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定义及标准
心理健康定义
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良好状态,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和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标准
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
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认知发展
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 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品 质。
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学内容
包括心理健康概述、自我意识与心理 健康、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压力应 对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等。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 学习效果。
寻求专业帮助途径和注意事项
寻找专业机构
如心理咨询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等,这些机构通常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注意保密性
在寻求帮助时,确保与专业人士的沟通内容保密, 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咨询专业人士
如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他们具有专业知识和 经验,能够提供有效的帮助。
积极配合治疗
一旦确诊心理障碍,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 按时服药、定期复诊等。同时,也可以寻求心理咨 询师的帮助,学习应对技巧和策略,以更好地管理 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自我,增强自我认知能力,提高情绪调节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应对压力的能力,预防和解决心理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目标与内容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应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掌握自我认知、情绪调节、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技能。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应学会自我评估,制定心理健康计划,通过积极思考、行为调整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础知识、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情绪管理、人际交往与沟通、压力应对、心理危机应对、心理疾病预防与康复等。
三、教学要求与方法
1.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反思。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2.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测验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应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多媒体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
四、考核方式与评估
1. 考核方式:考核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平时成绩可以通过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来评定;期末考试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或操作等形式进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课程类型: A类
学时:36 适用专业:所有专业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课程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等文件精神,科学制定课程标准,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支撑作用,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基本理念
遵循一般与具体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课堂体验与课外反思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1.设计依据
(1)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
(2)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学生身心发展及学习的特点
(4)本课程的设计理念
2.教学内容的设计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的精神设计十章的教学内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
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变化迅速的环境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许多学校都引入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些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处理压力、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提高自我意识。为了确保这些课程的质量和一致性,一些地方政府和组织已经开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知识与技能要求:包括掌握情绪管理、自我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2. 课程目标和评价:明确课程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学校和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
3. 教学资源和支持:包括推荐的教材、教学方法和辅助工具,以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培训。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质量和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素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这也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加学校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支持。
通过制定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统一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就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宣
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协助大学生重新认识健康心理对蜕变成才的关键意义。指导大学生
践行心理保健意识,重新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控心理健康科学知识和
心理校正方法,学会解决心理所苦;指导他们处置不好环境适应环境、自学成才、人际交往、爱情情感、求职者求职、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付等方面的疑惑,解决心理问题,防治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出现,推动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践行自我意识,学会正确
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进一步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自学发展能力、问题化解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鼓励他
们具有悲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自学,培育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
化心理品质,培育健全人格,研发心理创造力,推动全面成才。(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
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
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必须认同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予的积极性,积极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防止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科学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育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内容定义如下: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旨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的课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培养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保持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重要性。
2. 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和技巧。
3. 人际交往与合作:教授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有效沟通与合作。
4. 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介绍情绪调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应对压力和挫折。
5. 心理危机干预:介绍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和应对方法,提供心理危机干预的实践机会。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理论讲授:结合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心理健康知识。
2. 实践训练: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参与互动式学习,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3. 心理测评:利用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调适。
4. 讲座与互动: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学生互动交流,增强教学效果。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参与度等,占总成绩的30%。
2. 作业:完成心理健康相关作业,占总成绩的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
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是指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能力,制定的教育课程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心理健康课程的标准:
1. 知识体系:课程应包含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发展、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问题,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心理素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应对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态度和品格。
3. 问题处理能力:课程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心理问题处理方法,如情绪调节、压力释放、解决冲突等,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对心理问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培养心理辅导能力:课程应培养学生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力,使其能够帮助他人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5. 实践与体验:课程应包含一定的实践教学和体验活动,如小组讨论、心理测试、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互动体验心理知识和技能。
6. 考核与评估:课程应设立相应的考核和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促进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总的来说,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标准(统一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11055)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
一课程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集知识讲解、行为训练、心理体验与个体咨询、团体辅导、心理活动等内容为一体的大课程。本课程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有针对性的课内专题与课外活动,运用科学有效的心理学知识与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将课程的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与课程的互动性、活动性、开放性相结合,将课内的学习体验与课外的活动教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行动意识。旨在提高大学生关注心理健康的意识,促进高职学生心理成长、潜能开发,增进其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养。
二、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与相关活动的体验,使学生能够关注自我及他人的心理健康,树立起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同时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能从容地应对生活。
能力目标:
培养高职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友谊和爱情的能力,塑造健康的人格和磨砺优良的意志品质,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大学生。
知识目标: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如: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怎样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情绪的作用、挫折的意义,人际心理效应,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等心理学基础知识。
素质目标:
通过教学,帮助高职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和面临心理困惑、心理危机时的自助和求助意识;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善待他人;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品质。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品质,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时期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
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制定和实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标准。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应当明确。课程的目标应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
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抗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通过这些目标的设定,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应当全面丰富。课程内容应包括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和干预、心理调适技能培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科学地确定课程内容的设置,使之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外,还可
以结合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参与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之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最后,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也应当进行科学的制定。评价标准应包
括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心理健康态度的形成情况、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情况等方面。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和指导,以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制定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科学合理地确定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使之能够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方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方案
新形势下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惑和心理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方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2010-2020年)‣)‣精神,精神,
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全面推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化建设。
二、基本原则
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主要任务
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1.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加切实加强领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1、课程总计8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活动体验6学时。建议学时分配表如下:
2、教学要求:
(1)心理健康为你的大学生活保驾护航(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内容:科学健康观的确立、心理与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2)成长路上你我他(2 学时)活动目的:促进新同学相识,建立信任关系,增强班级体的凝聚力,为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活动菜单:
①热身活动:相识接龙、偶像哈哈镜
②相识活动:滚雪球(你我相识、对对碰、连环自我介绍)
③小组游戏:同舟共济
④游戏活动:爱心天使
⑤手语操表演:相亲相爱一家人
(3)我的大学我做主(2 学时)活动目的: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畅谈个人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并分享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
活动菜单:
①热身活动:抓与逃
②进行心理适应能力测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适应能力。
③成长的故事。分小组畅谈个人在适应大学生活方面遇到的困惑,并分享解决这些问题的成功经验。
④锦囊妙计:确立目标才能更好的适应
(4)学会学习成就自我(2 学时)活动目的:知晓未来人才所具备的素质,明确大学的学习内涵,探讨大学的学习特点和方法,学会时间管理技巧。
活动菜单:
①热身活动:数青蛙
②游戏活动:驿站传书
③分小组讨论未来人才所具备的素质
④分小组讨论大学学习的内涵,它与中学学习有什么不同?
⑤如何结合大学的学习特点,确立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⑥探讨激发学习动机和创造思维的方法。
⑦采用“脑力激荡法”,将学生分组,就给定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里让大家集思广益。
⑧时间馅饼:学会时间管理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
1课程总计3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活动体验18学时;总结2学时; 考核4学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课时分配一览表
2、教学要求:
第三章了解自我提升自我(6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积极主动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提升自我。
教学重点:了解自我意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自我认识的途径
教学难点:建立自尊自强的自我意识,主动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概述
2、自知者明认识自我
3、自立者强提升自我
第五章学会交往开心生活( 6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际交往的意义、特点及类型,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因素,掌握基本的交往原则和技巧,了解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及调适方法,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效应,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建立良好的人关系。教学内容:
1、人际关系概述;
2、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3、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的问题及调试
第六章认识情绪管理情绪( 6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特点和危机防御的途径,掌握情绪调适的方法,自主调控情绪,保持良好的状态。
教学重点:了解情绪的特点,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教学难点:自主管理情绪,保持健康向上的情绪状态。
教学内容:
1、情绪概述
2、管理情绪优化性格
3、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与情绪调节
4、危机干预(情绪与犯罪)
第七章享受真爱完善自我( 6 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自身性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认识大学生恋爱心理的特点,理解爱的层次与本质,了解大学生在性心理和恋爱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对性心理和恋爱心理的正确认识,在爱自己的基础上,发展爱他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理解爱的本质、层次,形成爱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会表达爱、接受爱、拒绝爱、鉴别爱和处理恋爱中的矛盾冲突教学内容:
1、爱情的真谛
2、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问题及调试
3、发展爱的能力
第八章巧对挫折走向成功( 4 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了解心理防御机制,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