起狗流口水。
刺激替代现象在人身上也时有发生,例如在课堂讲课时,当教师转向黑板时,学生就会拿起笔来准备作笔记,虽然“转身”动作本身并非引起“做笔记”这一反应的原始刺激。
然而,在经典的条件作用下建立的联结属随意性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模式对于人类学习没有多大帮助,反而往往造成误会。
研究学习行为的目的,是要形成一种分析各种环境刺激的功能的方法,以决定和预测有机体的学习行为。
为此,斯金纳设计了一种特殊的仪器,即一个阴暗的隔音箱——斯金纳箱,箱子里有一个开关(用白鼠为被试对象,就用一根杠杆或一块木板;若以鸽子为被试对象,就用一个键盘)。
开关连接着箱外的一个记录系统,用线条方式准确地记录动物“按”或“啄”的次数与时间,如图2-3所示。
斯金纳早期通常使用白鼠来作试验,后来大多以鸽子为被试对象。
在实验时,并不是动物每一次按杠杆或啄键盘后都给喂食,食物的释放方式由实验者决定。
除此之外,实验者还可以控制灯光、声音、电击、温度与湿度等。
斯金纳在用白鼠和鸽子作为被试进行研究,放在“斯金纳箱”中饥饿的白鼠起先是因偶然的压杆动作获得食物,多次尝试后,它学会了主动压杆以获取食物。
斯金纳认为学习就是通过强化某个刺激情景中的自发性反应,建立“刺激--反应”联结,形成操作学习。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有以下几个基本观点:(1)斯金纳把条件作用的学习历程分为两类,即“反射学习”和“操作学习”。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第二节 桑代克的试误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的迷箱实验 桑代克用猫作实验,研究猫的学习。
桑代克从上述实验中得出, 学习是一种渐近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 程。 在尝试与错误的过程中,错误反应逐渐减少, 正确反应逐渐增加,最终形成了刺激与反应之间 的联结。
简称为 S一R 联结
二、学习定律 提出了三条学习定律: 准备律----指联结的加强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调 节和心理准备。 练习律----指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加强练 习可以增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指若刺激与反应联结的形成伴以愉快 的情绪体验,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否则就会减弱。
巴甫洛夫认为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 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反射活动。 学习就是学会对刺激作出反应,即学会条件反
射。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对数学学习的启示 揭示了学习的基本生理机制,为说明一些数学学 习现象与心理现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如数学符号 的掌握往往是通过条件反射来实现的。 例如, “S.S.S” ,sinA
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对当今学生的学习仍有一定 的指导价值,特别在培养学生的学习情绪,引起学 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在试误的过程中应用推理 和批判的方法,在概念、原理、法则学习之后予以 必要的重复练习,重视学习者对学习的心理准备等 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桑代克虽然注意到人类和动物的学习并不完全 相同,但认为区别仅仅是简单与复杂,联结次数的 多少,本质上是一样的。
第三节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箱实验 斯金纳把桑代克的迷箱加以改进,研究白鼠的 学习。
白鼠学会了压杆以获取食物丸。这里,白鼠掀压 杠杆的反应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学习是反应(R)与刺激(S)的联结过程, 行为的改变是操作性条件作用的结果。 学习的本质就是反应概率的改变。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
现代学习四大理论一、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华生(古典行为主义:学习是经典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桑代克(S-R 刺激反应,极端行为主义:学习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过程,是刺激-反应的连结)、斯金纳(刺激-反应-强化:学习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班杜拉(认知行为主义:强调学习产生于观察和模仿)二、认知主义早期认知心理学观点:1、格式塔理论,学习就是知觉经验的重组。
2、S-O-R,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学习就是形成认知地图。
现代认知心理学观:代表人物:布鲁纳(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组、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有意义的学习、先行组织者、动机理论)、加涅(连结-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主要观点:1、学习是认识结构的重组。
2、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者倾向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过程(信息加工模型)三、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是皮亚杰、布鲁纳和维果茨基理论的综合发展。
主要理念:1、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的过程中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2、认知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
3、认知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模式应该着重于学习者自身的建构和知识的组织;社会建构主义强调通过两个和两个以上的人从事持续的谈话的社会环境中进行。
4、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环境。
三个基本假设:1、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
2、学习是一种活动的过程。
3、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
六条教学理念: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2、强调“情境”对意义构建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4、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5、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6、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四、人本主义马斯洛学习理论:学习只能靠内发,教师不能强制学习,学习的活动应由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
教师的任务只是辅导。
罗斯杰的自由学习原则:学生各有其求知向上的潜在能力,只需设置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学到他们所需要的一切。
六条主张:1、人皆有其天赋的学习潜力。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
• • 行为 • 应答性行为 操作性行为 S R R S 两者的区别: 行为是否有 目的
• 应答性条件反射 • 条件反射 •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人类 绝大部分行为都属于操作性行为,学习的过程就是操作性 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
三、强化理论
1、强化 (1)强化的分类 斯金纳区分了两种强化类型: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在环境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 反应概率增加 负强化:当某种刺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 时,反应概率增加
(2)强化的安排
(3)不同强化安排的效果
• • 对习得速度的影响 一般说来,如果最初学习时给予连续强化,学习速度就会比 较快些。如果最初学习时使用间歇强化,学习就会困难些,速度 也就慢一些。 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首先,一般说来,比例强化比间隔强化的反应速度要快些。 其次在两种固定强化安排中(固定比例强化和固定间隔强化), 在每次强化后,反应速度立即变慢,其反应速度是从这一次强化 后到下一次强化前有规则地逐渐加快。由于这种图解很像海里的 扇贝,因此把它称为“扇贝型”(scalloping)效应。最后,在 两次强化之间反应速度的这些变式,只表现在固定强化安排中, 在变化强化安排中则没有呈现这种现象。 对消退速度的影响 不给强化后:连续强化安排导致消退速度快于间歇强化安排; 固定强化安排导致消退速度快于变化强化安排;比例强化安排中 强化次数与反应次数比例愈高,消退速度愈快。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一、斯金纳的经典实验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
三、强化理论
斯金纳简介
• 伯尔赫斯· 弗雷德里克·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的创始人。是一位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 主要代表人。他引入了操作条件性刺激。他还写 了著名的小说《桃源二村》 。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
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k Skinner,1904~1990)是操作学习理论的创始人和行为矫正技术的开创者。
他是美国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也是在所有新行为主义者中,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立场方面最激进的一位,同时,也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主义者。
他最有影响的主张集中体现在他的操作学习理论。
一、操作学习理论的提出:在斯金纳之前,心理学家们就已经用刺激——反应联结对学习作出解释,如华生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①又如,桑代克提出的尝试——错误学习(trial-error learning)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在一定的情景与特定的反应之间建立某种联结”②斯金纳指出,虽然,某些人类的行为正如之前的心理学家们说的那样,是由特定的刺激引起的,但是,这些只能解释所有人类行为的一小部分,于是他提出了另外一类行为,称之为操作性行为,因为它们是在环境中缺乏明显的无条件刺激物时操作的。
斯金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行为与后果的关系上,并由此提出了对教育实践起巨大影响的学习理论——操作学习理论。
二、斯金纳操作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一)经典实验——斯金纳箱(Skinner box):20世纪30年代后期,斯金纳改进了桑代克的迷笼,设计了“斯金纳箱”,并用来研究各种动物(如白鼠与鸽子)的行为。
此箱去掉了所有无关刺激,通常内设一杠杆,杠杆与一食物仓相连,动物(如白鼠)偶然地一按杠杆,食物仓便打开,落下一食物小丸于食物盘内,箱外有一记录器,可记录白鼠按压杠杆的速度。
实验中,动物从初始的混乱动作中无意地碰到杠杆而得到食物,从而学会了按压杠杆与得到食物之间的联结。
通过更为复杂的设计,动物还可以学会分化行为,如当灯亮时按杠杆可以得到食物,而灯灭时按杠杆得不到食物,于是,动物学会了只在灯亮时按压杠杆。
(二)两种类型的学习: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加涅的8层次举例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理论将学习分为八个层次,以下为每个层次的举例:
1. 信号学习:学习对某种信号作出某种反应。
例如,巴甫洛夫的实验中,狗听铃声分泌唾液。
2. 刺激-反应学习:主要指操作性条件作用。
例如,斯金纳的实验中,小白鼠学会按压按钮获取食物。
强化在这一类学习中起关键作用。
3. 连锁学习:一系列刺激-反应的联合。
例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4. 言语联想学习:实质是连锁学习,只不过是语言单位的连锁。
例如,将单词组合为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
5. 辨别学习:能识别各种刺激的异同,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1、2、4、7、11”这些数字的序列对于受过训练的人来说是一个递增数列,但对于未受训练的人来说,它只是一些无意义的数字和声音。
6. 概念学习:能够对刺激进行分类并对分类作出反应。
例如,对于“鸟”这个概念,我们知道所有的鸟都有翅膀、喙和脚,但并非所有的鸟都有羽毛。
7. 规则或原理学习:指了解到某些事物是如何发生或变化的过程。
例如,物理学中的“万有引力定律”,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8. 问题解决或高级规则学习:指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数学中解决一道难题,或者在科学研究中提出一个新的理论。
以上就是加涅的八层次学习理论的各个层次及其对应的举例说明。
斯金纳 操作性学习理论
19
• 强化:通过强化物增强某种行为的过程。
• 强化物: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反应)的 刺激或事件。
• 强化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歇强化
20
• 连续强化:强化物连续多次地重复出现, 对每一个合乎要求的正确反应度给予强化。 • 间歇强化(部分强化):仅对一部分正确 反应以强化。
21
22
• 强化还分为:积极强化、消极强化 • 积极强化(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 增强了一个而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的作用。
27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 有五条 :
• • • • • 第一,小的步子。 第二,积极反应。 第三,即时反馈。 第四,自定步调。 第五,最低的错误率。
28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相比较有许多优点。
• 第一,教学机器能即时强化正确答案,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能 加强学习动力。而在班级教学中行为与强化之间间隔时间很长, 因而强化效果大大削弱。 • 第二,传统的教学主要借助厌恶的刺激来控制学生的行为,学 生学习是为了不得低分,不被教师、同学、家长羞辱等,从而 失去学习兴趣。教学机器使学生得到积极强化,力求获得正确 答案的愿望成了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 第三,采用教学机器,一个教师能同时监督全班学生尽可能多 地完成作业。 • 第四,教学机器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循序渐进地学习(即使 一度离校的学生也能在返校后以他辍学时的水平为起点继续学 习),这能使教材掌握得更牢固,提高学生的学习责任心。 • 第五,采用教学机器,教师就可以按一个极复杂的整体把教学 内容安排成一个连续的顺序,设计一系列强化列联。 • 第六,教学机器可记录错误数量,从而为教师修改磁带提供依 据,结果是提高了教学效果。第七,学习时手脑并用,能培养 学生自学能力。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复习用)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1、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学习过程:通过不同方式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华生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提出刺激---反应理论的基本观点:1、行为是学习的依据行为是指有机体所说所做能直接观察到的机体变化的动作,组成行为的基本单位是刺激与反应(S—R)、它们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2、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习惯习惯的形成即条件性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结的形成。
简单的条件反射反应和复杂的习惯反应之间的关系的部分和整体关系3、学习原理学习规律(习惯形成遵循的规律):频音律?:有效动作反应的次数越多就会越被牢固的保存下来近因律: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有效反应对联结的影响较大影响学习的其它因素:年龄,联系的分配、运用,药物,动觉反馈对刺激---反应学习理论的评价:1、主张对心理现象和学习进行看得见摸得着客观研究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2、是极端的行为主义和环境决定论拒绝和排斥,对学习内部过程及条件的研究是典型的机械主义学习理论3、他的学习理论无多少科学价值和新创建,仅是公开树立了行为主义旗帜斯金纳提出了操作性行为强化理论:基本观点:(一)行为(反射)观:行为分为应答性(经典性)行为与反应性(操作性)行为两者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已知)与自发产生(未知)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学习是S—R的过程,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是S—R—S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二)学习观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的过程是反应---强化的过程,即有机体把强化和所做出的操作反应相联系的过程学习的实质:有机体某种自发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发生的概率学习的原则:一是任何反应如果紧跟随以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现的趋势,二是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律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三)强化原理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强化物:凡能增强反应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强化分类:积极~和消极~;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一级强化是满足了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水,食物等)二级强化是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结合就能自身强化(金钱等)二级强化又可以分为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等)、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的玩,听音乐,旅游)教学中注意:教师针对班上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强化物系列2、教师选择强化物应考虑年龄因素强化程式分类:连续强化——定是强化——定比强化——变时强化——变比强化强化时应遵循的原则:1、新任务进行即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 2、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评价:贡献:1、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对各种类型的强化程式进行了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完善、发展;使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展达到高峰;2、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3、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强化),使人们能成功的预测、控制和塑造、矫正行为局限:1、把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联系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2、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
斯金纳提出的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操作条件反射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揭示了行为如何通过环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来形成,并且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加强或削弱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是基于斯金纳对动物行为的观察和实验研究,通过建立特定的条件刺激和反应的联系,使得动物可以通过经验学习和适应环境。
斯金纳的实验中,他使用了所谓的“斯金纳箱”,这是一个可以记录和控制动物行为的实验设备。
在这个箱子中,动物可以通过按下特定的杠杆或按键来触发特定的刺激。
当动物按下杠杆或按键时,会有一个奖励(如食物)或惩罚(如电击)的刺激产生。
通过连续的实验和反馈,动物逐渐学会了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根据奖励和惩罚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条件刺激的建立:在实验中,斯金纳使用了条件刺激来引导动物的行为。
例如,他可以让动物在看到特定的光线或听到特定的声音时按下杠杆。
通过多次重复这个过程,动物会逐渐学会将特定刺激与特定行为联系在一起。
2. 反应的形成:当动物按下杠杆或按键时,会触发一个反应,如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
这个反应会逐渐形成,并在以后的实验中得到加强或削弱。
3. 奖励和惩罚的作用:在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奖励和惩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动物的行为得到奖励时,它们会更有动力去继续这个行为;而当动物的行为受到惩罚时,它们会尽量避免这个行为。
通过奖励和惩罚的不断调整,动物可以逐渐学会适应环境,并形成适合自身生存的行为。
4. 反应的强化和弱化:在操作条件反射的过程中,奖励和惩罚可以起到加强或削弱行为的作用。
当动物的行为得到奖励时,它们会更有动力去重复这个行为,从而加强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而当动物的行为受到惩罚时,它们会尽量避免这个行为,从而削弱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
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教育、训练和行为治疗等。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并加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刺激—反应学习理论是同英国的联想主义一脉相承的。
其代表人物有桑代克
(E.L.Thorndike),斯金纳(B.F.Skinner)等。
(一)桑代克的联结说
桑代克是联结论的创始人,从事心理学研究长达40余年。
他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心理学的建立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被西方心理学界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联结说的基本观点
桑代克先后用猫、狗、鱼等动物进行实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创立了刺激反应的学习理论。
他用猫做实验,把饿猫放在特制的笼中,笼外放着鱼或肉。
猫急于出笼,乱砸乱撞,做出笼的尝试,偶然碰到门闩,猫出而得食,接着重复进行上述实验,猫的错误动作会减少。
如此反复实验下去,猫的错误动作和出笼时间逐渐减少。
用曲线形式表示出来,就是猫的学习曲线。
(见图3-1)
根据多次实验,他得出的结论是学习的实质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所谓联结,是指某种情境(即刺激)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引起其他反应。
联结的公式是:S→R。
他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直接的,并不需要中介作用。
他把这种联结看作是行为的基本单元。
反应的联结有先天的和习得的两种,前者主要是本能,后者主要是习惯。
由于他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经过多次尝试不断减少错误的过程,后人称这种理论为尝试错误论,简称“试误论”。
桑代克认为,他的学习理论不但适用于动物,也适用于人类。
如果说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前者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有意识的分析和选择,而后者在尝试过程中则是盲目的、无意识的。
2.桑代克的学习定律
桑代克把学习定律分为主律和副律。
主律有三条: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副律也叫学习原则,共有五条:多重反应原则、心向制约原则、选择反应原则、类化原则和联想交替原则。
准备律是指联结的加强或减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状态。
在有准备的状态下,会产生两种情况:一种是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得到传导就会引起满意;另一种是准备好传导而得不到传导,就会引起烦恼。
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勉强进行传导也会引起烦恼。
练习律是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加强;反之,不重复不练习,联结的力量会减弱。
他又把练习律分为两个次律:一个叫反应律,即一个已形成的可改变的联结,若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得到加强;另一个是失用律。
即一个已经形成的可变的联结,如不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效果律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在实验中他进一步发现,赏和罚的效果并不相等,赏比罚更有效。
所以后来他不再强调烦恼情况所导致的结果,而只承认惩罚的间接作用。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在遵循上述三条基本定律的同时,还要遵循五项原则:①多重反应原则。
人和动物对同一情境(刺激)可能发生多种多样的反应。
如果某种反应不能适应外在的情境,学习者就会产生其他反应。
正因为这样,学习才有成功的可能。
②心向制约原则。
学习者的态度、倾向影响着学习效果。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使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
反之,消极的态度和倾向会妨碍学习。
③选择反应原则,在学习过程中,本来某些反应是由整个的情境所引起的,然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情境中的个别要素也会引起这些反应。
④类化原则。
学习者对各种类似的情境有发生同一反应的倾向。
人或动物对于陌生的情境有发生同一反应的倾向。
人或动物对于陌生的情境会按照先前对同类的情境所发生的反应来做出类似的反应。
⑤联想交替原则。
在代替性的学习情况下,如果甲、乙两个刺激经常同时出现,并且都受到了学习者的注意,那么用甲刺激也可以引起本来只能由乙刺激所引起的那种反应。
桑代克的联结说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他不仅说明了什么是学习,学习过程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具体地阐明了学习的定律和原则。
桑代克重视学习结果对学习的作用是有积极意义的。
虽然人的学习不是由效果决定的,但是效果对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影响。
现代心理学强调信息反馈和奖惩的作用,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桑代克的学习理论中,尽管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有些观点是不正确的,但他的开拓性的成就是不可否认的。
联结主义理论基本上来源于动物的实验,忽视人类学习所具有的许多基本特点,把动物学习的模式和规律推广到人类的学习中,这就必然使他的学习理论带有生物学化的倾向。
(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
斯金纳在本世纪30年代发明了一种所谓斯金纳箱的学习装置(见图3-2)。
他用白鼠做实验,把饥饿的白鼠放入斯金纳箱内,它可自由活动,当白鼠偶然碰上杠杆时,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
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
这样,白鼠就逐渐学会了按压杠杆取得食物的反应。
由于上述学习过程是学会一种操作的过程,所以斯金纳把这种条件反射叫做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的操作学习实际上也是在情境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巩固的联系。
在实验设计方面,斯金纳箱不过是桑代克的疑难笼的简化形式。
斯金纳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认为强化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程度就增加。
”高觉敷主编《西方近代心理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307页。
强化是斯金纳学习理论的基石和核心。
他认为,学习的变化和行为的发生、变化都是强化的结果,要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就必须控制强化。
斯金纳在《强化的时间安排》一书中,揭示出动物操作反应同学习的安排之间的许多规律性问题,如间歇强化比连续强化效果好,变化率的强化效果更好。
斯金纳根据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和强化学习理论,提出了程序教学思想,并设计了程序教学。
其基本要点是:把教材分为具有逻辑联系的“小步子”;对学生所做出的反应要给予及时的强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进度;力求使学生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反应,把错误率降到最低限度。
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有许多优点。
例如,学生的正确答案能得到及时强化,能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不应有的恐惧状态,学生可以自定步调,有利于教师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数量等。
斯金纳的学习理论肯定强化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学习中的一些具体的规律,无疑这是对教育心理学的重要贡献。
但是,斯金纳的学习理论和程序教学带有明显的操作主义和生物学化的倾向。
它忽视了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智力活动的重要性,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