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和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和反思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和反思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月亮上的足迹)杜娟金丝峡镇初级中学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记叙文,生动形象的记录了人类第—次成功登月的全过程。

学习本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人类是怎样一步步由地球成功登上月球的,以及登月前应做哪些打算,登上月球后又应做哪些工作,从而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以及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情分析优势:本文通俗易懂又与时事政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且课前预习工作做得十分充分。

弱势:课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因而学生注意力很难持久集中,答复下列问题不经大脑思考,缺少针对性,自我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较差。

对策:讲课时适时穿插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神话故事、时事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同时采取小组相互合作、相互质疑的方法解决疑问,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累积并识记文中重要词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能力目标: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长大后为祖国科学事业做奉献的激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用简练的言语概括人类登月的四个阶段,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的能力。

教学难点: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人类登月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反思:本节课在上课前我认真备课,认真催促引导学生预习,根本上做到了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学法。

虽然课后听课的教师和领导给予了肯定的评价,但我还是认真做了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主要有:一、导入生动有趣。

我首先用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又将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与本文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课堂形式多样,师生双边活动积极。

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教师引导为辅,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他们自己发觉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训练了他们快速阅读能力和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教学课时: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齐读导读,从中你能提取哪些信息?……我们将要学的“月亮上的足迹”,就是真实地记录人类的第一次登月的全过程。

二、教学目的:1.学会用示意图的方法,简化较为复杂的过程,把握课文内容。

(重点,涉及练习一)2.体会本文侧重于记叙,将登月的全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的方法。

(难点,涉及练二)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能写关于“月”的想象作文(难点,涉及练习三)三、检查预习1.征程 zhēngchãng: 征途.2.健步 jiànbù:脚步轻快而有力.3.椭圆 tuǒyuán: 一种规则的卵形线;特指平面两定点(焦点)的距离之和为一常数的所有点的轨迹.4.铁锹 tiěqiāo:一种扁平长方形半圆尖头的适于用脚踩入地中翻土的构形工具.5. 测定 câdìng: 测量确定.6. 溅落 jiànluò:指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返回地球时,落到指定的海域. 7.畅谈chàngtán:尽情的谈。

8.里程碑lǐchãngbēi: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作为标志的大事。

9.昂首挺立ángshǒu tǐnglì: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10.一叶孤舟yī yâgūzhōu:一条孤零的小船。

11.遥遥在望: yáoyáozàiwàng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补:12.观测guāncâ: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13.指令zhǐlìng∶指导;号令。

旧时公文的一种,是上级对下级呈请的批示。

告诉计算机从事某一特殊运算的代码。

14.合算hãsuàn: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阅读课文、学习课文、提高课文,其中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是学习课文阶段中的《月亮上的足迹》一文。

该文主要讲述了“月亮上”发生了什么事情,文章通过描写事件现象和人物心理来表现主题,能够让学生了解到科学的实验方法和人类不断向前的精神状态,同时也能启示学生要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和追求真理的态度。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实验方法,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2.熟悉新词语,理解生词的意思以及正确书写。

3.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章阐述的思想。

4.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熟悉并掌握新词语的意思。

2.了解科学实验方法,并明确实验目的和方法。

3.理解博士对实验的态度,从中领悟勇于探索未知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难点1.理解文章主旨,领悟文章阐述的思想。

2.运用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经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询问学生们对科学实验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看法来引出课题。

例如:你们有没有参加过什么有趣的实验活动?对于未知的事物你们有没有想过要去探索?你们知道为什么科学家会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吗?2. 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

2.学生齐读课文,逐段理解难点和重点内容,并标记生词。

3.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4.分组研究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形成小组报告并展示。

3. 深入学习1.师生讨论实验是否成功,并分析原因。

2.围绕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和语言表达进行研究,并拓展语言知识。

3.进一步探讨实验方法和可能产生的误差。

4. 整体理解1.进一步讨论文章阐释的科学观点及对生活的影响。

2.分组进行课文分角色阅读,并模拟对话。

3.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排名投票形式综合评价本节课的学习效果。

5. 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回顾重点内容。

2.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月亮上的足迹》选自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课文解析、主题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分析课文结构,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月亮景象的技巧。

3. 感受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培养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亮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注,加强记忆。

4.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结构,讲解修辞手法,如对比、衬托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

7. 主题探讨:讨论课文中作者对月亮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探索未知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月亮上的足迹》2. 生字词:月球、神秘、皎洁、静谧等。

3. 课文结构:引子、描述、对比、衬托、结尾。

4. 修辞手法:对比、衬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眼中的月亮”为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描述,画出你心中的月亮。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课堂效果,加强师生互动。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关于月亮的诗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月亮文化,培养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

3. 作业设计中的作文题目和绘画题目。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4《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2)体味和推敲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中招考点综观中考近五年的记叙文阅读试题,概括文章内容和赏析词句是两个必考点,赋分较多,审题无障碍,作答时有难度,要紧紧围绕着文本内容和答题要求的语言风格作答。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是个高频考点,但是关于材料的选择和组织的写作方法这个考点还未出现。

猜想未来中考的出题方向依然会沿袭这几年的出题思路,重视这三个中考考点的考查。

3、教材分析这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现了人类探索太空的伟大气魄,赞美了人类的聪明才智。

4、学情分析很久以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

今天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一篇科普文章非常好奇,有极大的学习热情。

一、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二、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个一活动:通过朗读课文,能说出作者,能写出重点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通过速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说出人类登月的知识。

四、教学过程课堂归纳:这篇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的无比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当堂训练:一: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

二: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阿姆斯特朗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的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4、初步了解航天飞船的有关知识及人类登月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

(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l)畅谈:(2)昂首挺立:(3)遥遥在望:(4)可望而不可即:(5)里程碑:2.上网查登月的有关资料,了解登月的有关知识3。

阅读全文,思考自读提示和课后练习。

二、检查预习(显示幻灯片)1词语解释(1)畅谈:尽情地说。

(2)昂首挺立:仰着头直立着。

(3)遥遥在望:形容距离远可以望见。

(4)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5)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2、字词读音椭圆( tuǒ ) 铁锹( qiāo )着陆(zhuó)飞跃( yuè)海域 ( yǜ) 狭窄 (zhǎi ) 畅谈 (chàng ) 供给 (gōng jǐ ) 3、交流资料,回答(1)地球到月球有多远?38万公里(2)航天飞船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航天飞机是一种垂直起飞、水平降落的载人航天器,它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可部分重复使用的航天器。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共两枚,发射时它们与轨道器的三台主发动机同时点火,当航天飞机上升到50千米高空时,两枚助推火箭停止工作并与轨道器分离,回收后经过修理可重复使用20次。

外储箱是个巨大壳体、内装供轨道器主发动机用的推进剂,在航天飞机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主发动机熄火,外储箱与轨道器分离,进入大气层烧毁,外储箱是航天飞机组件中唯一不能回收的部分。

航天飞机的轨道器是载人的部分,有宽大的机舱,并根据航天任务的需要分成若干个“房间”。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要点点拨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测1、解释词语昂首挺立:一叶孤舟:遥遥在望:小心翼翼:二、整体感知(4)小心yìyì()(5)铁锹()(6)狭zhǎi ()2、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2)迈开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3)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到达神往已久的月亮上空了。

3、本文采用的是顺叙的方法,即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方法,这样读者容易把握。

登月的前前后后总共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请各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下每一阶段的主要内容。

(二)课内阅读①三名宇航员在舱内吃了晚饭。

在发射后13小时30分开始平静地进入梦乡。

地面站停止对他们发出指令,以免干扰他们的好梦。

他们必须好好休息,因为要成功地进行登月飞行,没有良好的体力和精力是不行的。

②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飞行。

它飞过了月亮和地球距离的中间点,在19日晚上8点33分,又飞过了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这个引力的静止点在离月球28000公里的地方,月亮和地球在这一距离上引力平衡。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设计
5.丰富课堂活动,提高实践能力:设计角色扮演、诗歌创作、月亮主题手抄报等丰富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结合课文内容,推荐相关阅读材料,如科普文章、航天主题书籍等,引导学生拓展阅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7.创设展示平台,鼓励学生表达: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如课堂分享、演讲比赛等,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思考:月亮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向往月亮吗?为什么?
3.通过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月亮上的足迹》,让学生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思想。
2.逐段分析课文,讲解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和说明要点,帮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月亮上的足迹》这篇课文的过程中,不仅掌握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得到熏陶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长和进步。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字词基础和阅读能力,但分析、概括和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针对本章节《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学生可能在学习以下方面存在困难: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运用所学的说明文阅读方法,分析并总结《月亮上的足迹》中的说明要点和修辞手法,完成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能体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请学生以“我心中的月亮”为主题,创作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可以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向往和感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快速阅读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3、感受人类勇敢的探险精神,培养科学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4、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整体感知课文,能复述登月全过程,理解登月意义。

2、难点:培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准备工作】1、上网查阅与月球,尤其登月有关的科学文字,图片。

2、学生准备登月示意图并尝试复述课文内容。

3、学生画一幅画,题为《未来的月球》。

4、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小活动:陈秀媚同学背诵诗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导入:(用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师:请大家看到我们荧幕上面的图片,看到了什么?(学生答:脚印)。

可以告诉大家这个脚印不是普通的脚印,它所踩着的这块土地也不是普通的土地,想知道是哪里吗?(学生答:月球)真聪明!有人已经登上过月球了,大家想不想上啊?(学生答:想)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踏着《月亮上的足迹》,一起到月亮上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到93页。

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文章这么长,我们怎样才能把文章读短?这时候大家就要学会找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和句子了。

(一段时间后)看完的同学请举手。

告诉老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生:时间。

师:对,时间在文章里就是一些关键性的词语,把握住了时间线索,我们基本上就能把握文章内容。

那么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有什么主要人物?这件事又是怎么发展的?带着这些问题,学习小组交流意见,看能否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或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概括(学习小组交流意见,老师巡视指导,参与个别小组讨论,答疑。

部分学生回答,教师做适当点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月亮上的足迹”是一则科幻小说,讲述的是主人公余旭和他的宠物飞翼在月球上探险寻找神秘足迹的故事。

从小说的情节、场景和人物性格等方面,引导学生体验月球探险的紧张、刺激和惊险,同时也给予学生科学知识的启蒙和想象空间的创造。

本篇课文运用生动活泼的笔触,将爱好科学探险的人物形象、月球的神秘面纱、探险中遇到各种挑战,表现得淋漓尽致。

教学目标:1. 掌握本文的基本词汇、短语和句型,了解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对科幻题材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科幻想象和语文创造。

3.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勇敢拼搏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素养。

4. 延伸思维,探讨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培养学生识别故事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方法,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2. 文中语言文字的鉴赏和欣赏,学习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3. 探讨科幻的发展趋势和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文学想象。

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险和文学创意的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探讨故事中的“真实性”和“虚构性”,以及创作科幻故事的方法和技巧。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黑板、白板、录音机、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Step 1:课前预习(5分钟)教师提供资料,要求学生对文中的生词和句型进行预习和理解,并结合科幻题材展开想象和创作,造出自己的故事片段或故事结局。

Step 2:导入新课(5分钟)回顾上一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或讨论学生对前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认识和解读,以期激发学生对新课文情节和人物的探究和观察。

Step 3:课文阅读(25分钟)1. 教师分段指导学生进行课文阅读,挖掘语言、人物及情节,进行朗读、解释、翻译。

2. 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生词、词组和重点句型,并逐一讲解。

3. 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再次阐述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文学价值。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21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1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及学习的热情。

课前准备:教师:1、从网上、报纸上查找有关“阿波罗登月计划”及“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2、制作教具:火箭飞船模型。

3、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地球仪。

学生:1、阅读有关书籍,也可上网查找有关月球资料,为更好的理解课文做准备。

2、查找有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的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通过拓展迁移,联系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一重大事件,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爱国的热情。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用大屏幕显示一张航天员在月球上拍摄的地球图片,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内容1.自主学习①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并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②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③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2.合作探究以上问题可以由小组讨论完成,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原文及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月亮上的足迹》。

该文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的足迹,以及这一历史时刻背后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类首次登月的历史意义。

2.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和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激发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长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登月历程和航天员的足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阿波罗11号登月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月球的了解和向往。

2. 自主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词和长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课文结构,梳理文章脉络。

(3)解读作者情感,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主题。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航天员,描述在月球上的感受。

5.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精彩描写,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细节表达情感。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心中的月球。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月亮上的足迹2. 课文结构:引言:阿波罗11号登月主体: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结尾:历史意义及启示3. 生词和短语:飞跃、寂静、小心翼翼、无垠、荣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简述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

(2)结合课文,谈谈你对航天事业的看法。

2. 答案:(1)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包括:小心翼翼地踏上月球、留下清晰的脚印、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插上美国国旗等。

(2)航天事业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为人类的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对航天员在月球上的足迹有了深入了解,但对课文情感表达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新课标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月亮上的足迹》新课标教案《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了解记叙语言的平实准确2)把握文章记叙的主体内容3)分析人类登月的现实意义2、技能目标1)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大意2)准确概括文章各节要点3)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3、情感目标1)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2)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4、媒体目标1)展示图片和录像片段,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2)安排学生利用手提电脑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培养学生组织概括并利用网络资源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5`)1、情景导入(背景midi音乐:《城里的月光》或《但愿人长久》)展示美丽的嫦娥奔月神话图,简述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展示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书影,简介凡尔纳作品。

2、引入课文(展示登上月球的三位宇航员的照片)时至1969年,人类终于登上了梦寐以求的月亮。

让我们记住这三个人的名字,并一起来看看,当时宇宙飞船是如何飞上太空的。

(播放火箭升空瞬间以及空中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的录像片段)(二)学习新课 (25`)1、速读课文思考问题:登月过程可以分成哪几个阶段?明确:1)飞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离地球,飞向月球3)登月成功,开始工作4)胜利返航,畅谈感想2、细读课文,1)完成表格时间事情进展1 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2 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3 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4 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5 19日晚8点33分6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7 20日上午7点32分8 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9 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10 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11 7月21日11点56分20秒12 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13 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14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学生自由讨论,概括要点)(2)宇航员踏上月球后做了几件事?1)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2)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3)树立登月纪念碑4)安装各种仪器进行科学探测5)插上美国国旗6)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三)课文小结(5`)1、登月意义如何理解阿姆斯特朗说的: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苏家友一、【教材依据】略二、【设计思想】《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科普小品文(也可理解为一篇记实报道)。

课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船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并指出登月活动的重大意义,这一创举将人类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而激发了读者探索科学的兴趣。

本文侧重于记叙,按时间顺序展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尝试快速阅读,准确全面地获取课文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等应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可以从网上或图书馆查找有关人类登月的资料,并结合本单元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激发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培养自主研究、质疑的学习能力,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

六、【教学准备】教师:组织学生先参观一次有关天文学知识的科普展览;或请有关的专家、学者给学生介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及其取得的成果;或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为学习本课作准备。

推荐网站:《PBS阿波罗登月》(To the Moon )[DVDRip]/2005/12/23/0000081192.html历史的壮举:“阿波罗11号”登月/personal/quietlake/16.htm纪念人类登月35周年回顾探月历程(图片)/zh_cn/science/universe/1030/20040720/11790961.html 探索月球的秘密——纪念人类登月35周年(图片集)/photo/2004-07/20/content_1617885.htm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阿波罗11号”登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探索月球秘密、探月历程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设计一:情景导入可用大屏幕播放有关“阿波罗号”登月(或费俊龙、聂海胜在神六飞船上的生活片段)的视频,导人新课——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

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二:故事导入可以用大屏幕播放嫦娥奔月的故事或讲述有关月亮的传说(古诗歌),导人新课——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什么时候能登月球呢?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

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三:图片导入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或出示航天飞船的登月资料图片,导入新课——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拍摄的是什么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探索外星球的图片。

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设计四:诗歌导入大屏幕展示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大屏幕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

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设计五:题目导入本文的标题是“月亮上的足迹”,请问是谁踏上月球那块神秘的土地从而留下人类的足迹?他们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又是如何留下足迹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总之,导人旨在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试把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

教师巡回检查,随机指点:a.快速通读课文,并画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b.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c.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能简要说明2.合作交流①合作讨论:请大家讨论交流示意图(讨论中教师可巡视指导,并参与讨论交流)。

②展示交流:请每组选出两位准备较好的同学上讲台来投影展示所画的登月过程示意图,并能以记者的身份根据图示作“登月全程跟踪报道”。

教师适时评点,使学生对事件全过程有一个完整清晰的了解:a.示意图上的文字说明要求简洁概括,“跟踪报道”事件的全过程须完整清晰;b.“跟踪报道”的口头表达要求绘声绘色,如临其境;c.“跟踪报道”的内容可以本文为主,可以参照课外搜集的其他有关资料。

示例一: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为:火箭升空→第一级火箭脱落→第二级火箭脱落→第三级火箭启动→进入预定轨道,绕月飞行→进入登月轨道,奔向月球→飞过月、地中间点→飞过月、地引力中和点→登月舱脱离飞船→登月舱降落月球→人类初踏月球→人类月面工作时返回登月舱→登月舱升空与飞船成功对接→向地球返航→进人地球大气层→溅落预定海域→被海军救起。

示例二: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三、品读课文,交流赏析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多媒体辅助教学)①同学们刚才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②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③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示例一:略(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

有几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

C、用数字说明。

)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示例二:学生朗读略,学生谈感受要尊重其主体性(如紧张、刺激、神秘、自豪……)。

示例三:(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讲到此话题,教师根据时间和学生程度可提供下列材料:(多媒体辅助教学)1.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阿姆斯特朗) 2.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

“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奥尔德林)3.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何祚庥) 教师总结:在此之前,人类曾幻想过登月,并产生了很多神话传说、科幻作品,但从来没有真正到过地球以外的星球。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说明现代科学技术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人类不会局限于地球,人类的未来是美好的。

四、研读课文,质疑探究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深人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 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1)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千百年来,人类一直翘首仰望天上的明月。

留下了多少美丽的传说和不朽的诗篇。

而登月计划的实现,使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了月球的真面目。

一个荒凉、死寂,毫无生机和美感的不毛之地,这给了我们的幻想一个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我们对“美丽”的月亮不再存有幻想了。

那是不是说,人类登月并不完全是件好事呢?(3)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3. 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

4. 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作者虽然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员的敬佩之情。

(可举例)探究二:(让学生充分地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就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探究三:这样做不合适,因为这样做会制造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是太空杀手,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可联系美国电影《陨石大冲撞》)五、拓展训练,联想想象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展示搜集到的月球图片,引导想像:(多媒体辅助教学)①联想想象:想像一下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试想一下,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②故事接龙:“你驾驶着一艘宇宙飞船,在茫茫的太空中寻找外星生命。

你离开地球已经好几天了。

这时,透过舷窗,你看到了一个美丽的蓝色星球……”(每人一段话“接龙”成一个完整的科幻故事。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

这次登月已有三十七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

但随着我国神州六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

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期待着我国的登月计划早日成功!作业:①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探索一下月球的奥秘。

题目为《月球奥秘知多少》。

②自学“读一读,写一写”练习中的词语,并在写作中尽可能地使用。

板书设计:月亮上的足迹人类的智慧伟大的壮举(时间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