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缪尔逊《经济学》第9章
(完整word版)萨缪尔森版经济学原理复习纲要
PPF:在生产技术以及投入要素不变时一个经济体能达到的最大可能产出组合
机会成本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选择A而被迫放弃的B的价值
Chapter 4供给和需求的应用
需求的价格弹性:价格变化一单位比例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比例
丰收悖论:由于粮食是一种缺乏弹性的必需品因此价格的变化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化很少.因此在丰收时由于产量大增,粮食价格将很多,但需求量的上升却很小因此农民收入减少
Chapter 24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支出乘数与税收乘数
政府多支出一元或者少收取一元的税经济体产出的变化
Chapter 26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央行通过回购或者售出证券以改变流通货币
再贴现率:央行提高或降低商业银行的为到期证券换取现金的利息
法定准备金: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按一定比率将商行吸纳的存款存进央行
Chapter 5需求和消费者行为
边际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多消费一单位的商品所带来的效用
边际效用递减:随着消费量的增加,再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减少.如第二个面包效用不如第一个
等边际法则:消费者在总效用最大时,他的最后一元钱花在A上和花在B上带来的效用是无差异的
需求线向下倾斜:
收入效应:价格的降低等价于消费者的收入上升,因此消费者消费更多的产品
Chapter 32保持价格稳定
通货膨胀
较长时期内的全面价格的持续性上涨
通胀分类:
缓慢通胀:通胀率小于10%
急剧通胀:通胀率大于10%,但是经济持续还能维持
恶性通胀:通胀率可能达到百万以上,经济崩溃
支付能力原则:税额与收入成正比
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
横向公平:每个人交的税都应该一样
微观经济学第9 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同时存在的经济中, 要实现经济效率, 不仅要实现不同生产要素在厂商 的生产过程中的有效配置, 而且要同时实现不同产品在消费者之间的 有效配置, 即厂商生产的产品组合要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相一致, 符合 消费者的需要。下面讨论同时实现生产和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所需要满 足的条件。
上一页
返回
9.3 一般均衡的效率
• 假如一般均衡存在, 经济处于某种稳定状态, 接下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 这样的稳定状态是否有效率地配置了有限的资源。或者说这样的经 济制度是否穷尽了各种改善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社会每 个成员的福利? 一般均衡是否是帕累托最优? 本节论述西方学者对这 个问题的回答。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结论是: 任何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 最优状态, 同时, 任何帕累托最优状态也都可以由一套竞争价格来实现 。这也称为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和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9. 1 一般均衡的定义及其存在性
• 尽管瓦尔拉斯最先认识到一般均衡问题的重要性, 但他关于一般均衡 存在性的证明却是错误的。直到20 世纪50 年代, 著名经济学家阿罗 、狄布鲁等才用数学模型严格证明了一般均衡存在的条件。可惜, 一 般均衡的模型相当复杂, 其证明要用到较高深的数学, 本教材无法作出 详细的介绍。这里, 仅概括他们的研究结果: 在一些比较宽松的条件 下(如消费者的偏好为凸性等), 完全竞争的经济里存在着一般均衡。 而且, 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可能存在多个一般均衡状态。
够使两个消费者的效用都提高, 或者一个消费者的 效用提高, 而另一个消费者的效用不变, 消费者就有动力将交换不断进 行下去。下面的问题是: 什么时候两个消费者的交换达到均衡。就是 说, 在什么情况下不能再实现帕累托改进, 也就是实现帕累托最优了。
萨缪尔森《经济学》
D 9
6 ABCDEF各点
E
的组合怎样?
3 F
01234
5 粮食
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分析?
你若多花了时间在经济学的学习上,那就要在其他功课上少花点时间,或者在娱乐、锻炼身体、休 息上少花时间。
当你选择上大学的时候,其他同学选择了工作。他们一个月的收入为2000.那么,大学四年你的机 会成本是多少?
生产四要素
人力--- 劳动 L 财力--- 资本 K 物力---土地 N (自然资源) :一切自然资 源 智力--- 企业家才能 E (管理)
当资源被投入生产过程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 最终产品与劳务时,被成为生产要素,简称要 素。
选择Choices ,稀缺的资源如何进行合理配置。
包括以下五个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A导言
为什么要学经济学?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的一条最重要的理由是,在你的一生中——从摇篮到坟墓——你都会碰到无情 的经济学真理。作为一个选民,你要对政府赤字、税收、自由贸易、通货膨胀以及失业等问题作出 判断,而对这些问题只有在你掌握了经济学基本原理之后,才能够得以理解。
[美]保罗萨缪尔森
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要求研究西方经济学。 作为基本理论,是各经济专业学科的基础课程。 有助于我们培养新的思维方式,用理性的、边际的、实证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人类行为,理解各种社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 经济制度:
会制度和组织的性质,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社会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做出科学的解释(使辨证思维、 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注意:明辨可用的、有价值的成果;要适合具体国情。
A.1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的双重主题
经济学是什么?
若干重要的定义:
萨缪尔森经济学-思想要点
• 利润最大的一阶条件:
dTP/dQ = 0
•即
MR = MC
20
利润最大化条件图示
P, C 利润 MC
价格
AC
平均
成本
DD
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MR
Q
21
不完全竞争的效率损失
D 价 格 、 成 本
无谓的损失
B E
A MR
MC D
产出
22
说明
• 用图中三角形面积量度净福利损 失(无谓的损失)应满足以下条件: • 没有外部性; • 人们的货币开支是合理的; • 其他行业是完全竞争的。
平均成本 边际收益=价格
销售量
35
企业的供给曲线
供给曲线
价 格 、 成 本
AC AVC
停产点
数量
36
0-利润的长期均衡
自由进入
完全竞争 行业
自由退出
价格=边际成本 =最低平均成本
37
要素投入水平的确定
38
问题的意义
• 产品配置和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不意味着 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 因为社会还存在一个人们愿意花费多少时 间工作的问题。
•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使用“市场价格机 制”、“混合经济机制”或“计划经济机 制”。
4
价格机制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都通过价格配给来决 定的,或者说,市场经济是通过价格来引 导资源配置的。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稀缺性和有效 性问题的分析可以归结为收益和成本的分 析。
5
市场效率
6
社会的收益和成本
MU1 MU2 L MUn
p1
p2
pn
28
萨缪尔逊《经济学》第9章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MR为负,AR或价格仍然为 正。
不要将边际收益与平均收益或价格相混淆。
18
(a) 边际收益 d= AR
边 际 收 益
d= AR 企业的产量
(a) 边际收益
边际收益曲线来自 需求曲线
当需求曲线向下 倾斜时,P>MR (=P-先前q的所有 的损失)
19
(b)总收益
总 收 益
4
A.2形形色色的不完全竞争者
垄断
类型
寡头
垄断竞争
5
图形描述
(a)完全竞争下的企业需求 P
价 格
美d
d
元
单 位
(b)不完全竞争下的企业需求
P d’ d
价 格
美
元
单
d
位
d’
0
企业的数量
q
0
企业的数量
q
(/) (/)
6
检验不完全竞争的关键是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否 向下倾斜。
对于一个完全竞争者而言,需求是完全有弹性 的;
第二、当出现“进入壁垒”,即新的企业很难 加入某一行业时,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竞争。 E.G: 政府的一些限制竞争者数量的法律
9
AC,MC,P
成本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a) 完全竞争
P D
AC
MC
D
0
Q
众要以因很该企对最该 多的支此快点业低低产 的有撑,地,想的点业 企效完这随就扩水出的 业经全个之会大平现平 。营竞产上发生上在均
35
在洛克菲勒40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0亿美元的财富,这在当时 无异于天文数字。与此同时,其他垄断性巨头如钢铁大王、电讯大王、 铁路大王、金融大王等也纷纷出现。以至于当时美国国家财富的60% 都掌握在这些行业巨头手里。 财富的高度集中,使贫困的美国普通人 感到无比愤怒,他们认为这些人的财富是通过侵占别人的利益和机会, 使用巧取豪夺的手段得来的。同时,产业的高度垄断,使一大批中小 企业失去了生存空间,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大量增加。从19世纪 末开始,美国各地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1890年世 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诞生,它被称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 之母。
经济学 萨缪尔森ppt课件
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9
保罗·萨缪尔森与诺贝尔经济学奖
• 萨缪尔森曾在年轻时代Biblioteka 慨经济学家无法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因为
在那之前,诺贝尔经济学奖还未设立。1968年,诺贝尔奖设立了经济 学奖,萨缪尔森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
到美国预算局,为美国政府出谋划策。
•
肯尼迪是美国第一位旗帜鲜明地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总
统。肯尼迪采纳了萨缪尔森的建议,实行了著名的“肯尼
迪减税”政策,减税增加了消费支出,扩大了总需求,并
增加了经济的生产和就业。实际上当肯尼迪提出的减税最
终在1964年实施时,它促成了一个经济高增长的时期。
萨缪尔森也成为白宫中不可缺少的高参。
7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二:帮助在经济
困境中上台的肯尼迪政府制定了著名的“肯尼迪减
税方案”
• 1961年1月,肯尼迪就任总统时所发表的第一个国情咨文
中就悲观地宣布:“目前的经济状况是令人不安的。我们 是在经历7个月的衰退、3年半的萧条、7年的经济增长速 度降低、9年的农业收入下降之后就任的”。
•
1953年,当《经济学》第三版发行时,萨缪尔森来
5
保罗·萨缪尔森成就之一:将数学引 进了经济学
• 1931年,保罗·萨缪尔森考入芝加哥大学,专修经济学, 年仅十五岁。
•
此时的经济学发展,就如萨缪尔森在1985年2月的一
次演讲时所说:“1932年我开始在芝加哥大学攻读经济学
时,经济学还只是文字的经济学。”数字还没有加入到经
济学科当中来。
•
萨缪尔森接着说道:“在旧式的经济学中,处处充斥
3
《经济学》
• 以四十多种语言在全球销售超过四百万册,是全 世界最畅销的教科书,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也正是他的这本著作,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第一 次系统地带进中国,并使这种思考方式和视野在 中国落地生根。
萨缪尔森《经济学》-微观
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一)经济学的定义、分类与主题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
2.经济学的分类⏹根据研究对象分:(1)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作为单个实体的市场、企业、家庭、个人的行为。
创始人是亚当斯密。
(2)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总体运行。
创始人是凯恩斯。
⏹根据研究范式分:(1)实证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是什么的问题,研究经济社会的事实。
(2)规范经济学:试图描述经济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问题,涉及伦理和价值判断。
3.经济学的主题⏹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经济学中,我们认为:在不会使他人情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二)经济学的逻辑:由于经济关系通常十分复杂,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变量,很容易混淆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误判政策对经济的真正影响;所以,我们必需警惕各类常见的思维谬误,如:1.将事件的发生次序理解为因果关系。
2.考虑某一变量时,不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
3.认为对局部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整体来说也是如此。
B 经济组织的三个问题(一)问题的内容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在诸多可能的劳务和物品中,每一种应该生产多少以及何时生产。
2.如何生产:谁来生产,使用何种资源以及采用何种技术。
3.为谁生产:社会产品如何在不同的居民之间进行分配。
(二)解决问题的制度模式1.市场经济:一种主要由个人和私人企业决定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极端情况称为自由放任经济,即政府不对经济活动施加任何影响。
2.指令经济:一种由政府做出有关生产和分配的所有决策的经济制度。
3.混合经济:既带有市场经济成分也带有指令经济成分的经济制度。
C 社会的技术可能性(一)投入和产出1.概念:⏹投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基础》第9章
6
9.1 市场失灵 9.1.2 市场失灵的原因
第1章
2.市场失灵的具体原因 产权制度本身的特点导致市场失灵。 一是由于生产社会化要求的规模扩张所导致的产 权过于集中,形成垄断以至竞争性市场失灵; 二是由于产权界定过程中存在的外在性所表现出 来的市场失灵; 三是由于产权界定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而导 致的市场失灵; 四是由于产权难以界定进而成为公共品领域所存 在的市场失灵。
25
9.2 价格干预与价格管制 9.2.2 价格管制
第1章
(3)边际成本定价法 边际成本定价法所确定的管制价格都会低于垄断 厂商自行定价时所规定的价格。 在短期中,边际成本定价可能使自然垄断厂商蒙 受亏损。 在长期和超长期中,边际成本定价法所规定的管 制价格将始终低于平均成本。 因此,政府在推行边际成本定计法的领域,往往 需要对自然垄断厂商提供一些补贴。由于这种补贴有 利于提高自然垄断行业的资源配臵效率,只要补贴数 量得当。它便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11
9.1 市场失灵 9.1.3 现实生活中市场失灵的表现
第1章
7.收入与财富分配不公 收入与财富分配的进一步拉大。这种拉大又会由 于影响到消费水平而使市场相对缩小,进而影响到生 产,制约社会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使社会经济资源 不能实现最大效用。 8.区域经济不协调问题 市场机制的作用只会扩大地区之间的不平衡现象, 一些经济条件优越,发展起点较高的地区,越能吸引 优质的各种资源,以发展当地经济。那些落后地区也 会因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优质要素资源的流失而越发落 后,区域经济差距会拉大。
10
9.1 市场失灵 9.1.3 现实生活中市场失灵的表现
第1章
5.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 有些生产主要依赖于公共资源,这类资源既在技 术上难以划分归属,又在使用中不宜明晰归属。正因 为这样,由于生产者受市场机制追求最大化利润的驱 使,往往会对这些公共资源出现掠夺式使用,而不能 给资源以休养生息。 6.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机制作用的主要后果,劳动者的失业 从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满足了市场机制运行的需要, 但失业的存在不仅对社会与经济的稳定不利。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简述保罗·萨缪尔森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
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M、A、)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Ph、D、)学位。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就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就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就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与读物。
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与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与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瞧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是指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在他的经济学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这些原理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各个方面,为人们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基础。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一部分是关于微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原理。
供求关系原理指出,市场上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的。
市场均衡原理指出,在竞争市场中,供给和需求会自动调整,最终达到市场均衡。
消费者行为原理研究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的决策过程,包括效用最大化、边际效用递减等。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宏观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包括了国民收入、就业、通货膨胀、货币市场等方面的原理。
国民收入原理研究了经济中的总产出和总收入的关系,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指标的计算和解释。
就业原理研究了劳动市场上的就业和失业问题,包括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失业率的测算等。
通货膨胀原理研究了货币供应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包括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货币市场原理研究了货币的供求关系和利率的形成机制,包括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等。
除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原理外,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还包括了一些跨学科的原理。
比如,公共物品原理研究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包括公共物品的特点和政府在公共物品提供中的作用。
外部性原理研究了市场交易对非参与者的影响,包括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的概念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收入分配原理研究了收入在经济中的分配问题,包括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和政府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是理性行为和市场机制。
理性行为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做出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进行选择,追求效用最大化。
市场机制指的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自动调节和协调作用。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通过这些基本原理和假设,帮助人们理解经济现象,预测经济变动,并提出政策建议。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重点总结(微观、宏观)
第一章导言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在一切经济活动中都是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火的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生产要素(投入):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商品和劳务,可分为土地劳动和资本三大类。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生产可能性曲线、转换线、界线):在技术知识和投入品数量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经济体所能得到的最大产量,即可供社会利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不同的最大组合。
边际转换率递增:资源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一种产出的不断递增, 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出是递增的(增加每一单位产出的机会成本是不断递增的)。
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的改变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没有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认为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的变化是“好的”;否则认为是“坏的”。
帕累托最优(经济效率):无法在不损害其他人经济福利的前提下增进某个人的经济福利。
市场经济的缺陷-------市场失灵、收入分配不平等、宏观经济不稳定政府的经济职能—(弥补市场经济的缺陷)1)纠正市场失灵\提高效率2)增进平等(税收、转移支付)3)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政府采取宏观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总产出、就业和物价水平,以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增长)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需求:表示某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需求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愿意购买并且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供给:某种商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愿意生产并能够生产和销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西方经济学九章Wppt课件
Page 9
三、外部性
LOGO
外部性[Externalities]
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 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 就会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和外部不 经济。
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生产和消费能给其他人带来收益而其他人却不必进行支付的情况 。
信息不完全的现实。 完全信息→确定性→无风险 信息不完全→不确定性→有风险
Page 13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LOGO
信息不对称[Informat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n Dissymmetry] ——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
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劣币驱逐良币。
保险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二手汽车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
Page 14
信息不对称与道德风险
LOGO
道德风险[Moral Hazard] “道德风险可定义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
自身效用时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 道德风险存在于下列情况:由于不确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
不过,有人对这种现代国家干预理论提出质疑
:市场机制失效不等于政府干预有效。问题实质在
于:如何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这两害之中取其轻
。
Page 4
一、垄断
LOGO
P
1、垄断厂商依仗垄断地
位攫取高额利润,使改进 技术和管理的动力大大下 Pm
b
降
Pc
c
2 、与竞争性厂商相比,
垄断厂商的产量低而价格 0 高
结果。广义的市场失灵将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也包括在内。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
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经济学方法论是指经济理论分析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的规律或规则的学问,是经济科学发展演化的重要基础和衡量尺度。
自19世纪以来,西方经济学家几乎没有中断过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探索和争论。
保罗·萨缪尔森作为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十分重视经济学方法论的研究,为提高西方经济理论的分析水平和规范化程度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里将通过对萨缪尔森经济学方法论的深入研究和剖析,试图从一定角度说明经济学方法论与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关系,对经济学方法论在经济学发展中的作用进行评价,以便丰富和完善中国经济学研究的工具箱。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经济学方法论可以分为最高层次的具有哲学意味的(即经济哲学)和反映经济科学本身性质和特点的具体方法论两个层次。
经济哲学一般是指经济学者在理论分析中所体现出来的哲学思想或见解,有很高的抽象意味。
经济哲学作为经济学方法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处于较高层次,通常对经济分析的具体方法起决定作用。
萨缪尔森的经济哲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经历了从操作主义到描述主义的转化布里奇曼在1936年发表的《物理学理论的性质》一文中,正式创立了操作主义,认为科学知识是操作的知识(包括实验室或仪器等工具操作、纸笔或语言等精神操作),没有操作意义的概念,应从科学中排除出去。
经济分析工具在布里奇曼的著作发表一年后,萨缪尔森以“经济分析的基础”为主标题,“经济学理论的操作意义”为副标题撰写博士论文,试图将操作主义从物理学领域扩展到经济学领域,以推导出经济学中“有操作意义的定理”。
但是,萨缪尔森所说的“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在理想条件下可反驳的经济事实假设,也就是说,定理是否具有操作意义决定于它在一定条件下是否具有可反驳性,这与布里奇曼所说的操作(主要指实验室或仪器操作)不尽相同。
萨缪尔森所说的操作意义,实际上接近于波普尔的证伪主义。
对此,马克卢普尖锐地指出,如果“有操作意义的定理”指的是一种可以证伪的理论,那么没有给经济学方法论带来什么突破。
萨缪尔森《经济学》全本笔记.
初学者写在前面的话:免费的午餐,两全其美的选择,并不存在,或此或彼,我们总得选择,而选择必然意味着某种放弃——经济学称为“机会成本”;经济政策和其它选择类似,大部分情况下必须凭借带有很大局限性的经验或未加证明的直觉选择看起来最好的那个,然而,过程是不平坦的,结果是不被保证的,风险如影随形;对众人皆知理论的怀疑是理性思考的起点,剩余价值学说更像是魔术高手的一个戏法,引发绵延百年的世界震颤,本身却并非一成不变的真理;经济学是理解社会运作和政治体制的望远镜,由于某些产业的特征,垄断在经济上的有着相对的正当性,但既得利益集团与普罗大众的利益分配,永远不会波澜不惊或者无关紧要,理性判断的重要性也只会愈加凸显;经济力量对人的影响可能仅次于物理层面——它不止意味着拥有财富的多寡,更意味着我们将受到何种程度的教育,面临何种尺度的利益分配,甚至决定精神层面在内日常生活的各种可能性边界;探求每个人拥有更好生活这个复杂方程式的答案,不仅是经济学的终始,更是所有学科背后的上帝。
经济学萨缪尔森(前)经济学与互联网互联网提供了廉价,迅捷获得大量信息的途径。
大部分统计资料都由政府提供,所以应先浏览政府和国际组织网站。
小心判断所使用的信息和数据是否可靠。
第一编基本概念第一章经济学基础知识A 导言1撞钟为谁经济学原理伴随人的一生。
个人前途不仅取决于能力,也受到经济力量的影响。
2稀缺与效率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人之间分配。
隐含的核心思想:物品和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有效加以利用。
稀缺是指这样一种状态:相对于需求,物品总是有限的。
效率是指最有效的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在不会使其他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如果一项经济活动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则该项经济活动就被认为是有效率的。
经济学的精髓之一就是承认稀缺性的存在,并探讨一个社会如何进行组织才能最有效的利用其资源。
3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亚当斯密被当做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物品价格的形成,土地劳动资本等价格的形成,市场机制长处和弊端,指明社会经济效益实际上出自个人的自利行为。
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原理
摘要: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正文:
1.萨缪尔森及其对经济学的贡献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36 年,他发表了《经济学原理》一书,对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发展。
2.《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
《经济学原理》是萨缪尔森的代表作,全书分为三部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包括消费者、企业和市场。
萨缪尔森在书中详细阐述了需求、供给、价格、生产等基本概念,为经济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宏观经济学:这部分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系,如国家的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等问题。
萨缪尔森提出了著名的“加速原理”、“乘数原理”等理论,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3)国际经济学:这部分主要讨论了国际贸易、汇率、国际金融等问题。
萨缪尔森通过分析比较优势、贸易制度等概念,揭示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内在规
律。
3.《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的影响和应用
自20 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学原理》在我国经济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方面,该书为我国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另一方面,书中的许多观点和政策建议,如市场化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都为我国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时,《经济学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我国经济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对我国经济学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Dopkpru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
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
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
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
乃书于纸上。
毕而卧。
凄然入梦。
乙酉年七月初七。
-----啸之记。
萨谬尔森《经济学》批判他所要做的,是要让经济现象活起来,复杂起来,现实起来,并探究基本质特征,创建一个全新的经济学体系--竞争经济学。
他对基本经济概念如工资、利润、又租、价格、竞争、垄断等,都做了独特的解释。
我看,这些解释很有启发性,也更加符合实际。
市场经济正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生重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斯蒂格利茨式的“宗教改革”就显得不够了,韩德强式的“抛弃宗教”的论点有可能成为新潮。
——胡代光(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本书的首要特点就是他写得生动,充满了事实和现实的直观。
作者能手到拈来又把事实材料结合进对自己的观点的论述中,教人读起来感到流畅,既感受出作者思想中饱含的激情,又不能不承认,作者所说的都有我们每日看到的现实作为依据。
——左大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博导)竞争经济学:并非赚钱术,而是人生与社会和谐自由发展的哲理。
——刘永佶(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院长)分章目录第01章经济学是什么?第02章市场是什么?第03章价格是如何形成的?第04章价格怎样调节供求关系?第05章贸易、劳动分工和主导权的争夺第06章什么是货币?第07章什么是资本?第08章什么是劳动?第09章工资是怎样确定和变动的?第10章竞争和垄断第11章市场能否有效配置资源?第12章关于外部性第13章关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第14章关于最低工资与价格管制的争论第15章消费行为的双重性与边际效用理论的失误第16章生产函数起什么作用?第17章生产二重性与边际收益递减第18章企业是什么?第19章没有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第20章再谈竞争市场的效率和公平第21章竞争与不完全竞争第22章企业如何定价第23章为什么集中行业的利润率并不太高?第24章投机、赌博和市场经济第01章经济学是什么?[按]:这是本书稿第一章。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
萨缪尔森《经济学》读书笔记简述保罗·萨缪尔森 1915年5月15日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的加里(Gary)城。
20岁时,以GPA为A的成绩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翌年,又获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5年后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在1947年美国经济学年会上,保罗·道格拉斯以学会会长的身份把美国第一届克拉克(John Bates Clak)奖章授予了当时未满40岁的萨缪尔森,并预言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将有无可限量的前途。
果然,萨缪尔森不负所望,23年后便获得了世界经济学的最高奖,诺贝尔经济学奖。
萨缪尔森作为新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综合的代表人物,其理论观点体现了西方经济学整整一代的正统的理论观点,并且成了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萨缪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被称为经济学界的最后一个通才。
正如美国着名经济学家斯坦利·费希尔介绍萨缪尔森时所说的:“萨缪尔森对经济理论的几乎所有方面都做了根本性的贡献”。
我正是带着对大师的崇拜与敬意通篇阅读了《经济学》这本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囊括了经济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讨论,是西方最流行的经济学科学教书和读物。
60年来,《经济学》历经挑战和考验,但仍然无人能撼动其地位。
萨缪尔森不仅开创性地为现人经济学设立了框架和标准,而且60年来孜孜不倦,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锤炼得近乎完美。
一、写作思路首先这本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其写作思路,在讲每一章节的过程中都会秉承一种思路:先整体叙述一下每一章节的背景,然后针对所要叙述的内容进行数据的搜集,经过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得到数据在进行进一步整理,使其成我们熟悉的折线图、柱状图、数据表等形式,让我们有直观的了解,最后还会给出经过分析得到的结论,这样一种看似简单易行,却写得处处细心、耐读的一种写法、思路,实则让人佩服,并且给读者一个条理很清晰的脉络。
从第一章绪论开始我就感觉到这本书并不像我先前所想象的那样语言晦涩难懂,而是以自然明了的辞藻将本应繁杂的理论娓娓道来,甚至在描述上比我的课本更简单,越是大师,就越能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原本复杂的经济学原理。
萨缪尔森经济学讲义09秋Chap01
第一章讲授重点2009.9一、经济学的定义教材第4页。
无限的欲望,教材第4页。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欲望可以分成若干层次,从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即生存的需要。
如饮食等,这是最低层次的需要。
——安全和保障的需要。
如免受伤害、免受剥夺、生活上有保障等。
——社会的需要。
如爱情、所属社会阶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得到别人的尊重,等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包括个人理想的实现,也包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人们通常优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
但不同层次的需要也有交叉,即在低层次的需要还没有完全满足(甚至完全没有满足)时就产生高层次的需要。
心理学家只是客观地分析欲望的种类。
但有些学习经济学的人引申了心理学家的结论,认为心理学家有关欲望的分析表明一切人都是为自己的。
他们的理由是: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职责也是“自己的”,因而9.11时出于自己职责往世贸大厦上冲的纽约消防队员就是为自己的。
为了他人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以追求自己精神上的满足都定义成“为自己”不是不可以,但这种重新定义只是在概念上作文章,没有消除现实中存在的利己和利他的区别。
由于人类需要层次的多样性,因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
稀缺性。
教材第4页。
稀缺性不仅指物品的有限性,还包括劳务和时间的有限性。
物品可以分成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
前者取用时,无论取用者个人还是社会,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其供给量超过人类欲望所需要的数量。
(过去举的例子是洁净的水和空气,现在的例子是太阳能。
)后者的供给量取决于生产成本,当其价格低于一定水平时,其供给量少于人类欲望所需要的数量。
选择和效率,教材第4页。
效率又称帕累托效率或帕累托最优,教材第160页。
三个基本问题,教材第7-8页,自己看。
二、经济学的逻辑教材第5-6页。
post hoc fallacy后者为果谬误,不介绍,自己看。
不能保持其它条件不变。
例,2009年和1980年相比,食品价格高了,消费量也增加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定成本投入很大,而边际成本很小,随着产量的不断 增加,分摊到每个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因此, 平均总成本不断下降。这种行业为自然垄断行业。
在这种行业里,仅由一个厂商生产全部产量是有效的。
这唯一厂商就被称为自然垄断者。
随着市场扩大,自然垄断会变为竞争市场:1、成本发生变化
2、市场需求扩大
8
自然垄断
垄 断
第5个单位的商品的MR:增加第5个单位的商品所得到
的卖价要减去增加这单位商品销售所引起的其他4单
P
位商品价格下降所带来的收益减少量。7-4*1=3
Q
13
进一步补充:
1、边际收益线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平均量AR与边际量 MR关系
2、如果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则边际收益曲线的斜 率绝对值是需求曲线斜率绝对值的2倍。证明:
第9章 不完全竞争及 其极端形式——垄断
1
从完全竞争到不完全竞争
定义: 当个别卖者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控制某一行 业的产品价格的能力时,该行业就处于不完全 竞争(imperfect competition)之中。
类型: 垄断 寡头 垄断竞争
2
形形色色的不完全竞争者
垄断(monopoly) :单一的卖者完全控制某一 行业。 寡头(oligopoly) :几个卖者控制某一行业。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一 个产业中有许多卖者生产具有差别的产品。
3
图形描述
(a)完全竞争下的企业需求 (b)不完全竞争下的企业需求
价 格 美 元 单 位
价 格 美 元 单 位
检验不完全竞争的关键是企业的需求曲线是否向下倾斜
4
( \ )
( \ )
企业的数量
P D
AC,MC,P
AC MC D
•该产业中,技术的增长使平 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呈下降趋 势。 •随着产量的提高,企业可以 不断降低价格,且保持一定 的利润。 •一个大企业具有远远高于小 企业的效率。
0
Q
9
二 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1.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竞争企业面临一条水平需求曲线;
垄断企业是市场上的唯一卖者,
它的需求曲线就是市场需求曲线。
它可以通过影响调整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10
2.垄断企业的收益
产量 (Q) 价格 (P)
总收益 (TR=P Q) 0 10 18 24 28 30 30 28 24 平均收 益 (AR=T R/Q) 边际收益 (MR=△TR/ △Q)
0 1 2 3 4 5 6 7 8
11 10 9 8 7 6 5 4 3
企业的数量
一、垄断及其特征与原因
垄 断
1.垄断(monopoly):市场上只有一 个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只有唯一的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2)该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3)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其困难或不可能。
在这种市场上,排除了任何竞争因素,
10 9 8 7 6 5 4 3
10 8 6 4 2 0 -2 -4
11
(1)P=AR,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 重合,是同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MR<AR,或MR<P,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也 向右下方倾斜,且位于需求曲线的左下方。
12
为什么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竞争企业:出售4单位商品,P=8元, 出售5单位商品,价格还是8元 垄断者: 出售4单位商品,P=8元, 出售5单位商品,价格变为7元
三 垄断的效率评价和公共政策
1、垄断带来的效率损失。 垄断者以较低产量来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 垄断者获得了利润,但从整个社会来看,垄断 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总剩余
减少,出现社会净福利损失。(三角形面积)
(本内容见教材P172-173:不完全竞争的利弊权衡)
21
P
200
D
(P*)150
24
同时,其他垄断性巨头如钢铁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 金融大王等也纷纷出现。以至于当时美国国家财富的60% 都掌握在这些行业巨头手里。 财富的高度集中,使贫困 的美国普通人感到无比愤怒,他们认为这些人的财富是通 过侵占别人的利益和机会,使用巧取豪夺的手段得来的。 同时,产业的高度垄断,使一大批中小企业失去了生存空 间,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各地爆发了抵制托拉斯的大规模群 众运动,1890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垄断法《谢尔曼法》诞生, 它被称为世界各国反垄断法之母。
P a bQ TR PQ
TR ( a bQ ) Q aQ bQ
2
MR a 2 bQ
3、边际收益线与需求曲线弹性的关系:
P P (Q ) TR ( Q ) P ( Q ) Q
MR
dTR dQ
PQ
dP dQ
P (1
dP dQ
Q P
25
平 均 成 本 边 际 成 本
,
数
量
图17-1 自然垄断的成本曲线
26
(垄断价格)
价 (管制价格) 格
(理想价格 )
质
量
图17-2 对垄断的理想管制和实际管制
27
本讲主要内容:
一、垄断及其特征与原因
二、垄断者如何作出生产与定价决策
三、垄断的效率评价和公共政策 本章练习:课后问题讨论1-8
)
P (1
1 Ed
)
14
总 收 益
企业的产量
15
3.垄断厂商的生产决策 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MR=MC
当MR大于MC时,增加产量可以使利润增加; 当MC大于MR时,减少产量可以使利润增加。 只有当MR=MC时,企业才处于它的最大利润的 产量水平。
16
有关企业最大利润的总结
产量 Q 0 价格 P 200 总收益 TR 0 总成本 TC 145 总利润 TP –145 边际收益 MR +180 边际成本 MC 30 25 20 30 40 50
28
29
独家厂商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和市场销
售,即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6
垄 断
3.形成垄断的原因
(1)规模经济带来的垄断: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如供电、供水、铁路
(2)进入壁垒:法律限制(专利,政府特许)
进入的高成本(网络效应)
广告与产品差别
7
自然垄断行业:
垄 断
1
2 3 4* 5 6
180
160 140 120 100 80
180
320 420 480 500 480
175
200 220 250 300 370
+5
+140 +120 +100 +200 +230 +200 +60 +40 +20
MR>MC
MR=MC
-20
+110 -60
70
90
MR<MC
17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是由边际收益曲线与
边际成本曲线的相交决定的。
18
垄 断
4.竞争市场与垄断市场的关键区别 对于竞争企业:P=MR=MC
对于垄断企业:P>MR=MC 5.垄断利润的几何表示
垄断利润 = TR – TC =(TR/Q – TC/Q) × Q =(P – ATC ) × Q
19
20
G
B
价 格 100
E F A
MC=AC
MC, AC
50
D
MR 0 2 4 6 8 Q
图10-6 垄断者限制产量导致经济损失
22
2、公共政策:
一般垄断:以法律来反垄断。(实施反托拉斯
政策,见教材P173)
自然垄断:采取管制——政府管制价格
23
世界上第一起反垄断案发生在20世纪初的美国。
1839年约翰· 洛克菲勒出生于美国纽约州西部一个农场,19岁 时创办了自己的商行。后来开始涉足炼油业。这时的美国经 济发展迅速,大企业开始崛起,洛克菲勒预感到小商人时代 结束,大企业时代来临。他设计出了托拉斯制度。并于1879 年成立了标准石油托拉斯。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以高度联合 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在托拉斯名义下,标准石 油公司仅用几年时间就兼并了100多家石油厂商,控制了美国 90%的炼油企业,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垄断石油公司。 垄断经营,使标准石油公司赚取了超额利润,财富也在短时 间内聚集。在洛克菲勒40岁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10亿美元 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