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1练习(40份) 人教课标版35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0份) 人教课标版34
课时作业(四十一)一个大洲和五个地区一、选择题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地势最为平坦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关于金边至K河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8月,水量大,自K流向金边B.2月,水量大,自金边向流KC.2月,水量小,自K流向金边D.8月,水量小,自金边流向K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由于水面为水平的,可把丰水期和枯水期两条水位线看成两条等高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条水位线在④处间隔最大,相当于等高线地图中两条等高线间距最大,即坡度最小,地势最为平坦。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湖泊丰水期水位线的范围远比枯水期的范围大,由此可以判断丰水期金边至K河段的水量大、水位高,河流水补给湖泊水,导致丰水期湖泊面积大,水位高;同理,枯水期金边至K河段河流的流量小、水位低,湖泊水补给河流水,因此枯水期湖泊面积小,水位低。
结合图中经纬度、湄公河等地名可以判断图示地区为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夏季为雨季,是河流的丰水期;冬季降水少,是河流枯水期。
2月为旱季,降水少,是枯水期,湖泊水补给河流水,自K流向金边;8月为雨季,降水多,是丰水期,河流水补给湖泊水,自金边流向K。
2015年11月30日,习主席在参加法国巴黎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后,于12月1日至5日对津巴布韦、南非进行国事访问,并主持中非合作论坛峰会。
读南非地形图,回答3~5题。
3.关于南非的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以山地为主,沿海平原面积狭小B.东高西低的高原地形,东南为山地C.气候干旱,热带沙漠面积广大D.东部沿海分布有世界著名的大渔场4.南非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有利区位条件是()A.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B.农业经济发达,农产品产量高C.地广人稀,热带草原面积广D.高温多雨的气候,雨热同期5.南非最大河流的上、中、下游分别以图中的甲、乙两点为分界点。
其上游与中下游地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上游地区支流多,水量大B.中下游水流平缓,航运价值较高C.下游地区适宜发展乳畜业D.上游地区适合种植水稻等农作物答案:3.B 4.C 5.A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南非地形以高原为主,东南部为山地,沿海平原狭窄;河流流向表明地势东高西低;南非大部分属热带草原气候,南部沿海属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分布面积较小。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检测试题(25份) 人教课标版17
章末过关检测卷(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我国某地一河流流量与含沙量逐月分布图。
完成1~3题。
1.该河流春汛的主要补给是()A.冰川融水B.季节性积雪融水C.雨水D.地下水2.该地区夏季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A.台风雨B.快行冷锋的暴雨C.地形雨D.准静止锋的阴雨3.该河流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江淮地区D.华南地区解析:春汛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夏汛的主要补给是大气降水,降水的最主要类型是快行冷锋的暴雨。
又由于河流的含沙量春夏季较大,可推知该河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
答案: 1.B 2.B 3.B读图,回答4~5题。
4.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A.①B.②C.③D.④5.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解析:第4题,读图2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1可知②④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①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第5题,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 4.A 5.D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别是()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7.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下列针对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正确的是()A.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解析:第6题,上游径流量基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且全年存在,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下游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为雨水补给。
【高中地理】2017秋地理必修一习题(42份) 人教课标版24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3章地球上的水提升训练3.1含解析提升训练自然界的水循环(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人类使用的水资源受限于各种水体的储存量及循环更新时间,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
下表为全球淡水量的部分数据(单位:1 000 km3)。
读表完成1、2题。
1.在人类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下,可以获得最多水资源的水体是( )A.冰川B.地下水C.湖泊D.河流水2.下列水体中,对新疆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最大的是( )A.冰川B.地下水C.湖泊D.河流水【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根据材料中“更新时间越快,可循环利用的水量就越多”可知,河流水的循环周期短,获得的水资源多。
第2题,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距海远,水汽难以深入,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水源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北坡最大河流。
下图为40多年来新疆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图。
读图,完成3、4题。
3.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A.冰雪融水B.湖泊水C.雨水D.地下水4.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B.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C.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解析】3选A,4选C。
第3题,依据海拔每升高1 000 m气温降低约6℃的气温垂直递减规律,夏季0℃层平均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而图中显示河流平均流量与夏季0℃层平均高度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再结合新疆地处内陆降水稀少,可排除雨水,则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冰雪融水。
第4题,河流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而该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季节变化大,故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内流河是消失在内陆地区的河流,故下游水量逐渐减小。
(2017·揭阳高一检测)读图,回答5、6题。
5.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B.图中未能表示出来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植物蒸腾C.该设计只适合缺水地区D.该设计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环境效益6.下列情形与有利于促进蒸发无关的是( )A.空气湿度大B.风速大C.光照强D.气温高【解析】5选B,6选A。
【高中地理】2017秋地理必修一习题(42份) 人教课标版16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提升训练2.3含解析提升训练常见天气系统(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6分)(2017·临沂高一检测)下图为2016年1月20日广西气象台发布的降雪分界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信息显示广西此时段经历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冷锋D.暖锋2.下列城市中,20日受冷气团控制的是( )A.桂林B.南宁C.玉林D.百色【解析】1选C,2选A。
第1题,结合日期为冬季,降雪说明气温下降,应为冷锋过境。
第2题,桂林位于冷锋锋后,应该受冷气团控制。
(2017·金华高一检测)下表是我国某地区海平面一年中气压系统交替变化规律表。
据此回答3、4题。
3.该地区最可能是( )A.东北地区B.江淮地区C.华南地区D.华北地区4.5~6月该地区形成“梅雨”天气的天气系统是(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反气旋【解析】3选B,4选C。
第3题,根据该地区7~8月为高压系统控制,可以判断该地区为我国的江淮地区。
第4题,江准地区5~6月的“梅雨”天气是由准静止锋天气系统控制而形成的。
2016年1月3日,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在接受中央台记者独家采访时介绍,华北大部地区的强降雪1月4日基本结束,随之而来的会是大风降温天气。
北京可能出现-16°C 的极端最低气温,逼近四十年来北京历史同期的最低温度。
读图回答5~7题。
5.下图中直接导致北方大风降温的天气系统是( )6.下图中能大致表示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压(实线)、气温(虚线)变化情况的是( )7.下列哪种情况也是因为该天气系统造成的( )A.地中海冬季多雨B.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C.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D.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解析】5选C,6选A,7选C。
由材料可知导致北方大风降温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冷锋过境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由冷锋造成的。
(2017·汉中高一检测)下图为等压线分布图。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一册练习(30套) 人教课标版26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处所示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B.①②处所示地貌都是由流水侵蚀造成的C.图示地貌景观在湿热的环境条件下发育更好D.⑤处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答案:C2.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 )A.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B.页岩、砂岩、石灰岩、花岗岩C.石灰岩、砂岩、页岩、花岗岩D.花岗岩、石灰岩、砂岩、页岩答案:B图1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序号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风化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各种地质作用。
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表示岩浆岩与变质作用的分别是( )A.①、A B.②、CC.④、B D.⑤、Ⅰ4.图2中岩石与图1中序号对应正确的是( )A.珊瑚石—④ B.大理岩—②C.玄武岩—③ D.花岗岩—⑤解析:第3题,根据地壳物质循环过程,结合图中沉积岩这一已知条件,顺着箭头推理可确定②为变质岩,③为岩浆,④为岩浆岩;逆向推理可确定①为沉积物,⑤为风化物。
相应地A为固结成岩作用,B、I为变质作用,C为重熔再生作用,D为冷却凝固作用,E、H、G为风化作用,F为搬运、沉积作用。
第4题,珊瑚石为沉积岩,大理岩为变质岩,玄武岩和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3.C 4.B读图,回答5~6题。
5.图示地区( )A.以内力作用为主B.风沙较大C.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D.地貌形成是内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解析:由图可知,图示地区有峰林、溶洞和钟乳石等,为喀斯特地貌区,主要为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风沙较小;形成该地地貌的地质作用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故选D 项。
答案:D6.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类型属于下面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的( )A.①B.②C.③ D.④解析:该地貌为喀斯特地貌,构成该地貌岩体的岩石属于沉积岩。
由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④为岩浆,②为岩浆岩,③为变质岩,①为沉积岩,故选A项。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一册练习(30套) 人教课标版4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3课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业达标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解析:根据图示位置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A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判断为夏至日;C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判断为冬至日,故B表示秋分日,D表示春分日。
故从D到A为春分日到夏至日,应为我国的春末夏初时节;故B选项符合。
答案:B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解析:结合上题分析,从B到C表示秋分日到冬至日,故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动到南回归线,即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半球昼短夜长,且白昼逐渐变短,黑夜逐渐变长;而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白昼逐渐变长,黑夜逐渐变短。
故选B项。
答案:B下图为天气网上海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成3~4题。
3.据图中所示信息,与当日最接近的节气是( )A.秋分(9月23日) B.寒露(10月8日)C.春分(3月21日) D.清明(4月5日)解析:本题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
根据图示日出日落时间计算白昼时间,今天白昼时间为11小时48分,明日白昼时间为11小时50分,白昼时间变长,但是昼短于夜,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
位于12月22日至3月21日之间,且白昼时间接近12小时,离春分近。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答案:C4.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 )A.南半球,向北移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D.南半球,向南移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南半球,向北移。
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答案:A下图所示的是位于120°E经线上不同纬度三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读图,回答第5题。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必修一检测试卷(24份) 湘教版3
一、选择题(2016·启东高一检测)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
据此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字母C所代表的节气名称是()A.春分B.秋分C.冬至D.夏至2.关于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召开期间太阳直射点和地球公转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AB之间,公转速度逐渐减慢B.地球公转到BC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C.地球公转到CD之间,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地球公转到DA之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解析:第1题,地球处于C处时,太阳直射赤道,过后直射点南移,为秋分。
第2题,中共十八大五中全会召开为1月12日至14日,为秋分和冬至之间,位于CD之间。
答案: 1.B 2.C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B.图中角α是黄赤交角C.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不可能出现的是()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全球全年无四季变化C.全球无温度变化D.全球无五带划分解析:第3题,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的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26′,图中β表示黄赤交角。
第4题,即使黄赤交角变为0°,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也是存在差异的,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答案: 3.D 4.C(2016·泰州高一检测)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A.a B.bC.c D.d6.当c地昼最长时()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B.北京昼长夜短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的最小值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解析:第5题,a地全年昼夜等长,所以为赤道;b地冬至日昼最长,夏至日最短,所以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地冬至日昼最长且为极昼而且仅一天极昼,夏至日昼最短且为极夜,所以是南极圈;d从秋分到春分为极夜,从春分到秋分为极昼,所以是北极点。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40份) 人教课标版30
课时作业(三十八)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一、选择题读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曲线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间段后期,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是()A.农业B.工业C.第三产业D.采矿业2.目前,郑州市不少工业企业厂址选择在郊区,最重要的原因是()A.市区道路网密度较小B.郊区环境优美C.市区劳动力短缺D.郊区地价较低答案:1.C 2.D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时间段后期,城市化水平提高,而工业化水平降低,所以据此可知推动城市化的直接动力主要不是工业、采矿业,应该是第三产业,故C项正确。
第2题,郊区远离市区,地价较低,同时工业企业占地面积大,支付地租能力低,因此选择郊区可以节省建设和投资成本,故D项正确。
下图是山东省临沂市城市化率与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变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临沂市1992年以来()A.第一产业产值下降B.第二产业主导地位突出C.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减少D.环境承载力不断下降4.关于临沂市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城市化一直靠工业化推动B.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差距呈缩小趋势C.2010年处于城市化初期阶段D.城市化对工业化不会产生促进作用5.针对图中信息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今后临沂市应该()①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②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③建设工业园区④转出劳动密集型产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3.B 4.B 5.D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的是第一产业的产值比重在下降,仅根据图中信息无法确定产值是否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到2004年占一半以上,说明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推断从业人数应该增加;三次产业的比重趋向合理,环境承载力应该上升。
第4题,据图判断第三产业对城市化也具有动力作用,尤其是2004年后更加明显;据图判断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但差距呈缩小趋势;2010年城市化水平处于中期阶段;城市化反过来也会对工业化起到促进作用。
第5题,资料体现出临沂市的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一册练习(30套) 人教课标版8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知识网络]参考答案:①陆地水②水资源③洋流④海陆间循环⑤海上内循环[触摸高考]►主题一海水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应用1.下图为某海域等温线图,图中箭头表示流经该海域的洋流。
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海区属于________半球,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性质,该洋流是________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洋流位于大陆的________岸,它对沿岸地区的气候影响表现在________;受其影响,沿岸地区形成________景观。
(4)若该海区位于太平洋,则该洋流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按成因属于________流。
该海区附近能否形成大渔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等温线的排列自北向南水温降低,说明向南纬度升高,应为南半球。
第(2)题,根据等温线凸向水温高处,说明洋流流经处比同纬度其他海区水温要低,因此应为寒流。
第(3)题,根据前两题的判断,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南半球寒流应分布在大陆西岸;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可使该地区出现荒漠景观。
第(4)题,若该海域为太平洋,则此洋流应为秘鲁寒流,是受离岸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受其影响,深层海水中的营养盐类可能被带至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丰富,从而形成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
答案:(1)南水温从北向南递减(2)寒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水温比同纬度海区低(或洋流从较高纬流向较低纬) (3)西降温减湿荒漠(4)秘鲁寒流补偿能海水上泛,将深处的大量营养物质带到表层,给浮游生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主题升华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如果海水等温线凸向高纬(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高,则洋流为暖流;如果海水等温线凸向低纬,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水温低,则洋流为寒流,如下图所示:主题二河水补给2.读某河流水文站平均流量过程线补给类型分割图,完成(1)~(2)题。
【高中地理】2017秋地理必修一习题(42份) 人教课标版40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5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节达标训含解析达标训练修建水库会对自然地理环境产生诸多影响。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 )A.区域性B.开放性C.整体性D.差异性2.下列对图示空白处内容的补充合理的是( )A.甲——水位下降B.乙——改善局部气候C.丙——增加D.丁——加重【解析】1选C,2选B。
第1题,修建水库,使得该地区的水分条件发生了变化,引起该地区其他自然要素,如生物、局部地区的气候、土壤等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第2题,水库的形成,会对地下水进行有效补充,使地下水水位上升。
水库的出现增加了局部地区的湿地,使得大气湿润程度有所增加,改善局部气候。
水库的修建可以对下游起到防洪的效果,减轻洪涝灾害。
由于泥沙沉积在库区,使得下游的泥沙含量减少。
植物生长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南方地区的树木比北方地区发芽要早,主要影响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4.图中体现了( )A.林地土壤较草地肥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林地光照优于草地D.土壤决定植被类型【解析】3选A,4选B。
第3题,我国南方气温回升早,北方晚,影响南北方树木发芽早晚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第4题,植物的生长受光、热、水综合影响,这说明地理环境各因素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5.自然地理环境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四部分组成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稳定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解析】选B。
地貌、岩石亦属于地理环境要素。
C项中某一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D项中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属于整体性,而不是形成了地域差异。
【高中地理】2017秋地理必修一习题(42份) 人教课标版37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节达标训含解析达标训练1.能正确反映河流发育后期河谷剖面的是( )【解析】选C。
河道较宽,水位较浅,泥沙堆积。
(2017·云南高一检测)扇三角洲是由邻近高地推进到稳定水体中的冲积扇。
据图回答2、3题。
2.对图中扇三角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一定发育在河流入海口②三角洲前缘沉积物颗粒较小③一定发育在河流出山口④水体既可能是湖也可能是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下列关于图中辫状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流量稳定B.河道较浅C.河流不易改道D.主要由地下水补给【解析】2选D,3选B。
第2题,依据概念可知,①说法不准确,故选D项。
第3题,图中显示辫状河流主要分布在冲积扇的前缘,而此部位地势较低平,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作用为主,故河道较浅。
辫状河流的形成主要是河流多次改道的结果。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
据图回答4、5题。
4.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5.图中地区最有可能形成较大聚落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4选D,5选B。
第4题,②河段以上等高线密集,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河谷呈“V”型。
第5题,①、②、③、④四地所处的地形分别为山脊(陡坡),山前冲积扇(地形平坦,土壤、水源条件好)、山顶(海拔高,交通不便)、陡崖,故②地发育成较大聚落的可能性较大。
【方法技巧】区分河流侵蚀三种形式的方法河流侵蚀的三种形式主要是在侵蚀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别。
其区别方法如下:(1)溯源侵蚀是指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下蚀是指垂直于地面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向下;侧蚀是指垂直于两侧河岸的侵蚀,其侵蚀方向为水平方向,与河流流向大致垂直。
(2)河流的侵蚀一般都包含上述三种侵蚀形式,但在不同河段和不同时期,其侵蚀作用形式有明显差异。
蛇曲是像蛇一样蜿蜒的河流地貌。
下图为山西永和黄河蛇曲景观图。
【高中地理】2017秋地理必修一习题(42份) 人教课标版22
2017秋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4节达标训含解析达标训练(2017·桂林高一检测)读北京和张家口两地50年间的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图中直线为总趋势线),完成1、2题。
1.分析图示资料可知( )A.两地50年间气温均呈逐年上升趋势B.两地50年间气温与降水量均呈负相关C.我国越向西北内陆降水的变率越小D.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一致,降水的变化也基本一致2.图示资料显示的特点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国北方地区气候的变化情况。
气温和降水的这种变化给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是( )A.沙尘暴发生频率增加B.植被的覆盖率提高C.作物的生长期缩短D.气温的年较差减小【解析】1选D,2选A。
第1题,据图可知,北京与张家口两地气温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上升趋势;降水的变化基本都呈波动减少趋势。
第2题,气温上升,蒸发量增大,加上降水减少,地表会变得更加干燥与疏松,风力增强,所以沙尘暴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补偿训练】下图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状况的基本特点是( )A.全球气温逐渐升高B.降水量呈增加趋势C.冷暖干湿交替D.气候变化周期稳定【解析】选C。
本题考查气候变化规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冷暖交替,降水有增加也有减少,气候变化周期也不一致。
读下图,回答3、4题。
3.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A.abB.acC.bdD.bc4.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解析】3选C,4选A。
第3题,“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球;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第4题,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一册练习(30套) 人教课标版9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
图1图21.图1中能反映图2陆地水体相互关系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读图2可知无论是在河流的枯水期还是洪水期都是河流水位高于潜水位,即总是河流水补给地下水;读图可知②④表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补给,③表示地下水总是补给地表水,①则表示地表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A2.这种陆地水体相互关系可能发生在( )A.里海沿岸B.青海湖沿岸C.密西西比河下游D.黄河下游解析:黄河的下游河段为地上河,河流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补给关系为单向补给,河流水总是补给地下水。
答案:D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图。
据此完成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源最主要的补给类型分别是(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C.高山冰川融水、雨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解析:上游径流量基本随气温升高而增加且全年存在,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下游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明显,为雨水补给。
答案:C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
下列针对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D.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解析: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A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5~6题。
5.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亚地区:环节①水量7月份较小B.南亚地区:环节②水量1月份较大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水量7月份较小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水量1月份较小解析:①表示蒸发,温度越高,蒸发量越大,因此东亚地区①水量7月份较大;②表示降水,南亚地区1月份为冬季,降水量较小;③表示地表径流,地中海地区7月份为夏季,降水少,③水量较小;⑥表示蒸腾作用,开普敦位于南半球,1月份为夏季,环节⑥水量较大。
【高中地理】2017-2018年高中地理必修一全一册练习(30套) 人教课标版2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1.教材第49页活动(1)冰川的范围可能减小;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导致冰川的消融量增加。
(2)海洋面积可能会增大;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水热膨胀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洋面积扩大。
其他预测:如温带地区因蒸发旺盛,可能会变得更干;高纬度地区可能变得温暖,适宜农业的发展。
2.教材第50页活动首先根据材料,理解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两个原因,然后针对两个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减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多使用清洁能源;保护植被,植树造林;等等。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允许进行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倡导低碳生活,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等。
学业达标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下面的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气候温暖,树木生长较快,年轮较稀疏。
由图可知,内部和外侧年轮较稀疏,中间稠密,可知B为正确选项。
答案:B2.在M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B.暖冬频繁C.海平面下降D.河流水灾常年发生解析:M时期处于寒冷期,冰川增多,海水密度增大,海平面下降。
答案:C据报道,意大利“水城”威尼斯人口多年来持续减少。
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威尼斯全市人口不足6万人。
当地居民14日为这座“垂死”城市举行“葬礼”。
据此回答3~4题。
3.导致威尼斯人口持续减少的原因不包括( )A.冰川融化B.全球气候变暖C.海水膨胀D.地面下沉解析:威尼斯是一个“水城”,那么就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导致高山和高纬度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热膨胀淹没沿海低地,与地面下沉无关。
答案:D4.人类因素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最主要原因,为控制海平面上升,发达国家应该( ) A.禁止使用氟氯烃B.减缓工业化进程C.减少温室气体排放D.减少酸性气体排放解析:为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高中地理】2018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套课时作业(40份) 人教课标版31
课时作业(三十九)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三种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
据此回答1~3题。
1.关于①资源调配线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过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穿越两类陆地自然带C.目标市场位于海南D.资源主要来自我国新疆和中亚2.②资源调配线路建设的不利条件是()A.受地势影响抽水北送B.污染严重,水质差C.开挖新河道,建设成本高D.加大海河的防洪压力3.③资源调配线路输入的资源对输入地的直接影响是()A.改善大气环境质量B.出口加工业比重增加C.外来务工人员明显增加D.电子工业升级换代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图中①资源调配线路为西气东输线路,资源主要来自新疆和中亚。
该线路没有经过第一级阶梯,穿越了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目标市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
第2题,②资源调配线路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能够自流,水质较好,但需开挖新的河道,成本较高。
第3题,③资源调配线路是西电东送南线工程,输送电能可改变该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读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及中线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4~5题。
4.有关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调水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两线均从长江干流直接调水②东线调水自济宁以北可以自流③中线调水水质更好④中线可基本实现自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在南水北调过程中,下列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①限制沿线重化工业发展,防止水污染②停止长江枯水期调水③减少沿江企业用水,满足北方发展需求④倡导节约用水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4.D 5.B解析:第4题,南水北调的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中线从长江的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从东线纵断面示意图可知黄河为剖面图的最高点,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黄河以北水顺势自流;东线沿途经济发达,排污量大,比中线水质较差;中线沿途地势南高北低,基本全程自流;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一节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武夷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地质时期沉积的巨厚的红色岩层,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片红色群山。
太姥山属典型的花岗岩地貌,是地质时期由岩浆上升冷凝而成的花岗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而形成,球状形态是其典型的地貌特征。
图1为武夷山丹霞地貌景观图,图2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景观图。
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图1山体陡峭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B )A.地壳上升运动B.流水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2.形成图2岩石球状特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A.风化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火山活动D.风力侵蚀作用【解析】第1题,武夷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富,流水作用显著,图示山体较周围高,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2题,在外力风化作用下,花岗岩的棱角被剥离,形成球状形态。
读下面景观图片,图甲是一个陡崖,图乙岩石有明显的层理结构。
据此回答3~4题。
3.图甲景观的形成突出反映( B )A.地壳的水平运动B.地壳的垂直运动C.强烈的侵蚀作用 a a D.剧烈的火山活动4.图乙中构造形成及出露形成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A )A.岩层受挤压后被侵蚀B.岩层受挤压后经沉积C.岩层受张裂后被搬运D.岩层受张裂后经沉积【解析】第3题,图甲景观是一个陡崖,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
第4题,图乙中岩层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属沉积岩,岩层向下弯曲是受水平挤压的结果,成为山峰是抬升后又受到侵蚀作用。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4亿~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下图是该地区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是( B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6.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A )A.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B.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喷出C.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D.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解析】第5题,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作用强劲,“千疮百孔”“蜂巢”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
第6题,由图文材料可知,该处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岩,后岩浆沿沉积岩薄弱地带侵入,形成花岗岩,之后该处地壳上升,经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现在的地貌景观。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E为变质岩B.A为沉积岩C.D为岩浆岩D.C为岩浆8.图中各个数码对应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D )A.⑤为外力作用B.⑥为变质作用C.③为重熔再生作用D.①为冷却凝固作用【解析】图中A表示岩浆,B、C表示岩浆岩,D表示沉积岩,E表示变质岩。
①为冷却凝固作用,③为风化、侵蚀、搬运等作用,⑤为变质作用,⑥为重熔再生作用。
二、综合题9.读下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地貌类型主要分布于我国的__西北内陆__地区,是因__风力侵蚀__作用强烈而形成。
(2)图中F为流动沙丘,则该地盛行__东北__风,是由风力的__搬运__和__堆积__作用形成的。
(3)根据图示,该地区发生的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有__地壳运动__、__岩浆活动__和__变质作用__。
(4)据岩石的成因分类,D属于__沉积__岩,C属于__岩浆__岩,其中在C岩体周围附近又有可能形成__变质__岩。
C、E、D所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__E、D、C__。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A是风蚀蘑菇,它是风力侵蚀作用的产物,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第(2)题,由于流动沙丘的缓坡为风的来向,参照指向标方位系统可知该地盛行东北风;流动沙丘是由风力的搬运和堆积两种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3)题,断层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花岗岩侵入属于岩浆活动的范围,在岩浆侵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可引起周围岩体发生变质作用。
第(4)题,据图D岩层覆盖于E岩层之上,说明D 岩层年龄较新。
又因C侵入E、D岩层,说明C岩层年龄更新。
因此C、D、E代表的三种岩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列的顺序是E、D、C。
综合提升一、单项选择题(2016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读图甲与图乙,回答1~2题。
1.图甲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 B )A.① B.②C.③ D.④2.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 D )A.海沟B.海岭C.褶皱山D.裂谷【解析】第1题,读图,图甲中的①、③、④位于板块碰撞挤压地带,是褶皱构造为主。
②处是生长边界,是板块向两侧张裂形成的。
图乙是断层构造,板块向两侧张裂开。
四处中与图乙所示的地壳运动最相符的是②,B项对。
A、C、D项错。
第2题,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是板块生长边界,向两侧张裂开。
与图乙所示地壳运动最可能形成裂谷,D项错。
海沟、褶皱山位于板块消亡边界,A、C项错。
海岭位于生长边界,是岩浆喷出地壳岩层冷凝形成的,B项错。
(2016广西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期末)读地理景观或地理素描图,完成3~4题。
3.表示黄土高原景观的是( D )A.图① B.图②C.图③ D.图④4.形成图③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C )A.流水侵蚀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力侵蚀【解析】第3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
第4题,图中的骆驼是关键,说明这里是沙漠,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2016黑龙江鹤岗一中期中) “血迹石”是约三亿年前,海水中一些具有钙质硬壳骨骼的海生生物的遗体,在沉积期间,与海水中的氧化铁和氧化锰成分发生作用后形成的一种奇特岩石。
“千人石”为距今一亿五千万年的中生代侏罗纪时代喷发的岩浆凝结而成。
据此回答5~6题。
5.与“血迹石”和“千人石”成因类型相同的分别是( C )A.花岗岩和石灰岩B.大理岩和砂岩C.石灰岩和玄武岩D.砂岩和片麻岩6.关于“血迹石”和“千人石”的形成,叙述正确的是( A )A.“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B.“血迹石”的形成经历了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和地壳运动等过程C.“千人石”一定具有层理构造D.“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变质作用和冷凝作用【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血迹石”是活生生的生物遗体,在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奇特岩石,属于沉积岩中的石灰岩,“千人石”是喷发出的岩浆冷凝形成,成因类型相同的是岩浆岩中的玄武岩,C项对。
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不是岩浆喷出形成的,A 项错。
大理岩、片麻岩属于变质岩,B、D项错。
第6题,根据材料,“血迹石”的形成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属于沉积岩,A项对。
“血迹石”的形成于海洋中,风化、侵蚀、搬运作用也不在形成过程中,B项错。
“千人石”是岩浆冷凝形成的,没有层理构造,C项错。
“千人石”的形成经历了冷凝作用,D项错。
(2016广东汕头金山中学期末)左图为2016年12月意大利埃特纳火山喷发图,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 )A.① B.②C.③ D.④8.埃特纳火山喷发期间其周围环境变化有( C )①地表形态发生改变②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③植被更茂密④地下水水温升高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第7题,埃特纳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是岩浆岩中的喷出岩,读右图分析,来自软流层的箭头指向①和②,②经过隆起后,才受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①不经隆起过程便受外力作用,说明①是喷出岩,②是侵入岩,A项对,B项错。
沉积物形成的④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C、D项错。
第8题,埃特纳火山喷发期间其周围环境中,地表形态发生改变,①对。
由于火山灰的削弱作用,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②对。
植被受岩浆影响,被焚烧,③错。
岩浆是炽热的,使地下水水温升高,④对。
C项对。
二、综合题9.(2016浙江嘉兴一中期中)下图①~⑥表示岩浆、喷出岩、侵入岩、沉积物、沉积岩、变质岩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回答(1)~(5)题。
(1)表示沉积物和变质岩的依次是:__⑤__、__③__。
(2)字母中,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是__b__。
(3)b与c合称为__外力__作用。
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就是此类作用中的__流水侵蚀__而形成的,此类地质作用在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典型的__喀斯特__地貌;而西北地区的沙丘则是__风力沉积__形成的。
(4)④岩石的两个典型特征是:__具有层理构造__、__含有化石__。
(5)列举②变为③的实例:__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__。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地幔位置,①是岩浆。
结合箭头方向,②是侵入岩,⑥是喷出岩,⑤是沉积物,④是沉积岩,③是变质岩。
表示沉积物和变质岩的依次是⑤、③。
第(2)题,结合前面分析,字母中,表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是b,形成沉积物。
第(3)题,b与c合称为外力作用。
如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就是此类作用中的流水侵蚀而形成的,此类地质作用在我国西南地区形成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而西北地区的沙丘则是风力沉积形成的。
第(4)题,④是沉积岩,两个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第(5)题,②变为③的实例有花岗岩变质形成片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