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教案设计:What Is Snow(Science)
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
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小班科学教案第一场雪导语:冬天是一个充满了魔力的季节,它带来了冰雪的美丽和纯洁。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第一场雪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观察和探索,我们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雪的形成过程、特性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堂针对小班孩子的科学教案,帮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来认识第一场雪。
一、目标和背景:1. 目标:- 学习通过观察和探索认识第一场雪的形成过程- 探索雪的特性和与自然界的关系- 培养对自然界美的认识和敬畏之心2. 背景:小班的孩子大多对雪这种天气现象感到好奇和陌生。
通过亲身体验和探索,可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增加他们对自然界的观察、思考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准备:1. 素材准备:- 换季的图片、故事书或儿童动画,以引起孩子们对雪的兴趣- 一份成活动所需的雪花模板,可用纸板或白纸剪纸制作- 大型透明容器或玻璃碗,用于放置雪花模板观察雪的融化过程- 用于模拟降雪的冰块- 拓展游戏:用真实的雪花展示给孩子们观看- 小班孩子的安全用具:帽子、手套、围巾等2. 教师准备:- 了解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备课,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程度,调整教案的难度和深度- 准备活动所需材料- 组织园外实地考察三、教学流程:1. 激发兴趣- 在课堂开始前,播放与雪相关的动画或故事,引起孩子们对雪的好奇心。
- 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冬天和雪的特点。
2. 单独或小组活动- 孩子们使用雪花模板剪纸,模拟制作雪花。
可以在剪纸上涂上白色粉末,增加视觉效果。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了解雪花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 将雪花模板放置在大型透明容器中,教师引导孩子们观察雪花的融化过程。
通过观察,孩子们可以理解雪是由水形成的。
3. 拓展活动- 在园外进行实地考察。
带领孩子们到户外欣赏雪景,触摸雪花,感受冰冷的触感。
教师可向孩子们介绍雪的形成过程,如雨水在寒冷的气温下冷却形成雪花等。
- 让孩子们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真实的雪花,了解雪花的多样性和美丽。
小班科学雪花目标教案设计
小班科学雪花目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雪花的形成原理、结构特点和多样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
2. 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雪花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显微镜、玻璃载玻片、雪花样本、放大镜、黑色背景纸等。
2. 实验材料准备,冰块、冷冻器、放大镜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雪花,让学生描述雪花的形状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雪花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1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让学生了解雪花是由水蒸气在云层中凝结形成的,每片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3. 实验操作(20分钟)。
教师将冰块放在放大镜下,让学生观察冰块表面的雪花结构,然后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微观结构,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4. 总结归纳(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到的雪花形状和结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花的多样性。
5. 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他们是雪花,他们希望自己是什么形状的雪花,为什么。
然后让学生用纸和剪刀制作自己想象中的雪花形状。
6. 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雪花的形成原理和结构特点,鼓励学生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五、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观察窗外的雪花,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花的形状和特点,然后画出自己观察到的雪花形状。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雪花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但是在实验操作环节需要注意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和放大镜。
同时,教师在讲解雪花的形成原理时,要简单易懂,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
活动目标
1、引导孩子感受一起玩雪、赏雪的快乐。
2、通过撕纸,促进幼儿小肌肉群的协调发展。
3、通过观察,让幼儿初步了解雪花的特征。
活动准备
1、音乐:小雪花
2、趣味练习:贴雪花
3、图片:雪景
4、白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活动。
冬爷爷给我们送来了礼物,看看是什么礼物?
二、展开
1.感受雪花,欣赏优美的雪景(图片)
告诉幼儿雪是冬季才会有的自然现象,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雪的颜色、特征。
2.欣赏故事《冬爷爷的礼物》
提问:
(1)冬天来了,莹莹来到花园里,发现有什么变化?
(2)冬爷爷送给莹莹的礼物是什么?
(3)雪花是什么样的?
3.组织幼儿布置冬天的环境,放音乐。
(1)撕雪花:每个幼儿一张白纸,让他们撕成小碎片,比一比谁撕的最小。
(2)布置雪景:洒落雪花,感受下雪的场景。
4.趣味练习:贴雪花
按照雪人身上的数字贴出相应数字的雪花。
引导幼儿进一步观察雪的变化,并体验和小伙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感觉。
欣赏故事《下雪了》。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认识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雪花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2. 教师讲述雪花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触摸和观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贴画”活动,让幼儿用小手撕下雪花形状的纸片,贴在纸上,创作出自己的雪花作品。
第二章:感受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触觉感受雪花的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触觉敏感性。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雪花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雪花,感受雪花的柔软和冰冷。
2.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在手中的变化,了解雪花融化成水的过程。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模型,让幼儿亲手触摸和观察。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融化”活动,让幼儿将雪花模型放在手心,观察雪花融化成水的过程。
第三章:制作雪花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手工活动制作雪花。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教师向幼儿展示如何制作雪花,让幼儿学习制作雪花的方法。
2. 教师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自己喜欢的雪花作品。
教学活动:1. 教师准备一些雪花模板和颜料,让幼儿用颜料填充雪花模板,制作出彩色的雪花。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展示”活动,让幼儿将自己的雪花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喜悦。
第四章:雪花游戏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体验雪花的乐趣。
2.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内容:1. 教师设计一些雪花主题的游戏,让幼儿参与其中,体验雪花的乐趣。
2. 教师引导幼儿学会与团队成员合作,共同完成游戏任务。
教学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接力”游戏,让幼儿分成小组,将雪花模型传递给队友,最快完成传递的小组获胜。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雪花拼图”游戏,让幼儿合作拼凑出完整的雪花图案。
欢乐学科学:下雪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欢乐学科学:下雪了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随着冬天的到来,北方的孩子们都迫不及待地期盼着第一场雪。
雪花纷飞、大地银装素裹,让人感受到了冬天里的瑰丽美丽。
对于幼儿园小班孩子来说,他们第一次见到雪,一定会觉得十分新奇有趣。
那么在雪花纷飞的日子里,我们该如何利用这场大自然的奇观,引导孩子们去探索和发现呢?欢乐学科学科学教案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1、基础知识了解雪花的形状、颜色以及由水气凝结而成的原理。
2、纯游戏环节聆听着窗外大雪纷飞的声音,老师问小朋友:“宝宝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脸上都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接下来,老师可以拿出每个小朋友的手掌,两只手掌在一起揉呀揉,当两手掌完全干燥之后,再将两只手掌合在一起,在不触碰到小朋友的鼻子和嘴巴的情况下,让小朋友瞪大眼睛看看手掌上会慢慢出现的小水滴。
这样,不仅能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而且有利于他们初步了解水气凝结的过程。
3、发现环节接下来,老师可以让小朋友们观察雪花的形状和颜色。
可以拿出雪花板,利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让孩子们观察到雪花的形状是六边形、八边形等多边形,颜色多种多样——白色、半透明、透明等等。
别忘了给孩子们提供放大镜,让孩子们身临其境般地去观察。
引导孩子们思考:这么多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却一个也没有完全相同,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的雪花从哪里来的呢?孩子们可以画画、做手工等方式,呈现出他们对雪花形状和颜色的认识。
4、探究环节继续发掘孩子们对水气凝结的学习和认识,可以引导孩子们到室外,利用积雪收集雪花。
放入玻璃底的板子上,让孩子们观察雪花的完整过程。
孩子们可以尝试淡水和盐水的使用,观察是否影响雪花的形状和大小。
带着孩子们在院子里制作一个目测降雪量的简易装置,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设备上方的雪花数量来算出雪的降雪量。
5、思考环节在让孩子们探究雪花形成的过程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雪花为什么是六边形的呢?要在孩子们探究中发现答案。
也可以引导孩子们参与到创新中,尝试制造出更多形状的雪花,通过数据和实验证明哪些适合雪花的形状会使形成的雪花数量最多。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科学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能够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篇科学教案将带领幼儿们一起探究雪花的奥秘。
一、知识准备导入:作为一年四季中的冬季,它总是让人想起雪的飘落。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究雪花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特点。
2.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和形象思维。
3.简单了解雪的物理知识点,如气温、水汽等,培养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5.了解雪花对人类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1.在幼儿园的院子里(或者搭建实验环节的场地),让幼儿们抬头观察天空。
你们看到了吗?它们是白色小型的晶体,垂直落下。
那就是雪花。
请大家一起凝视着雪花,集中自己的思维,尝试让自己进入雪花的想象空间。
2.给予幼儿雪的历史文化解读,例如雪在诗歌、绘画、民俗等方面的意义。
在这种环境下,幼儿会进一步对雪花产生兴趣。
3.通过PPT和流程图,让幼儿了解雪花是如何形成的:云层中的水汽在一定温度下凝聚而出,形成形状诸异的雪花。
雪花形状有哪些?让幼儿积极想象和回答。
4.观察雪花的形态,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雪花的模样、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在观察中培养幼儿的细节观察和形象思维。
5.用显微镜观察雪花的结构,通过观察细节了解雪花的构成、分布和变化规律。
为了让幼儿观察更加清晰,可以放大屏幕。
6.教育幼儿雪的气温条件,让幼儿了解雪花形成的原理。
简单了解雪的物理知识点,如气温、水汽等,培养科学素养。
7.让幼儿制作冰柱,了解水的状态变化,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教师可以提前把水放在冰箱中冷冻,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把冰块拿出,用热水加速融化过程,最终形成冰柱。
8.教育幼儿雪的作用,例如:滋润土壤、维持生态平衡、净化环境、给人们带来欢乐等。
四、教学结束通过以上科学教案,让幼儿们近距离了解到雪花的奥秘,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探究心、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科目:科学年级:小班(3-4岁)教学目标:1.认识雪,并了解其特点和形成原因。
2.观察和体验雪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教学准备:1.图片或实物展示雪的形态和特点。
2.模拟制作雪花的实验材料。
3.真实的雪花样本供学生观察。
4.一些冬季戏雪的照片或视频素材。
5.涂鸦纸,颜料,刷子等绘画材料。
教学活动:1.导入(10分钟):用图片或实物向学生展示雪的形态和特点,引发学生对雪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大家知道什么是雪吗?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样子的?”2.探究雪的特点(15分钟):2.1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真实的雪花样本,引导学生用手触摸、用眼睛仔细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和质地。
2.2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组织游戏:“白茫茫的雪原”。
教师在教室里撒一些白色的洗澡球或桌子上放置一些棉花,让学生模拟在雪地上行走。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脚下的“雪原”是什么样子的,感受雪的柔软和冰冷。
3.雪的形成原因(20分钟):3.1通过图片或简单的动画示意图展示雪的形成原因,如:温度降低,水分子结晶等。
教师简单解释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
3.2利用模拟制作雪花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水蒸气的凝结和形成雪花的过程。
3.3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雪花的形状多样性,并引导学生思考原因。
4.冬季戏雪(20分钟):4.1展示一些冬季戏雪的照片或视频素材,引发学生对戏雪活动的兴趣。
4.2学生自由表达对冬季戏雪活动的想法和感受。
4.3分配涂鸦纸、颜料和刷子等绘画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绘画,表达对冬季戏雪的想象和喜爱之情。
5.总结与展示(10分钟):5.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雪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5.2学生展示自由绘画作品,并口头分享自己对雪的认识和感受。
5.3教师鼓励学生彼此分享和交流,帮助大家加深对雪的理解。
教学延伸:1.制作一个小雪人,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探究雪的可塑性。
2.制作一个简易的雪花机,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人工制造的雪花。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雪,了解雪的特性。
2.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和分享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雪的定义:雪是一种在低温条件下,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固态降水。
2. 雪的特性:雪花形状各异,融化后变成水。
3. 雪的形成过程: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成小冰晶,形成雪花,从云层中降落到地面。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雪花模型等。
2. 材料:水、冰箱、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雪的景象,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2. 讲解:讲解雪的定义、特性和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雪的基本知识。
3. 实验:让幼儿观察水在冰箱中结冰的过程,模拟雪的形成。
4. 讨论:让幼儿分享观察到的雪的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总结雪的知识,让幼儿加深对雪的认识。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雪的变化,记录下来并与父母分享。
2. 延伸:开展户外活动,让幼儿亲自体验雪的特点,如堆雪人、打雪仗等。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雪的特点。
2.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幼儿亲身体验雪的形成过程,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幼儿在小组内分享观察到的雪的特点,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了解幼儿对雪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分享与表达:评价幼儿在讨论环节中对雪的观察和表达,了解幼儿对雪的认识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幼儿回家后的作业,了解幼儿对雪的变化观察和分享情况。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讲解雪的形成过程时,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2. 在实验环节,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幼儿受伤。
3. 在讨论环节,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与,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本次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萌宝探究科学:雪花的奥秘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知道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知道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难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雪花模型、图片、视频等。
2. 材料:水、冰箱、显微镜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观察雪花模型,引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2. 基本环节:(1)介绍雪花的形成过程,让幼儿知道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2)让幼儿观察雪花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3)让幼儿观看雪花形成的视频,加深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4)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雪花的形成。
3. 拓展环节:让幼儿用显微镜观察雪花,了解雪花的微观结构。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幼儿对雪花的形成过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
六、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雪花模型、图片和视频,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雪花的形成过程。
2. 操作实验法: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雪花的形成,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引导探究法:教师提问引导,让幼儿主动思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七、教学步骤:1. 导入:让幼儿观察雪花模型,引发幼儿对雪花的兴趣。
2. 讲解雪花的形成过程,让幼儿知道雪花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3. 展示雪花图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4. 播放雪花形成的视频,加深对雪花形成过程的理解。
5. 让幼儿动手操作,将水放入冰箱冷冻,观察雪花的形成。
6. 引导幼儿用显微镜观察雪花,了解雪花的微观结构。
1. 让幼儿回顾雪花的形成过程,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3. 强调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九、课后作业:1.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雪花,了解雪花的形状和特点。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雪,了解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掌握雪的特性。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视频、实物雪、实验材料等。
2. 环境准备:室内温度适中,保持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雪的景象,激发幼儿对雪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雪的基本概念,让幼儿认识雪。
3. 雪的形成过程:讲解雪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雪是如何形成的。
4. 雪的特点:通过实物雪和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比较雪的特性,如白色、冰冷、易融化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是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活动。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动手操作,检验幼儿对雪的形成过程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以及对雪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活动:1. 手工活动:让幼儿用棉花制作雪花,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2. 户外活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带幼儿户外堆雪人,感受雪的乐趣。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室内外活动时,注意幼儿的安全,避免发生滑倒、摔伤等意外。
2. 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远离热源,避免烫伤。
八、教学反馈: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是否对雪的知识感兴趣。
2. 根据家长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习。
九、教学修改:1. 根据幼儿的接受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2.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给予个别辅导。
2. 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为幼儿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3. 关注幼儿的成长需求,引导幼儿热爱大自然,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确保目标既有挑战性又具有可实现性。
关于雪的小班科学教案
关于雪的小班科学教案导语:雪是冬季的标志性元素,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接触和了解雪的科学知识是非常有趣和富有启发性的。
本文将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了一份雪的科学教案,通过实践和互动,帮助幼儿了解雪的形成原理、特点以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雪是怎样形成的;2. 掌握雪的特点和触感;3. 发现雪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准备:1. 材料:玻璃瓶、冷冻盒、漏斗、硬纸板、细铁丝、滤纸、水、温水、冷水;2. 图片:雪的形态图片、雪花的放大照片;3. ppt:介绍雪的形成原理的PPT。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展示雪的形态图片,引起幼儿们的兴趣和好奇。
- 提问:你们在冬天见过雪吗?雪是什么样子的?它会融化吗?- 引导幼儿们思考雪的特点和与自然界的关系。
2. 学习环节:了解雪是怎样形成的- 展示雪花放大照片,让幼儿们观察雪花的形状和结构。
- 使用PPT讲解雪的形成原理,简单介绍雪的主要成分和形成过程。
- 展示冬季的气象图表,让幼儿们了解到雪是在低温下形成的。
- 观察实验:将玻璃瓶中的水放入冷冻盒,幼儿们观察水的变化。
- 导引问题:为什么冷冻盒里的水会变成冰?3. 实践活动:探索雪的特点和触感- 实验1:触摸雪花1) 将一小部分雪花放在幼儿手心,观察雪花的形态和触感。
2) 引导幼儿描述雪花的特点,如凉凉的、柔软的、蓬松的等。
- 实验2:融化雪花1) 将一些雪花放在细铁丝上,置于温水中,观察雪花的变化。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冷水和温水中的雪花融化速度。
3) 提问:你们觉得为什么用温水更容易融化雪花?4. 拓展活动:发现雪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导入问题:雪在冬天能给动物带来哪些变化?- 分组活动:分成几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讨论,了解它们如何应对冬天的雪。
- 分享讨论:每组报告他们所选动物的情况,并与其他组分享。
四、教学总结:总结中师幼一起回顾雪的形成、特点及与自然界的关系。
小班科学活动《下雪了》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下雪了》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体验下雪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下雪的基本特征,如雪花形状、颜色等。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二、活动准备1. 教具:雪花图片、视频或图片素材、彩色纸片、画笔、画纸等。
2. 环境:室内活动场地,布置温馨,有利于幼儿自由活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下雪的视频或图片素材,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下雪的现象。
2.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到的下雪的特征,如雪花形状、颜色等。
3. 操作:教师分发彩色纸片,引导幼儿模仿雪花的形状,自由创作雪花作品。
4. 展示: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学习和交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作品展示,增进家长对幼儿的了解和关爱。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装饰在教室内,营造温馨的下雪氛围。
五、活动反思1.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幼儿表现,分享教学心得。
2. 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活动做好准备。
3. 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持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内容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下雪的现象,了解雪花的基本形状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下雪的现象,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去体验和感受。
2. 创作法:教师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下雪的认识和感受。
3.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创作经验,让幼儿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和成长。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下雪的视频或图片素材,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下雪的现象。
2. 观察: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颜色等特征,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创作:教师分发彩色纸片、画笔、画纸等材料,引导幼儿模仿雪花的形状,自由创作雪花作品。
小班科学教案冬日
小班科学教案冬日科学是一门富有趣味和创造力的学科,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世界。
在冬日,科学教案可以为小班学生带来一系列有趣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充满寒冷的季节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合小班的科学教案,以促进他们在冬日的科学学习。
第一节:冰的奇妙世界冰是冬季的主要元素之一,小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冰的性质和特点。
以下是一些活动建议:1. 观察冰的形态:为学生准备几片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冰块,让他们仔细观察并比较冰的形态。
可以观察冰的外形、表面的纹理以及透明度等。
2. 冰的融化实验:将冰块放在不同的容器中,观察冰在室温下的变化。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并记录实验结果,了解冰的融化过程。
3. 制作冰球:将水倒入一个球形的容器中,放入冰箱冷冻,等待几个小时后,取出冰球。
学生可以亲手感受冰球的形状和质地。
4. 制冰饮品:将果汁或软饮料倒入冰球模具中,放入冰箱冷冻,制作出可口的冰饮品。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颜色和味道的冰球,感受冰的不同用途。
第二节:探索冬季动物冬天是许多动物活动的季节,小班学生可以通过了解和观察冬季动物来学习它们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活动建议:1. 构建动物栖息地:利用各种废品和手工工具,与学生一起制作一个小型的动物栖息地。
让他们选择一个冬季动物,了解该动物生活的环境和特点,并尝试模拟其栖息地。
2. 追踪动物足迹:利用饼干或软土在室外地面上制作动物足迹模型,让学生模仿动物的足迹和轨迹。
此外,也可以使用图片或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区分不同冬季动物的足迹。
3. 观察鸟类迁徙:带领学生到户外或靠近窗户的地方观察鸟类迁徙。
可以制作一张小海报来记录观测到的不同种类的鸟类。
学生可以了解鸟类迁徙的原因和目的,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冬季环境。
4. 制作动物毛皮:使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和细线,让学生制作冬季动物的毛皮。
这可以是一个创造性的手工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动物在冬季保暖的方式。
第三节:研究天气变化冬季的天气常常异常多变,小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天气变化来了解季节交替和自然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雪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雪导语:雪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幼儿园小班的科学教学中,雪是一个非常有趣和引人入胜的主题。
通过雪的教学,可以激发幼儿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个针对幼儿园小班科学教学的雪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雪是什么,了解雪花的形状和特点;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3. 激发幼儿对雪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雪花图片;2. 索具:提供放大镜、模型雪花等;3. 天气情况:确保雪天气象条件的存在;4. 观察记录表:为幼儿准备简单的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雪吗?”激发幼儿对雪的认知和想象。
教师展示一些雪花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特点。
2. 深入探究雪花的特点教师分发放大镜给幼儿,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模型雪花的形态。
教师提问:“你们发现模型雪花有什么特点吗?”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雪花的特点,例如:雪花有六角形的形状,每个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等等。
3. 天气观察如果是雪天,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观察。
如果没有雪天,可以利用图片或者视频让幼儿观察雪花从天空中落下的过程。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雪花的形状和颜色,并引导幼儿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现象。
4. 雪花的制作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雪花的制作。
教师可以使用纸张或者棉花,让幼儿用剪刀剪出不同形状的雪花,并让幼儿观察他们制作的雪花。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比较不同形状雪花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
5. 教学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雪的形态多样性和雪花的独特性,并鼓励幼儿多关注自然界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延伸:1. 带领幼儿制作一个大型的雪花展板,让幼儿将不同形状的雪花贴在展板上,展示给家长和其他班级观看。
2. 引导幼儿用绘画或者手工制作一幅雪的画作,让幼儿通过画画来表达对雪的理解和想象。
小班科学教案关于雪
小班科学教案关于雪一、引言雪,是冬季最美丽的天然装饰品之一,也是小班科学教学中引人入胜的主题之一。
雪的形成、雪的特点以及雪的利用,都是小班幼儿好奇心的源泉,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探索自然的机会。
本文旨在为小班科学教案编写者提供一份关于雪的教案,帮助他们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雪的奥秘,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主题:雪三、教案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雪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对雪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4. 培养幼儿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教案内容及步骤1. 激发兴趣(5分钟)教师将幼儿聚集在一起,用图片或实物展示雪的样子,并向幼儿们提问:“你们见过雪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鼓励幼儿们积极回答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2. 了解雪的形成原理(10分钟)教师利用图片或动画等视觉工具,向幼儿们解释雪是由水蒸气在冷空气中凝结而成的,并简单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问题:“为什么在冬天会下雪?”“为什么雪是白色的?”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释。
3. 观察雪的特点(1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们到户外观察雪的特点,可以选择一个下雪的天气或带些雪到教室中进行观察。
让幼儿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雪的形状、结构和颜色,并比较不同形状的雪花之间的差异。
教师可以提问幼儿们:“你们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其中有没有什么相似之处?”鼓励幼儿们互相分享观察结果。
4. 制作雪花工艺品(20分钟)教师向幼儿们介绍雪花图案并展示一些制作雪花的工艺品。
然后,教师发放纸张、剪刀和颜料等材料,让幼儿们制作自己的雪花工艺品。
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们发挥创造力,设计出独特的雪花图案。
5. 雪的利用(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向幼儿们展示雪的利用方式,如滑雪、制作雪人等。
鼓励幼儿们分享自己对雪的利用方式的想法,并展示他们在家里或学校中制作的雪人或雪堆。
6. 环保意识教育(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或动画等形式,向幼儿们讲解雪的重要性和雪的日常利用方式对环境的影响。
小班冬天科普课程设计
小班冬天科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冬天的基本特征,包括气温变化、日照时间以及冰雪现象。
2. 学生能够掌握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如霜、雾凇等,并了解其形成原因。
3.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几种常见的冬季动物及其适应寒冷环境的特征。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收集和整理冬季相关的科学信息。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冬季科学现象。
3. 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创作出以冬天为主题的科普作品,如手抄报、小故事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冬季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好奇心。
2. 增强学生关爱环境、珍惜生态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冬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科学精神,使他们乐于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
本课程针对小班学生设计,充分考虑了他们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
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性与趣味性,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冬季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冬天,激发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冬天的特征- 气温变化:介绍冬季气温下降的原因,讨论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 日照时间:讲解冬季日照时间的变化,探讨其对动植物生活的影响。
- 冰雪现象:阐述冰雪形成的过程,分析冰雪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2. 冬季自然现象- 霜:介绍霜的形成原理,观察霜的形态变化。
- 雾凇:讲解雾凇现象,探讨其与气温、湿度之间的关系。
3. 冬季动物- 常见动物: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冬季动物,如松鼠、麻雀等。
- 适应特征:分析这些动物如何适应寒冷环境,如冬眠、换毛等。
4. 科学探究活动- 观察记录:指导学生观察冬季天气变化,记录相关数据。
- 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模拟冰雪融化过程等。
- 科普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科普作品,如手抄报、小故事等。
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小班雪的科学教案3篇实验能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而学习科学必须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作为一名小班科学老师,你知道小班科学教案的写法?快和我们分享一下。
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小班雪的科学教案”,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主动观察、操作,了解各种各样管子的外形特征以及用途等等,知道它们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2、能用较完整地语言回答问题。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管子,并了解他们的用途。
黄豆、沙子、小弹子若干。
管子王国的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一、参观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住着谁呀?”“它们很想和小朋友做朋友,你们愿意吗?”二、观察各种各样的管子的外形特征。
“每人找一个管子,说一说你手上的管子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小结:“管子是圆圆的、长长的;它们的颜色不一样,有白色、蓝色、灰色等;有的管子粗,有的细;有的管子上面滑滑的,有的有许多的褶皱……”三、通过尝试操作,了解管子中间是空的。
“看,这是什么?”(黄豆、沙子、小弹子)“我们用它们和管子来做游戏,看看你会发现什么?”小结:“黄豆、沙子、小弹子都可以从管子中间通过,说明管子中间是空的。
”四、拓展经验,了解管子的用途。
“你还在哪里见到过这些管子?”“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呢?”小结:“管子的用处可多了,洗衣机上有,空调上有,抽油烟机上也有,还有下水道管子呢……它们可以用来通水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提供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
小班雪的科学教案教案标题:小班雪的科学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观察和探索,让幼儿了解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模型或实物展示雪的结构和形状。
教学准备:1. 准备足够的雪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2. 准备展示雪的模型或实物。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雪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2. 引导幼儿观察并提出他们对雪的认识和疑问。
探究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围绕以下问题展开探究:a. 雪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b. 雪的结构和形状是怎样的?c. 雪的颜色有哪些?d. 雪能够融化吗?它融化后会变成什么?e. 雪对我们有什么影响?2. 教师与幼儿一起观察展示的模型或实物,让幼儿亲自触摸、感受雪的特点。
总结活动: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整个探究过程,让幼儿总结他们对雪的认识和新学到的知识。
2. 教师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雪的感受和想法。
拓展活动:1. 教师组织幼儿分组合作,利用废纸、水等材料制作雪的模型或雪花图案。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户外观察雪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评估活动:1. 教师观察幼儿在探究和表达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教师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幼儿对雪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更多的雪相关活动,如制作雪人、雪球等。
2.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雪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安排。
2. 教师应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和表达能力,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
小班科学教案《下雪了》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 - 知道雪花是什么 - 知道雪花形状有很多种,每个都独一无二 - 观察和描述下雪的现象 - 认识到雪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纸、放大镜、毛毛球•学生准备:纸和铅笔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忆上次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复习学生对天气的认识,如“昨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天气?”。
2. 引入新知识(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张白纸,并告诉学生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会看到漂亮的雪花雪花是很特别的小东西,每个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用放大镜让学生观察纸上的毛毛球,启发学生思考:每个雪花都是不同的吗?3. 观察实践(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想象中的雪花形状,并用铅笔描绘出来。
•学生交换纸,观察别人画的雪花形状,并用铅笔描绘出来。
4. 交流讨论(15分钟)•学生将自己画的雪花形状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描述自己画的雪花形状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雪花形状的多样性,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雪花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
5. 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次课学到的内容,简单描述雪花形状的多样性,并向学生强调每个雪花形状都是独一无二的。
•教师提醒学生,下次课将继续学习雪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学习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增加了对雪花形状多样性的认识,认识到每个雪花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积极,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在引入新知识部分,可以通过更具体的实例来引发学生兴趣。
在观察实践环节,可以尝试增加一些雪花模板供学生选择,以帮助他们更具体地描绘雪花形状。
小班科学教案:雪
小班科学教案:雪主要内容1.引言2.教学目标3.教学准备4.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多媒体展示–实践探究–小组合作–总结归纳5.拓展活动6.课堂评估7.教学反思8.结语引言雪是自然界的一种珍贵的自然现象,对于小班学生来说,对雪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中的描写,缺乏直接体验和了解。
本教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感受雪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1.让学生理解雪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形容雪的各种形状。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自然界的好奇心。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及相关教学资源2.模型雪花、冰块等教学材料3.小组合作任务卡片准备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上“雪”字,然后与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
问学生他们是否见过雪、觉得雪是什么样子的。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他们对雪的兴趣。
多媒体展示通过使用PPT或视频等多媒体展示雪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雪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教师可以放映一些雪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到雪的美丽与神奇。
实践探究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雪的特点,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雪花、冰块等教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
学生可以用放大镜观察雪花的形状,并用手触摸冰块的冰冷感受。
通过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雪的特点。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扮演并进行小组合作任务。
任务内容可以是设计一张展示雪的海报,或是讲述一个与雪相关的小故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总结归纳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总结归纳本节课学习到的关于雪的知识。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觉得雪是怎么形成的?”、“不同的雪花有什么不同?”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
拓展活动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雪相关的拓展活动,比如让学生观察雪花的生长过程、制作简单的雪花手工等。
课堂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探究、小组合作和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于雪的理解程度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