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电阻--优质获奖教案 (12)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一、课程安排:1. 导体的电阻简介:在本课时,学生将会学习导体的电阻性质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理解电网中的电流。
2. 学习电流、电压及其关系:本课时学生将学习Ohm定律、Kirchhoff定律等,来研究各个电路中电流、电压及其关系。
3. 实验计算导体电阻: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计算导体的电阻,然后计算出电阻的值,来验证其性质的一致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 导体的电阻性质;(2) Ohm定律、Kirchhoff定律及其应用;(3) 通过实验计算出的导体电阻的值的一致性。
2. 教学难点:(1)Ohm定律和Kirchhoff定律的理解;(2) 如何用实际实验计算出导体电阻的值。
三、教学媒体:本课时所需教学媒体包括:1. 教学课件:用以向学生介绍导体电阻有关知识及关系;2. 幻灯片:用来说明关于导体电阻的内容;3. 电路实验箱:学生进行实验时要使用的仪器和器件;4. 各种各样的电源电压表:用来计算导体电阻的值。
四、教学方法:1. 教师领读:教师用文字及图片来向学生传达导体电阻的相关知识;2. 学生自学: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件,使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3. 讨论角色互动:由教师教导学生小组讨论,以提高学生思维学习能力;4. 实验活动:教师利用现场实验,使学生熟悉导体电阻的计算流程及实验技术。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测验:课程结束时,教师给学生进行课堂测验,检查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2. 操作能力测评:课程结束时,通过实验测评学生在实验操作上的能力,检测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程度;3. 书面评价:教师可要求学生提交书面评价,以反映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决定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2、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体会物理规律的严密性。
3、通过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及相关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意识。
4、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用具自制电阻定律示教板及相关器材,日光灯灯丝,酒精灯,电池组,电键,导线,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由问题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6节导体的电阻。
首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希望同学们有精彩的表现。
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电阻的定义式IU R ,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生:“不对”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初中我们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半定量的结论: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新课教学】师: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探究的办法有两种: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首先看理论探究,根据预习哪个小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阻R 与长度L 的关系?(机会一次)(在预习学案中已经有专门的铺垫、要求和训练)生:………师补充:(条件)师:第二次机会: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的关系生:………师:理论探究的结果是:………,数学表达式:………理论探究的结果能否经得住实验的考验呢?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特性;2.掌握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3.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导体电阻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常见导体电阻的测量方法;3.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电阻箱等;实验仪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学资料:PPT、教学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如电灯泡,引起学生的思考:“电灯泡亮起来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导体与电的关系。
2.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讲解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以及导体温度等。
解释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导体电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将电池、开关、导线和待测导体连接成电路(注意正负极的连接)。
(2)调节电流: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控制电流大小。
(3)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待测导体两端的电压。
(4)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5)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利用测得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
4.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5.概念解析进一步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调节电流大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
6.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导体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例如,为什么电线会发热、为什么导线截面积较大时电线发热较小等。
7.练习与评价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阻碍的程度;2. 掌握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的形状、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截面积有关的关系;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导体电阻的大小和相关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的理解;2. 通过实验验证导体电阻的大小和相关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提问:电子在空气中怎样运动?2. 引出问题: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概念解释1. 导体: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
2. 非导体: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
第三步:导体的电阻1. 电阻的概念: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2. 导体的电阻决定了电流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
第四步: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 导体材料的不同: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例如金属的电阻比木材小。
2. 导体形状的不同:形状不同也会影响电阻,例如细长导线的电阻比粗短导线大。
3. 导体长度的不同: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 导体截面积的不同:导体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第五步:实验验证1. 实验设计: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更改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测量电阻的大小。
2. 实验步骤:a) 连接电路,连接电源、导线和电流表;b) 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长度不同的导线;c) 测量电流大小,记录数据;d) 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截面积不同的导线;e) 测量电流大小,记录数据;f) 分别计算出电阻的大小;g) 思考、分析实验结果。
第六步:总结1. 回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2. 归纳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3. 思考:为什么金属是良好的导体?五、板书设计:导体的电阻1. 电阻的概念和特点-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公开课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民乐一中周崇山2010.10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深化对电阻的认识。
(2)理解和掌握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3)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从猜想→研究方法→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通过控制变量和对比、分析解决三个变量之间关系和数据处理等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通过探究,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会研究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实际问题难点: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演示、电阻定律演示相关器材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教师提出问题: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同学们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你为什么觉得和这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大胆猜想: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师生共同总结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一)实验探究电阻与L、S、材料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过程:长度l、横截面积S、电阻R的测量及方法:长度l:用mm刻度尺测.横截面积S:用累积法测直径.电阻R:伏安法.4、实验方案:同种材料,S一定,改变L,探究R与L的关系。
同种材料,L一定,改变S,探究R与的S关系不同材料,L一定,S一定,探究R与材料的关系5、实验原理图:分压式探究方案一:a 和b :长度l 不同a 和c :横截面积S 不同 a 和d :材料不同 实验结论:1.同种材料,S 一定,电阻R 与L 成正比2.同种材料,L 一定,电阻与S 成反比3.不同种材料,R 不同(二)理论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三)导体的电阻—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表达式:(决定式)3.电阻率ρ: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是一个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导体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熟练掌握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欧姆(Ω)、千欧(kΩ)和兆欧(MΩ)之间的转换。
深入理解电阻定律,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其数学表达式为 R =ρL/S(其中 R 表示电阻,L 表示导体长度,S 表示导体横截面积,ρ 为材料的电阻率)。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电阻定律的表达式,明确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掌握电阻定律的应用,能够解决与电阻相关的实际问题。
12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控制变量、测量误差等。
同时,对于电阻率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材料的导电性能与电阻率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选择13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导体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和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案标题:导体的电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导体的电阻是如何产生的。
2. 理解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计算简单电路中导体的电阻。
教案步骤:引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导体电阻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或实例,如:当我们使用电线连接电灯时,为什么电灯会发光?2. 引导学生思考: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会发生什么?讲解导体的电阻(15分钟):1. 介绍导体的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简单来说,电阻越大,电流流动越困难。
2. 解释电阻的产生原因:电流通过导体时,电子会与导体内的原子或分子发生碰撞,从而导致电阻产生。
3.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对电阻有何影响?导体电阻的相关公式(10分钟):1. 介绍欧姆定律:U = I × R,其中U代表电压,I代表电流,R代表电阻。
2. 解释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材料:不同材料的导体具有不同的电阻特性,例如铜导体的电阻较小,而铁导体的电阻较大。
- 长度: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 横截面积: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3. 提供相关公式和示例,让学生进行计算和实践。
实验演示(15分钟):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演示来验证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2. 准备不同材料、不同长度和不同横截面积的导线,并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表上。
3. 测量不同导线上的电流和电压,计算电阻。
4. 分析实验结果,让学生总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小结与评估(5分钟):1. 总结导体的电阻及其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之间的关系。
2. 提问学生几个与导体电阻相关的问题,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导体电阻的相关实验,探究其他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2. 引导学生思考: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降低电路中的电阻?教学资源:1. 导线、电源、电流表等实验设备。
导体的电阻 说课稿 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决定式的内容,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学会根据探究目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环节,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强化对探究过程的评价意识,养成对探究过程形成书面报告的习惯.(3)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活动中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活动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最佳方案的研究态度.(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难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本节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准备1.“220 V100 W”和“220 V25 W”的两个白炽灯泡.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课件播放、实物投影.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锰铜合金导线、镍铬合金导线、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丝示教板等.教学设计(设计者:李长城)教学过程设计从各小组结论中大致知道该如何去探究R接着从提供的器材出发,结合刚才的设计思路,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短不一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F分别接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下表.然后把a、b用短导线连接,F分别接A、B,得一组数据(U,I).再把A、B用一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结论整合:板书设计。
导体的电阻优质课教学设计优质课
“导体的电阻”优质课教案单位:贵定中学姓名:黄晓虹时间:2014年9月一、教材分析《电阻定律》不是本章的重要内容,但它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定律,本节教材把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和实验动手能力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
为电学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通过初中对电阻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影响电阻的因素,并进一步知道电阻和这些因素之间的定性关系。
本节课重点放在让学生探究电阻与其影响因素的定量关系上,因此影响电阻的因素在这里不再探究。
如果能准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效果最好,由于这个实验不属于教材规定的学生实验,要准备多套仪器有一定的困难,可以利用教师演示实验,再加上学生代表到讲台上来做,来弥补学生实验的不足。
至于电阻和材料、温度的关系则是简单的研究,此处我采用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展示实验。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电阻定律。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R与导体长度L、横截面积S、以及材料的关系。
2、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问题-猜想-探究-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求知欲望,增强学习兴趣,体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以及科学实践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设计探究方案,并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结论。
四、教学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电路的连接,数据的分析。
五、教学方法本课以探究式教学模式为主,结合视频、学案、实验、多媒体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六、教学准备1、教学仪器:多媒体、电阻定律演示实验器材;2、制作学生学案。
七、教学过程(详见后表) 八、板书设计 1、电阻定律SL R ρ= 2、电阻率(1)物理意义: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 (2)单位:Ω·m(3)纯金属的电阻率小,合金的电阻率大 (4)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
4. 能够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重点:
1. 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2. 如何计算导体的电阻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实验材料:导体样品、电阻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示意图引出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导体的电阻(15分钟)
1. 讲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及其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20分钟)
1. 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自行组装实验仪器,并测量导体的电阻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计算导体的电阻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拓展性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3)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电阻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是否相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导体的电阻。
2、新课教学(1)电阻的概念首先,给学生展示一段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让学生发现,对于相同的电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接着,向学生讲解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然后,介绍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导体的电阻高中物理教案
主题: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什么,以及它的作用;
2. 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3. 理解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教学内容:
1. 电阻的概念及单位;
2. 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
3. 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的关系;
4. 导体电阻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导体电阻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电阻的作用及重要性。
2. 讲解(15分钟):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计算公式及影响因素,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 练习(15分钟):让学生进行导体电阻计算练习,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方法及应用技巧。
4. 实验(20分钟):进行导体电阻实验,观察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对电阻的影响,让学生亲自体验并总结规律。
5. 总结(5分钟):归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导体电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激
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
课后作业:
1. 思考导体电阻与导线截面积的关系;
2. 计算一根铜导线的电阻,已知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导线长度为2m,截面积为0.5mm²。
拓展延伸:
1. 了解超导体的特性及应用;
2. 探究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例如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阻计算。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在学习中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影响因素,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嘿,同学们!今天咱来聊聊导体的电阻这个神奇的玩意儿。
咱先想象一下哈,导体就像是一条道路,电流呢,就是在这条道路上奔跑的小汽车。
那电阻呢,就是这条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啦。
有的障碍大,小汽车跑起来就费劲,这就相当于电阻大;有的障碍小,小汽车就能跑得很顺畅,这就是电阻小啦。
那怎么来衡量这个电阻的大小呢?这就好比我们要知道这条道路上的障碍到底有多多、有多大。
这里面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哦。
首先呢,就是导体的材料啦,就像不同的道路材质,有的好走有的难走。
然后就是导体的长度,路越长,障碍可能就越多,电阻也就越大咯。
还有导体的横截面积,这就像路的宽窄,路宽了,小汽车跑起来自然就更轻松啦。
咱来举个例子吧,就说那电线。
同样的材料,要是把电线拉长,电阻不就大了嘛,电流通过就没那么容易了。
要是把电线弄粗点呢,电阻就小啦,电流就欢欢喜喜地跑过去了。
那怎么才能改变导体的电阻呢?嘿嘿,这就有很多办法啦。
可以换个材料呀,找个更适合的“道路”。
也可以改变它的长度或者横截面积嘛。
同学们,这导体的电阻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可重要啦。
它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电器设备呢。
要是没搞清楚它,说不定哪天家里的电器就出问题啦。
哎呀呀,说了这么多,希望大家对导体的电阻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以后看到各种导体,就想象一下那上面的“障碍”,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呀。
好啦,今天的导体电阻就讲到这里咯,同学们好好消化消化,咱们下次再一起探索物理世界的奇妙之处哟!怎么样,同学们,对导体的电阻是不是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啦?哈哈,那就好,期待下次再和你们一起学习新知识哦!。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电阻;能够解决与导体电阻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验装置和材料。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电源、导线、电阻丝、跳线、电流表、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师引入(5分钟)
导师向学生介绍导体的电阻概念和作用。
2. 导师讲解(10分钟)
导师讲解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切实地示范实验过程。
3. 学生理解(10分钟)
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进行理解和积极讨论。
4.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5. 实验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导师进一步拓展讲解导体电阻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7. 学生概括(5分钟)
学生概括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给予学生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及反思(2011-12-07 15:50:16)祝秋莹(一)教学设计说明1.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活动化的观念。
本节内容处在物理知识的探索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高二学生,从激发兴趣出发,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以小组合作的探究实验, 通过观察、讨论、发表见解,既体验成功,也增强了学生合作、互助的能力,还可以弥补对弱势学生的关注的不足。
同时结合仿真物理实验室、Excel图表、互联网资源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多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和方法教育,还注重能力的培养。
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回顾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引发学生探究它们之间定量关系的愿望。
共同探讨探究方案,改进方案, 同时在动手之前进行利用仿真物理实验室进行电路设计和熟悉电学仪器的血板,并进行电路连接模拟,从而使得学生的探究实验进行得更加顺利。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相互交流、分享、分析实验结果,从中确定电阻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
这里为了能够直观的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免去繁杂的手工计算和作图, 采用了Excel图标功能进行辅助手段,提高了学生课堂的积极性。
4.采用“情境一一活动”课堂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指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上。
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动手实验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新知。
同时应用互联网资源自主学习超导现象,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并培养学生信息读写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课时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本节内容不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但它是电学中最基本的一个定律,是电学知识的基础。
在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知道电阻定律,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计算。
(三)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12经学过电阻R与长度1、横截血积S和材料间的定性关系,又承接了前节欧姆定律的知识和电路设计、选择的相关知识,同时也掌握了控制变量法,这些都为电阻定律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是电路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理解电阻的概念和特性方面对学生进行讲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本教案,我们将深入探讨导体的电阻以及其对电路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导体的电阻的概念。
2. 理解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掌握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4. 了解电阻对电路中电流流动和电能消耗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
1. 教学理论资料和教具。
2. 实验材料,如导体、电流表、电压表等。
3. 实验装置。
三、教学过程和步骤
步骤一:导入
通过引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电线的发热现象,鼓励学生思
考并讨论导体的电阻对电流流动和电能消耗的影响。
步骤二:导体电阻的概念
向学生简要介绍导体电阻的概念。
解释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
的阻碍程度。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导体之间电阻的差异,如金属导体
和非金属导体。
步骤三: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截面积的关系
通过实验展示,让学生发现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截面
积之间的关系。
通过改变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截面积进行实验观察,并让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步骤四: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向学生介绍计算导体电阻的方法。
通过欧姆定律R=V/I,向学
生解释电阻与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示例进行计算演示。
步骤五: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阳第三中学教案表
(AB 之间分别接入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而长短不
同的电阻)
[问题引导]
1、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
短不一的电阻丝,能否探究R与L的关系?说说你
的想法?
2、根据R=U/I、测得U和I,才能求R,想想看
能否少测一个量,让实验简单一些?在学生充分
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得出优化后的实
验设计方案。
在保证电流I相等的前提下,电压U之比,
反映了对应的电阻R之比。
设计表格:
(进行实验)
依据优化的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实验。
巡视,解决学生实验操作中的困难。
(处理数据,交流结果)
保证电流I相等的前提下,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实质反映的是电阻之比:U1/U2=R1/R2=L1/L2
结论(1)在电阻的横截面积和材料相同的条件下:R与L成正比。
(反思拓展)
引导1:反思我们刚才的实验中,把一长段电阻丝看成是长短不一的两段电阻丝串联,在电流相等的情况下探究R与L的关系,利用了串联电路的特点。
从串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我们也可以做如下推导:一个长为L,阻值为R的电阻,可以看成是n个长为L1,阻值为R1的电阻串联而成。
这样很容易就有:L=nL1,R=nR1
显然R与L成正比例。
引导2:探究R与S的定量关系, 是否也可以从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来逻辑推导得到呢?
一个横截面积为S,阻值为R的电阻,可以看成是n个横截面积为S1,阻值为R1的电阻并联而成。
这样很容易就有
结论(2)S=nS1,R=R1/ n
显然R与S成反比例。
(结论整合)1、设一个正比例系数ρ,就能得到等式:R =ρL/S
2、正比例系数ρ应该有它的物理意义?单位是什么?ρ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同样长度、同样横截面积、不同材料的铜丝和铁丝各一根,它们的电阻值相等吗?(正比例系数ρ反映的是导体材料本身的性质,单位是:Ω·m 把ρ定义为电阻率)
【思考】哪些金属容易导电,哪些金属不容易导电,它们各自的电阻率呈现什么特点?相互碰撞、相互启发,培养学生有目的地去借鉴和吸收他人成果完善自己的设计
培养学生简化、优化实验的意识和素质探究时,并没有测S,这样做将控制变量再一次灵活运用。
达到立足简陋条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探究,获取高层次成功体验的目的!生生合作,动手操作,进行探究。
培养分析数据的能力,得到数据所包含的物理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