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地理探究性教学
浅谈地理课堂中探究性教学的应用
活热点和与教学 内容 紧密联 系。 地理教学 内容中的地理成因 、 地理规律等原理性 地理知识都具有很好 的探究价值 , 可 以此开展探究教学 。
地理课堂探究性教学 的基本特征是 以实证为判别尺度 ,以怀疑为审视的出 发点。 概括起来 , 其特征为怀疑性 、 实证性 、 逻辑性 。 例如 , 古语中有“ 山之南 、 水 之 北为 阳, 山之北 、 水之南 为阴” 之说 , 学 习这一 内容时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的中 国
地名如衡 阳、 淮北 、 江阴 , 使 学生 自然地提 出地名与山水之 间的关系。
地 理 课 堂 探 究 性 教 学 的基 本 环 节 是 : 提 出 问题 — 假 设 一 论 证 一 得 出结 论学时间 , 也增加 了地理探究课 的弹性和灵活性 , 为地理探究课 的广泛开展打下 了基础 。 二、 如何将探究性教学 引入到 中学地理课 堂中 探究性教 学是围绕“ 提 问” 开始 的。 高水平 的富于探 究性的提 问是教 学成功 的关键 , 因为它能有效激发学生 主动探究学习 , 积极进行 思考 。 例如 , 地理教科书
洲的莱茵河无论 是径流量还是流程都远远低于亚马孙河 ,但莱茵河的航运价值
却远高于 亚马孙河 , 这是为什么 ? 这个问题会 引发 学生思考 , 同时也给他们 提供
了广 阔的思维 空间。 教师要教会学生 : 分析河流 的航运 价值 , 首先 考虑其通航 条
件, 亚 马孙 河 主 要 流 经 的 亚 马 孙 平 原 是 热 带 雨林 气 候 区 , 全年多雨 , 河 流 的径 流
3 . 帝 】 造认知 冲突提 出问题 。 在学生 已经知道 “ 流域 降水 量大 , 河 流流量就大 ,
水位就高 ” 的前提下 , 可提 出这样 的问题 : 1 9 9 8 年的长江汛期流量 比1 9 5 4 年的小 , 但1 9 9 8 年的长江中游水位却1  ̄ L 1 9 5 4 年的高 , 形成全流域的特大洪涝 , 这是为什么? 这就形成 了认知冲突。这样学生对洪涝形 成的 自然条件和人为条件就可 以有一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摘要】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和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出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经验和效果。
研究发现,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生活化教学的理论体系,注重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促进初中地理教育的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提供了指导和借鉴,为地理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地理教育,意义,现状,理论基础,应用,实践案例,效果评价,总结,未来发展方向1. 引言1.1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旨在通过将地理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育的实效性和生动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地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生活化教学的理论基础、生活化教学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生活化教学实践案例以及生活化教学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探讨,来全面展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成果。
2. 正文2.1 地理教育的意义与现状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地球观念,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了解和利用地理知识。
当前地理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缺乏兴趣,很难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较为传统,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效果不佳。
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对地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理解。
浅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性、有效性-精品文档
浅谈地理教学的生活化、实践性、有效性一、地理教学中的生活化的运用策略1.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现代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扮演引导者,学生则扮演学习的探究者和体验者,教师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充分发挥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和学生应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享受不断获取知识的乐趣,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为其创设生活化情境,使学生能够轻松、快乐地学习高中地理教学知识.在创设生活化情境时,首先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保证生活化情境的创设,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其次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及地理教材的知识点,使其充分融入创设的情境中;最后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应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情境创设应合理,在学生接受的范围之内。
2。
合理运用生活实例。
高中地理知识点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让学生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会大大降低地理学习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实例,将知识充分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以此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置作业,例如让学生课下观察你所住地方街道的交通情况,了解学生所住的市区的工业建设的位置在哪等等,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让学生了解在实际生活中所蕴藏着的地理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点的积极性,进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
教学设计生活化。
与其他学科相比,有些内容较为抽象、枯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所以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若教师不能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影响地理教学目标的实现。
针对这一问题,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设计生活化,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以及掌握地理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提高?W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这一课时,教师问学生:“以江苏省为例,你觉得各级城市需要具备什么服务功能,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显然非常感兴趣,争相回答,教师让一位学生回答说:“我认为苏州市必须具有大型高档商场、大型娱乐场以及高等学校等等,昆山、张家港市需要具有卖家电商场以及高中学校等等”。
地理实验与实践探究
地理实验与实践探究地理学是一门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实验与实践是地理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通过参与地理实验与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实地观察、实践探索,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本文将探讨地理实验与实践的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地理实验探究活动。
一、地理实验的意义地理实验是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实地探究等方式,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地理实验能够提供学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实践探究的机会。
通过实验,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真实性和可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地理实践的作用地理实践是指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环境中,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包括实地考察、地图制作、数据收集和文献调研等。
通过参与地理实践,学生能够培养实际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三、地理实验与实践的内容1.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中最常见的实践活动之一。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实地考察,比如城市地区、农田地区、湖泊地区等。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进行地貌观察、气候测量、生态调查等,真实感受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地球环境的多样性。
2. 地图制作:地图制作是整合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的实践活动。
学生可以根据实地考察中所获得的数据和观察结果,制作地形图、气候分布图、人口密度图等。
通过地图制作,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空间分布的理解,提高图解和图解读能力。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与分析是地理实验与实践中的关键环节。
学生可以收集不同地区的气候数据、环境数据、人口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收集与分析,学生能够从实际中感知数据的重要性,提高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的能力。
4. 文献调研:文献调研是地理实践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地理相关文献,获取更深入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通过文献调研,学生能够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
地理教育与探究学习教案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收集数据,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小组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总结: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地理探究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布置:设计一个地理探究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评估与反馈:对学生的探究学习成果进行评估,提供反馈和建议。 拓展阅读:推荐相关地理教育资料和书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探索。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地理基础知识,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自主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培养探究能力和 创新精神。
结合方式:教师在知识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加深对知识的 理解和掌握。
目的:通过知识讲解与探究学习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提高地理教育的 效果。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等 教学方法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等
教学方法实施要点: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地图等多种媒介辅助教学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感性认识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协作能力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和达成。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充实、科学,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评价是否科学:反思教学评价方式是否科学、客观,是否能够反映学生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 评价
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体会
通过课题确定、 方案设计、 开题报告 、 收集及分析资料 、 总 结及评价等研究程序 , 学生也从研究过程中获得了体验和 乐趣 。 但是,以课文内容为基础 , 结合社会 、 生活、环境 、 事实等开展的一些适宜的、简单灵活的实践性探究活动,
合社 区活 动开展研 究性学习,使学生在 自主、合作、探 究
的 学 习中 获得 直接 经验 ,体 验到主 动 学 习的 乐趣 。教 师应
气环境保护” 的教学时 , 我尝试性地使用 了新的教学方法 :
提前将 学生分成三组 ,在预 习课文 的基础上 根据课文中 “ 全球变暖” 臭氧 层的破坏与保护” 酸雨的危害与防 、“ 、“ 治”三个标题 , 分组让学生课外查找有关资料 ( 每组准备
一
尊 重 学生 的 兴趣 爱好 ,引导 学生 关注 生活 实 际 , 以此作 并
为研 究性 学习的 重要 素材 。 师应对 学生研 究性 学 习进 行 教
客观 的 、鼓励 性 的评 价 。
个标 题 ) ,在小 组 内 汇集 和分 析 资料 , 论设 计 “ 学 ” 讨 教
关键 词 :地理 教 学 研 究性 学 习 事 实新 闻 生 活 实 际
控的 作 用 。
会和科技三大领域 ,课程的综合性强, 是非常适合开展研
究性学习的一门课程 。 中学地理教学中 , 在 本着培养学生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原则 , 着眼于学生学 习方式的转变
实施 研究 性学 习 , 倡导 学 生主 动 参 与 、 于 探究 、 于动 “ 乐 勤
新教材中的课后活动题 , 有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课外探 究来寻找答案。例如 ,高中地理 “ 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关
依 据课 堂教 学 内容 , 结合 事实新 闻 , 系学 生生 活 实际 , 联 配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变得更加重要和有挑战性。
新高考改革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项重大变革,旨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目标也发生了变化,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综合学习,提升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一套符合新高考背景要求的高中地理教学方案至关重要。
这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地理知识和教学经验,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背景介绍】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研究,深入分析新高考改革对地理教学的影响,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具体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对教学资源和手段的应用,探索如何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研究目的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也旨在为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适应新时代教育的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地理人才。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总结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为未来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新高考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影响1. 考试内容调整:新高考改革下,高中地理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将会发生变化。
传统的单一知识点考查将逐渐向综合素质评价和能力培养方向发展,考试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课程设置优化:高中地理课程的设置也需要根据新高考改革的要求进行调整优化。
课程内容需要更加贴近社会现实和生活实践,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 教学方法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高考的要求,需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作者:任新明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让学生知道,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其学习地理的兴趣。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重要的是要以“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加学生的生存能力”为切入点,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地理环境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影响深远,可以说自然地理中的每一个因素都会对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作用,每一种日常生活又会受到多种地理因素的影响。
衣着方面。
在讲述到气候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时,给同学提出生活中的一个问题:“为什么夏天更多的人穿白色衣服,而冬天则有更多的人穿深色衣服?”同学们讨论总结之后,一些头脑反应较快的同学则能举一反三地调举其他一些例子:阿拉伯地区的居民服饰为什么以白色长袍为主,我国藏族牧民则穿一件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藏袍等等。
行的方面。
除了书本上学生掌握的“南船北马”外,针对现在机动车(摩托车、家用车)越来越多的现象,在课堂中,讲到交通规则中的“红灯停,绿灯行”之后,再适时地给学生提出“为什么机动车的尾灯都是红色的?”这个问题,尽管当时只有一部分同学能知道“因为散射的红光最少!”更重要的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还有的同学能在课堂中举一反三地把“上个世纪围困在极地冰原地区轮船上的船员如何用煤自救走出困境”的故事娓娓道来。
至于食、住方面,同学们可以从气候知识中了解“南稻北麦”、“南米北面”、“南尖北平”、“南敞北封”。
在乡土教材中了解我们客家人节庆日的“黄元米果”,有的同学则把自己集邮收藏的“民居”邮票在教室里进行展览:有陕北的窑洞、云南的吊脚竹楼,而客家人特有的民居“围屋”则能引起同学们更大的兴趣。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式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某地区气候特点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该地区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该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学生探究活动做好铺垫。
3. 探究活动:
(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析该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风向等。
(2)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3)问题讨论:针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该地区会有这样的气候特点?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不足之处,为学生提供改进的方向。
5. 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了解该地区气候特点形成的原因,如地形、纬度、海陆位置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对该地区的气候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得到提高。
初中地理探究课教案
初中地理探究课教案本节课为初中地理探究课,主题为“认识我们的地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探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概况;(2)掌握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水系等;(3)探究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等方法,了解地球的基本概况;(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开展实地考察,观察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球的敬畏之情,提高环保意识;(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探究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概况、自然地理特征以及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实地考察与观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基本概况;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 实施实地考察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4.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地球仪、地图、图片、视频资料、实地考察地点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地考察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外观;(2)提问:“你们对地球了解多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探究地球的基本概况(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的位置、大小、形状等基本概况是什么?”;(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回答问题;(3)教师总结,板书地球的基本概况。
3. 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1)教师提出问题:“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有哪些?”;(2)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等资料,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一步分析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
初中地理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
探究
初中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
1. 设立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
感受地理环境,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河流、
湖泊、山脉等地方,让他们观察并记录地理特征。
2. 提出问题: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与地理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
主动思考并探求答案。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城市人口密集或
某地区气候变化频繁等问题。
3. 利用地图资料:引导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地理研究,让他们了解地
图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地图,让学生发
现地理特征和地域分布的规律。
4. 制定课外作业: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
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社区或互联网上寻找相关
资料,展开地理探究活动。
5. 组织小组研究项目: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地理主题展开深
入研究,鼓励他们合作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通过小组研究项目,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6. 鼓励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查、访谈、实验等方式探究
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制作地理模型,从实践中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通过以上方法,初中地理教师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与探究,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升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主要地理位置特征。
2. 我国的主要地形特征。
3. 我国的气候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我国的主要地理位置特征:介绍我国的纬度位置、经度位置、海陆位置等,让学生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
3. 讲解我国的主要地形特征:分析我国的地形类型、分布特点,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地形多样性。
4. 讲解我国的气候特征: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气候多样性。
5. 实践探究:分组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自观察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6. 成果展示:各组汇报实践探究成果,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提升:对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进行总结,强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特征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3. 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我国地图。
2. 实地考察所需工具。
3. 汇报展示所需设施。
六、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知识。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3. 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地理信息。
4.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定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地理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探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的主要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地理课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地球、认识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科目。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求,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设计和实施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地理课堂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综合地理知识地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的认知,包括野外考察、地图绘制、实地调查等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地球的物理特征、人文特征和自然资源分布等内容。
2. 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思维是指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地图分析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他们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地理教学策略1. 问题驱动的地理教学问题驱动的地理教学是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和学习地理知识。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生活实际中的地理问题,例如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城市化进程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
通过问题驱动的地理教学,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地理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地理课程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教师可以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气候与环境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天气气候变化、实地考察环境污染等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
通过与生活实际的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地理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
3. 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用于展示地球表面的特征、地理过程的动态演变等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使用地理软件、地图应用等工具为学生展示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谈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开展
谈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开展【摘要】高中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文章从引言部分介绍了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
在讨论了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方法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激发学生兴趣创新能力的作用。
结论部分指出,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提升了高中地理教学的质量,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地理教学中更加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从而真正掌握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应用为地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探究性学习、应用、方法、效果、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创新能力、质量提升、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1. 引言1.1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高中地理教学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学生需要不断探索、思考和分析各种地理事件和现象,从而提升他们的思维水平和逻辑推理能力。
地理教学还能够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更强的适应和竞争力。
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传授地理知识,更在于塑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能力。
1.2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和意义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思考、实践探究和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学习方式。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而探究性学习则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求知欲,使他们通过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方式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探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方案、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培养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浅谈探究式教学研究
浅谈探究式教学研究作者:王海霞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20年第26期一、做好备课工作,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前,首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做好新课的备课工作,熟读教材,了解课堂教学的目标,掌握地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教学的重难点,以教材为依据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采用直接讲述知识的教学方式去引入新课,这种直接灌输的教学方式不但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探究性学习潜力的锻炼。
以教材为依据设计探究性问题引入新课,不但能够很好地活跃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在新课学习过程中的用心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地球的运动这一节的教学时,能够结合这一节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所带来的昼夜长短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全球分布规律来设计相应的探究性问题,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给地球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从而导入新课。
二、结合生活实际,贴近自然构建高中地理探究式教学情境许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会认为高中地理知识点过多,而且许多知识记忆性较强,离自我的生活实际较远,导致许多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存在必须的畏惧感,缺乏高中地理学习的兴趣。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往往缺乏趣味性,高中地理教学与实际生活较远,产生了知识与应用的脱节。
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知识点记忆不强,常常出现记不清、记不全的现象。
从而在必须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对高中地理学习的效率,不利于学生高中地理成绩的提高。
因此,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能够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构建探究式教学情境,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初中学生所面临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理教学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地理教学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地理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
地理教学生活化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深入研究地理教学生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
通过将地理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地理概念和理论,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地理教学生活化可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积极的意义。
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提高地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
2. 正文2.1 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概念解析地理教学生活化是指将地理知识和地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体验和观察,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理解。
重塑中学地理教育的教学策略
重塑中学地理教育的教学策略地理教育是中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地理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和探索世界的各个方面,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对环境的认知。
然而,在当前迅速变化的教育环境中,地理教育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来适应学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探讨几种重塑中学地理教育的教学策略,从增加实践要素、提高互动性和促进跨学科融合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增加实践要素地理教育应当贴近生活和实际,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为了增加实践要素,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首先,采取实地考察的方式。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他们能够亲身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深化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这些实地考察可以包括参观当地的地理景观、市区规划等,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
其次,引入地理项目学习。
将地理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开展地理项目学习。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地理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收集数据、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等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
这样的项目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
通过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学生能够了解到地理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同时也能够体验到地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认识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价值,激发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互动性传统的地理教育存在着教师一言堂的问题,学生作为被动接受者,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了提高互动性,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策略。
首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
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合作完成一些地理问题或任务。
在小组内,学生可以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相互交流和学习,培养合作与团队精神。
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其次,引入探究性学习。
以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现象和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数据分析和推理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生活化地理教学探析——以“美丽异木棉”为例
生活化地理教学探析—-以“美丽异木棉”为例李秋云(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杏坛中学,广东佛山)32•学研究摘要:地理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文章以“美丽异木 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与地理知识的关联,并设置了“陈村花卉世界蝴蝶兰生产状况调查”课外实 践活动,为学生发现和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核心素养提供范例,为教师的生活化地理教 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生活地理;美丽异木棉;地理调查11月的杏坛中学校园异常漂亮,因为球场边的 几株美丽异木棉盛开了,树冠整齐,满树缤纷。
对此 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这树在南充能种吗?什么季节 播种或嫁接比较适合呢?这种树是不是从国外引进 的,会不会像桉树那样造成生态破坏?显然,学生的 这些问题反映了其对生活中地理事物的关注,因此,将这些生活中的地理素材引人教学,定能取得不错的 教学效果。
生活化地理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 发,与学生的直观感知相结合,实现课堂知识与生活 的紧密结合,为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 关键能力提供条件。
本文从地理角度探究美丽异木 棉所蕴含的地理知识,从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 的地理,并能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以此增 强地理学习兴趣,丰富地理学习途径,发展地理核心 素养。
一、美丽异木棉概况美丽异木棉,又名美人树、丝木棉树、美丽吉贝 等,是木棉科异木棉属的落叶大乔木。
它原产于南美 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广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 引种,现已在华南地区广泛种植[“2]。
美丽异木棉树 形奇特,成年树干基部膨大呈酒瓶状,树冠层次分明。
佛山地区花期10—12月,盛花时花多叶少,花大而茂密,花色繁多,有红、白、粉红、黄等颜色。
花谢后春季长叶,枝繁叶茂,亦具有较高的观赏性。
美丽异木棉可单独种植观赏,也可列植用作行道树,而群植观赏效果更佳,是道路、公园、庭院、风景区及居住区优良的行道树和风景树种[3]。
二、挖掘美丽异木棉的地理内涵,回归地理课堂1. 植物生长习性和气候的关系:美丽异木棉在我 国的适种范围植物和农作物的引种问题、种植界限问题是高中地理常见的考点,植物异地引种能否成功,取决于引种地区与原产地之间环境差异的大小。
实践探究地理初中教案模板
教案标题:实践探究——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年级学科:初中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理资源的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地理资源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利用。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正确利用地理资源的能力。
教学准备:地图、图片、实例资料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理资源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2. 学生分享对地理资源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地理资源的定义、类型及分布特点。
2. 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我国各类地理资源的分布情况。
三、课堂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四、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地理资源利用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成功经验。
2. 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提出地理资源利用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地理资源分布与利用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复习心得,教师总结。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理资源利用的主题,如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等。
2. 学生结合地图和实例资料,分析所选地理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利用情况。
3. 各组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其他组评价、提问。
三、总结提升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地理资源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2.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的感悟,提出改进措施。
四、课后作业1. 学生绘制本地区地理资源分布图,标注各类资源的利用情况。
2.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本地区地理资源利用的建议性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理资源的分布与利用,培养了学生正确利用地理资源的能力。
融入生活元素的地理教案设计
融入生活元素的地理教案设计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培养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教案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针对融入生活元素的地理教案设计进行探讨,旨在提供一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一、背景介绍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其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
然而,传统的地理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生活元素的融入。
因此,在地理教案设计中融入生活元素,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二、融入生活元素的设计原则1.贴近学生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实际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将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学科交叉:通过与其他学科的结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效果和综合素养。
三、融入生活元素的教案设计实例以“城市交通问题”为例,我们来设计一个融入生活元素的地理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交通问题的现状和影响因素。
2.掌握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3.培养学生对交通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城市交通概况:介绍世界各地不同城市的交通状况,引起学生思考和对比。
2.交通问题分析:以学生所在城市为例,分析当地的交通问题,并找出影响交通流通的主要因素。
3.城市规划:介绍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探讨如何通过规划解决交通问题。
4.交通管理:介绍交通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交通管理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教学活动: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当地城市的交通问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交通枢纽,了解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情况,为后续教学内容提供实例和案例分析。
3.模拟规划:让学生扮演城市规划师的角色,设计一个理想的城市交通规划方案。
4.交通管理游戏:利用互动游戏形式进行交通管理的模拟演练,让学生亲身体验交通管理的难度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进行探究 。就地理教 学而言 , 通 过探 究性学习可 以培养学生 的 读图分析能力 , 处 理分析信息 的能力 , 想象 能力 , 分析 、 归纳 、 推 理 等综 合能力 , 以及地理思维能力 和 自主学 习能力 。 例如 , 台风莫 兰
蒂影 响我 省期 间 , 我让第 一组学 生观察操 场上 国旗 的飘 向 , 以确 定风 向、 风力 的变化 , 再 通过温州 台风 网查询 台风中心的位置 , 得
效果 。例如 , 这次 当我看到天气预报 台风莫兰蒂在海面上生成 , 而
蒂登 陆时 , 福建启 动了台风 Ⅱ级 应急响应。许 多孩子的父母 亲被
迫取 消了周末假期积极抗灾 。 灾后部分学生家长被派往受灾严重 的部 门进行灾后 电力抢修。“ 强风 、 特大暴雨 、 风暴潮” 在学生的心 中留下 了深刻 的印象 。 这 时我们及时地进行台风相关知识 的探究
中地理教学 中 , 教 师要努力探 索这种新 的教学模式 , 从 而提高课
堂 教 学效 率 。
参考文献 :
[ 1 ] 熊 曳, 陈实. S t e l l a r i u m在地理 多媒体教 学 中的应 用[ J ] . 地
2 0 1 1 ( 1 4 ) . 出了观测第一天建 瓯在 台风 中心 的西北方位盛 行北风 , 第二 天建 理 教 学 ,
知识 , 许多地理知识 就在我们身边 。结合发 生在身边 的地理现象 措施 , 感 同身受 。这 时教师要及 时总结归纳好 灾前 准备要做哪些
及 时地进行地 理教学让 学生认 识到发生 在身边 活生生 的地理知 工作 , 灾害发生时要 如何安排 合理应对 , 灾害 发生后要采取 哪些
识, 并能够做到学 以致 用 , 往往能 收到意想不到 的良好效果 , 让学 合理 的救助措施 。 这对学生进行防灾减灾方 面的思想教育则是再
式教学 , 让学 生深入地 了解 台风。许多学生说 自己第一次如此全
面地关注 台风 , 大大提高了对地理这 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 总之 , 在实 际教 学 中 , 教师要 尽量结 合生 活实 际 , 给学 生动 脑、 动手 的机会 , 培养学生独 立 、 突破 、 探究、 发现 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他们对知识的重组和应用能力 , 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高
知识 变枯燥 为生动 ; 用 优化的教学媒体呈现 , 激活学生 的思维 , 调 更 高素质 的人 , 而联 系生活 实际结合 学生切实的生活体会进行思
动学 生学 习的热情和责任感 ,从 而使其进入学 习的最佳状态 ; 用 想教育往往效果特别明显。台风莫兰蒂给福建人 民带来 了深重的
到位 的语 言文字表达 , 启发学生认识到生 活中蕴藏着丰富 的地理 灾难 , 学生通过身边 的新 闻媒 体及 时了解 了许多防灾减灾 的相关
一
、
地理 教师可以根据发 生的地 理事件适时灵活地调整地理 过程 中 , 学会学 习。课 本的知识 即使是案例也不一定是学生身边 的, 可能学生还缺少活生生 的感性认识 。探究性教 地理 现象会 成为 我们生 活 的热点 , 如地震 、 寒潮 、 台风 身体会 、 观察 , 获得知识 。 通过周边大量图片 、 电视新闻 , 以及微信
体 ,在地理教 学 中应 注重与现 实生活 的联系 这一课程 的基本理 的 思 想教 育
念, 用 准确的教学 目标定位 , 巧 妙 自然地 把抽象 的课本知识 与学
通过探究 式教学 ,可以使学生 对一些地理 问题理解得 更深
但这绝不是我 们的最终 目的。我们的 目的归根结底是要培养 生 丰富 的生 活经验有机 地联系起 来 ; 用智 慧的教学方 法施教 , 使 刻 ,
教学篇・ 教 学 创 新
紧 密 结合 生 活 实 际进 行 地 理探 究性教 学
郭勇飞 ( 福建省建瓯 芝华 中学) 地理探究 性教学 主要是指 教师指 导学生通 过 自主参 与一 系 教学效果 。第三组学 生根据天气 网上获取当天的福建 省降水分布 列多种形 式的开放探究性学 习活动 , 使 学生获取知识 、 应 用知识 、 图, 分析台风南北 两侧降水量 的差异 , 发现北 侧降水量 明显大于 解 决问题 、 培 养能力的一种重要 的教学方式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 南侧 ,再研究风 向发现北侧风从海洋 吹向陆地会带来大量 降水 , 程改 革倡 导的理念 之一 , 是教的过程 中把握主体( 教师) 的客体化 , 而台风南侧风从陆地吹 向海洋则降水较少。 提高教学 的有效性 的重要手段 。地理 教师作 为实施新课 程 的主 三、 通过收 集到的地理 相关新 闻内容 。 对 学生进行 有关地理
且 极有可 能在 福建登 陆时 , 及 时调 整了地理课 程教学顺 序 , 将气 旋天气系统这一节 内容提前讲授 , 就 收到 了很好 的教学效果 。
二、 新 闻报道 中的 内容 。 学生有一种新鲜感 , 阅读与 了解其 中 内容 的欲 望比较强 , 因此 。 从 中选取相关 的 内容 , 创 设情境 , 非 常 方便 。 而且教 学效 果好 教师要结 合地理 事件 和课 文 的相 关 内容设 计相关 的地理 问
生对这 门学科产生浓厚 的学 习兴趣 ,变被动学 习为主动学习 , 并 合适不过 的绝佳 良机 。 能将 理论 联系实际 , 在这基础上争取创新 、 不断进步。 下 面结合 台 四、 探究性教学将课本 内容学“ 活” 新课 改倡 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 在 获得 知识 和技能的
风莫 兰蒂在福 建登 陆 , 谈谈地理探究性教学 。
等。当这些地理事件发 生时我们教师就可 以适 当调 整教 学内容 , 上的 内容 , 自己去感 知获取知识 , 印象特别深刻 。例如 , 台风莫兰 将 这部分知识 提前讲授 , 投 其所好 , 学生 对这部 分知识也 是十分 渴求 的 , 这时进行 教学 , 学生 参与意识高 , 往往会收到较好 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