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合金钢
第七章回复再结晶
注: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比上述温度高100~200℃。
3.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
(1)金属冷加工变形度 变形度δ越大,驱动力越大,发生再结晶的温度越低,当变形度达 到一程度后, 趋于一个最低温度,称为最低再结晶温度,T再min。 经验表明:T再min≈0.4T熔点, (2)金属的纯度 金属中的杂质或合金元素,尤其是高熔点成分的存在,会阻碍原子 的扩散(位错的扩散),因此再结晶温度会提高。纯度越高,再结晶温 度越低。 如:纯铁T再min =450℃;碳钢T再min =500-650℃;合金钢T再min >650700℃ (3)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 a、提高加热速度,再结晶温度升高;加热速度太低,再结晶温度也会 升高。 b、延长保温时间,再结晶温度降低 综合上述因素,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为: T再min +100-200℃
5.分散相粒子
当合金中溶质浓度超过其固溶度后,就会形成第二相,多数情 况下,这些第二相为硬脆的化合物,在冷变形过程中,一般不 考虑其变形,所以合金的再结晶也主要发生在基体上。 当第二相颗粒较粗时,变形时位错会绕过颗粒,并在颗粒周围 留下位错环,或塞积在颗粒附近,从而造成颗粒周围畸变严重, 促进再结晶,降低再结晶温度; 当第二相颗粒细小,分布均匀时,不会使位错发生明显聚集, 因此对再结晶形核作用不大,相反,其对再结晶晶核的长大过 程中的位错运动和晶界迁移起一种阻碍作用,因此使得再结晶 过程更加困难,提高再结晶温度。 间距和直径都较大时,提高畸变能,并可作为形核核心,促进 再结晶;直径和间距很小时,提高畸变能,但阻碍晶界迁移, 阻碍再结晶。
图 变形程度与再结晶温度的关系
3.微量溶质原子
阻碍位错和晶界的运动, 不利于再结晶。
图 合金元素对铁再结晶温度影响
第七章 合金钢简答题
第七章合金钢碳钢具备很多优点,在机器制造业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但是碳钢淬透性低、回火抗力差、不具备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且屈强比低,约为0.6。
而合金钢屈强比一般为0.85~0.9。
在零件设计时,屈服强度是设计的依据。
所以,碳钢的强度潜力不能充分发挥。
为了满足使用要求,必须选用合金钢。
1、合金元素对钢中基本相有哪些影响?答:⑴与碳亲合力很弱的合金元素,溶入铁素体内形成合金铁素体,对基体起固溶强化作用,与碳不发生化合反应。
⑵与碳亲合力较强的合金元素,一般能置换Fe3C中的铁原子,形成合金Fe3C。
合金Fe3C较Fe3C稳定性略高,硬度较为提高,是低合金钢中存在的主要碳化物。
⑶与碳亲合力很强的合金元素,且含量大于5%,易形成特殊碳化物。
它比合金渗碳体具有更高的熔点、硬度、耐磨性和回火稳定性。
2、普通低合金钢与含碳量相同的碳素钢相比有什么特点?这类钢常用于哪些场合?钢中合金元素主要作用是什么?答:普通低合金钢是一种低碳、低合金含量的结构钢,其含碳量<0.2%,合金元素含量<3%。
与具有相同含碳量的碳素钢相比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屈服强度,因此,在相同受载条件下,使结构的重量减轻20~30%。
具有较低的冷脆转变温度(-30℃)。
普通低合金钢主要用于桥梁、车辆、油罐以及工程构件。
因此它的工作环境大多在露天,受气温和大气中腐蚀性气体的影响较大。
钢中合金元素的主要作用:Mn—强化铁素体基体;V、Ti—细化铁素体晶粒,形成碳化物起弥散强化的作用;Cu、P—提高钢对大气的抗蚀能力。
3、普通低合金钢常用于哪些场合?对性能有何要求?如何达到这些性能要求?答:普通低合金钢主要用于桥梁、车辆、油罐以及工程构件。
由于它的工作环境大多在露天,受气温和大气中腐蚀性气体的影响较大。
因此对它的性能要求如下: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σs=350~650 MPa,δ=16~23%,αk=60~70 J/cm2;良好的焊接性、冷热加工性;较好的抗蚀性;低的冷脆转化温度,一般为-30℃。
第7章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
5、α相的再结晶( 400℃以上 )
当回火温度升高后,F基体将发生回复 (1)回复和晶粒长大 低、中碳钢的淬火M中有大量的位错,这些位错在回复初 期将通过滑移和攀移使得部分消失。同时有部分板条界面 消失,相邻板条合并成宽的板条。剩余的位错相互缠结成 胞块。400℃以上时,回复非常明显,板条形状丌明显,只 能看到边界丌清晰的亚晶块。但是有碳化物钉扎晶界,丌 会出现再结晶的现象。 高碳钢主要为孪晶型M,在250℃以上回火时孪晶开始消失, 到400℃以上时孪晶完全消失,保留片状M的特征成为回火 托氏体,在600℃以上回火时,片状M特征消失得到的组织 成为回火索氏体
34
三、合金钢在回火时力学性能变化的特点
合金元素对回火转变和组织性有很大影响,可归纳为三 个方面:
① 延缓钢的软化,即提高淬火 钢的回火抗力;
原因:合金与C及F的相互作用, 影响C的扩散和M的分解从而 提高回火抗力 ② 发生二次硬化现象;
原因:析出的合金碳化物的弥散 强化
③ 影响钢回火后的脆性。
35
第七章 过饱和固溶体的脱溶分解
脱溶分解:由过饱和固溶体析出新相或形成原子偏聚的过 程。 条件: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发生变化。
得到过饱和固溶体的方法:将合金加热到固溶线以上一定温 度保温足够时间,得到均匀的单相固溶体,然后快冷至室温, 即可得到过饱和固溶体。这个过程称为固溶处理。
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方法:将经固溶处理的合金加热到固溶 线一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可实现过饱和固溶体的分解。 这一过程称为时效。 时效: 自然时效 T=室温 人工时效 T>室温 时效强化-沉淀强化
在100℃以下回火时,铁及合金元素的原子难以扩散,但C、 N等间隙原子尚可进行短距离的近程扩散。当C、N原子扩 散到微观缺陷处后,将降低马氏体的能量。因此,马氏体 中过饱和的C、N原子将向微观缺陷处偏聚。
第七章 合金元素在钢中作用
4.常用钢种
40 40 4ZSiMn 低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 MnB、 38 40 中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MoAl、 CrNi 高淬透性合金调质钢 CrMnMo、 Cr Ni4WA 40 25 2
四、合金弹簧钢
1.弹簧性能特点
要求必须具有高的弹性极限,高的屈 要求必须具有高的弹性极限, 强比(Gs/50)高的疲劳强度( 强比(Gs/50)高的疲劳强度(尤其 是缺口疲劳强度) 是缺口疲劳强度)及足够韧性。
4.合金元素对M相变温度也有影响 4.合金元素对M
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点下降 大多数合金元素使Ms点下降
第二节 合金钢的分类与编号
一、合金钢分类 通用分类方法有 : 1.按合金元素的质量分数 2.按合金元素的种类分:铬钢、锰钢、铬镍 按合金元素的种类分:铬钢、锰钢、 钢、硅锰钼钒钢等 3.按主要用途分
建 筑 及 工 程 用 结 构 钢 结构钢 机 械 制 造 用 结 构 钢 工 具 钢 特 殊 性 能 钢
二、合金钢的牌号
命名原则:由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命名原则:由钢中碳的质量分数、 合金元素的种类和质量分数的组合 来表示。 来表示。当钢中合金元素的平均质 量分数<1.5%钢号中只标出元素符 量分数<1.5%钢号中只标出元素符 不标明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 号,不标明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 >1.5%、2.5%、3.5%在元素符 当>1.5%、2.5%、3.5%在元素符 号的后面相应标出2 ……。 号的后面相应标出2、3、4……。
例: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箱 20crMnTi钢制造汽车变速箱 齿轮工艺路线: 齿轮工艺路线: 锻造 正火 加工齿形 局部镀 铜(防渗碳) 渗碳 防渗碳) 预冷淬火+ 预冷淬火+ 低温回火 喷丸 磨齿 20crMnTi汽车变速齿轮热处理工 20crMnTi汽车变速齿轮热处理工 艺曲线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艺曲线及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建筑结构与选型(何培玲)第7章 钢结构
按脱氧的方法和程度的不同,碳素结构钢可分为 沸腾钢、半镇静钢、镇静钢和特殊镇静钢4类。 沸腾钢采用脱氧能力较弱锰作脱氧剂,脱氧不完 全。钢中留有较多氧化铁夹杂和气孔。质量较差。 镇静钢采用锰加硅作脱氧剂,脱氧较完全,硅在 还原氧化铁过程中还会产生热量,使钢液冷却缓慢, 使气体充分逸出,浇注时不出现沸腾现象。质量好, 成本高。 半镇静钢的脱氧程度介于上述二者之间。 特殊镇静钢是在锰硅脱氧后,再用铝补充脱氧, 脱氧程度高于镇静钢。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一般都是镇静钢。
广泛地应用于屋架、托架、塔架、网架和网壳等各种 类型的平面或空间格构式体系以及支撑系统中。
轴心受力构件(包括轴心受压柱),按其截面组成形式, 可分为型钢截面和组合截面,其中组合截面又分为实腹 式和格构式两种。
7.3.2 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
轴心受力构件的设计:
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 轴心受拉构件—强度控制 轴心受压构件—强度和稳定控制 正常使用的极限状态: 通过保证构件的刚度——限制其长细比
4
Wy cm3 9.6 12.7 16.1 21.1 26.2 31.6 33.1 41.1 42.9
Iy cm 1.51 1.61 1.73 1.89 2.00 2.11 2.07 2.32 2.27
10 12.6 14 16 18 20
33 47 64 93 123 158 169 226 240
4.轻型房屋钢结构 。 5.受动力荷载影响的结构 。 6.可拆卸的结构 。 7.容器和其它构筑物 。
7.2 钢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1.强度
1)弹性阶段: 应力由 0 ~比例极)塑性阶段: 应力保持 fy 不变,应变由
fu
fy
fp
(0.1~0.2)% ~ (2~3)%; 4)强化阶段: 应力由 fy ~抗拉强度 fu
金属工艺第5-7章答案
作业第六章钢的热处理一、名词解释1、钢的热处理—是采用适当的方式对金属材料或工件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预期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工艺。
2、等温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冷却到临界点以下的某一温度区间等温保持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3、连续冷却转变—工件奥氏体化后,以不同冷速连续冷却时过冷奥氏体发生的相变。
4、马氏体—碳或合金元素在α—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5、退火—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6、正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7、淬火—工件加热奥氏体化后,以适当方式冷却获得马氏体或(和)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8、回火—工件淬硬后,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9、表面热处理—为了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仅对其表面进行热处理的工艺。
10、真空热处理—在低于一个大气压(10-1~10-3Pa)的环境中加热的热处理工艺。
11、渗碳—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碳的质量分数,并在其中形成一定的碳含量梯度,将工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保温,使碳原子渗入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12、渗氮—在一定温度下,与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面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二、填空题1、整体热处理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2、表面淬火的方法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接触电阻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表面淬火等。
3、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和渗硼等。
4、热处理工艺过程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5、共析钢在等温转变过程中,其高温转变产物有: P(珠光体) 、 S(索氏体) 和 T(托氏体) 。
6、贝氏体分上贝氏体和下贝氏体两种。
7、淬火方法有:单液淬火、双液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和贝氏体等温淬火等。
8、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等。
9、常用的冷却介质有油、水、空气等。
10、常见的淬火缺陷有过热与过烧、氧化与脱碳、硬度不足与软点、变形与开裂等1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按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中频感应加热和工频感应加热三种。
《建筑材料(第4版)》教学课件-第7章 建筑钢材
钢筋牌号中带“E”的钢筋表示抗震性较好, 用于抗震一、二、三级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和斜撑构件。
§7.4 常用建筑钢材
二、冷轧带肋钢筋
1.定义:在热轧Ⅰ级盘卷钢筋的表面轧制出三面或两面横肋而形成的钢筋。 2.特点:强度高、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力大。
4.技术性能:
尺寸偏差 质量偏差 力学性能 工艺性能
各项性能的质量标准, 详见《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
(GB/T5224-2014)
§7.5 钢材的取样送检
一、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进行进场验收 二、取样的组批规则、检测项目、样品数量、取样方法、
执行标准或规范如下表所示:
§7.5 钢材的取样送检
冷加工意义:提高钢材的屈服强度,节约钢材。
§7.3 钢材的冷加工
二、加工方式:
冷拉、冷拔、冷轧、冷冲、冷压、刻痕等。
§7.3 钢材的冷加工
二、加工方式:
1.
冷拉:采用一定的拉力将钢材拉伸到一定程度后,
缓缓卸去荷载。
§7.3 钢材的冷加工
二、加工方式: 2. 冷拔:将直径较大的钢筋通过直径较小的拔丝模孔,
§7.4 常用建筑钢材
一、热轧钢筋
3.钢筋标识: 钢筋牌号、生产许可证编号后3位(或厂家商标) 、规格直径三部分内容。
标识中带字母“E”表示是抗震性较好的钢筋。
§7.4 常用建筑钢材
一、热轧钢筋
3.热轧钢筋的应用: HPB300级钢筋的强度低、塑性好, 宜用作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受力筋和箍筋。
②尺寸偏差
《金属材料弯曲试验》 GB/T232-2010
机械工程材料作业答案
第一章材料的结构与金属的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变质处理P28;细晶强化P14;固溶强化P17。
5.为什么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P12,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P13?答:因为单晶体内部的原子都按同一规律同一位向排列,即晶格位向完全一致。
而在多晶体的金属中,每个晶粒相当于一个单晶体,具有各项异性,但各个晶粒在整块金属中的空间位向是任意的,整个晶体各个方向上的性能则是大量位向各不相同的晶粒性能的均值。
6.在实际金属中存在哪几种晶体缺陷P13?它们对力学性能有何影响P14?答: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缺陷的存在对金属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以及塑性变形、扩散、相变等许多过程都有重要影响。
7.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是什么P25?铸造(或工业)生产中采用哪些措施细化晶粒?举例说明。
P27~P28答:金属结晶过程是个形核、长大的过程。
(1)增大过冷度。
降低金属液的浇筑温度、采用金属模、水冷模、连续浇筑等。
(2)变质处理。
向铝合金中加入钛、锆、硼;在铸铁液中加入硅钙合金等。
(3)振动和搅拌。
如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搅拌等。
第二章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1.解释下列名词:加工硬化P40;再结晶P43;纤维组织P38。
2.指出下列名词的主要区别:重结晶、再结晶P43答:再结晶转变前后的晶格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故称为再结晶;而重结晶时晶格类型发生了变化。
另外,再结晶是对冷塑性变形的金属而言,只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才会发生再结晶,没有经过冷塑性变形的金属不存在再结晶的问题。
5.为什么常温下晶粒越细小,不仅强度、硬度越高,而且塑性、韧性也越好?P38答:晶粒愈细,单位体积内晶粒数就愈多,变形是同样的变形量可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中发生,以产生比较均匀的变形,这样因局部应力集中而引起材料开裂的几率较小,使材料在断裂前就有可能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得到较大的伸长率和具有较高的冲击载荷抗力。
6.用冷拔铜丝制作导线,冷拔后应如何处理?为什么?P42答:应该利用回复过程对冷拔铜丝进行低温退火。
第7章金属材料复习题
第7章金属材料复习题第七章金属材料习题一、名词解释1 钢材的屈强比:2 冷脆性:3 时效:4 冷加工强化:5 屈服点:二、填空题1 低碳钢受拉直至破坏,经历了、、和4个阶段。
2 对冷加工后的钢筋进行时效处理,可用时效和时效两种方法。
3 按标准规定,碳素结构钢分种牌号,即、、、和。
各牌号又按其硫和磷含量由多至少分四种质量等级。
4 钢材的淬火是将钢材加热至723℃温度以上,经保温,冷的过程。
5 Q235一;AZ 是表示。
6 16Mn钢表示。
7 一般情况下在动荷载状态、焊接结构或严寒低温下使用的结构,往往限制使用钢。
8 按冶炼时脱氧程度分类钢可以分成:、、和特殊镇静钢。
9 随着钢材中含碳量的增加,则硬度提高、塑性、焊接性能。
10 碳素钢按含碳量多少分为、、和。
建筑上多采用。
三、判断题1 在结构设计时,抗拉强度是确定钢材强度取值的依据。
()2 由于合金元素的加入,钢材强度提高,但塑性却大幅下降。
()3 钢材的品种相同时,其伸长率delta;10>delta;5。
()4 硬钢无明显屈服点,因此无法确定其屈服强度大小。
()5 钢材的屈强比越大,表示使用时的安全度越低。
()6 某厂生产钢筋商品混凝土梁,配筋需用冷拉钢筋,但现有冷拉钢筋不够长,因此将此钢筋对接焊接加长使用。
()7 所有钢材都会出现屈服现象。
()8 钢材的牌号越大,其强度越高,塑性越好。
()9 钢材冶炼时常把硫、磷加入作为脱氧剂。
()10 一般来说,钢材钢材硬度愈高,强度也愈大。
()11 所有钢材都是韧性材料。
()12 与伸长率一样,冷弯性能也可以表明钢材的塑性大小。
()13 钢含磷较多时呈热脆性,含硫较多时呈冷脆性。
()四、单项选择题余下全文1.建筑钢材是在严格的技术控制下生产的材料,下面哪一条不属于它的优点?______。
A.品质均匀、强度高B.防火性能好C.可以焊接或铆接D.有一定的塑性和韧性,具有承受冲击荷载和振动荷载的能力2.一矩形钢筋商品混凝土梁截面尺寸为200mm;x;400mm,单排受力钢筋配有4phi;20,浇筑梁商品混凝土石子的最大粒径为______mm。
机械工程材料教学课件第7章常用金属材料
7.3 合金钢
(2)形成合金碳化物
合金元素按其与钢中碳的亲和力的大小,可分为碳化物形成元 素和非碳化物形成元素两大类。
碳化物形成元素:常见碳化物形成元素有Mn、Cr、W、V、 Nb、Zr、Ti等(按形成的碳化物的稳定性程度由弱到强的次序排 列),它们在钢中一部分固溶于基体相中,一部分形成合金渗碳体, 含量高时可形成新的合金碳化物。
7.4.1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1. 化学成分及性能特点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含碳量较低,一般不超过0.2%,合金
元素的含量不超过3%,因含碳量较低,所以其塑性、韧性和焊接 性能较好,此类钢中常加入的元素有Mn、Si、V、Nb、Ti、Al、 Mo和N等,其中以Mn最为常用。
C:在钢中形成珠光体或弥散析出的合金碳化物,使钢得到强 化。在合金钢中为来形成一定量的碳-氮化物,碳的含量只需要 0.01~0.02%,所以降碳是这类钢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可大大改善 钢的韧性和焊接性能。
7.1.4 P对钢性能的影响
磷由炼钢时由矿石带入到钢中,它能够增加钢的强度和硬度, 但对塑性变形、冲击韧性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但对塑性变形、 冲击韧性的负面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 变脆,这种现象称为"冷脆"。冷脆使钢材的冷加工及焊接性能变 坏,含磷越高,冷脆性越大,故钢中对含磷量控制较严,所以一般 说磷也是有害元素。
Mn:Mn/C比值越高,越有助于提高钢的屈服强度和冲击韧性。 锰降低了γ→α 转变温度,有利于针状铁素体的形核;另外,在加 热过程中可增大碳-氮化物形成元素在γ-Fe中的溶解度,从而增加 铁素体中碳化物的弥散析出量。高锰还可以导致钢的应力-应变特 性的变化,可以抵消晶格效应的强度损失。
第七章 工业用钢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工业用钢习题参考答案第七章工业用钢习题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1、非合金钢(或碳素钢简称碳钢):是指含碳量在0.0218%~2.11%之间并含有少量Si、Mn、P、S等杂质元素的铁碳合金。
低合金钢:加入的合金元素总含量小于5%的合金钢。
合金钢:在碳素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而得到的钢种。
合金元素:为改善钢的力学性能或获得某些特殊性能,有目的地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一些化学元素。
2、合金结构钢:在碳素结构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而得到的结构钢。
合金工具钢:在碳素工具钢的基础上,特意加入某些合金元素而得到的工具钢。
轴承钢:用来制造滚动轴承的内圈、外圈和滚动体的专用钢。
不锈钢:具有耐大气、酸、碱、盐等介质腐蚀作用的合金钢。
耐热钢:在高温下具有高的热化学稳定性和热强性的特殊性能钢。
3、热硬性(或称红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回火稳定性:淬火钢在回火时抵抗软化的能力。
二次硬化:含W、Mo、V、Cr 等元素的高合金钢,在回火的冷却过程中,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淬火钢的硬度上升的现象。
二、填空题1、Ni、Mn、C、N、Cu 等元素能扩大 Fe-Fe3C 相图的γ区,使临界点A4_上升__,A3_下降_ 。
2、W18Cr4V钢是高速钢,W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回火稳定性,Cr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V 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最终热处理工艺是高温回火;预热的目的是将合金元素全部,高温淬火的目的是使大量的难溶碳化物溶于奥氏体中,三次回火的目的是减少钢中的残余奥氏体。
3、含Cr、Mn 的合金结构钢淬火后在550~600℃回火后,将出现第二类回火脆性。
4、易切削钢中常用的附加元素有__P__、__S__、_Pb_、_Ca_,这类元素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形成夹杂物,降低材料塑性,改善钢的切削性能。
5、对40Cr 钢制零件进行调质处理时,在高温回火后应水中冷却,目的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6、以铅浴等温处理的冷拉弹簧钢丝,经绕制成弹簧后应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而不需象热轧弹簧那样要进行淬火处理。
材料性能学课件第七章 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蠕变极限,记作
T /t
,其中T表示测试温度,
ε/t 表示在给定的时间t内产生的蠕变应变为ε。
在蠕变时间短而蠕变速率又较大的情况下,
一般采用这种定义方法。
2.持久强度
某些在高温下工作的机件,蠕变变形很小或对 变形要求不严格,只要求机件在使用期内不发生断 裂。在这种情况下,要用持久强度作为评价材料、 设计机件的主要依据。
⑷ 粘弹性机理 高分子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分子链由卷
曲状态逐渐伸展,发生蠕变变形,这是体系熵值 减小的过程。当外力减小或去除后,体系自发地 趋向熵值增大的状态,分子链由伸展状态向卷曲 状态回复,表现为高分子材料的蠕变回复特性。
2.蠕变断裂机理
蠕变断裂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对于那些不含裂纹的高温机件,
低温下由空位扩散导致的这种断裂过程 十分缓慢,实际上观察不到断裂的发生。
金属材料蠕变断裂断口的宏观特征为: 一是在断口附近产生塑性变形,有很多裂纹,使断 裂机件表面出现龟裂现象; 另一个特征是由于高温氧化,一层氧化膜所覆盖。
微观特征主要是冰糖状花样的沿晶断裂。
三、蠕变性能指标
蠕变极限、持久强度、松弛稳定性等 1.蠕变极限
在高应力高应变速率下,温度低时,金属材 料通常发生滑移引起的解理断裂或晶间断裂,这 属于一种脆性断裂方式,其断裂应变小。温度高 于韧脆转变温度时,断裂方式从脆性解理和晶间 断裂转变为韧性穿晶断裂。
在较低应力和较高温度下,通过在晶界 空位聚集形成空洞和空洞长大的方式发生晶 界蠕变断裂,这种断裂是由扩散控制的。
1. 蠕变变形机理 位错滑移、原子扩散和晶界滑动
高分子材料:分子 链段沿外力的舒展
⑴ 位错滑移蠕变机理
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是由于位错的滑移引起 的。在一定的载荷作用下,滑移面上的位错运动 到一定程度后,位错运动受阻发生塞积,就不能 继续滑移,也就是只能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
腐蚀学原理--第七章-应力作用下的腐蚀分析
实例:中国版本的“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坠落”
7.1.3 防止应力腐蚀断裂的措施
1.降低或消除应力 (1) 改进结构设计,避免或减少局部应力集中。对应力腐蚀事故分析表明,由残余应力引起的比例最大,因此在加工、制造、装配中应尽量避免产生较大的残余应力。结构设计应尽量避免缝隙和可能造成腐蚀液残留的死角,防止有害物质(如Cl-、OH-)的浓缩。 (2) 消除应力处理:减少残余应力可采取热处理退火、过变形法、喷丸处理等方法。其中消除应力退火是减少残余应力的最重要手段,特别是对焊接件,退火处理尤为重要。 (3) 按照断裂力学进行结构设计:由于构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宏观或微观裂纹和缺陷,因此用断裂力学进行设计比用传统力学方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在腐蚀环境下,预先确定材料的KISCC、da/dt等参数,根据使用条件确定构件允许的临界裂纹尺寸ac,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氢的存在形式
氢可以H-、H、H+、H2、金属氢化物、固溶体、碳氢化合物等形式存在于金属中,也可与位错结合形成气团(⊥H)而存在。当氢与碱金属(如Li、Na、K)或碱土金属作用时,可形成氢化物(如NaH)。在这类化合物中Na+和H-以离子键方式结合在一起,氢以H-形式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过渡族金属的d带没有填满,当氢原子进入金属后,分解为质子和电子,即H → H++e。氢的1s电子进入金属的d带,氢以质子状态存在于金属中。当金属d带填满后,多余的氢将以原子状态存在。也有观点认为,氢原子具有很小的原子半径(0.053nm),能处于点阵的间隙位置,如α—Fe的四面体间隙和γ—Fe的八面体间隙。最近,有的研究者又提出电子屏蔽概念。认为氢以原子态“H+e”存在于金属中,或者说氢以“屏蔽的离子”即穿有“电子外衣”的离子状态存在于金属中。 氢溶解在金属中可形成固溶体,氢在金属中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力有关。氢在金属中如果超过固溶度,可形成分子氢(H2)、金属氢化物、氢原子气团三类化合物。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第一章:金属得力学性能一、填空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和;使用性能主要有、、,工艺性能主要有、、。
2、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有:、、、和。
3、强度是指金属和的能力,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发生不能,也称为永久变形。
4、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和;其符号分别为、和表示。
5、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的能力;一般δ或ψ值越大,。
6、硬度的试验方法较多,生产中常用的是、和。
7、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mm,材料为球形压头,在N压力下,保持s,测得硬度值为。
8、写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符号:屈服点、抗拉强度、洛氏硬度C标尺、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二、判断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材料的屈服点值越小,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4、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
()5、铸铁的铸造性能比钢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三、选择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2、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
A、塑性B、硬度C、强度四、名词解释1、内力与应力:2、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3、屈服点与规定屈服点:4、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五、问答题P10 1、6、10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填空:1、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做有规则的重复排列;内部的原子无规律的堆积在一起。
晶体具有和的特征。
2、常见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
α—Fe属于晶格,γ—Fe 晶格,Zn 晶格。
3、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各种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直接影响到金属的力学性能,使金属的、有所提高。
4、合金是指或、(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的新物质。
5、按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不同合金在固态下的相结构分为和两类。
第七章 钢的回火转变
等轴F的形成
①再结晶;②晶粒长大的结果
淬火内应力的消除—第一、第二、第三类内应力
高碳钢中回火马氏体与下贝氏体的区别
从显微组织的形态和分布来看,下贝氏体与高碳钢回火马氏体很相似, 都是暗黑色针状,各个针状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交角,而它们的区别是 :
1)高碳钢的回火马氏体表面浮凸呈N字形,下贝氏体的表面浮凸是不平行 的,相交成“v”形或“Λ”形; 2)高碳钢回火马氏体中存在位错与孪晶,下贝氏体中铁素体也有位错缠结 存在,但没有孪晶结构存在; 3)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的分布与高碳钢回火马氏体中碳化物的分布明显不 同,前者沿着与贝氏体长轴呈50~60倾斜的直线规律排列,与相间析出相 似,而后者在相中均匀分布; 4)在高碳钢中回火马氏体的韧性低于同强度下贝氏体的韧性。
2.合金元素对AR转变的影响 1)ARB、 ARP 、AR M 二次淬火—当AR在B和P之间的A稳定区域保持,AR不发生分解,在随后冷 却转变为M。 2)回火时的二次淬火和稳定化、催化现象 催化—回火时二次淬火的Ms’Ms产生的二次M的量较多 稳定化—回火时二次淬火的Ms’Ms 产生的二次M的量较少 二次淬火M 脆性--必须再进行回火 3.合金元素对碳化物聚集长大的影响 合金碳化物的聚集长大:小颗粒碳化物的溶解,碳和合金元素扩散到大颗粒
Fe5C2 单斜晶系 /-碳化物与-碳化物的惯习面不同 -碳化物不是由/-碳化物转变而来
单独形核并长大 离位析出 -碳化物 {112} 从-碳化物直接转变而来—就地形核(原位析出)
{110} 重新形核长大 变化趋势:由具有一定饱和度的相与其有共格联系的-碳化物的混合组织, 转变为相与其无共格联系的-碳化物的混合组织。 转变后的组织—回火屈氏体 注:①在碳浓度<0.4%的马氏体回火时, 不形成-碳化物; ②在碳浓度<0.2%的马氏体回火时, 不析出-碳化物,而是直接形成-碳 化物。
7 钢的淬火
合金钢淬火加热温度的选择
参照钢的C%,适当提高温度(50~100℃)。 对合金钢而言: 亚共析钢:Ac3+(50~100)℃
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Ac1+(50~100)℃
选取加热温度应考虑的其他因素
淬硬层要求深:提高温度 冷却介质弱:提高温度(油>水) 变形要求小:降低温度
薄而平的工件—侧放直立淬入
薄壁环状零件—沿轴向淬入
具有闭腔或盲孔—腔口或孔向上淬入
截面不对称—以一定角度斜着淬入
冷却设备
淬火槽 尺寸:保证工件浸没和运动空间 搅拌装置
位置:靠近淬火炉,转移时间尽量短, 钢件≤25s,有色金属更短 淬火压床:锯片、齿轮、板簧淬火
冷处理设备
(5) 预冷淬火法(降温或延迟淬火)
预冷(空气或水、油)至Ar3淬火(淬火介 质)→温差小→变形小。 特点:可减小工件在随后快冷时各处之间 的温度差,从而降低淬火变形和开裂的倾 向。 适用:厚薄差异大的工件。
7.1.2 淬火工艺参数的确定
(1) 淬火加热温度 对碳钢而言: 亚共析钢:Ac3+(30~50)℃(完全A化)
(3) 分级淬火法
Ms稍上(盐、碱、油)→均温→空淬或油淬 火。 介质:>Ms盐浴中均温+空(油)冷。
特点:工艺容易控制,变形小,AR多。
适用:合金钢;形状复杂工件。
(4) 等温淬火法
1) 贝氏体等温淬火法 在盐浴炉中保温足够时间,发生下B转变 后出炉空冷,获得下B组织。
介质:盐、碱浴。
提高耐蚀和耐热性:耐热钢和不锈钢
钢的淬火
意义 优化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延长寿命 发挥材料潜能,使结构轻量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弹簧具有高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和疲劳强度,一定的塑性和韧性。
(2)冷成型弹簧:截面尺寸<10 mm 如果成型前弹簧钢丝已经有很高的强度和足够的塑性、韧性: 消除应力的退火处理 如果弹簧钢丝是退火状态,成形后:淬火+中温回火 弹簧最后喷丸处理:造成表面压应力,提高疲劳强度。 五 滚动轴承钢:制作滚动轴承元件、其它耐磨零件 工作时承受较大局部交变载荷,滚动体和套圈之间有极大的接触应力。 要求有很高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足够的韧性、耐腐蚀性。 (1)化学成分:常用高碳、铬钢, wc=0.95 ~ 1.15%, wCr=0.40 ~1.55%。 高碳:提高硬度,获得高耐磨性合金碳化物 Cr:↑淬透性,形成合金渗碳体阻止A晶粒长大以获得隐晶M, ↑强度、韧性和疲劳强度。 大型轴承加入Si、Mn、Mo、V:提高淬透性、强度和疲劳极限
缩小A体相区元素: Cr、Mo、W、V、Ti、Si、
Al 使S点和E点向左上方移动,A相区缩小,促使F形 成,称为F形成元素。当他们的含量足够高时奥氏
体相区消失,使钢在高温和室温都为稳定的F组织, 生产出单相铁素体钢,如1Cr17钢
2 几乎所有合金元素都使S点和E点向左移,即移向低碳方向。
S点左移:共析成分含碳量降低,如含Cr13%的钢共析成分含碳量仅为0.3% E点左移:出现莱氏体的含碳量降低。如含W18%的钢,含碳量仅
(2)热处理:球化退火+淬火+低温回火 组织:极细回火M+极细粒状合金渗碳体+少量A残 61—65HRC
精密轴承淬火后冷处理:-60 ℃减少A残,低温回火消除冷处理时内应力。
精磨后稳定化处理:加热120 ℃ ~130 ℃保温10~15h 提高尺寸稳定性。
六 易切钢
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加入合金元素:S、P、Pb、Ca、Se等 Pb:细小颗粒均匀分布在钢的基体上,改善可切削性,0.1%~ 0.3% S:0.08%~0.35%,必须有足够Mn形成MnS夹杂物,中断基体连续 性提高切削性能。但容易形成纤维组织。加入Ti、Zr、RE等,抑 制
原因:加入这些元素使碳的扩散能力降低,形成碳化物阻碍碳扩散。 碳化物稳定性很高,难分解,使A均匀化过程变得困难。 把A化过程的三个阶段推向更高温度。
合金钢要获得成分均匀A,加热温度更高,保温时间更长。
3 对A体晶粒度的影响:
P、Mn等促进奥氏体晶粒长大;
V 、 Ti、Nb、Al等强烈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 Mo、W、Cr有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作用。
不 可 逆
在此温度范围回火,碳化物沿M晶界呈薄片析出, 增大了晶界脆断倾向,使韧性降低。 第二类回火脆性:500~650℃ 缓冷
最容易出现在含Cr、Mn、Ni等元素的合金钢中。 原因:缓冷时合金元素在原A晶
界上偏聚,削弱了晶界的联系。
可 逆
快冷可以消除第二类回火脆性 加入W、Mo可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原因:(1)在500℃~600 ℃回火时,析出细小、弥散分布的特殊
碳化物Mo2C、 VC、 W2C、、TiC,硬度很高、
稳定性高, 难以聚集长大,具有高温强度。 (2)部分残余A转变为M也提高了硬度。 A残析出合金碳化物,降低了A残中合金浓度,Ms↑
冷却时A残 → M “产生二次淬火” 。
3 产生回火脆性 在某温度范围回火出现脆化(冲击韧性降低)现象。 第一类回火脆性: 250℃ ~350 ℃左右
四 合金弹簧钢:用于制造大截面尺寸的弹簧和弹性零件 1 化学成分特点:
wc= 0.45% ~ 0.7%
碳素弹簧钢淬透性差:小尺寸弹簧。
主添加元素是Si、Mn:提高淬透性、回火稳定性、
强化F,保证高弹性和高屈强比。 Cr、Mo、V:细化晶粒,提高弹性和屈强比、提高高温强度
2 弹簧的成型及热处理特点
(1)热成型弹簧:截面尺寸>10 ~ 15mm 加热成型+淬火+中温回火,组织为回火托氏体。
第七章 合金钢
与合金钢相比,碳钢的淬透性低、强度低、回火稳定性差、不具备某些
特殊性能等。
在碳素钢的基础上,为了改善钢的组织和性能,在冶炼时有意加入某些
元素所获得的钢种,叫合金钢。 常用的合金元素有:Si(>0.4%)、Mn(>0.8%)、Cr、Mo、 W、V、Ti、
Nb、Zr、Ni、Co、Al等。
第一节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4 常用钢种:20CrMnTi(如用于汽车变速箱齿轮)
下料 → 锻造 → 正火 → 加工齿形 → 渗碳 → 淬火(油冷)
→ 低温回火 → 喷丸→精磨
三 合金调质钢:
制造重要机器零件(齿轮、连杆、重要螺栓等),淬透性要好。
1 化学成分特点: wc= 0.25% ~ 0.50%:碳过低不易淬硬,过高则韧性差。
↓重量20%~30%。良好的压力加工性能和焊接工艺性,
耐蚀性及低温性能好。
c 热处理特点:热轧后退火或正火,成形后不进行热处理,组织:P+F。
二 渗碳钢:
1 化学成分特点: wc= 0.1% ~ 0.25%:以保证零件的心部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碳素渗碳钢淬透 性低淬,热处理 热处理后表层和心部都得到强化。 对心部性部改变 Ti、V、Mo:细化晶粒,形成碳化物阻止渗碳时奥氏体长大。 不大。
二 合金元素对铁碳合金相图的影响
1 扩大或缩小奥氏体相区:
影响最大
பைடு நூலகம்
扩大A体相区元素: C、N、 Co、 Ni、 Mn、Cu
使S点和E点向左下方移动,A相区扩大,促使A 形成,称为A形成元素。当他们的含量足够高时 S点温度会降到室温以下,室温可得到稳定的A组 织,生产出奥氏体钢,如:1Cr18Ni9Ti
合金元素:Mn、Cr、Si、Ni、B:可提高淬透性,强化F,改善韧性。
加入少量的Mo、W、V、Ti等元素:阻止A体晶粒长大,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 Mo:防止第二类回火脆性。 2 热处理特点: 预备热处理: 改善调质钢的锻压组织及切削加工性能 合金元素含量较低:正火 最终热处理: 调质:淬火+高温回火;
硫化物延伸,防止各向异性。
Ca:0.001%~0.05%,形成高熔点氧化物,附在刀具上, 提高耐磨性。 在刀具钢或不锈钢中加Pb、 S、Se等,可提高可切削性。
第四节
一 刃具钢 1 性能要求
工具钢
(1)高硬度:>60HRC; C↑→ HRC↑; 0.6%~1.5% (2) 高耐磨性:取决于碳化物的硬度、数量、大小、分布。一定量的硬
一位数字 + 合金元素符号+ 数字 碳的千分之几
含碳量 ≤ 0.03% 和 0.08%,钢号前分别 “0” 和 “00” 例:2Cr13 0Cr18Ni9Ti
第三节
一 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在普通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少量合金元素制成,主要用于工程结构,如桥梁、 建筑、船舶、车辆、高压容器等,故又称其为工程用钢。 a 化学成分特点:低碳wc<0.2% 、低合金元素wMe<3% 合金元素:Mn、Ti、V、Nb、Cu、P等 Mn:固溶强化、细化晶粒↑强度,改善塑性、韧性 Ti、V、Nb:形成碳化物阻碍晶粒长大,弥散强化 Cu、P :↑耐腐蚀性 b 性能特点:较高的强度(比碳素结构钢高10%~30%),足够塑性和韧性;
常用合金元素: Cr、Ni、Mn和B以提高钢的淬透性,
2 热处理特点: 预备热处理:正火
表面:0.85%~1.0%
合金渗碳体+回火M+残余A 60~62HRC
最终热处理:渗碳后进行淬火,低温回火(180 ~200℃)
心部组织:淬透:低碳M。
多数情况:T+少量低碳M+少量F 3 性能特点: 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耐磨性, 心部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增加了残余A的数量。
硬 度 (四)对回火转变的影响 降 1 提高钢的回火稳定性:钢对回火时软化过程的抵抗能力。 低 越不容易软化,回火稳定性越强。 的 过 回火组织转变包括四个阶段: M分解 程 残余A分解 被 离不开Fe原子和C原子扩散 碳化物的转变 推 渗碳体聚集长大和α相再结晶。 向 更 加入合金元素,尤其是Nb、Ti、V、W、Mo、Cr等, 高 降低Fe和 C原子扩散能力,把回火组织转变四个阶段推向更高温度。 温 度 在同一温度回火,合金钢硬度和强度高。
为0.7% ~ 0.8% 铸态出现莱氏体。 A 形成元素使共析温度下降,F 形成元素使共析温度升高。
三 合金元素对钢热处理的影响
(一)对钢加热时A体化的影响
晶核形成和长大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合金钢A化过程和碳钢相同,包括三个阶段: 渗碳体溶解 A化过程离不开Fe和C原子的扩散。
加入合金元素影响了扩散速度和碳化物稳定性。 1 加速A体的形成: 某些非碳化物形成元素如Co、Ni 加速A体的形成。 2 减慢A体的形成: 大部分合金元素特别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如 Mo、W、V等,减慢A体的形成速度。
碳的万分之几
如 60Si2Mn 合金元素<1.5%:省略
合金元素百分之 几
高级优质钢,钢号最后加(A) 易切钢:Y+含碳量万分之几+合金元素符号+ 数字 例:Y20 、 Y20Pb
滚动轴承钢:GCr+含铬量千分之几+合金元素符号+ 数字
例:GCr15SiMn
3 合金工具钢
一位数字 + 合金元素符号+ 数字 碳的千分之几 含碳量≥千分之十:省略 例:5CrMnMo 4 特殊性能钢 CrWMn 合金元素百分之几 合金元素<1.5%:省略
而细小的碳化物均匀分布在强而韧的基体上可提高耐磨性。
(3) 高的热硬性:刀具温度升高时仍能保持高硬度。
钢中加入提高回火稳定性、能产生二次硬化的元素可提高钢的热硬性。 碳素工具钢淬透性低、淬火时易变形和开裂,热硬性差。 用于制作刃部受热较低的手用工具或低速、小走刀量的机用工具。 2 低合金刃具钢 (1)成分特点:碳0.9%~1.5%
组织:回火索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