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合集下载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文学1. 第一课:《诗经》选读2. 第二课:《楚辞》选读3. 第三课:唐诗选读4. 第四课:宋词选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传统文化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内涵。

3. 采用讨论交流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以开卷考试形式进行,占总评的30%。

五、教学时间1. 第一单元:共4课时2. 每课时:40分钟3. 总计:160分钟教案示例:课题:《诗经》选读教学目标:1. 了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掌握《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培养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经典篇目解析。

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诗经》的背景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诗经》经典篇目的掌握程度。

教学步骤:1. 导入:《诗经》的产生背景及特点。

2. 讲解:《诗经》中的经典篇目。

3. 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篇目的意义。

4.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讨论成果,强调《诗经》的价值。

5.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诗经》中的诗进行背诵。

六、教学内容第二单元:中国古代艺术5. 第五课:书法艺术欣赏6. 第六课:绘画艺术欣赏7. 第七课:音乐舞蹈艺术欣赏8. 第八课:戏曲艺术欣赏七、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作品的美。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与文化》教学计划一、教学目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共有十个单元,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每学期学习五个单元包含“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音乐舞蹈”和“书法艺术”、“绘画艺术”、“诗词诵读二”、“传统服饰”、“历代文学”、“齐鲁文人”、“姓氏称谓”十个单元。

“蒙书诵读”、“诗词诵读一”、“诗词诵读二”等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知情。

“齐鲁文人”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单元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注意问题: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学习目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蒙书特别适合于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从小养成敦厚善良、孝亲敬长的良好品质。

对于从未接触过经典的成年人,同样需要补上启蒙教育课,和孩子一起成长。

1《幼学琼林》(一)一、导课,激发学生诵读《幼学琼林》的兴趣:“读了《幼学》走天下”,这是前人学习运用《幼学琼林》的经验之谈。

二、初步了解《幼学琼林》:1、《幼学琼林》的作者是谁?(明程登吉)2、《幼学琼林》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传统启蒙教材中极好的一部读本,一知识传授为主,缺少说教;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形式灵活自如,两两对偶)三、初读《幼学琼林》(一),领会大意。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全册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全册

山东省地方教材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本单元旨在通过阅读经典文章,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诵读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声韵格律,提高语文素养。

第1课《论语》(八则)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过程包括经典回放、简介《论语》、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练读等环节。

第2课《大学》(二则)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的语音、词汇、修辞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包括经典回放、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练读等环节。

以上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通过阅读经典文章,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本文是一篇课程教学安排,主要介绍了《中庸》和《列子•汤问》两篇经典文章的诵读教学。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诵读技巧和理解文章内容,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交流、指名读等。

同时,还提供了课外延伸的活动,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练诵读,并在校内外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心得。

第5课《史记•淮阴侯列传》(节选)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24—28页原文和文意。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诵读,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1课:走进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介绍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第2课: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教学内容:介绍汉字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文化内涵,使学生了解汉字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传统文学第3课:古代诗歌教学内容:选取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人情感。

第4课:古代散文教学内容:选取经典的古代散文,使学生了解散文的特点和魅力。

第三单元:传统艺术第5课:中国传统绘画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流派及特点,提高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

第6课:中国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介绍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代表性乐器,培养学生对中国音乐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传统文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度等,占总评的40%。

2. 单元测试: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测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期末进行传统文化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

2. 辅助材料:相关传统文化书籍、视频、图片等。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传统文化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安排第1-2周:中华传统文化概述第3-4周:传统文学第5-6周:传统艺术第7-8周:传统节日第9-10周:传统习俗第11-12周:传统思想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品味古代诗歌和散文的美,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了解传统节日和习俗,理解传统思想。

齐鲁书社版_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齐鲁书社版_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第一学期国学启蒙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大多兴趣广泛,好奇心强,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更能保持较为持久的热情,但在阅读方面眼界不够开阔,知识积累不丰富,对祖国语言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共有十单元,分为蒙书诵读、诗词诵读、音乐舞蹈、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等等。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前8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记背,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地教诲。

2、了解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得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诵读、记背、品尝、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1、加强诵读、记背指导。

2、注重各种教学手段的灵活使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五、课时安排: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论语?为政》的原文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练习背诵这两段选文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活动广角有人认为诚信无关紧要,谁老实谁吃亏,你认为如何?谈谈你的看法。

三、检查背诵四、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认真填写。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含义及译文,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

三、温馨点击。

读读,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活动广角。

练习背诵这两段选文第二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检查背诵三、成长阶梯。

认真填写。

3 音乐舞蹈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乐器、乐曲、乐舞、古曲,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学习做人的道理。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目的: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第1课《论语》(八则)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二、简介《论语》。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

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3页七、活动广角:第4页八、成长阶梯:第4页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大学》(二则)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默读课本5—7页原文和文意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艺术、建筑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孝经》等。

3.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4. 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如孔子、老子、庄子等。

5.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经典著作、道德观念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会。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如剪纸、书法、围棋等,增强学生的实际体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传统文化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第二课时: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著作《论语》选段。

3. 第三课时:探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4. 第四课时:介绍传统文化中的历史人物孔子。

5. 第五课时:讨论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六、教学内容6. 传统艺术:介绍中国的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的历史和特点。

7. 传统建筑: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象征意义,如宫殿、庙宇、园林等。

8. 传统节日:详细讲解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

9. 传统习俗:分析中国的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气习俗等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册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升学生的古文素养,为初中学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册共十个单元,每单元包括两篇课文和相关的练习。

内容涵盖了古代诗歌、散文、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多种体裁,既有经典名篇,也有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古文词汇、句式的理解,文化背景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形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4. 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

五、教学安排:本册共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每课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课文阅读,第二部分为练习与讨论。

一、第一单元:古典诗歌【课文1】《静夜思》教学目标:1. 学习并背诵《静夜思》。

2.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解读诗句的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典诗歌进行阅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阅读的心得体会。

二、第二单元:散文选篇【课文1】《背影》教学目标:1. 学习并理解《背影》的主要内容。

2. 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散文的题目和作者。

2. 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3. 分析散文的结构,解读句段含义。

4.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5.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练习与讨论】1. 学生自主选择一篇散文进行阅读,理解散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1-5课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六、教学反思第二课《幼学琼林》(二)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教学重点:学文明理。

教学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bo)真传为当世儒(ru)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如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体系,以及传统节日、习俗等。

2. 传统文化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大学》、《中庸》等。

3. 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剪纸、瓷器等。

4. 传统美德:如孝道、礼仪、诚信等。

5. 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和经典著作。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传统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传统艺术和美德。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

2. 第二课时:传统文化经典著作。

3. 第三课时:传统艺术。

4. 第四课时:传统美德。

5. 第五课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经典著作。

2. 学生能够理解并实践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和道德观念。

3. 学生能够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情况。

4.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欣赏传统艺术。

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传统文化》教科书。

2.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案例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4. 实践活动材料:如剪纸、毛笔、墨水等。

八、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趣味故事或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早春园小学李云霞全册备课1.指导思想: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应把传统文化致使精髓灌输课堂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堂堂正正、真正的中国人。

通过本学期《传统文化》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对《论语》、《大学》等的内容有一定的学习积累,对《论语》等的内容有初步的背诵基础,让学生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浓郁的兴趣。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我班共有学生59人,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了初步的了解。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对中国的经典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3.学期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使学生感悟到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国人的大气、自尊、圣洁和人格的高尚。

(2)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与同学合作,尝试进行诗词的写作和当地传统文化考察活动。

(4)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5)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4.教材分析: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回放”(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温馨点击”(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活动广角”(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完成学习活动)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经典驿站”“艺术乐园”两个单元。

“经典驿站”:学习、谅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完整word)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完整word)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全册简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敦厚”“崇礼”“责任”“竞争”“共赢”“君子之品”“君子之行”“少年君子”八个单元。

“敦厚”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温良恭俭》、《泰山乔岳》《敦厚崇礼》以及《心包万物》四个部分。

“崇礼”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郭泰”“孟子”“晏子”“到晷”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敦厚”“崇礼”“责任”“竞争”这四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诵读”(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点睛”(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晓事明理”(讲述精彩的故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明理)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六年级上1《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敦厚》。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第六课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第六课教学设计

第6课 词两首第1课时《虞美人》1.整体感知阅读这首词主要鉴赏它跌宕起伏的笔法。

词的一开始便自问然后自叹,再写景再回忆再想象,最后把这一切都集中在一个“愁”字上。

这首词的另一个鉴赏重点是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2.文题解读这首词通过不堪回首故国的景物情事以及前后生活的对比,抒发了李煜对囚居宋朝的屈辱生活的无比深长的愁恨和悲痛心情。

3、走近作者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

能诗文、音乐、书画,尤以词著名。

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清丽。

后期作品则抒写对昔日生活的怀念,吟叹身世,表现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生动,在题材与意境上也突破了晚唐五代词以写艳情为主的窠臼。

4、背景纵览虞美人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现在河南开封)。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李煜作此词,命乐伎在他的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加上徐铉出卖,太宗极为震怒,用牵机药将他毒死。

死年41岁。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

5、详解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对人生已经绝望,人多以为美好的“春花秋月”,他见了反而心烦,并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其感情之极端痛苦可见。

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

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

“又东风”点明时间又过去一年,不断消逝的时光,引起他无限感慨,有多少故国之思,凄楚之情,涌上心头,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是写他遥望南国而感叹,“雕栏”“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

六年级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案山东版全册简析教材内容分析:本册教材包括“敦厚”“崇礼”“责任”“竞争”“共赢”“君子之品”“君子之行”“少年君子”八个单元。

“敦厚”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分为《温良恭俭》、《泰山乔岳》《敦厚崇礼》以及《心包万物》四个部分。

“崇礼”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郭泰”“孟子”“晏子”“到晷”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本学期,我们重点学习“敦厚”“崇礼”“责任”“竞争”这四个部分。

教材基本呈现形式为:“经典诵读”(呈现原创经典中精华部分);“点睛”(借教师之口将作者的思想和教学的意图呈现出来,提出学习依据,明确学习要求);“晓事明理”(讲述精彩的故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尝试、交流中明理)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和要求: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3.养成良好品德。

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内容】《传统文化》六年级上1《温良恭俭》【教学目标】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重难点】增强学生阅读积累,陶冶学生的品德修养。

【教具使用】投影仪【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看课本第1—3页原文和文意教学过程:二、简介《敦厚》。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全册备课一、全册备课的内容:六年级的传统文化, 里面共有4个单元的内容:(一)经典驿站(二)名人长廊(三)名胜家境(四)艺术乐园。

其中占较大篇幅的有两大块, 分别是第一、第二部分。

二、教学目标。

(1)阅读: ①第一学段中的“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 不指读”变为“学会默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②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强调“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提出“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的要求。

(3)习作:要求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注重个人体验, 要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课标十分尊重学生人格, 强调“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要求学生读有所用, “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课标重视习作的交流、展示和评改。

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4)口语交际:从“讲”到“听”都比第一阶段有所提高。

“讲”要求能“具体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并要求“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听”要求“能认真倾听、领会要点,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 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几项要求都能为学生学会与人共处, 打下良好基础。

(5)综合性学习: 要求学生“提出学习和生活的问题, 有目的地搜集材料”, 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能“在老师指导下, 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 学会合作”。

能“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综合性学习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 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基础(6)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关于课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中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各地区都蕴含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

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
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陈重、雷义:汉代人。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汉人范巨卿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结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
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பைடு நூலகம்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
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齐鲁书社)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黄雁超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学生经过以前时间的学习,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了解有一定的基础。

而且在前几年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三字经》、《千字文》以及古诗文等内容有了初步的背诵基础,大多数学生对祖国的文化表现出较浓郁的兴趣,借此时机,将传统文化精髓灌输课堂。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志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做个具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中国人。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识性、情感性、趣味性、实践性和地方特色,通过诵读、感悟、熏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动方式,达到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目的。

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 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其诚信向上的民族气节和人生信念。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探究学习能力,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应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之乐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智趣,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中国文化精髓,积累一定的经典名篇,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学习,开启心智,提升志趣,并通过搜集更多的关于教材的资料的过程中习得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诗词教学进行阅读积累,培育审美情感,培养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我国古代的一些传统艺术和中华民俗,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难点:过了解古代的名人志士,引导学生领悟他们的智慧、风骨、胸怀和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坚定正确的人生信念。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7-16课教学设计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7-16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音乐舞蹈第7课乐器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乐器的分类;2、通过查阅等方式了解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3、让学生们认识到中国古乐器的历史和成就,从而培养对古乐器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编钟、古筝等有代表性的乐器。

教学难点:通过认识乐器,了解中国古代乐器所承载的文化含义。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出示一组画面:乐器及弹奏曲目与学生一起聆听曲子。

二、出示几种乐器图片让学生观看,并交流对古代乐器的了解。

三、出示图片让学生观看曾侯乙编钟图片,交流意见。

四、活动广角让学生回答对刚才图片的了解。

五、乐器分类让学生对不同类别的乐器有一个基本了解。

六、播放乐器奏曲与学生一同欣赏名曲。

七、温馨点击让学生谈谈聆听感受及对古乐器的了解、认识。

八、成长阶梯谈一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作业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古代乐器的名字及类别。

十、教学反思第8课乐曲中国古代十大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

”子期四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2、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

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也毁容而死。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

4、十面埋伏《十面埋伏》乐曲是公元前202年我国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

5、鱼樵问答乐曲通过鱼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了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乐曲采用渔者和樵者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

6、夕阳萧鼓是抒情写意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鲁书社版六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第一单元蒙书诵读第一课《幼学琼林》(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第一部分“天文”的起始部分,这也是《幼学琼林》这部书的开篇,主要介绍了宇宙的起源以及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第1 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故事引入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曰(yue)衣钵(bo)真传为当世儒(ru)宗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

(多人)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A:杨震:汉朝人,自幼好学,博览群书,被当时人称为关西孔子或关西夫子。

B:贺循:晋代人,因学识渊博,被当事人尊称为最有学问的大儒。

8、分组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意思。

9、指名汇报各组讨论结果。

三、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四、谈古论今,动之以情。

五、总结(略)、师生(节选)第 2课时教学目标1、能背诵节选内容。

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核心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

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一、经典回放把节选内容用课件展示出来。

师领读一遍。

学生自由诵读一边遍。

二、温馨点击把节选内容的意思用课件展示出来。

这段话告诉我们,冰是由水生成的,但是比水还要寒冷,青色出于靛蓝,但是比靛蓝的颜色还要深,这是用来比喻学生能够超过老师。

师领读一遍,讲述一遍。

学生自由读一遍。

分小组讨论,懂得了多少内容?学生分组汇报。

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

三、活动广角同学们,你们知道应该怎样尊敬自己的老师吗?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上,留下了许多师生间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能够遇到以为自己喜欢的老师,是人生中多么幸运的事啊。

他已经握着你的手,让你在自己人生的书本上,端端正正的写下了第一行字。

你能把《师生》这一段背诵下来吗?四、明理引行请你再去搜集一些名人学习的故事,在班里举行一个故事会。

我给大家讲讲司马迁的故事……。

唐朝的刘晏七岁就金榜题名,他真的很棒啊。

学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五、成长记录背过了这段,画一颗背诵星。

做了一件爱心小事,画一颗爱心星。

明白了一句话的意思,画一颗知识星。

第三课《幼学琼林》(三)一、背景:《幼学琼林》原名《幼学求源》, 明代程登吉(允升)所著。

清代邹圣脉为之增补,易名为《幼学故事琼林》,简称《幼学琼林》, 曾风行于世。

民国时人费有容、叶浦荪和蔡东藩等,都曾一再增补。

此外,还有人仿效其体式,另行撰述,如清人谭贵球的《故事逢原》就是如此。

《幼学琼林》在整个清代乃至民国时期风行全国各地,版本甚多,名称也不尽一致,如《故事寻源》、《幼学求源》、《幼学故事珠玑》、《幼学须知句解》等。

此书的作者,一般都认为是明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也有的意见认为是明景泰年间的进士邱濬。

二、了解全册:凡四卷, 三十三项内容,依次是:天文、地舆、岁时、朝廷、文臣、武职(卷一);祖孙父子、兄弟、夫妇、叔侄、师生、朋友宾主、婚姻、女子、外戚、老幼寿诞、身体、衣服、(卷二);人事、饮食、宫室、器用、珍宝、贫富、疾病死丧(卷三);文事、科第、制作、技艺、讼狱、释道鬼神、鸟兽、花木(卷四)。

它相当于一部百科知识词典,用生动形象的对偶句,宣讲各种典故、知识和成语等。

抑或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部成语词典,里面的奇词妙语,比比皆是,不愧为“琼林”。

这本蒙书, 对宣传知识,普及成语,起过积极的作用。

古人这样编写“成语词典”专供学童记诵,自有高明之处,其中奥妙,值得今人深味。

三、本课注释:父所交游,尊为父执;己所共事,谓之同袍。

执:至交,好友。

心志相孚为莫逆,老幼相交曰忘年。

孚:相应,符合。

刎颈交,相如与廉颇;总角好,孙策与周瑜。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梳成一个向上的小辫,这里指童年时代。

胶漆相投,陈重之与雷义;鸡黍之约,元伯之与巨卿。

陈重、雷义:汉代人。

人们称他们的关系就象胶漆一样坚固。

汉人范巨卿在太学与张元伯分手时约定两年后探望张元伯的母亲。

两年后张元伯让母亲准备好鸡与黍招待,他母亲说:“分别两年,千里之外,难以认真。

”张元伯说:“范巨卿是信人,一定不会违约。

”结果范巨卿果然如期而来。

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鲍鱼:腌鱼。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一)第4课古诗两首《登高》1、题解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

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

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

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2、学生自读感悟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

)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

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第三联从时空着笔。

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

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

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3、译诗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

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

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

《书愤》一、教学目的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步骤:一、导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二、作者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三、背景介绍: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书:书写;愤:悲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四、诗歌鉴赏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悲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五、总结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第5课古诗两首《戏答元珍》【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推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欧阳修的这首借景抒情的诗,从内容到艺术都有很高的成就,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杜甫作为现实主义义诗人的伟大,而且可以从他关心人民的博大胸襟中接受诗人人道主义精神的陶染,在深入理解体味本诗和对学生进行美育熏陶方面,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质的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