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热贴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_夏新红

合集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34例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

穴位贴敷治疗34例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

穴位贴敷治疗 34例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穴位贴敷在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纳入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共计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治疗,观察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退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退热时间更低(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

结论: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临床疗效更佳,患儿发热症状缓解速度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值得肯定,推荐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小儿感冒发热;临床有效率;退热时间小儿感冒发热是儿科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两季为多。

因为小孩的身体发育和身体素质较成年人弱,因此小儿感冒用药药特别慎重。

目前,临床中对小儿感冒发热一般首选治疗方案为物理降温法,其原因主要是小儿身体发育不完善,对药物耐受性较差[1-2]。

但物理降温临床疗效局限性较大,部分高热患儿仍需给予药物治疗。

因此,探究一种可快速、有效、安全的退热治疗手段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大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医药退热副作用较小,可能是实现安全、有效退热的重要治疗手段[3]。

在本研究中,分析并比较了不同治疗方案对小儿感冒发热的临床疗效,旨在探究穴位贴敷在小儿感冒发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1.资料与方法1.1患儿资料纳入2019年-2020年于本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小儿感冒发热患儿共计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

观察组平均年龄(4.21±1.6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4.34±1.64)岁,两组患儿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包括:①患儿年龄均为3-6周岁,且均诊断为感冒发热;②患儿家属知情且同意参与本研究;③研究通过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核。

小儿退热医用贴在烫伤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退热医用贴在烫伤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小儿退热医用贴在烫伤儿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2解放军陆军第949医院新疆阿勒泰8365993解放军陆军第946医院新疆伊宁 835000【摘要】目的:探究在儿童烫伤护理中应用小儿退热医用贴的效果。

方法:将参与本次烧伤护理研究的80例患儿进行分组,对普通护理的方式进行应用成为本次研究的一般组,观察组应用小儿退热医用贴联合综合护理方式。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儿进行烧伤护理满意率和术后并发症的评定,其中一般组的效果低于观察组。

通过对患儿尽心健康知识水平的比较,其观察组的相关水平高于一般组。

结论:在儿童烫伤护理过程中通过将小儿退热医用贴进行应用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退热医用贴;烧伤护理;应用效果烧伤主要是指在热力影响下引起的组织损伤,其中包括火焰、蒸汽多种因素造成的组织损伤[1]。

烧伤一定程度上会造成皮肤增生,同时出现挛缩等后遗症,严重时将会造成肢体障碍,对于患儿的身心健康来说具有一定的影响。

小儿退热医用贴能够将凝胶中水份气化将人体内热量进行挥发,从而达到降低体温效果。

因此本文探究在儿童烫伤护理中应用小儿退热医用贴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治疗的患儿其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到12月,共计患儿80例,随后对患儿进行随机分组,采用数字排列的方法将其分为一般组和观察组。

对于患儿烧伤的原因来说,分为热液烫伤、电烧伤以及火焰烧伤几类[3]。

对于烧伤程度来说包含强度及深度二级到三级。

在患儿人数中其中一般组男女比例为22:18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0:20。

通过对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其无统计学差异。

1.2方法对于一般组来说采用普通护理,通过进行二次感染的预防,帮助患儿进行愈合皮肤的保护,防止患儿受伤部位出现二次感染。

其次进行康复训练,通过对患儿的烧伤部位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患儿身体机能恢复正常[2]。

对于观察组来说,应用经冰冻的小儿退热贴贴敷在前额或者左右颈总动脉、左右股动脉处进行冷敷,并给予综合护理内容。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8例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8例
接近正 常 ;有效 :用药 7 h内体温 较前 下 降 ,主要症 2 状 减轻 ,异常理化 指标有 所 改善 ;无 效 :用 药 7 h内 2 体温 没有 下降 ,症状 无明显 改善 。 3 2 治 疗 结 果 :见 表 1 . ,治 疗 组 总 有 效 率 9 . , 36
例 ;年龄 最大 1 2岁 ,最小 1 1个月 ,平 均 6 5岁 ;轻 . 度 发热 3 0例 ,中度 发 热 3 3例 ,高 热 1 5例 。对 照 组 7 8例 ,男 4 例 ,女 3 1 7例 ;年龄 最大 1 3岁 ,最小 1 0 个月 ,平均 6 6 ;轻度发 热 2 。 岁 8例 ,中度 发热 3 例 , 7 高热 1 3例 。两组 患 者性别 、年 龄 、病 情 等方 面 比较 , 差 异无显著 性意义 ( >0 0 ) P . 5 ,具 有可 比性 。
阳之体 ,卫 外 不 固 ,易 感 风 邪 。 由于小 儿 纯 阳之体 , “ 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 ” ,且 “ 病 容易 ,传 变迅 速” 发 ,
金 银 花 、鸭 跖 草 、粳 米 各 lg O ,知 母 、地 龙 、钩 藤
感受 外感风 寒 、风 热之邪 后 ,易人 里 化 热 。因此 临床
浙 江 中医 杂志 2 1 00年 9月第 4 卷 第 9期 5
中药 内服外 用治 疗 / 3 t 感 发 热 7 I L, , F 8例
吕 旭 阳
浙 江 省 金 华 市 金 磐 开 发 区 医 院 浙 江 金 华 3 1 1 20 7 关 键 词 外 感发 热 小 儿 中 药 内服 外 用 三 雪 白虎 汤 冰 栀 散
2 治 疗 方 法
对照组 总有效率 7 . 。两组 比较 ,差 异有显 著性 意 95
义 ( < O0 ) P . 5 ,提 示 治 疗 组 疗 效 优 于 对 照 组 。

小儿退热贴在临床中应用

小儿退热贴在临床中应用

小儿退热贴在临床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退热贴外敷疗法对儿童发热的退热作用。

方法 384例患儿随机分成退热贴加布洛芬混悬液治疗治疗组(192例)和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对照组(192例),并观察其疗效。

结果治疗组退热总有效率为90.16%对照组为71.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关键词】小儿退热贴;发热;布洛芬混悬液;临床疗效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850-01本组采用(济南欧立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退热贴,批准文号:粤揭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1640013号。

选择本院门急诊及输液中心患儿于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应用该方法治疗384例患儿,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门急诊及输液中心患儿共384例,其中男204例,女180例,年龄6个月-15岁。

将以上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192例,男100例,女92例,年龄为(7.6±7)岁,对照组192例,男99例,女93例,年龄为(7.o±6.5)岁。

两组患儿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1]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血白细胞总数3.5×109/l-12.0×109/l,病程在48h之内,发病后未使用过抗生素等抗感染西药或同类中药。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6例、扁桃体炎77例、支气管炎19例、支气管肺炎6例、皮肤感染4例。

另外伴热性惊厥16例。

给药前全部病例体温≥38.0℃。

其中体温38.0-38.9℃96例;38.9-39.9℃81例;≥40℃15例,平均体温(39.2± 0.6)℃。

发病时间≤24h92例,25-48h100例;周围血白细胞数≥10.0×109/l88例。

对照组192例;年龄(4.0±0.2)岁;发病时间≤24h95例,25-48h97例;发热38℃-39℃94例,39℃以上80例;周围血白细胞数≥10.0×109/l87例。

【CN109847029A】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专利】

【CN109847029A】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286901.4(22)申请日 2019.04.11(71)申请人 关慧波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平路24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申请人 王琪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72)发明人 关慧波 王琪 (51)Int.Cl.A61K 36/9064(2006.01)A61K 9/70(2006.01)A61P 11/00(2006.01)A61P 29/00(2006.01)A61K 31/045(2006.01)A61K 3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药及制备方法。

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药物粉碎;(二)膏药基质全溶;(三)加药;(四)加入植物油;(五)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六)加入冰片;(七)加入月桂氮酮。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药物治疗小儿发热副作用大、易反复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CN 109847029 A 2019.06.07C N 109847029A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9847029 A1.一种用于治疗小儿发热的贴敷膏,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比的原料构成:生山栀8~12、吴茱萸8~12、砂仁8~12、威灵仙8~12;制备方法是:(一)称取上述药物,药物粉碎,粉碎过筛至100~120目药粉;(二)将膏药基质100克称量好放入不锈钢锅中,加热至80~90摄氏度并不断搅拌至全溶,稍降温至70摄氏度左右时加药,用小火保温;(三)加药方法是,将药粉加入到保温的膏药基质中,药粉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50%~60%;边加边搅拌,至加药完毕,继续搅拌均匀制成膏状药物;(四)上述膏状药物中加入植物油并搅拌均匀;植物油的加入量为膏药基质重量的2.8~3.5%;(五)上述膏状药物加入远红外陶瓷粉并搅拌均匀;远红外陶瓷粉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8~2%;(六)上述膏状药物加入如冰片并搅拌均匀;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七)加入月桂氮酮并搅拌均匀;月桂氮酮加入比例为基质重量的2%。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应用进展及展望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应用进展及展望
( 西 壮族 自治 区柳 州 市 妇 幼保 健 院 中 医科 , 西 广 广 关 键 词 : 热 ; 医外 治 法 ; 用 进展 发 中 应 中 图 分 类 号 :2 2 6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9 8 2 1 )5— 0 0— 2 R 7. A 1 6— 7 X(0 2 0 0 5 0 0 柳 州 5 50 ) 4 0 1
感发热 的临床观察 [ ] 辽 宁 中医杂志 ,0 6 9 :13— J. 20 ( ) 15
11 4. 5
[0 农秀 明. 1] 中药外敷 涌泉穴 治疗 小儿外 感发 热 5 0例 [ ] J.
中 医外 治 杂志 ,0 8 1 ( ) 1 . 2 0 ,7 5 :1
[ ] 赵 光华 . 2 中药肛 门注入 治疗 d J 发热 的效果 观察 [ ] 青 ,L J.
域 发 展 局 限 的原 因 。 目前 , , L 疗 发 展 趋 势 是 使 用 的药 物 安 dJ治 全、 疗效好、 给药途径方便 、 创伤 少、 痛苦 , x L 无 d J 及家属 能更容 易接 受 。近 年 来 , 医 外 治 疗 法 的 广 泛 运 用 取 得 了 一 定 的疗 效 , 中
1 灌肠 疗 法
本法是近年来应用较多 的外 治方法 , 由于肠 黏膜 吸收药物 充 分 , 吸 收后 不 经 过 肝 脏 而 直 接 进 入 大 循 环 , 免 了 药 物 的 且 避 首 次 过 滤 效 应 , 时 又避 免 了 上 消 化 道 酸 碱 度 和 酶 对 药 物 吸 收 同 的影响 , 以直肠 用药 比 口服 吸收要快 , 所 其吸 收总量 和生 物利 用度也较 口服 为高 , 与静 脉给药 吸收 率和 利用 率相仿 , 具备 且 不需注射 、 胃黏膜不刺激等优点 …。赵光华等 用 中药经肛 对 门注入治疗d J 发热 , 照组用 常规 西药 退热 治疗 , 组疗 效 ,L 对 两 比较 , 显 著 性 差 异 。 刘 玉 玲 等 将 6 有 0例 外 感 发 热 患 儿 随 机

小儿退热贴祛邪作用的实验研究

小儿退热贴祛邪作用的实验研究

小儿退热贴祛邪作用的实验研究【关键词】小儿摘要:目的观看小儿退热贴的祛邪作用,为临床医治小儿外感发烧提供实验依据。

方式采纳给药清除流感A型病毒感染小鼠体内病毒的方式,观看小儿退热贴对流感A型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平均存活时刻、肺指数及血凝滴度的阻碍;体外抗流感病毒实验采纳MTT 法检测病毒抑制率;体外抑菌实验(MIC测定法)观看小儿退热贴对肺克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的抑制作用;采纳给药医治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方式,观看小儿退热贴对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的阻碍。

结果小儿退热贴g・kg1・d1可提高流感病毒A型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其存活时刻,肺指数和血凝滴度与病毒对照组相较较具有显著性不同;小儿退热贴在浓度5~1 280 μg/ml的范围内,随浓度的增加,对流感病毒的抑制率也增加,并表现出量效关系;小儿退热贴含生药量 g/ml对肺克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生药量 g/ml对绿脓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含生药量 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乙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没有抑制作用;小儿退热贴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不同(P<。

结论小儿退热贴具有体内外抗病毒、抑菌的作用。

关键词:小儿退热贴;抗病毒;抑菌Experimental Study on Eliminating Pathogenic Effects of 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Abstract:Objective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evident for clinical treating infantile fever, we observed the eliminating pathogenic effects of infantile umbilical applied the method of giving the medicine to mice infected by influenza virus A to detect some indexes, including survival rate, mean survival time, lung index, hemagglutination titer,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eliminating virus in vivo; We applied MTT method to detect protect rate of virus in vitro; In another experiment, we evaluated the medicine inhibition to Klebsiella Pneumoniae bactedostatic,, acpococcus,beta-streptococcus,preumococcus in vitro. We gave 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 to mice infected by acpococcus to evaluate the medicine effects on mice group of 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 g/kg) can increase survival rate of mice infected by influenza virus prolong survial time, and its lung index and hemagglutinati on tier have a signin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group only treated with virus;Within the range of 5~1280 μg/ml,when the medicin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protect rate on group of infantileumbilical paste g/ml) has stronger inhibiting effects on Klebsiella Pheumoniae, g/ml has stronger inhibiting effects on , g/ml has stronger inhibiting effects on acrococcus,and it has little effects on beta-streptococcus and preumococus;The medicine can bring down monality of mice infected by acrococcus. 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without medicine (P<.Conclusion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 has anti-virus and inhibiting bacteria effects in vitro and in vivo.Key words: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 Anti-virus;Anti-bacteria小儿退热贴是由栀子、银莲花、胡黄连、人工牛黄等中药制成的贴剂,敷于小儿脐部,临床用于医治外感发烧,系由六淫之邪侵袭肌表、邪正相争、营卫失和、阳盛于外所引发的证候和西医的伤风、流行性伤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外感发热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

小儿外感发热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

龙源期刊网 小儿外感发热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分析作者:金黎瑛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9年第10期【摘 ;要】目的:研究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外感发热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所有患儿均接受抗炎或者抗病毒药物的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采用冰力降温贴进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进行辅助治疗。

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低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P<0.05。

结论: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外感发热;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2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120-01小儿外感发热的发病率较高,患儿常伴有发热、鼻塞和咳嗽等,给患儿带来了极大痛苦。

西医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主要手段是药物治疗,例如抗炎和抗病毒药物等。

在中医领域,常用中药煎制退热汤剂足浴法进行辅助治疗[1]。

本次研究采用中药退热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效果,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資料随机选取2018年7月到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00例外感发热患儿,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

其中男性患儿109例,女性患儿91例,年龄最大的5岁,年龄最小的1岁,平均年龄为(3.12±0.42)岁;低热97例,中热59例,高热44例。

组间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较性。

“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34例临床研究

“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34例临床研究

的同时,联用中药宁脉降压颗粒能显著改善患者中医症状,提高降压达标率。

因本研究样本量偏小,观察时间尚短,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1] 谷万里,史载祥,余云旭,等.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证型特征[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0,8(9):842.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15.[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5.[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7.[6] 胡大一,刘力生,余金明,等.中国门诊高血压患者治疗现状登记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3):230.第一作者:崔萍(1985—),女,医学硕士,主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防治。

通讯作者:钱卫东,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qwd 213161@收稿日期:2017-04-21编辑:王沁凯 岐 轩外感发热(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是常见的中医急症之一,多由外感六淫邪毒或温热、疫毒所致,以恶寒、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于伤寒、温病发病过程中[1],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退热1号为我院急诊科自拟制剂,经临床反馈,多次修正,现组方成熟,效果满意。

本研究运用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的风热证患者,并与阿司匹林和安慰剂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苏州市中医院急诊内科(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计划入组114例,中医诊断为外感发热(风热证),西医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

采用SAS软件PROC RANK过程语句实现3组等比例分配区组随机化,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安慰剂组,每组38例,后剔除6例(对照组3例、安慰剂组3例),摘 要 目的:评价退热1号治疗外感发热风热证的退热疗效。

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第 6 卷第 1 期2019 Vol.6 No.156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和安全性张红艳(洪洞县人民医院儿科,山西临汾 041600)【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对照组患者使用复方锌布颗粒治疗,研究组患者使用小儿退热栓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退热效果以及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的退热的效果发现,研究组患者的退热效果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使用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临床效果良好,并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小儿退热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疗效;安全性;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01.56.02小儿的正常体温范围一般在36℃~37℃左右(一般测得口表体温比腋表高0.4摄氏度左右,肛表体温比口表高0.3摄氏度左右,常认为高温肛温较为准确可靠)。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提问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是,体温超过正常范围,成为发热。

小儿发热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小儿发热一般是身体被病原体入侵时身体病原体所做出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身体被病原体入侵后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产生作用,调节中枢在致热原的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可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发热[1]。

小儿发热可以分为不同的程度,低热、中热、高热以及超高热,发热有可能会导致患儿的惊厥、脱水或者酸碱平衡紊乱等现象,并且不同患儿发热的不同程度以及身体地耐受性会导致表现出不同地症状。

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817049.5(22)申请日 2016.08.29(71)申请人 魏晓兵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经二路北11号(72)发明人 魏晓兵 (51)Int.Cl.A61K 36/9068(2006.01)A61P 29/00(2006.01)A61K 31/125(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57)摘要本发明属于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苏叶3g-5g、防风10g-15g、荆芥15g-20g、薄荷15g-20g、柴胡5g-10g、板蓝根15g-20g、菊花15g-20g、桑叶10g-15g、生姜7g-10g和樟脑3g-5g;具有成本低廉、简单安全、显效、质量可控、操作简便、调和外敷、通过中药透皮吸收和无毒副作用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06377739 A 2017.02.08C N 106377739A1.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苏叶3g-5g、防风10g-15g、荆芥15g-20g、薄荷15g-20g、柴胡5g-10g、板蓝根15g-20g、菊花15g-20g、桑叶10g-15g、生姜7g-10g和樟脑3g-5g。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包括下列原料按照重量克数配制而成:苏叶4g、防风12.5g、荆芥20g、薄荷15g、柴胡5g、板蓝根18g、菊花19g、桑叶10g、生姜7g和樟脑4g。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06377739 A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高烧的外敷中药。

背景技术[0002]小儿高烧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症状,引起小儿高烧的病因有很多,例如过敏、感染、肿瘤等等。

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

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

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中的退热效果分析王培颖【摘要】目的:探讨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退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6例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医药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退热效果.结果:研究组开始出汗时闻及退热起效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体温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h、12h、24h、48h、72h,研究组体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48h退热率高于对照组,>48h退热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感发热治疗中应用穴位贴敷,可显著提高患者退热效果,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年(卷),期】2018(018)012【总页数】3页(P113-115)【关键词】外感发热;穴位贴敷;中医;退热效果【作者】王培颖【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1外感发热属于常见外感病证,主要是机体受温热疫毒、六淫之邪影响,引发脏腑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造成的病理性体温升高现象,部分患者常伴有面赤、恶寒等症状[1]。

外感发热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可发于任何人群,且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往,临床多采用西医药物治疗该病,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近年来,随着中医对外感发热的研究不断深入,提出较多治疗方案,包括中药内服、针灸、穴位贴敷等,均获得了一定临床效果。

本研究探讨穴位贴敷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退热效果。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6例外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8例。

研究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 18~68岁,平均年龄(45.20±4.84)岁;发病时间 6~70 h,平均发病时间(21.02±9.65)h。

柴胡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柴胡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柴胡贴敷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许倩;李靖红【摘要】目的:观察脐部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外感发热的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脐部贴敷治疗,与常规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对照组进行疗效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总病程及总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部穴位贴敷对发热小儿的治疗有明显疗效.【期刊名称】《甘肃医药》【年(卷),期】2014(033)003【总页数】3页(P191-193)【关键词】柴胡;脐部贴敷;小儿发热【作者】许倩;李靖红【作者单位】730000 甘肃兰州,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730000 甘肃兰州,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正文语种】中文小儿外感发热[1]发病率占儿科疾病的首位,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 发热”、“ 寒热”、“ 壮热”等。

“ 热者寒之”,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临床表现以发热、恶寒、咽痛、咳嗽、流涕等为主,属现代医学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范畴。

中医认为,脐为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环之处,为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

脐可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

药物敷脐后,一方面药物的气味被吸收,通过气血运行而达到病所;另一方面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进而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治病的特殊作用。

1.1 一般资料 2013 年 3 月~2013 年 10 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收治发热患儿 62 例,其中治疗组30 例,男 18 例,女 12 例;年龄最小 6 月,最大 10岁,平均(2.48±1.32)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10 例、扁桃体炎 12 例、疱疹性咽峡炎 8 例;对照组 32 例,男 17 例,女 15 例;年龄最小 7 月,最大 10岁,平均(2.88±1.43)岁:其中上呼吸道感染(胃肠型)9 例、急性扁桃体炎13 例、疱疹性咽峡炎 10 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种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浅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浅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浅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讨论及研究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

方法: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100例,研究的起始时间为2022年1月份,截止时间为2022年12月份,研究时间为期一年,将其分成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甲组常规西药治疗及护理,乙组穴位贴敷治疗及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乙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好于甲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

结论:为感冒发热患儿提供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佳,该种治疗方式起效更快,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穴位贴敷;小儿感冒发热;疗效观察;护理;小儿感冒发热,属于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的发生与患儿免疫力较低有关,当患儿的机体受到病毒侵袭时易导致该病的发生,且影响患儿的健康成长【1】。

小儿出现感冒发热的常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塞、咽部疼痛等,如不及时治疗,易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西药治疗,效果不佳。

穴位贴敷属于中药治疗的方式,起效快,不易反复,本文就穴位贴敷对小儿感冒发热的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护理措施进行讨论,详见下文: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参与本次研究患儿的数量为80例,时间为2022年1月份至2022年12月份,年龄分布在1-6岁,平均年龄为3.14±0.78岁,女性患儿31例,男性患儿49例。

分析我院在此期间患儿的各项资料,差异性不大,P>0.05。

1.2方法甲组患者使用提供布洛芬混悬液治疗,依据患儿的年龄控制用量,患儿年龄在1-3岁之间,用量为4ml,患儿在4-6之间,用量为5ml;如患儿出现反复发热,每间隔4-6小时可以再次服用该药物,但在24小时之内不得超过4次,治疗周期为3天。

期间为患儿提供相应的物理降温,指导患儿多饮温水【2】。

乙组患儿提供穴位贴敷治疗,膏药组成为桑白皮10g,木香10g,黄芩10g,桅子10g,石膏10g,鱼腥草10g,加适量醋调成糊状,敷于患儿的天突、大椎、曲池和涌泉穴,每天一次,每次4-6小时,治疗周期为3天【3】。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

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Nursing2023 年第 9 卷第 8 期Vol.9, No.8, 2023小儿推拿联合中药敷贴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中的应用汤先兰1, 甘娜1, 黄碧秋2(1.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儿科, 广西 南宁, 530201;2.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 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 广西 南宁, 530201)摘要: 目的 探讨在外感发热患儿退热治疗中运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20年7月—2022年6月医院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日入院排序法作为分组依据,其中60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退热方案对症治疗;另外60例纳入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法治疗。

评价两组疗效,记录和对比腋温、退热时间等指标差异。

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98.33%)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用药后6~12 h 、24 h 、36 h 、48 h 治疗组腋温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发生头痛3例,恶心呕吐7例。

治疗组退热起效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 在外感发热患儿的退热治疗中,采用推拿联合中药敷贴治法能够进一步提升退热效果,治疗安全性方面较之西药更佳,整体疗效显著。

关键词: 小儿推拿; 中药敷贴; 外感发热; 退热; 儿科护理中图分类号: R 248.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709-1961(2023)08-0016-05Application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antipyre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TANG Xianlan 1,GAN Na 1,HUANG Biqiu 2(1.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 Guangxi International Zhuang Medical Hospital , Nanning , Guangxi , 530201;2.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and Sports Medicine , Guangxi InternationalZhuang Medical Hospital , Nanning , Guangxi , 530201)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pediatric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in the antipyretic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Methods Totally 120 children with exogenous fever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July 2020 to June 2022 were included as study objects , and 60 of them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single -day and double -day admission sequencing method , and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antipyretic regimen ; Another 60 cases were enrolle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 and treated with massage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plication. The curative effect , axillary temperature and antipyretic tim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systematic treatment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98.33%)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81.67%),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DOI : 10.55111/j.issn 2709-1961.202303108· 中医壮瑶医特色护理专栏 ·收稿日期:2023 - 03 - 10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自筹经费科研课题(GZZC 2019020)第一作者简介:汤先兰,研究生在读,副主任护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儿科(含新生儿科)护士长,兼任广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教师。

小儿退热贴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小儿退热贴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小儿退热贴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华能;刘昌玉;王琦;陈如泉;周玉萍;朱起桃
【期刊名称】《医药导报》
【年(卷),期】2002(21)10
【摘要】目的:评价小儿退热贴的抗炎作用.方法:参考相关文献制成小鼠耳廓炎性肿胀及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模型,随机分为小儿退热贴大、中、小剂量组,0.9%氯化钠溶液组和西药组各10只,分别给予治疗.治疗后处死动物,测量致炎耳廓的肿胀度和腹腔冲洗液的吸光度,以评价小儿退热贴的抗炎作用.结果:小儿退热贴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有明显抑制作用.结论:小儿退热贴有抗炎作用.
【总页数】2页(P621-622)
【作者】华能;刘昌玉;王琦;陈如泉;周玉萍;朱起桃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武汉,430061;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武汉,430061;解放军第135医院,山东胶州,266300;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武汉,430061;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武汉,430061;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武汉,4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5;R985
【相关文献】
1.小儿退热口服液退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孙晋营;牛家丰
2.小儿退热贴退热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华能;刘昌玉;王琦;陈如泉;周玉萍;朱起桃
3.退热贴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 [J], 严桂芬
4.小儿退热解毒颗粒解热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的实验研究 [J], 焦平;钟振环;王海燕;杜晨光;焦建纬;薛丽莉;谢会卿
5.小儿退热贴祛邪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张国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结果
冒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小儿 , 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 < 5 岁者 , 感冒发病占该年龄组疾病的一半 , 5 ~ 12 岁小 儿 , 感冒发病占该年龄组疾病的 30 %, 因此 , 外感发热
2.1 两组患儿即刻退热时间的比较 治疗组平 是小儿最常见的临床症状 。 因其生理病理特点 , 小儿
关键词 小儿退热贴 外感发热 复方阿斯匹林
Clinical Study on Treatment of Exogenous Infection Caused Fever by Infantile Umbilical Paste XIA Xin-hong , WANG Qi , LIU Chang-yu , et al T he Af f il iated Hospital of Hubei College of T CM , W uhan (430061)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inf antile umbilical paste (IUP)in abating infantile fever .Methods : T w o hundred and t went y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 o g roups, t he 120 cases in Group A were t reated w ith I UP and the 100 cases in Group B treated w ith compound Aspirin (APC).T he effect in abating fever and side-ef fects w ere observed .Results :T he tot al ef fective rate of the t wo g roups were no t st at istically dif ferent (P >0.05).But a better effect in abat ing fever w as shown in Group A 4 hrs later (P <0.01).T he effect in patient s of age under 1 year w as the best .Conclusion :IUP has good effect in abating infantile f ever , and it show s no influence on w hite blood cells, liver and kidney funct ions . Key words inf antile umbilical paste , exogenous infection caused fever , compound Aspirin
表 1 两组 各时间段退热幅度比较 (x ±s)
组别
治疗 对照
例数
120 100
1/ 2h 0.18 ±0.17 0.13 ±0.23
1h 0.59 ±0.20 * 0.75 ±0.23
体温(℃)
2h 1.13 ±0.29 1.15 ±0.31
4h 1.46 ±0.56 * 1.15 ±0.50
6h 0.94 ±0.56 * 0.67 ±0.22
· 100 ·
中国中 西医结合杂志 2001 年 2 月第 21 卷第 2 期
方 法
1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 院药剂科生产的小儿退热贴软膏(由柴胡 、山栀子 、细 辛 、金银花 、胡黄连组成 , 生产批号 970880), 6g/ 支 , 浓 度 500 %。 <1 岁 , 1g/ 次 ;1 ~ 3 岁 , 2g/ 次 ;>3 岁 , 3g/ 次 。 先清洗脐部 , 将退热贴软膏挤在脐窝 , 上敷纱布后 用胶布固定 , 8h 换药 1 次 , 72h 为 1 个疗程 。 对照组 : 采用武汉制药厂生产(批号 :971107)的复方阿斯匹林 (APC)10mg/ kg , 口服 , 6 ~ 8h 重复使用 1 次 。 两组患 者均可进行常规抗感染〔青霉素 20 万 u/(kg·d)、阿莫 西林 100mg/ (kg·d)〕及支持治疗 , 高热惊厥者用鲁米 那 8mg/(kg·次), 肌肉注射止痉处理 , 病程中不用其他 退热药 。
2.5 两组治疗前后 WBC 、BUN 、AL T 、AS T 比较 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自身比较白细胞总 数无明显改变
(P >0.05), 两组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 。 且治疗组对 BUN 、ALT 、AST 均无明显不良影响(P >0.05), 与对 照组比较 , 差异亦无显著性(P >0.05)。
8h 0.69 ±0.24 0.67 ±0.25 0.68 ±0.30
注 :与 A 比较 , *P <0.05 , **P <0.01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1 年 2 月第 21 卷第 2 期
· 99 ·
小儿退热贴治疗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夏新红1 王 琦2 刘昌玉1 周玉萍1
内容提要 目的 :研究敷脐疗法对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作用 。 方法 :220 例患儿随机分成小儿退热贴敷 脐治疗组(120 例)及复方阿斯匹林(APC)治疗对照组(100 例)。并观察其退热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退热 总有效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但 4h 后退热作用比较 , 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1), 小于 1 岁患 儿在各年龄段中疗效最佳 。 结论 :小儿退热贴对小儿退热的疗效较好 , 且对患儿的白细胞 、肝功能 、肾功能无 明显影响 。
8h 0.67 ±0.29 * 0.24 ±0.19
注 :与对照组同期比较 , *P <0.01
表 2 治疗组各年龄段退热疗效比较 (x ±s)
组别
例数
<1 岁(A) 22 1 ~ 3 岁(B) 62 >3 岁(C) 36
1/ 2h
0.25 ±0.13 0.17 ±0.16 * 0.18 ±0.12 *
2.3 治疗组各年龄段 退热疗效 比较 见表 2 。 结果表明 :给药后各年龄段患儿均产生不同程度的退 热效应 , 经统计学处理 , <1 岁患儿前 2h 退热作用较 其他年龄组患儿显著(P <0.05 或 P <0.01)。 1 ~ 3 岁与 >3 岁比较各时间段退热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 > 0.05)。 2.4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 120 例中治 愈 49 例 , 显效 61 例 , 有效 10 例 , 无效 0 例 , 显效率为 91.6 %, 总有效率 100 %;对照组 100 例中 40 例治愈 , 显效 52 例 , 有效 8 例 , 无效 0 例 , 显效率为 92 %, 总有 效率 100 %。 两组经 R idit 分析比较 , P >0.05 , 两组 差异无显著性 。
2 纳入病例标准 结合本病诊断及中医辨证标 准 , 病程不超过 3 天者 , 均可纳入试验 , 但除外重症营 养不良或伴有其他如心血管 、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 全身性疾病及对本药过敏者 ;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 、支 气管炎 、肺炎等疾病者 ;未坚持用药 , 中途换药或加药 , 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者除外 。
1h
0.89 ±0.30 0.53 ±0.20 ** 0.50 ±0.18 **
体温(℃)
2h
1.31 ±0.35 1.11 ±0.37 * 1.07 ±0.32 *
4h 1.58 ±0.46 1.44 ±0.43 1.42 ±0.50
6h 0.96 ±0.42 0.94 ±0.40 0.93 ±0.41
均退热时间为 6.54h , 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 6.31h ,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2.2 两组各时间段退 热幅度的 比较 见表 1 。
外感发热多为高热 , 常易导致惊厥 、脱水 、电解质紊乱 而致病情严重 。 小儿用药困难常常影响外感发热的治 疗效果 。
结果表明 :两组患儿在给药后 1h 开始发挥退热作用 , 2 小儿退热贴的组方功用及贴脐原理 方选苦 退热幅度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1h 退热幅度 寒之胡黄连 、山栀 , 甘寒之金银花和微寒之柴胡以清解
结 果
讨 论
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 :用药 24 ~ 48h 内 , 体温 恢复正常 。显效 :用药 48 ~ 72h 内 , 体温恢复正常 。有
1 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特点 外感发热主要为 感冒发热 , 即西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发热 。 感
效 :用药 72h 内 , 体温下降 , 但未恢复正常 。 无效 :用药 后体温不降 。
笔者自 1997 年 8 月 ~ 1999 年 8 月开展了对小儿 退热贴敷脐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 , 现总结如 下。
临 床 资料
1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制定的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的“中药新药治疗小 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的有关标准执 行 , 西医诊断发热以及轻 、中 、重分度标准参照《实用儿 科学》(2)。
2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于治疗后 1/2h 、1h 、2h 、 4h 、6h 及 8h 观察退热疗效 。 观察患儿体温 、脉搏 、呼 吸及临床症状的改善 , 治疗前后查血常规 、肝肾功能 。 用药期间随机观察可能出现的脐部湿糜及过敏反应 。
3 统计学方法 χ2 检lt;0.01), 4h 后退热幅度治 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3 资料 本研究共采用病例 220 例 , 采用随机化 平行试验设计 , 将病例随机分为小儿退热贴治疗 120
1.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 院儿科(武汉 430061);2.山东 省胶州 市 135 医院
例(简称治 疗组);复方阿 斯匹林(APC)治 疗对 照组 100 例(以 下简称 对照 组)。 治疗 组 :男 72 例 , 女 48 例 ;年龄 <1 岁者 22 例 , 1 ~ 3 岁 62 例 , >3 岁者 36 例 ;病情轻度者 54 例 , 中度者 56 例 , 重度者 10 例 ;病 程 <1 天者 83 例 , 1 ~ 2 天者 23 例 , 2 ~ 3 天者 14 例 ; 白细胞(WBC)<4.0 ×109/ L 者 14 例 , 4.0 ~ 10.0 × 109/ L 者 96 例 , >10.0 ×109/ L 者 10 例 ;血尿 素氮 (BUN)1.8 ~ 6.4mmol/ L 者 78 例 , >6.4mmol/ L 者 2 例 ;血谷丙转氨酶(ALT )<46u/ L 者 72 例 , >46u/ L 者 8 例 ;谷草转氨酶(AST)<46u/ L 者 75 例 , >46u/ L 者 5 例 。对照组 :男 64 例 , 女 36 例 , 年龄 <1 岁者 18 例 , 1 ~ 3 岁 52 例 , >3 岁者 30 例 ;病情轻度者 42 例 , 中度者 50 例 , 重度者 8 例 ;病程 <1 天者 71 例 , 1 ~ 2 天者 21 例 , 2 ~ 3 天 者 8 例 ;WBC <4.0 ×109/ L 者 3 例 , 4.0 ~ 10.0 ×109/ L 者 93 例 , >10.0 ×109/ L 者 4 例 ;血 BUN 1.8 ~ 6.4mmol/ L 者 76 例 , >6.4mmol/ L 者 2 例 ;ALT <46u/ L 者 71 例 , >46u/ L 者 7 例 ;AST <46u/ L 者 74 例 , >46u/ L 者 4 例 。 两组经 χ2 检验 及 Ri di t 分析 , 患 儿在性别 、年龄 、病情 、病程及 WBC 总数 、BUN 、A LT 、AST 方 面 差异 均 无 显著 性 (P > 0.05), 提示两组随机选择性好 , 具有可比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