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简析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简析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脱节现状笔者所在的地区为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学制,虽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历史的学习是从七年级开始到九年级结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历史教材,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是与全国大部分地区一致的。
通过笔者在本地区相关学校的走访调查,笔者发现本地区的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学存在着严重的脱节问题。
经过笔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种形式的脱节:1.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初中历史的知识体系主要是以时间为中轴线,根据时间线罗列最基本的历史知识,也就是所谓的通识。
因此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历史知识点为主,渗透历史观的相关方面知识。
而高中历史的知识体系则是在通史体系的前提下,以专题的方式呈现相关的历史知识点,因此高中历史的知识点呈现了范围广跨度大思维度高的特点。
高中教材分政治、经济、文化三个专题来讲,考试时则要从综合角度来答题,这里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对比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笔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过于简单,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要求太过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脱节。
2.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由于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严重脱节,也就造成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的过于简单,知识点少相关练习过易,使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历史教学方式的重要性。
教师往往照本宣科地复述,从来不主动地使用相关的教学技巧,不去考虑学生对讲课是否有兴趣,从而造成了历史课的无聊和乏味,这自然而然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课的兴趣。
而高中历史由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总结思考能力要求过高,使习惯了在初中懒散学习的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么高规格的要求。
而且高中历史教师也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去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从而使学生更加不能适应高中的历史教学。
因此产生了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脱节。
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富裕县实验中学王建东如何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老话题。
然而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又赋予了这个老话题新的生命力。
如何做好新课程体系下的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意义重大。
一、初中、高中历史课程设置状况分析:从课程目标看,二者有联系(衔接)也有差别: 二者都强调三维目标,都强调历史学习的主要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但二者仍有明显区别:(1)知识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入手,兼顾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基础性;高中则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综合性。
(2)能力方面, 初中要求: 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历史想象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高中除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方法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之外,主要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中可见,尽管初中、高中的历史学习能力要求都包括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但初中主要在于识记、理解,尤其是识记层面;而高中要求则更在于理解和应用层面。
这一特点在初中、高中课标内容的要求上更为明显。
初中历史主要是“了解”、“知道”、“简述”、“概述”等相对低层次的能力要求;而高中历史要求在“了解”、“列举”(识记)基础上的更主要强调掌握“分析”、“认识”、“探讨”的能力,能力要求明显高于初中出一大截。
除了课程目标的联系和差别外,初中、高中在课程结构、内容标准上也存在着联系和差别。
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但二者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第一,课程体系方面,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主要以主题的形式,基本按照古今中外的时序,要求初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基本规律;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历史的时序性和粗略线索。
高中历史新课程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在初中通史体例的基础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这种体例这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到了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基本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历史基础。
然而,随着学生升入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也随之增加和提高。
这就给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提出了重要挑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顺利进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和兴趣。
而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结束后,由于缺乏有效的衔接措施,导致在高中历史学习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因此,对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和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有效的衔接策略,以期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帮助。
1.2 问题意义初中历史教学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历史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这个问题的意义在于,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关系到学生历史学习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如果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没有有效衔接,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出现断层,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有效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起来,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过渡。
研究初中历史教学到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益,也对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促进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通过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和存在的问题,旨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兴趣,进一步完善历史教学体系,为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历史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
浅析初中历史与高中历史的衔接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课题,也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中学历史教学研究者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进行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中学历史教学两个阶段的衔接过渡,使学生的学习不产生"断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创设良好的历史学习情境历史学习情境就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根据所学的内容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像,最终达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二、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在初中的学习情况。
可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要及时将所掌握的学生情况综合分析整理,对学生普遍反映、暴露的问题要记录下来。
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才能对以后教学的深度、广度处理做到应付自如。
三、初中历史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重点应侧重学生基本知识体系的构建奥苏贝尔认为,“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
弄清了这一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因此,学生必须在有效地掌握初中所学知识的前提下,才能进行高中更加深入的学习。
影响课堂教学中意义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式,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和理论等构成。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从上面的初中历史教学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教师在讲解新课时,只要是围绕各个历史事件的知识结构展开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2、初中历史教学着眼于学生历史学习间接兴趣的培养初中生要学习大量的史实知识结构,如果仅靠单调的文字说明和教师的照本宣科,难以培养起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因此,鉴于初中生还是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发展阶段,初中历史教学应通过学习内容的情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等外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探究、学习热情和注意力。
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及答案
初高中衔接历史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答案:ABC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后世有何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增强了中央集权C. 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D. 形成了士大夫阶层答案:ABCD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属于宋朝?A. 苏轼B. 王安石C. 司马光D. 朱元璋答案:D4.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展示国威B. 贸易往来C. 寻找失散的亲人D. 传播佛教答案:A5.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哪些后果?A. 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B. 延缓了科技的发展C.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D. 避免了外来侵略答案:AB6. 五四运动的爆发,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B. 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 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D. 以上都是答案:D7.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B. 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C. 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D. 以上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改造C. 科技教育改革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答案:C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A. 经济快速发展B. 社会制度的完善C. 国际地位的提升D. 以上都是答案:D10. “一带一路”倡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B. 加强国际合作C.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唐朝的“贞观之治”。
答: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政治局面,以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为特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
2. 请简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战争,它标志着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摘要】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入手,探讨了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评价体系和考试制度的统一化、教师队伍建设和培训以及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深入分析,指出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并提出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的建议。
通过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衔接、创新教学方法、建立统一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引导学生学习兴趣,可以提高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初高中教学衔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考试制度、教师队伍、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改革、教育质量。
1. 引言1.1 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教学衔接是指初中和高中之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方面的衔接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和发展。
教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负担问题。
如果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没有很好地衔接,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弥补前期的知识和能力差距,增加了学习负担,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2.学业导向问题。
初高中的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业选择和发展方向。
如果初中历史教学无法有效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可能导致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迷失方向,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
3.教育质量问题。
教学衔接问题不仅仅是学生个人发展问题,也是教育质量问题。
如果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不协调的情况,将会影响整个教育系统的教学效果和评价体系,从而影响学校的教育质量。
加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2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初中历史教学作为学生接触历史内容的重要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及其解决对策
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的现象及其解决对策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当前随着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断层的现象也日益凸现。
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机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与责任。
那么,作为初中历史教学该如何做好衔接呢?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比较1.历史课程理念的相同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历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2.历史课程目标大致相同,但有差异。
二者都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者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3.历史课程目标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
初中: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和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
高中: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它主要包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方法、探究的方法、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等。
4.历史课程知识内容的联系与区别。
初中历史课程的知识内容,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大都进行了相应的链接与拓展。
初中:采取了主题+时序的体例。
高中: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
高中选修一到六册(共六个模块):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
二、初高中历史教材的不同特点高中历史教材与初中历史教材相比,一是增加了大量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历史现象的史料及其评价。
二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初高中侧重点不同,高中重理性分析,初中则重感性描述。
三是高中历史是中国近代现代史内容,注重中外历史结合,初中有关中外历史内容学习成为高中历史学习与提高的重要基础。
四是在能力要求上,高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等。
与初中相比,高中的教学内容、教法与学法、能力要求等均有明显提高。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
初中历史教学中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探索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历史教育和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初高中教学衔接是教育教学领域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如何有效地衔接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成为了历史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围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展开探讨,希望能够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一体化设计为了更好地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对初高中历史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
一体化设计要求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在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到的历史知识能够为高中历史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也需要兼顾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高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尽可能地减少教学内容的跳跃感,更好地保持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在一体化设计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做到以下几点:1. 整合课程内容: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整合,要求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的设计要围绕课程标准,将初中学阶段的历史知识有机地贯穿到高中历史学习之中,确保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
2. 统一教学观念: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体化设计需要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统一的教学观念,共同努力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历史学习基础。
3. 针对教学特点: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不同,需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过渡和衔接。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是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另一个关键。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只强调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通过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1. 任务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的习得和应用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
浅谈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摘要:在新一轮的课改下,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的教学衔接问题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课程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差异性,同时找到了两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分析了在当前新形势下高中历史和初中历史的教学衔接问题,并从初中历史教师和高中历史教师两个维度阐述了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历史教学教学衔接高一历史难,难就难在初高中历史衔接出现的“门槛”。
而这道门槛的出现,更多的原因是高中历史的教学与初中历史的教学出现了脱节的问题。
怎样才能解决衔接问题呢?课程标准中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特点,渡过学习历史的难关,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现阶段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1.1 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不同,增加了衔接的难度1.1.1 初高中历史教材编写体例的不同初中历史教材采取了主题+时序的通史体例,兼顾了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以及与学习内容的关系,体现出了历史这门学科普遍性和基础性的特点。
而高中历史教材则采取了依据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遵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原则,采取了“模块”的案例和“专题”的案例。
高中的历史教材几乎涵盖了历史上的所有重大事件,但是时序性很差。
正由于专题与模块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增加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难度。
1.1.2 教材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初中历史课程重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相对薄弱。
在初中的具体的教学中,文化史的内容比较少,甚至有的教师在赶教学进度的情况下,文化史的内容都是忽略不教的。
而高中历史课程却是不同的,其更加重视思想文化和经济领域的内容。
三大必修模块也分别反映了人类在社会生活领域、社会政治领域以及经济领域的发展过程。
课改后的初中历史教材呈现出简单浅显的特点;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材呈现出分量重,内容深的特点。
1.2 初高中历史“教”与“学”存在缺陷,增加了衔接的难度1.2.1 教师教学情况的分析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对学生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以及重大的历史发展进程。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随着教育的发展,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成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初中历史教育中,学生主要掌握了一些基本历史知识和史实,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就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系统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一、初高中历史教育的不同之处初中历史教育重在让学生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史实,使其有一定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学生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历史研究和思考,并学会如何在历史研究中运用历史方法和思维方式。
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高中历史教育从初中历史教育的基础出发,更加深入地进行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在基础的史实和知识上进一步深化理解和领悟。
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1. 定期组织交流活动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可以定期组织学科组之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各位教师可以分享各自的经验,共同探讨如何加强初高中历史教育之间的衔接,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
2. 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式。
初中历史教育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基本知识,可以采用讲解式、图解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式。
而到了高中历史教育阶段,则需要采用更加深入、系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
3. 提高教师教学水平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更加深入、广泛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以便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
教师们需要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上的深化和拓展。
三、结语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对于加强历史教育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和思想。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中能够重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衔接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历史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启示和感悟。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
关于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建议一、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在新课标下,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有所调整和变化。
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首先需要统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通过对初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清晰的教学框架和体系。
在教学目标方面,需要确定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应具备的历史知识和思维能力,以及在高中阶段所需要达到的更高水平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教学内容和目标,才能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使学生能够在初中阶段打好历史学科的基础,为接下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形成渐进式教学模式为了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可以采用渐进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逐步适应历史学科的学习要求,从而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可以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和基本的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阶段,可以深化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拓展历史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具备更高层次的历史分析能力和历史研究能力。
通过这种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素养。
三、注重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在新课标下,跨学科教学被赋予了更高的重视。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可以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在语文课上可以通过历史故事或历史文献来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在地理课上可以通过历史地理知识来加深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在政治课上可以通过历史事件来引导学生了解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
通过跨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
四、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需要加强课程评价和教学评价的衔接,形成闭环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评价方面,可以对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进行反复梳理和完善,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研究工作报告一、概述1. 本报告旨在研究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相衔接,使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顺畅地过渡。
二、研究背景2. 我国教育体制中,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有着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
然而,过去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并未得到很好地延续和发展,这造成了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不顺畅的问题。
三、调研方法3.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分析的方法,以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师为对象,调查他们在教学中对于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情况。
四、调研结果4.1 初中历史教学与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知识内容的断档问题,学生在升入高中后往往需要重新学习初中阶段已经学过的知识。
4.2 初中历史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而高中历史课程则更侧重于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这方面有一个顺畅的过渡。
五、问题分析5.1 初中历史教学和高中历史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过渡不自然,二是教学方法的转变需要时间。
5.2 学生在初中阶段可能没有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而直接面对高中阶段较为复杂的历史内容和分析要求,造成学习困难。
5.3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没有很好地意识到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而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能力转变考虑在内。
六、解决对策6.1 在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求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6.2 高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将初中历史知识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过渡。
6.3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习惯养成,引导学生从记忆知识到历史思维与方法的“跳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七、结语7. 通过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我们得以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按照调研结果提出的解决对策,积极推动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畅衔接,促进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浅议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中学历史教学是一个系统连续的过程。
由于目标的差异,初高中教学衔接断层的现象也日益凸显。
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有机衔接是初高中历史教师的任务与责任。
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一、造成衔接断层的原因1.课程标准方面的因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由于标准的制定是针对不同的对象,所以,初高中课标是存在差异的,而这种差异正是造成初高中教学衔接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
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功能;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不同之处在于,高中历史课程在理念上“不仅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
另外,高中课标第一次提出对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历史对于现实生活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2.课程结构的差异初中历史课程从课程性质上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初中历史课程最终选择“板块+学习主题”的历史课程呈现模式。
高中历史课程结构则突破了传统历史课程的通史体例,对历史知识体系重新整合,采用“模块+专题”的结构,由必修课和选修课构成。
这种课程结构体现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了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
3.学生自身原因学生基础知识储备薄弱,严重阻碍了初高中历史教学有效衔接。
学生初中阶段历史的基础知识是相对欠缺的,而高中历史课程的内容和模块专题体例,却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知识储备。
其实,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设置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能力的,从理论上而言,这样的设计是非常理想的,然而在具体的实践中却遭到了挫折!二、解决方法1.教师的衔接长期以来,广大初高中教师由于缺少沟通、缺乏理解,初中历史教师不清楚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高中历史教师也不了解初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与特点。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初中升高中历史衔接教案
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和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能够掌握高中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3. 能够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提升自己的历史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
1. 初中历史知识总结和回顾
2. 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
3. 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衔接和延续关系
2. 学会运用不同的分析和研究方法进行历史资料的处理和挖掘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回顾初中历史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 教学:介绍高中历史学科的基本内容和学习要求,讲解资料分析和研究方法
3. 深化: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历史资料的分析和研究技巧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对未来的高中历史学习做出计划和安排
教学资源:
1. 课件
2. 历史文献和资料
3. 学习笔记
课后作业:
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初中历史知识与高中历史知识的关系
2. 分析一份历史资料,提出自己的研究观点和见解
教学反馈:
1. 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评估:
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进行考察
教学延伸:
1. 拓展历史知识的学习领域,让学生对历史学科有更深入的认识
2. 引导学生进行历史文献和资料的研究,培养其历史研究能力。
正确处理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问题
正确处理初高中历史知识衔接问题作者:徐建斌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5年第03期时隔五年,笔者又重新任教于高一年级,发现有效解决初高中历史的衔接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1.历史教学地位的异同受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和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往往忽视了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由于初中教师思想上的忽视,出现了课堂教学课时不足,教学方法简单,测试重知识、轻能力等现象。
有些学校在学生高一刚入学时就进行了文理分科,这就让有的学生早已做好了放弃学习历史的准备。
学校、教师与学生对历史课的敷衍了事,给教学带来了消极影响。
2.学生学习态度及能力分析(1)学生历史学习的思维差异初中生与高中生的思维不同,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限度上属于经验型,往往要借助自己的亲身感受、行为习惯和观念等进行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属于理论型,他们正在向抽象思维过渡。
由此可见,高一是学生思维转型的关键期。
(2)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第一,教材的原因。
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增加了深度和广度;第二,教师的原因。
初中教师更侧重知识的学习,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三,学生的原因。
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较差,过多地依赖教师,理解不透彻,这些是造成学生历史学习困难的原因。
因此,消除初高中历史知识的衔接问题,已成为高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对策1.激发学生的兴趣,缩短适应期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第一,通过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置悬疑,可以让学生以急于释疑的心情投入学习中,对探究的过程、结果产生兴趣;第二,通过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教材把现实主题与高中历史课程相联系,使学习内容更加符合时代特点,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第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使学生从心理上愿意学、乐于学。
2.整合教材,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概括性强是初中历史教材的优点,但有些重要的历史知识却分散在不同的单元中,致使学生不容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结题报告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结题报告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结题报告简介本报告旨在分析和概述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生在这个过渡阶段的研究和发展。
背景初中和高中是中国学生学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历史教育在这个过渡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人类历史和文明发展的知识和理解。
然而,由于学校的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的不同,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
分析课程内容衔接初中历史教学主要侧重于综合性历史知识和基本历史概念的介绍。
而高中历史教学则更加深入和系统地研究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革。
这种课程内容转变的不连贯性可能给学生带来困惑和挫折。
研究方法和技巧转变初中学生惯于被动接受教育,而高中历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这种研究方法和技巧的转变可能需要时间和指导,对某些学生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考试模式的变化初中历史考试通常侧重于记忆和理解,而高中历史考试则更加注重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需要适应这种考试模式的变化,并培养相应的技能。
建议为了更好地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沟通与协作: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师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2. 阶段性过渡:在初高中过渡阶段,应设立特定的研究过渡期,引导学生逐步适应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3. 研究方法培养:高中历史教师应指导学生培养适应高中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包括主动阅读、思辨分析和写作能力等。
4. 考试准备支持:学校可提供适当的辅导和培训,帮助学生熟悉高中历史考试的要求和考试模式,提高他们的应试能力。
结论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需要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提供过渡期支持、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以及提供考试准备支持,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初高中历史教学之间实现平稳过渡,促进他们的研究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摘要:21世纪初中国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改对中学的历史教学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中学历史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也迎来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商洛市为例,就当前初高中历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链接问题进行研究说明。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衔接问题
历史新课程改革给中学历史教学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历史教材在教材内容、教材编排、教学方法上都与初中历史学习有着很大的差别,如初高中课程衔接方面近些年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也逐渐增多。
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链接,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课程,提高中学历史教育的教育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笔者对商洛市进行了考察,选取了四所具有代表性(中学)的学生,如商洛中学、镇安中学、柞水中学、山阳中学的学生,以及历史任课老师作为研究对象,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一、初高中的学生对于历史衔接问题的认识
1.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在以上四所高中里选取了400名高一学生进行了问卷
调查,其中男学生有207人,女学生有193人。
在对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有147名同学对历史感兴趣,253名同学对历史兴趣不大。
总的来看,不喜欢历史学科的学生占多数,就各学校而言,属于商洛市重点高中的商洛中学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9人,不喜欢历史学科的有53人,这可能与重点高中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高教学设备齐全有一定的关系,而其他三所学校则情况相反。
2.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
在学习历史学科目的来看,“考上理想的大学”为大多数学生的选择,占到调查学生的百分之60多,剩下的学生大多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
分析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在商洛中学和镇安中学这两所学校的学生大多数选择了“考上理想大学”这一个原因,目的特别的明确,这可能与优秀的师资力量,优越的硬件设备有关。
但是在山阳中学和柞水中学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选择了“完成高中学业,取得高中文凭”这一项,从这里可以看出普通高中的学生对于以后的路还是迷茫的,还没有一个详尽的规划。
3.高一年纪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了解程度
对这一问题在调查中显示:觉得“很了解”的有35人,大部分处于不了解状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不是很了解,只知道新课程改革,不知道哪些方面改革。
因此我们在大力倡导新课改的同时,重视对教师的培
训,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对新课改内容上加强宣传,在学生上初中时,历史老师就应对学生讲述历史学科在高中的变化。
4.高中课程与初中课程的链接
在调查中,就“高中教师是否经常带领学生回顾初中历史知识”这一问题,选择“经常一起回顾初中的历史知识”的同学仅占16%,选择“如果讲到相关知识点会回顾”的学生占22%,选择后两项“偶尔回顾”和“一点都不回顾”的分别是40%和22%。
从中不难发现,选择“偶尔回顾初中历史知识”的占多数,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历史老师一点都不回顾初中历史知识。
在高一历史的课堂里,教师很少引领学生回忆初中的历史知识,将初中和高中的历史知识断开,没有有效的连贯起来,建议初高中历史老师就历史教学链接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二、初高中历史教学在衔接方面存在的缺陷
初高中的历史教学一脉相承的同时又具有差异性,初中历史教学是义务教育的必经阶段,而高中的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查阅相关资料,初中高中历史教学在连接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台阶的跨度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历史知识的难度超越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初高中历史在任务上的有很大的差异,势必导致教学内容的大跨步超越,而学生的接受能力又是有限的。
在
教育理念上,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更多的关注其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基础,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则是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增强学生洞察力等等。
与初中的历史教学理念上升到了一个质的飞跃,知识台阶的跨度太大,超越学生的接受能力。
2.学生的个性差异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原因和目的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表现出差异化。
笔者翻阅了初中、高中的历史教材,并且旁听了初高中历史课发现,初中历史老师的教育方式属于以时间为主线索将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联串起来,因此初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对于时间特别的敏感,但到了高中阶段,教材的编排更多的采用专题+模块、中外史混合的体例进行编写,这给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思维上有了很大的挑战。
再者,在对历史的领悟能力上不同的年龄阶段对于历史的领悟程度是不一样的,再加之学校和学校之间的教学质量的差异,学生升了高中以后的学习能力必然产生差异。
3.初高中历史教师之间交流过少
笔者和初高中的历史老师进行了访谈,从访谈中笔者发现当前初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存在在这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初高中教师之间就学生历史教育问题的交流甚少,也导致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造成刚步入高中
的学生对于历史任课教师教学教法上产生不适应。
三、应对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历史任课教师必须意识到初高中两个学习阶段历史教学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根据课标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初高中教师之间应经常就新课改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方面进行交流,使初中生进入高中后能够很好的过渡,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变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朝东.《初高中衔接教材》.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
[4]钟启泉.《基础课程课堂改革纲要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普文.《中学历史教学考试改革研讨会综述》.《历史教学》.1989年第2册
[6]张慕颖.《试析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衔接问题》.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7]谢俊美.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刍义.历史教学.2003
年2期
[8]范红军.试论中学历史教材编写中已知结构和未知结构.历史教学.2003
[9]曹大为.关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的对策与思考.l历史教学.2004年7期
[10]历史教学编辑部.“中学历史课程教材学术研讨会”纪要.历史教学.2003年9期
[11]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