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2-6-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
2.6 导体的电阻(1)实验探究教师:(多媒体展示)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实验过程:长度l、横截面积S、电阻R的测量及方法长度l:用mm刻度尺测;横截面积S: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或用累积法测直径;电阻R:伏安法。
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注意两点,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和电流变的接法选择。
请学生回顾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并请一位同学把电路图画到黑板上,并及时指出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评价。
教师:我们本节需要把每一和电阻丝的长度,横截面积,都测量出来吗?学生:不需要。
教师:我们本节课定量研究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横截面积以及材料之间的关系,并且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和长度成正比,和横截面积成反比关系,因此,我们做一个对比试验就可以达到目的,请同学们看下面的电路图:a 和b :横截面积、长度相同,长度l之比为1:2a 和c :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S之比为1:2a 和d :长度、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①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教师:用电压表分别测量a、b两端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特征,电压之比就是电阻之比②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c两端的电压,电压之比为电阻之比,从而得出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③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教师:分别测量a、d两端电压,得出电阻和材料的关系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结论结论: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还和导体的材料有关(2)理论探究1.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2.理论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3.实验探究导体的电阻R与材料的关系学生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计算方法,串联电阻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并联电阻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学生:假设有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倍,导体总长度也是原来的N倍,可见,导体的电阻和长度成正比;学生: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每个电阻横截面积都为S,并联接入电路,总电阻是原来的N分之一,而横截面积是原来的N倍,可见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学生:刚才的实验中,不同材料,相同的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导体的电阻不同,可见导体的电阻还和材料有关。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新版改变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测量导体的电阻,记录数据。
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
2.将滑动变阻器接在电路中,调节电压表读数为2V。
3.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1.4.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横截面积,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2.5.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材料,测量导体长度为l1时的电阻R3.6.保持电路不变,改变导体的长度,测量导体长度为l2时的电阻R4.7.记录实验数据,计算电阻率ρ。
2)实验数据处理教师: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数据,请你们根据数据计算出电阻率ρ,并画出电阻R与导体长度l、横截面积S、材料之间的关系的图像。
学生:(根据数据计算出电阻率ρ,并画出图像)3)结论教师:同学们,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学生:导体的电阻R与导体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与导体的材料有关,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率不同。
4)讨论教师:同学们,我们在实验中使用的是滑动变阻器,你们知道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吗?它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滑动变阻器是一种可变电阻器,通过滑动滑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起到了调节电路电阻的作用。
三)课堂练教师:同学们,请你们根据电阻定律,计算以下问题。
1.一根电阻为10Ω的导线,通过的电流为5A,求导线消耗的功率。
2.一根铜线的电阻率为1.72×10-8Ω·m,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m2,求导线的电阻。
3.一根电阻为20Ω的导线,连接在电源上,电压为120V,求导线通过的电流。
学生:(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问题的答案)四)课堂小结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之间的关系,了解了电阻定律和电阻率的概念,并通过课堂练巩固了所学知识。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关注物理学科,探究更多有趣的物理现象。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导体的长度l、横截面积S和电阻R。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 1 200 m,在两端点A、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 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B.L2∶L1C.L21∶L22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 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B.变亮C.亮度不变D.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逐渐增大到22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将逐渐变大B.电流将逐渐变小C.每增加 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每增加 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B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B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U 2B.当AB间接上负载R时,输出电压U AB<U 2C.负载电阻R越大,U AB越接近U 2D.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U2,则滑片P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U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保险丝1 2直径1mm2 mm额定电流5A15 A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U πDd 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ρlS,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由欧姆定律可得R=UI2D由电阻定律R=ρl S 可得R=ρ=则UI =,得ρ=U πDd IL . 课后练习: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 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 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 对.2. 答案B3. 答案D 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 ,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 2,横截面积为L 1d ,根据电阻定律R ⅠⅡ=ρl S =ρL 2L 1d .同理,R ⅢⅣ=ρL 1L 2d,所以R ⅠⅡ∶R ⅢⅣ=L 22∶L 21.4.答案CD解析向c 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 和c 或b 和d ,本质相同5. 答案AB解析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 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ADdD L 22Dd LDd L解析随着电压U的增大,由I=UR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UR,在I—U图线中,由于R在增大,斜率K=减小.其I—U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 1 V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ABC解析设AB间电阻为R,变阻器总电阻为R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B间未接负载则U AB=R0/2R0·U=U2,故选项A正确;如果A、B间接上负载R,则U AB=R并R总·U,其中R并=R·R02R+R02,R总=R02+R并,故U AB<U2,故选项B正确;当R越大,取极限R→∞,则AB间相当于断路.U AB=U2,故R越大,U AB越接近U2,选项C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U2,则AB间的总电阻R PC·RR PC+R应等于R PD,故滑片P应向上移动.9.答案 D R 1解析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10. 答案2Ω 10Ω11. 答案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S 1∶S 2=1∶4由电阻定律R =ρlS 得电阻之比R 1∶R 2=S 2∶S 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 1=5 A 时,I 2=20 A(已烧断)当I 2=15 A 时,I 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 +154A =18.75 A<20 A ,所以不能这样使用.。
《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决定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2、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体会物理规律的严密性。
3、通过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及相关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意识。
4、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用具自制电阻定律示教板及相关器材,日光灯灯丝,酒精灯,电池组,电键,导线,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由问题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6节导体的电阻。
首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希望同学们有精彩的表现。
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电阻的定义式IU R ,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生:“不对”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初中我们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半定量的结论: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新课教学】师: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探究的办法有两种: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首先看理论探究,根据预习哪个小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阻R 与长度L 的关系?(机会一次)(在预习学案中已经有专门的铺垫、要求和训练)生:………师补充:(条件)师:第二次机会: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的关系生:………师:理论探究的结果是:………,数学表达式:………理论探究的结果能否经得住实验的考验呢?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的电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第二单元第6课《导体的电阻》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能叙述电阻定律,写出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能说出金属导体、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了解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设计和操作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研究的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研究各材料的电阻率表格,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综合分析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激发学生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得出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
3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1【导入】情景引入
情景引入:可以给出投影,两只不同的灯泡亮暗情况不一样。
为什么?
可以得出结论:电阻不一样,那么,电阻的阻值和哪些因素有关,以及具体是什么关系?这就是我们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实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及定量关系式。
科学猜想:引导学生由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归纳学生猜想:。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2.6导体的电阻学案
第六节导体的电阻(学案)课前篇(学会自主学习——不看不清)【学习目标】1.了解电阻定律,能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计算,深化对电阻的认识;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及物理意义.【自主预习】1.电阻定律的表述:导体的电阻R跟它的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公式:LRSρ=.对于一确定的导体,其电阻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_______,只与导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2.电阻率ρ的意义:.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1m长、截面积为1m2的导体电阻值.材料的电阻率越小,说明其导电性能越好.电阻率的单位:,符号是Ωm.电阻率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利用这一特性可以制成电阻温度计,但有的合金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可以制成标准电阻.【我的困惑】课上篇(学会合作交流——不议不明)【要点突破】【典例剖析】【例1】两根材料相同的导线,横截面积之比为4∶1,长度之比为1∶2,加上相同的电压后,通过的电流之比为( )A.8∶1 B.4∶1 C.1∶1 D.1∶4【例2】 对于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金属丝,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 .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制作标准电阻C .给金属丝加上的电压逐渐从零增大到U 0,则任一状态下的U I 比值不变D .把金属丝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电阻率会突然变为零【达标检测】1.关于材料的电阻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把一根长导线截成等长的三段,每段的电阻率是原来的31 B .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 .纯金属的电阻率较合金的电阻率小D .电阻率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2.将截面均匀、长为L 、电阻为R 的金属导线截去nL ,再拉长至L ,则导线电阻变为( ) A .n R )1n (- B .n R C .)1n (nR - D .nR 3.甲乙两条铜导线质量之比M 甲:M 乙=4:1,长度之比为L 甲:L 乙=1:4,则其电阻之比R 甲:R 乙为( ) A .1:1 B .1:16 C .64:1 D .1:644.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截成长度相等的三段,再将它们并联起来,测得阻值为3 Ω,则此电阻丝原来的阻值为( )A .9 ΩB .8 ΩC .27 ΩD .3 Ω课后篇(学会应用与拓展——不练不通)1.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B .若将a 、d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C .若将b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增大D .若将a 、b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不变2.有一只灯泡的灯丝断了,通过转动灯泡灯丝接通,再接入电源后,所发生的现象及其原因是( )A .灯丝电阻变小,通过它的电流变大,根据P=I 2R ,电灯变亮B .灯丝电阻变大,通过它的电流变小,根据P=I 2R ,电灯变暗 C .灯丝电阻变小,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U P 2=,电灯变亮 D .灯丝电阻变大,它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RU P 2=,电灯变暗 3. 两根完全相同的金属裸导线A 和B ,如果把导线A 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导线B 对折后拧成一股,然后分别加上相同的电压,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A :R B 为______,相同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之比q A :q B 为______。
理选修3-1第二章《导体的电阻》优秀教案
6《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导体的电阻》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左电流》第六节的内容,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的基本规律之一,本节内容安排在部分电路欧姆泄律知识之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部分电路欧姆怎律是研究导体两端电压、流过的电流等外界条件与导体电阻的数量关系而非决左关系:电阻左律是研究导体材料、长度、横截而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决立关系。
学生在初中已经左性研究了导体材料、长度、横截而积等自身条件与电阻的关系,本节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分析进行左量描述的研究,同时突岀了“电阻率”这一物理概念,这部分知识与现代科技、现代生活、生产等有着密切联系。
因此,学好本节知识不仅在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上有教育意义,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面也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物理观念通过实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从中认识“导体能够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的性质,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的电阻规律,能用电阻的讣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2. 科学思维经历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的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和逻辑推理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3. 实验探究通过提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合理猜测,体验发现问题、合理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和获取证据、分析论i正、交流总结的过程,深度体会实验探究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4.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对不同材料电阻率的介绍,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安全用电的意识。
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概念和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
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乐于观察、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导作与交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节的教学重点是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
难点是对电阻率的理解,在介绍电阻率时,可先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本表格对电阻率有感性认识,明确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再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电阻率和温度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实验探究:猜想一设计-一验证-一分析--归纳总结逻辑推理:2学法指导从开发学生体验空间、思维空间、表现空间(1)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全体学生参与,使每个学生都体验探究过程。
人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1 第二章:2.6导体的电阻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6导体的电阻一、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2)公式: R=ρSl (3)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4)注: R=I U 和R=ρSl 的区别: 它们都是从大量实验中得出的规律,从不同角度研究电阻这一物理量,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由导体本身或环境客观因素决定,电阻定律就是关于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间相互关系的基本规律,R=ρSl 是电阻的决定式(由材料本身的特点决定电阻的大小),欧姆定律则表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导体的电流等外界条件与导体电阻的数量关系及非决定关系,R=I U 是电阻的定义式,而R 的大小与U 、I 无关。
二、电阻率(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它的单位是:欧姆.米,国际符号Ω.m.而电阻R 反映的是导体的属性,与导体的材料、形状、大小有关。
(2)大小: ρ=lRS 注: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m\横截面积为1m 2的导体的电阻.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电阻率,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金属的电阻率。
(3)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半导体和电解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应用于制成热敏电阻);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
【典型例题】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一段长L 、电阻为R 的均匀电阻丝,把它拉制为3L 的均匀细丝后,切成等长的3段,然后把它们并联在一起,其阻值为( )A . 1/3RB 。
2017-2018学年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1教学案:第二章 第6节 导体的电阻 Word版含解析
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方法。
2.掌握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读数方法。
3.会用伏安法测电阻,进一步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由电阻定律R =ρl S 得ρ=R Sl 。
金属导线的电阻R 用伏安法测量,金属导线的长度l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导线的横截面积S 可由其直径d 算出,即S =π⎝⎛⎭⎫d 22,直径d 可由螺旋测微器测出。
三、实验器材被测金属丝、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池组、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
四、实验步骤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求出其平均值d ,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πd 24。
2.电路连接:按如图所示的原理电路图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 。
4.U 、I 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记入表格内,断开开关S 。
5.拆去实验线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五、数据处理1.在求R x 的平均值时可用两种方法(1)用R x =UI 分别算出各次的数值,再取平均值。
(2)用U -I 图线的斜率求出。
2.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x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 x S l =πd 2U4lI 。
六、误差分析1.金属丝的横截面积是利用直径计算而得,直径的测量是产生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2.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
3.金属丝的长度测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等会带来偶然误差。
4.由于金属丝通电后发热升温,会使金属丝的电阻率变大,造成测量误差。
七、注意事项1.本实验中被测金属导线的电阻值较小,因此实验电路一般采用电流表外接法。
【精品】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 优秀教案--2.6《电阻定律》
选修3-1第二章2.6电阻定律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课。
从研究方法上讲,本节内容是体现和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经典案例。
如何通过两种探究方案进一步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②了解导体电阻率的概念,知道常见金属导体电阻率的大小的排序;③了解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
2、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②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养成在合成中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的品质。
③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关键: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理论分析的物理模型是关键。
四、学情分析我将首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可能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分组合作交流实验方案;最后师生共同交流归纳结论来突出教学的重点;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化解学生进行理论分析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电阻串并联知识及控制变量法,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分解实验探究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我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
“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
六、课前准备“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情境一:展示一组简单的串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二:展示一组简单的并联电路,请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情境三:教师提供“220V,100W”和“220V,25W” 的2只白炽灯泡,请学生观察。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6导体的电阻本节分析本节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所以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并理解电阻决定式.实验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电阻决定式的认识,所以本节的教学难点是设计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提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经历过程、体验方法,而本节内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机会.在本节中,要让学生深刻体会“研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总之,本节教学要突出实验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参与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决定式的内容,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实验要求及器材,设计实验方案,正确连接电路,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3)学会根据探究目标整理和分析数据,得出相应的结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科学探究的环节,体验实验探究过程,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2)强化对探究过程的评价意识,养成对探究过程形成书面报告的习惯.(3)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探究活动中主动合作、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探究活动是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2)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追求最佳方案的研究态度.(3)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物理学习和研究.(4)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能主动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难点: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本节将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教学准备1.“220 V100 W”和“220 V25 W”的两个白炽灯泡.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课件播放、实物投影.3.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锰铜合金导线、镍铬合金导线、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电阻丝示教板等.教学设计(设计者:李长城)教学过程设计从各小组结论中大致知道该如何去探究R接着从提供的器材出发,结合刚才的设计思路,实验室只能提供一根长的电阻丝,没有两根长短不一的教师与学生一起连接电路,先让E、F分别接A、a,测得一组数据(U,I)记入下表.然后把a、b用短导线连接,F分别接A、B,得一组数据(U,I).再把A、B用一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相辅相成,是科学研究中的两种重结论整合:板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一、探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1.实验探究 2.理论探究 二、导体的电阻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还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2.数学表达式R =ρl S (决定式)(区别定义式:R =UI)适用条件:粗细均匀的导体,浓度均匀的电解液3.电阻率ρ:反映导体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单位: Ω·m教学反思中学物理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使学生终身受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激发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逐步养成敢于质疑、善于交流、乐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本节的教学中,笔者努力渗透新课程理念,但是离新课程标准还有差距,特别突出的问题是探究式学习的开放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节的设计既忠于教材的编写理念,又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减,增加了实验方案的设计参考案例,减去了测长度、分压电路的介绍,更突出本节的重点.从这里我们可以获得一个启示,对教材的再处理,进行二次开发,在教学中凸显和实现课改的理念本身就是一个创新.备课资料●半导体电阻率半导体的电阻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室温时约在1 mΩ·cm~1 GΩ·cm之间(上限按谢嘉奎《电子线路》取值).半导体的电导率是电阻率的倒数.1.决定电阻率的因素电阻率与晶向有关.对于各向异性的晶体,电导率是一个二阶张量,共有27个分量.特别,对于硅之类的具有立方对称性的晶体,电导率可以简化为一个标量的常数(其他二阶张量的物理量都是如此).电阻率的大小决定于半导体载流子浓度n和载流子迁移率μ:ρ=1nqμ.对于掺杂浓度不均匀的扩散区的情况,往往采用平均电导率的概念.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决定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是载流子浓度和迁移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①低温下:由于载流子浓度指数式增大(施主或受主杂质不断电离),而迁移率也是增大的(电离杂质散射作用减弱),所以这时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②室温下:由于施主或受主杂质已经完全电离,则载流子浓度不变,但迁移率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晶格振动加剧,导致声子散射增强所致),所以电阻率将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③高温下:这时本征激发开始起作用,载流子浓度将指数式地增大,虽然这时迁移率仍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晶格振动散射越来越强),但是这种迁移率降低的作用不如载流子浓度增大的强,所以总的效果是电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半导体开始本征激发起重要作用的温度,也就是电阻率很快降低的温度,该温度往往就是所有以PN结作为工作基础的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因为在该温度下,PN结即不再存在);该温度的高低与半导体的掺杂浓度有关,掺杂浓度越高,因为多数载流子浓度越大,则本征激发起重要作用的温度——半导体器件的最高工作温度也就越高.所以,若要求半导体器件的温度稳定性越高,其掺杂浓度就应该越大.。
高中物理选修3-1教案2: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6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及利用电阻定律分析、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难点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电阻定律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学过,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其定性关系是什么?学生: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
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教师: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用实验定量地研究这个问题。
(二)进行新课1、电阻定律教师:(多媒体展示)介绍固定在胶木板上的四根合金导线L1、L2、L3、L4的特点.(1)L1、L2为横截面积相同、材料相同而长度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2)L2、L3为长度相同,材料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合金导线(镍铬丝)(3)L3、L4为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合金导线(L3为镍铬丝,L4为康铜丝)演示实验:按下图连接成电路。
(1)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1、L2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1、L2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线长度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长度成反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长度成正比。
(2)研究导体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教师:将与A、B连接的导线分别接在L2、L3两端,调节变阻器R,保持导线两端的电压相同,并测出电流.比较通过L2、L3电流的不同,得出导线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积的关系。
学生:从实验知道,电流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表明导线的电阻与导线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人教版 高二物理 选修3-1 第二章:2.6-导体的电阻 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2.6 导体的电阻【学习目标】1.知道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电阻与各因素的关系.2.掌握电阻定律,并能进行有关计算.3.理解电阻率的概念、意义及决定因素.【重点难点】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课前预习】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2.由于变量较多,实验探究需采用什么思想方法?①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②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二、导体的电阻1.观察课本58页表格,回答:不同导体材料的电阻率是否相同?纯净金属与合金哪种材料的电阻率大?2.阅读课本59页金属的电阻率与温度有什么关系.①公式R=ρlS中物理量的理解(1)ρ表示材料的电阻率,其大小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与和有关.(2)l表示沿方向导体的长度;S表示于电流方向导体的横截面积.②公式R=ρlS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的金属导体或浓度均匀的电解质溶液.③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1)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可用于制造电阻温度计).(2)半导体和绝缘体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做热敏电阻).(3)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做标准电阻).(4)当温度降低到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成为超导体.【课堂探究】例1目前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很高,要求里面的各种电子元件都微型化,集成度越高,电子元件越微型化、越小.图中R1和R2是两个材料相同、厚度相同、表面为正方形的导体,但R2的尺寸远远小于R1的尺寸.通过两导体的电流方向如图所示,则关于这两个导体的电阻R1、R2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R1>R2B.R1<R2C.R1=R2D.无法确定例2关于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阻率ρ与导体的长度l和横截面积S有关B.电阻率反映材料导电能力的强弱,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C.电阻率大的导体,电阻一定很大D.有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电阻温度计【针对训练】一只白炽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的电阻为121 Ω,当这只灯泡停止发光一段时间后灯丝的电阻应是( )A.大于121 Ω B.小于121 ΩC.等于121 Ω D.无法判断【当堂检测】1.一根粗细均匀的导线,当其两端电压为U时,通过的电流为I,若将此导线均匀拉长到原来的2倍时,电流仍为I,导线两端所加的电压变为()A.U/2 B.U C.2U D.4U2.根据电阻定律,电阻率ρ=RSl,对于温度一定的某种金属导线来说,它的电阻率() A.跟导线的电阻成正比B.跟导线的横截面积成正比C .跟导线的长度成反比D .由所用金属材料本身性质决定3.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只6 V 、6W ~8 W 的小灯泡L 及开关S 串联后接在输出电压为6 V 的电源E 上,当S 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所示的接法,当滑片P 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 .变暗B .变亮C .亮度不变D .可能烧坏灯泡 【达标演练】1.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 (设温度不变) ( )A .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B .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C .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时D .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一倍时2. 两段材料和质量都相同的均匀电阻线,它们的长度之比为L 1∶L 2=2∶3,则它们的电阻之比R 1∶R 2为 ( ) A .2∶3 B .4∶9 C .9∶4 D .3∶23. 如图所示,厚薄均匀的矩形金属薄片边长ab =2bc .当将A 与B 接入电路或将C 与D 接入电路中时电阻之比R AB ∶R CD 为 ( )A .1∶4B .1∶2C .2∶1D .4∶14.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R =ρlS 知,导体的电阻与长度l 、电阻率ρ成正比,与横截面积S 成反比B .由R =UI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 .电阻率往往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5.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如图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4A .若将a 、c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增大B .若将a 、d 两端连在电路中,则当滑片OP 向右滑动时,变阻器的阻值减小C .将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式接法接入电路时,必须连入三个接线柱D .将滑动变阻器以分压式接法接入电路时,必须连入三个接线柱6.如图7所示,P 为一块半圆形薄电阻合金片,先将它按图甲方式接在电极A 、B 之间,然后将它再按图乙方式接在电极C 、D 之间,设AB 、CD 之间的电压是相同的,则这两种接法相等时间内在电阻中产生的热量关系正确的是 A .图甲产生的热量比图乙产生的热量多 B .图甲产生的热量比图乙产生的热量少 C .图甲产生的热量和图乙产生的热量一样多D .因为是形状不规范的导体,所以判断不出哪一个产生的热量多7.相距11 km的A、B两地用两导线连接,由于受到暴风雨的影响,在某处一根树枝压在两根导线上造成故障.为查明故障地点,先在A处加12 V的电压,在B处测得电压为10 V;再在B处加上12 V电压,在A处测得电压为4 V,问故障地点离A处多远?【课后反思】。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 第2章 第6节 导体的电阻(教案)
第2章第6节 导体的电阻【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 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 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 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重难点一、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 与它的长度l 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阻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这就是电阻定律. (2)公式:R =ρl /S .(3)单位:R :Ω,l :m ,S :m 2,ρ:Ω·m.(4)适用条件:温度一定,粗细均匀(S 为定值)的导线或浓度均匀的电解液.①电阻定律反映了导体的电阻由导体自身决定,只与导体的材料、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其他因素无关.②表达式中的l 是沿电流方向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是垂直电流方向的横截面.如图所示,一块长方形铜块,若通以电流I 1,则长度为a ,横截面积为bc ;若通以电流I 2,则长度为b ,横截面积为ac .2.电阻率(1)物理意义:电阻率ρ是一个反映导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是导体材料本身的属性,与导体的形状、大小无关.(2)大小:ρ=RS /l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度为1 m 、横截面积为1 m 2的导体的电阻.①不能根据ρ=RS /l 错误地认为电阻率跟导体的横截面积S 成正比,跟导体长度l 成反比. ②某种材料的电阻率大,不能说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一定大.这是因为电阻率大的材料制成的电阻可以是一个小电阻,这完全可由电阻的l 、S 决定.③各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电阻率,各种金属中银的电阻率最小,其次是铜、铝,合金的电阻率大于组成它的任何一种纯金属的电阻率. (3)单位:欧·米(Ω·m). (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①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用于制作电阻温度计.②半导体和电解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半导体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较大,可用于制作热敏电阻.③有些合金如锰铜、镍铜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 ④有些物质当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零——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能够发生超导现象的物体叫超导体.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叫超导材料的临界温度T C .3.R =U I 与R =ρlS 的区别与联系(1)原理:利用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2)在电路中的使用方法结构简图如图所示,要使滑动变阻器起限流作用,正确的连接是接A与D或C,B与C或D,即“一上一下”;要使滑动变阻器起到分压作用,要将AB全部接入电路,另外再选择A 与C或D及B与C或D与负载相连,当滑片P移动时,负载将与AP间或BP间的不同长度的电阻丝并联,从而得到不同的电压.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的比较1.选用两种接法的原则。
高中物理选修3-1优质教案6:2.6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2.6 导体的电阻
计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
明每个环节
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3分钟)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概念,它反
映了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提问欧姆定律和
电阻的相关概念。
归纳总结学生的回答。
告诉我们同一导体不管电流、电压怎么变
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都是一个常数,这
说明导体的电阻是本身的一种性质。
回答欧姆定律的
内容和电阻的概
念
复习欧姆定
律巩固对电
阻的理解
新课教学(39分钟)一、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25分钟)
1、提出问题
既然导体的电阻由导体本身因素决
定,那么,影响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呢?同
学们联系生活,大胆猜测影响导体电阻的
因素。
幻灯片展示:滑动变阻器、功率不同的
白炽灯、不同材料制成的导线。
2、提出假设
研究最简单的纯电阻电路,在导体横
截面积,长度,材料这三个因素中,保持
两个不变,研究电阻和第三个因素的关
系。
3、实验探究
分小组实验。
长度L可用刻度尺测,
分组讨论影响导
体的因素。
学生认真观察看
与自己的猜想是
否正确。
大胆猜想,
提出个人观
点。
让学生体会
控制变量
法。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2.6导体的电阻教案
教学设计《导体的电阻》新课标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六节《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尝试应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新教材包含了很多教学探究的内容,《导体的电阻》一节就给我们提供了很好机会和素材。
设计开放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电阻定律的探究,在研究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本节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本课利用魔术“吹气亮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猜想电阻到底由导体的哪些因素来决定?从而引出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什么关系?教材从两条途径进行了研究:一是实验探究,二是理论推导。
为了使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探究,教学中采取提前渗透,重点点拨,在学生已完成的实验探究结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补充完善的方法。
本课重点在实验探究,理论探究课后学生自主解决的策略,对教材的两条途径进行整合。
通过实验研究导体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感受实验的魅力;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电阻率与电阻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得出电阻定律,作业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证明电阻与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关系,体验逻辑思维的力量;解释魔术呼应引课,讲解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本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数据处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追求真理,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
教者既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参与者和引导者。
整个课堂教学按照“设问—猜想—探究—处理数据—归纳—反思”展开。
2、教材分析电阻定律是新课标物理选修3-1的第二章《恒定电流》的第六节内容。
它是《恒定电流》这一章节的基本规律之一,它反映了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及电阻率的定量关系。
由于在初中时学生只知道定性结论,故本节内容属于发展和提高的范畴,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并理解电阻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恒定电流2.6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 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纯净金属的电阻率,合金的电阻率。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或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和,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典型例题】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在两端点A、B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若剪去BC段,在A、C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则剪去的BC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由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 B.L2∶L1C.L21∶L22 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 B.变亮C.亮度不变 D.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逐渐增大到220 V,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流将逐渐变大B.电流将逐渐变小C.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每增加1 V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B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AB <U2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2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 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 U πDd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 =ρlS ,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2D×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UI由电阻定律R=ρlS可得R=ρd D L∙22π=Dd L πρ 则U I =Dd L πρ,得ρ=U πDd IL . 课后练习: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 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 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 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 对.2. 答案B3. 答案D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 ,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 2,横截面积为L 1d ,根据电阻定律R ⅠⅡ=ρl S =ρL 2L 1d .同理,R ⅢⅣ=ρL 1L 2d,所以R ⅠⅡ∶R ⅢⅣ=L 22∶L 21.4.答案 CD解析 向c 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 和c 或b 和d ,本质相同 5. 答案 AB解析 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 正确,C 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 AD解析 随着电压U 的增大,由I =UR 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 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UR ,在I —U 图线中,由于R 在增大,斜率K=R1减小.其I —U 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1 V 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 ABC解析 设AB 间电阻为R ,变阻器总电阻为R 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 、B 间未接负载则U AB =R 0/2R 0·U=U 2,故选项A 正确;如果A 、B 间接上负载R ,则U AB =R 并R 总·U,其中R 并=R·R 02R +R 02,R 总=R 02+R 并,故U AB <U2,故选项B 正确;当R 越大,取极限R→∞,则AB 间相当于断路.U AB =U 2,故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选项C 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AB 间的总电阻R PC ·RR PC +R应等于R PD ,故滑片P 应向上移动. 9.答案 D解析 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 10. 答案2Ω 10Ω 11. 答案 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 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 S 1∶S 2=1∶4由电阻定律R=ρlS得电阻之比R1∶R2=S2∶S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1∶I2=R2∶R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1=5 A时,I2=20 A(已烧断)当I2=15 A时,I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154A=18.75 A<20 A,所以不能这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