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反思
这两则故事均选自《庄子•秋水》,讲的都是庄子与惠子的故事。

《惠子相梁》表现了庄子和惠子截然不同的生活志趣。

故事富有趣味性,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象对比鲜明,比喻巧妙贴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表现了两人可以相与游玩、辩论的朋友关系。

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我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对教案,适时进行了调整。

我认为备课是一个方面,但教师不能被教案所左右,而要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真正拥有师生对话,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才能做一个深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课优秀教案《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文意,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2.掌握“是““国”“相”等文言词义。

3.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的寓意,理解庄子与惠子不同的志趣。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比较法。

3、拓展法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先秦时期,有一个人的才学和品质都非常出众,临死时,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师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这个大师就是庄子!二、通读课文1、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着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一书。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5)于是鸱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3、翻译句子1)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2)于是鸱得腐鼠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口赫我邪4)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5)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三、品读、-探究1.文中的鹓刍和鸱分别比喻怎样的人?庄子讲鹓鸱故事的用意是什么?2.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3、《庄子与惠子游与濠梁》一文中,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四、拓展:美文悦读,说说《庄子》散文的有何特色秋水(节选)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感受两则故事的趣味性,理解庄子的志趣。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故事的寓意,体会庄子的志趣。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1.朗读法。

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人物的志趣。

第二篇采用对话的形式展开争辩,表现二人的差异。

2比较法。

比较惠子与庄子的思想志趣的不同3.延伸拓展法。

拓宽阅读视野。

多介绍一些有关庄子的故事,了解庄子的生平,思想。

课外读庄子的文章,进一步体会《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故事:讲述“庄周梦蝶”的故事,了解庄子诗意的生活以前庄子做梦变成蝴蝶,完全是一只欣然生动的蝴蝶,十分快活适意,全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了。

一会儿醒来,才惊讶自己原来是庄周。

真不了解到底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一定有分别。

这就是所说的物化,也就是变化同为一体,不分彼此,消除物我差别的境界。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二、介绍庄子和《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

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庄子故事两则之惠子相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如“相”、“或”、“于是”、“国”等。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了解庄子散文特点。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庄子》艺术特点【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惠 子 相 梁庄子庄 子 不屑于功名利禄 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 构思巧妙 想象奇特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附: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神 人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1、解释加横线词语2、文中作者用神龟来比喻谁?有何用意?结合这篇短文再来谈谈庄子散文的特点?3、“曳尾于涂中”在某些资料解释为“在烂泥中拖着尾巴”,也有资料解释为“在烂泥中摇尾巴”,你觉得用哪个更好?说说理由4、联系《惠子相梁》,品味庄子散文的又一个特点。

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近三年了,教学中老师也对他们从课内到课外进行过一系列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他们学会了自己去积累文言词汇,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他们毕竟阅历太浅,文章年代又很久远,理解文章思想还是有难度,需要老师的点拨、提示。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
学反思(5篇)
 范例一
 这节课,我的思路是:分则学习,然后进行比较阅读,最后进行一下拓展延伸,即给学生补充一些出自《庄子》的成语。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第一则疏通文意的时候,耗时过多,导致对课文内容分析时间过少,存在着蜻蜓点水之感,一带而过。

学生印象不够深刻。

 2、由于第一则学习时间过多,所以在教学第二则时进度太快,给学生留的自主学习时间太少,幸而提前已经让学生预习过了,否则就只能成夹生饭了。

 3、有些环节设计不当,比如说“你喜欢那一则,为什幺?”可以删去,这样的话拓展延伸就有时间了。

 4、还有一点是我预先想到的但是却疏忽了,那就是我是按上午的课每节45分钟设计的,但是却在下午讲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样导致了拓展延伸环节和小节没有进行。

 5、课件设计上有几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疏通文章部分的背景较暗,字体也较小。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点,比如说我感觉对于字词教学能够联系前边所的课文,注意了新旧知识的归类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扬长避
立志当早,存高远。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反思(5篇)

范例一这节课,我的思路是:分则学习,然后进行比较阅读,最后进行一下拓展延伸,即给学生补充一些出自《庄子》的成语。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以下问题: 1、在第一则疏通文意的时候,耗时过多,导致对课文内容分析时间过少,存在着蜻蜓点水之感,一带而过。

学生印象不够深刻。

2、由于第一则学习时间过多,所以在教学第二则时进度太快,给学生留的自主学习时间太少,幸而提前已经让学生预习过了,否则就只能成夹生饭了。

3、有些环节设计不当,比如说“你喜欢那一则,为什么?”可以删去,这样的话拓展延伸就有时间了。

4、还有一点是我预先想到的但是却疏忽了,那就是我是按上午的课每节45分钟设计的,但是却在下午讲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这样导致了拓展延伸环节和小节没有进行。

5、课件设计上有几张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说疏通文章部分的背景较暗,字体也较小。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一定的优点,比如说我感觉对于字词教学能够联系前边所的课文,注意了新旧知识的归类总结。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当扬长避短,且更需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范例二〈《庄子》故事两则〉中有两个有趣的故事:惠子相梁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这两则短文篇幅都很短,百十个字。

就在这短短的百十个字中,却尺水兴波,人物形象突出,故事情节完整。

其内容又很浅显,学习上不会有太大困难,学生很喜爱这样的小故事。

因此,学习这篇课文我决定从激起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反复读,以至于达到会背诵的程度,在读中理解翻译句子,理解故事的寓意。

由于这篇课文是在复习中学习的,因此,有足够的时间。

每则短文用一个课时。

教学步骤相当紧凑,学生学习得扎实。

背诵,翻译,讨论,讲解,一节课很快过去了。

在这节课上,我仍然把重点放在了读上。

每讲解一句话,就让学生“默而识之”。

然后再和上一句话连在一起背诵。

这样反反复复,一节课下来,学生已经把课文背诵了下来。

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有我的范读,有学生的齐读,有个别学生读。

读熟以后,我让学生合上书本背诵,考虑得学生的记忆能力不一致,有的学生记得快,有的学生记得相对慢些。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惠子相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惠子相梁》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感知惠子与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了解庄子
的志趣。
本文故事性比文毕竟有一定的语言障碍,尤其部分学生文言文 学生学习能
基本知识掌握不是太好,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 力分析
最好能背诵,在借助工具书,小组合作等方式理清课文
内容。
教学策略选
1、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能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择与设计
2、教学设计:听故事、读故事、说故事、品故事
在品故事这个环节让学生合作探究:1、庄子看望
教学过程 惠子,惠子心态怎样?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态?他对庄
子来梁有何反应?说明了生么?2、庄子对此的反应
呢?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什么态度?3、庄子讲鹓
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4、这则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
人?
在本课的课堂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思: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
们应该多进行这样的尝试,只有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 课例研究综
主体学生的积极性才能调动起来,发展学生才能,提高 述
语文核心素养才有可能。当然,在教学中还要关注学生
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引导和评价,才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惠子相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惠子相梁》

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小故事表现了惠子的醉心功名
利禄、心胸狭小;体现了庄子的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感知惠子和庄子的思想、性格、气质上的
差异,了解庄子的志趣。
1、积累文言词语、文言知识;2、了解庄子的生平
及思想;3、欣赏文章的趣味性,把握文中的比喻义;4、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在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了解庄子的生平和他相关的故事,把握他的思想.一、导入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出示PPT1。

/惠子: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正读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自由大声朗读(1分钟)2、指名读。

(1分钟)3、学生评价。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2分钟)4、我会读:师出示PPT2。

(5分钟)“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5、再读。

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1分钟)三、译读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2分钟)2、PPT3出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3、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第三个怎样理解?(哪里、哪儿)四、演读(PPT4)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老师读叙述部分;甲生读庄子;乙生读惠子。

五、辩读1、师: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

同学都不仅入镜了,也入情了,那么,他们俩争辩的问题是什么?(庄子是否知道鱼的快乐)出示PPT5:知?不知?2、师:惠子他可以确定的是什么事?(庄子不知道鱼的快乐)3、师:惠子凭什么可以确定庄子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他的依据是什么?理由一:惠子说庄子不是鱼,所以不知道鱼的快乐。

初中语文(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反思(共二篇)

初中语文(八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反思(一)《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这则故事通过庄子与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辩论,表现了庄子的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它虽然由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组成,但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感染。

本课我们不能用庄子与惠子谁对谁错来判断,庄子对于外界的认识,常带着观赏的态度。

他把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惠子则不同,他只站在客观的立场,来分析事理意义下的实在性。

庄子以其艺术家的风貌,在认知态度上偏于美学上的鉴赏;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在认知态度上着重知识论的判断。

两种对立思路,一个超然物外,又返回事物本身来欣赏其美;一个走向独我,认为每个人无论如何不会知道第三者的心灵状态。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认知事物的角度不同,认知世界的结果也就不同。

我想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庄子到底说了些什么。

”教学本文,目的不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庄子》一书的思想,把握其艺术特征,而在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

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感受“游濠梁”所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这堂课我采取不同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课文。

先由学生自由朗读,发现不认识的字和拗口难读的句子并提出来,接着又齐读,以学生互译,师生互译来疏通文意。

最后品读课文,谈论探究重点句段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本人根据课堂学生生成的资源对教案,适时进行了调整。

这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如,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也使我认识到,只有老师为学生服务,才是教学思想根本的转变。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1、文章较浅显易懂,课程设置稍显简单,一些细节问题没有特别注重,可能有知识点会遗漏。

2、教学过程教师讲述点拨过多,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展示。

总之,教师不能被教案所左右,而要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才能真正拥有师生对话,才能与学生一起享受语文课堂的快乐。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与惠子关系,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句式2.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理解本则故事所阐述的道理(重点)3.感受庄子高雅的生活情趣和先秦诸哲的思想差异(难点)二.导入新课生活中,我们对同一问题往往持有不同的观点,同学们有没有遇到过?(学生回答自己的遇到的情景)今天我们学习庄子的另一篇文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一起了解庄子与惠子对于同一问题是如何辩论的。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并结合注释,同桌互译,疏通文意。

参考濠梁:濠水的桥上。

濠,水名,在现在安徽凤阳。

鯈(tiáo)鱼:一种白色小鱼。

是:这。

固:固然(固.不知子矣);本来(子固.非鱼也)。

全:完全,肯定(是这样)。

请:请允许我。

循:追溯。

本:最初,本原。

参考译文: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鯈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仔细阅读课文,自主思考,回答以下问题(用原文)。

(1)这场辩论赛的辩题是什么?明确: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

(2)辩论双方是谁?明确:庄子、惠子。

(3)正反双方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正方(庄子):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反方(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惠子反驳庄子的观点后,庄子又是如何回答的?明确: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那惠子如何反击?明确: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6)庄子的最后结论是什么?明确: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之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四.局部探究(一)理解双方观点。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④在理解的基础上断句; ⑤多读、多背,培养语感。
(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学任务,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 提高教学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高效课堂就是要最 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 45 分 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 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 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其内涵包 括三个方面:课堂效率高;课堂效益大;课堂效果佳。 课堂效率高,就是课堂达成度高,即学生知识掌握扎实, 课例研究综 课堂检测分数高。为了适应新课标教学任务,语文教师 述 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构建语文高效课堂。高效课 堂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 课堂 45 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 达成育人目标,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 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 益。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课堂效率高;课堂效益大; 课堂效果佳。一是课堂效率高,就是课堂达成度高,即 学生知识掌握扎实,课堂检测分数高
说 7.学者眼中的庄子 8.讲一讲议一议 9.好书推荐 10. 课外作业:辩论台
4.比一比.评一评 师:让我们步入下一环节《比一比,评一评》,请 两位同学与老师比一比去标点朗读,其他同学给我们做 评委,评一评我与两位同学各有什么优却点(展示去标 点后的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 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 教学过程 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 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 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师小结:感谢同学们忠肯的评价,古文朗读断句很 重要,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断句的小窍门。 断句小窍门 ①抓住语气词。如:也、矣、乎; ②抓住人物说的话。如:曰; ③抓住人称代词。如:吾、子、余;

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初中语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之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文章,掌握重点字词。

(重点)2.过程与方法:感受文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难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文化品位。

一、导入同学们,还记得《小石潭记》中对鱼的描写的那个段落吗?“似与游者相乐”,人能否知道鱼的快乐呢?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板书课题)。

出示PPT1。

/惠子: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庄子:二、正读1、师:下面我们进行正读,所谓正读就是要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生自由大声朗读2、指名读。

3、学生评价。

师:你们认为他读得怎样?4、我会读:师出示PPT2。

“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你应该读出?(从容,悠闲,语速要慢)“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稍快,读出急于反驳的样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巧辩,机智,从容)“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肯定,毫无争辩)“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充满智慧,诙谐)5、再读。

师:我们再全文读一读,读出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性格。

三、译读1.师:我发现同学们比刚才读得好多了,入镜了!下面请同学们对照注释,边读边译,把不懂的字词找出来。

2、PPT3出示:“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3、师:庄子也很注意这个“安”字,第三个怎样理解?(哪里、哪儿)四、演读师:我们知道当时两人的对话非常简单,现在我们可以为他们的对话加上一些话,重现一下2000多年前濠水边上的那场争辩。

老师读叙述部分。

五、辩读1、师:我们看到了非常可爱的庄子,非常认真的惠子。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与反思9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与反思9

《庄子》故事两则教案设计与反思教案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能力目标1.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2.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情感目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案重点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案难点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案方法1.比较法通过学生译文和标准译文的比较过好语言关,通过惠子与庄子的对比过好寓言关和思想关,通过一、二则故事的不同文风比较过好欣赏关。

2.延伸拓展法拓宽阅读视野,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案过程教案要点:资料助读;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过好语言关;引读提高,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感知惠子、庄子的不同表现,过好思想关;美点寻踪,欣赏两则故事;延伸拓展,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教案步骤一、导语设计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

先秦诸子散文,虽然主要是政论文,但也是文学艺苑中的奇葩异蕾。

《沦语》平实质朴,富含哲理;《孟子》文笔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

今天,我们一同欣赏《庄子》散文中的片断,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资料助读庄子与《庄子》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

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子相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字词如“相”、“或”、“于是”、“国”等。

2.分析文中人物形象,了解庄子散文特点。

3.拓宽阅读视野,增加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
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分析人物形象,了解《庄子》艺术特点【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惠 子 相 梁
庄子
庄 子 不屑于功名利禄 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 构思巧妙 想象奇特 善于运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附: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途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被杀死时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
神 人
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1、解释加横线词语
2、文中作者用神龟来比喻谁?有何用意?结合这篇短文再来谈谈庄子散文的特点?
3、“曳尾于涂中”在某些资料解释为“在烂泥中拖着尾巴”,也有资料解释为“在烂泥中摇尾巴”,你觉得用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4、联系《惠子相梁》,品味庄子散文的又一个特点。

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接触文言文近三年了,教学中老师也对他们从课内到课外进行过一系列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他们学会了自己去积累文言词汇,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但他们毕竟阅历太浅,文章年代又很久远,理解文章思想还是有难度,需要老师的点拨、提示。

本文涉及的文言词语难度不高,在教学中要继续教会学生积累文言词汇。

对于寓言故事和比喻手法的运用,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理解起来不是难事,所以本文学习中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是难点。

但对极具特色的《庄子》一书的思想和艺术特点进行鉴赏,对初三学生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对派别的思想不做深究,只是以《惠子相梁》为依托,把对文章内容分析总结,了解庄子其人、庄子散文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教学重点,以此来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增强他们对国学经典的了解。

课前让学生预习了本节课涉及到的两篇文章,要求能自主翻译文章,查找了关于庄子的一些信息,在此基础上用时一节课完成学习目标。

效果分析
从课堂教学上来看:
良好的课堂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我运用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步步深入,使环节设计紧凑、衔接自然,收到很好的效果。

首先,在导入新课时,我设计出良好的开端,用成语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感,吸引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其次,在接下来的环节,我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领作用,圆满完成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来看:
本节课的练习检测一共有两块,从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和观课老师的反应以及我的检查情况看,学生掌握得很好。

小组合作探究题正确率基本能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对课后作业进行了批改,《我想对庄子说》一文,语言形象生动、充满对庄子的崇敬之情的学生占到25%左右;语言流畅,能清楚表达对庄子的认识的学生占到绝大多数;极个别学生语言生硬,只是把课堂上的内容复述了一遍,约占6%左右。

班上有将近九成的学生都回家查阅了资料,把作业中的选做题做了,可见学生学习积极性还是很高的,课堂的效果也得到了验证。

总之,这节课的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在以后教学中我要大胆尝试,让自己的课堂不但有效,而且高效。

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以传统文化经典学习为主,选文范围主要是先秦诸子散文。

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我国有名的百家争鸣时期,其中的代表性著作阐述的思想和主张系统、完备、深刻,因此现在一般把他们看做是哲学著作;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又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给后代文人和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长期被推崇为难以企及的文章典范。

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庄子〉故事两则》是《庄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篇散文,是选入初中课本的唯一的庄子作品。

《惠子相梁》就是其中一篇,文章通过一个寓言故事表现了庄子的志趣——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就文本本身来看,情节较简单,学生很快就能读懂。

我在解读文本时,不仅局限于对人物性格的解读,还引导学生学习庄子散文的特点。

我把学生容易理解的人物作为重点,把不容易理解的《庄子》的艺术特色作为重难点,为了能解读得清楚透彻,我在讲解中整合了《庄子·逍遥游》《庄子·让王》等内容。

练习测评
《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能翻译成现代汉语并能翻译下面词句
惠子相梁欲代子相
或谓惠子曰搜于国中
于是惠子恐于是鸱得腐鼠
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庄子看望惠子,惠子的心态是怎样的?他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
人?
5、庄子用一个小故事回应了惠子,你觉得庄子用鹓雏、鸱、腐鼠来比喻什么?庄子又是个
怎样的人?他用这个比喻有何用意?
6、《惠子相梁》故事虽短,很能体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仔细品读,你能看出几点?附答案
词句翻译
做宰相相位有人国都连词表示后一件事承接前一件事在这时
拟声词吓唬吓,现在你要用你的梁国来吓唬我吗?
1、恐搜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小人心度君子之腹
2、鹓雏比喻自己,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惠子,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腐鼠比喻功名利禄
清高自守,鄙视荣华富贵,淡泊功名利禄
表明自己的立场志趣,对追名逐利者的讽刺
3、构思巧妙
想象奇特
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