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抗日战争 教案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通过分析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使学生能够运用史料进行实证分析,形成对抗日战争的客观认识。同时,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使学生能够对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战争策略等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此外,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时空背景,并能够将抗日战争放入中国近代史的整体时空中进行认识。最后,本节课还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抗日战争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并能够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抗日战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抗日战争的历史氛围。
简短介绍抗日战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抗日战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抗日战争的历史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九、作业评价
1.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并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
2.作业质量:对学生的作业质量进行评价,了解他们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考点同步解读1.中国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1)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
(2)中国人民长期的、团结的、全民族(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战,对打败日本、取得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3)中国共产党努力发动和组织广大群众,使抗战有了极大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4)海外华侨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互配合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2.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近代两次中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乘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而抗日战争中国取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出现不同结局的原因主要有:核心素养聚焦1.本课史实较多,内容丰富,学生接触的影视题材较多。
线索也明显,围绕着侵华史和抗争史两条主线进行叙述,知识结构也相对明显。
对于列强侵华,要分析其原因、危害和影响、认识等。
对于中国人民的抗争,课本主要选取不同时期的典型事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面对列强的侵略,无论是政府官兵还是民众百姓,尽管形式不同,手段不一,但都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的主权进行英勇的斗争。
2.在抗日战争中,包括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的抗日这两方面。
学习这段历史,学生要将自己置身于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中,去探究日军侵华和中国军民抗日这两方面的问题。
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宏观和微观的关系,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对本课内容的掌握,也可以按抗日战争的三个发展阶段,即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和反攻阶段,并按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三条主线,进行“分段”(抗战三阶段)和“归类”(国民党、共产党和日本)的综合整理。
如果能进行书面总结,将会大大有利于对这个阶段历史的宏观把握。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卢沟桥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四次会战、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日军的侵略罪行、抗战的胜利2.过程与方法:对片面和全面抗战路线本质及结果的认识,培养学生用阶级的观点和比较方法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
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教学重点:1. 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2.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历史下册》第十六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重大战役的特点和意义。
三、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 教师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情感教育(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复述抗日战争的过程和结果,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抗日战争时间轴,梳理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
2. 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抗日战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教案 第16课 抗日战争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日军侵华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的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究抗战胜利的历史地位。
(2)通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和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发探究,学生自主发言,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基本原则,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发现并探究抗战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使学生牢记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产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2)结合目前中日问题,使学生形成对中日关系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方法情景再现法、问题探究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活动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展示(“日本投降仪式”、“《日本递交投降书》”、“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停战诏书(原件)”)。
这是令每一个中国人难以忘怀的场景。
请同学们看P74第16课的引言,“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日本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反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那场罪恶的侵华战争,究竟给中日两国带来了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6课抗日战争。
推进新课主题一狼烟四起1、你知道日本为什么要侵略中国吗?学生讨论回答后,多媒体展示: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的野心,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有利条件:中国的国内局势为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作好充分的准备,国际社会绥靖之风盛行。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在学习抗日战争这一章节之前,学生对日本侵华的历史背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战争等内容已有初步认识。但对抗日战争的具体过程、深层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缺乏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援助等。
3.介绍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强调全民族抗战的内涵。
4.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知和理解。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6.组织一次抗日战争知识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和竞争意识。
4.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5.提高学生的历史阅读、分析、概括和评价能力,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抗日战争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解题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教师挑选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4.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抗日战争的过程、重要战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胜利原因等方面进行梳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1.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了解抗日战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适当运用生动、具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战争年代的认识。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英雄事迹的讲述,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
4.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中有所收获。
2.针对重要知识点,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教师进行详细剖析,阐述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
3.讲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从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全面了解抗战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某一战役或历史人物进行深入探讨,要求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战役或人物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意义。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关键历史人物,如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掌握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理解抗战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3.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展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应认真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提高学习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知识传授与互动探究:在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和重要战役时,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组织课堂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教学设计6:第16课 抗日战争
说明:
八年抗战的胜利既有中华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努力,也有海外华侨的鼎力相助,还有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和自由的人民的支持和帮助,是大家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不可否认,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但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盟国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是那一单方面的原因。
所以说前面六个谜底都比较片面,谜底“共工”比较符合历史事实,客观。
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
材料一加上日本是小国,地小、物少、人少、兵少,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这一个条件,于是在强弱对比之外,就还有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这就是中国决不会亡的根据。
强弱对比虽然规定了日本能够在中国有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的横行,中国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艰难的路程,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而不是速决战;然而小国、退步、寡助和大国、进步、多助的对比,又规定了日本不能横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败,中国决不会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材料二这次抗战,是以广大的土地来和敌人决胜负;是以众多的人口来和敌人决生死。
……我们现在与敌人打仗,就要争时间。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蒋介石《抗战必胜的条件与要素》
①中国抗战的正义性、进步性和中国国土广阔、人多兵广,能够支持长期战争,中国坚持持久抗战。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小编整理)第一篇: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新课导入: [展示视频:东京审判] 教师讲述: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看到了日本的首要战犯在法庭上都认为自己无罪,就让我们以抗日战争的史实为依据看看他们到底有罪还是无罪!【第一幕:血雨腥风】(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ppt展示:罪行一:军事侵略,侵占领土] 问题1:同学们能不能列举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制造的一系列侵华事件? 教师归纳并过渡:1937年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侵华战争,日本通过一系列侵华事件,侵占了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更为可恨的是,日本侵略者所到之处,犯下了的第二大罪行。
[ppt展示:罪行二: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问题2:教材中哪些史实可以体现这一罪行? [ppt展示部分图片:南京大屠杀、潘家裕惨案、七三一部队] 展示材料一: 当时驻南京的希特勒法西斯德国代表在向其政府的报告中写道:“他们(日军)是兽类的集团。
屠杀、劫掠、纵火、奸杀……甚至以杀人竞赛的方式对南京城血洗。
他们是一架正在开动的兽性机器。
” 展示材料二: 一位历史学家曾估算,如果让所有南京大屠杀的死难者,手牵着手,长度可以从南京到达杭州,延展距离约两百英里长。
他们身上的血共重达一千两百吨。
尸体可装满两千五百节火车车厢。
如果把这些人一个个叠起来,将达到七十四层高。
─张纯如《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展示材料三3000人-------731部队用活人做实验人数。
3000公斤-------731部队每年可以生产出3000公斤的纯细菌。
27万-------日军实施细菌战致死中国民众27万多人。
问题3:看完这些图片和材料,同学们能不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谈谈你们此刻的心情? 教师归纳并过渡:……我无意用更多血腥的材料刺激你们纯净的眼睛,我只是想让你们体会日本侵略者对待中国人的丧心病狂,但是你们又何曾能够想象他们也有家人,有儿女、妻子,和家人其乐融融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3.通过案例分析、问题驱动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堂练习,500字
课堂练习环节,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1.列举出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个重大事件,并简要介绍其背景和影响。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其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3.描述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英雄人物,阐述其事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
学生通过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选取抗日战争时期的典型英雄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民族精神、时代意义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问题探究等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按照时间顺序,从九一八事变开始,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重点介绍卢沟桥事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重大事件,分析战争过程中的战略战术、国共合作、国内外支援等情况。
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图片、地图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战争的发展变化,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脉络。同时,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如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国际支持等,以及战争胜利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doc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三维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掌握抗日战争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史实,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比较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理解两个战场在抗战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全面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探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局面的形成之间的联系。
从具体的战役中归纳出抗日战争中两个战场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通过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难点: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史料阅读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970年12月7日,当时的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下。
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勃兰特以此举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
然而2005年,当世界人民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之际,时任日本首相的小泉却再次参拜靖国神社。
为什么两国对待历史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日本右翼势力支持,严重歪曲事实的《新历史教科书》已经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宣布通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抗日战争》,重温那段真实的历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6课。
讲授新课:出示课标。
那么我们主要就从三个环节来一起重温那段不能忘记的历史。
一、日军的滔天罪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6课抗日战争
5.搜索并整理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史料、故事等,制作一份手抄报,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风貌,要求内容丰富、设计美观。
6.观看一部与抗日战争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写一篇观后感,不少于600字。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以下要点:
1.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影响及对我们的启示。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和思考抗日战争的历史,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五、作业布置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呈现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史实讲解:对重大事件、战役等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避免主观臆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
4.强化价值观引导: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抗日战争的重大事件、主要战役、杰出历史人物及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难点:
(1)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矛盾;
(2)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 时了解学生需求。
调整教学策略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参与抗日战争主题的文艺演出 或诗歌朗诵会,传承和弘扬民 族精神。
06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注意力集中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是否集中,能否保持较长时间的专注。
回答问题情况
记录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准确性和创造性,评估其思维活跃 度。
小组合作能力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其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料,增强教学的直
观性和生动性。
情境教学法
通过模拟抗日战争时期 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
境地感受历史。
重点难点解析
重点
抗日战争的主要经过、胜利原因 及意义。
难点
如何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进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评价国 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 用;如何认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
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
导入新课技巧
以故事导入
通过讲述一个与抗日战争相关的 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
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导入
结合学生的预习情况,提出一个与 抗日战争紧密相关的问题,引发学 生的思考和讨论。
利用时事热点导入
结合当前的时事热点,如抗战胜利 纪念日等,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 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民的英勇抗战精神。
解析方法
对于重点内容,要详细讲解,深 入分析;对于难点内容,要引导 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同时 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和研究成果进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篇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
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
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
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下面请同学们看这几幅图片。
日本裕仁天皇宣读日本投降诏书、战俘营中的日军战俘在收听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的广播、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战舰上签字、备受日军14年蹂躏之苦的中国东北人民热烈欢庆光复。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过程、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以下关键词汇: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文献等,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历史思维。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问题回答、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给予及时反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当今国际形势,谈谈你对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认识。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
3.选择一场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战役,分析该战役的背景、过程、结果及意义,字数在800字左右,要求条理清晰、分析深入。
4.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影响”为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份400字左右的讨论报告,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第16课抗日战争的教案
三、抗战的胜利
1、抗战史实 (1)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2)远征缅甸(1942——1945年)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1)日本全面侵华 中日民族矛盾
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成立
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全面抗战路线
(1)制订:
时间:1937年8月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 内容: 的人民战争路线 (2)实施: 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 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3)战果: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三、抗战的胜利
1、抗战史实
2、胜利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3、胜利意义: 4、胜利原因:
日本:侵略的 非正义的 法西斯战争
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全民族的抗战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各国人民的支援
一对矛盾:中日矛盾
中 共——全面抗战路线 两条路线: 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 中 共:敌后战场 两个战场: 国民党:正面战场 战略防御阶段(1937、7——1938、10) 三个阶段:战略相持阶段(1938、10——1945、8) 国民党政府 三个政权:日扶植的傀儡政权 伪满洲国 汪伪政权 中共陕甘宁边区政府
2、全民族的抗争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 (2)抗战史实: (3)抗战前期的结果: 取得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 无力阻止日军进攻,失去华北、华中和华 南的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后,抗日战 争进入相持阶段。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抗日战争》时,我首先会向学生展示一组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如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随后,我会提出一系列问题,如:“抗日战争看待这段历史?”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思考。
4.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中国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推进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抗日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品质?
3.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撰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的感悟文章,要求结合课堂所学,谈谈你对抗日战争的认识,以及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示。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2.制作一份抗日战争时期英雄人物事迹的宣传海报,要求设计美观、内容丰富,突出英雄人物的革命精神和民族气节。
3.结合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500字。
b.创设合作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c.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d.强化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4.教学评价:
a.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4.家族访谈:采访家里的长辈,了解他们对抗日战争的了解和亲身经历(如果有的话),整理成访谈录,分享在课堂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6课 抗日战争完美版
第16课《抗日战争》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日战争的重大史实:抗日战争的爆发。
日军侵华的罪行。
中国人民的抗战。
2、分析抗日战争的重大问题: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3、通过学生活动揭露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歌颂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培养学生爱国和正义的情感。
4、通过学习抗战历史,联系当今日本右翼否认史实的态度,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的态度。
5、通过把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联系,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巨大的灾难。
通过了解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这一伟大历史事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图片与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课前搜集的日军侵华材料探究日军侵华的真相,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追求真理;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具体的战役归纳抗日战争中中国境内两个战场之间的特点和关系以及境外作战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出的贡献;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及意义;比较日中两国政府以及犹太人和少数中国人对待历史的态度引导学生得出启示;结合时事鼓励学生发愤图强,努力学习,振兴中华,警惕日本法西斯的死灰复燃,但是要理性爱国。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日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战。
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中国抗战的三个战场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抗战胜利的原因。
五、教学指导本课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他们讲述史实,探究问题,发表见解。
本课内容与二战有密切关系,教师指导学生把中外历史相联系。
六、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课前播放《大刀进行曲》,问学生,它反映的是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国人民的什么精神?今天,让我们伴着这嘹亮的军歌,重回那段战火纷飞的抗战年代。
人教版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本案例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通过讲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自豪感。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4.教师总结各小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抗日战争的背景、重要战役、英雄人物和胜利意义。
2.强调抗日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特定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整理观点,形成小组报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学会倾听、表达、交流、协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与评价旨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科素养。教师将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问题探究的深度、团队合作的表现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抗日战争历史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这段历史的关注,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背后的故事吗?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对图片的观察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
3.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时间、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抗日战争背景:教师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让学生了解战争爆发的起因。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而难点的历史时期。
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魔难和牺牲,但也展现了巨大的勇气和顽强。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抗日战争的教案。
一、抗日战争的背景抗日战争发生在1937年至1945年的日本侵华战争期间。
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侵略,随后扩大至全国范围。
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中国人民开始了长期而难点的斗争。
二、抗日战争的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这场战争的意义不仅在于中国人民的反抗,也在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
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和牺牲精神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抗日战争的战略与战术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结晶。
中国人民采取了游击战、阵地战和运动战等多种战术,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力量。
同时,中国人民还利用地形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与日军进行顽强的战斗。
四、抗日战争的英雄人物抗日战争中涌现了许多英勇无畏的抗战英雄。
例如,林彪、刘伯承、陈毅等将领在战场上表现出色,为中国人民赢得了珍贵的胜利。
同时,还有许多无名英雄默默奉献,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抗日战争的影响与启示抗日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加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培养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精神。
其次,抗日战争也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促进了科技和文化的发展。
最后,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人民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六、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抗日战争的教育意义在于传承和宏扬抗战精神。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勇气和顽强。
同时,抗日战争也是一个反思历史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破坏,珍惜和平与发展。
总之,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难点而伟大的历史时期。
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教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6:抗日战争
时
1时型新授
教
学目标知识
与
能力
使学生了解掌握日本侵华后全民族的抗战、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和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进一步培养学生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提高全面分析历史问题和评价历史事的能力。
过程
与
方法
本节主要通过设问、史料阅读、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也是一个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以及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通过学习抗战初期中国军民英勇抗战的史实,让学生明辨是非,具有
鲜明爱憎观和正义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对学生进行国家、民族利益高于党派、阶级利益的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阐述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路线;正面战场抗战;抗日战争胜利意义。
难点突破
抗日战争中两个不同的抗日战场及其关系;如何评价国民政府抗战初期的功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和大家共同学习了国共的十年对峙,在此期间,毛泽东创建了我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并开创了一条新型革命道路,分别是什么?此后,毛泽东还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其内容是什么?
提示:井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
【导入新】国共十年对峙后,日本大举侵华,揭开了全面侵华战争。
国共两党再次走向合作,共同抗日,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样的内容。
一、全民族的抗战
【合作探究】甲午战争后,日本并没有满足已经获得的侵略权益,在20世纪30年代,继续推行侵华战争,结合本历史纵横思考: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相继进行了哪些侵华战争?说明了什么?对国共两党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建立伪满洲国、华北事变等。
说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并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九一八事变——民族危机加深
2、七七事变——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合作探究】前面日本进行多次侵华战争,都没有作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为什么七七卢沟桥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呢?
提示:这场战争引起了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军民奋起抗战
4、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1)时间:1937年秋
2)内容: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
【合作探究】中国共产党面对民族危机,制定了全民族抗战的正确路线。
而国民党呢?制定了怎样的路线?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提示:片面抗战路线。
(中国当时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存在两个战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条路线——全面和片面抗战路线,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为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提供了保证。
)导致了正面战场的大溃败。
、正面战场的四次大会战:1)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3)徐州会战4)武汉会战
【合作探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四次会战结果怎样?为什么?如何看待国民政府在抗战初期的表现?
提示:失败。
客观——敌人准备充分,武器装备精良,主观——执行片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作战是比较积极的,在抗战中起
了很大作用:第一,消耗了日军大量兵力,打破了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对相持阶段的到起了重要作用;第二,鼓舞了民心士气,特别是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大捷,促进了全国的团结御敌。
第三,支援了敌后战场的抗日游击战争。
第四,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争取了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
但这时期也正是在正面战场上出现了丧师失地、一溃千里的严重局面。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30多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1200多人
3、七三一部队——细菌战惨无人道
【合作探究】结合我们学习的日军的暴行和后的学习延伸思考: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怎样的危害?面对现在日本右翼势力否定暴行、美化战争的行为,你如何反驳他?
提示: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
三、抗战的胜利
1、百团大战——1)时间:1940年下半年2)结果:胜利
3)意义: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沉重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2、中国缅甸远征军——1940年
3、抗战胜利——194年8月1日
【合作探究】抗日战争中国为什么能够取胜?
提示:日本发动的战争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这种战争必然以失败告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战;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援。
【本小结】近代以,中国屡遭外国列强的侵略。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屡战屡败,每次战争的结果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经过八年的抗战,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彻底扭转了一百多年在反抗外侵略战争中屡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抗日战争无论是
在中国近代史上,还是在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后作业】第16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