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美术作品的产生
第1课什么是美术作品 课件 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

什么是美术作品
• 什么是美术作品? • 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 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
鲵 鱼 纹 瓶
形式美的法则
1,变化与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比例与尺度 4,对称与均衡 5,节奏与韵律
1、变化与统一
米 洛 斯 的 阿 芙 洛 狄 德 希 腊
()
2、对比与和谐
3、比例与尺度
4、对称与均衡
鱼 八大山人
5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节奏与韵律
在美术中,节奏指一些形态要素的有条 理的反复、交替或排列,使人在视觉上 感受到动态的连续性,就会产生节奏感。 韵律:指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 因素,交替重复.
西斯庭圣母 拉斐尔(意大利)
谢谢!再见!!
高二美术(人教版)第一课《绘画的诞生(落笔)》

年
[ 秘 鲁 ]
分析讨论:
● 《朝元仙仗图》中 的线条描绘了什么? 不同形态的线带给 你怎样的视觉感受?
知识点二:线条是中国绘画的基本造型语言
● 中国画的历史是线造型的历史,画家卢沉说:“坚持以线造型,这 是我们的传统。中国的书法、篆刻,以及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的造型塑造都离不开线条。”
● 线条在绘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界定物象的边缘。抽象概 念的线是点的移动集合,而绘画中的线是一种表现形式,粗细、方 圆、曲直、疏密等不同形态的线会带给人不同的视觉感受。
线
分割图形各个部分,变 形联想,以突出不同形式效 果和结构特点
骆驼(线描) 巴勃罗·毕加索 [西班牙]
线在不同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粗细、疏密、浓淡等变化,体现出的方向感、 力度感、形象感都是线条在绘画作品中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点
点的堆砌表现能去能舍、浓淡变化、形式对比都是其表现物象手法的 优越性,是一种高自由度的艺术语音。
绘画的诞生(落笔)
高二年级 艺术选择性必修课 绘画
你知道点、线、面是如何产生的吗?
● 点是出现,线是延伸,面是汇总,点是最单纯、最基本的画面元素;紧密、 连贯排列的线的组合,是画面中的重要元素,也是描绘形体的必要元素。 点、线、面是我们绘画或设计中的三元素,任何一幅画面都有这三个元素 构成。因此,点、线、面构成了绘画的基本要素。
如何理解“点线面”在绘画中的应用?
建楼曲(水墨设色) 49厘米×45厘米 2000年 吴冠中
长城(二)(纸本设色) 1986年 吴冠中 选自《吴冠中全集》
长城(二)(纸本设色) 1986年 吴冠中 选自《吴冠中全集》
面
“山舞银蛇是长城的 独特个性。我是从写生入 手的,在不同地区、不同 地段捕捉过长城的各式各 样的转折、跌宕、蜿蜒, 搜寻过种种宜乎长城攀登 的险隘奇峰。”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社会约定性。
2.培养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和日常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教具与学具教具:幻灯机、幻灯片、实物投影仪、画册或者多媒体播放工具。
学具:笔记本(或者作业纸)、笔。
教学流程图社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媒体运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评价导入教学1.初步认识形式法则观察思考教材中的书法作品,但是教师对这个作品要做一定处理,使这个“永”字看起来是倾斜的,或者让学生在黑板上写这个字。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些字美不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分析一下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我们看起来会觉得不舒服。
观看教材中“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的图片。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从重心、对称、平衡等形式美的角度寻找“彩陶鲵鱼纹瓶”、“永”字、“羊”字之间的联系。
它们的美体现在哪里?可以独立思考或者分小组讨论,并且将思考的内容在作业纸上写下来。
请一些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思考(内容无需重复,可以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到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发现),教师对学生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归纳。
思考研究教师提问:什么是美术作品?总结: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以称为美术作品。
学生回答讨论。
2.形式美的来源展示作品彩陶和青铜器中的纹饰。
教师提问:这些纹饰为什么看起来比较美?它们是怎么来的?学生分小组讨论,并且将内容写到纸上。
教师按照教材的内容分析上述问题,指出上述作品的纹饰之所以看起来比较美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形式规律创造出来的,而它们的灵感就是我们的祖先从自然万物的形象中获得的。
观察与研究3.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展示作品教师展示一些作品,包括一幅绘画作品,一幅雕塑作品,一幅木版年画,教材中的“漆盒”,教材中的“民居院落一角”。
教师提问:这些物品哪一些可以被称之为“美术作品”?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
湘美版美术鉴赏1.1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共38张PPT)

举例:
秦 汉 瓦 当
最初的美术作品是如何产生的?
1、美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 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是长 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 应的形式法则运用于生产、生活乃至艺 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的种类繁多,按 照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 术以及其它种类的基本分类。
事物,才能更好的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 赏能力,认识美术作品的价值,帮助我们
丰富对美的认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特别的
“美术作品”,请分析它的美体现在哪里,写 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
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法国)
同学们
建筑类:
皇 家 建 筑 ︱ 天 坛
建筑类:
宗 教 建 筑 ︱ 西 藏 布 达 拉 宫
建筑类:
民 间 建 筑 ︱ 福 建 土 楼
工艺美术类:
商 周 时 期 文 明 的 代 表 ︱ 青 铜 器
工艺美术类:
汉 代 青 铜 器 ︱ 长 信 宫 灯
工艺美术类:
瓷 器 巅 峰 时 期 的 产 物 ︱ 粉 彩 瓷 器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什么是美术作品?
为了审美的目的而创作, 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都可 以称为美术作品。
许多产生之初强调实用功
能的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 使用功能的淡化,审美性反倒 成了物品突出的特征。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野 牛
举例:
玉 壶 春 瓶
举例:
工艺美术类:
第一单元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思考三:美术鉴赏什么意义?
●培养审美鉴赏力; ●丰富对美术作品的认识; ●更好的认识和掌握世界; ●自觉的保护传统文化、民族文化。
……
RENAISSANCE
工艺美术类
河南 信阳 《长信宫灯》
刺绣
RENAISSANCE
工艺美术类
陶器
景德镇瓷器
RENAISSANCE
工艺美术类
传统编织工艺
苗族少女头饰
RENAISSANCE
工艺美术类
皮影戏
剪纸工艺
RENAISSANCE
其他类别
标题三
RENAISSANCE
RENAISSANCE
RENAISSANCE
稳定 均衡
鲵鱼纹彩陶瓶
造型:底部呈尖底,方 便取水
图案:颈部绘平行条纹, 肩、腹部绘四方连续旋 涡纹。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节奏 韵律
RENAISSANCE
对称与均衡
RENAISSANCE
对称与均衡
RENAISSANCE
节奏与韵律
RENAISSANCE
节奏与韵律
RENAISSANCE
对比与调和
RENAISSANCE
权利象征
审美
美的观念和形式美法则的产生
思考二:陶器从造型、纹样上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展
RENAISSANCE
彩陶纹样变化
具象-抽象
彩陶盆
彩陶漩涡纹尖底瓶
RENAISSANCE
青铜器纹样变化
青铜器是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皿和工具。青铜器,主要跟三 个事情有关,一为食,二为权力,三为礼制。
“好吃”为“美”几乎成为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说 法,就是在今天的语言中也仍有遗留,吃到好吃的东 西,称赞:“美味!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建力的造型艺术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须要创建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2、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用来装饰人民大会堂。
赏析:江山如此多娇是闻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
题目出自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整幅画都是从江山如此多娇之‘娇’字上下功夫,图中包括长城内外,大河上下,季节也包括春夏秋冬,概括了祖国的壮丽江山〞。
抒发画家对祖国河山的酷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美术是个大家族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
广义来说,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新媒体艺术和电脑美术也归入美术的范围之内。
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
根据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等画种;根据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等画科;根据功能、用处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不同题材。
▲开国大典〔油画现代〕董希文▲松谷〔版画现代〕晁楣▲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赏析:李可染于1962年至1964年间,以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的名句「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七帧画作,每件作品之尺寸、章法和景观不一,但根本格局一样。
当中的万山红遍高131 公分,宽84公分,为此系列作品中较大的一帧,甚具保藏价值。
3、雕塑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
按照所用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雕、泥雕、玻璃钢塑等之分。
按照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和透雕之分;按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等之分。
▲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4、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进展构思及方案的创建性活动,以满意人们物质及精神的需求。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课件

美的观念和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
造型讨:论重:心下在面中的轴陶线器上在,造实型用和—纹美饰观上有纹什饰么:异具同象点—?抽象
稳定均衡美的法则
新石器时期陶器的发展
2021/1/6
• 双耳三足壶 裴李岗文化 13.9*6cm
• 此壶属泥制红陶,是用手工泥条 盘筑法制作而成。侈口,高领, 球腹,圆底。腹上部附两个对称 的弓形小耳,耳上有穿孔。底部 三圆锥形叩足外撇。通体素面, 由于烧成温度较低,受热不均, 质地较为疏松,有些地方呈黄褐 色。器形简单,质朴大方,反映 了陶器发明初期的特征。
2021/1/6
2、美术的一般特点 这里让我们就以绘画作品为例来了解美术自身的
特点: (1) 美术以塑造美为主要目的 (2)美术的表现艺术语言丰富 (3)美术材质独具特别审美趣味 (4)美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面貌 中国画强调以线造型、讲究笔墨意境,它以中 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独特的方法来描绘生活。西 方体系则以西欧的油画为代表。它崇尚写实,主要运 用明暗造型的手法,依据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 光学等理论来体现所描绘的对象。还具有表现人体 美的艺术传统。
• 《美术鉴赏》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 美的观念和相应形式法则的产生 ● 美术作品的含义 ● 美术鉴赏的意义
2021/1/6
2021/1/6
2021/1/6
你觉得上面作品美吗? 为什么觉得美呢?
2021/1/6
一、什么是”美”
羊+大=美
《说文解字》: “美,甘也。从羊,从大,味美甘甜。。 羊在六畜,主给膳也。”
由此可见: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 的结果,有的与实用功能相关,有的是源于精神活动。
(五·四学制)初中美术六年级下册 第1课 美术作品的产生-市赛

梦想是朵盛开的花——绘画作品的产生一、教材分析:《绘画作品的产生》是鲁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第一单元《心的耕耘美的创造》中的第一课,根据课程标准“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递进要求,本学年的美术欣赏课程在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美术世界”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对绘画创作方面知识的认识,使学生通过对艺术家创作过程的了解,理解美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
二、教学思路:本课以欣赏王式廓作品《血衣》为主线,来了解绘画作品产生的过程,并让学生感受梦想与坚持的力量为副线,让学生确立人生理想,并明白实现人生理想就是一个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绘画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的劳动结果,并了解绘画作品产生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通过搜集资料、分析、讨论等学习方式,加深对绘画创作相关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表述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够谈论和交流关于美术创作的体验和感受,并确立人生理想,明白实现人生理想就是一个不断努力奋斗的过程。
教学重点:绘画作品产生的过程。
教学难点:综合把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
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通过编辑的有关美术创作、美术家、美术作品赏析等多媒体资源;范作。
学具准备:个人搜集的关于美术家与美术创作的背景、素材、草图及过程等资料。
教学过程:课后反思:作为执教的我们,不仅仅是简单的把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带领学生在艺术的世界中遨游,并进一步的拓展课本知识,把所教知识和学生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真正受到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除注重相关专业知识的传授性,还加入了“梦想”这条副线,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绘画创作的相关知识的了解,理解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领会绘画作品反映出的画家的思想、情感和创造。
让他们充分了解了绘画作品是画家创造性的劳动,明白成功与付出之间的关系。
并让学生从小树立自己的梦想,坚定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美术知识点第一单元第一课创意造型艺术1、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2、《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1959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创作以沁园春雪词意为主题的江山如此多娇,巨幅中国画来装饰人民大会堂。
艺术是一个大家庭1、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四大门类2、绘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1)根据工具和材料,有中国画、油画、版画和素描(2)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3)根据功能和用途,它可以分为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海报、漫画和插图。
(4)建国大典油画、现代油画、董锡文的松谷版画、现代油画和潮美油画《万山红遍》中国画,现代,李可染3.雕塑是一门艺术学科,利用各种雕刻塑料材料,创造出具有真实空间体积的视觉艺术形象。
(1)根据使用的材料和工艺,雕塑包括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铜、泥塑、玻璃钢塑料等。
(2)根据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透明雕等(3)依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等之分(4)帝后礼佛图,(龙门石窟,北魏)弓箭手,(雕塑,现代,英国)亨利,摩尔4.设计是指运用艺术手段进行构思和策划,以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创造性活动。
从本质上讲,设计是技术与艺术的交叉与融合,尤其是现代科技和信息社会赋予设计的使命,使人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
方格纹彩陶双耳罐(马家窑文化)“倍耐力”超级运动摩托车(意大利)5.建筑是由内部和外部空间组成的结构,以满足人们的各种生活需求。
建筑学也是一门使用功能与审美价值、工程技术与艺术手段紧密结合的艺术学科。
(1)传统建筑包括宫殿建筑(北京紫禁城)、寺庙建筑(北京天坛祈祷厅)、宗教建筑、园林建筑(苏州拙政园)和住宅建筑(2)现代建筑则分为纪念性建筑,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等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第1课小伙伴(1)一个年轻人的肖像(法国),安吉尔的“维多利亚女孩阿莉亚”(现代),肖慧翔的“东方女孩”(美国),尼古拉斯·菲钦(2)…三庭五眼,是前人绘画经验的总结,是成年人五官平视时的基本比例关系的一般规律。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莽莽雪山体现了山河的雄伟与壮美
辉煌的红日,象征新中国如朝阳,跃然升起于 世界东方
强化了苍茫云海的城随山势起伏,蜿蜒深远
挺秀的山岳根据主题需要,处理得苍翠雄浑
欣赏与讨论:
结合本课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谈一 谈自己怎么理解美术是一种“富于创造 力的造型艺术”
美术作品的产生:艺术来源 于生活,高于生活.
一 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二 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 表现
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 现代) 傅抱石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创作背景:
1959年初,关山月和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先生接受了创作巨幅国画,准备 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大厅墙上的任务。
按周总理的意见,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 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 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
画稿通过之后,关山月和傅抱石开始着手作画。宣纸是用乾隆年间存下来 的厚古宣,足有铜钱那么厚。他们用的笔最大的象苕帚那么大。 经过一个多 月的紧张创作,《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长七米,宽五米)基本完成了。
当创作即将完成时,关山月他们专门请总理来提意见。巨幅山水国画创作完 成了,只是未题款。周总理说,要请毛主席亲自题字。就在关山月们完成创作 的第三天,周总理陪伴毛主席来到故宫的创作厅。
七年级上册美术第一单元《什么是美术》第一课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1)

谈一谈自己是怎样理解“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的
批注
课后反思
时间:科目:美术年级:七年级
课题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欣赏中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和技巧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巩固探讨
作业
1.播放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的朗诵视频,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诗词中出现的场景
2展示《江山如此多娇》比较一下和你想象中的景象有艺术(板书)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
总结: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介绍《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及创作经历
中国画。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整个画面要表现出我们伟大祖国的风貌:近景是江南青绿山川、苍松翠石;远景是白雪皑皑的北国风光;中景是连接南北的原野,而长江和黄河则贯穿整个画面。周总理看了画稿以后,指示说,画面还要画上红太阳,体现“东方红,太阳升”之意。周总理说:“画上红太阳,也是象征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
特敬请毛主席您老人家来挥毫落款。毛主席高兴地笑着又说:‘好好!’这时周总理在傍插话说:‘主席呀,这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啦!’毛主席站起来了,傅老忙把醮饱浓墨的笔,送到毛主席手中。毛主席稍一沉思,便挥毫题上‘江山如此多娇’六个具有十七帖体又是毛主席自己风格的行草
什么是美术

美术不 只是画画,而是审美。
第一课 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美术作品的产生 1.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受; 2.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齐白石作品欣赏
— 1957年9月16 日),原名齐纯芝,号渭清,祖父取号 兰亭,老师取名齐璜,号濒生,别号寄 萍老人、白石山人,后人常将“山人” 二字略去,故后常号“白石”。齐白石 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画画家,十九至二 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早年曾为木工, 后以卖画为生,擅长画花鸟、虫鱼、山 水、人物,衰年变法,笔墨雄浑滋润, 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所作鱼 虾虫蟹,天趣横生。其书工篆隶,取法 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 一家,亦能诗文。与张大千并称“南张 北齐”。于1957年9月16日病逝于北京, 终年九十三岁。
谢谢观赏
-拜拜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绘画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分析判断下列儿童手工作品分别属于学前儿童美术能力 发展的哪个时期,并说出判断理由是什么。
课堂小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美术的本质、起源, 了解学前儿童美术能力发展的几个阶段,理解学前美术 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相关理论。 能够具备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的能力。
实
项目一:分析判断学前儿童美术作品
践
活
动
项目二:发达国家学前美术教育现状报告
谢 谢!
美术语言
侧重构成因素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侧重构成原理的美术语言的认识。
美术的本质
美术,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如纸、布、木板、黏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的 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起源
起源于“模仿” 起源于“游戏” 起源于“表现” 起源于“巫术” 起源于“劳动”
学前儿童的 美术作品
学前儿童的美术作品是学前儿童依据一定的生活经验, 并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对美术材料的操作活动所产生的 结果。
二、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
学前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
•涂鸦阶段(2岁左右) •象征阶段(3岁左右) •图式阶段(4-5岁) •写实阶段(6-7岁)
学前儿童手工能力的发展
•无目的的活动阶段 (2-4岁) •基本形状阶段(4-5岁) •样式化阶段(5-7岁)
第一课: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概述
一、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
美术的本质
美术
美术的起源 美术语言
学前儿童美术
湘教版欣赏课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课题:什么是美术作品课程类型:欣赏课课标要求:必须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勇于改革和创新,体现新时期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实践、注重生活与生活的联系。
既讲知识又重培养能力,既重欣赏又重技能,既能注重学生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美术课……我们必须结合从实际出发,倡导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艺术的本质。
学情分析:我们二中学生整体素质偏底,学习热情不是很高,要上这样的美术欣赏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在课前认真备好课,在课堂上老师讲解必须通俗易动内容丰富并讲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举例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2.初步了解一些形式美的基本规律;3.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4.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材分析本课安排了一个“思考与交流”和一个“活动建议”,它们都是为了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与实用物品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前者侧重于从实用的角度来理解美术作品,而后者则侧重于从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实用物品。
“思考与交流”:青铜器既是古代的一种礼器,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变成了审美的对象。
要理解这些器物的类型,对于还没有系统学过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生,可能有一些难度,所以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因势利导,先适当介绍一下相关的文化背景,可以结合教材中所列的图片以及第二单元《礼仪与教化》的部分内容来完成这个活动。
这个活动并不是美术史研究,而是让学生理解青铜器的造型与功能、精神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这些造型的出现源于特定的需要。
引导学生从器物的大小、造型等方面来观察并进行分析。
比如说青铜器中的炊煮器,如鼎、鬲等,往往器型较大,并且都是有足的,便于在下面燃火煮食;而食器的主要目的是用来盛食,所以器型较小,造型上突出盛食的部分,如簋、豆等;酒器主要是用来盛酒和饮用,所以器型相对较小,便于盛酒和抓握,如觚、壶、爵等;而水器主要是装水的容器,如盘、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实践。
(2)“美”的观念与相应形式美法则的产生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将美的观念与相应的形式美法则运用于日常生活和艺术创作中,就产生了美术作品。
(三)初步认识美术作品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联系
1、总述:
美术家为审美目的创作的作品,如果也是按照形式美的法则制造出来的,在当时虽然普通,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化,逐步获得较高的审美价值。
初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通过学习基本理解了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和审美意义。对于美术作品的了解太少,需要引导学生多关注。
1、艺术家的美术创作的过程
欣赏王式廓的素描作品《血衣》,对照资料图片,引导
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怎样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多媒体展
示并介绍画家及创作背景)。
思考讨论:
1作品的题材内容是怎么来的?如果现实生活中没有发生这类
事件,艺术家如何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2从这幅作品的创作过程看,
你认为再现性美术作品的产生需
4、美术鉴赏的意义?
教师提问:看了上述作品,你认为美术鉴赏的意义有哪些?
总结:
(1)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是无处不在的,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
(2)鉴赏美术作品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我们丰富对美的认识,并且认识到式美的法则。
2、请大家举一个你所熟知的由实用品转化为陈设美术品的例子。也可参考书上的资料。
3、小结:
认识形式美法则及了解美术鉴赏的意义。
(1)多样与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尺度-
(5)节奏与韵律
2、试以《百老汇的爵士乐》为例,来分析画中的形式美。
3、试以本课所学的知识简要的分析它们?以证明你的观点?
1、首先从什么是“美”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2、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如何应用不同的表现形势,形式美的法则进行鉴赏,即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我们身边的事物,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通过美术鉴赏使学生明确“美”的概念是极为丰富的,
教学
目标
1、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播放一段视频或课件制作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同学们,有时候我们面对一幅美术作品,尤其是一幅经典的绘画作品时,我们怎样看出画中的含义并从中得到感受呢?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审美鉴赏的意义在哪里呢?也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还不能回答,但对此应有所了解。
(二)新授
“美”的观念是怎样形成的?
真实——再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
四、自我评述:
请同学谈对于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理解。
五、小结:任何美术创作都源于我们的生活,即使有一些作品我们不能一眼就看出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但它们都是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得到的灵感和启发。
二创作出来的。美术创作室一个充满艰辛和智慧的创造
2、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
教学
重点
1.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
教学
难点
综合把握美术创作的规律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评述美术作品。
媒体运用
课件
教学时间
3月1日
预设过程(应包括课程导入、预习自学、展示交流、当堂练习检测等)
个人修改
(一)导入:
要哪些条件?
3作品中重点突出了那几个人物?
4在作品中寻找一个你感兴趣的人物,
谈谈作者是如何去塑造
人物形象的,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和性格?
5谈谈你对整幅作品的感受。
可见,美术是源于生活的。
2通过表现艺术作品,进一步说明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一主题。
播放不同表现手法的美术作品的图片,向学生介绍再现性作品《孟特芳丹的回忆》和表现性手法夏加尔的《我的故会欣赏和分析,提高总结和表达能力
板书
设计
真实——再现性、表现性艺术。
抽象——表现性艺术具有变形的特点认识形式美法则。
(1)多样与统一
(2)对比与和谐
(3)对称与均衡
(4)比例与尺度-
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授课人
刘俊君
原设计者
刘俊君
学科
美术
执教班级
六年级
课题
心的耕耘美的创造----美术作品的产生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课型
欣赏评述
备课时间
2月20日
教材
分析
美术鉴赏是一门学科,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记住一些艺术史上重要的美术作品,而更要培养学生以一种审美的心态、发现的眼光去看待我们的历史、文化、生活以及我们身边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