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变异及其教育引导

合集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策略研究在新媒体时代,高校面临着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如何应对这种冲击成为了高校管理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学生素质三个方面阐述高校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策略。

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德育教育,推送正能量的文章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如伦理学、人文学等,帮助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培养他们正确的行为准则。

高校应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有效的信息收集和分析机制,及时发现和对策不良思潮的传播和影响。

高校可以设立专门的社会思潮分析研究中心,汇聚相关学科的专家和学者,对不良思潮的出现和传播进行深入研究,为高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校应建立健全的舆情引导和危机应对机制,及时发布信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应对不良思潮的影响,防止不良思潮对校园秩序和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干扰。

高校应提升学生素质,增强他们抵御不良社会思潮的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和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素质。

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自主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避免盲从和被动接受不良思潮。

高校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讲座、论坛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提升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高校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策略包括加强教育引导、完善治理机制和提升学生素质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高校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对不良社会思潮的辨识和抵御能力,为高校的稳定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网络审美对高校美学教学的启示

网络审美对高校美学教学的启示

欧阳友权在《 网络审美资源的技术 美学批判 》 中说 到 : 时至 “ 今 日,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正如 古代 的四大发 明改变 了人类 的文明史一样 , 以网络为代表的数字媒介正 以不可抗拒的技术力 量 , 来 了社 会 审 美 文 化 的 历 史 性 转 型 。 … 美 学 课 程 作 为 高 校 带 ”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必修课 程 , 担负着普及美学基础理论知 识, 塑造学生 良好 的审美趣味与审美人格 的重任 。在 网络这种新 媒 体 改 变 着 人 的 生 存方 式 、 维 方 式 和 审 美 方 式 的今 天 , 究 网 思 研
() 1 审美媒介 的技术 复合化 媒介 指用 以储存或 传播信 息的物质 工具 。审美 媒介指 在审 美活动中 , 以储存 、 达或表现各 种审美符 号 的物质器具 和传 用 传 播 工 具 。 审美 媒介 是 审美 感 知 与 审美 情 境 产 生 的起 点 , 审 美 信 是 息 得 以 传 输 和 交 流 的 物 质 载 体 和 传 播 渠 道 。 在 传 统 时 代 , 美 媒 审 介有物器媒介 、 口头传播媒介 、 文字媒 介 、 印刷媒介 、 电子媒介 等 。 在 网络 时 代 , 网络 媒 介 是 主导 , 的 是 运 用 计 算 机 网 络 及 多 媒 体 指
数字仿真 的极 限便是创 造虚拟 现实 。网络的虚拟 现实打破 了传 统 的 审美 距离 说 与 艺术 陌 生 化 的 法 则 。 审 美距 离 过 近 、 象 形 式 对 过于浅易、 意蕴丧失 , 艺术品读 过程大为缩短 , 使 导致审美体验 的 感 官 化 和 浅 层 化 , 以达 到 审 美 超 越 的 精 神 层 次 , 同欧 阳 友 权 难 如 教 授 所 言 : 虚 拟 现 实 的 审 美 变 异 在 于非 语 境 化 的 ‘ 韵 ’ ar) “ 灵 (ua 散失 , 观替代体验 , 号 解构意境 , 魅 消除韵味 , 术拼合驱 直 符 祛 技 逐 了 ‘ 意 的栖 居 … 。3 其 次 , 性 审 美 导 致 经 典 消 解 。传 统 艺 诗 l 活 术审美受技术落后和时空所 限而呈 现一种单 向 的、 被动 的、 闭 封 的审美交流状态 。到 了网络时代 , 互联 网结 束 了艺术 审美 的私 “ 密空间 , 却创造了大众参与 、 交互共享 的行动美学 ; 网络文学终 止 了传 统 认 同 过 去 的 时 间 美 学 , 开 辟 出 在 线 空 间 的 ‘ 性 ’ 而 活 诗 学 。 [2 由于网民的集体参 与和超 文本链接 的技术设定 , ”36  ̄ 网络 审美 打破 了传 统 的 时 空 观 , 者 把 终 止 作 品 的 种 权 力 交 给 网 民 。 作 这种活性 审美导致 了经典 作品的消解 , 审美 品位倾 向世俗化 。最 后, 快乐审美导致世俗狂欢 。交互式 的网络平 台给予每一个人 以 相对的平等和 自由, 活性 审美导致 经典与权 威 的消 解 , 俗风暴 世 袭来。人们追求时尚 、 搞笑 和游戏般快乐审美 。恶搞 和网络流行 语便是典型 。总之 , 网络 审美范式 的大众化 与世俗化倾 向已取代 了传 统 的 以追 求 雅 趣 、 味 和 意境 的 文 人 审 美 。 韵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娱乐和交流的重要渠道,网络中低俗文化的泛滥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负面影响。

低俗文化在网络中的传播不仅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也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严重的扭曲。

本文将探讨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网络低俗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1.扭曲的审美观念网络低俗文化通常以低俗、庸俗、不良内容作为吸引人的噱头,通过夸张、挑逗、色情等手段来吸引关注。

这些内容可能会扭曲青少年的审美观念,让他们认为低俗内容才是时尚和潮流,导致认知偏差。

2. 消极的情感情绪低俗文化中常常充斥着消极情感情绪,例如暴力、恐怖、恶搞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让他们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3. 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网络低俗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常常是扭曲的,例如以成功为目的不择手段、追求物质欲望、铺张浪费等,这些内容容易误导青少年,让他们产生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摧毁青少年人格低俗文化中的讽刺、贬低、挖苦等内容容易伤害青少年的自尊和自信,损害他们的人格。

这些负面的影响可能会使青少年沦为低俗文化的受害者。

二、应对网络低俗文化的策略1. 提高家庭教育意识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监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2. 提倡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的重要学习场所,应加强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网络低俗文化的危害性,提高他们的价值观自我保护能力。

3. 加强监管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低俗文化内容的管理和监管,严格打击低俗内容的传播,维护社会文明秩序,净化网络环境。

4. 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引导青少年接触高质量、高水平的文化作品,如文学、音乐、电影等,提升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增强对低俗文化的抵抗力。

5. 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青少年本身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辨别低俗文化和优质文化,远离低俗内容,主动选择对自己有益的信息和娱乐方式。

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网络“审丑”泛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如果 任 由其 肆 虐 , 必 然 与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及
主 流文 化相 悖 , 当 媒体 和个 人 都 以不 健 康 的 眼 光 对 待 网络 审丑 时 , 社 会 主流文 化形 态变 异 , 呈 畸形
状 态 。 网络 审 丑 流行 将 会 给 社 会 公 众 , 尤 其 是 大
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 育。
第 1期
丁慧民: 网络 “ 审丑” 泛化 对大 学生 思想 行 为 的影 响及 对 策研 究
1 2 1
念, 使 主 流文 化 的强势 地位 下 落 , 精 英文 化 渐受 冷
络审丑泛化将会给社会公 众, 尤 其 是 正 在 成 长 的 大 学 生造 成 思 想 混 乱 、 主 流 价 值 观 颠 覆 及 社 会 主 流 文 化 形 态 变异 的 趋 势 , 应 引起 我 们 高度 重 视 , 是 网 络 思 想 政 治 教 育领 域 迫 切 需要 研 究 和 亟 待 解 决 的 新 问题 。
[ 关键 词 ] 网络 “ 审丑” ; 世界观 、 人 生观 、 价值观 、 道 德 观 与 审 美观 ; 大学 生 [ 中 图 分 类 号 ] G6 4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I 1 0 0 2 — 5 2 2 7 ( 2 0 1 4 ) 0 1 一 O 1 2 0 — 0 5
网络 “ 审丑 ’ ’ 泛 化对 大 学 生
思 想行 为 的影 响及对 策研 究
丁 慧 民
( 合 肥工 业大 学 马克 思主 义学 院 , 安 徽 合肥 2 3 0 0 0 9 )
[ 摘
要] 伴 随着 互联 网技 术 的迅 速 发展 , 网络 已 经 深 入 到 大 学 生 生 活 的 每 个 角 落 , 在 缤 纷 复 杂 的 网络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红人(网红)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类型的网红,他们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能力吸引了大批粉丝,成为了广大年轻人的偶像和榜样。

网红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红文化强化了虚荣心和物质追求。

许多网红通过展示奢华的生活、时尚的穿着和高端的消费方式来吸引粉丝,这会让一些大学生产生对物质的过度追求,忽视了内在的个人素养和才华的培养。

他们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追逐消费品,而忽视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提升。

网红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的职业理想。

许多大学生受到网红的成功案例启发,而放弃了自己的专业学习,去追求通过在网上展示自己的生活来获取名利。

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让一些大学生流于浮躁,忽视了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对未来职业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网红文化可能会加剧大学生的焦虑和自卑感。

面对众多成功的网红案例和粉丝羡慕的目光,一些大学生可能会产生自我价值不足的情绪,增加了内心的不安全感和焦虑心理。

网红文化也可能会对大学生的审美观产生一定的影响。

许多网红通过美颜和PS技术来塑造自己完美的形象,让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对自己外在形象的不满和自卑感,甚至错误地认为只有符合特定审美标准才能获得社会认可。

鉴于以上的影响,我们有必要对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也需要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红现象,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我们应该明确物质并非一切,追求高消费并非是展现自己的唯一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成功网红的励志故事、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专业素养的提升等多种方式来培养自己的正确的消费理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我们应该明确网红并非是所有人的适合职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专业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网络舆论是指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舆论。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途径。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是网络舆论的重要阅读者和参与者。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尤其是对他们的价值观念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析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网络上,大量的内容呈现在大学生的眼前,这些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审美标准,例如美丽的风景、时尚的服饰、优秀的艺术作品等。

这些内容的呈现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也影响着他们的审美观念。

在网络舆论的影响下,一些大学生可能会追求网络上所呈现的所谓的“网红标准”,而忽略了自身的审美需求和情感体验。

在追求审美的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忽略了对于真正美的理解和欣赏,导致了审美观念的偏移。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道德观念的表达和争论。

有些内容是积极向上的,传递正能量,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热爱生活、助人为乐;而另一些内容则是消极负面的,充斥着道德败坏、不良行为等。

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些大学生可能会受到消极内容的影响,产生道德观念偏差。

他们对于自身的行为和言辞可能会出现偏离社会主流的趋势,而且对于一些消极行为的容忍度也会有所增加。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也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影响。

在网络上,存在着大量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的讨论。

这些内容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大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到他人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认知和态度。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大学生可能会被网络上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所左右,忽略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情感表达。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价值观也产生着一定的影响。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红现象在大学生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红们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和独特风格,在社交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粉丝,成为各行各业的代表人物。

网红现象不仅仅是一些个人的成功案例,它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网红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以及对策分析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社交焦虑和自我关注的加剧众所周知,网红们以自己的生活、写作、旅游等方式吸引粉丝。

这种个人生活的“曝光”和展示,使得许多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上也开始追求这种“看得见”的成功和价值。

一方面,大学生渴望成为像网红一样备受关注的对象,从而产生心理上的焦虑和社交焦虑。

这种通过社交网络获得“关注”的行为,使得大学生更加关注自己的外在形象,形成了自我关注的习惯。

2. 对物质和外在美的过分追求网红们的成功往往与其外表、服饰、消费品等密切相关。

他们常常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时尚穿搭、高端消费等,引发大批粉丝模仿和追捧。

这种模仿和追捧的行为,与传统的价值观念相悖,使得大学生容易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和外在美,忽视其内在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3. 对话语权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作为社交网络上备受追捧的对象,网红们不仅拥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还拥有了巨大的话语权。

在很多时候,网红们的言论和行为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红的不良行为和错误言论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二、对策分析1. 培养对事业的追求和实力的培养要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红现象的影响,首先要培养大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和实力的培养。

大学生要明白,网红现象的成功也是源自于他们对自己事业的追求和实力的培养。

他们并不是简单的靠一张脸或一句话就能成功的,背后需要艰苦的努力和不断的学习。

大学生应该注重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际能力的培养,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事业。

2. 正确认识社交网络的作用和意义社交网络是当今社会的主要交流平台,也是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社交网络的作用和意义,不要过分追求“关注”和“点赞”,而是要通过社交网络了解更多有益的信息,积累更多有用的人脉资源。

网络畸形审美演讲稿范文

网络畸形审美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想和大家探讨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网络畸形审美。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审美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种扭曲的审美观念,它正悄然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网络畸形审美。

网络畸形审美是指在网络上,人们过分追求外表美,忽视内在品质,甚至将一些不健康、不真实的审美标准强加于他人。

这种审美观念的蔓延,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首先,网络畸形审美容易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

许多青少年在追求网络明星、网红的过程中,过度关注外表,忽视了自己的成长。

他们为了追求所谓的“美”,不惜牺牲自己的身心健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次,网络畸形审美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

在这个“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人们过于关注外表,忽视了内在品质。

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导致了许多人在面对问题时,首先考虑的是外表,而忽略了道德、品德等因素。

再次,网络畸形审美加剧了社会焦虑。

在网络上,人们总是看到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形象,而自己却觉得自己无法与之相比。

这种焦虑情绪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蔓延,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网络畸形审美呢?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我们要认识到,美不仅仅是外表,更是内在品质的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成长,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其次,我们要学会辨别网络信息。

在网络世界中,我们要学会分辨真伪,不被虚假的美貌所迷惑。

我们要学会理性看待网络审美,不盲目追求。

再次,我们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最后,我们要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要共同努力,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让网络成为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的平台。

总之,网络畸形审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让我们共同努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关注心理健康,关注青少年成长,为构建一个健康、美好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及对策的思考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是培养人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趣味的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直接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精神风貌。

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大学生审美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从现状和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1.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对审美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

一些学生也认为审美教育不是重要的一环,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没有帮助,因此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2.教育内容单一当前审美教育的内容单一,主要集中在艺术鉴赏、文学欣赏等方面,缺乏对其他领域美的关注和引导。

同时,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与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审美需求脱节。

3.教育方式陈旧很多高校审美教育方式陈旧,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缺乏对审美的主动思考和探索。

4.缺乏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高校审美教育没有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如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缺乏与社会的互动和交流。

同时,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社交媒体、在线课程等,缺乏教育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二、当代大学生审美教育对策1.提高重视程度高校应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提高审美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制定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明确审美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念的引导,提高他们对审美重要性的认识。

2.丰富教育内容审美教育的内容应多元化,不仅包括艺术鉴赏、文学欣赏等方面,还应涉及自然美、科技美、社会美等多个领域。

同时,应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生需求,更新教育内容,关注当代社会的审美趋势和审美需求。

3.创新教育方式高校应创新审美教育方式,采用实践性和创造性强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小组讨论、实践体验等。

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审美问题,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整合利用社会资源高校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审美教育,如与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等合作开展教育活动。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随着手机和网络的普及,短视频成为了一种极具吸引力的新型媒体形式。

短视频以其内容简洁、易于传播的特点,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群体的青睐,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也逐渐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视频内容,吸引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观看短视频上。

短视频带来的影响也随之而来。

大量的短视频内容中存在着虚假信息、低俗内容,甚至不良价值观的传播,这些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分析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维护良好的社交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200字】1.2 研究意义了解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大学生的消费习惯、娱乐方式以及信息获取渠道,为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参考和指导。

探究短视频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研究短视频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社交关系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为相关的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有效措施。

通过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短视频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从而为教育部门、家庭和社会提供参考,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 正文2.1 短视频对大学生的影响短视频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的娱乐方式,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喜爱与追捧。

短视频的快节奏、碎片化的特点吸引了大学生们的注意力,他们可以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通过观看短视频放松自己、调节情绪。

短视频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注意力集中力,造成时间浪费和学业压力增加。

短视频还可能对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消费观念产生影响。

通过观看各种精美的短视频,大学生们可能会受到物质享受和外在美的诱惑,导致他们盲目追求时尚和奢华生活方式,忽视内在的个人修养和专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审美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聋生生理、 心理特
对性
审美理 :
专 的美育
课程: 理 实际的 也是导
致高校审美教育
的一个
重要因 y
审美教育 的薄
: 很多聋生
感多 : 对 环境
: 在思 方式偏 、
主、发展目标模等问题y调查
问卷中这一题~当学校展
一 大学生
: 会不会
加口 107 学 ~ 人数的
53.5%。可知,聋人大学生对 : 不高y在日教育程
关键词:聋人大学生 审美 审美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育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
义新人,审美教育是实现这一目
标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之一。聋人 大学生因其生理心理的特殊性,
导致审美教育岀现一系列的偏差
和问题,如何在新时期加大审美
教育的力度,培养聋人大学生对
美的感知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帮
助他们全面、健康成长,是必须面
用正面的 感、 他们,比
如残疾名人海伦™ ,
、 人的
自己 入 大学拉德

14
作如 如 我

的人生 统自
1964 ,入
美大
正面的 人
生;
受到影响 到提高
二是要直面大众审美文化的
, 审美 观
社会的到来,大审美 ,
, 深度消失。对此,应采取针对
措施,帮助聋生成正确的审
美观。要坚持在各科教学中贯
穿审美教育,教会他们正确辨
美丑、对错、善恶,培养正确的
界观、人生观、 观。要坚持真
美善的统一,重在日常生活中
发现美,比如 些生喜欢打
扮,针对社会上的奇装异服、浓妆
艳抹的人是漂亮,可以展开讨
论,告诉们,朴素大方,自然庄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教育对策浅议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教育对策浅议

大学生网络成瘾及教育对策浅议在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推动下,人类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时代。

网络为人类创造了新的文化载体,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来说,网络不仅促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客体——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平等、民主的意识,培养学生开放、创新的精神,而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的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从网络对高等教育的负面影响来说,当首推大学生网络成瘾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网络成瘾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网络成瘾障碍等,它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明显的社会和心理功能损害。

一、网络成瘾的表现1.网络成瘾的外在表现主要有对网络有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感,上网时间不断呈上升趋势,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到无聊或失落,强行中断会出现戒断症状;在现实生活中花很少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及与他人交流沟通,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生活在虚幻的网络,网瘾越来越大,控制不住自己去上网,上网频率总比事先计划的要高,也无法控制上网时间,经常通宵上网。

2.网络成瘾的心理表现主要有情感自我迷失,道德意志弱化。

沉迷于网络的大学生往往会产生道德情感的冷漠,道德意志的薄弱,丧失有效的道德判断力,造成责任观念的缺失,对周围的事物缺乏起码的关注;网络人格异常,即人格的不稳定状态,表现为偏执型人格、自恋型人格等;情感反应障碍,即情绪的始动机能失调,出现与客观刺激不相符的反应,表现为情感反应迟钝、焦虑、抑郁过度等;行为角色混乱,现实角色和虚拟角色混淆,造成心理错位,行为异常。

3.网络成瘾的生理上的表现主要有生物钟出现紊乱,不上网时出现失眠、头疼、消化不良、恶心厌食、体重下降等,更有甚者会产生幻觉。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没有任何一位大学生上网的目的是为了上瘾,甚至大部分大学生是怀着良好的目的上网的。

大学生“网红”负面效应及教育引导策略

大学生“网红”负面效应及教育引导策略

了捷径,使其有可能成为别人心中的焦 点。且“网红”具有成名速度快的特点, 能够满足大学生一夜成名的欲望。
第二,把“网红”作为赚钱手段。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红”开 始成为一种产业。在网络走红后,网友 通过打赏等行为实现变现。可以说,大 学生成为“网红”后,将粉丝对自身的 喜欢转化为购买力,并通过推销广告、 粉丝打赏、微商、代购等方法实现变现, 一定程度上满足大学生对金钱的需要。
第三,团队策划。成为一名出色的“网 红”且具有持久性还需要团队的智慧和力 量。错误的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定位和 一定的运营团队的“天然网红”就会在短 时间内失去关注度。所以大部分大学生“网 红”都有着专业的运营团队为支撑,为其 提供脚本、策划方案、未来走向,以此来 保持大学生“网红”的持久度。
2 大学生“网红”的负面效应
1 大学生“网红”现象透视
正是因为有着不同于 80 后的生活 方式,90 后大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网络、 融入网络、学习网络,紧随时代的潮流, 大学生“网红”也就应运而生,并且其 目的和成名方式形形色色。 1.1 目的呈现多样化
第一,把“网红”作为成名跳板。 90 后大学生张扬自我个性、崇尚自由、 自我意识强烈、性格相对独立,不希望 成为别人心中的配角,更愿意成为主角。 也就是说,90 后大学生希望得到大家的 关注。“网红”这个平台给大学生提供
从而实现自己一夜成名的梦想,部分大 学生“网红”就开始在网上不断秀豪车、 高档奢侈品以及传播低俗文化来博取观 众的眼球。他们为了个人利益不择手段 的行为无形之中向网民们传递了新自由 主义、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他人 健康成长的环境。90 后大学生大都是 独生子女,深受父母的宠爱,不同程度 地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物质至上的观念 影响,部分大学生“网红”极端个人主 义,在直播过程中表现出过度以个人为 中心、急功近利的心态,将自己的个人 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个人本位尤为突出。 比如通过炫富、传播恶俗文化等方式来 赢得名利、金钱,丝毫不考虑对社会的 影响,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不惜损害社 会和他人利益,带来社会秩序松弛,这 些都会悄无声息地给网友的思想与行为 带来难以估量的负能量。 2.2 破窗效应:扩大不当价值观念危害

浅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问题

浅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问题

浅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问题作者:来源:《教育》2016年第19期“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是每个人的一种人生价值追求。

对于大学生而言,当形形色色新鲜的、奇异的、陌生的事物涌来时,他们最容易接受各种新鲜文化,其审美观也呈现着中西交错、传统与现代杂糅的网络冲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一定的变化。

更有甚者,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走入极端,一味追求名牌,崇尚虚荣,逐渐失去本真。

这些现象都折射出了大学生审美情趣的缺失,缺乏对于美的实质的思考。

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必须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那么,在这个各种文化观念交织的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优化大学生的审美观呢?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审美存在的问题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为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物质享受,也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念。

西化的思想和文化以及电子商品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一些人在审美价值观上发生了偏差,功利化和实用化似乎成为主流价值而左右其心态。

一些“90后”大学生甚至把是否有用作为判断人和事物的标准,崇尚世俗。

受此文化冲击的影响,不少大学生的审美表现为过分追求娱乐性和流行性,更贴近于现实的世俗生活。

体现在对审美对象的选择上,他们更倾向于通俗浅薄的文学作品,不再追求能够陶冶人的情操的传统文学艺术,而满足于在作品中寻求轻松和开心。

同样,他们追求物质享乐,把审美与世俗功利结合起来,所以,在日常生活、行为处事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

自己的穿着打扮,更加趋于名牌化。

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的对策从艺术作品等美育资源中培养审美情趣艺术是微观行为的表达和觉察,是浓缩情感世界的倾诉,它对大学生精神素质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因而,首先应开阔大学生的审美视野,充分利用大学及其周边的美育资源,开展让大学生广泛接触优秀文艺作品的各种沙龙、研讨和网络评论互动活动,在满足自己欣赏需要的同时,提高自身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品位。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治理策略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治理策略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意义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4)二、文献综述 (5)2.1 网红现象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国内外关于网红现象的研究现状 (8)2.3 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分析 (9)2.4 网红现象治理策略的相关研究 (10)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11)3.1 研究假设提出 (12)3.2 模型构建 (13)3.3 变量定义与测量 (14)四、实证分析 (16)4.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17)4.2 影响因素分析 (18)4.3 比较研究 (19)4.4 实证结果与讨论 (21)五、治理策略建议 (22)5.1 政策引导 (23)5.2 教育引导 (24)5.3 社会监管 (25)5.4 企业责任 (27)六、结论与展望 (28)6.1 研究结论 (29)6.2 研究贡献 (29)6.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30)一、内容概括消费观念转变:网红经济的兴起使得追求时尚、潮流的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发生了变化,部分学生受到网红推荐的影响,模仿购买网红同款商品,导致盲目消费和消费主义倾向。

价值观多元化:网红文化的多元性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选择,一部分学生在网红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传统价值观念构成挑战。

创新与创业意识激发:网红经济的成功案例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愿,部分学生开始尝试通过网络平台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社交方式变革:网红现象改变了大学生的社交方式,他们通过关注网红、参与网络讨论等方式建立社交联系,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社交文化。

针对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治理策略,包括加强网络监管,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强化教育引导,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和成才;以及完善相关政策,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大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性
价值观塑造
大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塑造的 关键时期,对其未来人生轨迹产生深 远影响。
社会责任感
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和谐稳定 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分析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
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1-17
目录
• 引言 • 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与现象
网红定义
网红,即“网络红人”,指在互 联网平台上因某种特质、行为或 内容而受到广泛关注的人。
网红现象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 网红逐渐成为社会热点,其影响 力不断扩大,特别是在年轻人群 体中。
偏离传统职业观念
网红行业的兴起让一些大学生对传统职业观念产生质疑,更注重个人品牌和影响 力,而非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
人际交往观念的影响
社交虚拟化:网红文化促使大学生更倾向于在虚拟网络 世界中寻求社交认同,可能导致现实人际交往能力的下 降。 针对以上影响,应采取以下对策
2.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 业素养,注重内在修养。
以貌取人与物质化:受到网红文化影响,大学生在人际 交往中可能更加注重外表和物质条件,忽视内在品质和 真诚交往。
1. 加强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注重实际需求和长期规划。
3. 鼓励大学生参与现实社交活动,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关注内在品质和真诚交往。同时,加强网络素质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虚拟社交。
未来研究展望
深入研究网红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心理机制。了解大学生为何会产生对网红的关 注和模仿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影响他们的价值观。

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及引导策略

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及引导策略

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及引导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愈发引人关注。

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对此我们不能忽视。

本文将从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和引导策略两个方面展开探讨。

1. 自我意识觉醒的缺失大学生是人生觉醒期的重要阶段,他们正在建构自我意识和爱国观念的过程中。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的非理性爱国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自我意识觉醒的缺失。

一方面,他们可能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对于爱国行为的实质和边界模糊不清;他们被一些媒体或网站误导,引发了不正确的爱国情绪,无法正确辨别真伪信息,从而产生盲目偏爱或仇视他国的情绪。

2. 社会价值观念的扭曲大学生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承者和建设者,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出现了扭曲,这也是导致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重要原因。

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使得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表现出的爱国行为缺乏理性思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他们难以从多元文化中正确理解和表达个人的爱国情感,而产生了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3. 网络信息传播的混乱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信息和选择。

网络上信息的混乱和不确定性也是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重要原因。

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受到了虚假信息的影响,难以正确辨别真伪,导致错误的爱国行为和言论。

一些非理性的言论和行为也可能因为网络的匿名性而得不到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进而扩散传播,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二、引导策略1. 加强理性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非理性爱国行为的缘起,应加强大学生的理性教育。

学校可以从校园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团活动等方面入手,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理性思维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使他们形成正确的爱国观念和言行举止。

2. 增强文化自信作为大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

在面对多元文化的时代,大学生要有辨别是非和正确引导爱国情感的能力,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关于“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

关于“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关于“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报告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网红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在积极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红文化”获得了一定的娱乐和放松,以及学习新知识的机会;在消极方面,一些大学生追求虚荣和物质至上,导致价值观的片面和功利化。

因此,大学生应积极借鉴并理性对待“网红文化”。

1. 引言“网红文化”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红遍网络的一类人或事物所代表的现象。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网红文化”开始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审美观和价值观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究了“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 调查设计与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有效问卷。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对“网红文化”的认知程度、对“网红文化”所呈现的价值观的态度以及“网红文化”是否对大学生产生了影响等方面的问题。

3. 调查结果与分析3.1 “网红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95%的大学生对“网红文化”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他们主要通过社交媒体、综艺节目以及同学们的传播来认知,“网红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已逐渐成为一种所熟知的文化现象。

3.2 大学生对“网红文化”价值观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大约70%的大学生对“网红文化”持有较为积极的态度,认为其可以提供娱乐和消遣,并可以在其中获取一些新的知识。

然而,也有约30%的大学生对“网红文化”持有负面态度,认为其过于功利化和虚假面具。

3.3 “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在积极方面,约80%的大学生表示在平时生活中通过“网红文化”获得了一定的娱乐和放松的机会,这对于缓解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此外,也有大约60%的大学生表示通过“网红文化”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和技能,这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变异及其教育引导[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审美观及审美趋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审美地位双重化、审美追求个性化、审美情绪低俗化、审美价值功利化。

导致当代大学生审美变异的原因很多,主要有社会文化、网络传播、审美教育、个体心理因素等。

在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及背后原因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观的教育引导策略,通过加大学校美育力度、尊重大学生审美个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以及加强网络信息传播引导、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些策略来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以及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审美;美育;个性;引导美是人类在自身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所形成的产物,它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心目中所映照出的情感。

审美观,作为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从审美的角度去观察世界、探知世界。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审美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关键时期,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的发展情况将会影响我们未来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的审美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异,种种变革在激发他们审美活力的同时也响起了不和谐的声音,这都对我们现阶段大学生的美育及其思想教育提出了挑战。

一、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观念的特征1.审美地位的双重化人们在传统的审美载体中仅仅充当审美内容的“解码者”角色,e时代网络技术的支持,让拥有互联网载体的人们也成为了审美内容的“编码者”,参与审美内容的制造、加工以及传播。

审美地位的转变,增加了审美主体的自我认同感。

一方面,从网络技术的发展看,Web2.0技术使受众发布信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每个人都成了一个中心,信源的平民性特征越来越明显。

另一方面,从传播模式来看,网络传播中的受众具有选择、接受及传播信息的主动性。

互联网的互动性质和低门槛进入让审美活动的单向传播在网络时代实现了即时的互动、多向传播。

微博、博客、优酷、土豆、电子软件等平台让大学生可以随时发布照片、日志、音频、视频,他们不再单一地从书本上间接地、抽象地获取美的经验,而是可以从集视觉、听觉艺术于一身的数字媒体中感知美,扩展美的体验。

2.审美追求的个性化在互联网这种全面开放的环境中,网络的海量信息资讯为大学生提供了多种审美选择。

网络宽松的舆论环境给大学生灌输了一种思想自由、张扬个性的价值观。

这些特点反映到审美观念的改变上,大学生的审美追求日趋个性化。

在当代大学生看来,美是一种个性化风格和主体意识的张扬,即追求“个性”。

只要拥有自己的风格,那就是美的。

[1]在流行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一代,他们看重自我的亲身体验,追求个人艺术口味,执著于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偏爱于自己的审美标准,在审美过程中追求个性化,在处事中注意突出自己的个性。

当代大学生这种独立的审美观点与个性化对于塑造他们生活中的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种对个性化的追求形成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审美观,反过来对传统文化产生一种不屑和排斥的态度,对我们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也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3.审美情绪的低俗化在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中,新闻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要经过双重把关,一是采写者对原始素材的取舍,二是编辑层面的最终把关。

但在网络传播中“把关人”的作用却被大大削弱,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

同时,网络传播中网民的观望态度和看客心理造成了“网络围观”的现象。

受众的注意力往往被一些粗俗、丑恶的现象吸引,当受众渐渐集中于某一事件时便形成了“网络人浪”。

这也导致了社会的粗俗、丑恶现象在网络中迅速传播,影响着网络中的信息环境及受众的审美观。

网络传播快速、即时、形象、生动的特性,直接催生了“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这种对形象、物质感官刺激的追求很容易产生一些内容低俗、浮于表面的作品。

当代大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更多的是关注作品的表面特征,在感官层面获取作品对视觉、听觉的冲击,满足自身娱乐的需求。

[2]这种浮躁、狂欢的文化可能会给大学生带来情感上暂时和短暂的愉悦,但这种低层次的审美追求长期发展下去将会导致当代大学生在审美的认识功能、伦理效应和人文价值方面的严重缺失。

4.审美价值的功利化在网络传播中,受众能快速地获取信息,这种便捷性使受众容易产生即时消费、即时享乐的观念。

受众不注意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关注结果。

其次,网络传播使自我中心的传播模式成为可能,若没有正确引导会导致自我为主意识的膨胀,产生个人利益至上的倾向。

再次,网络传播娱乐化的倾向,使受众更容易接受到娱乐信息,把自身追求局限于满足娱乐需求,助长了享乐主义和游戏人生的态度。

以上这些追逐个人利益和自我中心的行为体现在审美价值上就是一种功利化的倾向。

读图时代、读屏时代、标题时代的到来,使大学生更注重画面、声音等外在的感官感受,他们不再注重艺术作品的审美思想,追求的是一种“赏心悦目”的阅读快感。

对实用和功利的追逐取代了对人文关怀、历史价值的追崇。

在现实生活中,过分追求现实有用、功效利益,是80后大学生审美取向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3]对当今大学生而言,以奉献为主的精神人格在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追求功利性和物质性的享受型人格。

二、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变异原因分析1.社会文化的冲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攻坚时期,整个国家社会都处于剧烈变化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冲击着原有的价值体系,同时也给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选择造成了巨大的冲突。

互联网的快速膨胀,一些内容庸俗的文化、消费、生活信息充斥在大学生的选择范围内,给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同时,大量与西方文明相关的信息涌入,这其中有一些本身就存在着糟粕的一面,它们的大量涌入使当代大学生深受影响。

大学生正处于热切求知的阶段,对于各种新鲜事物都非常乐于接触,但心理尚未发展成熟,不一定能很好地辨别美与丑、善与恶,无法对一些信息作出详尽而深刻的判断,以至于麻木了审美的认知机能,使审美趣味粗俗化,从而迷失了正确的审美方向。

2.网络传播“把关人”作用的弱化互联网是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媒介,尤其是手持媒介能便捷地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及生活。

网络传播独有的特性带来新改变。

一是传播模式的改变,网状的传播模式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传者,成为信息的中心,这给大学生的信息传播极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二是网络传播中“把关人”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其作用受到削弱。

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得以在网络中传播,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观。

在互联网这个信息爆炸、开放无国界的世界里,人类对事物的了解突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人们的审美视野得到扩展,成为更自由的审美主体,思维方式更多元化。

通过网络,人们在接触国外资讯的同时,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受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

由此在大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中西方价值观念的一系列碰撞博弈,张扬或委婉、直白或含蓄、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博弈的结果是,这些外来文化经常会在潜移默化之中不经意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审美观、婚恋观和生活态度。

来自全世界各种文化系统的审美观念打破了传统的审美思维定向,经常会使大学生陷于撕裂破碎的价值观体系中,使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变得模糊。

3.审美教育的缺失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又叫做美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美育存在严重的缺失,学校教育过多地强调智育和德育而忽视了美育。

这种状况的延续导致了大学生对其学习重视程度和知识的掌握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严重影响到自身审美观的形成和审美方向的选择,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此之外,大众传媒在审美教育上的角色也缺失了。

这种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如何使用媒介(尤其是互联网)的媒介素养教育的欠缺。

由于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在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时往往难以正确地作出选择判断,缺乏对网络内容的批判思维。

二是媒介在生产、制作、传播内容上对正确审美观的背离。

媒体为了商业利益,不惜发布一些煽情媚俗、哗众取宠的内容来吸引公众眼球。

当大学生接触到这些与正确审美观相悖的内容时,由于缺乏对媒介应有的判断力,大学生往往会对真假信息难以分辨,无差别地接受媒介中语言等软性暴力行为和非理性行为的存在,最终导致大学生审美观的变异。

4.大学生个体心理不成熟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13~20岁是“审美参与危机阶段”,这个阶段的人有非常强烈的求知欲望,急切希望参与到审美的各种实践中去。

但是,如果这个阶段的审美价值观出现偏差,就会在心理上产生模糊、片面、消极甚至是错误的认知。

[4]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阶段,个人对于外界事物多有思考但想法尚未成熟。

这一阶段是大学生不断积累对外界认识及自身生活经验的阶段,大学生会重视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并学习控制自己的言行。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尚未稳定,也容易有理想化的和极端化的倾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瑕瑜不分的现象,影响到自身正确审美观点的形成。

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审美变异的教育引导正确的审美观要求我们将善恶的标准系于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各种社会现象是否能够用社会公德来进行规范。

凡是符合社会公德规范的社会现象就是美的,反之就是丑的。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的思想意识的发展水平将决定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教育的方式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正确认识美的现象的能力。

1.加大学校美育力度,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当今社会每天都在变革,审美对象纷繁复杂,如果当代大学生不具备应有的审美能力,将不可能对审美对象进行正确的鉴别和判断。

高校应该注重美育,但是高校的美育不是培养专业艺术家,而是一种人文教育,通过美育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不断升华。

高等学校的审美教育,就是要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会从事物中发现美,培养和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

[5]现今高等院校应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课程结构,加大对大学生美育的力度,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尊重大学生审美个性,促进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是酷爱美、追求美的一代新人,他们有自己喜爱的审美对象、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6]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们往往强调教育的普遍性而忽视了个性教育的作用,这无疑是压制了学生的个性乃至人格。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审美潜能、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得不到发挥,严重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

现代教育告诉我们,有个性就有创造力,而确立学生的主体性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