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会“跳舞”的纸屑》3版本说课设计.doc
会跳舞的纸屑 .doc
会跳舞的纸屑作者:来源:《儿童时代·快乐苗苗》2007年第11期声音的“模样”找一点塑料泡沫,剪成小块,或者剪点小纸屑把它们放在收音机或者音响的喇叭盆上,然后,开始放音乐吧!瞧,这些塑料泡沫、纸屑开心得又蹦又跳!如果你家有很大的喇叭,那么,当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把乒乓球放在音响的喇叭上,哈哈,乒乓球也跳起舞来了!它们没有耳朵,却跟着音乐跳得那么合拍、那么有节奏!不要惊奇,你把手贴到喇叭上,有什么感觉?是不是在轻轻地振动啊?原来,声音就是靠“振动”发出来的,塑料泡沫、纸屑、乒乓球跟着声音的振动跳舞,让我们“看”到了声音的“模样”。
像水波一样在平静的小河里,丢下一颗小石头,你看到了什么?对,在石头落下的地方,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水波,水波不停地一波一波扩散出去,渐渐地、渐渐地看不到了。
我们的周围都是空气,当声音振动起来后,空气也跟随着振动起来,就像水波那样,一波一波地向四面八方扩散出去。
振动的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里。
我们就听到了声音:振动渐渐地、渐渐地变弱,最后,声音消失,就什么也听不到了。
奇妙的回音在山谷里,你放开嗓子大声喊:“大山,我来了!”然后,就能听到大山学你说话了:“大山我来了!”“我来了!”“来了!”……这就是奇妙的“回音”。
在有些空空的大屋子里,也能听到回音。
为什么会有回音呢?当你的声音一波一波传出去之后,遇到了山谷,声波会“掉头”回来,又回到你的耳朵里。
声音不断遇到山谷,它就不断“掉头”,于是你就听到大山一遍遍地学你说话。
你已经知道,振动会渐渐地、渐渐地变弱所以大山学你的话会越来越不完整,从一句话到一两个字,到什么也没有了……不同的声音音乐家发明了一种“乐器”——在同样的玻璃杯里放入水,有的放多点,有的放少点,然后用棍子敲玻璃杯。
哈,居然有了“多来米发索拉西”不同的声音!同样的玻璃杯,因为水多水少的不同,就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依据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三节“会跳舞的纸屑”展开。
详细内容涉及静电的产生、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以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由于电荷不平衡产生的。
2. 通过观察和动手实践,使幼儿理解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原理。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梳子、气球、纸屑、吸管、玻璃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纸屑、吸管、玻璃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塑料梳子梳头发后吸引纸屑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教师解释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塑料梳子、气球与纸屑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动手实践:(1)让幼儿分组操作,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梳子吸引纸屑的现象。
(2)用气球摩擦头发,让气球靠近纸屑,观察纸屑被吸引的现象。
(3)用吸管和玻璃棒摩擦,观察吸管和玻璃棒之间的相互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品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电荷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3. 静电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庭中产生的静电现象,思考如何避免或利用静电。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收集有关静电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
(2)鼓励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静电为生活带来便利。
(3)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动手实践活动的组织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采用生动形象的实物演示,使幼儿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3篇范文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3篇范文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3篇范文科学教学中,老师要注意试验操作,试验是探究式教学与探究式学习的最主要的载体之一。
小班科学教案能够关心小班科学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你是否在找正预备撰写“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268727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看、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形状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活动预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
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爱好。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住着谁呀?”“它们很想和小伴侣做伴侣,你们情愿吗?”二、观看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形状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外形?”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很多的褶皱……”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嬉戏,看看你会发觉什么?”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阅历,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268726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嬉戏,观看、比较水无色、无味、透亮、会流淌的特性。
2.在嬉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预备: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力量》,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纸屑”。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产生的电荷可以使物体带电,并观察到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培养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理解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塑料梳子、纸屑、玻璃棒、丝绸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气球、一把塑料梳子、适量纸屑、一块玻璃棒、一块丝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演示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
2. 讲解原理:教师解释摩擦产生的电荷使气球带电,从而吸附在墙壁上。
3. 例题讲解: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吸引纸屑,让幼儿观察并思考原因。
4.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等物品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6. 拓展延伸: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静电现象。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摩擦产生的电荷3. 带电物体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如衣服摩擦产生的静电、梳子梳头发产生的静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与弊,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实践情景引入4. 例题讲解5. 随堂练习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及其原理。
1. 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静电现象,如“摩擦产生的电荷使物体带电”。
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中班
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中班教案一:《会跳舞的纸屑》科学实验一、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纸屑在空气的流动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进而了解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感受到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能够了解纸屑在空气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3.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推论出结论。
4. 能够表述出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三、教学重点:1. 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 了解纸屑在空气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表述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2. 如何进行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纸片、吸管、放大镜、随意风扇。
2. 实验室环境:安静、无风的实验室。
3. 教学材料:学生手册、PPT、视频。
4. 资源整合: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及其相关实验方式并准备演示材料。
六、教学方法:1. 演示法:老师进行现场演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和原理。
2. 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以感受到空气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过程:1、导入1)老师让学生观察纸片的运动,介绍纸片受到空气阻力而停止的原理。
2)老师通过PPT或手绘漫画,介绍纸屑在空气中的运动的基本原理。
2、实验环节1)老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并演示如何进行实验。
2)老师向学生发放实验器材,说明如何使用吸管将纸屑吸起,并将其靠近吹风机,演示纸屑在风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3)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纸屑在风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实验结果。
4)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纸屑受到风力大小的情况,并写下自己的观察和分析。
3、讲解与总结1)老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结果,确认结论。
2)老师复习本课的实验步骤,强调实验的重点与难点,以及要点。
3)学生进行本课课后练习,加强对本课内容的掌握。
八、教学评价:1. 通过多种途径,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述实验的步骤和原理。
《会跳舞的纸屑》说课稿
《会跳舞的纸屑》说课稿
二年级科学《会“跳舞”的纸屑》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会“跳舞”的纸屑》。
《会“跳舞”的纸屑》这一节课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起电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发现并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从课前备课到课堂教学实施中有令人赞叹的亮点,也有令人遗憾的不足之处。
现在,我对这节课的课前与课后来对照,从4个方面:说目标的定位与达标情况;说教法运用情况;说学生活动情况;说课堂结构实施情况,进行说课。
一、说目标的定位与达标情况。
1、目标的定位: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摩擦起电的实验和知识,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整合教材与本地方的特色,定出以下的目标与重、难点:
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会“跳舞”的纸屑》3版本说课设计.doc
《会“跳舞”的纸屑》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会“跳舞”的纸屑》第1课。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关注“静电”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静电的实验和知识,以活动和问题为中心逐步展开,培养研究兴趣的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初步具备小组合作的能力,但不善于倾听。
静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体验,学生容易注意这一现象,但不了解它的性质。
因为学生是初次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所以老师要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和点拨,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有激发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科学知识: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并简单描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能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有激发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五、说教学策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知识,围绕“静电” 这个探究主题,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情景激学法和采用多媒体渗透教学策略,创设“静电王国”闯关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演示实验法,“以观察、思考和实验为基础”,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探究体验活动之中,突破教学重点。
六、说学法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法,在动态的探究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以老师收到了“静电王国”的邀请信为引入,激发学生闯关。
学生听后兴致盎然。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利用邀请信创关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
(二)探究交流,体验汇报1、遇到难关,讨论探究遇到难关,你们有信心通过吗?老师展示装有纸屑的小塑料瓶在摩擦后,里面的纸屑会自动跳舞的实验。
学生讨论并汇报:纸屑为什么会在塑料小瓶子的壁上跳舞?小结:纸屑能跳舞是由摩擦引起的。
会跳舞的纸屑中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纸屑中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是一本中班科学教案,书中主要介绍了如何利用纸屑进行有趣且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和活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引言,实验一:纸屑舞蹈,实验二:纸屑飘落,实验三:纸屑颜色变化,实验四:纸屑发射器,实验五:纸屑静电吸附,总结。
引言:科学教育在幼儿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通过科学实验和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跳舞的纸屑》作为一本中班科学教案,专门介绍了有关纸屑的实验和活动,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科学知识。
实验一:纸屑舞蹈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纸屑,如圆形、三角形、长条形等。
将纸屑放在一张平整的桌面上,然后用吹风机将气流对准纸屑。
当纸屑遇到气流时,它们会像在跳舞一样随着气流的方向进行旋转和飞舞。
通过观察纸屑的运动,幼儿可以探究气流对物体的影响,并了解到空气的存在和它的特性。
实验二:纸屑飘落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首先,可以将纸屑从一定高度放下,观察它们的下落过程。
幼儿可以观察到纸屑的下落速度较慢,这是因为纸屑的质量较轻,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
其次,可以用吹风机对纸屑进行吹飞,观察纸屑飘飞的轨迹。
幼儿可以通过这个实验感受到空气的力量,并且了解到物体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
实验三:纸屑颜色变化在这个实验中,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颜色的纸屑,如红色、黄色、蓝色等。
然后将纸屑放在水中,观察纸屑的颜色是否会发生变化。
幼儿可以发现,纸屑的颜色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是因为纸屑的颜色稳定,不容易被水所染。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可以了解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验四:纸屑发射器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纸屑发射器。
首先,需要准备一个小型的竹筒,然后将一段纸质管子固定在竹筒的一端,固定好后,在纸质管子的另一端做出一个小洞。
接下来,将纸屑放入竹筒内,然后用手掌将洞口封住,并迅速松开手掌。
纸屑经过压力的作用会被迅速推出,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发射的动作。
科学纸屑会跳舞教案
科学纸屑会跳舞教案教案标题:科学纸屑会跳舞教案目标: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静电现象并探索其原理。
2.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纸屑2. 塑料梳子3. 真丝布4. 金属勺子5. 小容器6. 实验记录表格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静电现象,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纸屑会跳舞的现象?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这个有趣的现象吧!”实验步骤:2. 将一些纸屑放在一个小容器中。
3. 让学生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然后将梳子靠近纸屑,观察纸屑的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
4. 让学生用真丝布擦拭金属勺子,并将勺子靠近纸屑,观察纸屑的变化。
记录实验结果。
5. 引导学生思考观察到的现象,并解释静电现象的原理。
讨论与总结:6. 引导学生讨论梳子和勺子产生静电的原因,以及为什么纸屑会被吸引或排斥。
7. 结合学生的观察结果和讨论,总结静电现象的特点和应用。
拓展活动:8. 鼓励学生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索其他材料对纸屑的影响,例如塑料袋、橡皮球等。
9. 学生可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察。
评估:10.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11. 收集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并评估他们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记录更多的静电现象,并与同学分享。
教案注意事项:1. 确保教室安全,并提醒学生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安全意识。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寻找答案。
3. 适当调整教学步骤和问题的难易程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会跳舞的碎纸屑教案
会跳舞的纸屑小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对纸屑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幼儿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
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
纤维无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发明源于中国。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大型科学活动课程计划:将跳舞的五彩
纸屑教学计划
在大型科学活动中跳舞的五彩纸屑教学计划主要包括活动,活动和其他内容。
通过自身的操作,它发现摩擦电气化的现象,并刺激儿童探索更有趣的现象。
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大型科学活动。
教训,来看看会跳舞的五彩纸屑教学计划。
活动目标:
通过自己的操作,可以发现摩擦带电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更有趣的现象。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你的感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程序:
首先,鼓舞人心的对话激发了孩子们对探索的兴趣。
1.谁会想到一种让纸张废弃的方法?
2.孩子们一起探索。
3.让孩子谈谈探索的结果。
其次,比较毛皮摩擦后纸张摩擦和刮纸的不同现象。
幼儿互相探索和交流。
三是组织经营资料。
4.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物品,并找到可吸收的东西?。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力的探索”,详细内容为“会跳舞的纸屑”。
通过该活动,引导幼儿探索静电力的奥秘,理解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知道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思考、表达静电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静电发生器、小纸屑、气球、吸管、塑料勺等。
2. 学具:每组一张桌子、椅子、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跳舞”的纸屑,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屑会跳舞?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静电发生器、气球等教具,演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讲解静电力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气球、吸管、塑料勺等学具,观察、记录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
4. 分组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语言表达。
6. 拓展延伸(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除了静电现象,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会跳舞的纸屑2. 板书内容:静电现象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气球、吸管、塑料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记录下来,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示例:玻璃棒摩擦丝绸,能吸引小纸片。
洗衣机的脱水桶工作时,衣服上的灰尘被吸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是否有效地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合作、探究、创新能力。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静电现象”主题的科学活动,让幼儿深入了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纸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节,主题为“会跳舞的纸屑”。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产生与表现,利用静电让纸屑“跳舞”,探索静电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能够描述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运用静电让纸屑“跳舞”。
重点:观察、思考、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气球、吸管、碎纸屑、梳子、丝绸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吸管、碎纸屑、梳子、丝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气球、吸管、碎纸屑等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品会“跳舞”?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通过演示,让气球、吸管、梳子等物品产生静电,使纸屑“跳舞”,解释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利用不同物品产生静电,让纸屑“跳舞”。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静电产生:气球、吸管、梳子等3. 静电表现:纸屑“跳舞”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索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摩擦头发后,可以用手指靠近墙壁,观察头发和墙壁之间的吸引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气球、吸管等物品,避免发生意外。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科技馆,了解更多关于静电的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安全使用教具和学具。
2. 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操作。
3. 实践操作中教师的指导与解答。
会跳舞的纸屑大班科学教案
会跳舞的纸屑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对纸屑跳舞现象的探究,让幼儿了解空气流动的概念。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变化。
2. 空气流动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塑料瓶、纸屑、吹风机、小盆子、彩条。
2. 环境:安静、宽敞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塑料瓶中的纸屑,引导幼儿发现纸屑静止不动。
2. 探索:引导幼儿尝试用吹风机对准纸屑吹风,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变化。
3. 讨论:询问幼儿观察到的纸屑变化,引导幼儿表达对空气流动的认识。
4. 实验:让幼儿分组用吹风机吹动纸屑,观察纸屑在不同角度、不同距离的空气流动中的变化。
5. 总结:引导幼儿总结空气流动的概念,让幼儿理解纸屑跳舞的原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
2. 评价幼儿对空气流动概念的理解和表达。
3. 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如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观察纸屑在空气流动中的变化。
2. 让幼儿尝试用画笔和颜料表现纸屑跳舞的画面,培养幼儿的艺术创造力。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吹风机,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2. 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工具,培养幼儿的实验素养。
3. 对幼儿进行分组时,注意搭配不同性格和能力的孩子,促进合作与交流。
八、教学反思:1. 回顾教学过程,总结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为下次教学活动提供借鉴。
2. 关注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表现,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拓展:1. 引导幼儿探讨其他物体在空气流动中的变化,如树叶、纸飞机等。
2. 让幼儿了解空气流动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风扇、空调等。
十、教学评价反馈:1. 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向幼儿反馈评价结果,鼓励幼儿在科学探索中继续努力。
会跳舞的纸屑大班科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纸屑在特定条件下的运动状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纸屑在音乐节奏下的运动状态。
难点: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描述纸屑运动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纸屑、音箱、彩条、塑料袋、吸管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教学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纸屑在空气中的自然飘动,引导幼儿对纸屑运动产生兴趣。
2. 实验一:让幼儿观察纸屑在音乐节奏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幼儿发现纸屑与音乐节奏之间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屑运动,如吹气、拍手等,引导幼儿探索纸屑运动的多种可能性。
4. 实验三:让幼儿观察纸屑在塑料袋内的运动状态,引导幼儿发现气压对纸屑运动的影响。
5. 实验四:让幼儿用吸管控制纸屑的运动,引导幼儿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6. 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纸屑运动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参与程度,评价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倾听幼儿对纸屑运动原理的描述,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3. 观察幼儿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类似的科学实验,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2. 组织幼儿进行会跳舞的纸屑表演活动,让幼儿在舞台上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实验成果。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有效性。
2. 教师需要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可以通过与幼儿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兴趣。
2. 教师可以收集家长对幼儿参与活动的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和应用情况。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3篇范文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3篇范文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
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住着谁呀?”“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小班科学《会跳舞的纸屑》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游戏,观察、比较水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特性。
2.在游戏中体验玩水的乐趣。
活动准备:1.一盆清水,一盆有色水。
2.各种运水工具:有孔的塑料袋、小水壶、瓶子、杯子等;每组一个大盆一个水桶。
3.盛满水、盖上有孔的饮料瓶每人一个。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水的特点。
1. 教师出示水盆,提问。
这是什么?(幼儿回答)2.感知水是无色、透明的。
这里有一个玩具,如果我把它丢到水里,我们能看见它吗?请一个幼儿轻轻地将玩具放进水里,其他幼儿观察。
幼儿园大班教案《会跳舞的纸屑》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大班教案《会跳舞的纸屑》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激发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对纸屑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会跳舞的纸屑》教案吧。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的操作,发现摩擦起电的现象。
2、激发幼儿探索物体更多的有趣现象。
3、对纸屑有浓厚的兴趣,热爱生活乐于探索。
4、乐意与同伴合作游戏,体验游戏的愉悦。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激起幼儿探索兴趣。
1、谁来想个办法,使纸屑吸起来?
2、幼儿相互结伴探索。
3、请幼儿说一说探索结果。
二、比较纸摩擦和毛皮摩擦后吸纸屑的不同现象。
幼儿探索,相互交流。
三、整理好操作材料。
四、鼓励幼儿探索更多的物体,找一找什么东西也会吸起来?
小百科:纸,用植物纤维制造,能任意折叠用来书写的片状物。
纸是书写、印刷的载体,也可以作为包装、卫生等其他用途,如打印纸、复写纸、卫生纸、面纸等等。
纤维无规则交叉排列的纸发明源于中国。
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碎纸屑
小班科学教案会跳舞的碎纸屑【引言】在小班科学教学中,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有趣的实验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一堂引人入胜的科学实验课,主题是“碎纸屑的舞蹈”。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将亲身体验碎纸屑在风的作用下表现出来的舞蹈效果,帮助他们理解风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2. 帮助学生理解风的概念;3. 鼓励学生思考和提出问题。
【实施步骤】1. 引导问题:在开始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你们知道风是什么吗?”、“风是气体还是固体?”、“风能对物体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可以让孩子们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短的讨论。
2. 实验材料准备:准备一张纸和一些碎纸屑。
将纸对折,并用剪刀将其剪成一系列形状各异的碎纸屑,尽量保持它们的轻盈性。
3. 实验过程:a) 将所有的学生聚集在教学区域,确保每个人都能够清楚地看到实验。
b) 把纸放在地上,然后让学生们一起用手轻轻吹气,看看会发生什么。
c) 引领学生观察度大碎纸屑的移动情况:向其中吹气,碎纸屑能否被风吹走?如果可以,是被吹得远,还是仅仅被吹得摇摆?d) 让学生们发表观察结果和猜想:为什么有些碎纸屑能够被风吹走,有些却无法动弹呢?e)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与实践:分发一些碎纸屑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发挥,尝试不同的方法,探究风对碎纸屑的影响。
例如,可以让他们调整吹气的力度、角度和距离,观察碎纸屑的反应等等。
4. 实验总结:a)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请学生描述碎纸屑在风中的移动情况,并回答为什么有些碎纸屑能够舞动,而有些则无法移动。
b)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思考更多问题,例如:“在实验中,风对碎纸屑的移动有什么影响?”、“为什么有些碎纸屑能够舞动,而有些则无法移动?”等等。
【思考启示和延伸】1. 透过实验,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风是一种气体,并能够观察和描述它对物体的影响。
2. 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会跳舞的纸团科学小实验教案
会跳舞的纸团科学小实验教案教案标题:会跳舞的纸团科学小实验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会跳舞的纸团”科学小实验,学生将了解静电的概念和原理。
2. 学生将学会观察、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的科学方法。
3. 学生将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适用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准备:1. 纸团(可以是小纸片或纸球)2. 毛毛虫毛绒玩具(或其他能产生静电的材料)3. 电吹风或塑料梳子4. 黑板或白板5. 讲解PPT或图片展示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头发被梳子梳过后会互相吸引、充电后的气球可以吸附纸片等,引起学生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每组分配一个纸团和一只毛毛虫毛绒玩具。
2. 指导学生在黑板上或白板上记录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的表格,包括实验步骤、纸团与毛毛虫的互动情况等。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出关于纸团和毛毛虫之间互动的假设,例如:“当我用纸团靠近毛毛虫时,它们会互相吸引。
”4. 学生进行实验:每个小组中的一名学生用电吹风或塑料梳子将纸团充电,然后将充电的纸团靠近毛毛虫,观察它们之间的互动情况,并记录在表格中。
5. 学生进行多次实验,以验证或修正他们的假设。
6. 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回答以下问题:纸团和毛毛虫之间的互动是由什么引起的?为什么纸团会被吸引?展示和讨论:1. 学生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展示给全班,并进行讨论。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解释静电现象的原理:当纸团充电后,它们会带有静电,而毛毛虫也会带有静电,所以它们会互相吸引。
3. 教师通过讲解PPT或图片展示,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用其他材料和纸团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之间的互动情况。
2. 学生可以设计自己的实验,探究其他与静电相关的现象。
会跳舞的纸屑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会跳舞的纸屑教案引言: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需要创意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会跳舞的纸屑是一种有趣而又创新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感觉和动作协调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会跳舞的纸屑教案,帮助教师在音乐课堂中运用这种趣味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幼儿的音乐感觉和动作协调能力。
3. 通过创意活动,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纸屑(各种颜色)。
2. 舞蹈音乐。
3. 舞蹈空间。
三、教学步骤:1. 引入活动:让幼儿们静静地坐在教室里,播放动感的舞蹈音乐。
让幼儿们观察和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引导他们对舞蹈的兴趣。
2. 制作纸屑:将彩纸剪成小块纸屑,把纸屑放在幼儿们面前,给予他们自由发挥的机会,鼓励他们用纸屑做一些创意的事情,如折叠成动物或花朵。
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意的过程。
3. 开始舞蹈:将纸屑撒在教室的地上,告诉幼儿们这些纸屑会跳舞。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们跳舞,并鼓励他们把纸屑踩在脚下,让纸屑随着舞蹈的步伐跳动起来。
教师可以示范并与幼儿一起参与舞蹈。
4. 纸屑游戏:制定游戏规则,例如“躲避纸屑”或“扔纸屑”,让幼儿们在游戏中运用纸屑,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鼓励幼儿们互相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团队精神。
5. 结束活动:慢慢地放慢音乐的节奏,引导幼儿们停止舞蹈,让他们坐下来,回顾今天的活动。
鼓励幼儿们分享他们的体验和感受,并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
四、教学延伸:1. 让幼儿设计自己的舞蹈动作,并用纸屑布置舞台。
2. 制作纸屑音乐乐器,鼓励幼儿们使用纸屑与音乐合奏。
3. 建立一个纸屑舞蹈团队,定期组织幼儿们表演,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
结论:通过使用会跳舞的纸屑教案,幼儿们可以在音乐课堂上体验到创意与趣味的教学方式。
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培养音乐感觉和动作协调能力,同时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变化,让这一教学内容更加适合幼儿园的音乐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跳舞”的纸屑》说课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第三册第四单元《会“跳舞”的纸屑》第1课。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关注“静电”这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静电的实验和知识,以活动和问题为中心逐步展开,培养研究兴趣的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初步具备小组合作的能力,但不善于倾听。
静电对于低年级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一定的体验,学生容易注意这一现象,但不了解它的性质。
因为学生是初次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所以老师要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引导和点拨,激发兴趣。
三、教学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初步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有激发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科学知识:了解生活中摩擦起电的现象,并简单描绘。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教学难点:能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有激发学生发现、探究生活中自然现象秘密的兴趣。
五、说教学策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点以及已有知识,围绕“静电” 这个探究主题,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情景激学法和采用多媒体渗透教学策略,创设“静电王国”闯关环节,突破教学难点。
演示实验法,“以观察、思考和实验为基础”,巧妙地将教育寓于探究体验活动之中,突破教学重点。
六、说学法本节课学生通过问题驱动法和实验法,在动态的探究过程中提高科学素养。
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以老师收到了“静电王国”的邀请信为引入,激发学生闯关。
学生听后兴致盎然。
兴趣是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利用邀请信创关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
(二)探究交流,体验汇报1、遇到难关,讨论探究遇到难关,你们有信心通过吗?老师展示装有纸屑的小塑料瓶在摩擦后,里面的纸屑会自动跳舞的实验。
学生讨论并汇报:纸屑为什么会在塑料小瓶子的壁上跳舞?小结:纸屑能跳舞是由摩擦引起的。
把小瓶子换成塑料的小尺子,可以让纸屑跳舞吗?(老师示范)看到这个现象,你想提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汇报,老师整理,板书。
老师归纳出两个本节课可以研究的问题。
这个环节的评价是通过课堂观察评价方法,通过贴贴纸,评金点子奖的方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和提出问题的习惯,突破教学重点。
2、进入动手舞台为了解答“尺子还能吸引什么物体?”来到了动手舞台。
天使为我们每个小组准备了尺子、纸屑、泡沫、保鲜袋、皮毛、吹塑纸、氛灯(先告诉学生,氛灯亮起来说明物体带电),出示实验要求。
实验开始,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培养学生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
学吿汇报自己的发现,注意引导学生用完整、科学的术语表达自己的看法。
出示小结。
小结:物体摩擦后能带点,带电的物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有孩子提出:如果把塑料尺子换成其他物体,还会不会出现摩擦后带电的现象呢?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把孩子带进下一个探究活动。
老师在引导和整理学生汇报时多用“你们认同他的说法吗?”“他的做法(想法、说法)有道理吗?…'你还有什么补充吗?”等语句,评价方式采用小组互评,或发言汇报的小组对之前汇报的小组进行评价。
3、进入神秘园你们的问题太神秘了,需要你们动手动脑并运用小组合作的力量才可以解决。
让我们进入神秘园。
精灵们拿出几种物体让学生思考:以下物体用毛皮、纸巾摩擦后会不会带电呢?(在表格中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
表格中空白的地方还可以添上学生自己带的物体。
)1■■1学生先在小组内猜测,写下小组猜测的结果,并汇报。
老师出示做实验的要求。
实验开始,小组活动,老师巡视,注意学生合作分工。
老吧板书两个个小组的表格,通过对比猜测和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出示小结。
小学科学的课堂要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
这一环节里我让孩子不仅要在小组内交流,还要多倾听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
但小组汇报的时候, 发现许多学生还在沉浸在刚才的实验兴奋当中,还在玩手中的实验工具,没有倾听发言。
于是我及时提醒并表扬专心的小组,评为“乖娃娃小组”,在课后加分, 让组长及时把实验器材全部收回。
这里采用的评价方法是过程记录式和小组评价的方式。
(三)总结延伸,拓展视野播放国王说话的课件,激发学生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摩擦起电的现象呢?并播放生活和生产中的摩擦起电的现象。
小学科学是一个开放的课程,让孩子带着问题进课堂,也带着问题出课堂,并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
八、教学反思:根据三维教学目标,我进行本节课的反思。
通过创关的环节,学生观察了摩擦起电的现象,在探究活动中初步经历“猜想、分析、验证、交流”的探究过程,并愉悦地与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分工合作,在“分享园”这个环节中里了解生活中许多摩擦起电的现象,并简单描绘,成功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同时也存在许多不足。
在老师巡视学生探究过程中,有些小组发现小石头能吸引轻小物体,而有的小组却发现不行。
我只是说可能是因为小石头潮湿。
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但我没有在意。
后来我发现接触面比较小、石头上布满灰尘同样会导致实验失败。
老师作为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面对学生的探究,不能总要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而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在课后继续开展探究活动。
林穗怡实验中精选材料,教学中优化资源——《会跳舞的纸屑》说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实验中精选材料,教学中优化资源》,说课的内容是《会跳舞的纸屑》,这是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实验资源包二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摩擦起电》的第一课。
这一课在本单元的教学活动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本单元往后教学内容的学习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科学学习,尽管已初步学会观察、收集、交流等基础的科学学习方法,但在科学课中他们是第一次接触静电的知识和实验,而且静电知识在科学世界板块中属于能量及其转换的内容,学习起来难度较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对教材资源的分析,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一)科学探究1、通过观察摩擦起电的现象,对其提出猜想,并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的习惯,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2、学会运用二维表格进行实验记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不怕失败、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知识了解物体摩擦后能带电的现象,知道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教学重难点:能成功做好摩擦后的物体使氛灯发光的实验,证实物体摩擦后带电。
根据《会跳舞的纸屑》这一课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层面,为了让学生轻松地把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确定主要的教学方法是:1.探究一一研讨法2.分组实验法教学活动中,根据探究教学的展开过程,我主要通过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一)激趣引疑(二)实施探究(三)总结交流(四)巩固探究(五)拓展交流。
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在第一、第二和第四环节上遇到了难题,下面我重点就这三个环节进行说课。
第一.激趣引疑。
大教育家第斯多慧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孩子们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只有把科学探究的问题内化为孩子们自己心中的疑惑时,才能真正激起他们的探究欲望,才能让他们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学习中去。
所以,上课一开始,我采用了原教材做了一个小魔术“会跳舞的纸屑”,并以这魔术的名称一一“会跳舞的纸屑”为这节课的课题,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以探究纸屑为什么会跳舞为主导线,为以后层层深入进行猜想和验证作铺垫。
而在魔术表演中我还绘形绘声地学着魔术师的口吻为表演增加悬念,果然,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带动起来了,但当问到他们的观察体会时,回答就出乎意外一一有细心的学生说:“老师,小纸片是被瓶子吸住了,可是没有跳舞啊!”听到这话,有共鸣的孩子不少,每个人都瞪大眼睛向我投来疑问的目光, 我望着孩子们想:他们说的也是,小纸片被吸住后就不动,真的不太像“跳舞”!这时我只好灵机一动轻轻抖了一下瓶子,被吸住的小纸片也晃了几下,我就赶紧对孩子说:“它会晃动不像“跳舞” 吗?”这样孩子们才满意的笑了,我呢,却在自己头上擦了把汗!观看魔术表演后,引导质疑一一纸屑能“跳舞”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孩子们自由提出猜想:胶水?水?电?第二.实施探究。
科学课堂不仅是学生汲取科学知识的阵地,更是引导学生学会以科学的精神,用科学的方法寻求答案的主渠道。
新课程提倡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亲历并体验探究过程,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中获得感悟与理解。
据调查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法是实验,实验是验证猜想的过程。
所以,在第二环节的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塑料吸管、塑料尺子、纸屑做摩擦实验,实验的成功率非常高,学生尝到了成功的滋味,学习探究的热情高涨,乘势我再次引导学生猜想:摩擦后的物体到底产生了什么使它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呢?从而引出下一个实验一一摩擦起电。
按原计划我让孩子们用摩擦过的塑料尺子接触氛灯一端(用手拿着氛灯的另一端),可是,不知是摩擦过的塑料尺子带电不强的原因,还是那天气候不够干燥的问题,实验成功的人不多,后来我又引导孩子们用塑料棒和玻璃棒重做这实验,但结果都一样。
孩子们感到不解,我只好耐心的向他们解释客观原因,鼓励他们改天再选材料重做。
第四,巩固探究。
为了巩固刚形成的科学概念,我再引导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木筷、圆珠笔、玻璃棒、钢尺、小石头、皮毛、纸巾做摩擦实验。
学习用二维表格进行实验记录,并交流实验结果,在这环节的实验中,我按原教材用皮毛布料做的摩擦实验成功率都不高,原因是放置了一段时间的皮毛布料容易吸潮,影响实验的效果,找出失败的原因后,我立刻引导学生改用头发作材料重做,重做结果:实验现象明显,成功率大幅提高。
从而,我在优化实验资源方面就有了意外的收获一一头发是人的皮毛,也是摩擦实验中优选的皮毛材料。
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了“提出问题I猜想I实验验证I得出结论I拓展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课前考虑不够细心和意外失误的原因,使我并不满意这节课的教学效果。
所以,课后我重新钻研教材,针对上节课的失误,反复思考得出结论:教学资源和实验材料的不当运用,使实验结果出现不稳定。
为此我通过多次实验,选取更合适的实验材料,再对原教案的部分内容作修改,女口:1.第一环节的小魔术表演改为趣味性的情景创设一一(师)“孩子们,今天有两位小朋友,小青蛙和小白兔(用吹塑纸剪成的)想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学习,您们欢迎吗?”“现在我把它们请出来。
”小青蛙出场,我特意地拿着它在裤子上擦了几下,然后放到黑板上,小青蛙一下子就吸上去了,但小白兔出场,我什么都没做,就直接放上去,结果失败了。
接着,让孩子们对现象进行猜想一一提出问题。
2•第二环节,摩擦塑料尺使氛灯发亮的实验改为摩擦气球使氛灯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