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繁星教案 苏教版.doc
繁星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繁星》教案(苏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对星的感受;2.掌握本文叙事写景的技巧;二教学设计:本文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
整个单元意在引领学生走进文学之门,作为散文,巴金先生用他细腻恬静的笔触为我们对繁星的感受引向悠远。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内查找字典了解作者、解决生字词,再通过分组讨论梳理主要内容。
老师予以启发、引导、归纳。
由于初一学生掌握的文学修辞知识不够纯熟,分析二、三两段的写景手法是难点,而学生通过主体的分析认识感悟写作技巧是教学重点。
教学时数:2课时三教学过程:一)通过请学生谈对星空的感受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了解内容2•自查字典,找出重要生字词:(纳凉,模糊,萤,似……)3•请学生范读,老师强调力度的掌握,力求读出散文的美与韵味。
三)具体分析1.着眼全文,概括主要内容:(四个场景)思考:从这些场景的描述上你从中学到了什么?明确:时间+地点+事件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前二句交代什么?后二句写了什么?为何交代这些内容?2.齐读第三节,明晰记事六要素:(时间、地点、事件、景色、感受)a.照应分析1中的思考。
b.第二节如何写景?作者对星的感受有何特点?如何形成的这一思维过程?(正面描写——景,侧面烘托——感受;光明,朋友;略)四)读第三自然段:1•找出写景的句子,考虑写景的手法(静态:联想,比喻;动态:想象,拟人)烘托美母亲2•读谈感受的句子,思考这样写有何意义?繁星有何特点(柔和,静寂,梦幻)?为何会有“母亲”的感觉(联系实际思考)?3•第二、三节写景有何不同?(需细致全面分析:客观描写,主观感受,动态静态……;考虑意境与深度的角度)五)1•读第四节,思考描写的“巨人”形象从何角度出发的?(外形)3•第一节同其他三段是何关系?(总领下文)六)作业:写作中的写景抒情与心态有很大关系,约上三五好友,于静夜观星, 谈谈你的感受。
附:板书繁星巴金1从前,七八月夜于庭院观星时间四个场景2三年前,南京,在后门处看星空地点3如今,每晚在舱面仰望星空事件4有一夜,哥伦波船上看星座景色(外形)感受客观描写:静态;动态主观感受:联想,比喻想象,拟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 苏教版
1繁星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繁星》教案苏教版
苏教七上《繁星》教学设计(心鸣)【教学目标】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丰富细腻的感受。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不同环境下对星空的不同感受。
【布置预习】1、结合工具书,能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在预习本上抄写生字词,每个两遍。
2、了解文学常识:作者,作品等相关知识,在预习本上整理一遍。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散文《繁星》。
二、检查预习1、文学常识:要求学生在不看书的情况下说出课本24页注释1的内容。
2、朗读课文(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听读,把读错的字词做上记号。
(2)学生纠错,说说还有哪些容易读错容易写错。
如有不足教师补充。
(3)齐读课文。
3、教师小结。
三、示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作者在不同环境下对星空的不同感受。
(达成目标的方法:反复朗读)(目标展示方式:小黑板或电教媒体)四、朗读理解课文(一)学前指导1、布置自学任务思考下面问题:(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找出文中的相关词语。
据此文章怎样划分段落?(提示:注意每一节开头的词句)(2)作者在家乡、在南京、在上海分别看到怎样的星空景象?产生哪些不同的感受,分别对夜晚的观感、对星天的认知是怎样的?(3)细读第三小节,找出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
思考这节文字是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小节最后“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这句话中“沉睡”和“觉得”是否矛盾?(4)以第三节为例,分别找出写眼前实景和写联想想象的景物的句子,从中可以感悟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2、方法指导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思考题随文圈点,然后同学间讨论,解答思考题。
如还有困难,举手问老师。
3、明确自学要求自学时间10分钟,通过自学能明确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二)学生自读适时要求多朗读体会。
(三)讨论点拨1、第一题点拨:注意每一节的开头,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课文先后写了什么,怎样分段。
学生答对既可。
2、第二题:学生找出相关句子后,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作者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感受。
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繁星》教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doc
繁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屮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借。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屮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悄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夭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冋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 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冇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活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儿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3 苏教版
《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过程与方法:采用学生自主思维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法及反馈练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重点】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语言表达。
【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课时安排】二课时【课堂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教学过程】一、作者简介。
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长篇小说《家》《春》《秋》,本文选自《海行杂记》,1923年到上海学习,1927年乘“昂热”号在航行期间撰写了38篇小文章,《繁星》是其中一篇。
二、教师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及字形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2.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繁星教案名称:繁星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繁星》,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习俗和文化。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意思及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课文《繁星》、黑板、粘贴纸、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和课文《繁星》。
2. 将课文内容分段整理,贴在粘贴纸上,便于师生互动。
二、导入与复习1. 教师通过图片或谈论,引导学生谈论中秋节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2. 复习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词汇和习惯。
三、呈现与讲解1. 教师播放《繁星》录音,让学生跟读。
2.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
3. 教师以问答和解释的方式,讲解生词和重点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四、分组阅读与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人。
教师发给每组一段课文内容的粘贴纸。
2. 学生小组内带着问题或讨论的目标,阅读自己组的课文内容。
3. 学生小组讨论自己组的课文内容,归纳出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五、整体理解与讨论1. 学生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自己组的讨论结果。
2.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理解和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吸收课文内容。
六、巩固与拓展1. 学生进行课文选段朗读,根据课文内容运用表情和语音语调,生动地演绎课文。
2. 示范讲解如何写一篇有关中秋节的作文,并让学生尝试着写一篇。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的理解。
2. 各自写一段关于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的短文。
八、教学反思教师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案 苏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案苏教版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明确:作者第一次感受是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第二次感受是仿佛和朋友对话,第三次感受是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感受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致,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越来越强烈,甚至还融入了对祖国的眷念之情。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前两次为“我”表达“爱星天”情感打下了铺垫,起烘托作用。
(六)拓展训练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七)板书设计繁星巴金从前小时侯望星天对星天的依恋三年前回忆三年前望星星与星星的伙伴之情对繁星的热爱如今在海上望星星与星星的知心之情对光明的追求有一夜船上观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五、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景物2.赏析精美的语言二、教学重难点:赏析语言三、教学过程(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语文活动成果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四)师生共同探究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
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以上特点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019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 繁星教案 苏教版
繁星【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感受并热爱大自然的美。
2.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
3.品析文章优美的语言。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星的经历呢?看来,星星、星空备受我们青睐。
那么,你们是在什么情况下看星的呢?你们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繁星》,看看作者巴金遥望星空有怎样的感受。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1927年写成了处女作中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主要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
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
由他倡议,1985年建立了中国现代文学馆。
他曾获得多项国际荣誉,曾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2.了解背景这篇文章选自巴金的《巴金选集》。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
在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读准字音纳.凉(nà)静寂.(jì)悬.着(xuán)霎.眼(shà) 模.糊(mó) 梦幻.(huàn)萤.火虫(yíng) 半明半昧.(mèi) 摇摇欲坠.(zhuì)4.解释词语。
纳凉:乘凉。
半明半昧:模模糊糊,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霎眼:眨眼。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梦幻:梦境。
5.初步阅读课文后思考问题。
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紧紧围绕什么来展开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明确:时间顺序。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繁星》学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繁星》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的感受,深入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2、学习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3、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学习重点】理解三次看星空感受不同的原因。
【学习难点】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学法指导】初读课文找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
大体了解三次看星的感受。
再读课文,研究比较感受不同的原因。
同时找出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
一、自主学习先把课文认真的读一读,然后用正楷字答题。
1、走近作者。
巴金,现代著名作家。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04年生于四川成都。
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2、了解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毅然冲破封建家庭的樊笼到了上海,考入东南大学附中补习班。
在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
著名的“五卅”运动对他的影响较大,他的民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7年1月15日,他乘法国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
他去法国是为了学习经济学,“向西方找真理”,进一步研究无政府主义理论,考察欧洲的社会活动。
法国既是无政府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当时欧洲政治流放者的庇护所。
2月18日,“昂热号”邮轮抵达马赛。
19日巴金抵达巴黎。
在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上杂记》38则。
《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写于1927年1月。
3、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摇摇欲坠.()模.糊()半明半mèi() shà眼()二、合作探究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的词句。
2020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教案1 苏教版
《繁星》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是为了突出他看繁星时温馨甜美的感受;把星天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和谐的感受,它们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4.细读课文第三段:(1)学生多种形式朗读。
(2)理解本段中心:写“我”每晚在美的环境中看繁星所产生的种种美的感受。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1《繁星》学案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繁星》学案苏教版【学习目标】1、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广阔的胸襟、纯真的童心。
2、体会优美的语言。
3、了解修辞的作用。
【重点知识及能力讲解】散文的语言是形象优美的。
作者以细微的观察、丰富的联想和细腻的文笔,充分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是本文的重点。
【难点知识及能力讲解】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能使文章的语言更为形象生动。
作者选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从修辞中来体会语言,有一定难度,因此体会修辞的作用是一个难点。
●预备训练1、给加点字注音或据音填字。
纳.凉()静寂.()半明半mèi ( )shà眼()摇摇欲zhuì()2、本文作者原名现代家家。
●课堂达标训练一、辨字组词味()荧()堕()篮()昧()萤()坠()蓝()二、语段研读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
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上午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象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着时我忘记了一切。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有一夜,那个在哥伦波上船的英国人指给我看天上的巨人。
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颗是腿和脚,还有三颗算是腰带。
经他这么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
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1、根据文意,解释“半昧”的“昧”:2、作者感到星星“摇摇欲坠”是因为3、最能表现“我把他们认得很熟了”的句子是:4、“母亲的怀里”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是5、作者感到“那个巨人在跑”,是因为6、自己写一个有关星星的比喻句:课堂提高训练生命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断地在我头上飞来转去,骚扰着我。
初中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 第二课 繁星》教案1 苏教版
第二课繁星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了解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诵读为主,教师点拨,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备一、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相互交流畅谈感受检查预习个人读全班齐读检查预习个人读全班齐读题:繁星二、介绍作者及背景巴金:原名李尧棠,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长篇小说:《家》《春》《秋》中篇小说:《寒夜》散文集:《随想录》写作背景:1923年,19岁的巴金离开家乡四川,来到南京求学,在东南大学学习期间,他的民主思想进一步发展。
1927年,他乘法国邮船赴法国学习经济学。
本文就是写于邮船航行期间。
三、学生听音乐,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繁()星纳()凉静寂()舱()面仰()望悬()半明半昧()模()糊摇摇欲坠()萤()火虫霎伴随背景音乐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多种方式朗读思考交流归纳:()眼四、配乐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先讨论,再回答)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家)(南京)(海上)析课文内容(先讨论,再回答)1、学生分小组朗读课文。
2、比较一下作者三个阶段看繁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a.“从前”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儿的?他有些什么想法?b.“三年前”作者看星空的想法是什么?c.“如今”在海上作者对星空又有哪些感受?把句子画出来。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点拨):作者感觉到自己是沉睡在星的怀抱里,又比作是睡在母亲的怀里,跟“从前”和“三年前”的感觉对比,一个是比作回到母亲的怀里,一个是把星星当作“朋友”,如今是睡在母亲的怀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没有变化?3、为什么作者三次看星的感受会不同?要点: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渐深入精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繁星教案苏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培养朗读能力,理解写作中要做到井然有序过程与方法:整体引导,个别点拨,学生自主、合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不同的感受,深入体验作者对大自然和生活的深切感受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
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
二、初读课文,扫清学习障碍。
1、自由朗读课文,标识出生字、词
2、交流、补充:
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
模糊(mó)霎眼(shà)
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
模:mo模型、楷模 mu模样、模具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及写作背景
学生交流预习时查阅的巴金的有关资料、介绍有关作品如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的情况等。
学生说说夜晚看星的感受。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
交流预习成果
朗读幻灯片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三、指导朗读、整体感知
1、指导朗读。
朗读一篇文章,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对每句话来说,又要初步明确是用上扬调、平直调、曲折调、下抑调中的哪一种来表情达意:在一句话中,还要确定变音及重音的读法。
播放录音,师范朗读。
2、配乐朗诵
配舒缓的《小夜曲》,每生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
读后谈自己这样处理的理由。
让学生尽情朗读,以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当中。
对朗读有特点的每一处地方都给予肯定,以激励学生。
3、整体感知
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的顺序是什么?
明确: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南京”,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圈画出作者观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的词句
2、我们能比较一下感受变化的特点吗?
3、作者是在赴法留学的邮船上创作的此文,看星的情况可以从第三段写起,那么前两个片段有什么作用?
五、拓展训练
作者随着自己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而有了对星空不同的体验和感受,我们每位同学的人生阅历都存在个性差异,那么当你在某个夜晚面对星空时,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请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再次放映星星闪烁的夜空,设置情境,然后要求学生写200字左右的短文,待第二课时交流。
听清要求
学生自由诵读
讨论、质疑合作交流
自由朗读,画出相关句子,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质疑
讨论交流
独立思考拟写提纲
教后记:
课题繁星总课时 2 第 2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学习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3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教学过程:
一、展示上堂课“望星空”拓展训练的成果
全班范围内,教师指名朗读自己的小练笔(视情况可让3~5名同学交流)。
学生评价后教师提出:将自己的描写与巴金的描写进行比较。
二、学生自主学习,读作者描写看星空的三个片段,并与自
己的描写比较,从中发现问题。
三、学生四人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发现
四、师生共同探究
明确:①作者在描写对象时既写眼前景,又由眼前景想到其他,这就是运用联想、想像写景状物。
有的同学自己的描写也有此特点。
(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教师点拨:如文章的第三段,前3句主要写海上每晚观看繁星的夜景,是实写,为后面写作者的感受张本。
从第4句开始,主要写“我”在舱面上仰望星空产生的种种奇妙的感受,是虚写。
从这些虚实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童心、童趣,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作者在描写事物时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情趣,增强了感染力。
(结合具体描写来分析) 展示交流质疑、反思
自由交流
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生举例、品析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备课札记
五、重点结合第三段品赏文章语言美
1、读第三段,说说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教师引导:从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谴词造句等方面去说理由。
比如:“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这句话以一个“悬”字形象地写出了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
2、尝试背诵第三段
背诵指导:这段的思路是:仰望(1—4句)——> 欲睡(5—8句)——> 沉睡(9—10句),按以上思路逐层分别背诵,然后合成背诵全段。
六、语文实践
1、同学们看星空能产生诸多的联想和想像,那么看自然界其他事物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请写出来。
要求学习巴金描写事物的方法。
(指名3~5位同学交流,并围绕目标作评价)
2、大胆质疑,有问题组织学生或教师帮助解决,有新的见解应予以肯定。
如无问题则进入下一环节。
七、总结课文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巴金的作品《繁星》,领略了大海、夜色和星空的美好,感受了作家那种追求光明、自由、渴望美好的情怀。
我想,大家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一定也有了一个热切的期望,那就是要像巴金那样,做一个向往美好、追求美好、展示美好的人,做最好的自己。
只要努力,你们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
祝你成功!
八、课后巩固
熟练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读读、品品
深入理解,抒发感受
自由背诵各抒自见
教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