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学院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合集下载

“池州学院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池州学院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简介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6期
主题词: 工程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 制备工艺 技术科学 成形 简介 学院 池州
摘要: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

研究中心依托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子技术科学两大学科的科研队伍,立足于前期开展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基础,预期在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数字化、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过程控制智能化、制备工艺环境友好化、成形产品精密化方向开展进一步的融合、协作,努力推动学科间的进一步协调发展,致力于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先进材料工业化规模上的工程应用。

池州学院2013院级科研项目立项汇总表

池州学院2013院级科研项目立项汇总表
自然重点
2013ZRZ002
0.5
3.
生物网络关键节点的识别方法研究
彭秀芬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吴璞、丁德武、计博婧、马小琴
自然重点
2013ZRZ003
0.5
4.
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与正解存在性研究
桂旺生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周恺、刘利斌、陈精兵、包健
自然重点
2013ZRZ004
0.5
5.
复杂网络社团聚类分析及应用
自然一般
2013ZR022
0.3
23.
碳纳米管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研究
黄志良
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钱立武、钱金明、李敏
自然一般
2013ZR023
0.3
24.
钢筋混凝土钻孔专用薄壁钻头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张蓓蓓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郭振胜、张国青、何钊滨
自然一般
2013ZR024
0.3
25.
提高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人文重点
2013RWZ011
0.3
18.
带洞圈支架及双重圈支架的存在性
鲁翡翡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张经枚、高芳、李小新
自然一般
2013ZR018
0.3
19.
经验似然方法在数据缺失模型中的应用
张敏珏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李小新、李世纪、汪一亭
自然一般
2013ZR019
0.3
20.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因素的统计学模型分析---以池州学院为例
“创新扩散”理论视野中的政务微博与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黄艳
现代传媒系
高祥华、史剑辉、刘威、刘德群、刘贵梅人文重点2013RW源自0010.432.

关于针对承担项目情况的解释

关于针对承担项目情况的解释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承担项目情况: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镁合金板材大变形成形机制与过程模拟研究”,编号:50405014,经费:23万元,项目起止年月:2005.1~2007.12,负责人。

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辊弯成形全流程动态模拟技术研究”,编号:50375095, 经费:24万元,起止年月:2004.1~2006.12,主要参加人。

3)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材料智能化近终成形加工技术的若干基础问题”,编号:50634010, 经费:180万元,起止年月:2007.01~2010.12,主要参加人。

4)国家973计划前期研究项目“材料制备新方法探索及性能研究”,编号:2006CB708600,总经费:1094万元,起止年月:2006.12~2008.11,主要参加人。

5)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高强高韧镁合金及其应用技术研究”,编号:002AA331120,经费:340万元,起止年月:2002.6~2005.6,主要参加人。

6)国防科工委民口配套项目,“XXX轴承的研究”,编号:MKPT-05-268,经费:165万元,起止年月:2005.1~2006.12,主要参加人。

7)上海市创新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薄带连铸带钢力学性能及表面裂纹形成机理研究”,编号:07DZ1103,经费:80万元,起止年月:2008.2-2009.12,负责人。

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镁合金板材变形机理与成形性能的宏微观研究”,编号:NCET-07-0545,经费:50万元,起止年月:2008.1-2010.12,负责人。

9)上海市重点基础研究项目,“ERW焊管排辊成形理论与工艺设计方法研究”,编号:09JC1407000,经费:30万元,起止年月:2009.9~2011.8,负责人。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简介及培养目标(1)专业简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创办于2006年,2007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从属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江西省"九五"至"十二五"重点学科,江西省第一、第二批示范硕士点,是学校博士点建设支撑学科单位。

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有序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教研室有专兼职教师12人,江西省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3人。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服务钢铁、钨、铜铝等金属材料固态、液态成型领域产业,形成了材料设计与组织性能控制理论及应用的特色研究方向。

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面向南京钢铁、新余钢铁、萍钢、沙钢、江铃、江钨、江铜等大型企业输送了大量优秀毕业生。

(2)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钢铁、钨、铜铝等金属为背景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有关的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够从事与钢铁、钨、铜铝等材料固态及液态成型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专业培养标准1.掌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所需的学科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并能够熟练应用一门外语和计算机。

1.1掌握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知识的能力。

1.2 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能够在材料成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材料成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1.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具有跨文化交流、竞争和合作能力。

1.4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2.具备扎实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分析、研究、解决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承担企业高级工程技术岗位的要求。

具有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产品与工艺研究、设计、开发和生产组织与管理的能力。

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池州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系
6
2+ 2+ 2-
2012 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1)过氧化氢的性质 (2)铵盐的热分解 (3)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4)硝酸和硝酸盐 (5) 磷酸盐的性质 思考题: (1)设计三种区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方案。 (2)欲用酸溶解磷酸银沉淀,在盐酸、硫酸和硝酸中,选用哪一种最适宜?为什么? (3)通过实验可以用几种方法将无标签的试剂磷酸钠、磷酸氢钠、磷酸二氢钠一一鉴别出来。 第十一章 水溶液中阳离子的分离与检出
1
2012 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基础化学实验1A》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课 2.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必修课 3. 课程目的 通过本课程实验,使学生熟悉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熟悉元素及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掌握化合物的一般分离和制备方法;加深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 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会正确观察化学反应现象以及数据处理方法;初步学会查阅资料、手册,自 行设计实验;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思考、独立准备和进行实验的实践能力和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和实验,培养初步的科研能力打下基础。 4. 学时与学分 学时为 36 学时,学分为 1.5. 5. 建议先修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
5
2012 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实验实训教学大纲
(2)学会酸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基本内容: (1)醋酸的解离平衡 (2)酸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思考题: (1)不同浓度的HAc溶液的电离度(a)是否相同?电离常数(Ki)是否相同? (2) 配制和测定不同浓度HAc溶液的pH值时,为什么按由稀到浓的程序进行? 第九章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计划学时:3学时 基本要求: (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试验并比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3)掌握常见过渡金属元素及其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热稳定性及形成配合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基本内容: (1)钠、钾、镁的性质 (2)镁、钙、钡的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3)铜的氧化还原性 (4)铁及其盐的性质 (5)铬盐相关性质 (6)锰的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思考题: (1)氧化剂可将锰(Ⅱ)离子氧化为高锰酸根离子?在由Mn →MnO4 的反应中,应如何控制锰(Ⅱ)离 子的用量?(Mn 不要过量)为什么? 第十章 常见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计划学时:3学时 基本要求: (1)试验并掌握不同氧化态氮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试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过氧化氢的性质。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亚硝酸和亚硝酸盐 (2)掌握过氧化氢的性质。 基本内容:

池州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池州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院字〔2010〕11号关于印发《池州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池州学院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池州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的通知各系、各部门:经研究,现将池州学院仪器设备管理的文件《池州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池州学院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池州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附件:1.《池州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2.《池州学院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3.《池州学院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二〇一〇年一月十一日附件1:池州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是指开展正常的教学(包括实验教学)、科研活动及其相关管理工作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是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根据《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学院的仪器设备均为学院的资产。

仪器设备根据价格、性能等因素分别确定为院、系二级管理。

国有资产管理处(以下称国资处)与教务处是池州学院仪器设备管理的职能机构。

分工情况是:国资处代表学院对国有资产行使占有权、管理权、转让权和处置权;教务处实验设备管理科负责全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使用单位负责本单位使用设备的日常管理、维护、维修。

学院在统一领导、归口分级管理和管用结合的原则下,由一位副院长分管仪器设备工作,结合具体情况,确定学院仪器设备的管理体制,明确机构和职责。

对各种渠道购置、经营或非经营型的仪器设备按照统一规定进行管理,特别应做好贵重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学院配备仪器设备要实行优化配置的原则,根据学院的实际,制定仪器设备的申请、论证、审批、招标、购置、验收、使用、维护、维修、报废等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重视功能开发、改造升级。

提倡和鼓励自制新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第四条学院采购仪器设备,要力争做到优质低价,防止伪劣产品进入学院。

池州学院科研奖励办法

池州学院科研奖励办法

池州学院科研奖励办法一、总则第一条奖励原则学院重点奖励对提高学院学术声誉和营造学术氛围有重大影响和作用的高水平成果。

第二条奖励对象全院教职员工以池州学院署名并符合奖励条例规定的科研成果。

第三条奖励范围学术论文、论著、获奖成果、专利、科研成果转化、文学艺术作品、体育作品。

学院只奖励原创性成果,论文获奖以及重印或修订再版的专(译)著、教材、文学艺术作品等一律不予奖励。

二、学术论文奖励第四条论文奖励范围学术论文是指我院教职工为第一作者、且署有本院单位名称的、在国内外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涉及在学科研究、专业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行政管理研究等方面公开发表的能体现出学术性、创新性的研究型文章。

我院职工为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的论文降低一个档次奖励。

国内论文指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标准期刊号(ISSN)的期刊论文(增刊、专刊和会议论文一般不奖励);国外论文指编辑、出版部门所在地在境外的期刊论文和国际会议论文集上的论文(有国际书刊号)。

若被权威期刊转载或被下列几大检索系统检索,按转载和检索结果处理。

每篇论文不少于2500字或一个完整版面。

第五条论文类别一类:在SCIENCE、NATURE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二类:被SCI (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A&HCI (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MEDLINE(医学文献联机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或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论文;三类: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收录的学术论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理论版论文;四类:ISTP收录的学术论文;五类: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或被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扩展版、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扩展版收录的学术论文;及在严肃的港澳台各类学术期刊上(须有ISSN国际标准刊号)发表的学术论文;六类:在国内本科高校学报或省级报刊理论版上发表的论文;第六条论文奖励标准一类:每篇奖励100000元。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专业代码专业负责人: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18 — 2019 学年)教学院长: 学院院长:学院名称: ________________二◦一九年十二月—、专业基本概况(一)专业概况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成立于2013年,其前身是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焊接方向),是我校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

本专业现有教师2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8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具有材料加工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

专业依托上海市教委“材料科学与工程”山类高峰学科和“上海市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建设。

近年,专业在教师队伍,基础实验条件,科学研究等方面专业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为我校高水平论文发表做出了重要贡献。

主要学科方向为:高能束焊接,激光熔覆,高能束增材制造,激光智能加工装备,焊接结构安全评定,精密特种焊接等。

本专业以建设国内一流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总体发展目标,加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引进,打造优质教学品牌,抓住“以学生为中心”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因素,构建一流焊接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体系,建设特色鲜明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学生实行全程导师制并加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导师的参与程度,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专业,指导学生选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问题的思索,调动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解决学业和人生规划的问题,从入学到毕业,给予学生个性化指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方面的基础理论,掌握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领域的材料焊接的原理、工艺、设备及控制等专业知识,接受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实验技能、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等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

具备在制造业从事焊接材料、设备选择,焊接工艺制定、焊接质量管理等各项工作能力【注】:报到率实际报到数实际录取数4. 其他相关材料(二)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1. 专业定位,与国内外类似专业的比较,国内外对标专业,专业建设规划;本专业以建设国内一流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为总体发展目标,国内对标江苏科技大学焊接专业。

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武术器械“剑”的改良研究

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武术器械“剑”的改良研究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武术文化属性和特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武术器械是武术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背景的熏染下,一些器械甚至成为武术文化中的代表[1],“剑”是武术器械中的一种,经历了历史演进和时代变迁,其外在形状、使用价值和蕴含意义也随之不断演变[2].20世纪50年代至今竞技武术的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萌芽、成型、停滞、发展中回归及艺术加剧展等时期,形成了由竞赛制度、运动训练体制和技术体系构成的体系,到90年代竞技武术确立了“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3].随着标准化学科的兴起,竞技体育项目为发展成为国际赛事而争先提高其标准化水平.2008年北京奥运会,竞技武术以特色项目进行了竞赛,为竞技武术的发展提供机会,竞技武术要走向世界,必须面临革新,武术器械作为典型代表,对其进行标准化,正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本文以武术器械中的“剑”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和文化特征进行历史性梳理和现代性解读,理清“剑”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结合当前武术发展的形势,总结现行竞技武术器械(剑)在训练比赛中尤其是材料、形制、纹饰和型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标准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进一步提出竞技武术器械(剑)标准化发展的完善设想和改良规划方案,对武术器械(剑)的进一步传承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路,以期为武术主管部门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1武术器械(剑)1.1武术器械(剑)的文化史剑是武术器械重要项目之一,历史悠久,出世古远.剑,属双刃短兵,早有“百刃之君”之美称.中国剑器经历几千年的历史,其文化深厚,中国剑术也随之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洗礼,剑术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远远超过了技击的领域涵盖了诗、书、画、舞、乐等文虎领域.据史书记载殷商以前就有剑的踪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剑发展风气较好,像斗剑、佩剑出现与之相应的剑术理论也在这一时期有较快,较好的发展.战国时期,剑在战争中凸显出来,格外重要,成为当时装备军队的重要武器之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由于他严厉禁止民间习武,不准民间拥有武器及焚书坑儒的政策的推行,可以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了灭绝性的打击.到了汉朝,青铜剑彻底被铁质兵器所取代,剑的长度也大大增加,汉武帝时,剑的长度超过了一米,剑刃由约两度的弧屈伸成平直,剑锋的夹角由尖锐增大.汉以后制作的铁剑,由于的铁的易腐蚀性,所以不易保存.汉代以后,骑兵大量涌入战场,剑在战场上逐渐被便于砍杀的骑兵武器取代.剑在战场上Vol.35No.10Oct.2019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ofChifengUniversity (NaturalScienceEdition )第35卷第10期2019年10月收稿日期:2019-08-07传统文化背景下对武术器械“剑”的改良研究乔斌袁马力(1.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部,安徽池州247000;2池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摘要:运用文化学、历史学、标准化等相关理论知识对武术器械(剑)的文化史、纹饰、质量及发展演变现状进行综合研究,揭示了当前武术器械(剑)在标准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剑的改良应结合传统武术文化发展历史背景、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及标准化沿革的趋势:以高科技含量材料为首选;规范统一、精准细致、数字化明确的器械标准;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的纹饰打造,同时还应结合剑术比赛项目和运动员本身特点进行规范.改良后的剑不仅利于比赛,更能彰显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国家形象.关键词:传统文化;武术器械;剑;标准化;改良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9)10-0112-04112--虽然被刀取代,由于剑的轻便和锋利而传入民间.隋唐时,是中国古代文明辉煌的高峰时期,特别是到唐朝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生产力发达,出现了灿烂的文化,在这一时期,不仅为制造出来优良的剑器,剑术文化也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发展.宋代以后,击剑之风逐渐为剑舞所代替.总的来说,剑术从春秋、战国到唐宋,经历了三次高峰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各地的武术流派的兴起,拳术逐渐取代了剑术的地位并不断上升,出于各种原因及在当时社会背景深刻的影响下,剑术的地位逐渐下降.1.2武术器械(剑)形状研究在剑的史册里,对剑略有记载始于商代,那是对剑的记载是其形状为柳叶或是呈锐角三角形,剑在古代兵器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时期用以区分等级,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所以对于剑的外形的打造,式样,显得格外重要.早在西周时期,剑的形状大致与柳叶相似,按柳叶的形状打造剑,这个时期制作剑的特点,成扁茎式,没有剑格,腊的形状是在其中间部位稍有凸起,茎和腊区分并不明显.我国青铜时期出现的较早,最早起源于商朝时期,因而青铜剑的打造也随之早早地出世,青铜剑一般有剑身,茎、格三部分.我国较早青铜剑的外形特点:剑形体打造依据柳叶的形状,双刃,柄直,有很厚实的脊等特点.从春秋早期,晚期再到战国时期,剑流行的样式有:剑薄腊圆茎短体式,无格斜从扁茎剑及厚格剑,这几种样式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汉朝时期钢铁剑盛行,这时期剑的打造与现代剑式样很相似,剑中间有脊,有刃,有茎、有剑首、有剑鞘以及剑穗等,式样很齐全,现在使用的剑的式样大多与之相似,所以汉代打造剑的样式成为当今使用剑的雏形.1.3武术器械(剑)质量研究中国剑器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夏代已铸造青铜剑,商周时期由于工艺技术水平局限,制作的青铜剑尺寸较短,主要是用于直刺,不利于砍杀.春秋晚期出现了铁剑,1924年高丽乐浪第九号墓出土两柄钢剑,1976年长沙六十五号墓出一柄春秋晚期的钢剑.这是最早的钢剑出土实物.自汉代到宋元时期,几乎没有铁质钢剑实物,因为铁的抗腐蚀性与青铜比相差太远.战国时期军队用剑是主流,促进造剑技术的发展,此时青铜剑得到大力发展,后期由于受青铜材料的限制及战争对器械提出新的要求从而推动铁剑技术的发展,当时造铁剑技术包含:锻打、层叠及通过淬火技术提升剑的质地厚度.西汉时期,铁剑最终取代了青铜剑.至东汉时期,随着环首铁刀在骑兵中的普遍使用,到三国时期,刀取代剑的地位,成为作战的主要武器.唐朝是我国社会发展鼎盛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各方面都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这一时期剑文化突出发展,手工业发达为剑器打造提供了优良的技术,制造出了优良的剑器,由于铁器的腐蚀性,很少有实物保存下来.1.4武术器械(剑)纹饰研究早在商代时期,青铜冶炼业较发达,古人吸取刀,戈等工具的尖的特点,制作出了扁长刃、尖合体的标枪,然后在其尾部铸上牛、鹿、蛇、羊等动物装饰品,这有可能是古剑(匕首式短剑)的形成过程[4].古代青铜剑制作其中一重要作用,就是配饰,剑的外形制作是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象征,在商末西周时期,作战的形式主要以车站为主,此时剑剑在战场并未很好体现,大多起着配饰作用剑,依然成为贵族阶级象征.到春秋战国时期,剑重新进入战场,逐渐成为实战兵器,但仍为贵族阶级的身份标志[5].古代由于剑的特殊作用,剑的打造过程中,特别注意表面技术的处理,人们利用有限的技术的制造外观华丽,质地精良的剑.特别是青铜剑的制作,十分精细,在对剑的表面处理过程中采用镶嵌、贴金、鎏金、银、镀锡等技术对剑的表面进行加工,古代人类懂得在剑身加一些玻璃,绿松石等通过镶嵌的技术使得剑的表面美观大方,不仅如此,在剑的表面贴金,将金先打造成想要的形状然后用槌细敲打的方式与剑紧贴在一起,这样制作出来的剑色艳泽丽,很是漂亮.到隋唐时期的佩剑已经成为区分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2武术器械(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1武术器械(剑)比赛规定陈旧,标准亟须更新在现行武术比赛规则中,早期1959年版本的竞赛规则中仅在器械长度上做了一些限定.到1979年的规则在原先基础上一些修订,主要对器械标准进一步完善,如武术器械质地上规定选用由钢和腊杆材质.90年代规则的修订逐步走向规范化与科学化,如对刀与剑在硬度上的规定以及测量剑身硬度113--的标准作了规定.器械的标准虽然在不断更新与完善,但是距离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进程与要求相差甚远,还需迅速做出调整与改变,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武术器械规定依旧没有很大的、精确的改变,有些技术指标严重落后于当前的生产力水平与科技发展步伐,甚至出现了在现行武术比赛中用剑自唐以后,中国剑器的形式基本上固定下来,基本承袭旧制.只是剑身变薄,没有太大的变化[6].2.2武术器械(剑)规格型号、标准尺度不统一,缺失数字化指标当前竞技武术比赛激烈程度日益剧增,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缺陷与不足,对武术器械(剑)的规定还停留在早期制定标准,现有的《国际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对一些武术器械做了笼统宽泛的规定,具体指标不够全面具体,也缺乏准确性,对于武术器械描绘中在的长度、宽度、重量没有限制,没有数字化指标与规定[7].比赛中武术器械本身标准,大小、重量、尺度不统一直接影响比赛的质量与效果.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胖瘦体质不一而选用统一规格的剑器进行比赛,势必会直接影响到竞技武术比赛的公平、公正.在当今竞科技发展与竞技武术发展的趋势中,只有精准、规范、科学统一的尺度才能适应武术发展,走向世界.2.3剑术器械质量弯曲变形、没有遵循优化、科学性原则、不利于比赛与训练当前,国际大型比赛运动技术的革新,创新优质器械与标准,如“鲨鱼皮”游泳服,胶粒乒乓球拍等等出现大大提升运动成绩.然而,目前比赛所用器械在质地上、科技含量上有待考究,在竞技武术比赛使用的器械还出现器械变形、折断等多种问题的局面,改革传统材料,以质量求生存,以标准谋发展,推进使用高新技术材料制定武术器械势在必行,也是推进竞技武术标准化、国际化的重要途径之一.2.4现行武术器械(剑)纹饰标准混乱、缺乏文化内涵武术文化深邃,武术器械(剑)的发展过程中蕴含文化精髓,武术器械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主要围绕传承武术技艺和散播武术文化两条主线,武术器械艺术品可以形象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内涵,构建国家形象[8].但是在现行武术器械比赛中、只注重剑术比赛套路内容,而忽视对剑本身设计与打造.武术器械(剑)纹饰标准尚不统一、混乱、纹饰设计上随意、不能很好展现与传承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武术要走向世界,对武术器械(剑)纹饰进行规范,十分必要,有利于提升武术比赛的观赏性、艺术性,更是承载着弘扬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使命.3武术器械(剑)改良优化措施剑术比赛是现代武术套路中重要的比赛、表演项目之一.剑的主要击法以劈、砍、崩、撩、格、洗、扫等为主,剑术的典型特点是飘逸、敏捷、轻快,常有“剑走美式”“剑如飞风”的特点.剑在演练中的姿势十分矫健优美,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在对剑进行改良时应当结合标准化发展的趋势对其从:材质、质地、外形及考虑到剑术运动及运动员本身特点进行综合考虑.注重搭配和谐,既要从外在体现新时代高科技含量、又要从内在突出武术传统文化精髓.3.1武术器械(剑)材质遵循优化、科学、精良原则基于剑术的特点剑身自重下垂,剑身不得弯曲以免影响比赛或表演效果,传统制作材料一般采用不易生锈,易保养的不锈钢打造.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武术发展态势,亟须革新传统材料,寻求高新技术、质地精良的材料.在对剑的材质选用上遵循科学优化原则,需考虑几个因素:不易变形、轻便利于比赛发挥、安全适用、储藏价值等;建议材质可采用现代高科技合金材料制作,其材质特点与要求相符合.剑身材质:选用不锈钢或用花纹钢而剑身里面的材料铁质,剑护手部分材质为铜制.剑鞘材质选择花梨木或檀木,花梨木特点,美观,实用性强,具有储藏价值.剑在剑柄上配有剑穗,有长短之分,常用丝等材料制成,可增其观赏性.在实战中如果很好的利用剑穂的功能,也可有助比赛的胜利,如剑穂起到扰乱对方视线,可缠绕对方兵器、抓住剑穗把剑飞出去使用.3.2武术器械(剑)纹饰打造和谐统一、彰显文化特色、利于观赏,利于文化传承武术器械文化的打造有特殊的内涵与价值,因此,在剑的纹饰上就要既体现传统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满足现代工艺的审美要求及现实价值意义,以往比赛用在剑鞘打造上比较单一,无论颜色还是纹饰114--装饰上都很逊色,只是注重了竞技比赛的结果,只在剑身的材质,重量上下功夫,而忽视了武术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内涵.因此,在对剑的打造上关注其带来的比赛效益的同时,多注重一些纹饰的装饰,使其打造的剑更具文化内涵同时更能展现永久的收藏的价值.3.2.1在剑鞘上:男子剑可以选用古铜以“梅兰菊竹”为主体雕刻而成,关于梅兰竹菊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用其制作男子剑寓意深刻,在打造此剑图案,颜色不以实物本身亮丽的色彩,以黑色灰色为主色调,更能体现出此图案本身寓意深刻内涵.女子剑,在剑鞘上采用浮雕式,以牡丹花纹为主,牡丹寓意深刻,高贵,气质典雅,又可喻意祖国的繁荣昌盛,花中之王,民族的团结象征.牡丹历史渊源繁于大唐盛世是我国花当之无愧.牡丹在此深刻文化背景下打造女子用剑,不仅能展现出女子舞剑的气质,也能更好地展示深厚的文化,因此女子刻成牡丹富贵剑.3.2.2在剑穂:基于男子剑“梅兰菊竹”的主体色彩时黑灰色,因此剑穗颜色与其相呼应用黑灰色,改变以往传统的红黄色的主调.女子剑因选用牡丹,其色彩选用中国传统的红色,与剑的主体花纹相配,剑穗面料统一采用丝绸,丝绸文化中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寓意深刻.3.3武术器械(剑)纹饰依照段位制打造突出剑术特点、剑术等级另外为了区分等级,可在剑柄处配有龙虎鹰等图案来体现运动员不同的等级.在武术器械纹饰设置的时候可以结合段位制等级标准,入段、初段、中段、高段.在男女比赛时配以固定的纹饰,剑穂配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即便业余人士也能判断出的赛事的等级水平.更利于剑术比赛的规范化、标准化.3.4武术器械(剑)规格统一化、精准细致化、数字化现行武术器械(剑)的比赛标准及规格要求比较笼统与陈旧,如对剑的质地软硬度标准与刀的要求一样,剑身自重下垂,不弯曲;长度是根据个人身高定的,一般手握剑柄,剑尖向上,手臂自然下垂,剑尖达到耳朵即可.仅此而已,尚不够精确、精准细致到参与比赛运动员的个人.因此,剑的规格可以在现行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一是可以按剑术比赛项目分类对剑的规格进行统一规定,不同类别的比赛采用选用不同剑;二是细致综合考虑多种情况,如运动员的、年龄、性别、身体形态(身高、体重);三是对每一项规定用明确具体及准确的数字进行规定.规范、精准的规定、更加利于比赛的公平、公正.也是促进武术前进的有效动力、也是推进武术国际化、标准化的重要途径之一.4结语武术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文化瑰宝.武术器械(剑)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剑的改良更是时代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文化传承发展的需求.武术器械(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仅要注重传承其“形”,更要注重其“意”的体现,对剑的改良应结合武术传统文化内涵的在材质、用途、文化内涵、规范标准上进行革新,打造符合时代气息的器械.武术器械的规范化、标准化,利于加快武术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推升武术标准化、国际化力度进程,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大发展.———————————————————参考文献院〔1〕赵秋菊,曹建风,孙稷禹.中国武术器与技的文化现象解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4,33(2): 131.〔2〕李斌.文化学视域下武术器械文化特征解读———以“剑”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32.〔3〕王晓娜,竞技武术套路剑术项目训练方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1.〔4〕林小美.武术套路运动员标准剑器的选择与使用[J].浙江体育科学,2009(6).〔5〕郑利平.中国古代青铜剑的技术分析[J].金属世界,2008(2):60-63.〔6〕张震宇.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 2013.18.〔7〕张震余,郭玉成.竞技武术比赛器械标准化研究———以刀、枪、棍、剑为重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30(4):439-443.〔8〕王培含,刘思.武术器械多元化发展在武术传播中的价值研究[J].中华武术·研究,2015,4(2):45-46.115--。

省品牌特色专业申报书

省品牌特色专业申报书

山东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申报书学校名称烟台大学专业名称应用化学修业年限四年专业负责人索掌怀专业开设时间 1994年填报日期 2009年6月5日申报类别品牌□ 特色?山东省教育厅2009年5月填写说明一、申报书的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真实可靠。

文字表达要明确、简洁。

二、表中空格不够时,可另附页,但页码要清楚。

三、每个专业只能在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中选择一种申报,在封面相应类别方框中画√。

四、申报书用A4纸双面印制,在左侧装订。

*专业指由教育部、省教育厅正式批准或备案的普通本专科专业。

**学生均指普通本专科学生,不包括研究生、成教生、五年一贯制和三二分段。

**教师不包括公共课、基础课教师。

**老、中、青分别指55岁(含)以上、40~55岁、40岁(含)以下。

***教学研究论文、编写的教材和承担的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需另附目录清单。

*如具有硕士以上学位,请将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一并填写。

*教师发表的论文、出版的专着和获奖情况需另附目录清单。

*年级需注明××××级×年级(例:2005级2年级)。

**项目性质分教师科研项目、学校立项学生科研项目、学生自选项目、其他等类型填写。

*教学经费指专业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体育维护费。

**实验仪器设备指单价高于800元的仪器设备。

六、教学效果与社会评价七、专业有关状况与人才需求分析奖。

近五年,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主选题进行研究,取得可喜成绩。

共发表论文43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9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17篇,国际学术会议录用2篇,国内核心期刊发表19篇。

应05级谭海娜同学目前已在《物理化学学报》、《分子科学学报》等期刊发表研究论文4篇。

由于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本专业学生每年均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考取985学校、中科院等单位的研究生,考研录取比例一直保持在30%以上。

1-ch1金属材料的性能

1-ch1金属材料的性能

冲击试验
将带有缺口的标准冲击试样,
安放在冲击试验机的支座上,把重 量为G的摆锤从一定高度H 落下,
27
冲击韧度用一次摆锤冲击弯曲试验进行测定,如动画所示。
将试样冲断,之后摆锤仍继续摆动
升至高度h,设 : Ak=G(H-h)。
冲击韧度值:
ak=Ak / S (J/cm2)。
式中S 为试样缺口处的截面积(cm2)。
据统计约有80%的机件失效为疲劳断裂破坏
本章到此结束, 欢迎进入下一章的学习!
动画2 材料比强度的进展
8
新材料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获得发展:
9
(1)先进复合材料。由基体材料(高分子材料、金属或陶
瓷)和增强材料(纤维、晶须、颗粒)复合而成的具有优异
性能的新型材料。 (2)光电子信息材料。包括量子材料、生物光电子材料、
非线性光电子材料等。
(3)新型金属材料。如镍基高温合金、非晶态合金、微晶 合金、Al-Li合金金属间化合物等。 (4)纳米材料。又称超微细材料,指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 纳米尺度(0.1~100nm)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
动画 洛氏硬度测量
HBS与HRC的关系:
当HBS > 220时:HBS/HRC≈10/1
硬度与强度的关系:
低碳钢: σb ≈0.36 HBS 高碳钢: σb ≈0.34 HBS 调质钢(中碳钢): σb ≈0.325 HBS
(3)维氏硬度(HV)
• 特点:加载负荷小 • 原理:将方锥形金刚石压入材料表面,保持 规定时间后,用测量压痕对角线长度,再 按公式来计算硬度的大小。
由于压痕较大,成品检验也有困难。
布氏硬度一般适用于硬度较低的材料。如:铸 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材料。

基于多孔黏结层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制备及其耐磨性研究

基于多孔黏结层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制备及其耐磨性研究

第52卷第11期表面技术2023年11月SURFACE TECHNOLOGY·63·基于多孔黏结层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制备及其耐磨性研究汪希奎1,2,苏一凡1,程真1,花颢轩1,刘星宇1,王蕊1,周张恒1,侯泽钟1,李卓然1,赵俊豪1,张友法1*(1.东南大学 a.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b.江苏省先进金属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南京 211189;2.贵州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摘要:目的提高超疏水涂层的耐磨性。

方法采用底面复合方法增强超疏水涂层的附着性和耐磨性,通过发泡剂在树脂底漆表面形成均匀孔隙结构,使喷涂于底漆表面的部分超疏水纳米颗粒嵌入孔隙中,通过硬化树脂的凸起结构有效保护超疏水纳米颗粒,从而提高涂层整体的耐磨性。

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开展橡胶磨损测试,综合评价涂层的耐磨性能,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同轴光学显微镜对涂层表面的原始形貌及磨损形貌进行分析,通过接触角测量仪对涂层磨损前后的表面润湿性进行测试。

结果当异构十六烷的质量分数为50%、预热温度为130 ℃、预热时间为100 s时,在底漆表面可形成较深且分布均匀的孔隙结构,基于该底漆制备的超疏水复合涂层的耐磨性相对更好。

在30 N载荷下,优化涂层经橡胶磨损700次后,仍能保持较好的疏水性。

结论通过发泡剂对底面复合涂层进行改进,可有效提高超疏水纳米涂层与基底之间的黏结强度;底漆表面的孔隙结构有利于超疏水颗粒的嵌入,充分利用硬化树脂的凸起结构对嵌入的超疏水颗粒进行保护,可有效提高底面复合超疏水涂层的整体耐磨性。

关键词:超疏水;纳米涂层;耐磨性;树脂底漆;发泡剂;孔隙结构中图分类号:TB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660(2023)11-0063-09DOI:10.16490/ki.issn.1001-3660.2023.11.005Fabrica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Composite Coating Based on Porous Adhesive LayerWANG Xi-kui1,2, SU Yi-fan1, CHENG Zhen1, HUA Hao-xuan1, LIU Xing-yu1, WANG Rui1,ZHOU Zhang-heng1, HOU Ze-zhong1, LI Zhuo-ran1, ZHAO Jun-hao1, ZHANG You-fa1*(1. a.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Metallic Materials, Southeast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China; 2.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ABSTRACT: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 is a nanostructured surface that can provide excellent waterproof, dustproof and anti-fouling properties.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surge has been seen in research interest in these surfaces, particularly in收稿日期:2023-07-02;修订日期:2023-10-10Received:2023-07-02;Revised:2023-10-1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1076,52205304);贵州大学自然科学专项(特岗)项目((2023)25)Fund: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52071076, 52205304); Natural Science Special Program of Guizhou University for Special Post ((2023) 25)引文格式:汪希奎, 苏一凡, 程真, 等. 基于多孔黏结层的超疏水复合涂层制备及其耐磨性研究[J]. 表面技术, 2023, 52(11): 63-71. WANG Xi-kui, SU Yi-fan, CHENG Zhen, et al. Fabrication and Wear Resistance of Robust Superhydrophobic Composite Coating Based on Porous Adhesive Layer[J]. Surface Technology, 2023, 52(11): 63-71.*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64·表面技术 2023年11月areas such as anti-icing, anti-corrosion,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il-water separation, heat transfer, and water collection.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are broad and diverse, making it one of the important new materials that have emerged in the past 20 years. In all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nano-coating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surfaces because of its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convenient mass production and low cost. However,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wear resistance has a great effect on the application rang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coating. Coating with poor wear resistance may be badly worn in a short time, leading to a rapid decline in its superhydrophobic properties. The coating with outstanding wear resistance can provide longer protection and extend the working life of the surface. Therefore, wear resistance should be fully considered in 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s.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can be improved by optimizing the coating preparation process, selecting high wear resistance materials, and adding additives. At the same time, fo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strict wear resistanc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are also needed to ensure that it can meet the actual need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primer and topcoat was adopted to enhance the coating adhesion and wear resistance. Foaming agent formed a uniform pore structure on the surface of the resin primer, so that some super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sprayed on the primer surface were embedded into the pores, and the super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we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by the raised structure of the hardened resin. Then, the overall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could be improved. Furthermore, rubber wear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the friction and wear testing machine,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ating was evaluated comprehensively. The original morphology and wear morphology of the coating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coaxial optical microscope, and the surface wettability of the coating before and after wear was tested by contact angle measuring instrument. When the mass proportion of isocetane was 50%, the preheating temperature was 130 ℃and the preheating time was 100 s, the primer surface could form deep and evenly distributed pore structures, and the wear resistance of the superhydrophobic composite coating prepared based on the primer was relatively bette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30 N of load, the optimized coating could still maintain good hydrophobicity after 700 times of rubber wear. Th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the superhydrophobic nano-coating and the substrate can be effectively enhanced by improving the composite method with blowing agent. The pore structure on the resin primer surface is conducive to the embedding of superhydrophobic nanoparticles, and the convex structure of the hardened resin can be fully used to protect the embedded superhydrophobic particles,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wear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superhydrophobic coating.KEY WORDS: superhydrophobic; nano-coating; wear resistance; resin primer; foaming agent; pore structure研究表明,基于荷叶效应研发的超疏水表面具有优异的超疏水性,在自清洁、防雾、防冰、抗腐蚀及耐指纹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近十几年来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1-8]。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单2010年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名单2010年

2006 计划验收
生物医药
2007
建设期
2008-2009
建设期
已验收,开放
2006 计划验收
农林牧渔业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已验收,开放
2007
建设期
2008-2009
建设期
已验收,开放 计划验收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首都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西藏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兰州大学 清华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河南理工大学 同济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西安科技大学 兰州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江南大学 东华大学 广西大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天津工业大学 齐齐哈尔大学 东华大学 武汉纺织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浙江理工大学 江南大学 内蒙古大学 大连工业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湘潭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河北工业大学 四川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湖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山西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过程中效果实现研究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过程中效果实现研究

收稿日期:2018-03-30基金项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设持续改进的研究(JD00818012)作者简介:祝夫文(1983-),男,安徽工程大学,工程师,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增材制造及表面工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科生认识实习过程中效果实现研究教学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

企业认识实习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学生初步了解实际生产现场,进行实践环节的重要一步[1,2]。

但在企业认识实习过程中,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在认识实习过程中态度马虎,认识实习效果差。

不妨从学生自身、认识实习指导老师、企业生产负责人三方着手协调三者关系,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认识实习环境,从而取得良好的认识实习效果。

一、认识实习过程中影响效果的几个因素影响事件效果的因素总是离不开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本身特点和相关企业特性是不可改变的,那么只能从人这个因素着手,在认识实习事件中发生关系的人只有学生、指导老师和企业负责人。

不妨从这三方面来理解影响认识实习过程中效果的因素。

第一,指导老师自身对认识实习的认识不够。

指导老师是认识实习过程中学校方的主要负责人,这里讲的认识实习指导老师不是一个人,而是校方的指导团队,认识实习指导团队的工作直接关系认识实习过程中的认识实习效果。

首先认识实习指导团队在认识实习准备阶段负责思想动员工作、认识实习过程中负责监督管理工作、认识实习结束负责总结工作,跟踪整个认识实习过程。

但是整个认识实习过程中,指导团队存在工作不细致不到位的问题,如认识实习前动员不力、认识实习中监督管理不力、结束后总结分析不力等问题。

有时候,在认识实习过程中,校方一些管理条例即使准备充足,也不能有效贯彻到学生身上。

尽管按照规定如果学生表现不佳,学校是可以不给相应学分的,但是实际操作中,一般都会给予学生学分,从而导致学生内心对实习是存在敷衍心理的。

第二,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l苄基4苯基1H-1,2,3三唑的合成

l苄基4苯基1H-1,2,3三唑的合成

化学工业1 引言1,2,3-三唑由于具有杀菌、消炎、调节植物生长、抗血小板凝聚等广谱的生物活性[1-3],故成为目前该类化合物研究的热点;一直以来许多化学工作者都致力于在三唑类化合物中寻找活性高、毒性低、具有实用价值的新型农药或医药,如Camarasa研究小组[4]利用1,3-偶极环加成反应,合成了抗H I V-1的T S A O-T三唑衍生物。

通过三唑环上的N原子发生取代反应或者用叠氮化合物与炔通过“Click”反应[5-12]可以比较简便的合成1,2,3-三唑类化合物。

与前者相比“Click”反应选择性较高,条件温和,应用范围广,原料便宜而且可以通过改变反应底物合成不同系列的化合物。

叠氮化合物一般通过重氮化反应或卤代烃与叠氮化钠或叠氮化锂反应获得,然而,反应条件比较苛刻,不易纯化而且产率也不高,因此通常以溴代烃为原料在DM F中通过与叠氮化钠的反应制备叠氮化物[13]。

本工作以卞溴为起始原料经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了叠氮卞,进而与苯乙炔进行“Click”反应,得到未见文献报道的目标产物1-苄基-4-苯基-1H-1,2,3-三唑,其结构经1H NMR和IR确证。

合成路线如图1:2 实验部分2.1仪器与试剂XT-4双目显微熔点测定仪(温度计未校正);FT-I R-20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KBr压片);Bruker Avance 400 MHz型核磁共振仪(C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

试剂均为市售分析或化学纯,未进一步纯化。

2.2化合物1的合成[11]将2g(30.77mmol)叠氮化钠溶于9mLDMF中后,在搅拌下滴加1.84mL(15.38mmol)苄溴。

在70℃条件下反应3天后,将反应液倒入100mL去离子水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100mL),然后用无水硫酸钠干燥0.5h,浓缩,粗产物经柱层析得黄色液体1.60g,收率80%。

IR v:3027,2930,2871,2094,1598,1502,1453,753,705。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 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 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出版物刊名: 池州学院学报
页码: F0003-F0003页
年卷期: 2019年 第6期
主题词: 产业需求;科研人员;机电工程学院;工程研究中心;办学定位;环境优化;材料制备;池州学院
摘要: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12年,现有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讲师及实验师9人。

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依托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光电信息科学技术等学科专业的师资队伍,围绕学校"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重视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建设,长期致力于科研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服务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的工业应用为重点突破口,结合池州市产业需求,在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技术的数字化、先进材料制备与成形过程控制的智能化、材料制备与成形工艺的环境优化。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双学位双专业培养方案(2009级执行)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机械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够在材料成型的相关领域内,从事技术开发、设计、制造、试验研究、生产组织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材料科学基础和机械设计与制造的基础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特别是有较好的人文素质;2.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测试、调研、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3.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材料成型原理、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4.掌握模具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模具材料及制造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5.具有对材料成型过程、模具设计及快速模具制造技术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6.基本掌握一门外语,能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有一定的听说能力;7.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8.了解体育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学习提供健康的体魄。

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1.学制:两年。

2.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3.相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

四、课程设置(涉及外系、部开课的课程名称,请和相关系部确认)1.主干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2.主要课程: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粉末冶金技术、计算机在材料成型中的应用。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机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学院)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机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学院)

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机电工程学院(半导体学院)
佚名
【期刊名称】《池州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6)1
【摘要】池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前身是1999年成立的池州师范专科学校物理系,2007年学校升本,组建成立池州学院物理与机电工程系,2014年更名为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是池州学院工科类办学最早、实验设施最雄厚、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应用型特色最鲜明的学院之一。

2019年7月,学校与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半导体协会共同组建了半导体学院。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

【总页数】1页(PF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研究中心
2.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劳动教育研究中心
3.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池州市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乡村发展与法治研究中心
5.池州学院研究中心简介池州市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途径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途径李敏;杨小红;陈建兵【摘要】基于创新创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融合,结合池州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情况,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育的途径.通过更新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建设师资队伍,开展各种可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切实提高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专业人才.【期刊名称】《黄山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19)003【总页数】3页(P128-130)【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高等教育【作者】李敏;杨小红;陈建兵【作者单位】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池州2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创新创业教育是 20 世纪 70 年代后期西方国家提出的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1]。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晚于西方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2 年之前,高校自发探索阶段;2002-2010年,教育行政部门引导下的多元探索阶段;2010 年起,进入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的全面推进阶段[2]。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模式、培养计划、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氛围等[3]。

它的教育理念就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一种宏观的、整体的理性认知、把握和建构。

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规律理性的、基本的认识和追求,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最高原理,并对创新创业教育起长效作用的文化内涵[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提出,将来 10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质量。

衡量质量的标准,就应用技术型高校而言,就是其“产品”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