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导学案)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第5单元全)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XJ版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5章 轴对称与旋转 1.课题 轴对称图形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轴对称图形,会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图形的对称轴. 2.通过观察生活中轴对称现象,探索其共同特征,提高识图和想象能 力. 3.培养动手能力,体验数学美在实践中的广泛运用.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概 念. 难点 正确理解轴对称图形概念.
3.阅读教材P113“说一说”,在图5-2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解:图5-2中(1)、(2)、(3)、(4)都是轴对称图形, (5)、(6)不是轴对称图形.
活动3 自主探究2
阅读教材P114“动脑筋”,思考:用什么方法能准确找到轴对称图形 的对称轴? 答:利用折叠的方法.
活动4 合作探究2
…
正多边形的边 数
3
4
567
…
对称轴的条数 3 4 5 6 7 …
根据上表,猜想正n边形有n 条对称轴.
练习
1、在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C( )
A、锐角三角形
B、曲线
C、线段
D、直角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有(D A、一条 C、三条
) B、二条 D、一条或三条
练习
3、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D ) 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B、有一角为45°的直角三角形 C、有两个角分别为50°与80°的三角形 D、有两个角分别为55°与65°的三角形
活动5
完成 《名师测控》手册 《精英新课堂》手册
活动6 课堂小结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 叠,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 定 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 义 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轴对称 图形
现 一个图形具有的特殊形状. 象
五、作业布置与教学 反思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2旋转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2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主要介绍了旋转的概念、性质及其在几何中的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变换的基础,也是中学数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轴对称的基本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但是,对于旋转的理解和应用,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逐步掌握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旋转的概念,掌握旋转的性质;2.学会用旋转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概念和性质;2.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运用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旋转过程;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碰撞;4.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几何画板软件;2.准备相关例题和练习题;3.准备 rotation.js 等旋转演示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展示一个图形进行旋转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旋转前后的变化。
提问:这个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它是如何旋转的?2.呈现(10分钟)介绍旋转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旋转的性质。
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展示图形旋转的三个关键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度。
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旋转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利用 rotation.js 等旋转演示工具,尝试对给定的图形进行旋转。
引导学生发现旋转过程中的规律,并总结旋转的性质。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关于旋转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以适当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教师在旁边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章是学生继学习几何初步知识后的进一步拓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巩固和掌握轴对称与旋转的相关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但部分学生对于性质和应用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感受轴对称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学生应能够利用轴对称与旋转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教学,学生能够运用轴对称与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2.难点:如何运用轴对称与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轴对称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轴对称与旋转的相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轴对称与旋转的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轴对称与旋转概念、性质、应用及相关练习的PPT。
2.实例素材:收集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与旋转实例,用于教学演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轴对称与旋转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与旋转实例,如剪纸、旋转门等,引导学生关注轴对称与旋转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5.1.1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5.1.1轴对称图形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和性质之后的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下学期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概念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运用轴对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2.难点: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的证明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3.性质探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4.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几何知识,证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5.运用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来解决问题。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和性质。
7.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一、轴对称图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练习的正确率等。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5章 轴对称与旋转 5.2 旋转
5.2旋转【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了解旋转的定义,能说出旋转中心、旋转角.掌握旋转的性质.【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图形的旋转过程,发展几何直觉,领悟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感知数学美,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旋转的性质.【教学难点】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向学生展示有关的图片:(1)时钟上的秒针在不停的转动;(并介绍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2)飞速转动的电风扇叶片;(3)汽车上的雨刮器.2.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教学说明】观察图片、演示俄罗斯方块游戏——构成游戏的模块均是由一个小正方形通过平移变换而来.学生通过玩游戏,发现除了平移运动之外还有旋转运动.引导学生列举出一些具有旋转现象的生活实例,引出课题:“生活中的旋转”.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我们观察了上面的三幅图片,你能说出它们在转动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特征吗?(1)钟表上的秒针是怎样走动的呢?(2)电风扇启动后,它的叶片是怎样运动的呢?(3)汽车上的雨刮器是怎样运动的呢?像前面三个例子那样,将一个平面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绕这个平面内一定点O旋转同一个角a,得到图形F′,图形的这种变换就叫做旋转.这个定点O叫做旋转中心.角a叫做旋转角.原位置的图形F叫做原像,新位置的图形F′叫做原图形F在旋转下的像.图形F上的每一个点P与它在旋转下的像点P′叫做在旋转下的对应点.显然前面的三种图像的变换都是旋转,可让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旋转中心.促进学生理解旋转的相关概念.2.将三角形ABC以O为旋转中心旋转60°得到三角形A′B′C′.P点在这个旋转下的像是P′点.那么OA′与OA相等吗?∠POP′和∠AOA′相等吗?度数是多少?【归纳结论】一个图形和它经过旋转得到的图形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两组对应点分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3.在上面的旋转中,三角形ABC与三角形A′B′C′的大小,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归纳结论】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图形,总结旋转的相关性质.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见教材P121例题.2.如图,如果把钟表的指针看做四边形AOBC,它绕O点旋转得到四边形DOEF.在这个旋转过程中:(1)旋转中心是什么?(2)经过旋转,点A,B分别移动到什么位置?(3)旋转角是什么?(4)AO与DO的长有什么关系?BO与EO呢?(5)∠AOD与∠BOE有什么大小关系?解:(1)O (2)D、E (3)∠BOE和∠AOD (4)相等;相等(5)相等3.下列关于旋转和平移的说法正确的是(D)A.旋转使图形的形状发生改变B.由旋转得到的图形一定可以通过平移得到C.平移与旋转的共同之处是改变图形的位置和大小D.对应点到旋转中心距离相等4.如图把正方形绕着点O旋转,至少要旋转90°度后才能与原来的图形重合.5.如图所示,三角形ABC中,∠BAC=90°,AB=AC,D、E在BC上,∠DAE=45°,三角形AEC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个角后成三角形AFB.(1)图所示中哪一点是旋转中心?(2)旋转了多少度?(3)指出图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解:(1)A;(2)90°;(3)A的对应点是A,E的对应点为F,C的对应点是B;AC的对应线段AB,AE的对应线段是AF,EC的对应线段是FB;∠1的对应角为∠2,∠3的对应角为∠F,∠C的对应角为∠4.6.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BAF=70°,且AE=2,三角形ABF是三角形ADE的旋转图形.(1)旋转中心是哪一点?(2)旋转了多少度?(3)AF的长度是多少?解:(1)旋转中心是A点.(2)∵三角形ABF是由三角形ADE旋转而成的,∴B是D的对应点,∴∠DAB=90°就是旋转角.(3)AF=AE=2.7.如图:P是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将三角形ABP旋转分别得到三角形BQC和三角形ACR,(1)分别指出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2)三角形ACR是否可以直接通过旋转三角形BQC得到?解:略.【教学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特点,发现图形的旋转关系,巩固旋转的性质.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布置作业:教材第121页“习题5.2”中第3、4题.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我始终以提问、指导学生操作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所有的特征都是通过学生自己观察图形,体会、归纳得出.这样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旋转特征,解决生活与实际问题,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不同难度的习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案
轴对称与旋转知识梳理1.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概念⑴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______,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________.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_________,这条直线叫做_______,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________.2.轴对称变换(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_________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完全相同.(2)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_;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_______.3.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着一个沿着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为,转动的角度为.图形的旋转有三个基本要素:、和.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角所决定的.4.旋转的性质:(1)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图形的大小、形状.(2)旋转过程中,图形上每一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都.5.旋转作图:旋转作图的关键在“转线”,即找出各个关键点的对应点,“转线”的实质就是“转化”,将旋转作图问题转化为线段的旋转作图问题.旋转作图的一般步骤:(1)连点:将原图中的一个与连接;(2)转线:将关键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的线段绕旋转中心按指定的方向旋转一个,得到这个关键的对应点;(3)连接:按原图的连接方式,连接各关键点的对应点.考点呈现考点1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例1(2012年广东梅州)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 B C D解析: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得解.应选C.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判断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图形的两部分沿对称轴折叠后是否重合.考点2 作轴对称图形例2 (2012年山东潍坊)甲、乙两位同学用围棋子做游戏.如图2所示,现轮到黑棋下子,黑棋下子后白棋再下一子,使黑棋的5个棋子组成轴对称图形,白棋的5个棋子也成轴对称图形.则下列下子方法不正确的是().[说明:棋子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如A 点在(6,3)]A.黑(3,7);白(5,3)B.黑(4,7);白(6,2)C.黑(2,7);白(5,3)D.黑(3,7);白(2,6)分析:分别将选项所说的黑、白棋子放入图形,再由轴对称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解:A选项若放入黑(3,7),白(5,3),则此时黑棋是轴对称图形,白棋也是轴对称图形;B选项若放入黑(4,7),白(6,2),则此时黑棋是轴对称图形,白棋也是轴对称图形;C选项若放入黑(2,7),白(5,3),则此时黑棋不是轴对称图形,白棋是轴对称图形;D选项若放入黑(3,7),白(2,6),则此时黑棋是轴对称图形,白棋也是轴对称图形.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注意将选项中各棋子按位置放入,然后检验是否为轴对称图形.考点3 图形的旋转例3分析图3-①,3-②,3-④中阴影部分的分布规律,按此规律在图3-③中画出其中的阴影部分.分析:由图3-①,3-②来看,图3-②是由图3-①绕着中心顺时针旋转得到的,图3-④是图3-②顺时针旋转得到的,由于本题按图3-①到图3-②的规律分布,因此图3-③是由图3-②顺时针旋转得到的.解:旋转后如图⑤.图4说明:注意细心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例4(2011年嘉兴市)如图4,点A,B,C,D,O都在方格纸的格点上,若△COD是由△AOB绕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而得,则旋转的角度为()A.30°B.45°C.90°D.135°分析:由于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就是旋转角,所以∠BOD和∠AOC都是旋转角,由此,结合图形即可求解.解:由图可知,OB、OD是对应边,∠BOD是旋转角,所以旋转角∠BOD=90°.故应选C.说明:求解本题的关键是要根据题意,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考点4 旋转作图例5(2011年黑龙江省黑河市)如图5,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2)将△ABC绕点O旋转180°,画出旋转后的△A2B2C2.(3)画出一条直线将△AC1A2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分析:对于(1)和(2)可依据图形的平移、旋转等步骤进行作图.(4)可利用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平分其面积求解.解:依题意,得(1)将△ABC向右平移3个单位长度得△A1B1C1,如图6所示.(2)将△ABC的三个顶点A,B,C绕点O旋转180°后得A2,B2,C2,连接得到△A2B2C2,如图6所示.(3)因为点O是AA2的中点,而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平分三角形的面积,于是可过点O,C1作直线OC1,如图6所示.说明: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平移、旋转和等分三角形的面积,求解时要根据已知正确地确定对应点和理解中线的特征.考点5 图案设计例6(2011年温州市)七巧板是我们祖先的一项卓越创造,用它可以拼出多种图形,请你用七巧板中标号①,②,③的三块板(如图7)经过平移、旋转拼成图形.(1)拼成矩形,在图8中画出示意图;(2)拼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在图9中画出示意图.注意:相邻两块板之间无空隙,无重叠;示意图的顶点画在小方格顶点上.分析:考虑到①,②,③的三块板分别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而且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与正方形的边长相等,所以可直接对相关图形进行平移或旋转即得矩形或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案不唯一.各给出一种,如图8和图9.说明:求解本题时要注意正确理解题目,要求仅限用七巧板中标号①,②,③的三块板. 误区点拨1.概念模糊致错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⑴两个全等的图形一定成轴对称;( )⑵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 ( )⑶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 ( )错解:⑴√;⑵√;⑶√.剖析:⑴两个全等的图形形状和大小完全一样,并且它们能够重合,但它们不一定关于某条直线折叠后重合,因此,两个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成轴对称.但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两个图形成轴对称,不仅与它们的大小和形状有关,而且还与它们的位置有关.⑵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一条直线,而等腰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线段.因此,正确的说法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⑶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这个交点的位置与三角形的形状有关.当三角形分别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分别在三角形内、斜边中点处和三角形外.正解:⑴×;⑵×;⑶×.2. 考虑问题不严密致错例2 如图1,将一个圆对折,再对折,然后把得到的图形涂色,沿着折痕打开得到了四个完全一样的图形,图中的________与阴影部分成轴对称.错解:图形1,3.剖析:容易把2漏掉,主要是同学们习惯水平折叠和竖直折叠图形,忽略了可以沿着斜方向折叠图形.正解:图形1,2,3.3.混淆旋转、轴对称例3 如图2所示,在正方形网格中,△OAB绕点O旋转后,顶点B的对应点为点B′,试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错解:如图3所示,△OA′B′即为所求.剖析:此题错因是没按要求画图,画成了轴对称图形.在画旋转图形时,应注意关键点旋转后的位置.根据题意可知,旋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旋转角度是90°,那么点A也要同样沿顺时针方向旋转90°.正解:如图4所示,△OA′B′即为所求.跟踪训练1.(2012年江苏连云港)下列图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2.(2012年贵州遵义)把一张正方形纸片如图1-①,1-②对折两次后,再如图1-③挖去一个三角形小孔,则展开后图形是()3.如图2,将左边的图案变成右边的图案,经过的操作是( )A.平移B.旋转C.轴对称D.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图24.如图3,将左边的长方形绕点B旋转一定角度后,变成右边的长方形,则∠ABC=___ ___ .5. 如图4,当半径为30 cm的转动轮转过120角时,传送带上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cm6. 如图5,在10 ×5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单位1,将△ABC向右平移4个单位,得到△A′B′C′,再把△A′B′C′绕点 A′逆时针旋转 90○得到△A″B″C″请你画出△A′B′C′,和△A″B″C″.(不要求写画法)图5。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章 轴对称与旋转 5.2 旋转》教案_29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旋转》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本章以图形的变换贯穿始终。
本节课之前学生已有了平移、轴反射的知识铺垫,学好了平移、轴反射、旋转这三种变换将有助于我们在后续各册借助变换来研究图形的性质。
对于旋转的基本性质,《课标》要求通过“探索”得到。
因此,教材设置探究栏目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的运动变化去发现旋转的性质。
进行这样的探究活动有助于学生感受图形运动变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从而为运用图形变换去研究图形性质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初步了解了旋转,在本册前两章中已经学习了平移、轴反射这两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教学目标:1、掌握旋转的有关概念,理解旋转变换也是图形的一种基本变换。
2、会找出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旋转中心、旋转角。
3、理解图形的变换是由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方向所决定的,探索和发现旋转后图形上的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旋转了相同的角度,但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
4、探索旋转的基本性质并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的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5、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旋转概念和它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作出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认识旋转观察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们身边除了平移、轴反射等图形变换之外,生产生活中广泛存在着旋转现象,从而产生对这种变换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为本节课探究问题做好铺垫。
】二、自主学习,了解概念1、自主学习了解概念自主学习课本119页的内容了解:旋转、旋转中心、旋转角,找出一个图形与它经过旋转后的图形的对应点、对应角、对应线段。
2、自学检测3、引发猜测引发猜测:图中除了对应角相等以外,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自学检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为下面探究旋转的性质做好准备】三、活动探究,理解性质1、自主探究旋转的基本性质2、探究反馈,举一反三。
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第5单元全章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5.1 轴对称5.1.1 轴对称图形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重点、难点) 2.会作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重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脸谱图形,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轴对称图形【类型一】 轴对称图形的识别个标志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解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图案的特点解答,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能找出对称轴,把这个图形沿某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观察发现只有D 选项有一条竖直过中心的直线为图形的对称轴,其他三个都不是轴对称图形.故选D.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是否能找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反映的是这个图形自身的对称性;符合要求的“某条直线(对称轴)”可能不止一条,但至少要有一条.【类型二】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已知图中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请你画出它们的对称轴.解析:找到对折后能使图形两旁完全重合的这一条直线,再作出这条直线即可.解:作图如下:方法总结:①对称轴是一条直线;②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把图形分成完全相同的两部分;③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可以是一条或多条.【类型三】轴对称图形的作图如图,是由三个阴影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请你在三个网格图中,各补画出一个有阴影的小正方形,使补画后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解析:因为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因此我们可以参考这四条对称轴来构建图形.解:所补画的图形如下所示:方法总结: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题目,作图后判断所作的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是否能找出对称轴.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图形:(1)概念(2)判断轴对称图形(3)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4)作轴对称图形本节课学习了轴对称图形,易错点是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条数时考虑不完整.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是“折”,即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关键看是否能找出对称轴.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让学生自主归纳,并对易错点加强练习5.1.2 轴对称变换1.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2.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难点)3.能够按要求作出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后的图形.(重点)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图,水面上的图形与映在水里的像有什么关系?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轴对称变换观察下图中各组图形,其中左边图形不是右边图形轴对称变换得到的是()解析: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由图形可以看出:C 选项中的伞面不对称,故选C.方法总结: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一种对称关系,而且只有一条对称轴.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成轴对称,关键是寻找对称轴,看直线两边的图形折叠后能否重合.探究点二:轴对称变换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求图形的周长三角形ABC 与三角形DEF 是关于直线l 成轴对称,且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16cm ,则三角形DEF 的周长是( )A.16cm B.18cmC.20cm D.22cm解析:轴对称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所以三角形DEF的周长与三角形ABC的周长相等,也是16cm.故选A.方法总结:图形经过轴对称变换,长度、角度和面积等都不改变.【类型二】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求角度如图,把一张长方形的纸沿OG折叠后,B、D两点落在B′、D′点处,若得∠AOB′=80°,则∠B′OG的度数为________.解析: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得∠B′OG=∠BOG,再根据∠AOB′=80°,可得出∠B′OG 的度数.解: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B′OG=∠BOG.由∠AOB′=80°,得∠B′OG+∠BOG=100°,∴∠B′OG=12×100°=50°.故答案为50°.方法总结:本题考查轴对称变换的性质,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注意数形结合的应用.【类型三】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如图,△ABC是面积为a的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高,点E、F是AD上的两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观察图形,证明△BEF经过轴对称变换得到△CEF,故△BEF与△CEF的面积相等,则阴影部分面积为等边三角形面积的一半.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D是BC边上的高,∴直线AD为△ABC的对称轴,∴S △BEF=S△CEF,∴阴影部分面积是△ABC面积的一半.∵S△ABC=a,∴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2.故答案为a2.方法总结:先观察图形找到突破口——直线AD为△ABC的对称轴,从突破口进行解题就显得比较容易.探究点三:轴对称变换的作图如图,作三角形ABC关于直线l的对称图形(不写作法).解析:分别作A、B、C关于直线l的对应点,顺次连接即可.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作轴对称图形,关键是作出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画对称点的方法可总结如下:过已知点作对称轴的垂线段,延长垂线段,使延长部分长度等于垂线段的长度.三、板书设计轴对称变换⎩⎪⎨⎪⎧轴对称变换的概念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轴对称变换的作图本节课学习了轴对称变换,通过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注意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变换的区别与联系,可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5.2旋转1.理解并掌握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重点、难点)2.会作简单的旋转图形.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三幅图形,它们在旋转过程中都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能由左图中的图形旋转得到的图形是()解析:根据旋转的概念可知,把已知图形顺时针旋转180度,可得到选项B 中的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1)根据旋转的概念知,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2)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探究点二:旋转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旋转的性质求角度如图,三角形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三角形OCD ,若∠A =110°,∠B =40°,则∠C +∠D 的度数是________.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 =∠A =110°,∠D =∠B =40°,所以∠C +∠D =110°+40°=150°.故答案为150°.方法总结:(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旋转中的相等角包含两类:①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角;②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3)旋转中相等的线段包含两类:①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②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类型二】 利用旋转求阴影部分的面积1,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 ,则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根据OA =3,再根据△OAB 所扫过的面积=S 扇形AOC +S △DOC -S △AOB =S 扇形AOC 求解即可.解:将△AO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 ,所以S △DOC =S △AOB .所以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 扇形AOC +S △DOC -S △AOB =S 扇形AOC =14π×32=94π.故答案为94π.方法总结:利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三:旋转的作图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三角形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将三角形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 1C 1.请你作出三角形AB 1C 1.解析:作∠CAC ′=90°,且AC =AC ′,得到C 的对应点C ′,由同样的方法得到其余各点的对应点.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1)画旋转后的图形,要善于抓住图形特点,作出特殊点的对应点;(2)旋转作图时要明确三个方面: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及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板书设计 旋转⎩⎪⎨⎪⎧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旋转作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旋转作图.结合身边的旋转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可类比轴对称的性质与作图学习旋转的性质与作图.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大胆质疑、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实现教学目标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1.会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进行图案的设计;(重点、难点)2.通过观察美丽的图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下列图案: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是怎样设计出来的呢?运用了我们所学过的哪些图形变换的知识?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分析图案的形成下面的四个图案中,既可用旋转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又可用轴对称来分析整个图案的形成过程的图案有()A.4个B.3个C.2个D.1个解析:因为第一个图案可以看做一个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以正方形中心和相邻两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第二个图案可以看作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三个图案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沿着大正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对折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正方形三个顶点形成的三角形围绕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得到的;第四个图案看做一个小正方形沿着大正方形对边的中点所在的直线对折三次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小正方形围绕大正方形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三次90°得到的.所以是四个.故选A.方法总结:图形轴对称的关键是找到对称轴,看沿着对称轴折叠的两个图形是否重合,图形旋转的关键是找到图形的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探究点二:设计简单的图案如图是某设计师在方格纸中设计的图案的一部分,请你帮他完成余下的工作:(1)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2)发挥你的想象,进一步设计图案,让图案变得更加美丽.解析:(1)由将原图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可得旋转后的图形的边与原图形对应的边垂直且相等,故可画出旋转后的图形;(2)可把(1)中所得图形继续旋转.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方法总结:设计图案时首先要根据条件对图形进行整体构思,确定设计的总体方向,是运用平移、轴对称、旋转还是其中几种的组合.设计的图案要简洁明了,而设计的方案往往是多样的,解题时要充分利用图形的特点和网格.三、板书设计本节课由图形欣赏过渡到图案设计,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图案的分析,通过找基础图形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对于图案设计,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5.1.2轴对称变换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5.1轴对称5.1.2轴对称变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数学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主要介绍了轴对称变换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变换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几何变换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2.能够运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轴对称变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思考来理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
2.利用直观教具和几何画板软件,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轴对称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和几何画板软件。
2.准备一些具体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如剪纸、折纸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轴对称变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轴对称变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理解轴对称变换的定义,掌握轴对称变换的性质。
通过几何画板软件,展示轴对称变换的过程,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例,运用轴对称变换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和挑战三个层次,以便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章 轴对称与旋转 5.2 旋转》教案_1
旋转教学目标:知识技能: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理解旋转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并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过程方法: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的图形的观察、分析、操作、画图等过程,使学生增强主动探索、发现数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互动、合作交流以及教具的使用,使学生发现旋转变换所蕴含的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图形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教学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活动1:直观感知,寻找特征观察三幅图片思考:这些生活情境中的这些物体运动现象,我们都很熟悉,名叫——旋转。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索的数学知识。
动手操作,回答问题1)钟表的指针在不停地旋转,哪些点在动,哪个点不动?我们可以怎么称呼?从数字12转到数字3,指针转动了多少度?2)风车的每片叶轮转到与下一片原来的位置重合时,怎么旋转?风车旋转了多少度?思考:这些现象有哪些共同特点?(小组合作,归纳概念,请代表总结)活动2:巩固加深1.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旋转的实例,并指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2.如图,杠杆绕支点转动撬起重物,杠杆的旋转中心在哪里?旋转角是哪个角? :活动3: 抽象概念 1、 在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平面内某点O 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2、 这个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
3、 如果图形上的点P 经过旋转变为点P',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4、 旋转的方向分为顺时针与逆时针二、自主探索, 归纳性质 活动4:直观感知,探索性质如图,在硬纸板上,挖出一个△ABC ,再挖一个小洞O 作为旋转中心,硬纸板放在黑板上.先在黑板上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图案(△ABC ), 然后围绕旋转中心转动硬纸板,再描出这个挖掉的三角形 (△DEF ),移开硬纸板. 思考:1、在图形的旋转过程中,线段OA 与线段OD 的关系 怎样?∠AOD 与∠BOE 呢?2、旋转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有影响吗?3、你能通过度量角的方法得出旋转角度吗?你准备度量哪个角?活动5: 归纳旋转的基本性质1)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与旋转》是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的内容。
本章主要引导学生认识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和运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轴对称与旋转的判定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材从简单的图形变换入手,逐步引入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习题,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性质,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并通过大量的例子和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轴对称与旋转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轴对称与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软件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与旋转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数学原理。
2.知识讲解:讲解轴对称与旋转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
最新课标XJ湘教版 七年级数学 下册第二学期 教学设计电子教案 第五章 轴对称与旋转 5.2 旋转
5.2 旋 转1.理解并掌握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重点、难点)2.会作简单的旋转图形.一、情境导入观察下列三幅图形,它们在旋转过程中都具有什么共同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旋转的概念能由左图中的图形旋转得到的图形是()解析:根据旋转的概念可知,把已知图形顺时针旋转180度,可得到选项B 中的图形,故选B.方法总结:(1)根据旋转的概念知,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2)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探究点二:旋转的性质【类型一】 利用旋转的性质求角度如图,三角形OA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80°得到三角形OCD ,若∠A =110°,∠B =40°,则∠C +∠D 的度数是________.解析:由旋转的性质可知,∠C =∠A =110°,∠D =∠B =40°,所以∠C +∠D =110°+40°=150°.故答案为150°.方法总结:(1)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2)旋转中的相等角包含两类:①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角;②各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的夹角.(3)旋转中相等的线段包含两类:①旋转前后图形中的对应线段;②各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类型二】利用旋转求阴影部分的面积(2015·钦州中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则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根据OA=3,再根据△OAB所扫过的面积=S扇形AOC+S△DOC-S△AOB=S扇形AOC求解即可.解:将△AO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得到△COD,所以S△DOC=S△AOB.所以旋转过程中形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S扇形AOC+S△DOC-S△AOB=S扇形AOC=14π×32=94π.故答案为94π.方法总结:利用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是解题的关键.探究点三:旋转的作图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三角形ABC的顶点都在格点(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将三角形ABC绕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三角形AB1C1.请你作出三角形AB1C1.解析:作∠CAC′=90°,且AC=AC′,得到C的对应点C′,由同样的方法得到其余各点的对应点.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1)画旋转后的图形,要善于抓住图形特点,作出特殊点的对应点;(2)旋转作图时要明确三个方面:旋转中心、旋转角度及旋转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三、板书设计旋转⎩⎪⎨⎪⎧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旋转作图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旋转的概念、旋转的性质、旋转作图.结合身边的旋转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可类比轴对称的性质与作图学习旋转的性质与作图.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通过大胆质疑、师生互动、小组合作,实现教学目标。
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变换》导学案
《轴对称变换》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轴对称变换相关的概念;2、能弄清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3、能画出某一个图形在轴反射下的像。
重点:轴对称变换下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的应用。
【预习导学】学一学:阅读教材P115至P117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1、,就叫做该图形关于直线l作了轴对称变换,也叫轴反射;2、,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也称这两个图形成,这条直线叫做;3、原像与像中能够互相重合的两个点,其中一点叫做另一点关于这条直线的。
议一议:1、轴对称变换具有下列几个性质:(1);(2)。
【归纳总结】1、怎样画某个图形在轴反射下的像(1) 找点(2) 过找出的点作对称轴的垂线(3) 作出每一个对应点.(4) 连线说一说:实际生活中一些成轴对称的实例。
画一画: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和直线l ,作出与四边形ABCD 关于直线l 对称的图形.合作探究——不议不讲互动探究一:1.如图,△ABC 可看做是△DEC 通过 变换而得.2.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如图所示:则所得的图形是()互动探究二:1.如图,三角形ABC 中,MN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若CM=3cm ,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22cm ,则AC= , AN= , 三角形ABN 的周长是 。
2.作图计算题.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DEF (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A BC DEHFD EG(1)作△DEF关于直线HG的轴对称图形;(2)若网格上的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DEF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案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复习教案,主要内容包括轴对称和旋转的性质、判定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轴对称和旋转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但部分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其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轴对称和旋转的性质、判定,提高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轴对称和旋转的性质、判定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轴对称和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复习资料,包括课件、练习题等。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和旋转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轴对称和旋转的概念及其应用。
例如:在平面上有三个点A、B、C,其中AB=BC,求证:点A、B、C关于某条直线对称。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轴对称和旋转的性质、判定。
引导学生复习这些知识点,并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操练(10分钟)进行一些轴对称和旋转变换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已知一个图形,通过轴对称和旋转变换,得到另一个图形,求证这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轴对称和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轴对称与旋转
5.1 轴对称
5.1.1 轴对称图形
学习目标:
1.弄清楚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的对称轴;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13至P114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
1.下面那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下面那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是就找出它的对称轴
.
议一议:
1.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下面的汉字饱含了中国人的美好祝愿,其中是轴对称图形的
有()个
喜美吉善富贵
A 3
B 4
C 5
D 6
【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1.请你画出下列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
2.合作完成p113-p114中的说一说和动脑筋部分;
3.在26个英文字母中,有几个是轴对称图形?
4.在0 ,1,2,3,4,5 ,6 ,7 ,8 ,9 这几个数字中,哪几个是轴对称图形?
【归纳总结】
1常见的基本几何图形是对称图形的有
2.说一说生活中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实例
合作探究二
1.等腰△ABC中,AB=AC,∠B=60º,则∠C= .
2.如图:已知在正方形网格中,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 B两点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位置如图所示,点C也在小方格的顶点上,且△ABC为等腰三角形,则点C的个数有几个?
5.1 轴对称
5.1.2 轴对称变换
学习目标:
1.掌握轴对称变换相关的概念;
2.能弄清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
3.能画出某一个图形在轴反射下的像.
重点:轴对称变换下的两个图形的性质的应用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15至P117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
1.就叫作该图形
关于直线l作了轴对称变换,也叫轴反射. 叫对称轴.
2.就叫轴对称
3.称对应点.
议一议:
1.轴对称变换具有下列几个性质:
(1).
(2). 【归纳总结】
1.怎样画某个图形在轴反射下的像
(1)找点
(2)过找出的点作对称轴的垂线
(3)作出每一个对应点.
(4)连线
说一说:
实际生活中一些成轴对称的实例。
画一画: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和直线l,作出与四边形ABCD关于直线l对称的图形.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
1.如图,△ABC 可看做是△DEC 通过 变换而得.
2.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
如图所示:则所得的图形是( )
互动探究二:
1.如图,三角形ABC 中,MN 是AC 的垂直平分线,若CM=3cm ,三角形ABC 的周长是22cm ,则AC= , AN= , 三角形ABN 的周长是
2.作图计算题.
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DEF (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
(1)作△DEF 关于直线HG 的轴对称图形; (2)若网格上的最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 则△DEF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
A B C D E
E
D C
B A
5.2 旋 转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图形的旋转;
2、了解旋转变换的概念;
3、理解图形变换中旋转变换的性质.
重点:会按要求作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19至P121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 1. 图形的这种变换叫做旋转。
2. 叫做旋转中心, 3. 叫做旋转角。
4.什么是旋转下的对应点?
议一议:旋转具有那些性质:
【归纳总结】
请思考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异同点 形状 大小 方向 轴对称 平移 旋转
填一填:
2、如下图,△ABC 与△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 和∠AED 都是直角,点E 在AB 上,如果△ABC 经旋转后能与△ADE 重合,点 是旋转中心,旋转了 度
点B 的对应点是点 ;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 ;∠ABC 的对应角是
选一选:2、把下列各英文字母旋转1800后,仍是原来英文字母的是( )
V H L Z W B I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 ② ④ ⑤ ⑦ B. ② ③ ⑦ C. ① ③ ⑤ ⑦ D. ② ④ ⑦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
在方格纸上作出 “小旗子”绕 O 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案 ,并简述理由。
互动探究二:
3、如图,将△ABC 绕着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0°,B 点落在A
B
C
D
E
位置,A 点落在A '位置,
若B A AC ''⊥,则BAC ∠的度数是( )
A .50°
B .60°
C .70°
D .80°
互动探究三:
4.如图,O 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ABCD 的中心,将一块半径足够长,圆心为直角的扇形纸板的圆心放在O 点处,并将纸板的圆心绕O 旋转,求正方形ABCD 的边被纸板覆盖部分的面积为( ) A.
213a B. 214a C. 212a D. 14
a
5.3 图形变换的简单应用
学习目标:
1. 利用图形变换制作简单的精美图形;
2. 能根据图形找出其基础图形;
3. 利用各种图形变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熟悉各种图形变换性质和特征.
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学一学:阅读教材P123至P125的内容,解决下面的问题: 说一说:
1. 什么基础图形?
2. 下列现象中各属于什么变换现象?
(1)山倒映在湖中:______;
(2)滑雪运动员在笔直的雪地上滑雪:_____;
(3)将挂钟中的时针从五点钟的位置拨到七点钟的位置:_________.
议一议:
欣赏下列图形,说出它是由哪个基础图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在图中把基础图形标出来
.
第4题
D
C
B A
O
合作探究——不议不讲
互动探究一:
如图所示的图案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不考虑颜色),直线m是它的一条对称轴.已知图中圆的半径为r,求你能借助轴对称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互动探究二:
如图所示,AB是长为4的线段,且CD⊥AB于O。
你能借助旋转的方法求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吗?说说你的做法。
互动探究三:
1.如图,在△ABC中,∠BAC=1200,以BC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BCD,把△ABD绕
着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600后得到△ECD ,若AB=3,AC=2,求∠1+∠2=1200 , ∠BAD 的度数与AD 的长.
试用两个等圆,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两个全等三角形设计一些具有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关系的图案,并说明你的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