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四氯乙烷
1,1,2,2-四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蓄积。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
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
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肝大、腹水。
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是氯代烃类中毒性较大的一种。
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LC504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1g/m×30分钟,呼吸道粘膜刺激,倦怠,眩晕,头沉;人吸入2~3g/m3×10分钟,呼吸道粘膜刺激,倦怠,眩晕,头沉。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47.9g/m3×2小时/日×5日,死亡,肝脏损害;小鼠吸入3.0g/m3×5~6小时/日×4日,死亡,心肌损害;大鼠吸入47.9g/m3×2小时/日×5日,兴奋,肝损害,后期死亡。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为可疑性反应。
大鼠(osborne-mendel)经口43~108mg/kg/日×78周,出现肝癌及肿瘤结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气相色谱法《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四氯乙烷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中文名:1,1,2,2-四氯乙烷; 四氯化乙炔;对称四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1,1,2,2-tetrachloroethane; acetylene tetrachlorid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1,1,2,2-四氯乙烷79-34-5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
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
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
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不燃,无特殊燃爆特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禁止催吐。
洗胃。
就医。
避免饮牛奶、油类,避免饮酒精。
危险特性:不燃。
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
在接触固体氢氧化钾时加热能逸出易燃气体。
遇水促进分解。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应急行动: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1_1_2_2_四氯乙烷在土壤中_省略_解吸研究及解吸滞后的新型模型模拟_王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30(2):295-300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摘要:采用室内实验方法,研究了1,1,2,2-四氯乙烷(1,1,2,2-tetrachloroethane ,1,1,2,2-TeCA )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并用一种新型解吸模型———“双元平衡解吸(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 ,DED )模型”对其解吸行为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1,1,2,2-TeCA 在4种土壤上的吸附符合传统的线性吸附模型,lg K oc 的平均值为1.86;解吸行为则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解吸后的lg K oc (平均值约为4.88)显著大于初始值,且与吸附相污染物的初始浓度、土壤性质无相关性。
DED 模型比传统线性模型能更好地拟合TeCA 在土壤中的解吸滞后现象。
关键词:1,1,2,2-四氯乙烷;吸附;解吸中图分类号:X13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2043(2011)02-0295-061,1,2,2-四氯乙烷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研究及解吸滞后的新型模型模拟王方,张承东*(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天津市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环境污染过程与基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1)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1,1,2,2-Tetrachloroethane in Soils and New Model Prediction of Desorption Hys -teresisWANG Fang,ZHANG Cheng-dong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Pollution Control,Key Laboratory of Pollution Processes and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t Ministry of Education,Tianjin 300071,China )Abstract :In this study,the 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1,1,2,2-tetrachloroethane (TeCA )in four soils were investigated.The desorption data was modeled using a new desorption model-“Dual-Equilibrium Desorption (DED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orption of TeCA agreed well with the conventional linear sorption isotherm and the mean value of lg K oc was 1.86.However,the desorption exhibits significant hysteresis.The value of lg K oc after desorption (with mean value of 4.88)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desorption.The value was independent of the original concentrations of adsorbed TeCA in soils and of soil properties.In comparison with the traditional linear model,the desorption hysteresis of TeCA in soils could be predicted well with the DED model.Keywords :1,1,2,2-tetrachloroethane;sorption;desorption收稿日期:2010-07-24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060055035);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9DFA91910)作者简介:王方(1984—),女,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化学。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_gb13690-92
GB 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Classification and labels of dangerous chemicalsubstances commonly used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9—28发布 1993-07—01实施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还对1074种常用危险化学品进行了分类,规定了危险性类别、危险标志及危险特性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贮存和运输。
也适用于其他化学品。
2 引用标准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3 分类3。
1 常用危险化学品按危险特性分为8类:3.1.1 第1类爆炸品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
3。
1.2 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 临界温度低于50℃。
或在50℃时,其蒸气压力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 温度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3.1.3 第3类易燃液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险特性已列入其它类别的液体,其闭怀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
3.1.4 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已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遇湿易燃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
1,1,2,2-四溴乙烷-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表
标识
中文名:1,1,2,2-四溴乙烷
危险化学品目录序号:2085
英文名:1,1,2,2-tetrabromoethane;acetylene tetrabromide
UN编号:2504
分子式:C2H2Br4
分子量:345.65
CAS号:79-27-6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黄色液体,带有樟脑及氯仿臭味。
稳定
聚合危害
不聚合
禁忌物
强氧化剂、强碱、镁。
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急救方法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场。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健康危害
对中枢神经系统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制作用,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可引起肝、肾损害及单核细胞增多,可引起皮炎。
燃烧爆炸危险性
燃烧性
不燃
燃烧分解物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溴化氢
闪点(℃)
无资料
爆炸上限(v%)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资料
爆炸下限(v%)
无资料
危险特性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溴化物气体。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
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
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
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
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3。
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1,1,2,2-四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在地下水中有蓄积作用。
在对人类重要食物链中,特别是在水生生物中发生蓄积。
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
短期吸入主要为粘膜刺激症状。
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
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肝大、腹水。
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功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是氯代烃类中毒性较大的一种。
急性毒性:LD50800mg/kg(大鼠经口);LC504500mg/m3,2小时(小鼠吸入);人吸入1g/m×30分钟,呼吸道粘膜刺激,倦怠,眩晕,头沉;人吸入2~3g/m3×10分钟,呼吸道粘膜刺激,倦怠,眩晕,头沉。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小鼠吸入47.9g/m3×2小时/日×5日,死亡,肝脏损害;小鼠吸入3.0g/m3×5~6小时/日×4日,死亡,心肌损害;大鼠吸入47.9g/m3×2小时/日×5日,兴奋,肝损害,后期死亡。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200ul/皿。
致癌性:IARC致癌性评论:动物为可疑性反应。
大鼠(osborne-mendel)经口43~108mg/kg/日×78周,出现肝癌及肿瘤结节。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
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
与碱金属能发生剧烈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水质检测管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气相色谱法《城市和工业废水中有机化合物分析》王克欧等译色谱/质谱法美国EPA524.2方法5.环境标准: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1,1,2,2-四氯乙烷企业标准
四氯乙烷企业标准1. 什么是四氯乙烷?1.1 四氯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2H3Cl4,是无色的液体,常用作工业上的溶剂和农药原料。
1.2 它具有挥发性和易燃性,主要用途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但由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用和生产受到严格的控制。
2. 四氯乙烷企业标准2.1 企业在生产、储存和使用四氯乙烷时,必须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2.2 企业标准包括环境排放标准、安全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标准等内容,是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的重要依据。
3. 四氯乙烷企业标准的制定与执行3.1 制定:四氯乙烷企业标准是由政府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制定的,参与者包括生产企业、科研机构、环保部门等。
3.2 执行:企业需要严格执行四氯乙烷企业标准,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并定期接受监督检查,确保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4. 个人观点和理解4.1 我认为四氯乙烷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生产安全、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并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来履行标准要求。
4.2 政府和社会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形成多方合作的格局,共同推动四氯乙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四氯乙烷企业标准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对于促进企业规范生产、保障环境安全具有深刻理解。
我会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关注四氯乙烷企业标准的更新和执行情况,推动企业落实标准要求,为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氯乙烷(Perchloroethylene,简称PC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在化学式为C2H3Cl4,常用作工业上的溶剂和农药原料。
它主要用途是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和溶剂,但由于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使用和生产受到严格的控制。
四氯乙烷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氯乙烷企业标准包括许多方面,如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产品质量要求、环境排放标准等。
这些标准不仅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规范依据,更是对保障生产安全、保护环境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
1-1-1-2-四氟乙烷-MSDS
化学品安全(ānquán)技术说明书第一(dìyī)部分化学品及企业(qǐyè)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偏四氯乙烷;1,1,1,2-四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ane生产企业(qǐyè)名称:地址: 邮编:电子邮件(diàn zǐ yóu jiàn)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生效日期: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偏四氯乙烷630-20-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短期吸入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头痛、呕吐、腹痛、黄疸、肝大和压痛,腹水,可出现肝昏迷。
对心、脑、肺、肾均有损害。
长期吸入,可引起乏力、头痛、失眠、便泌或腹泻,肝功能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有轻度贫血倾向。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hū xī kùn nán),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wēn shuǐ),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dì w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wēixiǎn)特性:不燃。
在潮湿(cháoshī)空气中,特别在日光照射下,释放出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1,1,2,2-四氯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1,2,2-四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1,1,2,2-tetrachloroethaneCAS No.:79-34-5EC No.:201-197-8分子式:C2H2Cl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跟皮肤接触有剧毒。
吸入有剧毒。
对水生物有毒。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以预防污染环境。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皮肤,类别1;急毒性-吸入,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2;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皮肤接触致命,吸入致命,对水生生物有毒,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预防措施: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在正常生产处理过程中,吸入本品的蒸气或气溶胶(雾、烟)可产生严重毒害作用,甚至可致命。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接触可产生严重毒害作用,吸收后可产生全身影响,并可致命。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本品对水生生物有毒。
四氯乙烷化学式
四氯乙烷化学式四氯乙烷,化学式C2H2Cl4,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它由两个碳原子、两个氢原子和四个氯原子组成。
四氯乙烷的结构式为Cl-CH2-CH2-Cl,其中两个氯原子与两个氢原子连接在一个碳原子上,另外两个氯原子连接在另一个碳原子上。
四氯乙烷是一种无色液体,在常温下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一种非极性溶剂,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如醇类、醚类和氯代烃等。
由于其溶解性和稳定性,四氯乙烷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氯乙烷具有许多特殊的化学性质。
首先,它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其次,四氯乙烷是一种良好的溶剂,在有机合成中经常被用作溶剂。
此外,它还可以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媒介物。
四氯乙烷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作溶剂、清洗剂、萃取剂和油漆稀释剂等。
此外,四氯乙烷还可以用于制造染料、农药和医药等化学品。
然而,由于四氯乙烷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管。
四氯乙烷的主要危害包括毒性和致癌性。
长期接触四氯乙烷可能对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四氯乙烷还可能引发皮肤过敏和呼吸道刺激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四氯乙烷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以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针对四氯乙烷的潜在危害,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安全、环保的替代品。
他们致力于研发新的溶剂和清洗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同时,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以加强对四氯乙烷等有害化学物质的监管。
四氯乙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潜在的危害。
在使用四氯乙烷时,必须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同时,科学家们也在不断努力研发更安全、环保的替代品,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
1112四氟乙烷MSDS
1-1-1-2-四氟乙烷-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偏四氯乙烷;1,1,1,2-四氯乙烷化学品英文名:tetrachloroethane生产企业名称:地址: 邮编: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 登记号:生效日期: 传真号码:企业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偏四氯乙烷630-20-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短期吸入对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头痛、呕吐、腹痛、黄疸、肝大和压痛,腹水,可出现肝昏迷。
对心、脑、肺、肾均有损害。
长期吸入,可引起乏力、头痛、失眠、便泌或腹泻,肝功能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有轻度贫血倾向。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对大气臭氧层有极强破坏力。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燃。
在潮湿空气中,特别在日光照射下,释放出腐蚀性很强的氯化氢烟雾。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时尽量切断泄漏源,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
HFC-134a简介
HFC-134a致冷剂简介HFC-134a化学名:1,1,1,2--四氯乙烷,分子组成:CH2FCF3,CAS注册号:811-97-2,分子量:102.0,HFC型制冷剂,ODP值为零。
HFC-134a的热力和物理性质,以及其低毒性,使之成为一种非常有效和安全的替代品,用以替代制冷工业中使用的CFC-12。
HFC-134a主要用在汽车空调、家用电器、小型固定制冷设备、超级市场的中温制冷、工商业的制冷机。
压缩机生产商通常建议使用POE多元醇酯和PAG聚二醇(汽车空调)冷冻机润滑油。
HFC-134a物化性能:分子式 C2H2F4分子量 102.03沸点,℃ -26.1临界温度,℃ 101.1临界压力,Mpa 4.01饱和液体密度25℃,(g/cm 3 ) 1.207液体比热25℃,[KJ/(Kg·℃)] 1.51溶解度(水中,25℃)% 102.03 -破坏臭氧潜能值(ODP) 0全球变暖系数值(GWP) 0.129临界密度,g/cm 3 0.512沸点下蒸发潜能,KJ/Kg 215.0质量指标:HFC-134a从1995年起进入实用化阶段。
被世界各国作为首选的氟里昂替代品种,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是:一、性能稳定,使用安全方便。
HFC-134a是一种含氢氟碳化合物。
氟碳键的键能非常高,因而一般氟碳化合物具有较好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此外,HFC-134a无毒不燃等优点可保证采用与CFC-12同样的工艺条件下充装和维修原有HFC-12制冷设备,而不需要特殊的防护措施。
二、HFC-134a生产技术日臻完善,成本逐步下降。
三、已具有完整的配套技术。
氟里昂的替代物技术是一项较大的系统工程,世界上各大跨国公司为了保证新开发的替代物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一般都做到了替代物生产技术与配套技术同步开发。
例如英国ICI公司1990年底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家HFC-134a生产厂,与此同时,配套的压缩机、润滑油以及充装HFC-134a的冰箱等也相继投放市场。
四氯乙烯精馏操作要点
四氯乙烯车间精馏操作要点一流程叙述粗品四氯乙烯从粗品槽或者粗品中间槽经粗品给料泵打入干燥塔中,经干燥塔脱水后进入低沸塔。
低沸塔塔顶出富含低沸物的四氯乙烯,回到粗品槽中,塔釜出低沸物含量极少的富含高沸物的四氯乙烯,经低塔出料泵打入高沸塔进料口。
高沸塔塔顶出成品四氯乙烯,经换热器冷却后进入成品中间槽,分析合格后放入四烯成品大槽。
低沸塔按进料组成和低塔塔顶样品分析结果定期排放低沸物到2#高沸物槽中,高沸塔按进料组成和高沸塔塔釜分析结果定期排放高沸物到五氯乙烷储槽中。
高塔塔釜通一定量的氨气,确保四氯乙烯成品酸碱度达标。
四氯乙烯成品出货前要经干燥塔脱水处理达标。
干燥塔中的分子筛水饱和后要经加热氮气再生。
二相关化学品性质1 偏氯乙烯为无色液体,带有不愉快气味,分子量97,沸点31.6℃,相对密度1.213,不溶于水。
2 三氯乙烯为无色透明易流动液体,有类似氯仿的气味。
分子量:131.4,沸点: 86.7℃(760mmHg),比重:(d204)1.464,三氯乙烯与水形成共沸物,共沸点:73.6,其中水含量5.4%。
3 1,1,2-三氯乙烷无色液体,有芳香气味,分子量133.4,沸点114,相对密度1.44,不溶于水。
4 四氯乙烯是一种无色透明液体,不燃,沸点适中,具有醚类物质的气味,分子量165.85,比重1.6226g/ml, 沸点121.2℃,与水共沸点87.7℃,四氯乙烯百分含量84.2%(重量)。
5 1,1,1,2-四氯乙烷是无色有似氯仿气味的油状液体,分子式Cl3CCH2Cl,分子量167.85,蒸汽压0.80kPa(25℃),熔点-68.7℃,沸点130.5℃,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相对密度(水=1)1.5465。
6 1,1,2,2-四氯乙烷是一种无色重质液体,具有甜味,工业品有刺激味道,分子量167.85,沸点146.3℃(760mmHg),比重(d204)1.5953。
水与四氯1,1,2,2-四氯乙烷形成共沸,共沸点93.7℃,水含量29.3%(重量)。
1,1,1,2-四氯乙烷
1.物质的理化常数:2.对环境的影响: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对心、脑、肺、肾均有损害。
长期吸入,可引起乏力、头痛、失眠、便泌或腹泻。
肝功能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有轻度贫血倾向。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毒性:属高毒类。
对口枢神经系统有麻醉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肺、肝、肾等损害。
急性毒性: LD500.57mg/kg(大鼠经口);LC506.86g/m3,4小时(大鼠吸入)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接触金属钠或钾有爆炸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4.实验室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固体废弃物试验与分析评价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等译5.环境标准: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5mg/m3(皮)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一、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厂商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喷雾状水,减少蒸发。
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性吸附剂混合吸收,然后收集于密闭容器中作好标记,等待处理。
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
废料同其它燃料混合后焚烧,燃烧要充分,防止生成光气。
焚烧炉排气中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二、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聚乙烯薄膜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皮胶手套。
其它:工作前后不饮酒,用温水洗澡。
实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三、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就医
食入:饮水,催吐。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遇金属钠及钾有爆炸危险。在接触固体氢氧化钾时加热能逸出易燃气体。遇水促进分解。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碱、钾、钠等
避免接触的条件:光照、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聚合分解产物:氯化氢
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00mg/kg(大鼠经口);LC50:4500ppm(小鼠吸入,2h)
刺激性:无资料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引起肝脏肿大和压痛,可发生肝脏脂肪变性、坏死和肝硬化,肾脏和心肌也能受害
危险性概述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肝、肾和心肌损害。
短期吸入主要为黏膜刺激症状。急性及亚急性中毒主要为消化道和神经系统症状。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痛、黄疸、肝大、腹水。长期吸入可引起无力、头痛、失眠、便秘或腹泻、肝损害和多发性神经炎
环境危害:对水生生物有毒,可能在水生环境中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氯仿样的气味PH值:无资料
化学品名称
中文名称:1,1,2,2-四氯乙烷;四氯化乙炔;对称四氯乙烷英文名称:1,1,2,2-tetrachloroethanee;acety-lene tetrachlorideCAS号:79-34-5危规号:61556分子式:C2H2Cl4分子量:167.84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UN编号:1702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化学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的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碱类、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接触控制及个体防护
中国未制定标准
美国(ACGIH)TLV-TWA:1ppm【皮】
监测方法:无资料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熔点(℃):-43.8沸点(℃):146.4相对密度(水=1):1.60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5.79饱和蒸气压(kpa):1.33(32℃)临界温度(℃):388临界压力(MPa):3.99辛醇/水分配系数:2.39闪点(℃):无意义引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无意义爆炸上限(%):无意义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丙酮,混溶于乙醇、乙醚、苯、四氯化碳、氯仿等主要用途:用作溶剂,用于有机合成
运输信息
包装类别:Ⅱ类包装
包装标志: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
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鼠伤寒沙门菌10μg/皿。性染色体缺失和不分离:构巢曲霉200ppm。DNA抑制:人HeLa细胞6mmol/L。姐妹染色单体交换:仓鼠卵巢56mg/L
致癌性:IIARC致癌性评论:G3,对人及动物致癌性证据不足
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LC50:9.23mg/L(48h)(大型蚤,静态);21.3mg/L(96h) (蓝鳃太阳鱼,静态);20.3mg/L(96h) (黑头呆鱼,动态);31mg/L(48h) (青鳉);9.02mg/L96h) (糖虾,静态);136~146mg/L(96h) (绿藻);6.23~6.44mg/L(96h) (肋骨条藻)
生物降解性:好氧生物降解(h):672~4320
厌氧生物降解(h):1168~672
非生物降解性:空气中光氧化半衰期(h):213~2131
一级水解半衰期(h):1056
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建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废汽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泄漏应急处理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毒服,戴防化学品手套。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干燥的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或覆盖。收集于容器中。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