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冲关新人教版
河南省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章 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教学案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A 太阳辐射。
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B 地面辐射。
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填图:填出近地面的冷热状况和气压高低。
画图:用箭头标出气流的运动方向。
⎥⎤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受力情况风向图示三种力的不同特点风速相同的情况下随纬度降低而减小。
等压线是把在一定时间内气压相等的地点在平面图上连接起来所成的封闭曲线,其可以显示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的高低分布状况。
利用等压线图,可以判断的内容主要有:1.判断气压场(1)高气压中心:中心气压高,周围气压低。
(如A处)(2)低气压中心:中心气压低,周围气压高。
(如B处)(3)高压脊:等压线由高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L1处)(4)低压槽:等压线由低压中心向外凸出的部分。
(如L2处)2.判断风向(1)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等压线比较平直的,垂直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如C处);等压线弯曲的,在等压线图上画出该点的切线,并过切点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
(如D处)(2)确定南北半球,画出偏转方向,偏转角度为30°~45°。
3.判断风力大小在摩擦力一定的情况下,风力大小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取决于气压梯度大小。
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必修1)
核
课
心
时
考
跟
点
踪
突
训
破
练
(1)下列关于该地逆温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逆温强度近地面较大,向上减小
核 心
B.逆温强度午夜达到最大,后减弱
课 时
考
跟
点 突
C.逆温现象日落前出现,日出前消失
踪 训
破
练
D.强逆温前半夜增速慢,后半夜降速快
(2)造成逆温层上界峰值在时间上滞后于强逆温层上界
峰值的主要原因是( )
时 跟
点
踪
突 破
下两种情况:①海拔高度增大,气温上升或不变;②海拔高
训 练
度上升1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0.6°C。这两种情况都称之
为逆温现象。
(2)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地面辐射强烈冷却形 辐射逆温 成,常出现在晴朗无
云或少云的夜晚
暖空气水平移到冷的 平流逆温 地面或水面上,发生
接触冷却形成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 锋面逆温 著,暖空气位于锋面
跟 踪
突 破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训 练
[答案] D
核 心
本题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
课 时
考
跟
点 突
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作用、反射作用和散射作用。
踪 训
破
练
(2015·浙江卷)逆温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气温 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的现象。某校气象兴趣小组在十月下旬晴 朗的夜晚对我国南方山区谷地进行逆温测定。下图为该小组 多次观测所得的逆温时空变化平均结果。完成(1)~(2)题。
高考预测:以热力环流原理及气候 要素等值线分布图为背景,考查获 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生活中实际 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
2.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
因素
对风力的影响
水平气压 梯度力
温差越大,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摩擦力
地面平坦开阔,摩擦力小,风力大;海面上摩擦力小,风力大;冬季 植被少,摩擦力小,风力大;由地面到高空,摩擦力渐小,风力渐大
地形 起伏
高原起伏和缓,风力大;山谷口处狭管效应,风力大;地形(河谷) 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风力大
二、热力环流 1.成因: 太阳辐射 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2.形成过程
上升或下降
水平
方法技巧
(1)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在同一地点,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空气垂直运动是近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水平运动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 异形成的。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基础整合 考点突破 素能专攻
基础整合
基础 自主掌握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热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
2.受热过程
具体过程
过程1 太阳辐射经大气削弱后射到地面,地面吸收后增温,“太阳暖大地”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球)
受力 风向
F1( 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 F2( 地转偏向 力)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 平行 .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 转偏向力)和F3( 摩擦 力) 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 成一夹角 .
深化 思维拓展
[拓展]大气的垂直分层 (1)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第二章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50张ppt)
白天:陆地增温快 夜晚:陆地降温快
海洋增温慢
海洋降温慢
B 郊郊A区区
城市区市 A受热
郊郊区A区 B
小结:
热力环流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 产生气压差异
大气水平运动
当堂训练:
做创新导学案: P27 自学书屋
复习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的特点: 1、方向:地转偏向力的方向始终与
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相垂直,北半球 向右,南半球向左,因此它只改变 物体运动方向,不改变物体运动速 度。
(例:C02使全球气温升高。) 反射:云层或颗粒较大的尘埃。
(例: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散射: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 一般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 散射。举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结论: 太阳辐射少部分被大气吸收,
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射到地面
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解:如下图 (箭头粗细表示能量的多少)
同作用下形成的风(北半球)
3. 近地面风的形成:
1000
低
1002 水平气压梯度力
1004
风向
气压梯度力
+
地转偏向力
+
摩擦力
1006 摩擦力
水平地转偏 风向与等压线
1008
向力
成一夹角
高 1010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
与风向相反
(北半球)
摩擦力 既影响风向,
又影响风速。
总结:
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 压线,高压指向低压;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1 .
B 风向 低 (hPa)
1010
1020
A
高
1030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2019大一轮高考总复习地理文档:第2章 第1讲 冷热不均
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对应学生用书P36)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图文梳理]1.大气的能量来源(1)根本太阳辐射-。
(2)直接热源:地面辐射-。
2.大气的受热过程(1)地面受热: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
(如图中A)(2)大气受热: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使大气增温-。
(如图中B)3.大气的两种作用(1)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2)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将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自我检测](2018·奉新一中模拟)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
1.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与图中下列因素有关的是()A.①增强B.②减弱C.③减弱D.④增强2.科学家发现,随着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近几十年以来,到达地球的阳光量减少了10%,地球正在“变暗”。
图中与“地球变暗”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D 2.A第1题,从图中知④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与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有关。
第2题,大气层中的浮质和其他微粒增加,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即与图中①有关。
(2018·衡水中学模拟)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下题。
3.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补偿地面失热较少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解析:选B太阳辐射包括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三部分,以可见光为主。
紫外光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红外光主要被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大部分可见光可直接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故A错误。
湖泊湿地,空气中水汽含量高,升温速度慢,因此大气被和缓加热,故B正确。
CO2增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补偿地面失热较多,故C错误。
冰雪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吸收的太阳辐射少,a到b的转化率变小,故D错误。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资料:第二单元_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2.关于气温的变化、分布、成因
(1)气温的变化
①日变化:一天中,若无明显天气过程的干扰,最低气温 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当地地方时14:00) 左右。②气温的日较差: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凹地(山 谷)>高地(山峰);低纬度>高纬度;晴天>阴天。③年变化: 回归线之间的赤道附近地区为双波型:气温最高4月、10月, 气温最低7月、1月。
气流又从近地面把郊区污染物带入城市中心,严重污染了城市 环境。因此,为了减轻城市污染,如何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 及如何布局郊区工业及卫星城市,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 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下沉距离之外。
(2)海陆风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 胀上升,高空气压比原来气压升高,空气由大陆流入海洋;近 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而海洋上因气温低,形成高气压,使下 层空气由海洋流入大陆,形成海风。夜间与白天大气的热力作 用相反而形成陆风。
答案:(1)AC (2)AB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 辐射。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由甲地向.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答案:三、1.水平气压梯度力
2.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水平 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等压线 低压 平行 成一夹角
2019-20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第一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成影响
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
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 题组冲关]
1.(2017· 全国卷Ⅰ· 节选)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 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如图中的曲线 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 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三)利用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1.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2.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3.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4.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 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答案:(1)A (2)B
3.(2018· 山东青岛一模 )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 漠戈壁低 30 ℃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 地区差不多。其原因是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 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照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 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 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 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据此完成(1)~(2)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2)“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 的是 ( )
2.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有密切关系,
成雾 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 大气污染 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 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 对航空造 带来不便。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
2019-2020届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如何思 火山爆发——地面温度下降 思考:地表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温度下降说明地表获得的热量减少。 迁移:(1)火山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2)大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作用;(3)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感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 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温度升高——地表长波辐射增强。火山爆发——火山灰进 入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地表温度下降。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等压线数值的大小:由于风从高压吹向低 压,故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越来越小,如甲图 等压线 数值最小;乙图等压线 数值最小。 (2)南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风向 右偏,如上图中 图;南半球向左偏,如上图中 图。 A D
甲
乙
考点导析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建模思维流程 引导能力运用
6.在下面两幅图中画出甲地风向,并 标注作用力。 (1)北半球高空
(2)北半球近地面
(3)在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 线的夹角越 ;随着海拔的升高 ,风向 大 与等压线的夹角越来越 。 小
大 气 的 水 平 运 动
【辨】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 异。 (1)高空中的风受水平气压梯度 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与等 压线平行。 (2)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 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 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 一夹角。
热 力 环 流
(2)大气的水平运动与同一水平面上 4.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填充下图: 的气压差异有关,始终由高压流向 上图中600 hPa的等压面与等高面重合, 低压。 说明同一高度上气压差为 。 0 (3)高压、低压只是相对于同一水平 面而言,同一垂直面始终自下而上 高压 低压 低压 气压逐渐降低。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不论近地面 还是高空,低压下凹,高压上凸。 5.热力环流基本形式的风向变化:随昼夜 高压 高压 变化的有 、低压 ,不随昼夜变化的 有 。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课件:第2单元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对比项目 考查落点 求同教材
解读与说明 城市热岛效应 该题考查的内容源于热力环流原理的应用——郊区风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热源: ①
是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②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高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第1讲
考点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命题热 趋势研判 度 利用各种统计图表和区域 地图, 结合社会焦点、热 ☆☆☆☆ 点问题和生活实际, 考查 考生对大气运动的基本原 ☆☆☆☆ 理、天气变化基本规律的 理解和应用
水平气压梯度力 摩擦力
地转偏向力
成一夹角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其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由上图可知,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归纳如下:
过程 1 太阳 暖大地 大地 暖大气 具体过程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 地面吸 太阳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收后增温 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吸收后增温 大气增温后形成大气辐射, 3 大气 还大地 其中向下的部分称为大气 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 逆辐射, 它将大部分热量还 给地面 热量来源
高考第一轮复习用书·地理
第二单元 地球上的大气
第 1讲
对比项目 考查落点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1讲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讲义 新人教版
课时任务通关
知识任务
1.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逆温的形成过程。 2.知热力环流的原理及主要的热力环流类型。 3.知高空中与近地面风的受力、风向、风速的差异。
能力任务
1.能分析影响大气逆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并能解释相关的自然现 象。 2.能用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常见的大气运动现象。 3.能结合等压线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风向、风力大小。
的气压差异有关,始终由高压流向 图:
热 力 环 流
低压。
(3)高压、低压只是相对于同一水平 面而言,同一垂直面始终自下而上 气压逐渐降低。
上 合图 ,说中明6同00一h高Pa度的上等气压压面差与为等高0。面重
低压
高压
低压
(4)等压面的凹凸关系:不论近地面
还是高空,低压下凹,高压上凸。
高压
低压
高压
5.热力环流基本形式的风向变化:随
出结论 D
1.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料大棚发展农业、玻璃温室育苗等。塑料薄膜、玻璃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射 进入,而地面长波辐射却难以穿透塑料薄膜或玻璃,同时减少热量交换,从而将热量保留 在塑料大棚或玻璃温室里。 ②秋冬季节,北方农民常用人造烟幕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地里的农作物免遭冻害。 ③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 分积累等。
如何考
◇金牌导思◇
考查角度
核心素养落实
以火山爆发为命题背景,考 综合思维:火山爆发导致的某
查大气中尘埃颗粒增多对大 一项因素变化对于其他要素产
气热力作用的影响。
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如何思 火山爆发——地面温度下降 思考:地表热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温度下降说明地表获得的热量减少。 迁移:(1)火山活动会释放大量的火山灰;(2)大气中的尘埃颗粒增多会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反射作用;(3)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感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中逆辐射增强——使地表温度上升。极光现 象——与地表温度无关。地表温度升高——地表长波辐射增强。火山爆发——火山灰进 入大气层——对太阳辐射削弱增强——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少——地表温度下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1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新人教版
5.“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 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 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 6.“冷岛效应”产生时,与绿洲、湖泊上空气温变化规律相符 的是( )
解析:5.B 6.C [第 5 题,气温是热量的体现,绿洲、湖泊气 温低于周边沙漠戈壁,说明绿洲、湖泊热量少于周边沙漠戈壁。第 6 题,由“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 层”可知,大气层出现了逆温层,则 C 图符合题意。]
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力__。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
球)
受力 风向
F1( _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 力和F2 __地___转___偏___向___力) 共同影响
与等压线 __平__行_
F1( _水__平__气__压__梯__度___力)、 F2( 地__转__偏__向__力)和 F3( _摩__擦__力)共同影响
被称为高速公路“流动杀手”的团雾,大多是由于局部区域近 地面空气辐射降温而形成的浓雾,具有突发性、局地性、尺度小、 浓度大的特征。江苏省近年来由团雾引起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比例 高达 18%左右。下图是沪宁高速公路示意图。据此完成 2~4 题。
2.一天当中,团雾的多发时段往往是( )
A.0~6 时
1.试推测出现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季节可能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影响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主导因素是
() A.植被
B.气温
C.盐度
D.地形
解析:1.D 2.B [第 1 题,湖陆风强弱取决于湖泊与陆地之间 的热力差异。冬季湖泊水位低、水体面积小,湖泊与陆地之间的热 力差异最小,故湖陆风最弱。第 2 题,当湖泊温度高于陆地时,湖 泊气压低于陆地,则此时吹陆风;相反,当湖泊温度低于陆地时, 吹湖风。夏季湖泊水体面积大,升温慢,而陆地升温快,故陆风转 湖风的时间早于冬季。]
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习题 必修1第2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相连的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且该区域这两天都为阴天。
读图,回答1~2题。
1.长江流域在该时段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2.判断①地和②地的气温,并分析原因( )A.①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沿海B.①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该地海拔低C.②地气温低于23℃,原因是地处高原D.②地气温高于23℃,原因是盆地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风速廓线是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
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
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
达到一定高度后,地面的摩擦影响可忽略不计,该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
梯度风是不受地表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下自由流动的风。
下图为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风廓线比较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同一海拔高度上城市风速小是因为( )A.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增加地表摩擦力B.乡村和郊区气压差大C.城市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摩擦力小D.乡村和郊区植被覆盖率高4.城市风速慢会导致( )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B.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C.乡村和郊区污染加重D.乡村和郊区风速加快5.针对城市大气污染从根本上应当( )A.建设城市风道B.减小与乡村地区建筑物差异C.控制污染源D.将污染企业布局在卫星城下图为“某区域高空某等压面上的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近地面有a、b、c三地。
回答6~7题。
6.若c地所在的气压中心位于印度半岛,且势力较强,则此时( )A.意大利波河的水位为一年中最高B.塔里木河为枯水期C.直布罗陀海峡风浪较小D.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湿热的西北风7.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则下列关于图中各地天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地为阴雨天气B.b地可能会受冷锋控制C.c地天气晴朗D.bc之间的风向可能为东南风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 第二章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风向
与等压线__平___行___
与等压线___斜__交___
学案导学
♨特别提醒
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
反之,则夹角愈小。
栏
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
目 链
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的方向;若某地风向在水
接
平气压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则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向左
2.以重点、热点区域图为背景,考查区域气候类型、特征 及成因,并结合区域其他自然特征分析区域经济特征和 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通过气候要素图(表)判读,考查某地气温、降水、风力、 气压等天气要素及变化,并能针对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 提出防御措施
4.通过全球气候变暖的事实材料,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 的能力,考查学生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后果及预防 气候变暖的措施的认识、分析能力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
►读懂重要图表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知识点突破
【关键点一】大气受热过程。
栏 目 链 接
考点研析 【关键点二】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栏
目
偏则位于南半球。
学案导学
【想一想】
读以下亚洲东部某日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
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栏
目
链
接
(1)甲地此时吹________风,试在图中绘出甲点的风向。 (2)图中甲、乙两处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说明理由。
学案导学
答案:(1)东南 绘图略 (2)乙 乙处等压较线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垂直方向 水平方向
与冷热差异有关,热上升,冷下沉 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No.1 No.2 No.3 No.4
研清教材——这是命题之“根源” 研细高考——这是命题之“样板” 研明热点——这是命题之“视野” 研透难点——这是增分之“利器”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 (北半 球)
受力
F1(_______________)和F2(地 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 大气污染
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带来不便。 对航空造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 成影响
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返回
F1(水平气压梯度力)、 F2(___________)和F3(摩
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_____
与等压线_____
返回
返回
返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第二章第1讲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清晨、上午、午后及夜间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越多
D.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
2.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是( )
A.甲曲线B.乙曲线
C.丙曲线D.丁曲线
解析:1.D 2.A [第1题,大气增温主要是依靠吸收地面辐射,越接近地面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
第2题,甲曲线表示的时段逆温现象最严重,空气对流运动最弱,大雾不易扩散,能见度最低。
]
(2018·河北衡水模拟)下图为某城市3月底的平均气温及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3~5题。
3.丙处城市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公园绿地
4.甲、乙、丙、丁四地中,桃花开放最早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5.城市广泛采用种植草木的绿色屋顶,将( )
A.减少地区蒸发量B.减弱城区热岛效应
C.增大城区径流量D.增强城乡热力环流
解析:3.D 4.B 5.B [第3题,大气运动与气温紧密相关,温度高,气流上升;温度低,气流下沉。
丙处气流下沉,最可能为城市中的公园绿地。
第4题,温度高,花开早,乙地3月底的平均气温高于10 ℃,为四地中最高。
第5题,广泛采用绿色屋顶可以增加植物蒸腾作用,降低气温,减弱城区热岛效应,使城乡温差减小,从而减弱城乡热力环流;拦截利用降水会使城区径流量有所减少。
]
(导学号66636016)(2018·绍兴模拟)读图,回答6~7题。
6.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 031百帕B.1 017百帕
C.1 013百帕D.1 000百帕
7.若甲地位于南半球,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地为偏南风B.N地为偏西风
C.M地为偏北风D.N地为偏南风
解析:6.B 7.A [第6题,图中两个等压面的差值是15百帕,甲位于1 015等压面之下,故气压值介于1 015至1 030之间,则B正确。
第7题,图中a、b等压线分别与1 015、1 000等压面相交,故a、b等压线数值分别为1 015、1 000;依据风向判读法,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左偏,可判断M地风向为偏南风、N地为偏北风。
]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下图)。
当夜晚温度降到4℃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
下图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
完成8~9题。
8.“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
A.9~10米B.7~8米
C.6~7米D.4米以下
9.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
①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②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③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④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下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8.B 9.D [第8题,据图可知,位于8米时大气温度最高,故此时把风扇装在此处,可以把热风吹向茶树,减小地面对流,有效地防霜冻。
第9题,根据图所示,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故可以防止茶树冻伤,①正确;风扇本身不可以吹出热风,②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③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下压,④正确。
]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通过多年冻土区约552 km,对多年冻土区路基的防护成为青藏铁路建设施工的重点,片石通风路基是冻土区常用的路基防护措施。
下图示意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横断面。
据此完成10~11题。
10.片石通风路基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 )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11.专家建议青藏铁路东西走向路段路基两侧增加片石护坡层,且南坡厚度要大于北坡,其目的是( )
A.进一步降低路基的温度
B.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
C.降低南坡风力侵蚀强度
D.增加北坡路基散热效率
解析:10.D 11.B [第10题,片石由较大的砾石组成,砾石间孔隙较大,孔隙中充满空气。
冬季外部气温低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较冷重的空气进入片石通风路基孔隙中,置换孔隙中原来的较热空气,形成热对流,从而使路基温度降低;夏季相反,外部气温高于片
石通风路基孔隙气温,则外部热空气不易进入路基。
故散热效果最显著的季节是冬季。
第11题,东西走向的铁路,南侧路基处于向阳坡而温度高于北坡,故为了保持路基两侧降温一致,应使南坡片石护坡层厚度大于北坡。
]
12.(2018·山西大学附中质检)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
甲图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乙图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丙图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沿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________ 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更替而转换。
它也是一种________ ,是最基本、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之一。
(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_______ ;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为________ 。
A.18时至次日7时B.4~14时
C.16时至次日8时D.6~18时
(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_______ (季节)最少。
分析其主要原因。
(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
解析:第(1)题,海陆风是热力环流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海陆受热差异。
第(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①为陆地,②为海洋。
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
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
第(4)题,海风对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大气污染物,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1)海陆热力性质热力环流
(2)① D
(3)冬季冬季风强盛从而掩盖了海陆风。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13.(2018·黄冈模拟)读世界局部地区某时刻水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我国首都北京受________ (高压脊或低压槽)控制。
(2)此时,Q、R两地风力较小的是________ 地,试说明判断理由。
(3)指出此时①②两地的风向。
(4)③④两地中,该日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 地,为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判读。
(1)从图中可知,北京受高压中心向外凸出部分的影响,为高压脊。
(2)风力的大小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及摩擦力的影响。
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海平面摩擦力小,风力大。
(3)近地面风向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来判断。
(4)不同的天气系统,天气状况不同,大气热力作用不一样,气温日较差不同。
另外,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同,气温日较差也有差异。
答案:(1)高压脊
(2)R R地的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R地位于陆地上,摩擦力大,Q地等压线密集且位于海洋,摩擦力小。
(3)①地为西北风,②地为东北风。
(4)④④地受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且④地位于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较强;而③地受低压控制,且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