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科技大学模块课程的特点与启示

合集下载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特点、困境与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前景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特点、困境与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前景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特点、困境与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前景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特点、困境与两岸教育融合发展前景台湾地区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地区,其高等教育在许多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台湾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两岸教育融合发展被视为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它带来了许多机遇和前景。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教育资源丰富。

台湾拥有一批优质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世界水平。

许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学府,如台湾大学、清华大学等,为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台湾地区也是华人教育中心,吸引了许多海外学生前往留学,为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在台湾的高等教育中,注重实践和创新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许多高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此外,台湾高等教育也非常重视跨学科的发展,鼓励学生在不同领域进行学习和研究,培养综合能力。

然而,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也面临一些困境。

首先,台湾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

尽管台湾吸引了许多国际学生,但相比于其他地区的高校来说,台湾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较小。

其次,台湾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大部分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在北部地区,而南部地区的高校相对较少。

此外,台湾高等教育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导致一些学校更注重赚取利润而忽视教育质量。

因此,两岸教育融合的发展被提出,以解决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困境。

两岸教育融合可以促进两岸高校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育资源。

台湾的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与大陆高校开展学术合作、教师交流、学生交流等形式的合作项目,互相学习和借鉴。

此外,两岸教育融合还可以促进两岸高等教育的互补发展和优势互补。

台湾高校在某些领域具有优势,而大陆高校在其他领域表现出色,通过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未来,两岸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两岸关系的不断发展,两岸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会越来越密切。

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

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

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高校全面推行通识教育,在学习和吸收美国、日本等国家通识教育模式的基础上,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改革和调整,逐渐形成了自身特色[1]。

进入21世纪后,在注重通识课程的多元化和国际化建设的同时,台湾地区高校积极推动地域化或本土化课程的建设,出现了大量以“台湾”和“台语”冠名的通识教育课程。

此外,相当一部分课程或多或少涉及到地域化或本土化内容。

2013年,华中师范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就在线通识课程建设进行了交流,实现了海峡两岸高校在线通识课程的共享[2]。

基于对台湾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初步了解,本文试对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的特点进行介绍和分析。

根据台湾师范大学2017年11月8日发布的通识课程架构表[3],台湾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要求完成28个学分,分为语文课程①(10个学分)和通识课程(18个学分)两个必修部分。

其中,通识课程涉及7个领域、200余门课程(见表1),要求本科生在每个领域至少修1门课程(2个学分)。

台湾师范大学通识课程所涉及的7个领域中,课程数量最多的是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21.3%),其次是历史与文化(18.4%)。

7个领域又可以大致分为人文类和科学类两个部分:人文类包括语言与文学、艺术与美感、哲学思维与道德推理、公民素养与社会探究、历史与文化,占比超过70%;科学类包括数学与逻辑思维、科学与生命,占比不到30%。

重文轻理的特点可能与台湾师范大学的师范性质和特点有关,而在台湾地区其他大学也存在通识课程设置与自身学校特点密切相关的现象,如台湾实践大学的科学类课程明显多于人文类课程。

[4]台湾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还设置有第二外语和生活技能两类自由选修课程。

第二外语开设了10门课程,包括日语、法语、西班牙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文/张铭摘要:文章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袁介绍了台湾地区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架构和特点遥通识教育课程包括语文课程和通识课程部分遥通识课程设计为七大领域袁地区化课程数量大尧种类多袁涉及政治尧历史尧文化尧科技等方面袁许多课程也注重在课程内容中设计地区化内容袁此外开设有与地区特点密切相关的生活技能课程曰不仅开设较多有关中国文化的通识教育课程袁而且许多课程内容也包含或涉及中国文化遥学校通过夏季学院尧慕课等形式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校际交流遥关键词:通识教育高等院校课程台湾地区作者简介:张铭袁华中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渊编号院2013084冤曰华中师范大学2017年教学研究项目渊编号院201736冤曰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渊编号院44351004冤语、韩语、泰语等。

关于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关于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

关于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论文摘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对我国培育新时期的人材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实践教育起步较早,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

总结了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要紧模式,为同类院系建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鉴,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实践教学;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进展计划纲要(2020—2020年)》指出了实践工作在大学中的重要性,提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增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假设干意见》(教思政[2021]1号)等文件那么进一步明确了实践的各项工作,加大了实践教学在培育打算中的比重。

目前,实践教学工作正在各级院校英语专业试探中开展。

台湾科技类大学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进展时刻长并较为成熟,通过对此研究有利于英语专业探讨和完善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概述台湾教育部制定了指导方针和政策,如最初期的建系标准要求明确说明系部的课程特色,后期针对“建教合作”发出通告等。

除文件性指导外,教育部也大力提供其他支持,如对企业提供实习职位予以奖励,鼓舞行业人士到学校开办讲座,资助企业和学校合作开发项目和开展研究,支持在职教师开办相关企业,推行海外实习等。

这一系列方法不仅为实践教学创建了良好条件,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尽力方向和指导。

校方也依照各个学校的特点制订相关的指导文件,对实践教学明文规定。

由于英语可涉及的行业种类繁多,因此实践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例如人文社会专题、名人讲座、博物馆、艺术馆义务讲解及搜集资料撰写报告、举行相关竞赛等。

另外,学校鼓舞教师牵头与企业合作开展研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遇,并有必然的政策奖励和支持。

学校要切实执行实践教学,就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实践活动是教师审核的重要部份。

第一要求教师有行业体会,很多教师除拥有教师资格之外,也拥有行业的资格认证,或直接在企业担任职务。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与启示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与启示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特色分析与启示*刘丽桑1,2,李建兴1,2,邹复民2,黄靖1,2,马莹1,2,陈炜1,2,林丽贤2(1.电子信息与电气技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8;2.福建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350118)一、概述应用技术型大学作为一种基于社会分工并积极回应时代对应用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旺盛需求而形成的办学类型,其与社会需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校志在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向台湾科技类大学借鉴办学经验并根据我校办学特色和实际情况摸索出新方案,无疑对推动我校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之隔的台湾与大陆同属一个中国,都是中华民族,具有相同的文化渊源和教育传统,语言相通、民俗相近。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曾经学习苏联教育模式,台湾学习欧美国家教育模式,随之分化开来。

“现在台湾科技职业教育学制与体系的发展,已立下世界性的标杆,并为世界各国技职教育界所重视与肯定”[1]。

台湾的技职教育比大陆的职业教育发展得早,所以台湾地区面临的问题和曾走过的道路都是职业教育在发展中值得借鉴和思考的。

我校与台湾云林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云科大)有着密切联系,是我校开展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合作院校之一,基于此,本文从云科大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着手,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有望为我校尽快实现“十三五”建设目标添砖加瓦。

二、专业设置1999年以来,伴随着大陆高等学校扩招步伐的加快,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这一表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是否和人才市场的变化需求相吻合。

高等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应能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尤其在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人才市场竞争程度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高校专业设置应和人才市场之间有良好的互动状况。

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及启示

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及启示知识分享项目,计划将MIT所有的课程上传到网络,供学习者免费试用,让更多的人接触到丰富多元的,此外使用者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课程大纲、影音课程、备课投影片等资源。

该项目很快引起了其他大学的关注和效仿,许多高校纷纷与MIT展开合作,并有计划地开发自身的开放式课程,逐渐形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开放式课程浪潮。

相比大陆高校而言,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建设起步略晚,但发展很快。

台湾高校从一开始就吸收了欧美高校课程经验,同时融入了台湾高校办学内涵及特色。

研究和探讨台湾高校开放式课程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将有助于推动大陆高校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公开课项目的改革和创新。

一、台湾地区高校开放式课程发展状况(一)台湾开放式课程发展历史回顾开放式课程引入台湾最初源于朱学恒领衔发起的OOPS开放式课程翻译计划。

该项目针对国外开放式课程因语言障碍而无法广泛利用的问题,通过组织义工有计划地翻译国外著名大学的开放式课程,目前翻译的课程已高达2487门。

同时,OOPS拓展了开放式课程的内容广度,对MIT等多所高校提供的影音课程1/ 13添加了双语字幕,受到了学习者的广泛欢迎,开启了台湾开放课程本地化进程。

2007年台湾交通大学率先加入国际开放式课程联盟(OCWC),受此推动岛内大多数高校相继加入开放课程行列。

2008年底,交通大学领衔发起成立了台湾开放式课程联盟(TOCWC)。

目前台湾高校已形成以交通大学的理学基础学科课程、台湾大学与政治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台湾师范大学的机构典藏经典等一系列特色开放课程。

台湾师范大学,国立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始运用开放式课程实施跨校选课,学生可通过网络进行同步学习。

依据台湾教育部门的规定,大学在校生可以选修不超过所有修读学分的1/3。

此外台湾教育部门也专门提供了经费补助及优惠政策,鼓励高校开放课程,同时对开放式课程的模式、规格和学分都逐渐予以规范化,并采取经费补助和政策优惠等措施,使得台湾高校的开放式课程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启示 ——以电机工程专业为例

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启示 ——以电机工程专业为例

大陆桥视野·2016年第22期 1632.3开发教学资源平台主页教学资源平台主页是用户对于平台的第一印象形成的主要UI,它为用户提供各方面功能的导航。

用户想要上传下载资源需要进行注册和登陆,因此在主页的右侧栏中添加了注册登陆的模块。

同时为了方便用户按照课程来浏览资源,右边栏屮还有点击量最高的课程。

由此可以更便捷地浏览课程相关的资源。

2.4建设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为教学资源提供多媒体素材全自动课程录播系统集多媒体技术、网络流媒体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于一体,将授课电脑VGA信号、老师授课和师生互动场景以及课堂板书等进行智能化的跟踪切换录制,自动生成课程资源。

3.小结利用云环境带来的技术和服务,师生可自主、方便地参与建设开放性教学资源共享管理平台,进行最大限度的资源存储、共享、整合、获取、传播,提高师生对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增加职业院校师生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自觉性,为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资源、技术和实践指导,促进职业院校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1]《基于云计算环境下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初探》 岳浩 《沙洲职业工学院院报》 2011年3期 [2]《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 李凌,周岚 《宜春学院学报》 2012年台湾龙华科技大学课程体系设置及启示——以电机工程专业为例岳 宁 / 上海电机学院【摘 要】课程体系的设置作为人才培养的最为核心的内容,其设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在探讨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基础上探析其对同类院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龙华科技大学;课程体系;启示高等技术应用大学课程体系是高等技术应用大学学生精神世界的主要源头,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载体,是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重要渠道。

高等技术应用大学课程体系是技术型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高等技术应用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有特色的技术本科课程体系的实施而实现的。

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台湾科技类大学的发展及其启示

台湾 职 技类 本 科 教 育 诞 生 于
初 创 期 成 长期 和 繁 荣期 三 个 阶段

19 7 4



经历了
台 湾 现 行 的 高等 教 育体 制 主 要 分 为 两 大 体 系

般 高等教育 体 系 和 高 等 职 业 技术 教 育 体 系 ( 简 称 般 高等 教 育体 系 主 要 包 括 综合 职 技教 育 体 系 )
开设休闲管理和美容等专业。甚至有 的学校为了适 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变化不断地更换校名 , 如建 国
科 技大 学先 后经 商业 高专 、 业高 专 、 工 工商 高 专 、 建 国科 院 、 国科 大等改名 历程 。 建 台湾课 程 设 置 实 行 指 导 下 的 本 位课 程 。 19 98 年, 台湾 开 始 推动 “ 世 纪 技 职体 系一 贯 课 程 ”的 跨
, 、


建设


士 学位

研 究 所 设 有 硕 士 学位 ( 招 收 取 得 学 士 学 位 学 历 阶梯 如 图
l
促 进 海 峡 两 岸 经 济 文 化 交 流 和 高 校 之 间 的 合作 日

的学 生 或 同等学 历 者 ) 和 博 士 学 位 ( 招 收 取 得 硕 十
个 代 表 团 赴 台湾 先 后 考
成。而后经 台湾 “ 教育 部”核准 , 优学校 陆续 由技 绩
信息的组织 、 个人提供服务 o台湾教育主管部 门在 I ' 专 业名 称 、 分类 体 系 上 很 少插 手 , 并且 各 高 等 学 校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专业人才 的需求 , 每年都
不停地 增设 或停 办一 些学 科专 业 , 最近 很 多高 校 如

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我们将对中国台湾地区大学的ESP教学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

随后,我们将分析大陆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其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探讨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的成功经验,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经验借鉴到大陆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促进其改革和发展。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大陆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其向着更加符合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

二、中国大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近年来,中国大陆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在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手段的革新以及教学资源的丰富等方面。

然而,对照国际标准和台湾地区ESP教学的先进经验,大陆地区的大学英语教学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教学内容方面,大陆大学英语课程普遍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但在专门用途英语(ESP)方面的教学投入不足。

这导致学生在面对专业领域英语交流时,往往感到力不从心。

同时,ESP教学的缺失也使得大学英语课程与市场需求、职业发展等实际需求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大陆大学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占据主导地位。

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限制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再次,在师资力量方面,大陆地区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ESP教学的专业背景和实战经验。

这使得ESP教学的开展受到一定限制,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对于ESP教学理念和方法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适应ESP教学的需求。

在评价体系方面,大陆地区大学英语教学的评价体系仍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缺乏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估。

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借鉴①

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借鉴①

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经验与借鉴①一、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日本殖民时期。

当时的台湾作为日本的殖民地,受到了日本职业教育制度的深刻影响,开始了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建设。

1945年台湾光复后,技术与职业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在1960年代更是迎来了一波职业教育的建设高潮。

在这一时期,国内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职业教育成为了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途径。

随着台湾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的变革,技术与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990年代以后,台湾政府开始着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适应当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

这一系列改革包括重视技能标准、培养技术技能和创业精神、加强产学合作等,为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和经验:1. 多元化的教育体系台湾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体系相当多元化,涵盖了中等职业学校、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以及高等技术教育等多个层次和类型。

这种多元化的教育体系,为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有利于满足社会对各类技术人才的需求。

2. 产学合作紧密在台湾地区,产学合作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多个技术学院和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与当地产业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实习实训等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融入产业实践,增强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3. 注重专业技能培养台湾地区的技术与职业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上,强调实用性和专业性,使学生能够在校期间就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变革,台湾地区技术与职业教育开始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

多个学校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勇于创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术人才。

台湾科技大学的发展对我国职教的借鉴意义

台湾科技大学的发展对我国职教的借鉴意义


二 、 台 湾 科技 大 学 对 我 国职 教 的启 示 ( )建 立 非终 结性 的职 教 模 式 一 经 济 的发 展 和 科技 的进 步 促使 职 业 岗 比重 持 续 提 升 。高技 术 产 业 的 职业 岗位 具 有技 术 含 量 高 的特 征 ,这 必 定 要 求 职 业 教 育 的学 历 层 次 作 相 应 高 延 。在 我 国 ,职 业教 育与 普 通 教育 仍 然 还是 并 行 的两 条 轨 道 ,这和 人 民群 众 接 受 更 多 更 高层 次 教 育 的愿 望 相悖 ,从而 导 致家 长 、学 生对 职 业 教 育 的 需求 严 重不 足 。 在 台湾 ,结束 普 通 高 中教 育 的 学生 ,可 以进 入 普通 高 等学 校 就 读 ,也 可 以进 入 二 年 制 专 科 学 校 就 读 。从 高 级 职业 学 校 毕 业 后 ,学生 可 进 入 二 年制 专 科 、技 术 学 院和 普 通 高等 学 校就 读 。二 年 制 专 科 和 五年 制 专科 毕 业 生 可 以进 入 技 术学 院 读二 年 后 达到 本 科 学 士 水平 。从技 术 学 院 和 普通 高 等 学校 毕 业 ,也 可达 到 本科 学 士 水 平 ,并 且 这 两种 学 校 均 培养 硕 士研 究 生 。台湾 的科 技 大 学是 以综 合 性 系 所 为特 色 , 以大 学部 ( 科 ) 研 究所 ( 士 、博 士)为 本 及 硕 主 力 ,但 仍 可 附设 专 科 部 ;台湾 技 职 院校 中学制 至少 包 括 :1 博 () 士 学程 ;2 硕士 学 程 ;3 大学 四年制 ( 四技) ( ) ( ) 即 学程 ;4 大 学后 二 ()
芮 小 兰
( 东师 范 大学 职 业教 育 与成 人教 育研 究所 华

台湾新课纲

台湾新课纲

台湾新课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始终是一个重要议题。

近年来,台湾教育界出台了新的课程指导方针,即台湾新课纲。

新课纲旨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挑战,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未来人才。

一、新课纲的背景与意义新课纲的出台是针对台湾面临的教育挑战和社会变化而制定的。

随着科技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因此,新课纲的制定成为了迫切的任务。

它旨在通过全面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使得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新课纲的核心特点1. 综合素养的培养:新课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设计,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应对能力。

2. 实践与体验的重视:新课纲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增加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

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多元评价的采用:新课纲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弱化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

学生的学习成果将通过项目制、展示制、反思制等方式进行评价,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长过程。

4. 人文关怀的强调:新课纲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设置具有人文关怀视角的课程,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三、新课纲的实施与挑战新课纲的实施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努力。

教育机构、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应该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新课纲的实施。

此外,新课纲的推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如教材的更新、教师的培训和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这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以确保新课纲能够真正发挥其效应。

总之,台湾新课纲的出台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变化和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未来人才。

它通过注重综合素养培养、实践与体验的重视、多元评价的采用和人文关怀的强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和有机的学习环境。

试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

试论台湾高等技职院校的人文教育——以台北科技大学为例
人 文 关怀 普遍 不 足 , 临着 可持 续 发展 后 劲不 足 等 面


技 台湾高等技职院校人文教育长期缺失 问题 。与 普通 大学 的毕业 生相 比 , 职 院校毕 业 生 的人 文 素养 明显 缺失 , 由此 造成 的“ 板效 应 ” 短 越来
有 “ 2 世纪六七十年代 ,台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 越 引起 台湾技 职教育 专家 的关 注 。 学者 提 出 :受 0 台湾 的技职 创 造 了举 世 瞩 目的“ 台湾奇迹 ” 这 与 台湾技 职教 育 传统 实行 劳 动力 密集 生产 方式 的影 响 , 。 而忽 视 五育 之首 的 蓬 勃发 展所 培养 的大量 经建 人才 密切相 关 。经过几 教育 均较 偏 重职 业技 能之 训 练 , 人 。侧 重技 能训 练 的教 育理 念 , 固然为 产 十年 的发 展 ,台湾 的技 职教 育结 构 也 发 生 重 大转 ‘ 格教 育 ’
以 台北科技 大 学为例
蒋 宗伟
( 深圳 职业技 术 学院 ,广 东 深圳 5 8 5 ) 10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长期 以来, 台湾高等技 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 中忽视职 业技 术培训与人文素养培育 的紧密结
合, 造成技职院校毕业生的人文素养明显缺 失。为此 , 台湾教育主 管部 门出台一 系列政 策文件 。 求技职 院 要 校加 强学生人 文素养 的培 养。 在此推动下 , 台湾高等技职 院 形成 了实施人 文教 育的鲜明特点 : 立通识教 校 设
2 1 年第 4期 00 第 3 卷 l
总 6 2期 0
职业 技 术教 育
VOCAT ONAL AND I TECHNI CAL EDUC I AT ON

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四技教育课程发展要素与规律研究

台湾地区科技校院四技教育课程发展要素与规律研究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0 3 作者简介 : 梁 燕( 1 9 7 4 一 ) , 女, 河北辛集人 ,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 研究方向 : 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 目: 北京 市教育科学“ 十二五 ” 规划 2 0 1 1 年青年专项课题 《 台湾地区四技教育与大陆应用性本科教育课程发展的比 较研究) ( C E A1 1 0 9 8 ) , 主持人 : 梁燕 。
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进行 包括课程结构和 内容在 内的专业课程体 系的统整 , 特 别是对课 程 内容进行整合 以适应
产 业需求 ; 二是进行科 目课程创新 , 同时融合进行教 学方法和教 学组织形式的变革 ; 三是建立科 学的应用性本
科课程发展 决策机制, 使诸利益相关方在课程发展 中合理承担任务和发挥职能。
材, 是 科技 校 院四技教 育课 程发展 的重要课题 。
任, 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协调能力 。
( 二) 课 程 分类 与课程 地 图
二、 台湾地 区科 技校 院 四技 教育 课程发 展的要素特征
( 一) 科 系设 置与 培 养 目标
台湾地 区高等教 育课 程实行分级 管理 , 分为
4 2
“ 课 程 发展 国际研 讨 会 ” 上 首次 提 出 , 课 程 发 展 已经 湾地区各层次技 职教育定位 、 目标 与功能有所 区
在各类型各层次教育中受到关注并组织实施。课程 别 , 以 四技教 育 为 主 的科 技 校 院人 才培 养定 位 为师 发展涉及 目标 、 内容 、 活动、 方法 、 资源 、 环境 、 评鉴 、 级高级人力资源 , 如技术师。综合分析若干校院四 时间、 人员 、 权力 、 程序等因素 , 课程发展环节包括课 技科 系培养 目 标, 有如下共同特征 : 较强的科 系专 程 目标 、 课程体 系及实施条件和环境 、 课程发展机 业 理 论知 识 和应 用能 力 , 较 强 的外语 应 用能 力 和 国 制、 课 程评 价等 。符 应产业 结构 调整 进行科 系调 整 , 际视 野 , 系 统化 分 析 与 处 理 问题 能力 , 批判 思考 和 以及依 据业 界需 求设计 实务 导 向课 程 并开发 相应 教 创新思维能力 , 职业伦理 、 通识教育涵养 与社会责

台湾科技类大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科技类大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

作者简介:张慧(1984—),男,硕士,讲师,高级室内建筑师,三江学院艺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主任,主要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与研究。

陈卓(1985—),女,硕士,讲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摘要]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设计专业为例,通过对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规划、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探索台湾科技类大学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便为大陆同类型本科院校的设计专业建设起到借鉴和参考作用。

[关键词]朝阳科技大学;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0-0140-02台湾科技类大学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经验与启示———以朝阳科技大学为例张慧1,陈卓2(1.三江学院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2;2.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台湾地区的科技类大学属于技职教育系统,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应用型人才,深受社会和企业的欢迎。

其中,设计类专业因其有较强的实践应用性,通常在科技类大学的专业设置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设计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台湾高校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这对大陆应用型院校的设计专业建设以及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本文以台湾朝阳科技大学为例,分析朝阳科技大学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探索台湾科技类大学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希望对大陆同类型院校的设计专业发展有所帮助。

一、台湾朝阳科技大学设计专业的办学特色朝阳科技大学是台湾第一所民办科技大学,于1994年立案招生。

本校秉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倾全力培养“毕业即就业”的优质专业人才。

学院创立之初,秉持四个理念:“教室即工作室”,将设计案例带入课程,营造学习与就业训练的同步环境;“小班制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四年一贯计算机课程规划”,训练符合信息时代的设计人才;重视“本土文化发展”等理念。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特点、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尚红娟摘要。

目前两岸关系的发展是6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教育成为最活跃、成效最显著的领域之一。

藉此历史契机,我们亟需加快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立法进程,细化和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在“合作竞争、互补互利、共创多赢”的原则下,实现学历的“对等承认”,弥补两岸合作办学的合法性缺失,努力寻求两岸最大利益与两岸合作办学更宽广的空间。

关键词:两岸高校合作办学政策研究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热络。

在教育界,两岸高校、学生及各类民间团体对扩大交流与合作的呼声渐高,两岸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相互开放的程度、范围正明显扩大、合作持续升温,高校合作办学的时机也趋于成熟。

[1]但是,两岸高校合作办学参照执行的仍然是《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这与日益紧密的两岸关系,与一个中国的原则十分不相符合。

当前需抓住两岸关系良好发展的契机,积极推进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立法进程,出台相关的政策依据,藉此开创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新领域。

一、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的现状两岸间的高校合作办学与热络的教育交流相比,起步晚,发展较为滞后。

但历经多年的探索,仍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xx年底,两岸已有4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合作协议。

[2]目前,台湾地区与进行高校合作办学的机构或项目,在数量上排到中国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的第七位。

[3]从地域分布看,在经济、文化较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以及民办高校发展较为成熟的大中城市,诸如福建、广东、山东、陕西等地,两岸高校合作办学相对活跃。

从合作办学的特点看,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以“校校”、“校校企”合作模式居多当前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最多的是高等职业教育领域。

从两岸高职院校项目签约情况来看,合作模式以“校校合作”及“校校企合作”为主。

如,闽江学院与台湾的中国文化大学、台湾实践大学合作建立的海峡学院、厦门南洋学院与台湾大仁科技大学及台企友达光电、厦门香山国际游艇俱乐部间的合作;泉州师范学院与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及泉州中泉集团船务公司等。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台湾明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色与启示

期)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在职业技能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短期内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工作者的劳动力需求。

但从大学生毕业后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看:人文、艺术、哲学、历史、品格力、社会责任等综合的素养往往构成其实现健全人生、获得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中国台湾明新科技大学是台湾地区一所颇具代表性的私立型大学,不仅在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有成效,而且该校重视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及通识教育的开拓与创新,可供中国大陆的教育同行借鉴。

1.校名与校史彰显的人文理念1.1“明新”的由来及其内涵明新科技大学位于台湾科技产业密集的台南新竹县。

其办学历史,可上溯自1966年由王宗山、郝立绪、李鸿超、张体安、张逢喜五人联合创办的私立明新工业专科学校。

“明新”理念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亦即一种人格追求的理想:为人应洞悉人生深刻的真实谛理,追求高尚的德行与品性,去除各种不善的弊端,成就革新的人生并达于至善。

现任董事长张绍钧先生将明新科技的精神概括为“明德尚教、新民至善”八个字,从教与学生动地提炼明新科技的教育观。

1.2校史传承明新精神、校长励行通识教育教学明新的创校者们对其人才教育的定位明显是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

学校的性质为工科技术的属性,但育人方向的重点不只是局限于技术教育本身。

事实上,源自《大学》的这种明新理念在这所学校的办学过程中是一以贯之的。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台湾地区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校名不断调整、屡有变更:1989年更名明新工商专科学校,1997年更名为明新技术学院,唯明新二字一直保持不变。

2001年,张光正先生任明新第四任校长,并将其之前在中原大学任校长期间的全人教育理念引入明新科技。

其主要经验可概括为:“育自由思考、重责任伦理、秉全人教育”,并提出全人教育的“四平衡”核心理论。

即“专业与通识之平衡”、“人格与学养之平衡”、“个人与群体之平衡”及“身、心、灵之健康平衡”[1]。

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发展特色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发展特色及其启示

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发展特色及其启示下面是关于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发展特色及其启示,希望你喜欢。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对STS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

台湾地区学者偏向于STS交叉定义,即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交叉学科。

台湾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STS学科,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台湾STS学科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的一些鲜明的特色。

而这些特色对于中国大陆STS学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发展历程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引进STS学科,其后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开创与初步发展时期确切地说,台湾地区的STS学科萌芽于科学教育,发端于STS教育,而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初。

对于台湾地区STS学科的开创,有一个里程碑的事件不得不提,即1990年5月美国著名STS学者亚格尔(Yager)受邀到台湾讲学,并在岛内主持STS的研讨会,推广STS教育理念。

在这个时期,台湾师范大学对STS教育理念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

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地区各师范学校陆续升格为大学后加大对STS教育的研究力度,产出了较多的与STS教育有关的研究论文[2]。

因此,台湾地区的STS研究在这一时期有了初步的发展。

而来自一些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科学教育中心,以及一些高校的科学教育的研究所,是这一时期STS研究的主要机构。

可以说,这一时期台湾STS学科的发展主要倾向于STS教育方面,如研究STS 课程设计理念,STS科学学习、教学与师资培训等等。

从总体看,这个时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二)转向与全面发展时期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一大批原属于科学哲学、科学史、社会学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开始涉足STS研究。

学者们研究议题的多元化也使台湾地区STS研究的重心从原先偏重于STS教育研究转向于涵盖人类社会与科技互动所产生的社会性问题的研究,以期实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有效互动。

台湾科技类大学的课程设置研究——以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为例

台湾科技类大学的课程设置研究——以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为例

教改·教研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7年第9期应结合企业定岗特色,注重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我国某民办高职院校发展中,高职院校在教学中创新教学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本着“内化专业知识,提升动手能力”的宗旨,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微视频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要求学生在利用课前实践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中以实操训练为主。

并且院校聘请企业人士为客座教授,定期组织授课,向学生传达最新行业发展资讯。

此外,该校与当地企业合作,以“中国梦,创业梦,我的梦”为主题,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学生各自行自建创业小组,制定创业计划,学校最终评选十项优秀项目,与企业联合予以资金扶持。

同时优秀项目也可进入合作企业,为学生创造深入企业,锻炼自我的机会,进而增加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创新培养模式,制定特色人才发展战略民办高职院校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校内学习和企业实习为主,在具体培养过程中并未对市场形势和就业趋势进行系统研究,使得实习活动流于形式,很难为学生就业和进一步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因此在就业导向下,民办高职院校要想实现长远发展,必须创新培养模式,以市场形势和院校发展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特色的人才培养战略。

例如在我国某民办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充分借鉴了德国的“模块式”人才培养战略,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以平面设计专业为例,学校与当地企业签署订单协议,并深入研究企业运营方向和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组建对口培训班,对学生实施定向培养。

学校在创建对口培训班之前召开了动员大会,向学生系统介绍对口企业的现状、发展趋势和定向培养模式,学生了解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有意向的学生需参加入班笔试考核和面试考核,通过的学生入班学习。

并且企业参与到具体培养过程中,利用企业已完成的项目或正在协商的项目作为案例,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职业 能力 ,毕 业后 才 能在 职场 上独 具 竞争 力 ,成 为优 秀专 业人 才 。因此 ,除 了基 础课 程 外 ,台湾 地 区科技 大 学特别 设 计 出了一 系列 与 职业 相关 的模 块
课程。
( 一 ) 模 块 课 程 目标 明 确 具 体
每一 个 专业方 向模 块课 程 就是 一 个 小 的课 程 体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0 4 —0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年 度 教 育 部 人 文 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海峡两岸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 1 4 YJ C 8 8 0 1 0 0 ) 。 [ 作者简介]尹宁伟 ( 1 9 7 5 一) ,男 ,湖 南 新 宁人 ,岭 南 师 范 学 院教 务 处 副科 长 、助 理 研 究 员 、博 士 ;研 究 方 向 :高 等 教 育 管 理 。
1 .模 块课 程 设置 数量 及学 分适 度
台湾 地 区科 技 大学 的专 业课 程设 置 与 职业 紧 密
相关 。一 般而 言 ,每个 专业 设置 3 个 或 3个 以上 专 业方 向模 块课 程 ,供学 生根 据 自身 兴 趣 、爱好 和 特
长 等 选 择 相 关 模 块 进 行 学 习 。其 中 5所 高 校 相 关 专
的系统操 作 、网络 架 设 、 网络 服 务 器 规 划 与 管 理 、
网路通 讯协 议 、无 线与行 动 通讯 网络 、 网路 安 全 与
管 理 、网路 分析 与设 计 、网路 模拟 等 能力 。
( 二 ) 模 块 课 程 结 构 优 化
块 课程 体 进行 案例 研究 ,总结 其 特点 ,希冀 为 大 陆
语 言设计 、单芯 片微 处理 机 的使 用 、嵌 入 式 系统 应
用 、界 面技术 应用 、操作 系统 应 用 、数 位 系统 设 计 等能 力 ;二 是软 件工 程师 模块 课 程 ,其 目标就 是 培
业 都 设置 了专业 方 向模 块课 程 。主 要 有 两 种模 式 :

是模 块 课程 皆 为 选 修 课 程 ( 见表 1 ) ,如 云 林 科
第 4期
2 0 1 5年 7月
现代教育科学 ・ 高 教 研 究
Mo d e r n Ed u c a t i o n S c i e n c e :Hi g h e r Ed u c a t i o n Re s e a r c h Ed i t i o n
N O. 4
3 9或 2 7 2 8 . 7或 1 9 . 9
国立 云 林 科 技 大 学
嵌 入 式 系统 领 域
电脑 网络 系统 领 域
通 讯 系 统 领 域
3 4
8 0
3 0 3 0 2 2 . 9
东 南科 技 大 学
用 资料 结构 与算 法设 计程 序 、资 料库 系 统应 用 等能
力 ;三 是 网络工 程师 模块 课程 ,其 目标 是培 养 学生
与肯 定 ¨。 因 此 ,选 择 台 湾 地 区 6所 科 技 大 学
( 是 台湾科 技 大学 、云林 科 技 大学 、东 南 科 技 大学 、
明新科 技 大学 、南 开科 技大 学 、远 东 科技 大 学 )模
[ 中 图分 类 号 ]G6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 编 号 ] 1 0 0 5 —5 8 4 3( 2 0 1 5 ) -0 4 -0 1 6 1 - - 0 5
“ 现 在 台湾技 职教 育学 制 与体 系 的发展 ,已 立 下 世界 性 的标杆 ,并为 世界 各 国技 职 教育 界 所重 视
技 大 学 、 东 南 科 技 大 学 和 远 东 科 技 大 学 。 云 林 科 技
养学 生 的计算 器 概论 理论 、程序 的撰 写 、面 向对 象 程序 设计 、网页 与 资料库 设 计 、游 戏程 序 开 发 、运
大学 的选 修课 程 为 3 9学分 ,其 中包括 2 7学 分必 须 在专 业 内选修 ,其 余 1 2学 分 可 以在 专 业 内或 专 业
系 ,只有 明确 了模 块 课程 目标 ,单 门课 程 目标 才 具 有正 确航 标 ,课 程 目标 才 能 具 体 落 到单 门课 程 上 。 例如 ,明新 科技 大学 资讯 工程 系 ,每一 个 模块 课 程
都对 学生 应该 具 备 的核心 能力 进 行 了具 体 化 。一 是 系统 工程 师模 块课 程 ,其 目标 就 是培 养 学 生 的程 序
外 选修 ;东 南科 技 大 学 的选 修 课 程 为 3 O学 分 ;远
东 科技 大学 的选 修课 程为 例 学校 资讯 工 程 系选课 模 块 课 程
学校 类 别 选修 课 程
开 课 学分
多媒 体 系统 领 域 5 7
应 修 学分
应用 型本 科 院校模 块课 程建 设 提供 有 益 的启 示 。本 文所 言 的模块 课程 ,主要 是指 专业 方 向模块 课 程 。

台湾 地 区科 技 大 学 在 培 养 学 生 达 到 学 校 、 学
院 、专 业 培养 目标 的 同时 ,还应 培养 学 生养 成 适 当

台湾 地 区科 技大 学模 块课 程 的特 点
J u 1 .2 0 1 5
台湾 地 区科 技 大 学 模 块 课 程 的特 点 与 启示
尹 宁 伟 ( 岭 南 师 范 学 院 ,广 东 湛 江 5 2 4 0 4 8 )
[ 摘 要 ] 台 湾地 区科 技 大 学 模 块 课 程 目标 明确 、具 体 ,课 程 结 构 科 学 、合 理 ,课 程 内 容 融 入 证 熙 标 准 或 要 求 , 可 为 大 陆 应 用 型 本 科 院 校 模 块 课 程 建设 提 供 有 益 的 启 示 。 [ 关键词]科技 大学 课 程 目标 课程结构 课 程 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