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先闻不同的书画创作收获共同的艺术

合集下载

[齐鲁青未了齐鲁晚报数字报刊]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齐鲁青未了齐鲁晚报数字报刊]齐鲁晚报数字报刊

[齐鲁青未了齐鲁晚报数字报刊]齐鲁晚报数字报刊山东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将亮相文博会“第五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将于8月28日—31日在济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在本次文博会上,“齐鲁青未了——山东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将展出来自于山东各地市美协主席的作品,成为亮点。

据了解,在20XX年第四届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齐鲁青未了——山东十七地市美协主席作品展”曾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这样一个文化产业集萃的大平台上,显示出书画艺术独有的魅力。

而今年的泰山艺术双年展系列活动“齐鲁青未了——山东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将继续这一主线,参展人员名单较去年略有微调,展出阵容更为扩大,包含了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画种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充溢着对祖国壮美河山、风土人情的真切热爱,也凝结着对和谐幸福生活赞美,充满着强烈的时代感。

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地市的艺术家们充分吸收齐鲁文化的营养,将笔下的山水、花鸟、人物注入了自己的人文情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兼容南北,融和中西,对传统笔墨语言进行大胆革新与尝试,形成了中和雅正、温柔敦厚的艺术特色,使展览呈现出鲜明的齐鲁风貌。

与此同时,参与本次山东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的艺术家都是各市美术创作的领军人物,肩负着推动区域美术创作与繁荣的重任,在各自的艺术领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这次展出的作品均是他们的近作,从中可以看到他们不同的艺术取向。

济南美协副主席吴建军的山水画作品墨气淋漓,透露出浑厚苍茫之气,以高山云雾、月色迷濛等景象展示给人们天地寥廓的意韵;另一位济南美协副主席谢景勇的山水画作给人以古朴、质朴、拙朴之感,在浓淡干湿中幻化出山中林间云雾缭绕的神秘气象,生机盎然,郁郁苍苍;郭英培的花鸟画作品中常现奇石修竹,深谷幽兰,其间游鱼飞鸟,与花草呼应、互动,构成充满生命情趣的画面,清气充盈、悠然雅致;滨州美协名誉主席赵先闻以荷花创作著称,他的作品充满画外突破和延伸的张力,清淡素雅的色彩与线条通过有效地濡染,风姿绰约、芳华绝代的荷花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德州美协主席吴山石既擅山水、也有花鸟画作品创作,他笔下的梅花、竹子、葡萄、荷花清新典雅、气韵生动,山水画创作则笔墨恣肆、朴茂苍劲、大气磅礴,他的艺术以写实主义为基调,于洒脱奔放中表现出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潍坊美协常务副主席时振华的山水画作品浑厚之中见空灵,清润明快中显大美,有别于传统山水的现代感受、现代构成和现代气息,营造出别样的山水精神。

赵书法的人生经历和学书道路

赵书法的人生经历和学书道路

赵孟頫虚心学习的事那是在元朝一百多年历史里,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画家、书法家。

其中最有成就的是赵孟頫。

他在绘画上开创了一代新风,书法上,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样样精通,扬名天下。

他是中国古代最有成就的书画家之一。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他几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谦虚谨慎分不开的。

赵孟頫五岁读书,就开始练书法,几十年间,总是每天清晨起床,盥洗完毕后,开始练字。

一天少则几千,多时要上万个字。

早年他临摹隋朝和尚智永的《千字文》和王羲之的《兰亭序》,光《千字文》他临摹了不知有多少遍,真正做到了娴熟的地步。

有一位叫田良卿的书法家,从街市上买到一卷《千字文》,凭他渊博的书法知识,开始以为是唐人的书法,看到最后,才知道是赵孟頫写的。

他拿了这卷《千字文》去请赵孟頫题字,赵孟頫如实写道:“这是我几年前写的,没想到我随便练习的字,被人拿去卖钱了。

”原来赵孟頫广泛收集各种古帖,对各个书法家的字迹全都认真临摹。

因此,他能吸收各家长处,融会为一体,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被称为“赵体”。

赵孟頫写字十分讲究笔力,认为执笔要用千钧之力,方能写出有气魄的字来。

他教自己儿子写字的时候,常常不动声色地站在儿子背后,突然抽他儿子手中的笔管。

假如笔管抽不出来,他就高兴地笑了;要是笔管抽出来了,他自然很不高兴,还要对儿子加以责罚。

赵孟頫非常善于模仿各个时代书法家的字,有一次,他得到一卷北宋书法家米芾写的《壮怀赋》,可惜中间缺了几行字。

于是他找来和原稿一样的刻本,临摹缺了的几行字。

他反复写了六七张纸,总觉得不满意,不禁感叹道:“今人的字不及古人多了!”只好用刻本中的字补了缺。

其实赵孟頫在当时已经是赫赫有名的书法家了,可他还是这样谦虚谨慎,这是很值得学习的。

赵孟頫从小爱画马,就是拾到一张废纸,也要画一张马才把它扔掉。

他画的马,就像活马一样、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他也爱画梅竹、山川,他画的梅竹使人有清高的感觉。

他做起画来,起先好像漫不经心,在纸上点点染染,渐渐地在纸上出现了山水、树木,最后一幅精美绝伦的画绘成了。

赵昌运题材大师上课笔记

赵昌运题材大师上课笔记

赵昌运题材大师上课笔记赵昌运大师是当代著名的绘画大师,他的绘画风格独特,题材广泛,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非常荣幸能够听到他的授课,下面是我上课的一些笔记和感想。

一、绘画技巧的掌握赵大师在授课中强调了绘画技巧的重要性。

他指出,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物体,更是对物体进行深入理解和表现的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如线条的运用、色彩的搭配、明暗的处理等。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我们才能逐渐掌握这些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二、题材的选择赵大师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从山水到花鸟,从人物到动物,都有所涉及。

他认为,题材的选择应该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

在选择题材时,我们应该注重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和复制。

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们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绘画题材。

三、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赵大师认为,绘画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方式,而观察力和表现力是绘画的关键。

在观察事物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和特征的表现,同时也要把握整体和主次的关系。

在表现事物时,我们应该注重色彩和线条的运用,同时也要考虑到画面的布局和平衡。

通过不断地培养观察力和表现力,我们才能更好地表现事物的本质和内涵,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四、创新和探索赵大师在授课中多次强调了创新和探索的重要性。

他认为,绘画是一种艺术,而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和探索。

在绘画中,我们应该敢于尝试新的表现手法和风格,同时也应该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经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五、总结通过赵大师的授课,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绘画的重要性和技巧。

我认为,绘画不仅仅是简单的描绘物体,更是对物体进行深入理解和表现的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掌握各种绘画技巧,同时也需要注重观察力和表现力的培养。

在选择绘画题材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到社会的需求和时代的特点。

最后,我认为创新和探索是艺术发展的关键,只有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才能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和艺术修养。

书画同源 书锋如画

书画同源 书锋如画

042文学·艺术《名家名作》·见识书画同源 书锋如画王人天学过书法的人,都知道“书画同源”的道理。

“书画同源”,说的其一是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的起源相同,仰天地万物而得字画;其二是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在表现形式上一致,特别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表情达意出奇相似,均以笔墨趣味体现精髓。

当我看到吴殿魁的作品时,止不住想起这句古老而又现实、历久弥新的书画理论术语,它拉近了书法与现实的距离,趣味无形而笔墨彰显,线条粗细唯心使然,把具象化为具体而得之情舒意展,美在其中矣。

在我国的书画史上,“书画同源”最早出现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叙画之源流》,他说,“颉有四目,仰观垂象。

因俪鸟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

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始而犹略。

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张彦远的这段话从形意上解释了“书画同源”。

他又说:“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维王子敬明其深旨。

故行首之字,往往既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

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笔墨运用的共同规律性促成了中国书画理论发展的共通性,往往相辅相成、相互借鉴,今人的书法理论亦然离不开中国古人的绘画理论,一脉相承,发展至今。

元代的大书法家兼大画家赵孟頫更是以一首诗来道白“书画同源”:“ 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八法即“永”字八法也,是书法运笔走向练习之法,是书法运笔的基础之法。

在这里,赵孟頫具体地指向了书画运笔表情达意的具体应用。

后来左宗棠又以虚实来阐述了中国书画理论与外国的不同:“中国之睿智运于虚,外国之聪明寄于实。

”然正因为理解的不同,而得出的神则远矣,美之趣味更有了巨大的差别。

现今看看吴殿魁的作品,止不住默然颔首,我感到他对中国书画理论“书画同源”是深度的、有内涵的理解,而不是一种肤浅的理解,是具有意象、实质、趣味、虚实的高度演绎,是自我心灵的一种沉醉,把书法艺术表达为一种个性,沉醉其中,《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吴殿魁/作043书画同源 书锋如画|王人天吴殿魁,男,笔名吴元,别号若水堂,1958年出生,山西河津人,编审,中国共产党党员。

探古求源辟新径赵景庵先生谈中国书画用笔

探古求源辟新径赵景庵先生谈中国书画用笔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2012年07月号 总第152期20整理/崔伊玲中国画家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探古求源,书画乃是根本之一。

早期的书画,并非只是专供人们进行精神享受和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

我们祖先先是从实用价值出发,而后才求其美的价值。

学习书画艺术,是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的重要手段。

中国的书画艺术以线条为主要表现手法,用线条造型亦是其民族特色。

即使今天的泼墨泼彩画,也没有脱离线条。

这种用线条表现美的形式,又主要靠使用毛笔的技巧。

李泽厚在谈到“线的艺术”时说:“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灵魂。

”书画艺术从表面看好像是各自独立的艺术,但是,它们的内在本质则是息息相关,血肉相连。

在用笔、用线和用墨上,总是难解难分,互相汲取营养、技巧,以至达到相得益彰之效果。

观古人论书画用笔,作书如作画,作画如写字。

晋王右军云:“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拔剑,或似妇女纤丽。

”论作书用笔取之于物象,故后人论书有“担夫争道”“惊蛇入草”“锥画沙”“屋漏痕”之说。

元代书画家赵松雪《论画诗》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阐明了书者要懂画,绘者要懂书。

石涛在论述“一笔画”时,强调了“一笔字”是其根本。

书画用笔同法,相互贯通。

“山谷写字如探古求源辟新径— 赵景庵先生谈中国书画用笔图 赵景庵鸣秋图(与王個簃合作)68cm×45cm 1982年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画竹,东坡画竹如写字。

不比寻常翰墨间,萧疏各有凌云意。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郑板桥的《题画诗》也指出书画用笔互相渗透,各求妙意。

书画不但用笔相通,而且用墨亦异曲同工,以墨作色,追求变化。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成功美术馆近期馆藏赵先闻的几幅画作浅析

外师造化 中得心源——成功美术馆近期馆藏赵先闻的几幅画作浅析

赵先闻作品《晨曲》香远溢清、亭亭净植,热烈而奔放,赵先闻笔下的荷花,有一种芬芳,一种俊逸。

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缭绕在柔软的宣纸上,光影消隐为浑朴,造形类于神似。

在成功美术馆名家书画展厅,张挂着赵先闻画的一幅《荷塘图》,不论从墨法还是构图上看都可称得上佳作。

此幅《荷塘图》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创作构架,自由地运用着“艺术构成”的基本元素,以线墨为构成骨骼,把画幅内的素材梳理并组合成各种构成章法,呈现出精心营构的秩序感。

同时,突出色彩之“彩”,让人感到色彩烂漫,突出水墨之“墨”,让人感到传统的功力,突出水彩之“水”,使画面有流动,有静止,也有质感和干湿。

那临风摇曳、高逸红尘的风度,那深浅流动的气势,指向一种生命的气机。

彰显了画家在重彩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中,饱满精神和充沛感情,实现了传统笔墨意境向现代笔墨构成的转化。

在有效强化大写意花鸟画视觉能力的同时,赋予了其创作对象高亢昂扬又饶有生趣的精神内涵。

因此,赵先闻先生笔下的荷花:生动、饱满,流露出自然的情怀,充满了生命的动感和激情,他用灵动的笔墨构筑了荷花的君子之质——洗练、清凉、高洁。

赵先闻画作《明辉曲和》作为活跃在当代中国画坛上颇具个性魅力和学术思想的实力派画家,赵先闻不断探寻艺术本真,力求艺术回归自然。

他的作品,在时光轮回岁月交替中,深深地烙下了时代变迁的印痕。

他画的荷花,形神兼备,意蕴悠长;在成功美术馆,观赏馆藏的“荷塘月色”“和风”“晓露”等赵先闻的数幅画作,有一股清香透过纸面沁人心脾,仿似荷塘就在眼前,让人心旷神怡、大饱眼福。

赵先闻画作《和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近四十年来,赵先闻先生带着一种对生命的深切感怀和学术思考来从事自己热衷的花鸟创作,既尊崇自然又推陈出新,他的花鸟作品逐步带上了"满、淡、染"的突出风貌,清淡素雅的色彩与线条通过有效地濡染,色彩在准确的构成里找到了美妙的旋律。

以自己特有的俊逸、含蓄、典雅,准确地诠释了中国文人心中对自然界最为着恋的韵致,表现出一种对艺术过人的自信。

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的元代画家是

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的元代画家是

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的元代画家是
倡导师法古人强调“书画同源”的元代画家是赵孟頫。

我国古代有许多书画家,都承认“书画同源”之说,最早发现这个道理的是元代大画家兼书法家赵孟頫。

他在一幅流传至今的名画上题诗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在这里赵孟頫强调的是:中国绘画应以“写”代“描”,以书法的笔法画画,其绘画、书法和画学思想对后代影响深远。

赵孟頫简介
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汉族,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一说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原籍婺州兰溪。

南宋晚期至元朝初期官员、书法家、画家、诗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嫡派子孙。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通经济之学,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在绘画上,他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其绘画取材广泛,技法全面,山水、人物、花鸟无不擅长。

荷缘——赵先闻荷花作品赏析

荷缘——赵先闻荷花作品赏析

荷缘——赵先闻荷花作品赏析
赵先闻是一位著名的唐宋诗人,他以其独特的文笔抒发出绚丽多彩的
情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赵先闻的荷花作品,以其凝重而充满节制
的文字,追求自然美之精神,勾勒出清新而恬静的气息,在当代也有不错
的受欢迎程度。

赵先闻的荷花作品极富感染力,饱含着一股清新的湖光水色,充满自
然之美、天真可爱,通过细致的描绘,仿佛让观者身临其境,尽情享受湖
水之气息,于清新静谧之中,心旷神怡。

如“清夜春宵,重荷有馨香。

”这句话就有别于常见的爱情情话,也
有别于常见的怀古抒情,而是将芳心的清香和重荷的馨香结合,通过自然
的语言来抒发情绪,令观者不自觉的也能放肆自在的沉浸其中,享受清新
的湖光水色。

又如“清风掠芳草,千里芙蓉忆兰。

”从这句话中,赵先闻充分展示
出自然之美,透过清新的湖水,将芳草、芙蓉、兰花这些植物描绘出来,
为芳草添加更多的色彩,为芙蓉添加更多的情调,为兰花添加更多的馨香,令人着迷。

赵先闻的荷花作品与众不同,其中渗透出一股清新的湖光水色,追求
自然美之精神,勾勒出清新而恬静的气息,让观者沉浸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中国画《笛墨春风》创作随感

中国画《笛墨春风》创作随感

中国画《笛墨春风》创作随感张连瑞阳春三月四日早八时,我和老伴带着一幅未完成的水墨画《牧牛童笛》,怀着希望又兴奋的心情去著名中国画画家赵梅生先生家请他完成这幅作品,这是我由来已久的愿望。

自去年(2015年)7月22日我在山西省美术馆举办了“恭修自勤”个展,赵老对我的画展作了充分肯定和好的评价,并题词表示祝贺:“笔下幼苗壮,常开智慧花”。

这次由紫峰陪同,赵老从宽大的沙发中站起来,亲和有礼地接待了我们,互相寒暄之后,我将自己的来意讲给了赵老,并将刚刚出版的《山西画报》中发表的两整版我创作的中国画作品请赵老指教,其中一幅以儿童为题材的《牧笛乡音》引起了赵老的兴趣,于是我将带来的一幅四尺宣纸中已画牛背上的吹笛稚童展示给赵老审阅,他将画放在桌子上,细品之后,认真而肯定地连说了三遍:“这幅画得比画报上的好!”于是我趁恰到《笛墨春风》赵梅生 张连瑞/作好处的机会讲述了我想请赵老修改并完成这幅画的意图,赵老毫不犹豫地回答:“好!我来画。

”可见赵老对我画作的肯定和不一般的友情。

于是,我们一同进入赵老的画室,这是一间约八十平米大的画室,三面墙井然有序地挂满了赵老的精品力作,画案背后是油画家田宏宝为赵老画的肖像,顶天立地的木结构框子中,陈列着不同年代的工艺品及古今中外的名著及名家大师画集等,画案上有序地摆放着赵老作画时的各种笔、砚、盥、色盘等工具。

从落地式的玻璃中,透射着璀璨的春日阳光,落在了充满生机的各种花卉盆景上,增添书屋的祥和和温馨,生机盎然、文化气息高雅舒畅,赋予赵老年轻与活力。

我将画作铺在了画案上,原来画的是一头斜站的壮牛,一个吹笛的稚童斜坐在牛的后背上,他还背着一筐已割好的青草。

因为我知道赵老和我均属牛,画牛更亲切些,牛一生食草,辛勤劳作,奉献人类。

孩子们与牛又具有亲和力,我所画的内容在表现手法上是在写实的基础上稍有扩张变形。

此时我在想,赵老该如何在这样横幅仅仅占偏下五分之一的画作外作画,如何与已画的形象《吉春祥鹿》(右图)张连瑞/作 内容衔接,形成统一有机的情景呢?这对没有修养的画家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身在自然中,何患琴瑟和

身在自然中,何患琴瑟和

早就有人提出的“画从书出”“以书入画”“笔墨为尚”精准地表达出了书画家赵先闻先生的艺术人生。

书画家赵先闻先生擅书法、篆刻及花鸟。

他创作的花鸟写意强调色彩,他的画作既不是传统的没骨,也不是西方的水彩。

赵先闻先生把自己这种创作手法称为拓彩。

他画过连环画、油画、水彩画等。

那些画作,一眼看过你只能感觉到画面舒适、用色鲜亮,惊叹大红大绿也可以如此优雅。

如果你带着发现的眼睛去看其画作,他画过连环画、油画、水彩画,化古为今,绘画介于抽象具象之间,画面效果犹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述的那种:“用笔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灿然……”自如地表达“我”的心境和自然的意境。

赵先闻先生的绘画用笔天真烂漫,画面斑斓浓郁,草木丰茂。

绘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深入大自然。

赵先闻先生笔下一朵花也可以极尽绚烂,尤其荷花之展现生命之美。

赵先闻先生的作品名称如诗一般,每一幅作品名称都不是刻意去抒写,而是创作之时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

赵先闻先生热爱自然,同时对人类不尊重大自然深感悲痛,他的作品有对大自然的悲悯之心。

而带着发现的眼睛观其画作,你会发现他的视角独特、热情,作品感情细腻,各种生动的趣味,也许是大胆的用色,也许是柔美的线条,亦或独到的题材,或许是所有,打动你的内心,给予丰富的感受。

总之他作品的怡然、自然、生动趣味,花鸟画的形神心造、气韵酣动,让观者情不自禁地去品读他与他的画作。

赵先闻先生是位具备广泛传统文化综合修养的画家。

豪爽的性格,遮蔽不了他对人生、社会的洞微幽明。

对艺术,他有一种永不停歇的自我发掘意识,并深深地沉浸于这一复杂的过程之中。

他赋予彩墨荷花一种关于生命的寓指,试图连接传统与当代的关系。

在他看来,当代消费文化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禅意的心境去过滤,而对于人性修为的传统文化则可以通过一种新的视觉图式获得再生,他的彩墨荷花作品就是过渡传统与当代的方式。

赵先闻先生的创作过程更像是一种生命的日常体验,一种类似禅修的日常功课。

赵姓氏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赵姓氏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

赵姓氏在文学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赵姓氏在中国文学艺术领域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杰出贡献。

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姓氏,赵姓孕育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文学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遗产,也影响着后人的创作和思考。

本文将回顾并展示赵姓氏在文学艺术领域的重要贡献。

一、赵姓氏在古代诗词中的卓越表现赵姓氏早在唐朝就有了在古代诗词领域的卓越表现。

其中最为著名的赵姓诗人当属唐代文学家赵嘏。

赵嘏以其细腻、深入人心的作品赢得了当时文坛的赞誉。

他的诗作常常抒发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表达出赵姓诗人的独特艺术追求。

二、赵姓氏在传统绘画中的独特风格赵姓氏在传统绘画领域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尤以明代画家赵之谦最为著名。

赵之谦的作品着重于人物刻画,通过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笔墨,他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给观者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思考上的启迪。

三、赵姓氏在文学批评领域的独到观点除了在文学创作中的出色表现,赵姓氏也有不少在文学批评领域的杰出人物。

他们通过深入研究文学作品,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观点和见解。

这些批评家不仅推动了文学理论的发展,也丰富了文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四、赵姓氏在戏剧表演艺术中的杰出贡献赵姓氏在戏剧表演艺术领域也有着杰出的贡献。

他们对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例如,清代戏曲家赵金台致力于改革和创新演出形式,他的作品既保留了传统元素,又注入了新的元素,使得戏曲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更多的观众。

五、赵姓氏在现代文学艺术中的创作成就赵姓氏不仅在古代文学艺术领域有杰出的贡献,在现代文学艺术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当代作家赵海燕以其细腻而真实的文字描写,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誉。

他的作品描绘了当代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思考。

综上所述,赵姓氏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赵姓的文学艺术家都以其独到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他们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个体的成就,更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结合赵孟頫的书画造纸能够名垂千古的原因唯有写一篇研学感悟60

结合赵孟頫的书画造纸能够名垂千古的原因唯有写一篇研学感悟60

结合赵孟頫的书画造纸能够名垂千古的原因唯有
写一篇研学感悟60
第一篇
赵孟頫作为元代的艺坛领袖,对于书画,赵氏用力最勤、最深,就绘画创作的表现形式明确提出“书画本同”“以书入画”的艺术观点,针对南宋笔法大坏的颓势书风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转,其倡导的艺术主张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尤为卓著。

第二篇
赵孟順力求更变当时书法状况,而他的方向便是潜研晋人书法,追求晋人的韵趣寻求清真俊逸,摒弃狂怪、霸悍,取向简约闲雅、温润,后期取法于唐李北海等,可以说是开创了新了书画审美之风。

作为继唐以后楷书开宗立派的书坛大家,他不仅领导了元代书坛,如鲜于枢、邓文原及稍晚些的俞和,对明清书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赵其清悟到无笔处驰骤尽性情[权威资料]

赵其清悟到无笔处驰骤尽性情[权威资料]

赵其清悟到无笔处驰骤尽性情赵其清先生德品文才出类拔萃,虽一直处在部队的领导岗位上但仍是书家本色,观其书法正、草、隶、篆样样皆能,以行草见长,笔法老到厚重,行不拘泥,草不狂怪,随心所欲,而又注重法度。

他写字很投入,用笔速疾。

行草相杂,常常是一气呵成。

先后为国家、部队、省、市机关等《党的生活》、《战地黄花》、《政工研究》等几十家杂志题名,为百余家院校、寺庙、宾馆等题名、题匾。

编写出版《上舰第一课》、《经济宣传概论》、《护渔尖兵》、《赵其清诗集》、《赵其清书法集》等著作。

个人传略和作品被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中央电视台、人民大会堂、政协礼堂、陕西司马迁碑林、北京八大处、浙江普陀山等名胜景区收藏,刻石。

入编《共和国名人大典》、《世界艺术家名人录》、《百年奥运一中国专题纪念邮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大型艺术经典。

其作品多次被新华社、国务院侨联、外事办等单位以国礼赠送国际友人。

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深受美国、法国、加拿大、新加坡、新西兰、东南亚、日本、韩国、台湾等地书法爱好者、收藏者的垂爱。

被国内外多家文化艺术主管单位命名为世界功勋艺术家、世界金奖艺术家、中国当代杰出书法导师等三十多种荣誉称号。

赵其清老师惜墨如金,他在用墨上相当讲究,干湿浓淡润五色强烈反差给人留下了五彩缤纷的世界,是一曲大气磅礴、气吞山河的壮歌。

章法错落有致,布局合理,大与小、张与驰、以白计黑、左顾右盼、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气贯长虹,横观展现的是一幅春天般的画卷,纵览像瀑布飞流从天而降,像泰山一样包容、博大、雄伟,恰似一幅海纳百川的壮丽诗篇,完全体现了一种自然之大美,天人合一的感觉由此而生,这种章法变化的扑朔迷离为中国的书法艺术又建立起了一座丰碑。

赵其清老师究其书法艺术渗透了三条主线,一是关爱之心。

他说:“大爱高于一切。

”二是作品正大气象,笔画豪放,毫不拘泥做作,斩钉截铁,点画含蓄丰富,积极向上,闪耀着催人奋进、社会进步的光辉,作品多为毛主席诗词。

翰墨元书——赵春秋元书纸绘画作品精选

翰墨元书——赵春秋元书纸绘画作品精选

翰墨元书——赵春秋元书纸绘画作品精选
雪凝阳光
2019-03-19
赵春秋元书纸绘画作品欣赏
赵春秋元书纸绘画作品欣赏
元书纸:北宋时期被选作“御用文书纸”。

是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书写用纸。

特点是微含竹子清香,光洁柔韧,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一直以来是古代印刷、书法优质用纸。

赵春秋绘画使用元书纸,是春秋老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反复试验开发的传统绘画专用纸,冰雪绘画同样适用,生熟适中,耐拉力强,反应水墨效果极佳,色泽古雅,仿古效果特别好,是国画练习创作用纸上上之选。

元书纸北宋时期被选作御用文书纸是以竹子为原料生产的书写用纸特点是微含竹子清香光洁柔韧着墨不渗久藏不蛀不变色一直以来是古代印刷书法优质用纸赵春秋绘画使用元书纸是春秋老师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反复试验开发的传统绘画专用纸冰雪绘画同样适用生熟适中耐拉力强反应水墨效果极佳色泽古雅仿古效果特别好是国画练习创作用纸上上之选。

元末赵原山水画赏析

元末赵原山水画赏析

元末赵原山水画赏析赵原,元末明初画家,本名元,入明后因避朱元璋讳而改作原,字善长,号丹林。

洪武初奉诏入宫,因所画不称旨而被杀。

赵原擅山水,师法董源、王蒙,作品多作浅绛山水,笔墨圆劲秀逸。

听松图元代赵原题识:洪武五年仲春望前。

赵善长写于毘陵寓斋;对坐高人意各超。

乔松风入响萧萧。

听来祗作云涛想。

不拟徴招与角招。

甲午年初夏御题。

合溪草堂图元代赵原此图所绘的是顾阿瑛的私宅,合溪草堂的景色。

画家以温润疏严的笔墨绘出,不同于他自己以往以干淡笔墨所绘的山水面,别有一番韵味。

此图还采用了“疏可走马”的简洁构图方式,这是表现文人隐逸生活题材的绝妙构图方式。

陆羽烹茶图元代赵原题识:陆羽烹茶图。

山中茅屋是谁家。

兀坐闲吟到日斜俗客不来山鸟散。

呼童汲水煮新茶。

赵丹林;睡起山斋渴思长。

呼童剪茗涤怙肠,软尘落碾龙团绿。

活水翻铛蟹眼黄。

耳底雷鸣轻着韵。

鼻端风过细闻香。

一瓯洗得双瞳豁。

饱玩苕溪云水郷。

窥斑。

晴川送客图元代赵原题识:莒城赵原为退轩刘广文画《晴川送客图》;秋日一川晴,秋波万顷明。

目随帆共远,心与客同征。

丁卯春日御题。

山水竹石图元代赵原此图将赵原山水与沈巽竹石集于一卷,山水仿燕文贵,范宽一派,皴笔则接近王蒙,沈巽竹石萧散,具得雅趣。

溪亭秋色图图元代赵原题识:丹崖翠壁附层霄,古木苍松爽气绕。

林下有人开草阁,水风窗户晚萧萧。

吴僧坦庵;碧落芙蓉画里看,前峰翠削小巑岏。

阴崖老树溪生縠,草阁重来六月寒。

吴人王鸣吉;清溪茅屋水萦回,白日林扉暝不开,剪却青梧老枝叶,坐看云气九华来。

张建。

树石图元代赵原琼崖雪韵图元代赵原题识: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白云遥相识,待我苍梧间。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南山兴秋色,气势两相高。

赵原;癸未三月雨中,为北埜亲翁画以当大噱,黄山衲真观并题(法若真》。

赵永夫中国画作品赏析

赵永夫中国画作品赏析

赵永夫中国画作品赏析津门新生唯美至上——为永夫画作序李学春▌赵永夫《真水无香》尝闻陈师曾有言:“吾国美术自古以来最为发达,书画、雕塑、建筑皆能表国民性之特长……唯书与画,授受渊源,自古迄今,统纪分明,蔚为大观。

”读中国绘画史,如绵延之山脉、浩瀚之江河,起伏跌宕,亘古神奇,或质朴简率之帛画,或古拙雄健之画像砖石,或富丽沉厚之敦煌壁画,或风流蕴籍之人文画,或重彩,或水墨,或工谨,或写意,风格万千,流派纷呈,然无不流露中华民族之思想、情感、观念、意趣,无不彰显中华民族强烈而独特之审美意识。

▌赵永夫《沉香亭畔》夫工笔画者,中国绘画之重要品类也。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中国工笔画之概念经历岁月之嬗变,始称“细画”,工笔画上溯至元以前为国画之主流矣。

虽工笔画之概念在有清一代臻熟,然可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之帛画,渊源一脉十分清晰。

唐张彦远云:“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

”逮唐宋乃工笔画之高峰,名家辈出,经典铸就,石窟壁画是为见证,遗响润泽引领当今。

元代文人画兴起,“意足不求颜色似”,意笔画奇峰耸出,承宋代水墨画之衣钵,是为国画之主流,工笔画渐入低潮。

至明工笔画称“工画”,唐寅经典名言“工画如楷书,写意如草圣。

”清以降,工笔画概念既定,包容之性、多元之性、开放之性为时代所接纳。

由“细”至“工”进而“工笔画”,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实乃历代学人及朝代艺术追求之趣味也。

新中国成立,尤其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伴“八五思潮”之涌起,乘艺术教育之蓬勃,工笔画欣逢新时代之盛世辉煌。

仰唐宋之巅峰,借西画剖析、色彩学说之梯杖,承中华文化之传统,存中华文化之特质,振中华文化之精神,再现豪迈之气象。

中国工笔画业已构建新样式、新方法、新语境、新观念也。

纵观当代中国工笔人物画,造型能力之严谨,传统线描功底之扎实,色彩之和谐,刻画之细致入微,人物形象之鲜活生动,生活场景之真切感人,实属国家之荣光,绘画之珠冠矣。

▌赵永夫《琵琶行》永夫正逢其时,问学津门,师承家英、沛漳、春阳、广健诸先生,涵泳优秀传统文化,师心师法师造化,定有作为矣!▌赵永夫《人间四月天》“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

李斯论用笔

李斯论用笔

李斯论用笔李斯论用笔来源:录入时间:07-03-19 19:36:11夫用笔之法,先急回,回疾下;如鹰望鹏逝,信之自然,不得重改。

送脚,若游鱼得水;舞笔,如景山兴云。

或卷或舒、乍轻乍重,善深思之,理当自见矣。

李斯(?—前208年),楚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

主张以小篆为标准书体。

小篆又称秦篆,是大篆的对称,它给人以刚柔并济,圆浑挺健的感觉,对汉字的规范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根据《太平广记》引《蒙恬笔经》记载,是楚国上蔡人李斯所整理。

李斯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他年轻时,起初在乡村做管理文书的小官,后来,随荀卿学习,当任廷尉。

在秦始皇统治期间,李斯以杰出的政治远见和卓越才能,被任命为丞相。

秦统一前,因各诸侯国长期割据分裂,形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局面。

秦始皇一直殷望着有标准的字体来取代以前流行的异体字,于是便打听到李斯擅长书法,就把这任务交给他。

李斯将大篆字体删繁就简,整理出一套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的文字,叫做秦篆。

秦始皇看了这些新书体后,很满意,于是就把它定为标准字体,通令全国使用。

当时,人们对小篆的结构不太熟悉,很难写得称心如意。

李斯就和赵高,胡毋等人写了《仓颉篇》,《爰历篇》和《博学篇》等范本,供大家临摹。

秦始皇逝世的前一年,他不畏钱江险涛,东下会稽(今绍兴),祭过大禹陵,登上天柱峰(后来教叫做秦望山),俯瞰东海涌潮后,命丞相李斯手书《会稽铭文》。

李斯奉命连夜写毕后的隔日,他又采岭石鑴刻,然后立于会稽鹅鼻山山顶(后叫刻石山),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会稽刻石】。

传为由李斯书写的刻石有《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和《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先闻采风剪影
成功书画家网讯由甘肃省文联、甘肃日报社、成功文化集团主办,神州诗书画报、成功书画家网、当代书画家承办,刘巧儿粗粮独家赞助的刘巧儿·当代书画家绚丽陇原行之“敦煌朝圣”——大型书画展览采风活动已于6月29日在兰圆满落幕。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赵先闻谈对此次采风活动的感想和收获。

赵先闻在笔会活动中和书画工作者交流
记者:赵老师请您谈谈对于此次采风的一些看法?
赵先闻:这次采风是我和神州诗书画报社合作以来第一次亲身实地接触,给我的印象很好。

我说五点:第一、这次刘巧儿·当代书画家绚丽陇原行之“敦煌朝圣”——大型书画展览采风活动很有特色。

这一年我也被邀请才加了很多的书画活动,这一次是给我印象最深的,活动注重人文精神和人文景观的结合很有个性,作为一个画家,最喜欢的就是将人文景观和书画写生相结合进行书画交流。

第二、将书画展览和书画采风相结合,给书画家更大的宣传平台。

第三、这一点也是现在书画活动中很少有的,将书画人文采风与网络科技结合,很前卫。

第四、成功文化集团将整个书画采风、展览、笔会这一系列活动与文化市场联系。

第五、用水墨情感将书画家与美术馆相联系,进行书画交流。

这五点是我采风这一路走来感触最深的,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一起走在陇原的大地上,发掘甘肃特有的文化,传播甘肃大美的人文风光,很真实,此次采风让我获益匪浅。

赵先闻接受成功书画家网记者采访
记者:请老师讲讲在刘巧儿·当代书画家绚丽陇原行之“敦煌朝圣”——大型书画采风活动中您收获了什么?
赵先闻:感受颇多,收获亦颇多。

谈三点最深的。

其一、在当代书画家绚丽陇原行之“敦煌朝圣”大型书画采风中收获了陇原美景。

虽然我也曾采风甘肃,去过敦煌,但是由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敦煌等文化底蕴深厚的诸多甘肃特色风景地的采风路线是第一次,我们从黄河之滨兰州出发,横穿祁连山脉,沿河西走廊一路向北,最终到达世界艺术圣地——敦煌莫高窟,领略甘肃最美的风光。

其二、最真实的收获了友谊,和这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们相识、相处的几天,有很多美好的记忆。

其三、收获快乐。

采风、写生对书画家来说就是最快乐的事,更不要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书画朋友一起去探讨、交流对艺术的见解。

我和画家李金生来自山东滨州,黄河入海的那个地方便是“滨州”,称之“渤海之滨,黄河之洲”。

滨州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是黄河文化发祥地之一。

所以,我对黄河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感。

甘肃位于黄河中、上游。

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甘肃的人文精神、风光地貌自然而独特,黄河文化之深更是所有文化艺术工作者一直探究和学习的。

赵先闻,字知也,山东聊城市人,1969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全国美术理论研讨班。

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

曾任滨州地区艺术馆馆长、滨州画院院长、滨州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新华社山东文化艺术中心主任、山东电视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省现代水墨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山东省文联委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

现为滨州画院名誉院长,滨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和中国(北京•滨州)现代原创美术研究院院长。

(记者/汪利利校对/张琴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