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 引言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不仅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与社会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为主题,探讨二者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2.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思想可以概括为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对立统一的法则,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这些方法论思想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南。

3.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3.1 唯物史观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指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这一观点对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者在分析社会现象时,必须注重经济因素的作用,并将其作为研究的核心。

例如,在社会学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鼓励研究者从经济结构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揭示经济因素对社会转型和社会变迁的影响。

3.2 辩证唯物主义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社会科学研究者认识到事物的发展是由矛盾的斗争推动的。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这种思想激发了研究者对社会矛盾的关注。

矛盾存在于各个社会领域,通过分析矛盾的性质、矛盾的发展过程以及矛盾的解决途径,可以深入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3.3 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结合实证研究方法强调通过数据和实证的方式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实证研究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研究者可以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社会现象,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验证理论。

这种将实证研究方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的做法,使社会科学研究更加接近真实情况,增强了研究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论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异同及相互借鉴[摘要]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门类,它们在方法上存在着诸多异同点。

本文对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指出社会科学应借鉴自然科学方法,自然科学也应借鉴社会科学方法。

最后提出为适应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不但要在研究方法上相互借鉴,而且要进一步走向结合。

[关键词] 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异同;借鉴0. 引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人类知识的两大主干门类。

自然科学方法是关于获得和发展自然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而社会科学方法则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分歧的基本点在于:自然科学的事实、陈述和评价标准都是客观的、实证的、普遍性的“事实”;社会科学的理论、事实及评价标准都只是反映研究者主观的、倾向性的“观点”,而非客观的事实。

自然科学理论是描述性的实证型的理论;社会科学则是由价值判断组成的规范型理论[1]。

两者的研究方法既具有一定的区别,又具有一定的联系。

同时,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还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科学研究更好地造福人民,造福祖国。

1. 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异同1.1 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的差异自然科学方法与社会科学方法在一定条件下,一定程度上,一定范围内各具特殊性,是有区别的,其差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2]。

(1)主体参与性的差异。

自然科学方法本身一般不考虑人的能动性、参与性,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没有人和人的意识活动参与的自发力量,而社会科学方法则要考虑人的能动性、参与性。

因此,社会科学方法比自然科学方法带有强烈的主体性。

(2)研究方法根本属性的差异。

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属性是为了确定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定量分析,而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根本属性是为了确定研究对象性质方面的定性分析。

(3)实验方法的差异。

实验方法有利于简化和纯化有关因素,对复杂的自然现象进行粗估分析,创造一些自然状态下不易得到或得不到的环境和条件,成功地捕获一些稍纵即逝的环境机制,使研究对象在一定时候多次重复出现,使模型和模拟方法的使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2)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初步探索,提出研究假设。初步探索并不是要直接回答所要研究的问题,而是为正确研究和解决问题寻找可供选择的方向和道路,为设计研究方案提供依据。初步探索也是形成问题研究假设的过程,研究假设是对要研究的问题做出尚未经过实践检验假定性的设想或说明,它是设计研究方案、研究指标,选择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指南。科学的研究假设是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它是科学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对客观事物的细微洞察和一定的想象力的结晶。
社会过程研究方法强调对于事物发展过程的研究,因为所有的社会现象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着的,只有充分认识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才能更好的认识事物,进而去更好的研究。马克思以前的研究方法大都从静态的角度去研究社会现象,忽略了事物不断发展、演变的事实,从而导致了形而上学的哲学思想;马克思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任何事物或现象的任何状态都是都是其不断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只有从事物的发展历程出发,才能更好的把握事物,从而形成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因此,在社会学研究中,我们不仅要从事物或现象本身出发,还要充分认识到事物的发展历程,从其发展过程出发,动态的去研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对于事物的正确认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
一、引言
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很多具体的方法,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无疑是人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如梅奥等人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美国霍桑电器公司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研究,得出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结论,为行为科学研究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相继出现的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学科也都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上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share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share

《马克思主义和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题目: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喀斯特生态脆弱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一.选题的背景由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和历史等多种因素,喀斯特地区一方面自然资源丰富,另一方面经济尤为落后。

而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产业,是喀斯特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差距的主要途径。

如何实现通过资源型产业带动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此必须思考在更为严峻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在经济落后且环境脆弱的喀斯特地区,实现资源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目的通过对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分析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二.选题的意义1.喀斯特地区资源型的产业发展受生态环境的约束我国喀斯特地区具有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低、经济落后等复合特征。

与一般地区相比,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相当脆弱,表现为对外界干扰反应灵敏和生态恢复力弱,大规模的开发必然引起大范围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

一方面要发展经济,解决当前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保护生态环境,解决未来问题。

因此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兼顾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生命周期短喀斯特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全国已探明的140种矿产资源中,其中储量占全国总储量30%以上的矿产就有20余种,其中煤、磷和铝的储量尤为丰富,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资源型产业成为喀斯特地区的主要支柱产业,在经济总量中比重较大。

同时,多数矿产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资源型产业的发展都要经历由出生、成长、成熟到衰老的生命周期。

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维度低、生态链条短、水土易流失、资源难探测、资源分布分散、开采浪费大等特点,其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更短。

所以在喀斯特地区发展资源型产业,可持续问题更为重要。

3.喀斯特、资源型与可持续,三元边际共同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喀斯特地区资源型产业在区域分布上多是大集中、小分散,点多、线长、面广,在空间结构上往往难以发挥规模经济和集聚效应,最后的结果多数是矿竭城衰,直接影响该区域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社会现象和社会变革的理论体系,其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对社会变革的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出发,探讨其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表现,因此要深入分析社会现象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揭示其发展的根本动因。

辩证唯物主义则要求我们从矛盾的角度看待社会现象,认识到社会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复杂系统,需要通过对矛盾的分析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历史的渊源和矛盾的辩证分析,不能片面地看待社会现象,要把握其发展的内在逻辑。

其次,马克思主义注重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分析。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现实是由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决定的,因此要深入理解社会现实必须揭示其阶级性和利益关系。

这种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敏锐地观察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不能忽视社会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剥削关系,要站在被压迫者的立场来审视社会现实,以实现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再次,马克思主义倡导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科学研究不仅仅是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指导社会变革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关注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和策略,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探索社会变革的有效途径。

这种方法论启示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不能脱离实际,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对于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和矛盾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现象,批判性分析要求我们关注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利益冲突,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要求我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社会变革的实践路径。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结课论文题目:关于双“11”流行背后的思考院(系):研究生院专业:计算机技术学生姓名: XXX班级: 14级09班学号: 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摘要:在互联网高度发达和普及的今天,网络购物日益成为一种重要并且不可替代的购物方式。

2014年双“11”天猫销售额到达571亿元,电商市场持续繁荣。

基于此,我们通过研究像双“11”购物狂欢节此类现象,分析网络经济流行原因、发展趋势,带给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寻找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策略。

引言2014年11月11日的光棍节,毫无疑问的成为了一场盛大的电商盛宴,网络经济再掀高潮。

事实上,各大电商平台,这一天的成交额都收入翻倍或者大幅增长,涨势惊人。

针对这一局面,我们需要客观、实事求是的分析它带来的效益,也不应回避所产生的问题,这一点对实现网络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双“11”的产生、发展、趋势概况从2009年开始,以天猫、京东为代表的大型电子商务网站一般会利用本年度11月11日进行大规模的打折促销活动,以提高销售额度。

从而成为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商业活动,称为双“11”购物狂欢节。

双“11”的重要性因为联系到购物节而受到人们持续的关注。

2009年,提天猫商城双11销售额为0.5亿元;经过2年发展,2013年,数据显示,这一年网路购物节,天猫以350亿元交易额成功收官,这个数字,大概是2012年美国网络星期一交易额的两倍。

等到今年2014年,11月11日,活动开场仅到第3分钟,阿里的平台成交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14分钟02秒,突破50亿元;38分钟28秒,交易额冲上100亿元;最终,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的交易总额为571亿元人民币,再创新高。

双“11”已经变为名副其实的网络购物狂欢节,对电商企业,商家,消费者以及物流企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

2、双“11”网络购物节流行的原因及优势2.1、有效的网络宣传和正确的官方决策在新媒介时代下网络议程设置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它目前虽不及传统媒介影响,但对媒介受众中网络人群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附:心得体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引言:要概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就必须搞清楚社会科学的含义、范围及其界定等;就必须搞清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性质,内容及其意义等;就必须结合中国的实际,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应用于历史的具体的中国实际;就必须客观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评价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理论。

本论文将针对以上四个方面分别论述。

一、关于社会科学的认识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等特点。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在中国社会科学的范畴指广义的人文科学。

(一)社会科学的性质及界定社会科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学科。

如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

广义的“社会科学”,是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统称。

社会科学大体上包括︰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及社会心理学。

在20世纪晚期,行为科学这一术语越来越广泛地用于人们称之为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

那些喜欢采用这个术语的人之所以这样做,部分是因为可以把上述这些学科与一些也属于探讨人类行为的学科像体质人类学和语言学等更为密切地联系起来。

[1](二)社会科学的特点社会科学的特点,我采用的是百科收录的观点,其他不同之处略有补正。

1、复杂性。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社会事物(或社会历史现象)一般都是非常复杂的,它们受众多自然和社会变量的制约,而这些变量之间往往又是彼此相关的、非线性的关系。

社会科学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具有自我组织、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社会事物的产生往往由偶然的事件或个别人物作为导火索,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模糊性.2、依赖性。

一般社会事物都是建立在众多自然事物的基础之上,或者与众多自然事物相联系,因此任何一门社会科学往往涉及众多自然科学领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全面发展状态。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所在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联系方式:论如何推进公平分配——基于中国国情的研究XX(XXX,XXXX XXXXXX)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关于公平分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述,总结了前人对于公平分配的研究方法及成果,随后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我国分配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多个政策建议。

关键字:公平分配;和谐社会;税费改革一、引言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础,没有公平的分配,社会的和谐也就难以实现。

社会公平分配问题是政治经济学争论的焦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从改革开放开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进,贫富差距问题日益加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一社会问题更是愈发严重。

贫富差距的拉大引发了阶级的分层和对立,甚至导致了民众对政府的不满。

人们对于公平分配有着强烈的诉求,当前形势下对公平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公众“仇富”心理,有效引导公众理性认知。

这一课题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深化对于分配公平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为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建言献策。

二、文献综述关于公平分配的问题有过很多学者做过研究,但是关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富公平问题,由于中国国情的独特性,相关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国内。

田野(1997)认为,分配公平的含义有两方面:一是指收入分配结果的公平,避免高收入与低收入者之间的个人收入差距过大,避免由于少数人收入畸高形成两级分化;二是指收入分配法则的公平,收入分配以人们对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大小为主要依据,贯彻公正与社会正义原则,不凭权力、人情关系和投机进行分配。

孙晓春(2008)认为,分配公平是基于人们对公平分配的理解,通过合理的分配原则和制度安排,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获得其应得份额,从而获得公平的对待。

公平分配是社会生活永恒的道德难题。

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马克思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文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姓名:闫国栋学号:2014210966专业:技术经济及管理学院:商学院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在金融研究中的应用摘要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当今各个学科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金融研究就是将市场交易、市场行为与理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金融理论研究,并以理论指导实践。

在金融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以实践为基础这一方法中的实证分析方法,本文首先阐释了以实践为基础的方法的种类及运用该方法的具体步骤,进而结合内源融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这一理论进行了实际分析,最后指出了这一方法在我国运用的现状及不足之处。

一、引言社会科学方法论包含很多具体的方法,而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无疑是人们在研究过程中使用最多的方法,如梅奥等人运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对美国霍桑电器公司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研究,得出了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结论,为行为科学研究在管理科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二次大战以后,相继出现的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等学科也都是建立在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上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主要是因为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通过实践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是社会科学研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如今在金融领域中,该方法也得到了大量的应用,一些著名的理论如MM理论、代理理论等都是在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证研究得到的。

总体来说,在金融领域研究过程中,存在两种研究方法,一种为理论研究,另一种为实证研究。

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指导实践,回答实践提出的各种问题,但是理论能够发展的程度,总是要取决于实践的需求,因为理论总是在一定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也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成为有指导意义的真理,如果脱离了实践,那么理论就没有了意义。

大量的实证研究是发展理论的必要条件,也是一个被称为“科学”的学科是否健全的标志。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由各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所组成的一个方法论整体, 其中各种方法既互相联系, 具有整体性, 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表现出可分性。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包括人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工作中, 所形成的以获得正确认识为主的认识方法和以改造世界为主的实践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方法论中最高层次的方法, 它们各自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许多方法。

认识方法即思想方法, 总的说就是实事求是的矛盾分析方法。

它包括观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收集材料的经验方法和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整理材料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亦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去粗取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方法。

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总的就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仑包括抓典型、点面结合、抓中心环节带动其它等具体工作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紧密联系的。

第一, 从最高层次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来讲, 它们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

人们只能根据改造世界的一定阶段的不同任务和目的来区分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认识方法依赖于实践方法, 在于“理论的方案需要通过实际经验的大量积累才臻于完善”。

只有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多次实践, 才能揭示客观事物的联系, 建立起逻辑思维的规则。

正如列宁所说“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亿万次地使人的意识去重复各种不同的逻辑的格, 以便使这些格能够获得公理的意义”,成为正确的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则。

同样, 实践方法也必须依赖于认识方法。

第二, 构成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的低一层次的各种方法之间也是密切联系的。

社会科学方法课程论文[全文5篇]

社会科学方法课程论文[全文5篇]

社会科学方法课程论文[全文5篇]第一篇:社会科学方法课程论文浅谈行为分析方法与转型中国法理学摘要: 转型期的中国正在面临着许多问题,中国法学何去何从,究竟怎样的法学构建适合中国的发展,成为当下法学家们思考的问题,文章从行为分析方法的要义出发,分析近年来中国法学界对转型期中国法学发展的讨论,试从儒家文化的精神性思考主体行为的积极性对转型期我国法治建设的影响。

关键词: 法理学;行为分析方法;儒家文化行为分析方法发端于生物学、心理学等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

行为分析认为,研究人的行为是理解社会现象的钥匙,而人的行为又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描述、实验、分析而获得规律性的可靠认识。

在我国,一些社会学科存在着身份危机,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科研究方法的缺乏,考究行为分析的利弊得失将有助于行为分析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和发展。

尽管行为主义有着自身的内在缺陷,但我们只要坚持以辨证的眼光看待它,认真吸取其合理因素,去除其不科学成分,行为分析将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行为分析方法的要义从方法论的角度看,行为分析主要体现为两个大的方面:第一,“价值中立”论。

行为分析的绝大多数研究都将有关价值问题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拒绝研究伦理道德问题,提出应当完全摒弃意识形态,排除所有的价值判断,要用“不偏不倚”的方法研究人类行为,严格防范研究者的价值观念介入研究过程,反对把科学和道德、伦理问题混在一起,主张完全“价值中立”,以使各门学科成为一门“经验科学”、“纯科学”。

这集中表现在研究对象、研究者和研究目的应当“价值中立”。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传统科学研究的最大危害就在于受研究者个人的思想倾向和感情特点影响之深,妨碍了科学的自主性和客观性。

对于行为分析来说,“价值中立”不仅是一种原则、一种理想,而且还是一个可以实现的现实目标。

为了做到完全“价值中立”,不仅研究者要自觉约束自己,克服个人偏见、主观好恶,而且还要对研究方法进行革命,改变既有的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第一篇: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3000字)论社会矛盾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但不能因此而将和谐社会简单地理解为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

马克思曾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443页)。

和谐社会的目标不是人为设计的,更不是固定不变的。

从哲学意义上讲,和谐社会本身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因为没有立足于现实社会的矛盾,对其内涵的科学把握也同样需要建立在矛盾基础上。

从矛盾视角来看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和谐的因素,使得矛盾的双方乃至多方在矛盾运动过程中达到平衡和统一,最终表现为双赢或多赢的动态的和谐状态。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的深刻变革和调整,利益主体多样化和价值取向多样化日益凸现,人们的思想活动呈现多变性和反复性,由此构成了以人民内部矛盾为主的社会矛盾的多发性、多样性和复杂性,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转型期社会矛盾的类型和性质,正确把握其发展规律及特点,正确选择化解社会矛盾的路径和方法,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和无矛盾的社会,如何从社会矛盾的角度去评判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和水平?如果可以为和谐社会制定一个可操作的标准,那么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指标:其一是矛盾的表现形式;其二是解决矛盾的能力;其三是预测矛盾的能力。

其一是矛盾的表现形式。

主要是指矛盾的性质和对抗程度。

我们应防止出现对抗性的矛盾,要及时化解容易激化的矛盾,决不能积累矛盾和激化矛盾。

半个世纪前所界定的人民内部矛盾,已因各自的利益差别而逐步转为了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

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社会科学方法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论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学生姓名:李恩宇学号:03010016所在院系:商学院专业:应用经济学教师:王芳老师2011年12月16日论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商学院应用经济学李恩宇 03010016摘要: 波普尔在扬弃方法论自然主义、历史决定论、传统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与人文科学理解论等基础上建构了以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猜测) 反驳法和第三世界理论为前提, 以方法论约定主义、科学方法的统一性理论和独特的方法论个人主义为基础, 以境况分析法、客观理解法和渐进技术法为内容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

波普尔正是依凭其独特而新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推进了西方科学方法论、行为理论以及理解理论在当代的发展。

关键词: 第三世界理论; 方法论个人主义; 境况分析法; 客观理解法; 波普尔一、波普尔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的理论前提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是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理论前提; 波普尔的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他的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运用与延伸的结果。

波普尔提出的第三世界或世界理论是他的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形成的关键, 也是他的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直接的理论前提。

1. 证伪主义方法论与猜测反驳法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规律, 而由培根开创并加以系统描述的归纳的科学方法从17世纪到2 世纪几乎成为所有科学家们进行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归纳的科学方法是一种以收集特殊例子的观察现象为基础而建立普遍陈述的方法,它强调了观察与实验在普遍陈述或科学规律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认为只有它才能提供可信知识。

波普尔否定了归纳的科学法论,提出证伪主义科学方法论。

他在5科学发现的逻辑6中认为, 归纳法只能告诉人们以过去, 而不能告诉人们以未来, 因而从这只天鹅是白的这一特殊的单称观察陈述不能使我们在逻辑上必然得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一普遍陈述, 但是从这只天鹅是黑的这一特殊的单称观察陈述却能够使我们在逻辑上必然得出并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一陈述。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及学习心得学生姓名:xxx学号:xxx学院:xxx专业:xxxx论文成果:一、社会科学(一)社会科学的内涵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首先必需了解什么是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探讨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相识之后所建立的学问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相识。

概言之,是一种以人类社会为探讨对象的科学。

简言之:社会科学是指以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及由此行为产生的社会现象为探讨对象的学科,它以探讨社会现象的本质与规律为主要任务,因而具有追求统一性、一样性、简洁性、必定性等特征。

(二)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区分社会科学的探讨对象、相识主体、理论形式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巨大的区分,可以这样说,社会科学在以上几个方面都比自然科学要困难得多。

在探讨对象方面,自然科学基本上以类事务为探讨对象,社会科学则经常以特性事务为对象,社会现象充溢着偶然性、不行测性。

在相识主体方面,自然科学家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探讨自然现象的,社会科学家却必需以参加者的身份来探讨社会现象,其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其地位、利益甚至其情感、好恶都要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同一社会现象,具有不同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社会科学家就会作出不同的判定和说明。

最终,社会科学理论难以公理化(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并且社会科学的真理具有较强的历史性与地域性。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社会科学方法论本身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依托于社会科学。

方法一词是指主体依据对客体发展规律的相识而为自己规定的活动方式和行为准则,是人们实现特定活动目的的手段或途径,是主体接近、把握及其改造客体的工具或桥梁。

按其不同层次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详细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探讨方法的理论。

主要探讨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探讨的一般方法,既探讨社会科学一般探讨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探讨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4)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理解的科学方法论。

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社会科学的方法论。

本文将讨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探讨它们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对社会科学研究的影响。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源头之一。

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属性的分析方法,以解释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制度和经济结构对社会现象的影响,强调社会运动和社会变革的动力。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研究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逻辑的学科。

社会科学方法论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对象、理论、假设、概念、测量、实证和解释等问题。

它致力于提供一种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帮助研究者进行有效的社会科学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马克思主义为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提供了一种研究社会现象的宏观视角。

其次,社会科学方法论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构和实证提供了一种科学的途径。

社会科学方法论帮助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设计合理的研究方案,有效地采集和分析数据。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通常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将以几个典型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为例,来探讨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应用。

社会历史研究在社会历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结构和社会制度对社会历史的影响,提出了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观点。

社会历史研究常常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分析框架,来解释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社会历史研究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的论文

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关系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规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理论基础。

社会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水平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当前,我国政局基本稳定,社会基本和谐,但仍然存在不安定的隐患、不和谐的因素影响社会协调。

所以在社会高速发展中要正确处理社会矛盾和社会和谐的辩证统一关系。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能否正确处理好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对我们正确处理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具有重大的意义。

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质,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关系,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使社会沿着健康的道路向前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是无差别和无矛盾的社会,怎样从社会矛盾的角度去判断社会的和谐程度?倘若可以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制定一定的标准,那么这些标准可以表述为一是矛盾是如何变现的,是以何种形式表现的;二是我们如何利用社会和谐的关系来解决矛盾。

三是我们如何测定矛盾的发生。

一是矛盾是如何表现的,是以何种形式表现的。

如果从矛盾视角将我国当前社会与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加以对比,就会发现有以下几点不同。

首先是矛盾表现形式不同。

当前我国的社会矛盾表现为显性、易察觉;而我们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的矛盾是隐性的,不易发现的。

其次是矛盾表现强度不同。

当前社会的矛盾是比较强烈的,有时局部甚至表现为冲突式的矛盾;而后者的矛盾则是比较弱化的和缓和的。

第三是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在矛盾面前的地位和作用不同,这一点可以视为二者的本质区别。

当前社会人们在矛盾面前,多是处于被动地位,即被动地去解决矛盾;而在未来的和谐社会中,人们更多的是处于主动地位,即能够掌握有效机制进行预测,控制和解决矛盾。

二是我们如何利用社会和谐的关系来解决矛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工业区位理论研究中的应用学生姓名: xxx学号: xxx学院:xxx专业:xxx内容摘要工业区位论是研究工业布局和厂址位置的理论,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土地和区位的选择对厂商而言意义非凡,所以针对工业区位的研究一直在进行。

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在批判继承前人积极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和创新的科学方法论,包含了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等,其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对个人的学习思维能力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当然,对工业区位论的研究也不例外。

本文着重论述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工业区位理论ABSTRACT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the study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site location theory, 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choice of land and location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anufacturers, so for industrial location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Marx's methodology of social science is a scientific methodology based on critically inheriting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decessors. It includes practice-based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systems research methods,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process research methods. Observation, analysis, problem-solving methods, the ability of individual learning to improve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has a broad guiding role, of course, the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 is no excep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guiding role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and social contradictions research methods on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KEY WORDS: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dustrial location theory目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 (1)(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 (1)(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 (2)二、工业区位理论介绍 (3)(一)理论简介 (3)(二)经典工业区位理论介绍 (3)三、基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工业区位理论研究 (4)(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指导 (4)(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指导 (6)四、结论与启示 (6)前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对于人类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因为马克思社会科学方法论是批判地继承了人类社会史上的积极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开拓和创新,是科学的方法论。

它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有广泛的指导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社会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法对工业区位理论研究的影响,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重要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对系统科学的最新思维成果进行哲学提炼的产物。

系统研究发方法是辩证思维方式在当代的最新发展。

系统研究方法是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科学方法。

系统科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众多科学家对系统科学的理论进行阐述与介绍,从而兴起了系统科学研究的浪潮。

其中以维纳的的控制论、申农的信息论、贝塔朗菲的系统论为代表,是系统科学研究的第一批成果,也被称为老三论。

20世纪70年代前后,相继出现了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哈肯的协同论、托姆的突变论(合称为新三论)、和埃根的超循环论等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以及混沌理论、分形理论,这是系统科学发展的新进展。

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生动体现了系统研究方法,以社会生产实践为基础,形成了对社会系统的构成要素、社会系统形态历史演变、社会系统的优化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我们揭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方向。

在吸收当代系统科学思维成果的基础上,社会系统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

可以说,人类社会是以系统为基础而存在和发展的。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是适用于各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社会系统研究方法有以下几点重要原则:1.整体性原则。

系统是一个整体,它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就没有系统整体,但它不是系统的简单加和,同时系统整体对各个组成部分具有约束作用。

2.结构性原则。

系统的结构将决定系统的功能,不同的系统结构会导致整体功能的差异,系统结构的变化也会导致系统整体功能的变化。

因此,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注意考虑系统的结构性问题,去除不合理的结构,优化现有结构,从而实现总体功能的优化。

3.层次性原则。

任何系统都是复杂的统一体,都具有不同的层次,各个层次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4.开放性原则。

系统的开放性原则是指系统整体并不是封闭的,而是随时在与外界进行交换和沟通的,开放的系统并不会导致系统整体混乱,相反,系统的开放性会使得整体更加有序。

(二)社会矛盾研究方法人类社会充满矛盾,社会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社会矛盾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内部以及各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矛盾。

经济领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与消费、投入与产出、计划与市场等的矛盾;政治领域有不同阶级阶层之间、不同利益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以及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之间等的矛盾;文化领域有不同意识形态之间、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之间、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之间的矛盾;社会领域有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矛盾。

一切社会领域都充满了矛盾。

矛盾研究方法是指观察和研究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进而解决矛盾的一种方法。

这是人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普遍的方法,根本的方法。

矛盾研究的具体步骤是:首先把社会现象看成是运动中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统一体;考察影响这种现象存在的诸多矛盾。

其次,从这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社会现象的本质,社会现象是以上诸多矛盾的外部表现。

再次研究矛盾发生变化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同时注意矛盾发展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即主要矛盾发展转化的条件与时机。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体系中的基本方法,它贯穿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各个层面,各种具体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的展开和体现。

所以,不懂得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就不可能正确认识社会矛盾,也不可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

社会矛盾分析方法就是要通过社会矛盾分析进而解决社会矛盾,因此,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正确认识社会矛盾分析方法的基本作用,无疑会有助于一些现实社会矛盾的认识与解决。

二、工业区位理论介绍(一)理论简介区位,是指物体的空间位置。

不同的经济活动,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区位,比如工业区位、农业区位、商业区位等等。

工业区位理论,是研究工业活动的空间合理配置的理论。

它不仅包括工业的分布类型和配置规律,而且包括工业结构的地区变动,以及与不同工业活动相适应的不同的空间形式。

它随着工业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其空间格局,以及组合与联系的形式。

(二)经典工业区位理论介绍1. 韦伯工业区位论该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即在影响工业区位的诸因素中,如果能把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那么,这就是最优区位。

为此,他作出如下假定:1)在某区域内有相同的物质条件、技术状况、政治制度和种族;2)己知资源的分布是不均匀的;3)劳动力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并且不流动,在每个地区工资水平不同,而拿固定工资的劳动力的供给是无限的;4)运费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运费与运输的距离和重量成正比。

由于工业区位问题是一个影响因素很多的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分析中,韦伯采用了抽象演绎的方法。

他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只对运费、劳动成本和集聚这三个一般性区位因素加以分析。

其中运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劳动成本和集聚分别是对以运输定向的工业区位系统的变形。

运费是韦伯认为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区位因素。

决定运费高低的是运输距离和重量。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运输吨公里最低的点,就是工业的理想区位。

2. 穆斯工业区位论理论的最大特色是用垄断竞争代替韦伯的完全竞争的假设,用需求分析代替韦伯的成本分析,用利润原则说明区位问题。

他认为在垄断竞争条件下,最低成本理论就失去其意义,取而代之的是寻找能提供最大利润的市场区,这就是他的理论核心。

对此,他作了如下假定:(1)假设有一个原料均匀分布的平原,运费在各地相等;(2)工业中心的周围是均匀分布的农业区域;(3)消费者有相同的偏好,从而有相同的个人需求曲线;(4)工厂能规定所生产的产品价格,并由消费者承担把这些产品运到市场的运费。

穆斯工业区位论引入了完全竞争市场下要素替代的影响,弥补了韦伯工业区位论的缺陷,同时用市场区解释工业的集聚趋向,这是该理论的又一贡献。

三、基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工业区位理论研究(一)社会系统研究方法对理论研究的指导韦伯工业区位论以企业交通成本为研究重点,通过实现交通成本最小化,寻求最佳企业选址,在构建模型时,体现了社会系统研究的方法的启示,将企业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使得研究成果具有说服力和实际意义。

在模型的构建中,韦伯不仅考虑了多种原材料的运输费用,还考虑了产出品的运输费用,以此作出了韦伯三角形:上图中M代表原材料产地和市场所在地,K表示最优厂商选址地,d表示距离,另外以m表示运输物的质量,t表示运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