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精品教育.doc
解决问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决问题-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掌握问题解决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数学知识;3.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教学难点: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一)认识问题1.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的存在;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背后的数学知识。
(二)分析问题1.分析问题的条件和要求;2.通过讨论和提问,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三)解决问题1.教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2.引导学生构思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四)验证答案1.通过算术运算或图形展示进行验证;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环节1.列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起学生注意;2.让学生感受问题带来的困扰和不确定性。
(二)自主探究1.分小组或合作探究;2.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总结并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三)讲授环节1.教授解决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方法;2.教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四)巩固练习1.创设情境,让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2.分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心得。
(五)拓展延伸1.设计更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探究;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数学解题思维能力。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问题解决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明白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领,并且掌握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研究实际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接下来,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信息。
2.能够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3.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
1.确定问题的关键信息。
2.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相关教学素材。
2.学生准备相关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解决问题”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内容
1.学生跟随教师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如加法、减法等。
2.学生通过例题学习如何解决问题。
3. 活动
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讨论。
4. 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课堂作业
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要求学生在家中完成一些解决问题的作业。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
学效果。
八、拓展延伸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九、教学反馈
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教学反馈,激励学生继续学习。
以上为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6.8《解决问题》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涉及到逻辑思维的学科,是我们开展思考,培养思维的一个好载体。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性,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孩子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讲述这个教案的教学特点及价值。
一、教学特点1.生活化教案能够灵活运用绘本、东西环节等生活中实际的例子将数学应用到孩子的生活中,这样让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让孩子在生活中产生数学意识,认为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循序渐进该教案从小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把数学知识传达给孩子,从学习生活用品的概念,扩展到数学计数法则等各个方面,严谨规范的设定让孩子能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3.合作交流教案中将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贯穿其中,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互相启发,促进学习成果的分享,提升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二、知识点难易度分级教案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知识点难易度分级,从简单的学具认知,到更加复杂的计数等练习,梯度式设计,能够让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有条不紊地掌握知识点,从而更加快乐地学习数学,拥有更加扎实的数学基础。
三、教学价值1.提高逻辑思维教案配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梯度式教学,鼓励学生思考答案的正确性,能够反复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从而让孩子在应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上,有更出色的表现。
2.增强学生自信教案将问题转化为生活化的例子进行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认识生活中数学的重要性,让他们有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数学。
3.陶冶情操本教案采用生活化案例,引导学生团队互助,共同完成练习,让他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人际交往、合作意义,让学生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4.培养创新思维本教案中,鼓励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让学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到数学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式,培养学生的正确解题方式。
四、教学建议1.把握个体差异在教学时,针对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要采用差异化教学,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各个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教会学生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要素,进行分析和求解。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教学素材: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3.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粉笔、玩具道具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出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自主探究(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根据给定的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3. 交流展示(15分钟)各小组派代表进行问题解答策略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4. 整合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对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
5. 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拓展应用,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巩固和练习。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教学中也发现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训练。
七、扩展阅读如果有兴趣,可以阅读学科前沿杂志《数学通讯》,里面有很多关于实际问题的数学应用文章,可以进一步拓展你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1)》导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第2课时解决问题(一)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一)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是获取新知的必要条件,充分地唤起并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能使新课的学习变得顺畅而高效,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突出了以下两点:1.精心设计复习题,做好学前的热身。
在教学中,针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设计了“选择合适的信息,把题目补充完整再解答”这个类型的复习题。
一方面帮助学生回忆解决减法问题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两个相关联信息的特点。
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能判断出哪些信息是相关联的。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出要求后,只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做太多的讲解,使学生真正经历解决问题的全部过程,熟悉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白纸彩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分钟)1.课件出示:先选择合适的条件,再解答。
东东有15块糖,()。
还剩多少块糖?A.吃掉了8块B.又买来5块C.奶糖有10块2.在众多的信息中选出能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1.看课件,了解题目要求,根据已知信息选出合适的条件并进行解答。
预设生1:应该选A。
生2:15-8=7(块)。
2.注意听讲,准备学习新课。
1.直接写得数。
15-6=13-5=14-7=16-9=11-2=12-5=7+6-8=8+8-9=4+6-8=9+6-7=10-4+8=17-8+6=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20分钟)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情境图。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解决问题的有用信息。
3.引导学生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
4.组织学生展示画图的方法。
5.引导学生用列式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学设计9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构造加法计算表达(1以内)、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敢思考、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加法计算表达(1以内)。
2.简单的加法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构造加法计算表达。
2.难点: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
四、教学准备1.课件:准备相关的课件,包括加法计算表达的图片和示例。
2.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3.素材:准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该问题。
2. 学习1.引导学生构造加法计算表达。
2.讲解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计算,示范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自行完成一些练习题,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加法计算方法。
4. 拓展教师提出更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5. 总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加法计算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构造加法计算表达和进行简单加法计算的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加法计算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八、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后的反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确保下次教学有所突破。
以上是本节课《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加法计算的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教案: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因为它是数学的精髓之一。
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这不仅对于数学学习有帮助,也有助于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
一、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教师介绍问题并示范解题的方法,学生应该自己动手思考,并通过展示他们的思路和解题方法来证明他们的正确性。
如果在解题过程中遇到困难,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有勇气面对问题,不要轻易放弃。
同时,我们也要告诫学生不要抄袭他人的答案,学会发现错误,分析原因。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注重实际应用数学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数学的应用是广泛的。
因此,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的实际应用。
例如,解决买菜的问题、计算时间的问题、买票的问题等等,都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深度参与问题,并从实际中学习,不仅可以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三、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一个问题并不只有一种方法,我们要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学会转换问题思考的角度,并从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这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
四、导师学生发现错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犯错误。
我们要教育学生发现错误的重要性,并且给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有效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在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
《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中一个重要的单元,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解决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习惯,不仅可以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设计说明本课时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熟悉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如下:1.注重对学生解题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并选择有效的数学信息,用画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问题、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每一个环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2.注重对解题步骤和策略的巩固和强化。
在教学中,带领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之后,及时地对解决问题的经过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而有条理的表象,有利于学生对解题步骤及方法的掌握,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回顾练习,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练习题:小红要写12个大字,已经写完了7个,还要写几个大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计算还要写几个大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你的答案是否正确?3.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经验,为本节课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解决含有多余条件的实际问题1.课件出示教材20页例5。
师:仔细观察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师:问题是什么?生:问题是还有几人没来。
2.选择有用的信息。
想一想:题目呈现的信息中,哪两个信息有联系?要求还有几人没来需要哪两个条件?摆一摆:教师引导学生将已知条件和问题制成纸条,让学生把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摆放在一起,不用的已知条件放在一旁。
读一读:让学生将有联系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完整地读一读。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获得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3.通过数学学习,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利用图形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审题意识,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提问:我们认识了一些图形朋友,它们来了,请你看图说出它们的名字。
这些图形你都说对了吗?这节课我们就和这些图形朋友,玩一个有意思的游戏。
二、探究新知(一)出示问题,解读要求提问:从游戏规则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确游戏规则,并完整表述。
明确游戏规则后,让学生自主进行拼搭。
(二)汇报交流,完善将球搭稳的方法学生作品一:没有用上球。
分析原因:球容易滚动,一放上去就往下掉。
改进思路:想一想,怎样能把球放稳?学生作品二:用长方体把球夹住。
分析问题:球虽然左右不会滚动了,但是前后还是会滚动。
改进思路:让球放得更稳一些,保证前后左右都不会掉下来。
学生作品三:用四块长方体把球围住分析问题:这次球不会滚动了,但是球的高度没有用上。
改进思路:保证球搭稳的同时,把球的高度也利用上。
学生作品四:用四个长方体搭架子,把球放在架子上。
分析:看来我们要想让球搭得又稳又高,就要先做一个架子,然后把球放在架子上,就可以放稳了。
学生作品五:用三个长方体搭架子。
分析:这样球不仅能放稳,而且还剩下了一块积木,如果搭在别的地方就能搭得更高了。
小结:我们在尝试中一次一次地遇到新问题,通过思考,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不断地完善搭法,为球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家。
(三)汇报交流,讨论怎样用剩下的积木搭得又稳又高布置任务:你们看,在这10块积木中,我们已经用了4块,还有6块没有用,请大家再用剩下的积木搭一搭,看看谁能搭得又稳又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设计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学习了一些基本解题策略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学生学习用同数连加、连减解决实际问题。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题目的理解,并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充分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教学中呈现例题之后,让学生仔细读题,并根据题意用学具摆一摆、画一画,如在教学教材77页例4时,让学生用小星星摆出3组图形。
这样的设计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数学模型,很自然地让学生想到连加问题的解题策略。
2.小组探讨,交流策略。
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组进行探讨,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全班汇报想法。
这样就把解题策略在全班进行推广,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体验到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小星星学具若干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6分钟)1.出示复习题。
3+3=7+7=6+6=5+5=24-8=18-6=2.导入:这节课,我们就应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自主完成复习题。
2.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1.计算。
21+32=45-28=76-43=61+29=二、探究新知。
(15分钟)1.教学教材77页例4。
(1)课件出示教材77页例4情境图。
(2)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课桌上用准备好的学具按照题意摆一摆。
(3)组织学生根据摆出的小星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全班汇报。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教学教材78页例5。
课件出示教材78页例5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根据题意小组探讨解题策略,全班汇报,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总结连加、连减问题的解题方法。
1.(1)读题,交流看法,明确题意。
(2)小组合作,在课桌上摆出三组小星星,每组摆6个。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最新教学文档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学案设计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板组成,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案。
本节课从最简单的情境入手,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并比一比谁拼得多。
为了让学生既体会到用七巧板拼组的乐趣,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特做如下设计:1.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用一套七巧板进行拼组的乐趣,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
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用一套七巧板拼出更多的三角形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使学生体会到方法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套七巧板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导入。
(5分钟)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请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和名称。
2.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种拼板玩具,是由几种平面图形组成的,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玩具吗?1.辨认课件出示的各种平面图形,回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一一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在小组内交流,明确这种玩具是“七巧板”。
1.填序号。
正方形有( )长方形有( )三角形有( )平行四边形有( )二、动手操作,探究拼组三角形的方法。
(20分钟)1.组织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七巧板,思考:七巧板由几块板组成?每块板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种形状的板最多?2.课件出示例3: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引导学生交流题意。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任意选择七巧板中的图形进行拼组。
4.(1)组织学生交流拼组的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自主学习
学 习 过 程
师生笔记
一、温习“处理问题”
1.完结讲义第96页第7题和第8题。
评论沟通: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2.完结讲义第98页第16题。
评论沟通: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怎样列式?
3.完结讲义第99页第17题。
4.完结讲义第99页第18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第5课时
学习内容
处理问题
校园
备课日期
审阅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备课人
学
习
目
标
1、常识与技术:经过温习,使生熟练掌握用学过的数学常识处理实际问题的办法。
2、进程与办法:经过温习,会回答简略的加、减法应用题.
3、情感、情绪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及有序性。
学习要点、难点
进一步培育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处理问题的才能,进步学生运用常识的才能。
独立完结。
5.完结讲义第99页第19题。
评论,你想用什么办法来处理。
6.完结讲义第99页第20题。
同桌相互说一说,她们别离或许套中哪个圈?
二、概括总结
这节课,咱们温习了哪些常识?我们有什么收成?
自主沟通报告。
板
书
设
计
处理问题
运用数学常识处理日子中的实际问题。
教
学
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 解决问题(导学案)
第5课时解决问题课题解决问题课型复习课设计说明学生是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教师只作引导点拨,提出指导性意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让学生展示解决问题思路上,让学生充分用语言表达出来,展示自己思维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学习目标1.通过系统复习掌握本册出现几类解决问题应用题。
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问题”;“用不同方法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采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习重点能抓住题目中有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能熟练掌握不同类型应用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
学具准备:若干圆形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导入新课。
(3分钟)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册中用学过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题目。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2.进入课题。
1.口算。
24+30=54 66-8=5846-(30+6)=1038-(10+20)=82元-5角=1元5角9元+2元6角=11元6角2.大客车有45个座位,中巴车有30个座位,小轿车有4个座位。
(1)一辆大客车比一辆中巴车多多少个座位?45-30=15(个)答:一辆大客车比一辆中巴车二、系统1.复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类型问题。
(1)课件出示:爸爸今年32岁,小明今年8岁,爸爸比小明大几岁?(2)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解题思路,小结出解题方法。
2.复习“解决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1.(1)读题,找出从题目中获取信息。
(2)独立列式计算。
(3)全班交流。
2.(1)读题,获取信息。
(2)交流解法:①用○代替珠子,圈一圈;②利用赠送初中数学几何模型【模型二】半角型:图形特征:45°4321FA1FB正方形ABCD 中,∠EAF =45° ∠1=12∠BAD 推导说明:1.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F AE =45°,求证:EF =BE +DF45°DEa +b-a45°A1.2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BC 、CD 上,且EF =BE +DF ,求证:∠F AE =45°DEa +b-a45°A挖掘图形特征:a+bx-aa 45°DBa +b-a45°A运用举例:1.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3,E 、F 分别是AB 、BC 边上的点,且∠EDF =45°.将△DAE 绕点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DCM . (1)求证:EF =FM(2)当AE =1时,求EF 的长.DE3.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C =90°,BC =CD =2AD =4,E 为线段CD 上一点,∠ABE =45°. (1)求线段AB 的长;(2)动点P 从B 出发,沿射线..BE 运动,速度为1单位/秒,设运动时间为t ,则t 为何值时,△ABP 为等腰三角形;(3)求AE-CE的值.A变式及结论:4.在正方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BC,CD上,且∠EAF=∠CEF=45°.(1)将△ADF绕着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G(如图1),求证:△AEG≌△AEF;(2)若直线EF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点M,N(如图2),求证:EF2=ME2+NF2;(3)将正方形改为长与宽不相等的矩形,若其余条件不变(如图3),请你直接写出线段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ABFEDCF。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解决问题,开展学生的数感。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灵敏运用数的组成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援助学生理解几十里面有几个十。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数数〔39数到80〕2、说一说数的组成〔教师随意抽出一张数字卡,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3、师:看同学们都学得这么好,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板书课题〕二、新授1、解决苹果问题师:老师了解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吃水果。
这一天,有一位同学和妈妈去买了一些水果回来,却遇到了一个难题。
什么样的难题呢?师出示:妈妈买回了20个苹果,每6个装一个保鲜袋,能装□袋,还剩□个。
师: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要求学生掌出20个圆片替代20个苹果摆一摆,分一分。
教师巡视,个别演示分法。
师小结:通过分一分,我们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板书:分一分〕2、解决穿珠问题师:看同学们表现这么好,小丽也有问题要请教大家了。
〔出示主题图P47例7〕师:从题目中你了解了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师:我们现在没有珠子,不能来分一分,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圈一圈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主圈一圈,集体讲评。
师小结:看来圈一圈也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3、分书问题①解决问题师:这个周末,老师去书店买了一些书,却遇到了一个问题,现在想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来商量商量。
师出示:45本书,每10本装一箱,能装满几箱?还剩几本?师:了解了什么?问题是什么?〔个别汇报〕师:我们没有这么多的圆片替代45本书摆一摆,也没有现成的图给我们圈一圈,又应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引导学生能通过画圆片替代书来圈一圈解决问题〕②优化方法师:有一位小朋友不画图一下就算出了这道题,你们想了解他是怎么算吗?教师介绍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
在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实际的需要,通过复习题、例题、练习题,逐步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发现、边归纳,从而真正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体会一一对应和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用圆片代替套中个数,摆一摆。
(1)先摆小雪的,再摆小华的,一一对应着摆。
(2)观察小华套中的12个可以分成哪两部分,哪部分是已知的,哪部分是要求出的。
3.根据已知整体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列出算式:12-7=5(个)。
4.小组讨论发现:求小雪比小华少套中几个就是求小华比小雪多套中几个,计算方法相同。
5.归纳总结本节课解决了什么问题,用到了什么方法。
三、巩固练习,提高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21页上面“做一做”。
2.冬冬和军军一起到沙滩上拾贝壳,冬冬拾到了13个贝壳,军军拾到了8个贝壳。
(1)冬冬比军军多拾到几个?
(2)请你再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1.独立思考,理解题意,根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用减法计算。
教师点评和总结:
答:苹果有8个。
4.果园里有12棵苹果树,5棵梨树,苹果树比梨树多几棵?梨树比苹果树少几棵?
答案:12-5=7(棵)
答:苹果树比梨树多7棵。
12-5=7(棵)
答:梨树比苹果树少7棵。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例6中的情境图。组织学生交流题目中出现的数学信息,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3.准备学习新课。
1.比一比,填一填。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教案题吗?1.先来看图,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2.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活动要求:请在图上添上大括号和小问号,把这幅图变成一个前两节课学习的数学问题,然后想一想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再把算式写出来。
3.我们来分享一下同学们的作品第一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二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第三幅作品:(1)从图里你看到了什么?(2)你能完整地说一说提的数学问题是什么吗?(3)这个问题怎么解决?(4)解答得正确吗?(二)对比发现不同之处1.比较三幅作品,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不同?预设1:小问号放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一样。
第一个作品是把小问号放到了大括号的中间,求一共有几个苹果?后面两个作品是把小问号分别放到了大括号的两头,一个问的是:树上有几个苹果?一个问的是:篮子里有几个苹果?预设2:解决的办法也不一样,求一共有几个苹果,用加法,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用减法。
预设3:一共有几个是求整体,就要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
求树上和篮子里有几个是求一部分,就要从整体里去掉知道的那部分,所以用减法。
2.总结:你们太会对比观察,认真分析了,由于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提出的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一样。
(一)观察数学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丰收的菜园,去解决数学问题。
打开数学书第49页,先在图中观察,有几个数学问题呢?(二)出示活动要求现在请你把这四个数学问题,先完整的说一说,然后把这些算式写出来,再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决?(三)汇报解答方法预设1:摘向日葵预设2:收玉米预设3:门前的花预设4:地里的茄子(四)分类归纳整理1.你们能把这四个问题分分类吗?2.能说说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吗?预设1:这两个问题,都是知道两部分求整体,用加法解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第3课时解决问题
学案设计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由七块板组成,能拼出千变万化的图案。
本节课从最简单的情境入手,让学生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并比一比谁拼得多。
为了让学生既体会到用七巧板拼组的乐趣,又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节课特做如下设计:
1.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用一套七巧板进行拼组的乐趣,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操作。
这个过程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又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注重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用一套七巧板拼出更多的三角形是学生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教者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以适当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验证这种方法的有效性,使学
生体会到方法的重要作用,提升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一套七巧板
学生准备:一套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导入。
(5分钟)
1.课件出示学过的平面图形,请学生说出它们的特征和名称。
2.导入新课:我国古代有一种拼板玩具,是由几种平面图形组成的,你们想知道它是什么玩具吗?
1.辨认课件出示的各种平面图形,回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一一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
2.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测并在小组内交流,明确这种玩具是“七巧板”。
1.填序号。
正方形有( )
长方形有( )
三角形有( )
平行四边形有( )
二、动手操作,探究拼组三角形的方法。
(20分钟)
1.组织学生观察桌面上的七巧板,思考:七巧板由几块板组成?每块板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种形状的板最多?
2.课件出示例3:用一套七巧板拼三角形,看谁拼得多。
引导学生交流题意。
3.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任意选择七巧板中的图形进行拼组。
4.(1)组织学生交流拼组的方法。
(2)统计学生的拼组方法。
(3)引导学生明确:在拼三角形时可以用两个图形拼,也可以用三个图形拼;可以只用一种图形拼,也可以用多种图形拼。
5.组织学生拼出更多不重复的三角形。
6.组织学生按照刚刚总结出的方法再拼一次,看能否拼出更多不重复的三角形。
7.小结:要拼出更多不重复的三角形,可以从所用图形最少的情况入手,逐渐增加图形的数量,有序操作。
1.观察七巧板,明确七巧板由七块板组成,其中包括5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
2.读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小组合作或独立操作拼三角形。
4.说出自己拼组的方法。
生1:用两个大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新三角形。
生2:用两个小三角形能拼成一个新三角形。
生3:用两个小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能拼成一个新三角形。
5.先用两个图形拼,再用三个图形拼,依次增加图形的个数。
6.分组合作,再拼一次,组员探讨各种拼法,组长记录每一种拼法,避免重复。
7.在头脑中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记忆解决问题的方法。
2.填一填。
(1)七巧板中有( )个正方形,( )个三角形。
(2)3号板是( )形。
(3)( )号板和( )号板完全相同;( )号板和( )号板完全相同。
3.连一连。
三、巩固练习。
(10分钟)
按要求完成操作。
(1)用4号、5号、6号板能拼成一个( )形。
(2)用3号、4号、6号板能拼成一个( )形。
(3)( )号板和( )号板能拼成一个正方形。
明确题目要求后动手操作,然后完成填空。
4.填空。
(1)上图是一套七巧板,在这套七块板中,最大的是( )号板和( )号板,最小的是( )号板和( )号板。
(2)用最大的两块板可以拼成一个( )形或一个( )形。
四、全课总结。
(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