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1、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表》,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
有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是()
A.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B.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
C.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
D.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
2、右图是江苏镇江丹徒区出土的一件青铜器——宜侯矢簋。
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大意为西周康王册封矢为宜侯,并赏赐他鬯酒(一种香酒)、铜器、弓箭和土田、山川、奴隶等。
该文物的价值包括()
①说明了铭文最早使用于丹徒区②体现了西周完整的宗法结构
③佐证了西周实行过分封制④反映了西周的青铜冶炼技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下列对古代的分封制和郡县制比较的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长官的任免方式不同
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统治者任免
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4、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情况,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
晋姬姓贵族山西
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
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
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①②③B.②③C.③D.②③④
5、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王国—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 )
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 B.周边王朝完全臣服于秦汉王朝
C.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形成 D.中央王朝统治范围极大扩张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充分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至上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每个封建政权的推崇
7、《左传·桓公二年》云:“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与材料中政治制度相关联的人生理念是()
A.“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
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C.“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8、秦朝统一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关于“秦朝统治机构示意图”(下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存在监督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9、“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10、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集权
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
11、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
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
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12、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实现了选贤任能
13、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还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作出最后的决定……所有这类文件都必须先由大臣审阅然后呈交皇帝。
利玛窦认为中国明朝时()A.内阁具有最终决策权B.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君权
C.君权受到相权的牵制D.国家统治的基础是贵族统治
14、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
幕僚根据皇帝旨意,草拟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位执行。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
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5、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
”这说明( )
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未超过十万
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
16、尤里斯是生活在公元前460年的雅典城邦的低等公民,由此推论他一天的生活不可能是()
①起床和妻子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②作为低等公民他仍有机会担任官职
③国家为他发放参政津贴④他有机会通过公民大会参与高级政治事务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③④
17、“雅典的全体公民都要出席公民大会,公民大会每月举行2-4次,解决城邦的一切重大事情。
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都有选举权,每个公民都有可能被选为议事会成员,每个公民都要轮流参加陪审法庭。
”材料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有()
①人民主权②分权制衡③轮番而治④直接民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小明在学习了雅典民主政治这一课后对右面这幅图做了如下笔记:
“该图片反映的是陶片放逐法,它有利于监督保护民主政治,在该法颁
布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开始萌芽。
”下列选项对小明笔记判断正确的选项
是()
A.史实正确,分析错误,结论正确。
B.史实不正确,分析正确,结论正确。
C.史实正确,分析正确,结论正确。
D.史实正确,分析正确,结论错误。
19、美国史学家伊迪丝·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见识,于是“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这段材料旨在肯定古希腊民主政治()A.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 B.使人类第一次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C.使人们可以直接参与城邦政治 D.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0、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
”材料直接体现的是()
A.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B.雅典民主实质是奴隶主贵族的民主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对外战争频繁
21、“雅典公民帕帕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人,他通过抽签来到法庭,参加审判苏格拉底。
尽管许多问题听不懂,但最后举手投票时,帕帕迪投苏格拉底有罪!’以上描述不能说明的是()
A.雅典民主制度较大限度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B.雅典民主包含了抽签制、投票制等民主的运作方式
C.雅典民主使雅典居民可以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D.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或误用
22、雅典人有这样一种观念:既然每个公民都是自由的,那么任何人就不应受他人的统治。
这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于是他们只能采取另一种替代方案。
这个替代方案最有可能是()
A.以血缘关系组织在一起
B.小国寡民、独立自治
C.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D.轮番而治
23、《十二铜表法》第九表第一款规定“法勿因私而立”,第三款规定“授权之狱官或仲裁者,经查
决狱讼而取赂者,当诛”;第八表第十二款规定:“适逢夜盗,杀之无罪。
”《十二铜表法》的上述规定体现出( )
①体现了平民斗争成果②保护有产者的利益
③强调了司法程序的严格④体现公正的法律观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古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皇帝敕令具有法律的效用,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下列对上述材料中的规定理解正确的有()
①罗马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②罗马法本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③罗马法是奴隶主统治奴隶的工具④罗马法是体系完备、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古代法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5、右图生动地再现了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人争相观看和议论某部法
律公布时的情景,该法律()
①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②维护私有财产权和贵族的既得利益
③体现贵族的妥协,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A.①②③都正确
B.①②③都不正确
C.①②正确③错误
D.①③正确②错误
26、古罗马著名政治家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
述道:“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
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对上述法治观理解最为确切的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C.野蛮的习惯法荡然无存
D.废除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27、所谓“要式买卖”是罗马法移转所有权最古老的方式。
采用“要式买卖”时,当事人(主要是罗马市民)必须亲自到场,并由已达婚龄的市民五人出场作证,另由一已达婚龄的市民为司秤人。
买卖时,由司秤人持秤,买受人一手持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一手持铜块说:“依照罗马法律,此物应归我所有,我是以此铜块和秤买来的”。
说毕,以铜块击秤,随即交给出卖人,买卖就告成立,买受人立即取得所有权。
材料表明,罗马法的特征是()
A.保护私有财产B.最早的成文法 C.注重形式规则D.保护贵族利益
28、这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一个案例: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
下列说法最能体现材料的选项是()
A.罗马法无法有效的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B.罗马法的缺陷易被人利用成为获取私利的工具
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29、罗马法在程序法律方面确立了很多基本原则,如:审判员不得审理与己有关的案件;举证的义务由主张者而不是否认者承担;单一证据不能证明,与其他证据相结合可以证明;判决应当与请求相对应等。
确立这些原则的直接目的是为了( )
A.更好地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B.确保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C.防止法官以权谋私 D.确保被告不受冤屈
30、《十二铜表法》规定:“凡依‘现金借贷’的方式缔结契约的,其所用的语言即为当事人的法律……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得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粉一磅,愿多给者听便”。
上述规定体现出()
A.《十二铜表法》实际是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兼顾奴隶利益.
C.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债务人利益 D.债权人的利益受到严格的限制
31、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32、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
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任命大臣
D. 招募军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分为2大题,共52分)
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
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
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
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4分)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概括其主要做法?(12分)
(3)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明清时期实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4分)
34、(32分)民主与法治是现代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
——《韩非子•心度》
材料二:
卖香肠的人:请告诉我,象我,一个卖香肠的人,怎样才能成为那样的大人物?
将军:这是世上最容易的事。
你已经具备一切应有的条件:卑贱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中买卖的锻炼,蛮横无礼。
卖香肠的人:我想我还不够格。
将军:不够格?看来你似乎有一颗非常好的良心。
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卖香肠的人:老天爷作证,不是的!全家老小都是无赖。
将军:幸运儿!你要担任公职的话,已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啊!
卖香肠的人:可我几乎不识字。
将军:唯一麻烦的就在于你什么都知道。
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
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好机会。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前385),《骑士》
材料三: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节制之原则。
——摘自古罗马《民法大全》
请回答:
(1)材科一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法治思想?(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当时城邦民主的现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些现状的制度根源是什么?(9分)
(3)材料三体现了罗马法中的哪些法律原则?(6分)
(4)当罗马法学家积极编撰法典时,中国的统治者也在制定一系列律令,试从法律体现的意志分析二者有何异同?(9分)
(5)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如果你是政策的制定者,应如何去完善民主与法治?(4分)
答案
选择题:1-5 :DCBBC 6-10: CCBBB 11-15: DBBDD 16-20:CDDAA 21-25:CDBAA 26-30:BCBBC 31-32:CC
33、(22分)
(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的确立、三公九卿、郡县制);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每点2分,共4分)
(2)不同: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明太祖认为,设置宰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
(每点3分,共6分)
做法:唐太宗:宰相先集体议政,皇帝最后决断。
明太祖:废除丞相。
(每点3分,共6分)
(3)趋势:相权逐渐遭到削弱,君权逐步强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并发展。
(2分)
时代特征: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2分)
34、(32分)
(1)赏罚并用、君主制定法律、法律是维护王权的工具(每点2分,最多4分)
(2)野心家控制政权、公民抛弃正义,公民参政素质较低(任答2点6分)
制度根源:直接民主的弊端,往往忽视参政者的素质。
(3分,答到弊端即可)
(3)原则:注重证据的原则;合理而有节制地使用拷问。
(每点3分,共6分)
(4)异:罗马法是当时平民斗争的结果,部分的体现了民意。
(或答根本上体现了奴隶主贵族
的意志)
中国律令是君主专制下君主意志的体现。
(每点3分,共6分)
同:二者从根本上看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分)
(5)依法治国,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民主监督等(答1点2分,答2点4分。
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