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

合集下载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摘要:高职院校的主要职能是向社会输出大量的具有较强专业性、可以“零距离”上岗的技术人才。

许多教育学家以及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地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并且不断地进行实践。

结合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特点、学生自身状况,对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人才培训模式进行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教育理念;课程体系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产业支柱之一,机械制造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

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专业素质和整体素质不够高,这也成为许多企业拒绝他们的重要原因。

高职院校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机械类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亟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专业性高职院校主要是为了给社会的某一个单一的职业培养专业性的技术人才,所以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2.应用性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为了给社会培养出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它是面向特定的某一职业或职业群体的,相比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它更注重学生在以后社会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对理论知识的教学,一般都停留在“必需、够用”的阶段,高职院校也是以应用为目的来构建的。

3.实践性高职院校相对于普通高等学校来说,更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从高职院校的课业安排就可以看出,专业实践课程所占比例远大于文化课程,上实验课和进行实习的时间在教学时间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高职院校也把培养“零距离”上岗人才作为学校的教学目的。

4.职业性高职院校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和职业需要的人才,职业定向教育是其基本特征。

高职院校必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愿,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引导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专业,为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二、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在与世界接轨,教育理念的冲突也随之而来。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

机械工程师的职业发展之路一、机械工程师的职业规划作为一个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成为了每位机械工程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二、技术能力的提升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技术能力是最基本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工程领域也在不断创新和进步。

因此,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提升自己的技术能力。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参与项目实践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保持竞争力。

三、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除了技术能力,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项目管理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实际工作中,机械工程师往往需要参与各种项目,需要具备良好的项目管理能力,才能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

因此,机械工程师可以通过学习项目管理知识,提升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四、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机械工程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制定长期和短期的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通过不断努力和实践,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职业生涯的成功。

五、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机械工程师需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竞争力。

因此,机械工程师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学习班等方式,不断学习新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六、结语作为一名机械工程师,职业发展之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才能在职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希望每位机械工程师都能够制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断努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祝愿大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新时期高职机械类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新时期高职机械类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途径研究

新时期高职机械类教师执教能力提升途径研究张 丹(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21)摘 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战略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知识储备,更应运用“互联网+”技术,提升自身的执教能力和各项技能,本文结合高职机械类教师现状,从五个方面浅谈提升教师执教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师;执教能力;创新创业教育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可,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高,竞争也日趋激烈,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培养的质量,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与高职教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同时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特殊时期下,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业,教育部建议利用“互联网+”的模式开展线上课程学习,做到全员“停课不停学”,那么教师就要“停课不停教”。

由此,教师的责任更加巨大。

新时期,提高教师执教能力意义迫在眉睫。

一、高职机械类教师执教能力的内涵高职教育区别于本科教育,不同于技校教育,其特点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因此,高职机械类教师不仅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备岗位的实操能力。

那么,如何将老师的知识和技能最大化地转移给学生呢?教师的执教能力高低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的执教能力,通常可以理解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各种教学与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自身能力[1]。

新时期高职教师的执教能力涵盖范围比较广,包括在科学思想的指导下,将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所涉及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教育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运用“互联网+”技术的能力。

二、高职机械类教师现状(一)教师来源单一,师资质量不高近年来,随着高职的不断扩招,教师数量明显滞后,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直接应聘为高职教师,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对教学的要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达不到高职教师的理想状态。

关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探究

关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探究

关于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的成长探究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尤其工科专业的学生人数在不断扩增。

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的现状,并针对其优缺点,提出了培养的具体措施。

高职院校工科青年教师一、引言随着人民对高等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对高技能人才实际需求的快速增加,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得到了空前扩大,并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之一。

近年来,机械、汽车、道桥、建筑等工科专业学生人数的扩增给高职院校明显不足的工科专业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实践技能,能进行技术操作并对实训、实习进行指导。

尽管很多高职院校引进大批青年教师来补充师资队伍,使得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迅速增长,但这些新进青年教师大多是刚刚踏出校门的研究生,普遍存在教学能力不足,技术经验欠缺等一系列问题。

作为一名工科专业的青年教师,深刻感觉到丰富的实践技能对教育教学至观重要。

因此,青年教师应主动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利用自身的优势主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实践能力,使自己快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高职院校工科专业青年教师的现状(一)青年教师所具备的优势青年教师普遍具有高学历的优势。

近年来高职院校对青年教师人才的引进,越来越注重学历。

各高职院校引进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应届毕业生基本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

这些刚入职的青年教师知识新颖、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具有创新精神,能采用新颖的教学设计、先进的教学手段完成教学任务,把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自己的理解生动化、形象化的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此外,经过多年正规系统的培养教育,青年教师理论基础扎实,自学了除本专业外的其他新理论、新技术,大多数不但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具有出色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而且很多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现代管理学都有较广泛的涉猎。

职高升学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初探

职高升学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初探

职高升学机械专业教学方法初探作者:孟凡英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33期河北迁西●孟凡英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技术人才,然而,中职毕业的技术工人为了适应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需要到高等技术院校深造。

为了满足社会与学生的要求,办好职高升学是职业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机械专业应用广泛,人才需求量大,要求也很严格,不仅要有较熟练的技术,而且要有较全面的理论。

为了与高等教育更好地衔接,笔者在机械专业理论教学中进行了初步探索,总结几点与大家交流。

一、透解考试大纲,明确考试目标教师要依据考试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和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学习内容,领会考纲中的“了解”“掌握”“熟悉”“理解”“会用”等字眼的含义,选择指导作用大、适应范围广、内在联系强、使用价值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制定出能切合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

二、构建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点的考查方式高考的主要知识体系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机械制图与公差配合、工程力学与工程材料、机原机零与液压传动。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每个知识系统的特点和知识的连贯性,和学生一起分析每一部分的重点和可能出现的题型,吃透应该掌握的重点,练熟可能出现的题型,并锻炼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尤其是结合实践的题目。

三、综合运用知识,掌握解题技巧教师要通过典型例题教会学生综合性、概括性、全面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方法,掌握具有代表性的解题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依据概念、原理等要准确,确定的解题步骤要合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

如解决材料力学中设计截面尺寸问题,首先要用静力学知识列平衡方程求出约束反力,再用材料力学中的强度条件式设计截面积。

此例题包含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通过此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复习了工程力学的内容。

又如液压缸串联计算问题,通过分析液压缸各部分压力,并且合理运用静压传递原理和液流连续性原理,教会学生解决这类问题的技巧。

论高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论高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提高途径

论高职机械类专业课教师教学质量提高途径目前,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课教学不同程度的进行改革与创新,比如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模式,在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和模块化教学等,这对专业课教师,特别是实践课教师提出了更高、更远的目标和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提高专业课教师专业综合素质、技能水平,提升教学能力,培养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是这场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

1 职业院校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的进一步增加,一些高职院校也都定期或不定期安排教师去企业实践进修学习。

但总体来看,不少教师去企业后的实践进修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效果和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去企业实践锻炼和进修学习的动力不足,目标不明确。

尤其是年轻老师,由于从高校到职校,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状态使他们在教学中面临很多实际困难和障碍,需要锻炼和充实的专业东西太多。

在这种情况下,个别老师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比较模糊,目标不明确,准备也不足。

更有少数教师怕吃苦,把去企业看成负担,抱着应付差事的侥幸态度,思想上放松,行动中慵懒,整个过程属于被动状态,收获少,效果差。

(2)受企业生产管理和生产任务的限制,下厂教师,多数只是去车间转转看看,很少有接受生产任务和实际动手的机会。

所以,他们接触的也仅仅是从车间生产流程和设备运行中,走马观花般的将一些自己以前在高校学习中没有接触的东西见习一下。

说穿了,无非就是对书本理论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提高,仅仅停留在“懂了”的层面上,但仍不会自己独立操作。

锻炼和进修结束后,回到课堂上,会讲了,也讲明白了,但就是不能独立去做,更无法亲自教学生去做,教学质量难有以有较大的突破。

(3)作为学校,目前,也缺乏对实践进修教师去企业实习锻炼计划方案的制定,实施、检查、监督,总结、评价、验收以及奖惩等,大多数下厂的教师无压力,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不足。

2 对策与措施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方法和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高职阶段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探讨针对该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课程设置与内容优化高职阶段的教学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课程设置应以实践导向为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项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

此外,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注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引入新的技术理念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培养学生掌握前沿技术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优化1.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结合讲解、示范、实践、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可以将实验室、工厂等实际工作场所作为教学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实践,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式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引导式学习的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 组织交流与合作: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学习和合作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评价方法与机制优化为了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需要优化评价方法与机制。

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实践报告、课堂表现、项目评估等。

评价过程应注重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考核,而非仅仅依赖书面的考试成绩。

并且,评价结果应向学生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结语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非常重要。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师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师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师工作经验交流材料自动化工程技术的发展给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挑战。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教师,我在多年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愿意与各位分享。

首先,作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师,拥有坚实的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在大学期间专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了此领域的核心理论和技术。

在教学中,我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举例、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提升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

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特点,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实践,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我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学术竞赛和实验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另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我工作中的关键。

我努力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教学中,我随时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我相信互动式教学的重要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能更好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我还注重与同行教师的交流与合作。

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学研讨班,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的问题,互相借鉴经验与教材。

同时,我也积极参与学科教研活动,撰写教学研究论文和课程教案,为学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我还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工作和学生工作,担任班主任和学生社团指导老师,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通过这些工作,我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贡献。

总结起来,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教师,我注重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实践应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同行教师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机械类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现实中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工作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影响了教学的实效性和质量。

需要探究一些新的策略,来提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一、建设实训基地,加强实践教学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在建设实训基地时,可以与企业合作,引入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生产工艺和设备。

实训基地还可以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技能。

二、更新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产业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

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紧密结合产业需求。

可以邀请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介绍最新的技术和发展趋势,让学生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动态,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教师是推动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而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是制约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问题。

学校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开展定期的教师培训和技能提升,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实效性。

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校企合作是提升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教学,让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项目流程,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机械类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创新项目和比赛,例如机器人大赛、设计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机械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机械教师个人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机械教师,我有幸站在三尺讲台上,传授机械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机械世界。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收获颇丰,感悟良多。

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热爱教育事业,坚定信念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

作为一名机械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教学中,我始终坚守信念,热爱教育事业,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学生。

我相信,只要用心,就能点燃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在机械的海洋中畅游。

二、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械行业也在不断进步。

作为一名机械教师,我深知自己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

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将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机械的魅力。

三、严谨治学,精益求精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在备课过程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查阅资料,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

在课堂上,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力求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关爱学生,尊重个性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

在教学中,我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个性。

我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关爱中成长。

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的榜样,言传身教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我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加强沟通,家校共育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共同探讨教育方法。

我相信,家校共育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总之,作为一名机械教师,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为我国机械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将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机械人才而努力。

中职机械教师个人总结

中职机械教师个人总结

中职机械教师个人总结中职机械教师是一项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职业。

在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我深切体会到作为一名中职机械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和乐趣。

在工作中,我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思考,对中职机械教师的工作进行个人总结,以期能够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首先,作为一名中职机械教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机械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新的技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只有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学生提供最新最全面的教育。

其次,作为一名中职机械教师,我认为要注重实践。

机械学科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和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掌握。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他们通过动手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技能,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胜任各种任务。

另外,作为一名中职机械教师,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机械学科不仅仅是技术学科,还需要学生具备各种综合素质,比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

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不仅仅是技术人才,还是品德高尚的社会人才。

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学生才能在社会中立足,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也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比如,有的学生学习不积极,缺乏上进心,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学生家庭环境复杂,缺乏基本的道德观念,影响了学习氛围;有的学生基础薄弱,很难跟上课程进度……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对于学习不积极的学生,我会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家庭环境复杂的学生,我会多沟通交流,关心他们的成长,尽力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会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建立扎实的基础。

机械制造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机械制造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机械制造教师个人教学工作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2023年,机械制造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机械制造技术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然而,面对市场的不断变化,我们的教育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机械制造教师,我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教学实践: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注重了如何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技能水平。

对于机械制造这门课程来说,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学生要想真正掌握机械制造的技术,必须首先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

因此,在上课的时候,我经常会让学生回顾一些基础的内容,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同时,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操作。

实践是提高学生技能的最好方法,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机械制造的技术。

此外,我还注重了课外实践,通过实践环节的设置,鼓励学生参与不同的机械制造项目,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提高技能水平。

二、计划制定:合理的课程设置,高效的教学方法在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主要注重了如何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这门课程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我们需要在设计课程时尽可能地将它们覆盖。

然而,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因此,我会尽量精简和压缩课程内容,让每节课都能够涵盖许多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还会选择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在选择教学方法方面,我注重了多元化的理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优劣势,因此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

我会尽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解、互动、实操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评估反思:从学生角度出发,不断提升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这其中,我主要注重了从学生角度出发,了解他们的反馈和意见。

浅析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浅析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

浅析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与创新路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崛起,机械工程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这就要求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也要不断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从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路径1. 教学理念的更新: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灌输式教学,这种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课程设置的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机械行业的知识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必须根据行业的实际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

3. 教学模式的创新:机械行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行业,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实践,通过项目驱动式、问题驱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教学评价体系的重构:传统的考试评价导向,容易造成学生的应试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能力的培养和实际表现。

二、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为了适应机械工程行业的需求,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三、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要实现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必须建立健全的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在教学资源建设上,应该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和设施条件;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职机械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只有不断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为机械工程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师和学校能够重视教学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路径,为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

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培养已经成为许多高职学校的重点。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如何优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力。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并提出几点建议。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二、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指导,让学生参与到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估的过程中,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实际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学习和实践,培养其团队合作、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

因此,在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中,应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实际操作评价、项目评价、作业评价等,以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

四、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优化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转变。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计启发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实施产学合作机械制造技术专业的教学应该与企业紧密结合,实施产学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并实施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习机会和就业岗位,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搭建平台。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技术专业高职阶段的教学方法优化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采用项目驱动学习、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产学合作,教师的角色也需要转变,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高职机械类专业的就业形势也面临了新的挑战。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探究相应的策略。

要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

了解行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与企业合作还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他们不断更新教学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机械类专业偏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有充分的机会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

可以通过实践实习、实验和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程项目,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结合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是推动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的关键因素,他们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可以加强教师的师资培训,提供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新理念的培训,更新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还可以建立教师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

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可以有效提高教学工作的实效性。

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要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实践经历和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还要加强对教学成果的评估和宣传,鼓励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更多的成果和突破。

要提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需要加强与行业的紧密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日益受到关注。

提升教学工作的实效性,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机械类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教育环境角度探讨提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的策略。

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知识。

机械类专业的教学涉及到复杂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理论,以保持教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了解行业的最新发展和需求,将这些信息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还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工具,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效果。

学生要提高学习意识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问,与教师进行互动。

学生还要加强实践训练,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类专业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实践操作,学生要利用实验室和实践场地进行实践训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教育环境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条件,支持和促进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

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帮助,为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教学工具。

学校还要改善教学设施和条件,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还要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和工作需求。

提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的共同努力。

教师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生要提高学习意识和主动性,教育环境要为教学提供支持和条件。

只有通过这样的共同努力,才能进一步提升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机械类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探索中职机械类专业教育之路

探索中职机械类专业教育之路

探索中职机械类专业教育之路摘要: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形式、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职教的学生从数量上看没什么大的变化,但专业选择的结构却在不断的改变,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时的考虑从过去的能否就业,转变为能否轻松,体面地就业。

大量的学生对“油腻腻”的机械专业不屑一顾,从而导致近几年机械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不得不“改行”,从事非本专业教学,如何改变现状?我们机械类内专业难道已经走到末路?本文从几方面入手分析一下机械教育的过去、未来。

关键词:职教教育教学制度多元化发展过去未来近几年随着教育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形式、领域的多元化发展,职教的学生从数量上看没什么大的变化,但专业选择的结构却在不断的改变,更多的学生选择专业时的考虑从过去的能否就业,转变为能否轻松,体面地就业。

大量的学生对“油腻腻”的机械专业不屑一顾,从而导致近几年机械专业不断的萎缩,大量的专业教师不得不“改行”,从事非本专业教学,如何改变现状?机械专业教学还有发展的空间吗?笔者就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相关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我国中职机械教育的发展现状据统计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是美国的1/4,日本的1/2,与德国接近,中国也一跃成为制造大国并把2020年制造业的发展目标定为力争进入世界制造强国的行列并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之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样担负着重要的责任,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中职学校培养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对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起到很大的作用,机械专业教育更是制造业也的基础和核心。

因此,要想提高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必须加强我国中职学校的机械教育。

二、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中国现代家庭的构成主要为“8421”即八个曾祖父辈;四个父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两个父辈,爸爸妈妈;一个宝贝疙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是几代人宠着、爱着。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类专业的需求日益增长。

高职机械类专业作为培养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渠道,其教学工作的实效性提升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入手,探讨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的途径和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内容的优化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在当前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应当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使之更贴合专业发展的需求。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结合企业需求,开设相关实操课程。

还可以引入跨学科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无论对于高职机械类专业还是其他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在机械类专业的教学中,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可以引入案例教学和项目实践等方式,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能力。

引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互动性。

教学管理的优化对于提升教学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机械类专业的教学管理中,应当建立健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监控和评估。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要加强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利用外部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实效性。

四、学生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高职机械类专业还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就业观念,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新形势下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实效性提升,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管理和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量和改进。

只有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素质教育,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培养更多的机械类专业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试论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

试论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

摘要:机械专业教师是技工学校师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信息技术条件下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机械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培养高技术人才、实现技工教育的目标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信息技术条件机械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终身化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要求,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我国近年来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

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的特点。

本文着重讨论信息技术条件下,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特点机械专业内容涉及很多机械设备,大部分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对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有畏难情绪。

同时,机械专业教学的特点是实践性强,动手操作机械设备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这对于没有机械专业基础的学生来说,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所以,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首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机械专业的特点,消除畏难和恐惧心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就是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该专业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有对该专业发展的前瞻性眼光由于技工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所以企业的需求是技工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风向标”。

机械专业随着计算机信息和控制技术的发展而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必须善于观察了解该专业技术和工艺的发展变化,把触角伸向企业,伸向市场。

应定期到企业调研,了解相关企业的最新产品以及对人才的需求。

根据调研结果,调整教学目标和方法。

这就要求技工学校教师做“预言家”,具有高度的职业前瞻性与敏感性,把教学、教研和调研结合起来,做具有21世纪职业教育特点的全能型教师。

2.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机械专业是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而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更强调实践性。

目前技工学校的招生存在很大困难,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成就难以被社会客观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企业管理论文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
王玉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不断地涌现,促使机械制造类从业人员加快了知识更新、技能提升的步伐。

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就业直接面向企业的生产一线,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及技能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授课技能和对设备的操作能力,为此,探讨高职院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机械制造专业教师成长探讨
1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1.1 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调查可知,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对机械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如下:普通机械加工设备以及数控生产设备的操作人员、车间工艺人员、车间质检员、机械设备的维护、维修与管理人员;车间生产调度及生产管理人员、机械产品的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

1.2 对专业教师的要求(双师型要求)。

专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懂教案设计及课堂管理、懂学生心理。

2 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的现状分析
2.1 与企业的工程师对比,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师不足的表现
2.1.1 有理论知识,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理论功底较为深厚,但对事物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上,缺乏直观的认知。

就机械零件制造技术而言,许多教师接触图纸机会多,接触实体零件的机会少,往往就图纸来想象或臆断零件的加工工艺和加工方法,很少考虑
企业的加工设备、装夹方式、加工方法、加工成本。

2.1.2 缺乏对区域企业的了解
①企业的设备、人才状况。

设备、人才因素是企业的硬件。

作为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它是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因此,资金投入较大,它们在拥有大量的普通加工设备的同时,还拥有必要的高、精、尖加工设备,这是民营资本无法比拟的。

国有企业中加工中心数量较多,其数控系统以西门子系统为主,柳州民营企业的大部分加工设备较为普通,许多还是国营企业淘汰的二手设备,后期购买的设备以数控车削、数控铣削设备为主,加工中心在民营企业中较为少有,其数控系统以FUNC 系统为主。

在人才方面,由于国企体制较为健全,资源及福利有保障,晋升通道畅通,职业培训机会更多,社会认可度高,因此,他们吸引了众多专业化的优秀人力资源。

而民营企业由于观念、资金、资源、培训、制度、福利、保障及社会认可度的限制,很难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因此,出现了国企人才过剩,而民企人才严重不足的现象,这种局面在较长时间类还会延续。

这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就是一种切入的大好机会。

②企业的产品特征及企业的技术状态。

大中型国有企业的产品是以整机或市场需求量大的产品为主导产品,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资金需求量大,生产组织规模化,设备能力强。

民营企业的产品以零部件为主,大多是为国有企业的整机产品配套,即使生产的是整机产品,其市场量也较为狭小,它是对国有企业产品市场的补充。

作为柳州市的民营企业,大多是为柳工、五菱、柳汽、柳特配套的中小企业。

其主导产品大多是轴类、套类、箱体(壳体)类、叉架类、齿轮类、冲压件类、车架车身(结构件)类、钣金类、弹簧类、五金类、
液压附件类产品。

作为机械制造类的专业教师,我们需要了解企业的产品构成、企业的技术状态,才能有的放矢研究专业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2.2 教案经验的不足
2.2.1 教案方式、方法。

教务处的专家在听年轻教师讲课的时候,经常发现他们对某些知识点只作蜻蜓点水式的分析,缺乏深度和剖析,导致学生对该知识只知其表而不知其里。

其次,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年轻教师课堂语言生硬,照本宣科,不会倾听学生心声,急躁缺乏耐心,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学生身上。

以上诸多现象除了与他们的教案能力有关外,经验不足、方法不当、手段不熟练是最大的责任载体。

2.2.2 教案工程设计。

教案工程设计是以教案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案问题为宗旨而进行的预先设计。

许多新教师不会教案工程设计或对工程设计的目的性不明确或设计中忽略了环节、忽略了它的完整性,导致在教案过程中缺乏目的性、统一性,想到什么讲什么,教案效果很不好。

2.2.3 对学生的心理了解不足。

许多新教师忽略或者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因素,课内教案常采用灌输式的教案方法,以完成课堂教案任务为驱动目标,没有顾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学生的交流局限在“明白了吗?懂了吗?”这些干枯的语言表达上,不会观察学生的表情及肢体语言。

3 高职机械类专业教师成长之路探讨
3.1 教案工程的设计。

教案工程设计要体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特点。

它要求教师在透彻分析教材的同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教案内容,将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选择适当的载体,展示对知
识目标、能力目标的要求,展示知识重点、难点的处理办法。

教案工程设计还应体现教案的手段、方法及教案目标的考核办法。

理论教案工程结合课程内容,要以实施的载体———轴类、套类、盘类、箱体类等零件的加工来展开,设计思路要使教案内容具有明确、清晰的目标,所授知识需为学生所接受、掌握。

实践教案工程的设计采用整周实训的形式,结合校中厂所承接的企业加工零件,完成一些简单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的加工———《螺纹的车削加工》、《轴类零件的加工》、《套类零件的加工》、《型腔零件的加工》、《箱体零件的加工》。

操作实践教案工程结束时,教师要对加工出的零件或复杂零件的部分工序进行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总结、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实践教案的优势。

综合技能工程的设计可穿插与考证相关的教案资料,使教案、考证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同学们机械加工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有意识地提升同学们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的能力,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考证完毕可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使学生更能适应工厂岗位的要求,实现教案与生产实际的零对接。

教案考核———技能、产品。

机械制造类专业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辅的原则对学生进行考核。

主要考核学生操作设备加工零件过程中对工艺文件的理解程度、对机械加工设备掌握的熟练程度、对工装夹具的应用能力、对检测器具的使用能力及产品的合格率来进行评定。

3.2 做好教案反思。

教案反思是教师教案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课后反思,我们可以知道教案目标设定是否准确,课堂的知识容量是否合适,知识衔
接是否自然,知识渗透是否得当,知识剖析是否到位,教案重点是否突出,教案难点是否得到化解,问题情景设计是否合理,教案方法和教案手段是否得当,教案情感投入及语言表达是否到位,教案互动效果是否良好,教案是否达到预设目标,课堂教案过程是否有错误和遗漏。

如有不足,我们就要分析不足产生的原因,权衡利弊、得失,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

通过教案反思,我们可以修正不足,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3.3 挂职锻炼。

教师较长时间到企业生产一线挂职锻炼,充当企业的技术人员,身体力行地介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仅可以拓展眼界,学到新工艺、新方法、新技能,而且可以把自身相对零散的知识串联起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专业技能。

3.4 参观学习。

教师由于平时忙于教案工作,因此对企业的理解、对区域内行业的了解较为局限,参观学习不失为拓展思维、开阔眼界的捷径之一。

参观学习后,可召开以专业为基本单位的专题讨论会,以学生就业方向为引领,优化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案工程的设计。

3.5 教案科研。

教师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科研活动,不但可以将教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融入教改工程这个载体进行研究,还可以加深教师对本专业、本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师教案能力、创新能力和教案反思能力,在提高教师文化素质、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学术水平同时,促进教师教案水平的提高。

3.6 撰写论文。

撰写教案论文的过程是高校教师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教案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各种现象、积累的各种资料加以分析、思考、归纳,并提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通过论文的撰写,我们可以将教案经验、技术经验提炼
成自己的教案风格,从而促进专业教师的成长。

4 结束语
高职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们不但要面对繁重的教案任务,而且还要为上好每一节课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因此,自我支配的时间很少,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参加培训、学习,丰富教案内容,提升教案能力,是高职教师必须面对的现实。

当然,每个人成长的方式不尽相同,能找到一条适合自我快速提升的路径才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王莉静.工程教案法在《机械制造技术》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2 年·1 月·下期,38-39.
[2]徐国庆.职业教育工程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4).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