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
碳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
碳中和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在全球变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碳中和已成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手段之一。
碳中和是指通过补偿手段抵消自身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目的。
本文将探讨碳中和的定义、实施方法以及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一、碳中和的定义碳中和是指企业、个人等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后,通过一系列措施补偿其所产生的碳排放,以达到减少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目的。
碳中和的目标是在减少排放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通过增加碳汇、改善碳的吸纳能力等方式来实现温室气体净排放为零。
二、碳中和的实施方法1. 能源转型:将高碳能源转换为低碳或无碳能源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
例如,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
2. 能源效率提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手段。
通过技术革新、优化能源消耗方式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的同时可以减少相应的碳排放量。
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是一种常见的碳中和措施。
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碳储存于木材中,起到减少温室气体的作用。
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工作,可以有效增加碳汇,提高碳中和的效果。
4. 碳捕捉与封存:采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CCS)可以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工业排放中捕捉并封存,避免其释放到大气中。
这是一种有效的碳中和方法,能够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同时保持工业生产的持续进行。
5. 碳交易市场:建立碳交易市场,通过企业之间的碳排放权的交易,实现碳中和。
在碳交易市场上,企业可以减少自身碳排放的成本,同时鼓励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三、碳中和的积极影响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碳中和的核心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碳排放,从而减轻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2. 保护生态环境:碳中和重视生态保护,比如植树造林等措施有助于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
这些措施不仅能够减少碳排放,还能提高土壤质地、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
高碳能源向低碳经济转化
孙 ' 李杰 贾晓洋 。 莫 玉 兰 j j 中
(. 1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 学院; . 2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 . 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 究院; . 州泰伦特化工科技有限公 司) 4徐 I
摘要 : 目前 中国 正 处 在 城 市 化 和 重 工 业 化 进 程 的主 导 阶 段 , 源 消 耗 处 能 于 上 升 期 。 我们 根据 中国 的 基 本 国情 和 国家 利 益 , 找 ~ 条协 调 长 期 与 短 期 寻 利 益、 衡 各 类政 策 目标 、 求 双 赢 的低 碳 发 展 路 径 。 文 通 过 对 低碳 经 济 的 权 谋 本 表 1 20 0 7年世 界主 要 国家 能 源 消 费 域的低碳化途径 , 为煤炭领域 实现 高碳 能源低碳化
利 用 提 供 方 向。
关键词: 高碳 能 源
低 碳 经济
低 碳 化 途 径
O 引 言 化 石 能 源主 要 指 煤炭 、 油和 天然 气 , 石 能 源 的 大 量 消耗 是 导 石 化 致 空 气 中 C 度 增 加 的 主 要 原 因 ,亦 是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的 主 要 诱 0 浓 3 煤炭 利 用领 域 的 低碳 化途 径 因。 球 气 候 变 暖 已成 为人 类 共 同面 临 的重 大环 境 挑 战。 全 据政 府 气 候 目前 , 内煤 炭 利 用 方 向主 要 有三 种 , 国 即发 电 、 业 锅 炉 和 煤 化 工 变 化 专 门委 员会 ( C 第 四 次评 估 报 告 表 明 , 工 业 化 时 代 以来 , I C) P 自 工 。 0 8年 , 国煤 炭 消 费 总 量 为 2 20 全 74亿 t其 中 , 电用 煤 量达 1 , 发 4 由于 人 类 活动 引起 的 全球 温 室气 体 排 放 量 增 加 ,在 1 7 ~2 0 0 0 4年 9 亿 t工 业 锅 炉 用 煤 约 5~6亿 t煤 化 工 用 煤 约 46亿 t合 计 约 占煤 , , , 期 间 , 氧 化 碳 ( o ) 加 了 约 8 % , 百 年 来 全 球 地 表 平 均 温 度 炭消费总量的 9 %。据预测 ,0 0年发 电用煤 将增至 1 二 C 增 0 近 0 22 8亿 t工业 , 上 升 了 O7 ℃ , 均 海 平 面 高度 显著 上 升 结 合 中 国 能 源 特 点 , 4 平 J 。 煤 锅 炉 用 煤 将 增 至 8亿 t煤 化 工 用 煤 将 增 至 7亿 t合 计 用 煤 量 将 达 , , 炭在相 当长 的历史时期仍将是中国基础能源和主体 能源 ,走煤炭 的 3 3亿 t 占届 时煤 炭 消 费 总量 的 9 %㈧ 发 电、 业 锅 炉 和 煤 化 工 基 , 0 。 工 高效 清 洁 利 用道 路 是 实 现 低 碳 经济 的强 有 力 途 径 之 一。 本 涵 盖 了 目前 和 未 来 2 O年 内 的用 煤 领 域 ,是 我 国走 低 碳 经济 道 路 1低 碳 经 济 的 内 涵 的重 点 。 下面 就 煤 炭 在 燃煤 发 电 中 的应 用 , 行 碳 减排 潜 力及 发 展 态 进 “ 碳经 济 ” 一 个 具 有 广 泛 社 会 性 的经 济前 沿 理 念 , 碳 经 济 势 研 究 。 低 是 低 包 括低 碳 发 展 、 碳产 业 、 碳 技 术 和 低 碳 生 活 等 经 济 形 态 , 指 在 低 低 是 31超 临界 发 电技 术 . 不 影 响经 济 发 展 的前 提 下 , 过 技 术 创 新和 制度 创 新 , 低 能 源和 资 通 降 超 临 界压 力机 组 技 术 是 当今 世 界上 一 项 既成 熟 又在 发 展 中 的 火 源消 耗 , 可 能 最 大 限度 地 减 少 温 室 气体 和 污 染 物 的排 放 , 现减 缓 电技术 , 尽 实 其效率较亚临界机组有大幅度提高, 具有节能和环保双重效 气候 变化 的 目标 和 促 进 人 类 的 可持 续 发 展 I 。 益。 低 碳 经 济 是 以低 能耗 、 排 放 、 污 染 为基 础 的经 济 模 式 , 实 低 低 其 超 临 界发 电技 术 采 用 大容 量 、 高参 数 机 组 具 有 明 显 的 效率 优 势 , 质 是 提 高 能 源利 用 效 率 和 创 建清 , 结 构 , 心 是 技术 创 新 、 / N源 o ̄ 核 制度 降 低供 电煤 耗 , 少碳 排 放 。2 0 减 0 8年 , 电煤 发 电量 约 27万 亿 k h W , 创 新 和 发 展 观 的转 变 。 当前 国 际 上 有 关低 碳 经 济 研 究 的主 要 内容 有 : 倘 若 全部 采 用 超 临 界 媒 电机 组 则可 减 少 C 排 放量 约 3亿 。 O, 能源 消 费 与碳 排 放 包 括 与 碳减 排 有 关 的 能 源 消 费结 构 的 转换 和 低 碳 32 整 体 煤 气 化联 合 循 环 (G C) 电 。 IC 发 排放 能 源 系 统 的建 立 , 济 发 展 与 碳排 放 等 等 。 经 我国主要 以煤炭为一次能源的国家 ,发展煤基料 的联合循环是 第 一 ,发展 低 碳 经济 的关 键 在 于 降低 单 位 能 源 消 费 量 的碳 排 放 个 重要 方 向。 它 有 联 合循 环 热 效 率 高 、 峰 性 能 好 、 量 能够 大型 调 容 量f 即碳 强 度 )通过 碳 捕 捉 、 封 存 、 蓄 积 降 低 能源 消 费 的碳 强 度 , 化 、 价 降低 潜 力 大 、 约 水 资 源 、 以 使 用 高 硫 煤 并 且 燃 料 硫 可 以 , 碳 碳 造 节 可 控 制 C , 放 量 的增 长 速 度 。 0排 资 源化 , 产 硫酸 或 单 体 硫 等特 点 , 重 要 的 是该 技 术 能够 为 以煤 作 生 更 第二 , 过能源替代、 通 发展 低 碳 能 源 和 无 碳 能 源 , 制 碳 排 放 弹 为 资 源一 一能 源 ,以 煤炭 气 化 为基 础 的 多联 产 技 术 打 下 技 术和 工 程 控 性 ( 排 放 低增 长 、 碳 零增 长 乃至 负 增 长 )并 最 终 实 现 碳排 放 与经 济 增 基础 。 , 长脱钩。 IC G C发 电效 率达 4 % ~4 % , O 产 生浓 度 高 , 于 封 存 或 再 3 5 C 便 第 三 , 碳 经济 是 相 对 于 人 为碳 通 量 而 言 的 , 一种 为解 决 人 为 利 用 , 约 捕 获成 本 , 实现 C 零 排 放 。 目前 , 内石 油 和 化 工 低 是 节 可 O 近 国 碳 通量 增 加 引发 的地 球生 态 圈 碳 失衡 而 实施 的人 类 自救 行 为。 行 业 已经 建 成 两 个 IC 多联 产 项 目。 体 来讲 , 过 使 用洗 选 加 工 G C 总 通 2 煤炭 低 碳 化 的 紧迫 性 煤 , 采 用高 效 燃 煤 发 电技 术 , 高 电厂 发 电效 率 减 少 C , 并 提 0 的排 放 。 在 我 国一 次 能 源消 费 中 , 石 能 源 不仅 占主 导 地 位 , 且 是 以高 化 而 目前燃 煤 发 电效 率 平 均 为 3 % ,假 设 因高 效 燃煤 发 电技术 的使 3 碳性更强的煤炭 为主。煤炭差不多 占到 7 % , O 石油只 占到 2 %, O 天 用 , 电效 率平 均提 高 到 4 % , 发 1 约可减 少 1 % ~2 %的 C 排放 量 6 4 O, 。 然气只有 35 %。在二次能源电力的消费中 , 燃煤火电占到 7 %, 7 水 4 太 阳 能 光 伏发 电 电 占到 2 % 。即 使在 化 工 原 料 中 , 炭 也 占到 5 %左 右 。煤 化 学工 0 煤 0 太 阳 能 发 电 分为 光 热 发 电和 光伏 发 电 ,将 太 阳 能直 接 转 换 为 电 艺 的学 科 发 展 与 高碳 能 源 低 碳 化 利用 关 系密 切 并指 导其 技 术 利 用 与 能 的技 术 称 为 光伏 发 电技 术 。 通 常所 说 的太 阳 能 发 电指 的是 太 阳 能
山西如何从高碳走向低碳
碳 排 放 系 数 最 高 ,高 出全 国 平
均水 平8 %。在低碳 经济 时代 , 0 山 西 正 面 临 着 经 济 能 耗 强 度
高 、碳 排 放 量 大 、污 染 严 重 和 抗 风 险 能 力 低 的 现 状 ,承 载 着 前 所 未 有 的 温 室 气 体 减 排 压 力 。严 格 降 低 碳 排 放 量 ,大 力
业 作 为 山 西 的 主 导 产 业 , 占全
省 工业 产 值 的8%以上 ,煤炭 的 0
消 耗 占全 省 能 源 消 耗 总 量 的 近
降 4%~ 5 0 4 %” ,这 是 去 年 哥 : 哈根气候 变 化大会 召开 前夕 , 国向世 界做 出 的庄 严 承诺 。据 j 专家估 计 ,N2 5年 ,即使 关 oo : 发展低碳 能 源 ,我 国还将使 力
高管颇感 困惑。 当 前 ,从 上 至 下 ,各 行 各
高碳燃料 的替代转换 ,减少 民
用 、交 通 和 工 业 燃 气 污 染 排 放 ;加 强对 机 动 车 尾 气 排 放 的 监 管 ,限制 尾 气 排 放 超 标 机 动 车 辆 的运 行 ,缓 解 交 通 废 气 排 放 对 气 候 环 境 的 影 响 ; 明确 绿 化 目标 ,提 高 环 境 绿 化 率 ,维
发 展 低 碳 经 济 任 重 道 远 ,刻 不 容缓 !
耗 ; 四是 完 善 煤 炭 产 品 使 用 的 环 保 措 施 ,搞 好 煤 炭 脱 硫 等 相 关 设 施 的 建 设 和使 用 ,减 少 生 产 污 染 ;五 是 对 煤 炭 地 下 气 化
技 术 进 行 不 断 研 究 ,在 地 下 把
学 技 术 ,提 高 煤 炭 的利 用 率 , 减 少 单 位 产 品 的 煤 炭 燃 料 消
中国能源系统现状及低碳能源转型趋势
率,而且提升了巷道掘进的安全性。当然,这种方法也 况研制和改良帮锚 杆钻机,从而扩大帮锚杆钻机的适用范围。
(责任编辑:高志凤)
(上接 166 页)
生活楼及工作间均应采用矩形平面,减少房间的 外围护面积,使建筑体形不复杂、凹凸面不过多,以 达到节能的目的。体形系数及屋顶及外墙传热系数应 满足舾装相关节能规定性指标的要求。隔热层应选用 轻质环保类纤维保温隔热层,其相比传统隔热材料导 热系数更小,可有效减少能耗损失。
在能源消费方面,中国也实现了从煤炭独大到清洁 绿色能源的巨大转变。2019 年,中国天然气、水电、核电、 风 电 等清 洁 能源 消 费 量 占 能 源 消 费 总 量 的 23.4%,较 2018 年提升 1.3 百分点。
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加速了中国经济和能源结构转 型。在碳中和目标下,中国的能源结构变化主要分为 3 个 阶段:第 1 阶段是从高碳到零碳过渡过程,即目前到 2028 年前后实现新能源平价;第 2 阶段为在非电领域完成天 然气代替石油煤炭,在电力领域开始进行新能源的存量 替代;第 3 阶段为实现氢能平价,达到能源碳中和目标。
2021 年第 6 期
无杆气缸 气动钻机
武志远:新型帮锚杆钻机的研制及应用 煤壁
钻杆
支撑臂
固定连接点
低碳经济判断题目答案
一、判断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走低碳发展模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正确答案为:对2、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正确答案为:对3、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取向。
正确答案为:对4、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国家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应对气侯变化领导小组的组长。
正确答案为:对5、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正确答案为:错6、2008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正确答案为:对7、中国的太阳能利用重点在西藏,西藏的太阳能特别好,在那里建设很成功。
正确答案为:对8、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质上是资源综合利用,只要在循环中控制碳排放,就是一个低碳产业。
正确答案为:对9、低碳经济也不意味着要过苦日子、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正确答案为:对10、中国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发布的“应对气候变暖的国家政策法案”。
正确答案为:对11、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低碳,无论是低碳的建筑或者是一些产品。
正确答案为:对12、新能源开发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正确答案为:对13、中国厂商掀起了一个电动车风潮。
正确答案为:对14、胡锦涛主席要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气侯友好技术正确答案为:对15、英国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要求,到2020年,8%的电力来自核能正确答案为:对16、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为:对17、实现低碳经济的两个关键,一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二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正确答案为:错18、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的背景下,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正确答案为:对19、低碳经济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另一个是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正确答案为:对20、去碳技术现在的成本很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使用正确答案为:对一、判断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能源体系的转型及相关要素的演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能源体系的转型及相关要素的演变-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能源是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其在人们的生活和产业生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我们正在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能源问题。
传统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给现有能源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能源的转型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能源体系的转型意味着从传统的高碳能源向低碳、清洁能源的转变。
这是由于传统能源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加剧。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许多国家都纷纷制定了能源转型的政策和目标,旨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体系的转型不仅涉及能源生产方式的改变,还涉及到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在过去,人们主要依靠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传统能源来满足能源需求,但这些能源的利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变,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与能源体系的转型密切相关的是各个相关要素的演变。
这些要素包括技术、政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
新兴的清洁能源技术和能源存储技术的发展为能源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持。
同时,政府的政策引导和支持也是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力量。
此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变化也将对能源体系的转型产生深远影响,例如能源价格的变化、能源市场的发展以及公众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等。
本文将从能源体系的转型和相关要素的演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能源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实现能源转型的可行途径和策略。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希望能为推动能源体系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能源体系的转型以及相关要素的演变。
为了更好地组织本文,以下是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引言部分将首先对本文的主题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能源体系的转型和相关要素的定义和意义。
能源发展规律(共6张PPT)
三、能源配置从局部平衡向大范围优化方向发展
捷的能源配置方式。
一、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方向发展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电网配置各类能源资源示意图
5
谢谢欣赏!
4
第一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源发展规律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产趋三势、,能是全源球配范置围从开发局清部洁平能衡源、向推大进范清围洁替优代化的方理向论基发础展。
以电为中心的终端能源消费趋势,是全实球施化电石能能替源代、生提产高与能消源费利具用有效明率显的的理逆论向基础分。布特征,能源配置呈现网络化
电提网高配 能置源各开类发能利源用资效源率示关意键图在于趋技势术。创以新电。网为平台的能源输送趋势,是实施“两个替代”的重要基础。
电网配置各类能源资源示意图
全球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具有明显的逆向分布特征,能源配置呈现网络化趋势。
全球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具有明显的逆向分布特征,能源配置呈现网络化趋势。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全球清洁能源的分布很不均衡,除分布式开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产趋势,是全球范围开发清洁能源、推进清洁替代的发理的论清基洁础能源。就地利用外,北极、赤道附近地区
电网配置各类能源资源示意图
和各洲内大型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
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产趋势,是全球范围开发清洁能源、推进清洁替代的大理多论距基离础负荷。中心数百甚至数千公里,需要构建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提高能源开发利用效率关键在于技术创新。
电网从能源基地向负荷中心输电,这是最经济便
第一节 能源发展规律
一、能源结构从高碳向低碳方向发展
从薪柴到煤炭、石油、天然气,到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以及其他清洁能源的发展过程,就 是逐步减少碳排放的过程。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生产趋势,是全球范围开发清洁能源、推 进清洁替代的理论基础。
“能源民主”带来三大转变
“能源民主”带来三大转变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4年第9期总体而言,将呈现三个特征:去碳化,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去中心化,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去资本化,从资本主导到资源主导。
文 | 胡森林作者胡森林是世界石油理事会中国家委员会青年委员,本文节选自其即将出版的著作《能源大变局》1905年,美国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在文章中这样写到:“发电机本身只不过是将储藏在肮脏发电室里那数吨劣质煤炭中潜藏的热能传递出去的精巧渠道而已,但对我来说,发电机是无限可能的象征。
”亚当斯之所以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因为电的使用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更大便利,此前尽管热机早已广泛运用,但让人感到为难的是,功率再大的热机也无法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只有电的诞生,才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分配和使用动力。
电是二次能源,可以经由多种原料生产得来,它的最大优势在于极易运输,只要在发电地和用电地之间架起电缆和电线,合上开关,就能获得想要的动力。
因而,电是能源转换中的一种重要中介。
国际能源署(IEA)认为,21世纪的世界能源结构将以电为框架,大部分能源都将转化成电再加以使用,电成为能源基础平台和能源系统优化的核心。
在所有的能源类型中,电最具有民主性、普适性和普惠性,不管什么发电方式,什么用电方式,你都看不出这些电之间有什么区别,能够区别的只是“有电”和“没电”。
电的这一特性,为人类第三次能源转型提供了一种极富可能性的路径,即以电为中心,围绕更清洁经济的发电、更安全高效的配置、更便捷可靠的用电展开,将各种用能方式、用能主体、用能区域高度连接在一起,从而呈现一种“能源民主化”的图景。
这一“能源民主”进程涉及与能源相关的权力结构、生产区域、生产主体、使用方式、能源品种以及驱动力量等多个层面,总体而言,将呈现三个特征:去碳化,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去中心化,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去资本化,从资本主导到资源主导。
去中心化 : 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在世界范围内,能源生产正呈现中心分散的趋势。
2020年低碳经济判断题目答案精品版
一、判断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走低碳发展模式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
正确答案为:对2、发展低碳经济的外部压力是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国际竞争力。
正确答案为:对3、低碳发展,以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为核心,以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为关键,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的战略取向。
正确答案为:对4、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国家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和应对气侯变化领导小组的组长。
正确答案为:对5、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正确答案为:错6、2008年,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
正确答案为:对7、中国的太阳能利用重点在西藏,西藏的太阳能特别好,在那里建设很成功。
正确答案为:对8、循环经济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本质上是资源综合利用,只要在循环中控制碳排放,就是一个低碳产业。
正确答案为:对9、低碳经济也不意味着要过苦日子、降低生活质量,而是反对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
正确答案为:对10、中国发布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是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发布的“应对气候变暖的国家政策法案”。
正确答案为:对11、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就是低碳,无论是低碳的建筑或者是一些产品。
正确答案为:对12、新能源开发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
正确答案为:对13、中国厂商掀起了一个电动车风潮。
正确答案为:对14、胡锦涛主席要求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良性互动机制,让发展中国家用得上气侯友好技术正确答案为:对15、英国发布的《低碳转型计划》要求,到2020年,8%的电力来自核能正确答案为:对16、低碳经济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大规模的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研发应用减碳技术,来建设低碳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答案为:对17、实现低碳经济的两个关键,一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二是新能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正确答案为:错18、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的背景下,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正确答案为:对19、低碳经济有两个关键,一个是低碳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使用;另一个是社会经济体制机制的改革调整正确答案为:对20、去碳技术现在的成本很高,目前还不能大规模使用正确答案为:对一、判断题 (说明:选择一项正确的答案)1、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从高碳走向低碳,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是个低速度低水平的经济。
中国2060年前碳中和研究报告
一、引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各国纷纷制定了减排减碳的目标。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在国家的战略规划中,中国提出了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本报告将阐述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目标和路径。
二、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性1.环境保护:碳中和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现碳中和,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避免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2.能源转型:实现碳中和需要转变现有的能源结构,从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
这将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推动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能源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经济转型:碳中和将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发展低碳经济,推动循环经济模式的实施,将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包括以下重点:1.减排目标:实现碳中和首先需要大幅度减少排放量。
到2030年,中国要力争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减少。
到2060年,将碳排放降至几乎为零水平。
2.能源结构调整: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转型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逐步减少煤炭等高碳能源的使用量,提升清洁能源的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
3.科技创新: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水平,在电力、交通、工业等领域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和装备。
4.环境管理: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建立健全碳排放核算与监测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强环境保护与监督执法,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四、实现碳中和的路径1.能源转型: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利用,促进太阳能、风能、水力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建设,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量。
2.交通领域:发展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低碳交通工具,推广公共交通,增加城市轨道交通和火车的使用比重。
绿色能源变革对能源企业的好处
绿色能源变革对能源企业的好处1.引言1.1 概述概述绿色能源变革是指从传统的高碳能源转向低碳、环保且可再生的能源形式的过程。
随着全球能源消耗的不断增加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转向绿色能源成为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能源变革对能源企业来说,不仅是一种责任与使命,更是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和机遇。
在过去几十年中,传统能源企业主导了能源供应市场,但随着环境意识的增强和能源技术的进步,绿色能源逐渐崭露头角。
通过转型升级,能源企业可以在绿色能源领域中获得以下好处。
首先,绿色能源变革为能源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机遇。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能源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和开发绿色能源项目来获得新的收入来源。
与传统能源相比,绿色能源更具可持续性,且在长期运营中能够降低成本。
这将带来更稳定和可持续的利润增长,进一步巩固能源企业的竞争地位。
其次,绿色能源变革可以提升能源企业的声誉和形象。
社会对环境问题关注度的提升使得企业的绿色形象变得越来越重要。
能源企业积极参与绿色能源变革,通过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等行动,可以树立起环保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形象。
这将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在消费者和投资者心中的认可度,并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机会。
此外,绿色能源变革还有助于提高能源企业的竞争力。
传统能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和政策限制,而绿色能源市场则在不断扩大。
通过积极拥抱绿色能源变革,能源企业能够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并在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上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
这将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之,绿色能源变革对能源企业具有重要的好处。
除了提供新的增长机遇外,它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增强竞争力。
因此,能源企业有必要积极拥抱绿色能源变革,加大相关投资和研发力度,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鼓励和支持能源企业加速实施绿色能源转型,以共同推动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方面:文章2主要包含了绿色能源变革对能源企业的好处。
公需课《能源转型形势与政策》
公需课《能源转型形势与政策》1. 引言能源转型是指从传统高碳化石能源向低碳绿色能源的转变过程。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探讨全球能源转型的形势与政策。
2. 能源转型形势2.1 全球能源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
传统高碳化石能源的供应已经面临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寻求替代能源来满足需求。
因此,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2.2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引起各国关注。
传统能源过度使用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加剧气候变化。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国际社会普遍推动能源转型,采用更清洁、可再生的能源。
2.3 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
通过能源转型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
3. 能源转型政策3.1 技术创新与研发支持能源转型需要依靠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各国政府应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的支持力度,加大研发投入,降低新能源技术的成本,并提供相应的政策激励措施,鼓励创新。
3.2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为了实现能源转型,各国政府应逐步减少对传统高碳化石能源的依赖。
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提高碳税,推动能源供应侧改革,降低传统能源消费等手段,引导社会转向低碳绿色能源。
3.3 加强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能源转型是全球性的挑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面对。
政策协调是能源转型的重要保障,各国政府应加强联系与交流,分享经验与技术,促进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
4. 总结能源转型是全球性的趋势,也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各国政府应积极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能源转型政策,推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引领低碳经济的发展,共同应对全球能源挑战。
以上是本文对公需课《能源转型形势与政策》的总结与分析,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发。
发展低碳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
金 佳谷 物 生 物质 能谷 壳 发 电厂 , 城 矿务 局 瓦斯 发 丰 电厂 等 。 这些 示 范 单位 工 作都 取 得 了不 同程 度 的进 展, 但是 都 面 临不 少 困难 。 建议 各 级政 府 、 主管 部 各 门加 强 对这 些 项 目 、 业 的领导 、 企 管理 和扶 持 , 它 把
( ) 快 制定 发展 新 能 源 电力产 业 规划 。 1尽 根据 江西 省 的 自然资 源 禀赋 优 势 , 在加 快 “ 核 一控 ” 两 项 目建 设 的同 时 , 以生 物 质 能 、 能 、 阳 能 、 热 要 风 太 地 能 、 力 电池 为主 要 方 向 , 极 发 展 鄱 阳湖 区域 低 动 积
能 源结 构 , 为建 设低 碳 化 鄱 阳湖 生态 经 济 区做 出贡
献!
提供 先 行 经 验 , 示 范作 用 , 动 鄱 阳湖 区域 乃 至 起 带
全省低碳新能源的又好又快发展 。
( )依 法发 展 新 能 源 , 3 用好 用 足 国家新 能 源 政
策 。 由于还 处 于起 步 阶段 , 再 生 能源 产 品 的市 场 可
效 利用 、 源技 术 创新 是 低碳 经 济最 重 要 的核 心 内 能 涵 , 以说 , 碳 能源 是低 碳 经济 的基 本保证 。 可 低
江 西 省人 均 G P刚 刚达 到 2 0 0美元 ,正 处 D 0
发 区 。作 为可 再 生能 源 的风 能 、 阳 能被视 为无 碳 太 发 电增 长 的主 要推 动 力 , 阳湖 区域都 有 开发 利 用 鄱 的前 景 。建 议 在 已有 的 风 能 、 能 、 伏 等 单 项 规 核 光
中 电投新 能 源公 司的矶 山风 电场 、长岭 风 电场 , 江 西 省 汇 得 能 生 态 科 技 发展 有 限公 司 的进 贤养 猪 基 地 沼 气 发 电 厂 , 阳县 凯 迪 生 物 质 能 电厂 、 干县 鄱 新
高碳煤电向低碳能源发展的途径措施与远景
0 引 言
当今 的 洁净 煤 发 电技 术 不 仅对 其 粉 尘 、 O 、 S
N 污染 物有 效 控制 , 应包 括 能够 减 排 C 直 O 还 O
其煤 炭直 接 燃 烧 过程 中产 生 C 等温 室 气体 , O 属 高碳 能源 , 需要 向低碳 清洁 能 源发 展 。 中国政府 于 2 0 0 9年 1 月 2 1 61 3隆重 宣布控 制 温 室气 体排 放 的行 动 目标 , 定 到 2 2 决 0 0年我 国单 位 G P二 氧 化 碳 排 放 将 比 2 0 D 0 5年 下 降 4 % ~ 0 4 % 。要求 各行业 降低 能源消 费强 度 、 5 碳排 放强 度
d v l p n n e to e e o r e twe e i sr t d a d a a y e swe l sd v l p n fCO2c p u e a d so a e t c n l g n u u e o l a t r n trg e h oo ya d f tr f
W a g P iz a g n e —h n
( h n i lcr o e uvy& D sg n tue T iu n0 0 0 , hn ) S a x E et cP w rS re i ein Is tt, ay a 3 0 C ia i 1
Ab t a t F v i d f f a i l n c n mi a o lfr d po r g n r t n t c n l g e r u d o c r o n r y s r c : i e k n s o e sb e a d e o o c lc a — i we e e a i e h o o i s a o n lw a b n e e g e o
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能源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
能源转型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一步。
本文将探讨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
一、能源转型的重要性能源转型意味着从传统的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的转变。
这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
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能源转型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措施。
传统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而低碳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不排放温室气体,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较小。
其次,能源转型是改善空气质量的重要途径。
传统能源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而低碳能源的利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最后,能源转型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传统能源的消耗速度过快,短期内可能会面临能源枯竭的问题。
而可再生能源供应充足,不仅可以满足能源需求,还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动力。
二、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途径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能源转型、节能减排等。
以下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首先,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是绿色低碳能源的代表,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
各国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研发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效率。
其次,推广能源效率的提升。
能源效率是指在一定能源消耗量下实现的经济活动的产出量。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改进能源利用方式,可以提高能源效率,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
同时,加强能源管理和能源政策的调整。
各国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推动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
建立健全的能源管理机制,加强能源监管和统筹规划,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益。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关键。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
通过经验交流、技术转让和资源共享,可以实现能源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的互利共赢。
探询能源革命与转型之路——读《能源大变局》一书有感
探询能源革命与转型之路——读《能源大变局》一书有感作者:暂无来源:《能源》 2015年第1期当前能源变局呈现出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的“去碳化”、从精英能源到大众能源的“去中心化”、从资本主导到资源主导的“去资本化”三大趋势。
撰文林益楷中国历史上是个大一统的农业帝国,自清末以来遭逢“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精英艰苦追寻“现代中国”之路,却至今尚未走出唐德刚所说的“历史三峡”。
国内历史学者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认为,现代工业生产力是现代化的根本动力,并列举了人类近代以来所经历的三次现代化浪潮。
毫无疑问,历史上的中国与以煤炭和蒸汽革命为标志的第一次现代化浪潮,和以石油和内燃机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擦肩而过。
80年代国门开放之后,中国迎头赶上世界第三次现代化大浪潮。
发达国家致力于工业化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为中国经济腾飞创造了产业承接的难得机遇,却也奠定了今日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初始条件。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成为GDP世界排名第二(世界银行认为按购买力计算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国家,我们却不得不尴尬地发现,中国同时也戴上了能源消费总量世界第一、碳排放世界第一等“桂冠”,中国目前的能源消费增速、能源强度、能源弹性系数均远高于发达国家。
相对落后的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是“一刀两刃”,二者互为因果,共同塑造了中国制造的“独特竞争力”,也造成了山河污染、雾霾锁城等严峻的环境后果。
可以说,以中国目前的经济体量、能源消费量和排放量,其能源转型是否顺利,将决定世界第三次能源转型能否成功,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的现代化转型能否成功。
煤炭和石油的世纪过后,第三次能源转型会呈现怎样的图景?很多人畅想过“石油的终结”,提出了“天然气黄金时代”、“清洁能源替代”、“电替代”、“能源民主化”等诸多设想。
其中最为详尽的阐述可能是杰里米·里夫金。
他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一书中描绘了未来新经济模式的五个支柱:可再生能源的转变、分散式生产、储存(以氢的形式)、通过能源互联网实现分配和零排放的交通方式。
碳达峰和碳中和
碳达峰和碳中和碳达峰与碳中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碳达峰和碳中和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热门话题。
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后,逐步降低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碳中和则是指通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使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相抵消,从而达到零排放的目标。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愈发显著。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政府在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共识,制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截至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自己的碳达峰和碳中和计划,旨在降低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
实现碳达峰是迈向碳中和的重要一步。
要实现碳达峰,首先需要明确碳排放的来源和总量。
在此基础上,制定碳达峰计划,明确碳排放削减的路径和时间表。
同时,需要加强碳排放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碳中和是碳达峰后的最终目标。
要实现碳中和,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其次,应加强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碳汇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碳捕捉和利用技术,将排放的二氧化碳捕获后重新利用,实现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球各国的共同努力。
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总之,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举措。
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降低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碳汇能力建设等手段,共同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的目标。
我们应该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碳达峰和碳中和道路。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我国在电力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零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了解零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减少碳排放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
零碳技术作为一种低碳、可持续、环保的解决方案,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和企业的关注重点。
本文将探讨零碳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零碳技术。
零碳技术是指能够在使用过程中或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排放的技术。
这些技术基于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以及碳封存和抵消等原则,旨在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发展。
未来,零碳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太阳能和风能作为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很多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成为主流能源。
其次,能源储存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受限于天气条件,如太阳能只能在白天发电,而风能受到风力大小的限制。
因此,能源储存技术对于平衡供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至关重要。
目前,电池技术是最常见的能源储存方式,但其容量和成本仍然存在限制。
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先进的电池技术和其他储能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储存效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
第三,智能电网的建设将推动零碳技术的发展。
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能源供需与储存进行精确管理和调度。
它能够实现对能源的有效监控、优化分配和调整负荷。
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还可以实现能源的灵活调度和交易,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应用。
此外,碳封存和碳抵消技术也是零碳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碳封存技术通过捕获和储存二氧化碳,防止其进入大气,有效减少碳排放。
碳抵消技术则通过实施减排项目或购买碳排放配额来抵消碳排放。
这些技术的发展将为碳排放高的行业提供更多的减排选择,加速实现全球碳中和的目标。
在未来,零碳技术将在能源、交通、制造业等领域迅速普及。
能源行业将逐步摒弃高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储存技术,实现能源的低碳转型。
低碳转型概念
低碳转型概念
低碳转型是指将生产、消费与生活方式从高碳、高能耗、高排放转向低碳、低能耗、低排放的过程。
它是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一种重要方式,旨在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变化的贡献,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转型涉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
在能源领域,低碳转型包括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加强能源效率等。
在工业领域,低碳转型涉及采用更加清洁和高效的生产技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在交通领域,低碳转型包括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推广电动车辆等。
在建筑领域,低碳转型包括建设节能建筑,提高建筑能效。
在农业领域,低碳转型包括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推广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
低碳转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通过降低碳排放,不仅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低碳转型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和发展空间,推动了绿色经济的发展。
然而,低碳转型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技术、成本、政策和文化上的障碍。
解决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大投资研发,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法规,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
总而言之,低碳转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通过减少温室
气体排放,实现经济的繁荣和环境的保护,为未来人类社会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碳达峰碳中和核心指标
碳达峰碳中和核心指标
1.第一阶段(2021—2030年):核心目标为碳达峰,从高碳经济转向低碳经济。
到2030年,我国GDP的二氧化碳强度比2005年下降65%~70%,年均下降率4.5%~5.0%;2030年,非化石能源电力占总电量5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约25%左右;单位能耗二氧化碳强度年下降率由当前1.2%上升到约
2.0%。
2.第二阶段(2031—2040年):核心目标为碳排放大幅度下降。
我国基本实现低碳产业经济社会体系。
能效提高技术主要包括在生产侧采用工业通用节能设备、能源梯次利用、实现循环经济等。
3.第三阶段(2041—2050年):碳排放降至趋于零。
能源转型委员会报告预测,中国到2050年的能耗总量为22亿吨标煤,比2016年水平低近30%;发电量从目前的7万亿千瓦时增加到2050年的15万亿千瓦时左右,可以实现零排放;其中工业直接电气化占52%,建筑直接电气化占21%,交通直接电气化占9%,制氢和合成氨用电占18%。
零碳能源主要包括成本有望持续下降的可再生能源电力(光伏、风能、水力)、核能、零碳氢能、可持续生物能,以及零碳能源综合利用服务(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储能)等,从而完成能源利用方式的零碳化。
4.第四阶段(2051-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基本建成零碳产业、零碳经济、零碳社会、零碳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
摘要:在中国整体能源结构短时间内无法存在巨大变革的情况下,以煤炭清洁化生产和利用为基础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的建立,对于构建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产业更是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高碳能源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前景
顺应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趋势,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推动煤炭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打造中国煤炭工业的升级版。
作为中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炭的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图1分析可见,推进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煤炭工业加快转变传统发展理念、推动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推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图1
一、源头清洁化
我国的煤矿90%以上是井工矿井开采,这种开采方式造成地表水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土地塌陷、煤矸石排放占压土地、瓦斯排放污染大气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我国因采煤破坏的土地每年以3-4万公顷的速度递增,每年排放矸石3亿吨左右,占压土地300-400公顷。
煤炭资源的绿色开采就成为了我们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要做的第一步。
首先,要根据矿区资源条件、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合理确定煤炭开发强度,以最小的生态环境扰动获取最大的资源效益。
同时,鼓励煤炭企业推广使用“保水开采”技术,减缓由于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水流失和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充填开采”技术的广泛运用则可以通过向采空区充填煤矸石等固体材料,减缓地表下沉,减少煤矸石升井后对土地的占用和破坏。
瓦斯曾是中国煤炭矿难的主要诱因。
“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可以提高煤矿瓦斯的抽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瓦斯对安全生产的威胁及对大气环境的破坏。
在洗选环节,加大原煤洗选比率是降低灰分硫分、提高煤炭燃烧效率、控制污染物排放、减少煤矸石无效运输的重要措施。
每洗选1亿吨煤,平均可排除1500-2000万吨矸石,减少SO2排放量100-150万吨,且成本仅为烟气洗涤脱硫的1/10左右,不但可以减少大量运输资源浪费,而且可以避免矸石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的二次污染,还可以低成本地减少煤炭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原煤入洗(选)率虽然从2005年的32%大幅提高到了2012年的56%,但距离2017年原煤入选率达到70%以上的目标仍然有较大空间。
我国自2009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后,煤炭进口量逐年大幅增加,2012年进口煤炭2.89亿吨,占全球煤炭贸易量的24%左右,进口煤炭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支撑。
遗憾的是,2012年的进口煤中有5400万吨的褐煤、1000万吨的高硫煤,这些进口劣质煤加重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加强进口商品煤管理已经刻不容缓。
要抓紧制定商品煤质量标准,将褐煤纳入法定检验目录,加强对商品煤的质量检验,并制定出台鼓励优质煤进口、禁止劣质煤生产、进口及使用的差别化税收政策。
在煤炭的直接运用,也就是燃烧环节。
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是目前我国第一大煤烟污染源。
我国在用工业锅炉60多万台,燃煤工业锅炉约占在役工业锅炉的85%,年耗煤量6-6.5亿吨,占烟煤消费量的20%左右。
为了降低燃煤工业锅炉对大气环境的污染,我们应该加快工业燃煤锅炉技术改造,鼓励因地制宜选择先进的工业锅炉技术,加大新型高效的锅炉和窑炉研发推广力度,用新型节能锅炉代替旧型锅炉、用大型锅炉代替小型锅炉、用高参数锅炉代替低参数锅炉,提高工业锅炉和窑炉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
煤炭绿色开采和清洁利用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战略意义,不仅需要巨大的资金和资源投入,还涉及煤炭、电力、冶金、建材、化工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与科研机构的多个行业和管理部门。
国家应该继续完善政策措施保障体系,对煤炭绿色生产和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二、多元化的下游链条
图2
如图2所示,显示了煤炭利用多元化的链条,同时,近年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煤炭消费区域频发严重的雾霾天气,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重灾区。
这种现象说明,大气等环境污染与煤炭消费市场存在显著的正向分布关系、与煤炭资源和生产基地存在逆向分布关系。
因此,我们要统筹考虑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市场区位、环境容量、产业布局与经济社会发展,在煤炭资源地加大建设清洁高效的大型坑口电厂,积极推广应
用IGCC、水煤浆发电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完善煤炭生产基地到消费市场的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实现运煤为主到运煤与输电相结合的转变。
这些举措的实施,既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需求,又将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容量的范围内。
燃煤电厂耗煤量约为我国煤炭消费总量的50%左右,燃煤电厂排出大量烟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是我国第二大的煤烟污染源,也是我国雾霾天气及酸雨的主要贡献者。
针对燃煤电厂对环境污染的助力,要加大燃煤电厂排污治理,采取提高排污费征收标准、加大超标排放处罚力度、加强监督检查等严厉措施,确保燃煤电厂按照相关规定配备除尘、脱销、脱硫等设备设施,并保证设备设施有效运转,最大限度地消除燃煤电厂对环境的影响。
煤炭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产生了高岭土、油母页岩、煤层气、甚至矿井水、煤矸石、煤泥等众多伴生物,利用不好就是破坏环境的废弃物,利用好了就是宝贵的资源。
我们应该按照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再利用、废弃物再循环的原则,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借助煤炭循环经济园区等载体,实现煤炭及伴生资源的推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日益成熟,对比传统化石能源的经济劣势逐渐缩小;国家提出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65%以下,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这些政策措施对煤炭生产和消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随着煤炭直接液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示范工程建设成功实现商业化运营,拓宽了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空间,煤炭从燃料为主向原料与燃料并重的转变趋势日益显现。
总之,我们应该顺应这种发展趋势,支持煤电化、煤焦化一体化发展,促进煤炭由燃料向原料与燃料并举转变,推动煤炭生产利用方式变革,打造中国煤炭工业的升级版。
参考文献:
[1] 刘子安,郭水文.神华集团商业模式初探[J]. 中国煤炭. 2013(08)
[2] 陈忠平.我国低碳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J]. 煤炭技术. 2013(06)
[3] 樊忠东,许仙梅,冯涛.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低碳转型发展路径——以晋城市为例[J]. 山西科技. 2013(03)
[4] 杨宝明.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企业的发展对策刍议[J]. 现代经济信息. 2013(08)
[5] 张金锁,姚书志,齐琪,张伟.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绿色高效开发研究综述[J]. 资源与产业. 2013(02)
[6] 李广民,王肖戈.我国洁净煤能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J]. 理论月刊. 2012(12)
[7] 琚宜文,何家雄,夏磊,卜红玲,董莹.能源开发利用与低碳问题[J].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2(03)
[8] 马诚超,张绍良.低碳能源国际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