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世界观的古海图

合集下载

海洋科学的画作之旅

海洋科学的画作之旅

海洋科学的画作之旅文图 / 刘夕庆202052JUN.蓝色星球蕴宝藏人们都称地球为“蓝色星球”,主要是因为地球表面被大面积的海洋覆盖,由于红、橙、黄等波长较长的光容易被海水吸收,在日光照耀下,水体趋于蓝色。

从太空中看地球,它几乎就是一个被海洋包裹的蓝色球体(地球70%以上的表面为海洋),而纯净的蓝色也象征着地球和海洋的健康。

提到蔚蓝的海洋,不免让人想起那首《我爱这蓝色的海洋》,其中一段歌词这样唱道:“ 我爱这蓝《神奈川冲浪里》(绘图/葛饰北斋),该画作描绘的是神奈川附近海域汹涌澎湃的海浪,浪里有三条奋进的船只,英勇的船工们正为了生存而与大自然进行着惊险而激烈的搏斗,表达了人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色的海洋,祖国的海疆有丰富的宝藏……”是啊,只有健康的海洋才能保持海洋生态平衡并提供支持人类生存发展的资源。

虽然在太空中看地球整体呈现蓝色,但若站在地球上的具体某一处,随着太阳照射角度的不同,海洋的颜色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尤2009年,联合国正式将每年的6月8日定为“世界海洋日”,意在让全世界都能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体会海洋所蕴含的丰富价值。

同时,也借此审视全球性污染和鱼类资源过度捕捞等问题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人类对海洋的情感,体现在众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中,我们这篇图文是从绘画艺术的视角去关注海洋生态科学与其特殊功能,提醒人们善待看似用之不竭,但实则终会枯竭的海洋资源。

“蓝色星球”的“蓝”之源阳光下蓝色的海洋与天空(装饰画)53其是在早晚时段,太阳光入射角偏小时,波长长的可见光更容易穿透空气,给大海涂抹上一层暖色。

但无论色彩如何变幻,海洋的科学蕴涵是不变的。

涉及海洋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诸如高尔基的《海燕》、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文学名篇。

题图的画作《神奈川冲浪里》是日本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最负盛名的木版画作品,它描绘了以富士山为背景的海浪中木筏起伏前行、惊心动魄的情景,称颂了海洋的伟大。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古代宇宙观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古代宇宙观

《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与古代宇宙观导言在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人们对宇宙的起源和构成过程有着诸多独特而奇幻的想象。

《山海经》是一本记载了这些古代神话和传说的重要文献之一。

作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志书,它不仅记录了珍贵的地理知识,还深刻展现了古代人们对宇宙观的探索和想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探讨古代中国人对宇宙的理解和构想。

1. 《山海经》与古代中国神话传说《山海经》是一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古代文献,有着丰富多样的神话传说。

其记载了大量各种各样的山川湖泊、疆域宇宙等东西,并结合各种传说和神话,构建了一个浩瀚而神秘的宇宙体系。

其中,不仅有关于自然界山川的传说,还有一些关于神话生物、神仙王侯的故事。

1.1 神话生物的描绘神话生物是《山海经》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

在书中,描绘了许多各具特色的神话生物,例如神龙、麒麟、凤凰等等。

这些神话生物的形象非常奇幻,有着人身兽身、多个头颅、蛇尾等等特点。

这些形象展示了古代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1.2 神仙王侯的故事除了神话生物,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关于神仙王侯的传说。

这些神仙王侯不仅拥有超凡的力量和智慧,还掌握着世界的绝对权力。

他们在书中被描绘成能控制自然界的各种元素,如风、雨、雷电等。

这些故事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宇宙的敬畏和对超越人类的存在的追求。

2. 《山海经》中的宇宙观与哲学思想《山海经》中的神话传说不仅仅是民间故事的集合,它还承载了古代中国宇宙观的一种想象和思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人对宇宙起源、宇宙构造和宇宙演化的各种思考和想象。

2.1 宇宙的起源与形成在《山海经》中,关于宇宙的起源和形成有着丰富的描绘和想象。

其中,有关于天地刚刚分开时的场景,有关于宇宙从混沌到有序的描写。

这些记载反映了古人对宇宙形成过程的一种联想和推测。

2.2 宇宙的构造和层级《山海经》中记载了宇宙构造的一种设想和层级分布。

它将宇宙分为九重、十洲、十二星宿等等。

每一层级都有着不同的神话生物或神明居住,构成了一个庞大而丰富的宇宙体系。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

远古世界地图——地球陆地的演变过程形成於11亿年前的超大陆"罗迪尼亚(Rodinia)"在前寒武纪晚期开始分裂,此时的气候与今天非常类似,是一个"冰室"的世界。

由於缺少具有硬壳的化石以及可信的古地磁资料,使得我们要重建前寒武纪时期的古地理图非常地困难,依据我们所能获得的资料,这张六亿五千万年前的古地理图是我们所能描绘出最古老的时期了。

然而在前寒武纪晚期是一个特别有趣的年代,因为所有的大陆互相碰撞,形成了超大陆"罗迪尼亚",同时地球的气候是属於一个大冰期的年代。

大约在11亿年前,超大陆"罗迪尼亚"聚合而成,虽然它的正确大小与组成我们并不清楚,但它显示北美洲当时位於罗迪尼亚的中心,北美东岸紧连著南美的西岸,而北美西岸则是连接著澳洲大陆与南极洲。

罗迪尼亚大约在七亿五千万年前分裂成两半,打开了古大洋(Panthalassic Ocean)。

北美洲往南向著冰雪覆盖的南极旋转。

罗迪尼亚大陆的北半部基本上包括了:南极大陆(Antarctica)、澳洲(Australia)、印度(Ind ia)、阿拉伯(Arabia),以及成为今天中国的一部份大陆碎块(North China, South China),以逆时针的方向旋转,向北穿越严寒的北极。

介於分成两半的罗迪尼亚大陆之间,是第三大陆 - 刚果地盾(Congo),它组成了中、北非洲的大部分。

当罗迪尼亚大陆的两半互相碰撞在一起的时候,刚果地盾就正好被挤在中间,因此在前寒武纪即将结束之际,大约距今五亿五千万年前,这三个大陆再次因为碰撞而形成了一个新的超大陆潘诺西亚(Pannotia),与这次碰撞相关的造山运动事件则被称为泛非(Pan-African)褶皱造山活动。

如同我们先前所提到,在前寒武纪晚期的地球气候是非常寒冷的。

我们可以在所有邻近大陆上找到冰河的证据,但是为什麼严寒的气候如此广泛地分布各地,至今仍困惑著地质学家们,曾经有很多假设被提出来,却一一都被否定。

明末西学东渐的东方回应——《山海舆地全图》

明末西学东渐的东方回应——《山海舆地全图》

齐全 ,是 明代 类书的代表之 作。该书成书于 万历 区域 ,这 应 是 吸 收 了 《 广 舆 图 》的有 关 知 识
年 间 ,共 1 0 8 卷 ,其 中 “ 地理 ” 1 6 卷 ,收 录 1 6 6 幅 《 山海 舆 地 全 图 》的 左 下 角 和 右下 角 分 别 标
地图 ; “ 宫室 ” 4 卷 ,亦 有 4 幅地 图。《山海 舆地 全 注 有 “ 地 球 横 竖 经 纬 界线 ,别 方 隅 ,稽 度 数 ”和
图鉴 l C o [ 1 E C T I O N

文、图 / 孙 靖 国
尔渐 的乐方 I I 1 , J ; i
《 I I I 海舆地

明 末 西方 传 教 士 的 东 来 也 带 来 了 西 学 ,西 学 洲 ) 和 “ 墨 瓦 腊 泥 加 ”( 南极 洲 ) 在 海 洋 上 注 有
《山海 舆 地全 图 》在 中国 的位 置 上标 注 为
“ 大明 国” ,在 其 东 部 海 上 注 明 为 “ 大明海 ” .在
《山海舆地全 图 》被收在 《 月令 广义 》一书 中 ,
而王圻摹 绘的 《 山海舆地全 图 》则被汇辑于 《 三 其 南 部 、小爪 哇以 L , t为 “ 南海 ” 。 图 上还 使 用 了 才图会 》中。今天我们通常所 见的 《山海舆地 全 中国史籍 中常见的地名 ,如 “ 西番” 、“ 西域 ” 、“ 星
中的重要 一项是地理和地 图的有关知识 。由此 , 中国学者 摹绘 自西方地 图的世界地图开始 出现 , 《 山海舆地全图 》是其中一例 。
“ 大 西洋 ” 、“ 小 西 洋 ”( 阿拉 伯 海 ) 、“ 小 东 洋 ”( 西 太平洋 ) 、“ 大 东洋 ”( 东太平洋 ) 等 。 图上 还 在 今 南北两极分别标出 “ 南 极 界 ”和 “ 北极界” ,在 赤

紫禁城海底世界

紫禁城海底世界

紫禁城海底世界
佚名
【摘要】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把水族统称海错。

斗胆臆想,清人聂璜半纪实半创作地绘制出近两百幅水族肖像。

不拒另类,乾隆帝深深迷恋上这套神奇的《海错图》。

【期刊名称】《紫禁城》
【年(卷),期】2016(000)008
【总页数】2页(PF0002-F0002,1)
【关键词】海底世界;紫禁城;乾隆帝;水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928.74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把水族统称海错。

斗胆臆想,清人聂璜半纪实半创作地绘制出近两百幅水族肖像。

不拒另类,乾隆帝深深迷恋上这套神奇的《海错图》。

兼容并包,庄严的紫禁城从此拥有了一个瑰丽的海底世界。

异想天开,设计师以当代语汇、当代技术,创生出这一系列的奇幻作品。

作品统称紫禁城海底世界。

作品统称紫禁城海底世界。

早熟的古希腊世界地图: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的“扇子”地图

早熟的古希腊世界地图: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的“扇子”地图

早熟的古希腊世界地图:克劳狄乌斯·托勒密的“扇子”地图1.人物生平托勒密克劳狄乌斯·托勒密是生活在埃及用希腊文写作的希腊裔罗马公民。

他是一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占星家。

他的一首讽刺诗被收录在《希腊诗选》里,相传他生于埃及底比斯,是希腊化的古埃及人后裔,后来被克劳迪乌斯皇帝赐予了罗马公民身份。

但是这种观点到14世纪才被提出,并且没有得到广泛的支持。

如今看来,他应该从来没有生活在亚历山大港之外的地方。

托勒密写下一系列科学著作,至少其中的三部对伊斯兰世界和欧洲的科学发展有着颇大的影响。

第一部是《天文学大成》;第二部是《地理学》,是一部全面探讨古代希腊罗马地理知识的典籍;而第三部是有关占星学的《占星四书》,书中尝试改进占星术中绘制星图的方法,以便融入当时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

托勒密世界地图不过,如同许多曾经被时间的烟尘埋没的巨著一样,《地理学》和其中的扇形地图在公元2世纪左右书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1300多年后,探索未知大陆的热情开始在欧洲蔓延。

一个神父,意外在罗马都城发现了无人问津的《地理学》手稿。

书中,托勒密详细说明如何采用两种方法将球体的地球绘制到平面上,探讨了地图投影和比例尺的问题,明确了地图应该“上北下南”,并且以扇形的方式将球形地图展开。

此外,不同的风神在吹风,暗示着地图上不同的地区性风向和温带:5带。

直到今天,这些理论仍然是地形图和世界地图绘制的标杆。

流传后世的托勒密世界地图2.古希腊地理学的发展古希腊的地平说很有影响力这幅地图之所以这么先进,和古希腊人的地理观念不无关系。

四位古希腊地理学开启性人物中,荷马、赫卡泰、希罗多德所讲的东西多是传统型的概念知识,没有多少改变认知范式的地理认知变化,对古希腊地理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主要是天文学家、地理学家的埃拉托色尼的数理地理学。

基于天文学的认识,古希腊人极大地推动了关于地球的认识,比如地圆说这一先进的认识,最早可能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柏拉图力挺这个观点,亚里士多德据月食的现象给予论证,从此,在古希腊学人的世界观里,地圆说成为公认的世界观。

《山海经》,来自远古的记忆

《山海经》,来自远古的记忆

《山海经》,来自远古的记忆地球已经存在了四十六亿年,在这颗蔚蓝色的星球上,从三叠纪到白垩纪,恐龙生活了一亿六千五百万年。

据说人类是在恐龙灭绝六千万年后出现,只有五百万年的历史,如果把地球的历史比作二十四小时,我们就出现在最后的三秒钟。

人类在诞生之初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已知的就有智人、尼安德特人和其他人类物种。

作为唯一生存发展至今的智人后代,我们所有的女性祖先都来自二十万年前的线粒体夏娃,所有的男性祖先都来自七万年前的科学亚当。

《人类简史》里有一个观点说:我们的祖先智人之所以能够取代尼安德特人,是因为在进化过途中产生了一个关键突变:学会了讲故事。

和尼安德特人不同,智人不仅能营造虚构的事物,还能够互相传达、共同相信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比如血缘,道德观,宗教等等。

只有所有人都相信一件虚构故事的时候,才能达成大规模协作。

也可以说,人类文明的开端,就是几个智人祖先,围坐在洞穴的火边,用不怎么利落的语言,讲出人类的第一个故事。

时至今日,我们对儿童最好的教育方式,依然是:讲故事。

我们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吧~很久很久以前,大冰河时期,地球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一年只有冷暖两季。

海平面极低,冰封的海水几乎把所有的陆地都相连在一起。

因为寒冷,远古人类只能生活在非洲的中部靠近赤道的一小片陆地上。

他们在洞穴里钻木取火,使用简单的石器和木器狩猎。

他们的寿命很短,通常活不过二十五岁。

只是凭借着野兽的本能,团结在一起苦苦求生。

距今七万年前,第四季冰河期末期,冰雪消融的地球再次活跃,大陆板块之间碰撞挤压,全球的火山几乎同时开始了猛烈的喷发。

位于东南亚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上的多巴火山是全球第二大超级火山,多巴湖是多巴火山的火山口。

多巴湖,海拔905米,长90公里,宽30公里,总面积超过1100平方公里,最深处50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湖。

距今63500年前,多巴火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喷发。

火山爆发持续了七天,释放的能量高达十亿吨TNT炸药,喷出的熔岩总量超过2800立方千米。

世界科技全景之解不开的谜 最神秘的海域

世界科技全景之解不开的谜 最神秘的海域

世界科技全景之解不开的谜最神秘的海域在大西洋上,美国东南沿海区,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和北大西洋海岭之间,有一片广阔的海域,叫做马尾藻海。

在马尾藻海上有一群小岛,称为百慕大群岛。

大致以百慕大(群岛)为顶角,大安的列斯群岛北部沿岸为底边,作出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地区,就是近几十年来引起全世界极大关注、举世闻名的百慕大三角区。

百慕大三角地区是一个阳光明媚,碧水滢滢的美丽海域,有墨西哥暖流、北赤道暖流和加那利寒流等北大西洋洋流在这里流过,使它成为一个洋流中心和热能聚集的场所。

这个海域的海底地貌复杂,南部和西南部是大陆架,东部邻近北大西洋海岭,南端是波多黎各海沟,中部是北美海盆,北部是百慕大海台,上有由300 多个珊瑚岛组成的百慕大群岛。

在三角区的西部有巴哈马群岛。

百慕大三角区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

岛屿上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游客络绎不绝。

近年来,旅游者竟达到当地居民的 10 倍以上。

然而,百慕大三角这个地理名称,竟是同死亡和灾难联系在一起。

长期以来,无数飞机、船只和人员在这里失踪,甚至连失踪飞机、船只的残骸和死难者的遗体也难以找到。

在遇难事件发生的同时,还常常伴随着许多奇异的自然现象。

这对百慕大三角海域的航空和航海事业都带来严重的威胁。

这里成了“谈虎色变”的恐怖地区。

于是,人们便把这个令人生畏的百慕大三角叫做“死三角”或“鬼三角”、“魔鬼三角”。

马尾藻海的部分海域就在三角区内。

最早发现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和马尾藻海的就是著名航海家、西方开拓美洲殖民地的先锋哥伦布。

1492 年8 月,决心开辟通向印度航线的哥伦布,率领三艘帆船离开西班牙的巴洛斯港,雄心勃勃地向大西洋驶去,经过一个多月的航行,四周还是茫茫大海,无边无垠,船员不免有些焦虑不安,悲观失望。

这时,帆船上的瞭望员突然在远方发现一大片绿色的“草原”,便惊叫起来:大家瞧!前面是陆地!哥伦布和水手们大受鼓舞,都兴奋得欢呼起来。

于是,哥伦布命令船队加速前进。

美轮美奂古画卷,神异灵怪山海图

美轮美奂古画卷,神异灵怪山海图

美轮美奂古画卷,神异灵怪山海图作者:知北游来源:《新阅读》2020年第03期2019年11月,收到網友孙邺鑫先生寄赠的《山海经古彩图》两册(北京:线装书局2019年8月版),因为当时正值年底,事务繁忙,未及阅览。

春节放假之际,又遭疫情肆虐,不能他适,只能闭门闷坐,才得静心开观此书。

此套《山海经古彩图》两册,即上下两卷,折叠装,全部展开即两张长卷,分别为我国明代绘本(下简称“明绘本”)和日本江户时期绘本(以下简称“日绘本”),作者均佚名,二者绘制的内容不尽相同,而风格类似,均为工笔描画、设色彩绘,图本展开,珍禽异兽、鬼魅神灵,美丑媸妍,千姿百态,华丽绚烂之色盈目,古朴典雅之风扑面,可谓美轮美奂,令人赏心悦目,展玩久之,不忍释卷。

《山海经》是古代的一本奇书,但在汉代以前没这个书名,据何幼琦先生研究,它本来是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提到的两种古书《山经》和《禹本纪》的合编。

《山经》全称《五藏山经》,和《禹本纪》本是两种不同的书,各自单行,是刘向、刘歆父子把两种书合并在一起,重新题名《山海经》,这个看法应该是对的。

《五藏山经》就是其中的《山经》部分,《禹本纪》就是后面的《海内四经》《海外四经》八篇和《大荒四经》《海内经》五篇,其中前八篇是一个版本,后面的《大荒经》五篇又是一个版本,而这个版本更古老。

《五藏山经》这本书有没有图,不得而知,从它的记述上看,应该也是有图的,而现在看到的文字本来就是对于图的解释;《禹本纪》部分可以确定是有图,而是先有图后有的文字,它可能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图书”,也就是它本来只是图画,配合口头解说流传于世,后来这些口头解说被记录下来,就有了其文字部分。

因为口头解说的歧异性,所以也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版本,而《山经》部分则没有异本,它可能是一种收藏于官家的图书,并非是在世间流传的东西。

可惜的是,在到了汉代的时候,这两种书的图都已失传,只有文字部分保留了下来。

这是因为古代的图书主要是手工传抄,文字抄写比较容易,可绘图却是一项比较专业的技术,不是人人都会的,所以人们在传抄图书的时候往往是抄其文而略其图,自然图就容易失传,正所谓“买其椟而还其珠”,最重要的部分丢了,《山海经》就成了一本非常难懂和难以理解的“荒怪之书”,从汉代以来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该把它归入哪类书籍。

重新发现托勒密:改变世界的古代地图

重新发现托勒密:改变世界的古代地图

重新发现托勒密:改变世界的古代地图『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地图是人类描绘和概括世界的梦,这之中有宗教的梦,有财富的梦,有探险的梦,也有侵占的梦。

这种梦,先天地糅合着求知的欲望、权力意志和生存竞争。

古希腊地理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最早以平面来展示地球,让人类有了整体的“世界”认知,其俯瞰世界的角度领先于其他所有国家绘制的地图,也影响了世界航海活动,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地图之父。

但随着西罗马灭亡,希腊的理性地理学很快被欧洲教会的神学所取代。

古典天文学、地理学的领军力量转到东方,催生了阿拉伯世界的马蒙(Ma’mun)地理学、伊斯塔赫里(Al-Istakhri)的圆形世界地图和回归托勒密制图方法的伊德里西(Al Idrisi)世界地图……值得一提的是,9世纪初阿拔斯帝国的马蒙王朝建立了“智慧宫”,开启了“百年翻译运动”,使许多古希腊、罗马、波斯的重要著作被译成阿拉伯文。

古希腊文的托勒密《地理学》手抄本由此被转译成阿拉伯文,在东方产生了广泛影响。

而后,托勒密的《地理学》又借助西方文艺复兴时掀起的“翻译运动”,转而“回归”西方世界。

伊德里西世界地图中世纪时,阿拉伯的“翻译运动”使托勒密的《地理学》产生的广泛的影响,伊德里西这幅世界地图遵循托勒密《地理学》的传统,为西西里国王罗吉尔二世绘制了这幅世界地图。

原图大约绘制于1138年,此为1450年左右的抄本理性回归:重新发现托勒密文| 梁二平必须说明,将公元2世纪地理学大师克劳狄乌斯·托勒密(Claudius Ptolemaeus)放在中世纪之后来讲,并非排序上的错误,而是在漫长的中世纪,受罗马宗教集团神权至上的高压统治,“地平说”与“三分天下”盛行,使托勒密《地理学》湮没了近千年,所以,这里是从它“重见天日”的时间来介绍这位伟大的地理学家及其地理学理论。

首先要弄清的是埃及有两个“托勒密”,他们很容易被张冠李戴。

先说一下埃及托勒密王朝。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宇宙观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宇宙观

山海经中的神话与宇宙观1. 引言《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地理天文文献,收录了大量篇幅丰富的神话传说和对宇宙观的描述。

本文将探索《山海经》中的神话和宇宙观,并就其传承、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2. 神话与传说2.1 山神与水神《山海经》中记载了众多山神和水神的传说,如颛顼、蚩尤等。

这些巨人或是伟人常化身成一座山峰或湖泊,象征着高山巍峨和江河湖海之广阔。

他们不仅向人们展示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色,也被奉为保护者和守护者。

他们在文化传承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2 神兽与怪物《山海经》中还涉及了丰富多样的神兽和怪物。

如北方有九头鸟、百兽、龙等;南方则有凤凰、穷奇、玄武等。

这些形象包含着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想象,同时也寓意着众多的道德教育和信仰体系。

3. 宇宙观描述3.1 天地秩序《山海经》中的宇宙观描述了天地之间的秩序与平衡。

例如,《山海经》中描绘了一个有九重天,并且各个天层上都有不同的星辰或神明所居住。

这种描绘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宇宙结构和星象运行规律的认知。

3.2 阴阳五行在《山海经》中,阴阳五行理论被广泛应用。

通过对自然、动植物及其他事物所具备的属性进行分类,将其归属于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元素属性,与大自然相互依存且影响彼此的关系相联系。

4. 传承与影响4.1 影响文学艺术《山海经》中丰富多样的传说和形象为后来文学作品提供了灵感。

许多古代文人在创作时援引《山海经》中神话故事和形象,丰富了其创作内容,使其作品更具丰富的内涵。

4.2 影响宗教信仰《山海经》中对于神话和宇宙观的描写也影响了中国古代宗教信仰。

许多神话传说成为民间信仰的对象,人们以此来祭祀、崇拜,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宗教体系。

5. 结论《山海经》中的神话与宇宙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传说和描绘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和宇宙起源、生命意义等问题的想象与认知。

同时,《山海经》影响了后来文学艺术和宗教信仰,并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世界奇观之古代奇迹小报

世界奇观之古代奇迹小报

界奇观
三四班
金逸乐
古代奇迹
古人类的想象力,自古以来的伟大奇观让我们目瞪口
呆,我们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伟大和神奇!这些浸透着
人类的血汗、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展示出世界人
民的才智精华。

它们在历经了无数年的沧桑之后,有些
虽已消失在人类的视野,有些却依然矗立在浩瀚的宇宙
中,给人类无比的想象!
阿提密斯是希腊的狩猎女神,在古代的希腊,阿提密斯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金字塔主要女神深受敬仰,因此兴建了七大奇观之一的神殿。

曾经 流行于埃及古王国侧影类似汉字的金,是至今历过了7次重建。

公元5世纪前期,东罗马帝国彻底摧毁 最大的建筑群之一。

是古埃及的象征,也是古了神殿。

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山海经》里世界的尽头深渊——归墟秘境,它竟然在马里亚纳海沟

《山海经》里世界的尽头深渊——归墟秘境,它竟然在马里亚纳海沟

《山海经》里世界的尽头深渊——归墟秘境,它竟然在马里亚纳海沟科学家们曾经在马里亚纳海沟中发现了一种狮子鱼,这种鱼游动起来很像狮子的头部。

在发现这种鱼的同时,科学家在监测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像金属声,又像是嘶吼声,听起来非常的凄惨。

但是这种声音绝对不是深海生物发出来的。

著名的学术期刊《自然》上曾经刊登了一篇论文,科学家在研究马里亚纳海沟的时候,发现了它正在吞噬海水,而且一年要吞噬数亿吨。

这就表明了马里亚纳海沟凄惨的嘶吼声是超大量的海水正在被海口所吞噬而发出的。

虽然我们知道这些海水是经由板块裂缝去了地球的内部,但是对于这些海水具体的去向,人类依然是一无所知。

但是当我们阅读《山海经》中时却惊奇地发现,这个神秘的现象居然在山海经中有着无比详细的记载。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记载: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

这里的大壑还有一个另外的名字归墟。

关于归墟,在《列子·汤问》中是这样记载的:夏格对自己的学生商汤说,在渤海的东面几亿万里的地方,有一条大河是一个无底洞,名字叫做归墟。

天上的河流还有天河里的水都流进那里,却没有任何的增加或者是减少。

在这里有五座仙山,分别叫做岱舆、员峤、方壶、瀛洲和蓬莱,五座山的底部周长有三万里,山顶平坦处有九千里。

再来看看现实中的马里亚纳海沟,刚好就在东海之外,刚好就一直吞噬着海水,刚好是地球上最深的地方。

打开马里亚纳海沟附近的卫星图时,我们又发现了惊奇的地方。

刚刚好有五座岛屿,塞班岛旁边是宋宋岛,宋宋岛南边是关岛,关岛的旁边是雅浦岛,雅浦岛的旁边是帕劳岛。

帕劳音译过来刚好跟蓬莱相似,雅浦音译过来又刚好跟方壶相似,宋的古代发音刚好又和瀛洲相似。

那么多的刚刚好会有这么多的巧合吗?这些岛屿会不会就是因为海平面上涨,原来就是所谓的仙山。

《山海经》中还说归墟的仙山是少昊之国,少昊国内居住着人首蛇身,会飞翔的神族。

他们拥有着高科技,教导人类、保护人类。

《列子》中还有更详细的记载,五座仙山虽然相隔很远,但仙人们认为仙山彼此都是邻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变世界观的古海图
排行榜收藏打印发给朋友举报
热度0票浏览6次时间:2011年9月06日 09:32
英格兰西部的赫里福德大教堂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先天地带有求知欲望和扩张心态。

无论是权力的争夺、生存的竞争,弱肉强食、优胜劣汰;还是在商船与炮舰血与火的洗礼中,人类总是要摊开一张尚在不断更新的海图,去一步步发现那些被海洋隔绝的世界。

各国先民最早多是以自我为中心来看待世界的,他们都认为自己居于世界的中央。

但随着文明脚步的不断前行,先民们发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地外有海,似乎感到这个世界是没有边界的,这种原始的地理理想,催生了先民们对“世界”或者“天下”的探索。

公元前1000多年,诗人荷马闭着眼睛以滔滔不绝的长诗,为人们讲述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跨海大战,于是人们有了一幅以古希腊为中心的“爱奥尼亚世界地图”,这是第一代描绘海与世界的地图,但这一切只有历史文字提及,却没有一件画作流传后世。

真正有据可考的第一幅世界地图是“古巴比伦地图”,巴掌大的泥板世界地图(长12.2厘米,宽8.2厘米),承载了萨尔贡二世的版图是结合新亚述帝国的世界观:世界是平的——其中心在巴比伦——这是古巴比伦对世界的认识,图面上有幼发拉底河从世界的中央穿过,一直向南流进波斯湾。

古巴比伦文献早就涉及到了地图的功能和分类,更让人惊讶的是幼发拉底河出土的一块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泥板地图残片上竟标有“第六块泥板”的字样,它清楚的告诉我们,至少在公元前2000年时,泥版地图就曾以“地图集”的形式出现。

到了中世纪,最为流行的关于世界的解释是,上帝创造了人类后,看到人类日渐堕落,于是决定用洪水来毁灭人类。

但他发现只有诺亚敬爱上帝,品行高尚,于是在发洪水时,让诺亚造了一艘船避难。

洪水过后,只有诺亚一家活了下来。

于是,诺亚将这个世界上的三块大陆分给了他的三个儿子,长子闪得到最大的陆地亚洲;另一个儿子雅弗得到欧洲;还有一个儿子含分到的是非洲——这就是源自宗教的“三分世界”。

而在英格兰西部的赫里福德大教堂墙上,至今镶着一幅现存最大、最精美、最详细的中世纪世界地图——赫里福德地图,这幅地图长159厘米,宽134厘米,绘在一张牛皮纸上。

据专家推测,此图大概绘于1290年左右。

地图作者是一对英格兰兄弟,哥哥构思创作,弟弟助其完成,并捐赠给赫里福德大教堂。

这幅巨大的地图是一部了解古典知识的百科全书。

它表明中世纪的欧洲人已经知道亚洲,但那只是一块闻而不可及的陆地。

整幅地图的外形是传统的“T—O”式,但却容纳了不计其数的地名和许多宗教及历史信息,这些都是此前的地图所无法比拟的。

地图以东方为上,图中央垂直的有岛屿的深蓝色海是地中海,横在图中央的是顿河;它的左边是黑海,右边是尼罗河。

欧洲占据了地图的左下方区域;巴黎与罗马和科姆伯斯特拉一起被标为红色的欧洲城市之一;在大洋中位于最左下方的群岛是大不列颠岛;位于地图右下方的是非洲,尼罗河由西向东穿过非洲大陆,最终在尼罗河下游汇入地中海。

在尼罗河急拐弯处的右侧,带有五顶帐篷的大型建筑物标志,代表着亚历山大大帝开始发动亚洲战役之前,在势力触及最远的西南方的营地。

从沟通世界与认识世界的角度来讲,地图的“世界”概念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由航海家来推动的。

在早期的航海活动中,船长就是最初的海图制作者。

他们需要有关海峡、海岛、海滩、水深、港口等有关航行安全的信息,而承载这类信息的最佳载体就是海图。

在大海这个舞台上,帆船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这个角色使用的重要道具,即是海图,海图引领航海者,也引领整个世界,从旧时代走入新时代,从闭塞走向沟通全球。

意大利的比萨航海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罗盘航海图,大约绘制于1290年,地点大概在意大利的航海重镇热那亚。

在这幅地图上分别画有两个圆周,并且均被分成16等分,从各等分点引出许多方位线,如蜘蛛网般覆盖了全图,使方位表示的相当明确:其四大方位,即东西南北,是黑线;其二分之一方位,即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是绿线;四分之一方位,即东北东,北东北等等是红线。

仔细阅读墨线图中加重的曲线部分,可以读出完整的地中海海岸线和黑海海岸线;左边圆的中央是科西嘉和撒丁岛,左下是直布罗陀海峡,右上是意大利的“靴子”;右边圆的中央是希腊半岛,下方是北非海岸……此图上部的中央和右
侧小圆圈内绘有比例尺。

因此图没有考虑地球的球面,只依实测距离与方位制作而成,因而又被称为“平面海图”。

大航海前夜的世界航海图出版于1457年哥伦布家乡热那亚的制图学校,描绘了在欧洲人启动大航海之前,对世界海洋与大陆的基本认识,它也是那个时期,在意大利所能得到的最好地理信息。

另外此图标题明确指出:“这是为航海所绘制的真实世界地图,不包含任何虚幻的内容”,虽然外表上看很像是中世纪地图,实际上,它却是一张地道的贸易航海图,图面依照意大利航海图的制作传统,绘有指南针、罗盘线以及航行用的比例尺。

在15世纪,欧洲已有了更多大西洋航行,此图对印度洋的印度半岛与中南半岛的描述已经接近准确,对中国的描述也相当清楚,并且在中国东部绘出两个大岛,应该是朝鲜和日本。

值得注意的是,图中非洲大陆还是与地球南端相连接的,这个传统描绘对未来的非洲探索,无疑是令人沮丧的信息;而大西洋欧洲部分与亚洲东部之间没有任何阻隔信息,又无疑为未来的跨越大西洋的探险活动,提供了乐观的前景。

尽管土耳其海军司令皮里·雷斯1513年绘制的世界航海图如今只残存三分之一,但它的珍贵之处在于,打破了人们以往的知识框架。

以往人们知道最早发现并描述南美海岸的是麦哲伦1519—1522年的首次环球航行。

但皮里·雷斯地图在1513年就清楚的将南美大陆及巴塔哥尼亚海岸线,甚至南美最南端的合恩角描绘于地图之上,尤其令人惊奇的是还绘出了南极洲的部分轮廓。

残图描绘的内容相当于一份大西洋航海图,地图方位分上北下南,说明文字是阿拉伯文。

图面有五个大小不一的罗经图,分别放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上,还有两个呈“八”字摆放的比例尺。

图右侧是西班牙、法国和西非沿岸,以及亚速尔群岛、马马德拉群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群岛等。

左侧是中美洲、南美洲、南极洲以及古巴、小安第利亚群岛等。

图面上有几只帆船,其中在非洲南部绘有达·伽马船队的一艘帆船,南美海岸上,还绘出了几种欧洲传说中常见的狗头人等怪物和动物,但这幅地图和1507年德国牧师马丁·瓦尔德西缪勒绘制的被称为“美洲出生证”的世界地图一样,都没绘出美洲南端的海峡。

对于南极大陆的描绘,有人认为皮里·雷斯地图不是史前描述,就是外星人的描述,总之,不可能是皮里·雷斯的原创,然而了解欧洲地图历史的人也许
不会认为这是什么惊人的发现,因为古希腊人一直认为地球北方有一块大陆,它的南端一定存在对称的另一块“南方大陆”。

古航海图指引着人类探索的大陆,探究海洋未知也告诉后人历史演进的过程,它引领了整个航海时代的风起云涌。

赫里福德地图
皮里雷斯航海图
意大利的比萨航海图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罗盘航海图
最早的地图古巴比伦地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