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中美女的独特功效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意义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与文化意义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时期,也是词的黄金时代。
在宋词中,女性形象被广泛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1. 女性美和仕女文化宋代社会高度重视礼教与审美观念,因此对女性美有着独特而丰富的描述。
宋词中经常出现婉约、秀丽、柔媚等词语来描绘女子的容貌特征,以及纤纤玉手、踏歌轻舞等动作形态来塑造她们优雅自如的姿态。
同时,宋代还兴起了仕女画风潮,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仕女文化。
这种文化倾注了人们对于女性魅力和生活情趣的追求,并深刻影响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角色和地位的认知。
2. 千金小姐与贤淑妇人在宋词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被塑造得鲜活而多样。
千金小姐是其中一类常见形象,她们出身贵族,通常与清丽动人、聪慧伶俐等特质相结合。
这种形象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富家女性的期待和塑造。
另一类女性形象则是贤淑妇人,她们以家庭为中心,注重婚姻和家庭观念,并被赞扬为勤俭持家、孝顺尊长。
这种形象反映了宋代社会对于良好婚姻关系及传统家庭价值观的推崇。
3. 文化意义:表达情感与维护社会秩序宋词不仅通过描绘女性形象来展示美学追求,还以此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倾诉。
在冷峻的社会环境下,女性形象成为歌颂爱情、寄托思乡之情、抒发个人情愫的重要载体。
同时,通过描写女性角色的品行和行为准则,宋词表达了对于家庭伦理和社会秩序的关注。
这既是对传统礼教的延续,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塑造道德模范。
4. 女性形象与文学创作女性形象在宋词中不仅是一种表述对象,也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
男性词人通过描绘女性来呈现自己的情感、思考人生的意义,并探索美与爱的深层含义。
女性形象为词人提供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作空间,同时也成为他们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结论宋词中女性形象丰富多样,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美和品行的追求,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
通过描绘女性形象,宋词既传递了爱情之美,又强化了家庭伦理观念,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
谈《诗经》中的女性美作者:任恒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0年第07期《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为我们展示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近五百年的历史画卷。
翻开古老的《诗经》,拨开历史的尘埃和后世学者繁琐的注释,可以看到《诗经》中所塑造的丰富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对女性的赞美。
一、功利性的美《诗经》中的诗作非常擅长通过对女性的容貌、神态等特征的勾勒和描述来描写女性、赞美女性。
例如,《国风》中几乎把一切美好的词语都加诸女性身上,这主要体现在文中用来表现“美”的字眼。
如“美”“姝”“娈”“清扬”“窈窕”“婧女”“美人”“佳人”“淑女”等等。
此外还有许多称赞女性美的诗句,如“美人之贻”(《邶风·静女》),“美目盼兮”(《卫风·硕人》),“有美一个”(《郑风·野有蔓草》,“静女其姝”,“静女其娈”(《邶风·静女》)“清扬宛兮,宛如清扬”(《郦风·君子偕老》),“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等等。
这些诗句在赞美女子的美貌时,无一不是以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达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的艺术效果的。
首先,《诗经》中强调女性之“硕大”为美。
《说文解字》中提到:“美,甘也,从羊从大。
”宋虚铉注说:“羊大则美,故从大”。
日本学者笠原仲二对此解释为:“中国人最原始的审美意识,可以说是起源于‘羊大’。
起源于对形象丰硕、羊毛浓厚,象征旺盛的生命力的膘肥体壮的羊的姿态的感受。
”《诗经》中许多称颂女子体态的诗篇都是以硕、大、丰、高等体态特征作为美的标准:“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陈风·泽彼》)“彼其之子,硕大无朋。
”(《唐风·椒聊》)特别是号称千古第~美人的“硕人”——庄姜夫人,她可以说是《诗经》时代“以硕为美”的女性的典型。
《卫风·硕人》在赞美这位美人时写道:“硕人其颀,衣锦襄衣。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在古代文学中,美人是一种常见的题材,被诗人、文人广泛描绘和歌颂。
美人的形象不仅仅是外貌的美丽,更是内在的灵动和智慧的体现。
通过对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观和对女性的赞美之情。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往往以诗歌的形式呈现,诗人们通过精湛的艺术手法,将美人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唐代诗人杜牧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秋夜的寂静为背景,通过描绘美人的轻盈动作和对牵牛织女星的联想,将美人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融合,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和美的联想。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不仅仅停留在外貌的描绘上,更注重内在的气质和智慧的展现。
唐代文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绘了杨贵妃的美丽和聪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以杨贵妃的美丽和智慧为中心,通过对她的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她的聪明才智和高贵气质。
这样的描写不仅仅是对杨贵妃的赞美,更是对女性智慧和才情的赞美。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也常常与爱情和情感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浪漫的意境。
宋代文人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道:“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这首词以明月的形象作为美人的象征,通过对明月的描绘和对爱情的思念,表达了词人对美人的深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这样的描写将美人与自然景物相融合,形成了一种浪漫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共鸣。
古代文学中的美人描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赞美,更是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唐代文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以登高望远的景象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美人在这首诗中成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向往的象征,给人以一种超越尘世的感觉。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解读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解读导言女性在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宋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杰出的女性形象出现在宋词中,这些形象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观念,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情感和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1. 温柔婉约的女性形象宋词中常常出现温柔婉约的女性形象,她们通常具有柔美、细腻和善解人意的特质。
例如,“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之涣《登鹳雀楼》),描绘了一个温柔婉约、含蓄而又充满爱意的女子。
这种女性形象意味着传统中国观念中理想化的女性品质:温顺、恭谦、贞静等。
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封建社会对于女性所期望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2. 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在宋词中,也有一些描绘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她们通常具备自主、聪明和勇敢的特质。
例如,“云鬓半偏新睡觉,水面初生轻霜。
”(李清照《如梦令》),表现了一个有思想、有个性并且勇敢追求自己幸福的女子形象。
这样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当时社会变革时期对于女性观念的改变和进步。
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追求自我实现。
3. 深情厚意的母爱形象在宋词中,也常常出现母爱形象。
无论是对子女还是对他人,母亲的深情厚意体现了她们在家庭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例如,“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辛弃疾《夜雨寄北》),描绘了在战乱年代里,母亲为保护孩子所付出的牺牲和守护。
这种母爱形象凸显了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的责任和担当。
她们不仅是温暖的依靠,也是家族幸福与稳定的支柱。
4. 当代启示宋词中的女性形象给当代社会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独立和追求自我实现的权利,不局限于传统对于女性角色的设定。
其次,母爱形象提醒着我们保持家庭关系、亲情关怀的重要性,并将之传承下去。
最后,通过欣赏和理解宋词中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可以促进对于妇女地位、性别平等及家庭制度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结论宋词中丰富多样、充满意味的女性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期望和赋予其角色所做出的设定。
古代诗歌中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论文
古代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探析光辉灿烂的的中国文化,孕育了我国古代诗词这一独特的瑰宝。
其中部分描写美女的诗词是家喻户晓,如“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中的杨贵妃、“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大小乔等。
诗人把这些美女写入诗歌之中,并非是为了赞颂或贬低某位美女,而是通过美女来抒发自己对历史、对现实的一种寄托,所谓“诗言志”而已。
美女已不仅仅是美女本身,而是一个意象,她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云: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赋中的东家之子,即美女也。
东家之子究竟有多美,作者没有从正面去写,而是从侧面描绘,后世乐府诗歌《陌上桑》对罗敷的描绘(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正是借鉴了这一侧面烘托的手法,罗敷有多美,不得而知,任凭读者去想象。
本文就古代有代表性的四位美女(西施、王昭君、杨玉环、绿珠)所涉及到的部分诗歌,来探析诗歌中的美女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一、西施意象及其蕴含的文化内涵美女西施,丑女东施,已为世人所公认。
苏轼《饮湖后初晴后雨》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苏轼把美丽的西湖比喻为古代的西施,其实一点也不为过。
唐代诗人罗隐《西施》诗云: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西施,名夷光,春秋时期越国人,出生于浙江诸暨苎萝山村。
同范蠡同卒于陶(定陶)。
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称西子。
天生丽质。
时越国称臣于吴国,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谋复国。
在国难当头之际,西施忍辱负重,以身许国,与郑旦一起由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吴王最宠爱的妃子,把吴王迷惑得众叛亲离,无心于国事,为勾践的东山再起起了掩护作用,表现了一个爱国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
后吴国终被勾践所灭。
古代形容女子美貌的词美的诗句
古人对女子美貌的赞美,常常以诗词来表达。
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形容女子美貌的词语和诗句,这些词语和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人对美的追求和想象,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貌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
一、清丽古代诗词中常用“清丽”一词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明妆亮甲,清丽”一句,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浣溪沙》中有“新著宝雕装,约束秋阴意,清丽”一句,这些诗句中的“清丽”一词多用来形容女子的容貌洁净纯美,给人以清新脱俗的美感。
二、娉婷在古代诗词中,也常有用“娉婷”一词来赞美女子的美态。
比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中有“和风娉娉”一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有“清影娉娉”一句,这些词句中的“娉婷”一词多用来形容女子的举止舒展娴雅,给人以柔和婉约的美感。
三、娇艳古代也有用“娇艳”一词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比如唐代诗人杜牧的《金谷园》中有“命驾红深径,探梅娇艳”一句,清代诗人袁枚的《雪梅·浅笑低诉宛如画》中有“香风倚翠筠,娇艳跪幽篁”一句,这些词句中的“娇艳”一词多用来形容女子容颜娇媚艳丽,给人以娇嫩明艳的美感。
四、绰约古代文人也喜欢用“绰约”一词来表达对女子美貌的赞美。
比如宋代词人苏轼的《卜算子》中有“绰约多令。
独上兰舟,恍惚独憷。
眉捻青,鬓翠,步虚声断”一句,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绰约红颜何必“约”字为首”一句,这些词句中的“绰约”一词多用来形容女子的美丽出尘、姿态高雅,给人以精致华丽的美感。
五、冶艳在古代诗词中也常有用“冶艳”一词来形容女子的美貌。
比如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冶艳夺目,娇慵迷豁”一句,清代文学家吴敬梓的《儿女英雄传》中有“焚香冶艳拜晴娘”一句,这些词句中的“冶艳”一词多用来形容女子容颜艳丽娇媚,给人以妖娆妩媚的美感。
古代对女子美貌的赞美常常通过诗词来表达,这些诗句中常出现的形容词语有“清丽”、“娉婷”、“娇艳”、“绰约”、“冶艳”等,这些词语除了能够真实地反映古人对女子美的审美标准外,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美貌的追求和价值取向。
盛唐诗词中的美人风采
盛唐诗词中的美人风采盛唐时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这个时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人才子。
其中,描绘美人的诗词作品尤为突出,展现了盛唐美人的风姿和气质。
以下是一些盛唐诗词中描述的美人形象和风采。
1. 杨玉环:倾城佳人杨玉环是唐玄宗时期著名的美女,她以其姿色绝世、才艺出众而闻名于世。
不少盛唐诗人都为她创作了许多赞颂之作。
《长恨歌》•短发西施眉,动人心弦。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此篇描写了杨玉环聪明可爱、动人心弦的容貌特征,同时也表达了对离别和遥远感情的苦楚之情。
2. 虞美人:冰清玉洁虞美人是又一个在盛唐时期备受赞美的美人形象。
她以其高贵、冷傲的形象为人所称道。
《虞美人》•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这首诗将虞美人与洞庭山、岳阳楼等自然景观联系在一起,形容出虞美人高雅冷艳的气质。
3. 薛涛:文采风华薛涛是盛唐时期杰出的女诗人之一,她以其才情出众、文采风华而被称颂。
《月宫宴宣州谢朓庆忌之作》•天人访戴顺,心意共沾衣。
•省见权门客,儿童值郢词。
•圆床看主僮空座,小邑降吾身来仪。
这首诗描述了薛涛受到天人敬仰,继承衣钵的情景,并表达了她对艺术与文学事业的热爱和才情的突出。
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盛唐时期诗人们对美人的描绘富有情感和艺术感染力。
他们用含蓄而深入的文字传递美人的魅力和风采,给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些诗词作品不仅展示了盛唐时代美人的外貌特征,更凸显了她们的才华与气质。
当然,在盛唐时代还有许多其他美丽、灿烂、才华出众的女性形象被写入了经典诗词中。
她们或婉约秀丽、或高贵冷艳,都以不同的方式为盛唐时期增添了一道绚丽而独特之光。
唐代文学之美人诗
唐代文学之美人诗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而其中以诗歌最为璀璨夺目。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美人诗尤为引人注目。
唐代的美人诗描写了那些华丽绝伦、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唐代社会中对美的追求和崇拜。
本文将以唐代文学作品中的美人诗为切入点,探讨唐代文学之美人诗。
一、杨玉环之美唐代著名的美人诗中,杨玉环的形象是最被广泛描绘的。
杨玉环是唐玄宗时期的一位美女,她倾国倾城的美貌成为了后人传诵的经典。
唐代高手写下了大量关于杨玉环的美人诗歌,描述了她的美丽和魅力。
例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中就提到了“美人如花隔云端,婵娟被月生”的杨玉环,将她的美丽形象与月亮、花朵相媲美。
二、美人诗的意象在唐代美人诗中,除了描绘美人的容貌之外,还注重对美人的意象进行描绘。
例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色屋前乱熙攘,玉盘珍羞欲满筐。
”这里的美人被比作芙蓉,将她的美丽与花朵相融合,给人以鲜活、生动的美感。
三、美人诗的表达手法为了表达美人的美丽和魅力,唐代诗人使用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手法。
首先,诗人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美人的美丽与自然景物相联结,使形象更加生动。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楼是唐代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描述了楼宇高耸,如玉女子进入云中般的美丽景象。
其次,唐代诗人还善于通过音韵的抒发表达美人的美丽特质。
例如,李白的《将进酒》中写道:“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这里借用了字音相仿的“茫”、“茫”组成的双音韵,使整首诗在音韵上如歌般优美流畅,给人以美人婉转柔和的感觉。
四、美人诗的文化背景唐代美人诗的创作离不开当时的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宫廷文化和士人文化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这为美人诗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想象空间。
唐代的美人不仅仅是美丽动人的形象,还代表了一种社会上层对于美的崇拜和追求。
离骚中的美人的象征意义
离骚中的美人的象征意义
离骚中的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代表性的形象。
在古代诗歌中,美人被赞颂为有着高贵的气质、优美的容貌以及高尚的品德,她们往往代表了美和爱情的象征,成为了许多诗人笔下的灵感源泉。
那么,离骚中的美人具有哪些象征意义呢?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美丽和优雅。
她们的容貌被诗人描绘为“婀娜多姿”、“花容月貌”,给人留下了美丽优雅的印象。
这种美丽不仅仅是外表的美,更是内心的美,是一种具有高贵气质和优雅风度的美。
美人的美丽和优雅,代表了古代诗歌中对于美和艺术的追求,也代表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高尚的精神和品德。
她们的品德被赞誉为“贞静淑德”,具有高贵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她们以自己的身体和美丽来表达自己对爱情和人生的态度,表现了一种对于高尚精神和品德的追求。
美人的高尚精神和品德,代表了古代文化中对于道德和伦理的重视,也代表了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
离骚中的美人象征着爱情和感情。
她们的形象被诗人描绘为“娉娉婷婷”,“曲曲弯弯”,表达了对于爱情和感情的向往。
美人的形象,被赋予了一种浪漫的色彩,代表了人们对于爱情和感情的追求和渴望。
美人的形象,也成为了许多诗人的灵感源泉,为古代诗歌中的爱情主题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
离骚中的美人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形象,她们象征着美丽和优雅、高尚的精神和品德以及爱情和感情。
她们的形象不仅仅代表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向往,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艺术形式,为中国古代文学增添了一份浪漫和优美的色彩。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创造
宋词中的女性形象创造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词坛的鼎盛时期。
在这个时期的宋词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丰富多样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具有深情厚意,还展现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和地位。
1. 优美细腻的描写宋词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非常细腻而优美。
通过对于女性容貌、举止、仪态等方面的描绘,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对于女性之美的赞颂与倾慕。
例如李清照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通过这样一段文字,读者可以想象出花容月貌、温柔娇媚的女子。
2. 不同社会角色体现宋词中也展现了不同社会角色的女性形象。
除了宫廷贵族和文人墨客之外,还描写了庶民百姓中的女性形象。
例如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里的“风流人物”并不仅指男子,也包括了悲歌伤怀、坚韧不拔的女性形象。
3. 勇于表达内心情感宋词中的女性形象也散发出坚强与自由的气息,在传统封建社会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她们勇于追求爱情、信仰和理想,并用才情与智慧驾驭自己的命运。
李清照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这里亦体现了女性如何通过内心的坚持和努力去克服困难以实现自己的愿望。
4. 对于爱情的投入与执着爱情在宋词中是一个重要主题,而女性形象更是其中投入与执着的代表。
无论是宫廷闺阁中寻求真爱、忠贞不渝的女子,还是民间百姓中默默守候、牵挂着自己情人的女性,在宋词中都得到了一种美好且真实的表达。
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描绘,展现了女性对于爱情追求时的坚持与决心。
结束语总体而言,在宋词中塑造女性形象不仅局限于美丽与柔顺,更多地展现出她们在当时社会下所承受与发展的多样角色。
通过深情细腻的描写、不同社会角色体现、勇于表达内心情感以及对爱情投入与执着等方面的创造,宋词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为后世留下了重要文化遗产。
浅析古诗文中的“美人”形象
浅析古诗文中的“美人”形象作者:马小凤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5年第03期“美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可以是阴性,也可以是阳性。
可以如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可以似燕颔虎须,光射寒星。
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都可以称其为美人。
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阴柔与阳刚往往是不够的,在审美标准与接受心理上,阴阳必须是融合的。
中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美人形象的作品,可以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对淑女的描写常以“水”为背景。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塑造了一个水中美人的形象。
再如《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更是千古传诵的美人赞歌。
《唐风·扬之水》:“扬之水,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云何不乐?”也以“水”来起兴。
“水”在《周易》中常与女性联系在一起,属“柔”。
《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即以“水”为女性。
《大易粹言·卷八》:“土以水柔,水以土流。
”即表明“水”的柔性。
作为淑女的主要特征,“柔”并不是《诗经》中女性的唯一形象。
与“柔”相关的是“静”:《周易新讲义·卷一》:“至柔至静,含万物之道也。
”即以“静”与“柔”并举。
因此“静女”也成为“淑女”的另一个代名词。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郑风·女曰鸡鸣》:“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毛传:“宾主和乐,无不安好。
”以“安”来解“静”。
“安”,甲骨文作“”,像一女性独处室中,即表示“娴静”之意。
无论是淑女的“柔”还是静女的“安”,都属“阴”性,在女性塑造上,都不如《诗经》中“动静”结合的“美人”——“硕人”传神:《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如果说中国传统文化赋予女性所应有的美的属性是“柔”的话,满足这一本质的女性形象可以“淑女”、“静女”为代表。
通读古诗词的女人,原来可以拥有高层次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
通读古诗词的女人,原来可以拥有高层次的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女人与女人最大的区别,不是年龄,不是相貌,而是拥有这种气质。
而我所说的气质,既不是小家碧玉,也不同于大家闺秀,因为那都经不住人事的消磨、免不了岁月的摧残。
在我看来,一个女人最高层次的气质,是那古人所言的:林下风致。
何为“林下风致”?简而言之,即为:不油腻。
比如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比如叶嘉莹,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林徽因(上)和叶嘉莹(下)气质在这一层次的女人,她们的颜值不一定是最高的,但身上却有一种让人喜欢的能力。
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吸引来的都是真心的闺蜜、优秀的伴侣。
就连岁月,也只对这种女人手软。
她们在30岁、40岁甚至50岁,愈来愈显示出智慧、优雅的人格魅力。
容貌或许天赐,但气质一定可以修炼。
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这位国民女神的气质养成之路,就是最好的证明。
从《百家讲坛》到《中国诗词大会》她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最美女教授就在今年的2月14日,《中国诗词大会》第4季的导师席上,这位来自中南大学文学院的女教授,让人眼前一亮。
她是穿越的“古典女神”,淡妆、盘发,外形不算惊艳,却把一身旗袍驾驭得大气优雅、韵味十足。
舞台上的她,即使站在董卿身边也丝毫不逊色。
她是风靡大学校园的“杨姐姐”。
她的课一反常规,不点名、不签到,提前半小时旁听的学生就挤满了过道。
即使在偏重理工的中南大学,抢她的诗词选修课比抢春节火车票还难。
她叫杨雨,杨柳依依的杨,和雨和烟两不胜的雨。
既能深情款款,出口成章,兴之所至也能“大碗喝酒,大口吃肉”,从不掩饰,洒脱自在。
而正如名字透露的诗意一样,她的一生,似乎注定跟诗词分不开。
无论是在《百家讲坛》、《见字如面》,还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无论是当主讲人,还是当评委,只要有她在,一定场场爆满。
很多人甚至不辞辛苦也要赶到现场,想一睹风采。
不必说那些上班族、企业家,就连认不得几句诗词的街边小贩、上了年纪的阿妈,也准时守着电视机等她的节目。
欲把才子比佳人——简析我国古典诗歌中美人的意象
欲把才子比佳人——简析我国古典诗歌中美人的意象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
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
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自喻。
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自从屈原在《离骚》中开创“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后,文人骚客追随者日众。
众多诗人出于自身特殊的处境考虑,采取比兴手法,托儿女之情以写君臣之事,曲折地表现自己的情志。
于是这种以美人为喻的传统在后世得到发展。
曹植的《美女篇》中有:“佳人慕高义,求贤良独难”,以绝代美人比喻有理想有抱负的志士,以美女不嫁比喻志士的怀才不遇。
含蓄委婉、意味深长地表达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
盛唐天才诗人李白的《玉壶吟》道:“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化用东施效颦的典故,自比西施,写出他由于言行做派狂放不羁,在朝廷上下引起一些流言蜚语又招致玄宗不满的一腔愤懑。
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在《摸鱼儿》中说:“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作者用古代宫中几个女子的事迹,来比喻自己的遭遇,进一步抒发其“蛾眉见妒”的感慨。
词中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喻指自己的失意。
陈皇后因招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长门宫。
后来她拿出重金,买得司马相如的一篇《长门赋》,希望用它来打动汉武帝的心,但是她所期待的“佳期”却迟迟未到。
辛弃疾这样一个慷慨磊落快意恩仇的大英雄,把一腔报国无门的沉郁之情寄予在婉约含蓄的比喻之中。
综观上文,我们不由得疑窦突生,为什么这些豪情万丈、才华横溢的诗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把自己拟作柔美婀娜的美人呢?原来在我国古代诗歌传统中“美人”和“蛾眉”代表了对于美好事物和高洁理想的无比向往和追求。
论《诗经》的女性美
论《诗经》的女性美
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辛弃疾曾经赞叹过它的美丽。
诗经录入了大量的古风绝抒和宋词,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不仅成为中国文化精华的缩影,也充分展示出古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和优雅的美丽。
第一,“三千宠爱在酒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女子在“三千宠爱”中挣扎,用她温柔坚强的气质,勇敢战胜命运,走出自己的人生轨迹,组成波澜壮阔的唐诗宋词,给古代女子以自信心和勇气。
第二,“思质有节乃以对,而有怀无定其欢”,这句诗告诉我们,古代的女子的守法有节制,思想敏捷,思想有着沉稳的本质,思考着如何出色地表现自己,做一个有用的人。
第三,“怨无尽,美其美,仁义礼乐”,古代女子深谙仁义礼乐之谒,以及有教养的态度生活,她们熟谙仁义,在理智而有原则的地方,对事物有公平正义的视点;在礼乐上,她们拥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态度,吸取到大自然的灵秀之美,并能在风俗民情中承受着传统文化的营养滋长,把古典的文化技艺传
递给子孙后代。
从审美角度看,诗经中的女性美是现实女性的写照,深刻诠释了女子的性灵特质和丫头的气质特点,让我们的思想得以拓展,让更多的年轻女子有信心去战胜困难,勇于改变命运,提升视角,走向成功之路。
曹植古诗词赏析:美女篇
【导语】《美⼥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以开头⼆安为题。
这⾸诗以美⼥盛年不嫁,⽐喻志⼠怀才不遇。
下⾯是⽆忧考分享的曹植古诗词赏析:美⼥篇。
欢迎阅读参考! 《美⼥篇》 曹植魏晋 美⼥妖且闲,采桑歧路间。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攘袖见素⼿,皓腕约⾦环。
头上⾦爵钗,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体,珊瑚间⽊难。
罗⾐何飘摇,轻裾随风还。
顾盼遗光彩,长啸⽓若兰。
⾏徒⽤息驾,休者以忘餐。
借问⼥安居,乃在城南端。
青楼临⼤路,⾼门结重关。
容华耀朝⽇,谁不希令颜? 媒⽒何所营?⽟帛不时安。
佳⼈慕⾼义,求贤良独难。
众⼈徒嗷嗷,安知彼所观? 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
【注释】: (1)本篇是《杂曲歌·齐瑟⾏》歌辞,以美⼥“盛年处房室”⽐喻⾃⼰虽有才具⽽⽆可施展。
(2)闲:同“娴”,雅。
(3)冉冉:动貌。
(4)攘袖:捋上袖⼦。
(5)约:缠束。
(6)⾦爵钗:⾦钗头上作雀形。
“爵”,同“雀”。
(7)交:络。
(8)⽊难:碧⾊珠,传说是⾦翅鸟沫所成。
(9)还(⾳旋):转。
(10)啸:蹙⼝出声,今⾔吹⼝哨。
(11)以上⼆句⾔⾛道的因她⽽停⽌,休息着的为她忘了吃饭。
这诗⽤《陌上桑》的意思⽽压缩为两句。
(12)城南端:城的正南门。
(13)青楼:涂饰青漆的楼,指显贵之家,和后代以青楼为妓院的意思不同。
(14)重关:两道闭门的横⽊。
(15)“容华”句⾔颜⾊之美如朝⽇之光辉照⼈。
(16)希令颜:慕其美貌。
“令”,善。
(17)⽟帛:指珪璋和束帛,古代定婚⾏聘⽤它。
时安:即时安置。
这两句说:媒⼈在⼲什么呢?怎么不及时地让她被⼈聘娶呢? (18)这两句说⼀般⼈徒然七嘴⼋⾆乱说,哪知道彼⼥⾃有她的见识呢? 【赏析】: 《美⼥篇》是乐府歌辞,属《杂曲歌.齐瑟⾏》,以开头⼆安为题。
这⾸诗以美⼥盛年不嫁,⽐喻志⼠怀才不遇。
曹植是建安时期的杰出诗⼈,他的诗“⾻⽓奇⾼,词采华茂”(钟嵘《诗品》上),对五⾔诗的发展起了很⼤的推动作⽤。
从几首诗看“美人”兴寄的交际功能
2 01 4. 6 B
.
…
…
…
…
…
…
…
一
从 几 首诗看 “ 美人 际功 能
蔡爱芳
自屈 原楚辞开始 , “ 美人 ”兴寄在 中国古典诗歌 中形成 深 远传统 。 “ 美 人 ” 兴 寄 甚 至 用 于文 人 的现 实 交 际 ,表 达 一 种 难 以直 言 的 情 感 ,往 往 可 以 收 到 非 同寻 常 的 沟 通 效 果 , 此 种 现象值得 深思 。女 性作为象征 符号一旦形成 传统 ,必 将影 响到文学的创作和过度阐释 。 “ 美人 ”是 中国古代诗歌 中的常见意 象。从屈原 楚辞开 始, “ 美人 ”意象常 常和 比兴 寄托 联系在一起 。建安时 期, 曹 丕、曹植 、徐干等诗人 都有不 少女性题材 的诗歌 ,曹植 更 是 有 意 识 地 继承 和 发 展 了 屈 原 《 离骚》把女性 置于喻体地位 的手 法 ,对 “ 美 人 ” 比 兴 寄 托 传 统 的 发 展 有 很 大 影 响 。 曹植 对 于女性 的书写方式 ,随着建安 文学成就 的确 认 以及曹植个 人 在 后 世 文 人 中 产 生 的 巨 大 典 范 效 应 , 深 刻 影 响 了 后 世 诗 歌对 于女性 的书写模 式及 阐释模 式。女性题材 诗歌 的兴 寄意 义 , 发 展 到 一 定 程 度 ,甚 至 还 用 F完 成 某 些 现 实 交 际 功 能 。
, ,
寄 的交
士庶对立 的矛盾 ,洋溢着 一股勃郁不平之气 ,表明它与一般 干谒诗和 叹卑嗟贫 的作 品有很大的不 同。因此 ,这首诗不但 引 起 了寒 族 士 人 的强 烈 共 鸣 , 而 且 也 赢 得 了某 些 世 族 人 士 程 度不 同的理 解和 同情 。钟 嵘 《 诗品》之所 以称 “ 泰机寒女之 制 ,孤寂宜 怨 ”、梁代 昭明太子萧统之所 以把 它收入 自己的 选 本,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