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体的电阻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导体的电阻导体的电阻时高中物选择题常考的一个知识点,下面我为你整理了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及其具体关系。
2.了解材料的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影响因素(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领略科学研究的双重性。
3.通过介绍电阻率跟温度变化有关,体验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用具】低压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导线若干,电键,不同材料、不同粗细的金属丝若干,刻度尺,实物图影仪,功率不同的灯泡,酒精灯等。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方法和流程】1、教法:学生自主学习、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学习成果;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控制变量分析、逻辑推理、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物理必修三教案设计【教学过程】(一)情景和复习引入知识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欧姆是用什么方法研究这一规律的?2、由欧姆定律I=U/R可知 R=U/I ,有人这样说:"R与U成正比,R与I成反比。
"对吗?3:给你电流表和电压表如何测其电阻?创设情境:既然导体的电阻跟U、I无关,那么与什么因素有关?观看ppt展示图片:观察后思考:你知道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哪些因素有关?过渡:导体的电阻由自身的因素决定的,与长短、粗细、材料等有关。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导体的电阻定律,能写出表达式并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
(3)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领略科学研究的双重性。
(3)通过介绍电阻率跟温度变化有关,体验物理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联系。
【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难点】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经讨论、交流进行实验探究;教师积极引导和评价,过程中体现师生互动【教学用具】电压表,电流表,电池,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材料、长度、面积各不相同若干根),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知识回顾1. 欧姆定律的内容?2. 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有什么关系?问题:1.若将欧姆定律表达式变形为R=U/I,能否说明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2.导体的电阻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回忆前面学习的的内容:1. I=U/R2.串联电路:I总= I1= I2 = I3= ……U总= U1+U2+U3+……R总= R1+R2+R3+……并联电路:I总= I1+I2+I3+……U = U1 = U2 = U3= ……1/R总=1 / R1+1/ R2+1/ R3+……学生思考回答:这种说法不正确二、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讨论并猜想: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有哪些?学生观察图片进行猜想:可能与长度,粗细(横截面积),构成导体的材料等因素有关。
结论:探究二:导体电阻R与导体横截面积S的关系理论探究:实验探究:实验电路图数据处理:结论:次数 1 2 3UISS-1R分组讨论进行实验,借鉴探究一的方法,对导体和横截面积的关系用理论来探究,用实验来验证。
高中导体的电阻教案
高中导体的电阻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导体的电阻教案深化对电阻的认识,掌握电阻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导体的电阻》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第6节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导线电阻的因素,知道导体电阻的决定式。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及其表达式。
2、了解电阻率的概念、物理意义、单位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体验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2、通过对决定导体电阻因素的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体会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两种研究方法的作用。
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提高科学分析、提炼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实验探究等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未知的激情。
2、经历实验探究与理论推导两个过程,体会物理规律的严密性。
3、通过介绍不同材料的电阻率及相关应用,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与社会、科学技术相联系的意识。
4、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电阻率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三、教学用具自制电阻定律示教板及相关器材,日光灯灯丝,酒精灯,电池组,电键,导线,多媒体。
四、教学流程【新课引入】开门见山,由问题进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将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第6节导体的电阻。
首先请同学们迅速浏览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评价方式是………,希望同学们有精彩的表现。
首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根据电阻的定义式IU R ,导体的电阻R 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 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I 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生:“不对”师: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初中我们有一个定性的结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有关。
而且还有一个半定量的结论:长度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新课教学】师:本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间的定量关系”探究的办法有两种: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首先看理论探究,根据预习哪个小组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电阻R 与长度L 的关系?(机会一次)(在预习学案中已经有专门的铺垫、要求和训练)生:………师补充:(条件)师:第二次机会:电阻R 与横截面积S 的关系生:………师:理论探究的结果是:………,数学表达式:………理论探究的结果能否经得住实验的考验呢?我们来进行实验探究。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导体的电阻及其特性;2.掌握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3.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导体电阻的定义以及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常见导体电阻的测量方法;3.理解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实验器材:导线、电池、开关、灯泡、电阻箱等;实验仪器:万用表、电流表、电压表等;教学资料:PPT、教学实验指导书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器,如电灯泡,引起学生的思考:“电灯泡亮起来是因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导体与电的关系。
2.理论知识讲解介绍导体电阻的定义:导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单位是欧姆(Ω)。
讲解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截面积以及导体温度等。
解释导体电阻与电流、电压的关系:根据欧姆定律,导体电阻与电流成正比,与电压成反比。
3.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测量导体电阻。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连接电路:将电池、开关、导线和待测导体连接成电路(注意正负极的连接)。
(2)调节电流:通过调节电阻箱的阻值,控制电流大小。
(3)测量电压:使用电压表测量待测导体两端的电压。
(4)测量电流: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5)计算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利用测得的电流和电压,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
4.实验结果及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让学生计算待测导体的电阻值,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长度、截面积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导体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5.概念解析进一步解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为什么要调节电流大小、电压和电流的关系等。
6.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导体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例如,为什么电线会发热、为什么导线截面积较大时电线发热较小等。
7.练习与评价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进行相互评价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实验操作以及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和特性,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导体的电阻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阻碍的程度;2. 掌握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导体的形状、导体的长度和导体的截面积有关的关系;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导体电阻的大小和相关因素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的理解;2. 通过实验验证导体电阻的大小和相关因素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提问:电子在空气中怎样运动?2. 引出问题:导体和非导体的区别是什么?第二步:概念解释1. 导体:能够传导电流的物质。
2. 非导体:不能传导电流的物质。
第三步:导体的电阻1. 电阻的概念: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2. 导体的电阻决定了电流的大小,单位是欧姆(Ω)。
第四步: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1. 导体材料的不同:不同材料的电阻不同,例如金属的电阻比木材小。
2. 导体形状的不同:形状不同也会影响电阻,例如细长导线的电阻比粗短导线大。
3. 导体长度的不同: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4. 导体截面积的不同:导体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第五步:实验验证1. 实验设计: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更改导线的长度和截面积,测量电阻的大小。
2. 实验步骤:a) 连接电路,连接电源、导线和电流表;b) 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长度不同的导线;c) 测量电流大小,记录数据;d) 使用相同材料的导线,截面积不同的导线;e) 测量电流大小,记录数据;f) 分别计算出电阻的大小;g) 思考、分析实验结果。
第六步:总结1. 回答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形状、导体长度和导体截面积的关系;2. 归纳实验结果并总结规律;3. 思考:为什么金属是良好的导体?五、板书设计:导体的电阻1. 电阻的概念和特点-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目标1.知识与技能(1)深化对电阻的认识,了解导体的电阻规律,能用电阻的计算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并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导体电阻与材料、长度及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
(2)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2)通过小组交流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团队精神;(3)通过对相关科技问题的讨论学习,增强将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
重难点重点:探究电阻定律的定量关系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难点:如何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法本节课采用“导、探”式教学方法。
“导”:即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方案,发挥主导作用;“探”:即学生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景导入课堂导入1.通过类比的方式比较车流与电流,同时引出电阻的概念,设问: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这种说法对吗?那么导体的电阻跟什么有关呢?2.PPT展示不同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在学生陈述的基础上,引入探究的课题:“探究导体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观察,思考。
猜想导体的电阻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表述思考结果明确探究的课题问题导入为课堂教学创设氛围、暗示教学内容。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验问题引导:该如何研究R与长度L、横截面积S和材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呢,具体该怎么做?通过学生的思考和回答,让他们明确依据控制变量法,探究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步骤:主动回忆: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明确研究方法,了解实验的大概步骤,找到研究的突破口。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关键信息项1、教学目标理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掌握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阻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11 教学目标阐述11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阐述导体电阻的定义,理解电阻是反映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
熟练掌握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欧姆(Ω)、千欧(kΩ)和兆欧(MΩ)之间的转换。
深入理解电阻定律,即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成正比,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其数学表达式为 R =ρL/S(其中 R 表示电阻,L 表示导体长度,S 表示导体横截面积,ρ 为材料的电阻率)。
11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1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和严谨性。
12 教学重难点分析121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学生需要深入理解电阻定律的表达式,明确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让学生掌握电阻定律的应用,能够解决与电阻相关的实际问题。
12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
在实验设计和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控制变量、测量误差等。
同时,对于电阻率这一概念的理解也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分析材料的导电性能与电阻率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选择131 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导体电阻的基本概念、电阻定律的表达式和相关知识点,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导语: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衿。
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以下店铺为大家介绍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运用,既具有联系实际的意义,又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总结,教学中应当让学生有足够的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学生在初中做过"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现在,再做"伏安法测电阻",当然不能仅仅是操作的重复,要考虑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电阻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能说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来源;会用伏安法测定给定电阻器的阻值。
⑵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伏安法测电阻的误差分析。
二、学生现状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了"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一定方便。
三、教学方法:利用引导、启发、讨论、实验、分析、总结等综合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育论文《“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讨论、误差分析、实验设计、动手实验等,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做了有益尝试。
作为物理课,应体现以实验为主,从实验结果入手进行误差分析及电路的选择、思考与讨论,从而加深了对伏安法测电阻原理的理解。
四、教学媒体:⑴投影仪和投影片;⑵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干电池若干、电阻、电键、导线若干。
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通过复习、提问引入新课电阻器是组成电路的主要元件,在各种电路中都要用到它,通常要知道其阻值的大小,那么,怎样才能知道其电阻的大小呢?(测量)(二)新课教学:1.通过复习、提问,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测电阻的方法、原理、所需器材,并设计出电路图。
11.2 导体的电阻 教案
11.2 导体的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理解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物理意义,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2.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设计实验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研究方法。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探索未知的激情、提倡团结协作的学习。
核心素养: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动手操作、数据处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导体的电阻的决定因素、控制变量法教学难点:电阻定律及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器材: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阻定律演示器、电键、电流表、电压表、导线若干。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U,比I;相同I,比U;电阻R)2.R1与R2的串联电阻R串=________ ,R串______R1,R串______R2(填>,<,=)R1与R2的并联电阻R并=___________ ,R并______R1,R并______R2(填>,<,=)3.测量电阻常用的方法是______.(伏安法)4.在初中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间关系时,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控制变量法)5.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材料、长度、横截面积)6.请你设计出寻求导体电阻与这些因素定量关系的探究实验方案(1)如何实验确定电阻与长度定量关系?(2)如何实验确定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3)如何实验确定电阻与材料种类是否有关?(4)导体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种类确定了,导体电阻是否确定不变?如何验证?一、新课引入投影两灯泡(25W和100W)的图片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灯泡的照片,找出两者不同之处生:功率不同,灯丝粗细不同师:同样接在220V的电压上,为什么功率P不同?生:由焦耳定律,电阻不同师:是什么原因导致两灯丝的电阻不同?生:灯丝的粗细师:回顾初中所学,哪些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生:影响电阻大小的有材料的种类、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师:生活、学习中常遇到电阻的大小问题,如:收音机的音量调节—电位器(可变电阻);电表的改装(分压电阻和分流电阻要求精确)……(学生举例)引入课题: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种类是如何决定电阻的二、教学过程电阻定律的获得,遵循物理规律的探究思路:现象—猜测—实验验证或理论推导—总结(一)实验探究同学们已经知道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种类会影响电阻大小,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些因素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生:长则大;粗则小;铜丝小,铁丝大;……师:口说无凭,能否验证这些猜测对与错?如何验证?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进行验证(或根据已有知识内容进行理论推导)师:如何实验?探究实验怎样设计?生:确定这些影响因素的变化对阻值大小的影响影响因素较多,可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逐一探究单独改变影响电阻的因素,测定阻值大小,寻求规律初步实验方案:相同材料,S一定,改变L,测R,寻求R随L变化规律相同材料,L一定,改变S,测R,寻求R随S变化规律不同材料,L和S均相同,测R,判断材料对R的影响师:依次测量各种情况下的电阻,根据数据寻找规律,设计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材料横截面积长度/m 电阻R/Ω材料横截面积长度/m 电阻R/Ω镍铬丝S0.2 炭铜丝S 0.2师:在验证过程中,必须要测定导体电阻的值大小,如何测定? 生:伏安法,根据欧姆定律展示实验电路图:简述内、外接法的选择;使用滑动变阻器限流进行实验,采集数据:学生记录数据,分析R 的变化规律学生思考并表述数处理实验数据,找寻物理规律的方法(求比值,作图) 实验数据的处理:(强化师生互动—此处应由学生为主)1.如何形象直观的发现其规律:制图(按学生要求制图) ①同样材料,相同S ,不同L (五组以上R -L 数据,制图R -L ) ②同样材料,相同L ,不同S (五组以上R -S 数据,制图R -S 和R -S1) ③不同材料,相同S ,相同L (五组以上R ,不同材料的R ,制图R 镍铬-R 炭铜) 2.根据数据,寻找、确定规律 (1)由①得:R ∝L (2)由②得:R ∝S1(变换坐标轴进行处理) 显然,仅凭这一个实验就得出各种导体电阻和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是远远不够的,要么在7.065×10-8m 2(r=0.15mm)0.4 7.065×10-8m 2(r=0.15mm)0.4 0.6 0.6 0.8 0.8 11镍铬丝SL 控制变量法2S3S 4S 5S更广泛的范围里实验验证,要么从其他角度入手,譬如根据已有的理论进行分析、推导。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高中物理教案导体的电阻
教学目标:
1. 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的电阻
4. 能够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教学重点:
1. 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之间的关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进行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
2. 如何计算导体的电阻
教学准备:
1. 实验仪器:导线、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等
2. 实验材料:导体样品、电阻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或者示意图引出导体的电阻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导体的电阻(15分钟)
1. 讲解导体的电阻的定义及其与长度、截面积、材料等因素的关系
2. 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三、实验测量导体的电阻(20分钟)
1. 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自行组装实验仪器,并测量导体的电阻
2.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并计算导体的电阻值
四、总结和拓展(10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导体的电阻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做一些拓展性的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反馈:
通过作业批改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水平。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能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3)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常见电阻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了解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1)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如电灯、电扇、电视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用电器在工作时电流的大小是否相同。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的用电器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的电流大小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导体的电阻。
2、新课教学(1)电阻的概念首先,给学生展示一段长度、横截面积相同,但材料不同的导体,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的示数。
让学生发现,对于相同的电压,通过不同导体的电流不同。
接着,向学生讲解电阻的概念: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电阻。
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然后,介绍电阻的符号是“R”,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Ω)和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 kΩ =1000 Ω,1 MΩ =1000 k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出问题: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学生进行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等因素有关。
《导体的电阻》参考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电阻的大小跟那些因素有关,知道电阻定律。
2.了解电阻率的物理意义以及与温度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导体电阻的决定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实验抽象概括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会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电阻定律的内容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物理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高压输电线为什么做得这么粗?导体中产生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既然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那么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实验探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1.连接电路:2.数据处理:方法(1)直接观察(2)图像法结论:对同一导体,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I=kU3.确定常数k:教师提问:(1)为什么说常数k反映了导体本身的性质?(2)常数k反映了导体的什么性质?(3)用常数k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方便吗?(4)怎样改进才能方便地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学生回答:略【过渡】引出电阻这个物理量。
二、新课教学(一)电阻1.引入目的: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
2.度量方式:R=UI强调:比值法。
测量式。
R与U、I无关。
3.决定因素: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
4.矢量标量:标量5.单位换算:Ω(SI)1Ω=1V/A1MΩ=103kΩ=106Ω6.测量方法:伏安法等。
7.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I=U R(二)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教师: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那么同学们想导体的电阻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你为什么觉得和这些因素有关呢?学生:和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教师:为什么你猜测和这些因素有关呢?教师:初中阶段我们定性的知道导体的电阻和这些因素有关,并且知道L越大,R越大;S越大R越小。
①长度(其他因素一定,长度变长,电阻变大)②横截面积(其他因素一定,面积变大,电阻变大)③材料(其他因素一定,材料不同,电阻一般不同)④温度今天咱们就来定量的研究导体和这些因素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
2、了解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重点:电阻定律进行有关的分析和计算难点:理解电阻定律和电阻率【自主预习】1、定性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改变它的电阻,这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同是220的灯泡,灯丝越粗用起来越亮,说明导体电阻跟有关,电线常用铜丝制造而不用铁丝,说明导体电阻跟它的有关。
2、定量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实验的结论在横截面积、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在长度、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导体的电阻与横截面积成。
3、电阻定律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其电阻R与成正比,与它的成反比;导体的电阻与构成的材料。
4. 电阻定律关系式R= 。
式中ρ是,与导体的有关,是表征的一个重要的物理量。
在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的条件下,ρ越大,导体的电阻。
ρ叫做这种材料的。
5、电阻率的大小有关因素 纯净金属的电阻率 ,合金的电阻率 。
连接电路的导线一般用电阻率较小的 或 来制作,必要时可在导线上 。
各种材料的电阻率一般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 ,利用此性质可以制作 ,精密的电阻温度计是用 做成的。
有些合金如 和 ,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常用来制作 。
【典型例题】 一、电阻定律的应用【例1】 如图2-6-4所示,一段粗细均匀的导线长1 200 m ,在两端点A 、B 间加上恒定电压时,测得通过导线的电流为0.5 A ,若剪去BC 段,在A 、C 两端加同样电压时,通过导线的电流变为0.6 A ,则剪去的BC 段多长?二、电阻和电阻率的理解【例2】 关于导体的电阻及电阻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做导体的电阻,因此,只有导体有电流通过时,才具有电阻B .由R =U 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将一根导线一分为二,则半根导线的电阻和电阻率都是原来的二分之一D.某些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的电阻率随温度降低会突然减小为零,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发生超导现象时,温度不为绝对零度三、电阻定律的实验考查【例3】.如图7所示,P是一个表面镶有很薄电热膜的长陶瓷管,其长度为L,直径为D,镀膜的厚度为d.管两端有导电金属箍M、N.现把它接入电路中,测得它两端电压为U,通过它的电流为I.则金属膜的电阻为____________,镀膜材料电阻率的计算式为ρ=____________.【课后练习】1.关于电阻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阻率是表征材料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大,其导电性能越好B.各种材料的电阻率都与温度有关,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所谓超导体,当其温度降低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某个临界温度时,它的电阻率突然变为零D.某些合金的电阻率几乎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通常用它们制作标准电阻2.有Ⅰ、Ⅱ两根不同材料的电阻丝,长度之比为L1∶L2=1∶5,横截面积之比为S1∶S2=2∶3,电阻之比为R1∶R2=2∶5,外加电压之比为U1∶U2=1∶2,则它们的电阻率之比为( )A.2∶3 B.4∶3 C.3∶4 D.8∶33.如图2-6-5所示,均匀的长方形薄片合金电阻板abcd,ab边长为L1,ad边长为L2,当端点Ⅰ、Ⅱ和Ⅲ、Ⅳ分别接入电路时,RⅠⅡ∶RⅢⅣ是( )A.L1∶L2B.L2∶L1C.L21∶L22D.L22∶L214.如图2所示,a、b、c、d是滑动变阻器的四个接线柱,现把此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并要求滑片P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路中的电流减小,则接入电路的接线柱可能是( )A.a和b B.a和cC.b和c D.b和d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超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几乎等于零B.金属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用来制作标准电阻的锰铜和镍铜的电阻率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D.半导体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6.一同学将变阻器与一个6 V的电源、6~8 W的小灯泡L及开关S串联后接在6 V的电源E上,当S闭合时,发现灯泡发光.按图4的接法,当滑片P向右滑动时,灯泡将( )A.变暗B.变亮C .亮度不变D .可能烧坏灯泡7.白炽灯接在220 V 电源上能正常发光,将其接在一可调电压的电源上,使电压从0 V 逐渐增大到220 V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流将逐渐变大B .电流将逐渐变小C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相同的D .每增加1 V 电压而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图5是将滑动变阻器用作分压器的电路,A 、B 为分压器的输出端,电源电压U 恒定,若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的中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 间不接负载时输出电压U AB =U2B .当AB 间接上负载R 时,输出电压U AB <U2C .负载电阻R 越大,U AB 越接近U2D .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2,则滑片P 应向下移动9.如图6所示,表示用不同电压加在一段金属导体两端,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测得电流的图象,试根据图象分析:若将这段金属导体在保持长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大其横截面积,则这段导体的I -U 线这时符合下列哪种情况( )10、一段均匀导线对折两次后并联在一起,测得其电阻为0.5 Ω,导线原来的电阻多大?若把这根导线的一半均匀拉长为三倍,另一半不变,其电阻是原来的多少倍?11. 10.某电路需要20 A的保险丝,但手边只有用同种材料制成的“15 A”和“5 A”两种型号的保险丝,他们的规格如表所示,问能否将这两种保险丝取等长的两段并联后用于该电路中,说明其理由.答案:例1.答案200 m解析设整个导线AB 的电阻为R 1,其中AC 段的电阻为R 2,根据欧姆定律:U =I 1R 1=I 2R 2,则R 2R 1=I 1I 2=0.50.6=56.再由电阻定律,导线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所以AC 段导线长:l 2=R 2R 1l 1=56×1 200 m =1 000 m .由此可知,剪去的导线BC 段的长度为:l x =l 1-l 2=200 m.例2. 答案D解析导体的电阻率由材料本身性质决定,并随温度而变化,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与导体两端电压及导体中电流大小无关,A 、B 、C 错,电阻率反映材料的导电性能,电阻率常与温度有关,存在超导现象,D 对.例3. 答案U I U πDd IL解析第一问求电阻,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求得;解第二问必须应用到电阻定律R =ρlS,怎样确定l 与S 是解题的关键.试想将膜层展开,如右图所示,则膜层等效为一电阻,其长为L ,横截面积为管的周长2π2D×厚度d ,再将电阻的定义式与决定式联立,便可求出ρ. 由欧姆定律可得R=U I由电阻定律R=ρlS可得R=ρdDL∙22π=DdLπρ则UI=DdLπρ,得ρ=UπDdIL.课后练习:1. 答案BCD解析电阻率越大的材料导电性能越差,A错;金属的电阻率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对;温度降到临界温度时,导体的电阻消失,导体成为超导体,C对;标准电阻要求阻值稳定,D对.2. 答案B3. 答案D解析令电阻板厚为d,当端点Ⅰ、Ⅱ接入电路时,导体的长为L2,横截面积为L1d,根据电阻定律RⅠⅡ=ρlS=ρL2L1d.同理,RⅢⅣ=ρL1L2d,所以RⅠⅡ∶RⅢⅣ=L22∶L21.4.答案CD解析向c移动,电流减小则电阻增大,可以接b和c或b和d,本质相同5. 答案AB解析超导现象是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时,电阻率突然减小到接近零的现象,故A正确,C中材料只是电阻率变化不明显.而半导体电阻率应随温度升高而减小.6. 答案 B7.答案AD解析 随着电压U 的增大,由I =U R知,电流将逐渐变大,A 选项正确.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温度升高.金属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灯丝的电阻值增大.根据欧姆定律I =U R,在I —U 图线中,由于R 在增大,斜率K=R1减小.其I —U 图线如右图所示.由图线可知,每增加1 V 的电压引起的电流变化量是减小的.8. 答案 ABC解析 设AB 间电阻为R ,变阻器总电阻为R 0,当把变阻器的滑片放在变阻器中间时,如果A 、B 间未接负载则U AB =R 0/2R 0·U =U2,故选项A 正确;如果A 、B 间接上负载R ,则U AB =R 并R 总·U ,其中R 并=R ·R 02R +R 02,R 总=R 02+R 并,故U AB <U2,故选项B 正确;当R 越大,取极限R →∞,则AB 间相当于断路.U AB =U2,故R 越大,U AB 越接近U 2,选项C 正确;接上负载后,要使U AB =U 2,则AB 间的总电阻R PC ·RR PC +R应等于R PD ,故滑片P 应向上移动.9.答案 D解析 长度不变,增加横截面积,电阻减小. 10. 答案2Ω 10Ω11. 答案 不能,理由见解析解析 这两段等长的保险丝横截面积之比:S 1∶S 2=1∶4由电阻定律R =ρlS得电阻之比R 1∶R 2=S 2∶S 1=4∶1并联接入电路后两端的电压相等,由欧姆定律得通过的电流之比I 1∶I 2=R 2∶R 1=1∶4即第2根保险丝中的实际电流是第1根中的4倍,而额定电流只是第1根的3倍.即当I 1=5 A 时,I 2=20 A(已烧断) 当I 2=15 A 时,I 1=154A安全允许的最大电流是15 A +154 A =18.75 A<20 A ,所以不能这样使用.。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物理
导体的电阻教案高中物理一、教学目标:1. 了解导体的电阻概念;2. 认识导体电阻的影响因素;3. 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4. 能够运用导体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导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导体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2.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内容:1. 导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2.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3. 实例分析。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和教学素材;2. 实验器材:导线、导体、电阻计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电路中的导体电阻问题,让学生思考导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然后展示一些实际导体的示例,引导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认识。
二、讲解导体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1. 导体电阻的概念:导体电阻是导体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是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能量损失。
2. 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导体电阻与导体材料、导体长度、导体横截面积和导体温度有关。
三、讲解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1. 导体电阻与电阻率的关系:电阻率是单位长度和单位横截面积的导体的电阻。
2. 导体电阻的计算公式:R = ρ * l / A,其中R为导体电阻,ρ为导体电阻率,l为导体长度,A为导体横截面积。
四、实例分析: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运用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导体电阻的理解。
七、课堂练习:1. 为了巩固学生对导体电阻的理解,开展一些课堂练习;2.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导体电阻的认识和掌握。
八、小结:总结导体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强调导体电阻在电路中的重要性。
九、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练习导体电阻计算,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十、拓展延伸: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案例,拓展导体电阻的应用和研究。
十一、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物理电阻物理教案1电阻【教学目的】1、理解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成正比,与横截面积成反比,比例系数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2、理解金属导体的电阻由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而产生,金属材料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教学重点】理解电阻定律【教学难点】电阻率的概念【教学媒体】干电池组,电键,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若干条,导线若干【教学安排】【新课导入】直接导入新课——我们已经知道电阻的大小不是由电压和电流决定的。
而是由电阻本身决定的。
那么到底是电阻的哪些因素影响电阻的大小呢?又是什么样的函数关系呢?这一节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新课内容】1. 实验探究(1)猜想:学生提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材料/长短/粗细等等(要求给出猜想的感受或理论依据,并对其函数关系做定性判断)(2)设计实验:提出问题1:实验中有很多的物理量,应采用什么方法?应怎么选择待测电阻丝?——用控制变量法;所以要选择几根电阻丝,其中A、B、C是同种材料,横截面积依次为1:2:4。
每根电阻丝可选择接入电路的长度。
D是另一种材料的电阻丝,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改变温度。
提出问题2: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由于长度、粗细都可以用倍数的关系,所以主要要测量读数的就是电阻值了。
提出问题3:要如何测定导体的电阻?(请同学设计电路)——可用万用表的欧姆档,但这样的测量太粗略。
所以最好使用欧姆定律,利用电压和电流间接测量电阻值。
电路如右图。
提出问题4:实验中如何减小读数时的偶然误差?——偶然误差可通过多次测量减小,即应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压和电流,求其比值的平均值。
(3)实验操作:按电路,依次将A、B、C、D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R=U/I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
导体的电阻教案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导体的电阻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会利用欧姆定律计算导体电阻;能够解决与导体电阻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实验装置和材料。
2. 实验装置和材料准备:电源、导线、电阻丝、跳线、电流表、电压表。
四、教学过程:
1. 导师引入(5分钟)
导师向学生介绍导体的电阻概念和作用。
2. 导师讲解(10分钟)
导师讲解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切实地示范实验过程。
3. 学生理解(10分钟)
学生对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进行理解和积极讨论。
4. 实验操作(20分钟)
学生根据导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相关数据。
5. 实验分析(15分钟)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6. 拓展延伸(10分钟)
导师进一步拓展讲解导体电阻的相关知识和实际应用。
7. 学生概括(5分钟)
学生概括导体电阻的计算方法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
导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分析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给予学生进一步指导和鼓励。
《电阻》教案(精选12篇)
《电阻》教案(精选12篇)《电阻》教案篇1教学目的1.通过分组试验,使同学学会用伏安法测导体的电阻。
加深对电阻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提高综合使用电学仪器进行电学试验的力量。
培育同学良好的试验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伏安法测电阻。
教具同学电源,直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滑动变阻器(50Ω,1.5A),电键,绕线电阻(5Ω、10Ω各一个),导线。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l)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分别是什么?(2)欧姆定律为人们供应了一种测定导体电阻大小的方法,这种方法叫什么?本节课将通过分组试验,学习用伏安法测定导体的电阻。
(二)讲授新课(板书)三、试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什么?(板书)1.试验原理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侧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依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板书)2.试验电路。
问:(1)采纳伏安法测定某一导体的电阻,需要使用哪些器材?每种器材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2.设计试验电路,画出电路图,如图所示。
3.要比较便利地转变导体两端的电压,以获得三次不同的电压值和相应的电流值,电路中应安装什么装置?怎样将它连入电路?(此问题机动) 在同学争论的基础上,老师给出完整的试验电路图(如右图)。
讲解同学分组试验的留意事项:(1)为便于试验操作,要考虑器材在桌上的码放位置。
(2)试验时,电源电压取4伏,电压表的量程取3伏,电流表的量程取0.6安。
(3)先用阻值为5欧的绕线电阻做被测电阻进行试验,调整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的示数分别为1伏、2伏和3伏,观看每次的电流值,以求出各次电阻值和电阻的平均值,然后换用阻值为10欧的电阻重做上述试验。
(4)其它留意事项同平常一样。
出示试验数据记录表。
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老师巡察指导检查。
试验完毕,整理仪器。
请几个试验组的同学汇报试验数据,老师将试验数据填入表中。
争论:(1)观看表中的数据,在测定某一个被测电阻的试验中,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各具有什么特点?(2)加在某一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同,通过它的电流也不同,但三次测定的电阻值却相同(或基本相同),这说明白什么?这又是为什么呢?(三)巩固学问1.有的同学依据公式R=U/I得出下面的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若不对,错在哪里?2.某导体两端加2伏的电压时,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4安,该导体的电阻是多少欧?若将此导体两端的电压加大到5伏,这个导体的电阻多大?若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时,通过这个导体的电流多大?此时导体电阻多大?(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1.完成试验报告。
导体的电阻教案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阻单位是“欧姆”( )还有千欧( )、兆欧( ),多大的阻碍作用是呢?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通过的电流是时,这段导体的电阻是 .通过举例让学生体会欧姆大小.学生到课本中找到关于 规定的表述文字并读后再让学生根据单位字头号自己说出三个单位换算关系.再让学生观察,电阻和滑动变阻器.2、探索定律——电阻定律(1)启发学观察和听老师介绍的这些导体电阻都不同,学生猜想:影响电阻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2)解决办法——控制变量法,方法指导(3)在学生猜想基础上,根据研究思路分析,用如图所用装置完成下面三组学生实验. A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电路图(教师投影打出) B 、出示电阻定律示教板、说明板上的几种金属材料 C 、引导学生连接电路,并说明注意事项 D 、依次对三种金属材料的电阻进行测量 E 、对数据进行分析a )定性观察——R 与材料、长度、横接面积有关b )定理推导——用图像法找出R 与材料、长度、横接面积的关系(4)实施过程按如图(b )所示电路,依次将A 、B 、C 三段电阻丝分别接入电路中,利用IUR =测出三段电阻丝电阻,并加以比较.应指出:B 电阻丝长度是A 的2倍,测出电阻也约为A 的2倍.说明:①SR 1∝,C 电阻丝与A 等长,为了改变横截面积,C 的两根电阻丝并排连入电路中,相当于横截面积增加1倍,测出电阻比A 电阻小,约为A 电阻的一半.②SR 1∝可以写成Slk R =,其中对同一材料导体.k 不变,不同材料导体.k 不同.k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质,称作电阻率,用ρ表示.③电阻率lRS=ρ,这提供了一种测量ρ的方法. 当1=S ㎡,1=l m 时,ρ在数值上等于R .强调:ρ的大小由导体材料决定.ρ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实验3:把单独一根电阻丝接入前图所示电路中,测出电阻来,用酒精灯加热.再看电压表、电流表读数,可以计算出电阻,从而判断电阻增大了.④总结:电阻定律 2SlR ρ= 导体电阻跟它长度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3、电阻定律:(1)内容:同种材料的导体的电阻R 跟它的长度L 成正比,跟它的横截面积S 成反比;导体电组与构成它的材料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体的电阻教案
一、教材分析
重点、难点剖析
1.怎样理解导体的电阻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比较不同导体(两个用电器,两根电阻线)电阻大小可以在它们两端加上相同的电压,通过比较它们的电流大小来进行判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即电阻小。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导体的电阻大小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有关,由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是导体本身的情况,所以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一个导体的形状、大小、组成材料确定,在一定的温度下,它的电阻是一定的,与这段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及电压大小、是否有电流及电流大小均无关。
那种认为电流为零时导体对电流没有阻碍作用因而电阻为零的说法是错误的。
由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都有关。
是由四个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不能单凭一个或其中几个因素来判断它的大小,不能认为长度大电阻就大、铜导线的电阻一定小等。
2.关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研究方法
由于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等多个因素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例如,研究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时,应使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保持不变,只改变导体的长度,比较不同长度,比较不同长度的导体在相同电压时的电流大小得出电阻大小与长度的关系,然后用相同的方法得出与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的关系,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探索几个物理量之间相互关系时常用的一种方法,在生活方面和物理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
3.电阻大小与温度的关系
大多数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对于常见金属,温度每升高1℃,电阻值的变化约在1/1000到6/1000之间。
所以在温度变化不大时,导体的电阻值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
而白炽灯灯丝正常发光时与不发光时相比,温度变化很大,因而电阻值变化也很大。
例如“220V 100W”灯泡的灯丝在室温下电阻约为30Ω,正常发光时电阻可达484Ω,是不发光时的十几倍,这时就不能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了。
某些合金材料(如锰铜、康铜等)的电阻值,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可用来制作标准电阻;少数物质,如碳、半导体材料等,其电阻值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特别是半导体材料,对温度的反应很灵敏,人们把这种特性叫做热敏特性。
当温度降低到-273℃附近时,某些材料的电阻忽然减小为零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处于这种状态的物体叫超导体,关于超导材料及其应用的研究是现代物理学中很活跃的领域。
4.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其实导体与绝缘体之间并没绝对的界限,在潮湿、高温、高压等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例如玻璃、胶木等经高温灼烧后,可造成绝缘破坏,变为导体,引起漏电甚至火灾。
空气是好的绝缘体,但夏天打雷闪电时,两块云之间的空气被高压“击穿”变成导体。
再如,纯水是绝缘体,但在水中掺有杂质后,它就能导电了,受潮的木材会导电就是这个原因。
而铝是导体,铝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铝却是绝缘体。
5.几个特殊值
实验室用的连接导线的电阻很小,常用的1m长的铜导线,阻值小于百分之几欧,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电流表的电阻很小,近似情况下可看作等于零。
电压表的电阻很大,近似情况下
可看作无限大。
人体的电阻约为几十千欧至几千千欧。
了解这些特殊的电阻值,对分析电路结构和解答某些实际问题时会有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电阻的初步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理解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了解半导体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做实验,得出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建立电阻的概念,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通过课本上“读一读”的内容,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从实验中理解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了解半导体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
了解“控制变量法”以及在生活、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三、活动帮助
1.课前准备
电源、开关、灯泡、电流表、导线、酒精灯、装有不同导线的示教板等。
2.活动目的
判断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建立电阻概念。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探究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有没有绝对的界限。
3.方法点拨
活动一: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
按图14-1连接实验电路,灯泡的规格为“3.8V 0.3A”。
AB是长1m、横截面积为1mm2的镍铬线。
(1)将AB接入电路,先后用一节、两节、三节干电池串联后做电源,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
表明: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改变电池节数,即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保持干电池节数不变(如两节),改用CD导线接入电路,观察比较用AB导体、CD 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大小。
表明:保持电路两端电压相同,改变连接在电路中的导体,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思考: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分析、归纳得出电阻概念:导体在导电的同时还存在着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所以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选用不同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不同。
物理学中用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________作用。
电阻越大,表示它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____;电阻越小,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从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步行时要受到阻碍的情况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思考:通过观察实验中什么现象可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3)阅读课本“方法”的内容,讨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考虑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应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
(4)怎样利用图14-2提供的器材进行实验,画出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
五、作业设计与处理
三“W”中第1题可安插到课堂实验中完成;
第2、3、4题课后独立完成,由于条件有限,有的要上网查阅的资料,我们老师要查好后再印发给学生,要知道知识的积累重在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