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现状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取得较大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待改进的方面。
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要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综合研究当代中国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比较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
同时,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研究,重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与转化,注意探寻从理论内容和理论形式方面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整体性;历史发展;生长点近些年来,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设立,作为其二级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受到国内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成果显著。
本文仅就这一研究成果作一概括性回顾,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的问题,做些尝试性探讨。
一、近些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概况这些年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主要是围绕下述问题展开的。
1、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国内学界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发表了许多富于启迪的观点。
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上可以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其理论表达)。
在这些学者看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主要是指它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说得具体一点,世界观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价值观,方法论主要是指唯物辩证法和历史辩证法。
他们持此说,是依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相关论述。
如,恩格斯曾经说过:“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
”恩格斯还特别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称为伟大的认识工具,他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研究一、本文概述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根本原则。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它强调要从社会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出发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重要工具。
它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存在着对立统一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看到事物的两面性,看到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实践的观点: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非常重视实践的作用。
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应该服务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阶级分析: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认为,阶级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
阶级分析要求我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要深入分析阶级关系,揭示阶级斗争的实质和规律。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这一观点强调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阶级分析以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几个方面。
这些核心内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本框架和指导原则,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工具。
2、阐述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实践中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为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它强调以唯物史观为基础,深入剖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帮助人们在实践中明确方向、把握大局。
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中,这种科学的指导原则有助于我们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确保实践活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成果转化的特殊性
技术 成果转 化 的主体 主要 表现 为实施 主体 ,即直
校 ,对教 职工 和对学 生 以及 对思 想政 治教 育理论
接将 技 术 成果 应 用 到生 产 中去 的组织 或 个人 , 其
一
课教 师 和对一般 教师 等 的转 化方 式都应 该不 同 。
四、当代 中国 马克思 主义大 众化研 究成 果转 化 方式 的特殊 性
的落脚 点在 于 “ ” 即大众 化 的过程 , 日如何 大 化 , 或
众化。 诚然 大众 化过 程 中所涉 及 到 的一 些要 素 。 诸 如 大众 化 的 原则 、 内容 、 众 化实 施 主 体 、 受 主 大 接
化 总体 上是无 偿 的” 的根本原 因 。
三、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 义大 众化研 究成 果转
般 是在法 律 上对技 术成果 享有 支配权 的组织 和
个人 。 比较 而 言 , 相 大众 化研究 成果 转化 主体有 如
下特 征 :
第一 . 大众 化研究 成果 转化 方式表 述 的精准 、 明晰程度较 低 。技术 成果转 化之 所 以有 前述 五种 精准、 明晰 的方 式 , 因 为技术成 果 的转 化 本质 上 是
体 现出来 。 就转 化 目的方 面看 ,大 众化研 究成 果 的转化
、
当代 中国马克 思主 义大众化 研 究成 果转
化 性质 的特 殊性
探讨 大 众化研 究成果 转化 问题 ,有 必要先 了 解 大众化 与其 研究 成果转 化 的 内涵及 两者 之 间 的 关 系 。一般认 为 ,当代 中 国马克思 主义 大众化 ” “ , “ 的是 国家 采取 一定 的手段 和途径 , 当代 中 国 指 使
支 付相 应 的报酬 ; 反 , 术成 果 的应用 转 化 总体 相 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系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的具体现实和国情和历史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
标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方法深入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水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来指导和解決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考验,对提高党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決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快党的事业的发展有重大现实意义。
1.坚持实事求是方法实事求是唯物主乂认识论和辩证法,是党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是机械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简单相加,更不是从“本本”出发在实际中套用马克思主义,而是在深入到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中,研究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特点和规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列宁称之为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毛泽东概括为实事求是。
正是在实事求是方法指引下,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出发,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做到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主观和客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本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与时俱考本科的途径进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是实事求是的必然要求。
2.矛盾分析方法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矛盾分析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际辩证地统一起来。
因此,矛盾的对立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方法矛盾分析方法运用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就是要首先把握时代脉搏,对世界形势和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做出清醒和正确的判断,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主题,并且深入了解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特殊性,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点,找到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答案:母亲
案例2 某十字路口,前方亮起了红灯,这时人行道上挤满了人,一 位汽车司机却没有停,但没有压死人,请问:这是为什么?
答案:汽车司机步行
一次,英国皇家海军招考雇员,口试题目为: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你驾驶车路 过一车站。有三个人在等车:一个是快病死的老太太;一个是救过你命的医生; 还有一位是你梦寐以求的情人。车只能载1人,你会载哪位?理由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简介
2.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是认识事物部分与整体辩证关系的完整过程,是人们思考 事物、对象的必要思维方法与阶段。分析是研究,综合是创造。
2)归纳与演绎: 归纳是演绎的基础,演绎则为归纳确定合理性和方向。归纳
与演绎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3)从抽象到具体:就是把抽象的、内容贫乏的概念、理论赋予丰富的经验 和实践内容的过程,要实现认识的两次飞跃。 4)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要求把对事物历史过程的考察与对事物内部逻辑的 分析结合起来,逻辑的分析应以历史的考察为基础,历史的考察应以逻 辑的分析为依据,达到客观、全面揭示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目的。可使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 力和灵魂。要创新,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 上和技术发明上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 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
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
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 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
4.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1)移植方法
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 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 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移植方法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 方法或技术移植等等。
马原理研究生学习计划
马原理研究生学习计划一、学习目标1.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和精髓思想;2. 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和批判思维能力,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作出贡献;4. 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研究,探索新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学习内容和方法1. 阶段性学习:根据学习进度和专业要求,分阶段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围绕主要课程内容制定学习计划;2. 多方面学习:不仅要学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著作,还要关注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成果和新理论观点,拓宽学习视野,开阔思维格局;3. 多种方式学习:除了课堂授课外,还要通过阅读论文、参加学术讨论会、撰写学术论文等多种方式学习,提高学习效果;4. 实践结合学习: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社会现实,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理论水平。
三、学习计划1. 第一阶段学习计划(一年)(1)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弄清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阅读相关学术著作,了解不同学派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读和理解;(3)参加研讨会、学术报告会,扩大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
2. 第二阶段学习计划(一年半)(1)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定领域,如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价值理论等;(2)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探讨;(3)开始撰写研究生论文,选题范围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
3. 第三阶段学习计划(半年)(1)结合研究生论文选题,深入研究和撰写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2)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成果展示和成果转化工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
四、自我评价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渠道,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和交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J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 @A 卷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 三进 的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三进$的理念就是解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的指导地位(高校工作的特殊性质以及大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是高校加强# 三进$ 工作的内在依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三进 中图分类号QF#ECCC文献标志码$CCC文章编号EFJ!K"LAM!"!!"!K""!JK"J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原创性(战略性的理论体系丰富和继承了马克思主 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时代高校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用这一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师生头脑'# 三进$ ! 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是当前重要的职责和任 务) 高校#三进$'需要处理好教材体系与教学体系(知识体系与信仰体系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这一科 学理论体系的#严密逻辑$ *E+ %处理好#三进$过程中理论化与大众化(教育主体与客体(教育外化与内化( 教育目的与手段等#四种关系$ *!+ '而且需要正确认识#三进$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第 @A 卷第 ! 期 B)-'@ACD)'!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高校 三进 的理念原则与路径
孟东方E 杨维东! 刘富胜!
!EI重庆师范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E@@E%!I重庆工商大学C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C#"""F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汇报人:2023-12-13•引言•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目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科研能力提升与学术影响力扩大•保障措施与政策支持01引言背景与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高校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国内外形势下,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具有更加紧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年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科定位不够准确、学科体系不够完善、学科内容不够丰富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学科建设现状及问题VS02学科定位与特色发展学科定位明确与特色发展学科定位明确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应明确学科定位,突出学科特色,强调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特色发展各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优势,结合地域文化、学校历史等,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科发展规划,形成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发展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应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研究,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水平。
创新发展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发展,探索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科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科评价体系,包括学术成果评价、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社会服务评价等方面,以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科建设水平和成效。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科研经费支持、提供学术交流机会等方式,激励教师积极投入学科建设,提高学科建设质量和水平。
学科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学科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03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注重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科交叉与融合鼓励教师跨学科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实践转化路径研究
中图分 类号 : D 9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3 1 6 0 ( 2 0 1 3 ) 0 4— 0 0 2 4一 O 5
当代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 向实践转化 的过程,
是作 为社 会 实 践 主 体 的人 运 用 理 论 指 导 实 践 的 过 程 。从 本质 上讲 , 理论运 用 过程 是一 个 主 、 客体 相 互 作用 的互 动过 程 。这 个 过 程 能 否 顺 利 实 现 , 既 取 决 于一定 的社 会 主 体 条 件 , 也 取决 于 一 定 的客 观 社 会 环境 。 因此 , 从改 善 主体 条 件 和客 体环 境 人手 , 系 统 构建 理论 转化 的条 件 和 机制 , 便 是 当代 马 克 思 主 义
少, 大多数属于基本了解 , 还缺乏深入研究或深层次 地理解。由此可见 , 如何深化党员 干部对当代马克 思主义最新成果 的理论认知 , 是 当前 推动理论向实
践 转化 的一 项首 要任 务 。 强 化党 员 干部 的理 论 认 知 , 既 要 从 理 论本 身 人
和形式 。当前 的主要 任务是 如何抓落实 , 发挥党 内 学习制 度的实 际功 效。特别 是要 克服 任务式 的学 习、 突击式的学习和形式 主义学习等倾 向。构建社 会化理论服务体系 , 是 当前推动理论普及 化 的重点 所在 。长期以来 , 在理论服务社会化 方面, 国民教育 发挥 了基础性作用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巩 固国民 教育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 拓宽理论传播渠道 , 丰富理 论传播形式。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新兴媒体 和社 区教 育在理论服务上的作用。要通过建 立完善 的机制 ,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
浅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论文摘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方法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研究生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仍着力在对具体内容的认知及其梳理,这当然是需要的,但毫无疑问是不够的。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而言,需要学习和摸索以及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方法性。
自觉的方法论意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以下的6个二级学科,都是很有必要的。
一、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马克思主义在其产生之后,如同人类一切重大的思想形态或重大的理论学说,都有一个其创始者、原创理论与后继者、后来实践之间的互动。
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有必要研究其概念、范畴和原理,因为它们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土壤底蕴”、“背景底色”和“理论空间”等。
例如,马克思主义发展论本身不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内容本身,即不同于理论认知,也不能等同于实践,而是根源于实践而对实践所作的能动的思维理论和逻辑把握。
其研究的基本对象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的生成和演变的历史逻辑;二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转化为其对象世界之中并从而认识、改造这一世界的实践进程;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自身所独有的逻辑规律;四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即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逻辑性、理论性和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论研究的概念范畴有:马克思主义的主旨及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与事实;马克思主义的取向与趋势;马克思主义的现有与应有;马克思主义的文本与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文体与话语;马克思主义的“正统性”与“非正统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性与现代性;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与民族性;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性”与“非西方性”;马克思主义的区域性与世界性;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性、学术性与理论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等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科技与科技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科技与科技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指导。
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开创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科技与科技创新的理论。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探讨社会主义科技与科技创新的内涵和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科技社会主义科技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创立和发展的科学技术体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科技的生产和应用服从于人民的利益,旨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为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社会主义科技有以下几个特点:1. 以人为本:社会主义科技把人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通过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满足人民对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2. 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科技的目标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服务,追求公益和社会效益,而不是追逐个人利益或者商业化。
3. 公平共享:社会主义科技致力于促进科技成果的公平共享,遏制科技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差距和不平等。
4. 自主创新:社会主义科技鼓励自主创新,注重培养科学家和技术工人,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社会主义科技的生命线,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力,推动经济增长,还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动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它能够提高生产力,改善劳动生产率,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
2. 促进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可以改善社会生产力,并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文明进步。
3. 提高国家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实力决定着它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能够提供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方法和技术,为人类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基础支撑。
三、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技创新的实践路径具有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需要建立健全的科技创新体系,包括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组织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
马克思题目
A.绪论一、单项选择1.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 )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创造性2马克思的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A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B 《神圣家族》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D 《德意志意识形态》3.从1872年到 1904年这一革命和平发展时期,出现的机会主义主要是 ()A第二国际修正主义 B拉萨尔主义 C杜林的社会主义 D英国工联主义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根本上说是 ( )A为了政治权力而进行的 B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 C为了全人类的利益而进行的 D为了本阶级的利益而进行的5.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是 ()A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唯物主义辩证法 D辩证方法6.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是 ( )A唯心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辩证法 D唯物主义7.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 )A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 自由资本主义时代C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时代 D资本主义制度走向瓦解的时代8.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者是 (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 C马克思 D威廉·配第9.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最积极的成果是奠定了这样的基础()A剩余价值论 B劳动价值论 C再生产理论 D流通理论10.“真理多元论”的观点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辩证法的观点 D机械论的观点二、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学说,因此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库。
答案要点: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因为,马克思主义提供给人们的只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般指导原则,而不是适应一切时代永恒不变的结论公式;它揭示的是自然、社会、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而不是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它阐发的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最终转化为更高级社会形态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论述某个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化的具体过程。
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不是包罗万象的知识总库。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重点:实践的观点,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一.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观点)(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的发展提出认识的新问题;提供必要条件: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提高认识能力),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标准,最终目的。
实践观点的重要性:研究社会科学时,只有尊重实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认识和学习符合科学的客观规律(二)认识运动的规律人类运动的基本规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认识,在实践,再认识,认识的运动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
(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普遍性和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和优点。
方法论: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科学,在以认识知道实践,在时间中坚持和发展社会科学,才能得出正确的知识,并且不断创新。
二.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事物联系具有普遍性:(一)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二)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环节或部分,并通过其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三)任何事物的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都是互相联系的系统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
系统即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和开放性)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的观念,科学的认识事物的联系,反对一刀切和一风吹,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学习,避免“片面主义”错误。
三.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矛盾分析法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1矛盾的观点:矛盾即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分析方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PPT
社科理论界也要“走转改”
◆“走转改”是贯彻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解决社科理论工作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本要求。
◆“走转改”是坚持我国社科理论工作性质、解决 社 科理论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重要途径。
◆“走转改”是把握人才成长规律、解决社科理论 战
线“建设什么样的队伍、怎样建设队伍”的有效
“走转改”:社科界在行动 ◆把“走转改”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哲 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自觉行动 ◆“用‘脚底板’做学问”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
• 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 立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 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 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 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 (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面向工人阶级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 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 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的幸福将 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 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 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为大多数 人带来幸福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马克思
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海德格尔在其 《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讲,马克思的思想比 一切历史学优越的地方在于,马克思是深入到历 史的本质性的那一度中去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萨 特的存在主义都没有深入到那一度中去,而只有达 到了那一度,才有资格跟马克思主义对话。 要请教马克思,就要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即 社会现实)一度中去。
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 离开问题的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马克思说过:“问题 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 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 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
马克思主 义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马克思主义如何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提供了深刻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力的决定性作用。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因素。
马克思认为,生产方式的变革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原因,而科技创新能够改变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方式,从而极大地提高生产力水平。
例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技术、电力技术等重大科技创新,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新兴科技的不断涌现,正在引领着新一轮的产业革命,进一步推动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和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该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在科技创新中,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例如,在研发一项新技术时,不仅要关注技术本身的性能和特点,还要考虑其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市场需求、社会影响等因素。
同时,科技创新是一个不断探索和试错的过程,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勇于创新和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帮助我们在科技创新中保持客观、全面和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和效益。
马克思主义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人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要尊重科技工作者的劳动和创造,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条件,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能。
同时,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科技创新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制度对科技创新的影响。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路径探索
职教视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路径探索文/陶泱霖摘 要: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理论联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发挥理论的价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能够有效地实践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但目前我国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率较低,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析加强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必要性,并对其路径进行探索性研究。
关键词:高校 理论与实践 教学科研成果 转化课 题:本文系2016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高职院校“两个教育”互融环境下的美育育人路径探索》(项目编号:EJA160427)阶段性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才竞争日益激烈。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教育教学要与时俱进。
在高校中,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是两项最重要的工作,同时也是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学校学术水平的高低要通过科研活动来体现,而科研活动的研究又离不开教学活动的支持。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会认为这两项工作是分隔开来的,而且很多教师认为科研活动高高在上,专注于科研而忽略了教学,同时也就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从而使教学活动没有取得长足进步,反过来又耽误了科研活动的开展。
一、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都比较愿意将研究成果向企业或校办工厂推广,如果能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而目前大多数高校不太愿意或者没有好的途径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造成了资源浪费,也使得学校、教师与学生无法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好处。
目前我国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科研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重视,我们的科研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论文来说,我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论文发表大国,而且在重大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很快。
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心得体会
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成工作成效心得体会主题教育是指党员干部在一定时间内,以特定的主题为纲,围绕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进行深入学习、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的一种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成效。
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紧密联系,以及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
首先,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收获很大的一点就是理论学习对于工作成效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党的理论,如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指导实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经过深入学习,掌握理论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理论知识可以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指导我们的行动和决策,提高我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
因此,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是我们党员干部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提高工作水平的关键。
其次,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
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总结和反思,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
实际工作是理论检验的场所,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才能验证其科学性和实用性。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工作的发展。
只有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最后,在这次主题教育中,我也意识到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的相辅相成。
理论学习是我们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基础,而实际工作是我们检验理论学习成果的实践场所。
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摸索和实践,才能不断丰富和深化我们的理论知识。
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也可以通过理论学习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成果转化所有权的五种方式
成果转化所有权的五种方式
成果转化所有权的方式有五种,购买、租赁、特许经营、转让和合作。
首先,购买是指通过支付一定的费用,将成果的所有权转移给购买方。
这种方式常见于实物产品或者知识产权的交易中,例如购买一项专利技术或者购买一件产品。
其次,租赁是指将成果的使用权转让给租赁方,租赁方在一定期限内支付租金,但所有权仍然属于原所有者。
这种方式常见于房地产、设备等领域。
第三,特许经营是指原所有者将自己的品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使用权转让给特许经营方,以获取一定的特许经营费用和提高品牌知名度。
第四,转让是指将成果的所有权完全转移给另一方,一般发生在企业兼并、收购或者个人产权转让的过程中。
最后,合作是指原所有者与另一方共同投资、共同生产、共同
经营成果,实现共同所有权,共同分享成果带来的利益。
这五种方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在进行成果转化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所有权转移。
调研课题成果转化
调研课题成果转化一、确定成果转化目标在开始成果转化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转化的目标。
这包括了解市场需求、确定预期效益、以及设定转化的时间表。
目标应具有可衡量性、可达成性和相关性,以确保转化的过程和结果能够满足预期。
二、成果转化可行性评估在确定成果转化目标之后,需要进行深入的可行性评估。
这包括技术可行性(评估现有技术是否支持成果转化)、经济可行性(预测转化后的经济效益)和组织可行性(评估组织内外部资源与能力)。
通过这一步骤,可以确保转化过程的高效和顺利。
三、制定成果转化计划在明确了目标和进行了可行性评估之后,需要制定详细的转化计划。
这包括明确转化步骤、资源需求、时间安排和预期结果。
同时,应考虑到可能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四、实施成果转化方案计划制定完毕后,即进入实施阶段。
在这一阶段,应确保方案得到严格执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利用组织内外部资源,确保转化的顺利进行。
五、成果转化效果评估在实施成果转化后,应及时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应基于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不仅关注转化后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其他潜在的社会效益。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转化的实际效果,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
六、持续改进与优化根据效果评估的结果,对转化过程进行持续的改进和优化。
这包括对技术、流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不断完善,以提高转化的效率和效果。
同时,要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确保转化的持续竞争力。
七、推广与应用经过上述步骤,已经成功完成了成果的转化。
为了充分发挥转化的价值,需要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这包括向潜在用户宣传推广、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以及与其他组织或机构合作推广。
通过推广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扩大转化的影响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即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其实质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群众、引领群众的过程,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实践的过程。
哲学上讲,理论来源于实践,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传播给人民群众,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教育群众、引领群众,需要探究其具体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相关资料,总结出以下七点:
1、把握时代主流,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
当今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主流,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本质体现,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我们必须在内容上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点进行统筹规划。
要大力增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引导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民主法治精神、和谐合作精神,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境界,形成同心同德、凝心聚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局面。
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社会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形成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和群众意识的良好氛围,达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群众的目标。
2、注重理论向通俗语言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来的,经过精心提炼的研究成果是以一种理论形式表现出来的,其表达方式难免带有学术化的色彩。
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在语言和表述上有些过于深奥,真正让人民群众理解和掌握还有些困难。
因此,理论宣传者在阐释和解读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时候,要让人民群众听得懂,就必须注意用通俗化、大众化的语言来解读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毛主席曾说过:“有些天天喊大众化的人,连三句老百姓的话都讲不来,可见他就没有下过决心跟老百姓学,实在他的意思仍是小众化”。
言下之意,我们的理论宣传者要能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学习群众的语言,了解群众的想法,从朴实的人民群众中得来的理论再回到人民群众中去,其语言理应朴实通俗。
3、塑造良好的传播主体形象。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体主要是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或者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个人或组织,如党员干部、研究马克思主
义的专家学者、党和政府的组织、宣传部门等。
我们的党和政府一直以来都很重视自身形象,一个良好的传播主体形象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敬重、支持和理解,有助于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因此,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必须树立好良好的传播主体形象,从形象做起。
党员干部应勤政爱民,德政兼修,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专家学者应秉承正义和良知的传统,不断增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党和政府的相关部门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发展和改善民生,时时为人民群众着想,及时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等。
4、注重理论的实际运用,变理论成果为具体政策。
理论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只有变成具体的政策方针,才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才更具操作性。
我们要紧紧抓住推动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向具体政策转变的这一根本环节,始终把最大多数人的需要作为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以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直接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突破口,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成果转化成解决居民住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卫生等多项具体政策措施,让群众在具体政策中理解理论,领悟精神,能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是为大众服务的理论。
比如,在推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时,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理念,并且让群众感受到政策推动行动的具体进程;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我们党把科学发展的理念,具体化为发展低碳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让人民群众明白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等。
5、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和宣传队伍建设。
在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执政,必须要有正确的、统一的思想总揽全局,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形成统一的思想意志。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深厚马克思主义功底、能够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践,不断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践问题,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大家和一支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
6、重视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离不开宣传形式的多样化与现代化。
我党在理论宣传方面一直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的五十多人的小党变成八千万人的大党,并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不能不说其宣传力量的强大。
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主要是以日报、周报、通报、传单等形式,占领思想文化阵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
如今宣传形式更加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我们应充分利用报刊、图书、影视等传统媒介和网络、
手机等新兴媒介来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作用,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舆论力量。
7、树立典型实例,加强示范引导。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仅仅靠宣传是远远不够的,理论是需要和实践相结合的。
我们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目的是引领和教育人民大众,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人民大众能够学会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并用来指导自身的社会实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一直以来,我们社会中亲身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人物比比皆是,如雷锋、焦裕禄、任长霞、郭明义等等,这些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典型实例。
我们要深入群众实践,挖掘这方面的典型实例,做好这方面的宣传工作,加强示范引导,用人民大众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来感染人民群众,必然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