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合集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

论思想政治教育言语行为评价
2 1 年第 l 01 期 ( 第 20期 ) 总 4
学 术 论 坛 AC D M C F R M A E I O U
N ., 1 O 12 1 0 ( u li l N .4 ) C muav y O 20 te
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言 语 行 为 评 价
陈立言 , 杨结 秀

范、 双向交流、 平等对话、 互教互学与 自 我教育等民
主的方式方法, 以正面教育、 有理证明、 疏导说服为 主, 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 导之以行, 建设畅所欲言、 生 动活泼 的环境氛围 , 通过增强情感 上的接受促进理性 接受 , 努力达到春风化雨、 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嵋。

言语行 为评 价的重要意义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karltheodorjaspers认为虽然社综上所述言语行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最基会的外层现象千变万化但社会的某些基本面和人本最常见最直接的的传播手段和成效表征评价性的某些基本面其实没有发生多少本质的变化所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舆论和话语转换使思想政治以我们需要回归到两千多年前以孔子柏拉图等圣教育回归现实世界实现言语行为的规范化和道德人为代表的轴心时代去寻找人类的出路一j小
等统一模式 , 以互相理解、 沟通的交往理性 , 达到双 方的关系和谐。一方主动 , 一方被动 ; 一方强加 , 一 方被动吸收的不平等模式是不可能长久 的, 尤其是 当前的大学生 自主判 断意识不仅被唤醒 , 而且被空 前强化 的背景下 。正如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 中所 说“ 我们不知道 有任何一种力量 能够强制处在健 康清醒状态 的每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 ( ) J 。在 人性的萌动期亦即人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 思想政 治教育 内容上的天然合理性并不能让其 自动 自发、

论思政话语转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论思政话语转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转换的意 义。
关 键 词 :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 化 建 设 ; 想 政 治 教 育 ; 语 转 换 十 文 思 话
中 图 分 类 号 : 9 C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2 1 — 0 60 1 7 .1 8 2 1 ) 50 4 —1
易导致其政 治人 格 分裂 : 论 掌握 上 与实 际 行 动上 完 全脱 理 节 , 后 带 来 的结 果 只能 是 教 化 效 果 不 理 想 。 而 我 们 将 政 治 最 教化融人文 化母 体 中进 行 传播 则 可 以有 效 避免 这 种 困境 。 “ 是 文化 主体 , 时 又 是 文 化 的 对 象 。人 生 存 于 世 界 上 , 人 同 也 就 意味 着 人 在 文 化 中 。文 化 是 大 众 生 活 的表 征 , 是 现 代 性 ” 也 社 会 构 建 的 重 要 一 环 。因 此 ,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转 换 要 抓 住 思 文 化 这 个 载 体 , 化便 于 流 行 和 适 用 , 众 而 又 典 雅 , 俗 近 文 大 通 民 而又 不 失 礼 仪 , 范 有 约 束 而 又 能 随 心 所 欲 , 英 和 平 民 典 精 共 赏 。 同时 , 化 除 了 是 一 种 消 费 需 要 之 外 , 主 要 的 是 为 文 更 人 类 的存 在 和发 展 提 供 了一 种 意 义 的 建 构 和 解 释 , 对 于 后 这 现 代人 群“ 意 义 感 ” 虚 无 感 的 化 解 , 现 代 社 会 重 物 质 轻 无 和 对 精 神 的 纠正 , 其 精 神 性 的 提 升 , 很 好 的渠 道 。 对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转 换 要 回 到 个 体 生 活 世 界 , 心 与 关 普 通 人 有 关 的 尊 严 、 由 、 等 、 福 、 元 等 现 代 公 民 的 社 自 平 幸 多 会 理 念 。但 是 , 归 生 活 世 界 是 有 特 殊 要 求 的 , 应 该 是 一 回 “ 种 建 基 在对 日常 生 活 世 界 有 深 刻 了 解 、 性 反 思 基 础 上 的 理 有 条件 的超越” 这样 才 不会 使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先 进 性 和 引 领 性 埋 没 到 碎 片 式 、 面 性 的 个 体 生 活 里 , 何 做 到 对 日常 片 如 生 活 的 超 越 , 化 的作 用 最 为 重 要 。 文 化 建 设 是 有 具 体 形 文 态 的 , 乏 丰 富 多 彩 的 具 体 形 态 , 值 或 精 神 就 没 有 驻 留或 缺 价 依 托 的 基 础 或 场 所 。思 政 教 育 话 语 表 达 需 要 在 探 寻 多 种 文 化 形 态 比如 文 化 产 品 、 化 场 所 、 化 遗 迹 、 化 活 动 仪 式 、 文 文 文 文 化 习 俗 、 化 典 籍 、 化 传 说 等 中蕴 含 的 不 同 的 精 神 品 质 文 文 和精神韵味 , 以及 这 些 精 神 又 是 如 何 表 现 中 华 民族 的 智 慧 、 勤劳 、 朴 、 重 、 淳 厚 大气 等 性 格 特 质 和 精 神 气 度 的 , 样 才 能 这 形 成 对 文 化 更 清 晰 的更 坚 定 的认 识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

思想政治工作所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林仕免(南京大学法学院,南京210093)摘要:随着时代情境的深刻变革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话语“失声”“失真”“失灵’’的问题与挑战。

改变这一状况,根本方法在于立足教育诉求和个体特征,以主体性维度探索与建构新的话语体 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宏大叙事”向“生活叙事”转换,从“个体独白”向“主体对话”转换,从“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从“集群供给”向“私人订制”转换,进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命力;话语转换;主体性维度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7408(2016)11 -0099 -03话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交往工具,总是与社会主体的实际交往霸要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社会实践的变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遭遇某种形式的困顿,思想 政治教育话语“失声、失真、失灵”现象加剧。

因此,以主 体性视角检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弊端,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力和现实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从“宏大叙事”向“生活叙事”转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宏大叙事’通常指一切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地位的理论信条。

”[1]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宏大叙事”不仅确证自身话语体系的“公理地位”,而且:逐 步成为一种教育的世界观和叙述的方法论。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的人”,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照却是从宏大的11历史”和抽象的“真理”开始的,“现实的人”的 “实践性”和“真实性”往往淹没在理论体系的宏伟叙述之中。

如果加以现实的考察,不难发现,“宏大叙事”赋予教育话语更加宽广的思想视野和更为精致的体系范式,建构 了一整套恢宏的理论框架和叙迷形态,形成了具有“统一 性”和“排他性w高度融含的话语体系。

同时,“宏大叙事”也给教育主体划定了言说的边界和方式,即只有符合“宏大 叙事”价值取向的话语,才是具备“正当性”与“合法性”的。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
育在 长期 实 践 中形 成 了文 本 话 语 、 精英话语 、 传 统 话 语 和 说 事 话 语 等 基 本 话 语 形 态 。近 年 来, 受 多重 社 会 因素 和 多元 文 化 的 影 响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话 语 体 系 不 断 遭 到 冲 击 。重 建 社 会 主 义意 识 形 态 的话 语 权 , 必 须 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话 语 转 换 。一 是 立 足 生 活世 界 , 从 文


从文本话语 向生活话语转换
在 阐释政 治本 体 和话语 连 接 问题 时 , 拉克 劳 、 墨菲认为, 政 治 背 后 蕴 含 着话 语 主导 权 , 政 治本 质 上 是 话 语 政治 , 它是 通过 文化 霸权 或 意识形 态 塑造来 实 现 的 。思 想 政治 教 育话 语 是一 种 政 治 意识 形 态 的 实践 和 传 播 形式 , 通 常附着 在 书籍 、 条文、 理论 等 相 互 关 联 的文 字 网路 中 , 成 为 社 会 政治 领 域 的主 要叙 述 话 语—— 文 本 话语 。这种话 语 是在 充分 的论 证 和实 践 批判 的基 础 上 , 通过纳入理论、 学 术 建 制 而 形 成 的 一种 纯 粹 的 理 论 或学 术 风格 的陈 述式 表达 , 表达 言 者意 图 , 在意 义 方 面 说 明世 界 、 阐 释世 界 、 建 构世 界 。在 政治 统 摄 一 切
述, 遵 循一 般话 语 的生 成规 律 , 在社 会 认 同 、 社会关系、 知识 体 系 和信 仰 体 系 的建 构 中发 挥 社 会 建 构 功 能 。
思 想政 治教 育 在长 期实 践过 程 中形成 了 以文 本话 语 、 精英 话 语 、 传 统话 语 和说 事 话 语 等 几 种话 语 形 态 并 存 的局 面 , 随着 当代 社会 的迅 速 变迁 , 话语 格 局 已不再 是理 论 话语 一 枝独 秀 , 也 不 是 少数 话语 言 说 者 的个 体 独 白, 而是在 话 语类 型多 样化 时代 背景 下表 现 出新 的话 语形 态 。因此 , 加 强 思想 观 念建 设 , 提 高 思 想政 治 教 育 的有效 性 和生命 力 , 必 须推 进 思想政 治 教育 的话 语转换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

的话语 权 。
1可还 原性— — 将 描述 与 阐释有 机结 合 。任 何 .
( ) 二 坚信价值取向 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导致受教育者
价值 取向模 糊 , 教育者必 须清醒地 认识 到思 想政 治教
语言素材都来源于生活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同样来 源 于社 会生 活 实 践 , 因此 它 具 有 可还育话语转 向问题探析
沈 雯 谷 国锋 ,
( 、. 12 东北 师 范大 学 城 市与环 境科 学 学院 , 吉林 长春 10 0 ) 300
摘要 : 文试 图借鉴语 言学、 本 语用 学、 心理学等 学科理 论 , 结合 思想政 治教 育话 语 目前存在 的 问题 , 对思 想政治教 育话语
收稿 日期 :O2 3 5 2 l —0 —2 作者简介 : 雯( 9 6 ) 女 , 沈 18 一 , 吉林延吉人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 助教 , 硕士 , 研究方向 : 思想政治教育。 谷 国锋( 9 6 ) 男 , 16 一 , 吉林农安人 , 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 学学院 , 教授 , 士 , 士生导 师, 博 博 研究方 向 : 区域 经济增长与可持 续 发展。 3 2


思想 政治 教育话 语 发展 的 制约 因素
( ) 二 基本 因素——思想政治 教育话语 内容 的
枯燥
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 , 社会的深刻变革 , 作为思 想政治教育实施中介的话语 已经难以取得 良好的教
话语 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的精神 内涵和物
育效果 , 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深层 、 复杂和多变的。 ( ) 一 深层 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理念 的
对 高深 、 玄妙 、 简 的理 论 话 语 进 行 生 活来 源 的 溯 精 寻, 力求 对其 进行 深入 、 全面 、 贴切 的阐释 的过程 , 这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汇报人:日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途径目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挑战与对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践案例•总结与展望目录0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概述定义与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指通过话语传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引导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控制和意识形态建构的权力。

特点具有意识形态性、价值导向性、传播广泛性等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必要性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核心,通过掌握话语权,可以引导社会舆论,防止敌对势力的渗透和侵蚀。

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培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播核心价值观和优秀文化,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

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引导社会舆论,使公众对特定事件或行为形成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评价。

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行使,可以影响受众的价值观念,引导他们形成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塑造价值观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可以强化受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提高国家的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

强化意识形态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影响力0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时代特征和实际情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丰富话语内容。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及时回应并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更贴近实际生活。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对话,提升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增强国际话语权话语内容的创新从官话、套话向平易近人、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转变,增强话语的亲和力。

转变语言表达方式拓展话语传播渠道加强互动与反馈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扩大话语传播范围。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主体性维度摘要:随着时代情境的深刻变革和社会意识的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话语“失声”“失真”“失灵”的问题与挑战。

改变这一状况,根本方法在于立足教育诉求和个体特征,以主体性维度探索与建构新的话语体系,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宏大叙事”向“生活叙事”转换,从“个体独白”向“主体对话”转换,从“精英话语”向“大众话语”转换,从“集群供给”向“私人订制”转换,进而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释力和现实生命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命力;话语转换;主体性维度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99-03话语作为语言表达方式和思想交往工具,总是与社会主体的实际交往需要有着紧密联系。

随着社会实践的变革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遭遇某种形式的困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失声、失真、失灵”现象加剧。

因此,以主体性视角检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现实困境与弊端,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逻辑,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阐释力和现实生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从“宏大叙事”向“生活叙事”转换“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宏大叙事’通常指一切具有不证自明的公理地位的理论信条。

”[1]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宏大叙事”不仅确证自身话语体系的“公理地位”,而且逐步成为一种教育的世界观和叙述的方法论。

尽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现实的人”,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照却是从宏大的“历史”和抽象的“真理”开始的,“现实的人”的“实践性”和“真实性”往往淹没在理论体系的宏伟叙述之中。

如果加以现实的考察,不难发现,“宏大叙事”赋予教育话语更加宽广的思想视野和更为精致的体系范式,建构了一整套恢宏的理论框架和叙述形态,形成了具有“统一性”和“排他性”高度融合的话语体系。

同时,“宏大叙事”也给教育主体划定了言说的边界和方式,即只有符合“宏大叙事”价值取向的话语,才是具备“正当性”与“合法性”的。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转化方法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转化方法

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转化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能遇到某些特殊的或突出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如可能发生的思想问题与心理危机、顽固的思想障碍、剧烈的思想和行为冲突等密切联系。

针对这些情况,需要用到思想转化方法。

本文所说的思想转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方式,是用于解决个别或极少数人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

一、思想转化法运用的要求在集体中,人群总是相对地存在着先进、中间、后进三个部分,个别或极少数人由于种种原因,由片面认识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错误观点,有时甚至达到固执的程度,不仅有碍于本人的进步和作用的发挥,而且影响其他人的思想政治倾向。

因而,有效解决顽固错误思想问题,需要采用思想转化方法。

一个人,特别是成年人,一旦形成某种固有观念或产生不正确行为后,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和行为习惯,不大容易改变。

一个别持有错误观点的人,还可能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反感情绪,甚至产生厌烦抗拒心理,公开散布错误观点,影响他人。

面对这种情况,教育者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掌握思想转化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对待,积极引导。

人也是矛盾的统一体,其思想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

先进者积极因素突出一些或者处于主导地位,后进者可能某些消极因素突出一些。

因此,对任何人特别是后进者,一定要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倾听多方面的意见,切忌偏听偏信,片面对待。

既要看到后进者的缺点和短处,更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与长处,以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促进他们向好的方面发展。

事实上,即使是后进者,也只不过是消极因素明显和突出些,不是不存在积极因素,这正是能够实现思想转化的根据所在。

只要抓住受教育者的积极因素,点燃其内心的闪光点,坚持下去,后进者是可能转化的。

因此,教育者要树立转化后进者的信心和决心,相信后进者终究是能够转化的,而不能片面地、固定地对待后进者或持有错误观点的人。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变迁及发展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变迁及发展逻辑

治教育语言的定义 多是移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的概 念,也没 有对二者做 出明确 的区分 ,对思想政 治教 育语 言侧 重于探讨
语 言 艺术 ,对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侧 重 于 探 讨 话 语 权 力。 单 纯 的如 索绪 尔式 的探 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语 言 的 符号 系 统 ,将 会 与 思 想政 治 教育 这 样 一 种 与 人 有 密 切 关 系 的 实践 活 动 的本 质相

现出三种生态:政治语言、学科语言 ( 专业语言、学术语言 ) 、 大众语言 ( 教学语言、生活语言 ) 。虽然这三种生态在 当前共
存 ,却并 非 同时产 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 语 言 随 着社 会 的 发 展 、学 科 的发 展和 人 的发展 而不 断地变 迁。
二 、思想 政治 教 育语言 变迁 回溯
种概念体系。对于“ 语言” 的解读 ,主要是从语言学结构主义出 发 ,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为代表 ,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
符号 包括 “ 能指” 和“ 所指” 两部 分。 语言 是一 种 先验 的结构 ,不 受个 人 意志 的支 配 ,是 社 会 成 员所 共 有 的一 种 社 会 心 理 现 象。

思想 政 治教 育语 年 ,学界 内 出 现 “ 语言 ” 与“ 话语 ” 两
背离。跳脱纯粹抽象的语言本体研 究,从大众的 日常理解看 , 话语更像是一种实践 中的语言 ,诸多学者如董世军认为“ 思想
政 治 教育 话语 是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活 动 主 体 在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实践 中通过 一 定方 式 表 达 出来 的 指 向一 定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目的 的话 语” _ 1 的 定义 ,则支 持 了这 种观 点 。相 较之 话 语 ,语 言 的 外 延 更 为 广泛 ,包 括 文 本 语 言 、 口头 语 言 。语 言 是 文 化 的最 基 本 单 位 ,也 是最 具 原 生 性 的 文 化 线 索 ,它 与 话 语 一 样 承 载 着价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研究引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涉及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在这个过程中,话语权的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的概念与重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一、话语权的概念与重要性1. 话语权的概念话语权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环境中,以合法、自由的方式参与或发表意见的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话语权体现为学生能够自主表达、思考和批判的能力,包括对自身的观点、价值观以及现实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判断。

2. 话语权的重要性话语权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话语权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话语权,他们才能激发思考能力,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领悟。

其次,话语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参与讨论和表达意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进而指导其行为。

最后,话语权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教育环境。

学生能够自由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从而促进团队合作、平等交流和多元文化的共融。

二、存在问题分析1. 话语权受限的情况目前,在一些学校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存在受限的情况。

一方面,某些学校倾向于传授知识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只充当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缺乏话语权。

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在学习环境中缺乏足够的安全感,不敢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造成话语权的限制。

2. 目标与实际存在的落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与道德价值观。

然而,在现实中,有些教育者将教育作为灌输的过程,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的尊重。

这造成了教与学之间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落差,影响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1. 建立多元化的课堂环境教育者应该创造一个鼓励学生多元化观点的课堂氛围。

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存在和成长背景,允许他们发表个人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引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历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当代挑战与机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与发展趋势•研究结论与展望01引言03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背景与意义0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当今社会的演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在不断演变,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

0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历程、特点、功能等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环境下的演变规律和作用机制。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发展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与方法VS02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概述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传递、沟通、共享和创造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意义和影响的直接表现形式。

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由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如动作、姿态、表情等)构成,其中语言符号是主要载体,非语言符号起到辅助和强化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定义教育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鲜明的教育性质,旨在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和价值,引导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要点一要点二权威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通常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或权力,如政府、学校、组织等,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系统性和连贯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要点三信息传递功能0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主要工具,能够将教育内容、意义和影响传递给受众。

引导功能02通过明确的教育目的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能够引导受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实现教育效果。

从“政治思想”到“思想政治”话语的演变——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从“政治思想”到“思想政治”话语的演变——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及特点
治 教 育 , 具 有 党 性 、 治 性 、 治 动 员 性 、 争 它 政 政 斗
性、 灌输 性等 基本 特点 。改革 开放 前 , 想政 治教 思 育是 以 “ 政治 教 育” 中心 , 出其 政 治教 育 的功 为 突
能, 主要 表现 为 : ( ) 一 思想 政治 教育 是政 治化 的政 治教 育
替 代 。根 据 “ 政治 思想 ” “ 与 思想 政治 ” 语侧重 的 话
教 育 , 没有纯 粹 的道 德教 育 , 者 均从属 于政 治 也 两 或 者说 渗 透着 政 治 内容 , 治 教 育贯 穿 于 思 想 教 政 育 和道 德教 育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核 心 。作 为 政 是
新 中 国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 发展 及特 点
贾晓 慧
( 津大 学, 津 天 天 30 7) 0 0 2
摘 要 : 中国 成 立 以来 ,政 治 思 想 教 育 ” “ 想 政 治教 育” 政 治 属 性 是 一 以 贯 之 的 , 据 “ 治 思 想 ” 思 新 “ 或 思 的 根 政 与“ 想 政 治 ” 语 侧 重 的 不 同 , 以将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大体 分 为 两个 阶 段 :9 9年 到 1 7 话 可 14 98年 , 政 治 思 想 教 育” 基 本 形 以“ 为 态 , 想 政 治教 育 多服 务 于 阶 级 斗 争 的 中心 任 务 ;9 9年 至今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基 本 形 态 , 想 政 治 教 育 服 务 于 思 17 以“ 为 思
并 运用贴标语 、 口号 、 呼 斗争 、 批判等形 式 , 形成“ 思
想教育” 政治宣传” 与“ 混淆 的状 态 。
( ) 治运动成为思想政治教育 的经常性形式 二 政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与优化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与优化路径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与优化路径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中介和载体[1],可以增强高校师生之间的对话,使高校思想政治教师了解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

特别是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重要地位,为学生思政教育创造条件与环境。

在新时代,注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同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重视话语的开发,有助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所以,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加大重视力度,丰富话语内容,调整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前言新时期高校教育的改革,逐渐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弊端,需要各高校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满足时代发展要求,为社会发展培养优秀人才。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创新教学模式,营造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创新教学实践,通过教学实践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高校发展。

一、新时代背景下优化高校思政教育话语的必要性(1)增强教学实效性。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时代给学生带来很大影响,网络媒体与网络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给学生学习带来一定影响,这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其中,网络中的负面内容与信息传播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在此影响下,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抵抗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误读和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误读,使学生难以在客观的心理条件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达到教育目的,要求辅导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计中,应注意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思政,并将其与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转换话语体系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性
话语 , 就是一 种涉及 思想政治教 育领域( 问题或现 象) 的生 活形式 、 话语 形式及 所建构的话语类型或精 神定 向。因此 , 提高 思想 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 的针对性 要
需要我们将 这些结论 性的语言转换 成学术语言 : 一方
面, 要厘 清这些结论 的历史意义 , 也就是 要弄清楚 这
第2 6卷 第 1 期
21 00年 2月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I e lgc la d P l ia d c t n R s a c d oo ia n oi c l u a i e e r h t E o
Vo .6 1 No 1 2 .
F b. 01 e 2 0
转换话语体 系 进一步加 强思想政治理论课 的有效性
孙 玉 良
( 海金 融学 院 社科 部 , 海 210 ) 上 上 029

要 : 强和改进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教 学的最终 目标 , 加 就是要进 一步强化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 育教 学的针 对性
和有效性。 实现这一 目标 , 要 确保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育教 学话语体 系本 身的针 对性和有效性是 一个I要的保证 。 必 而 实现 思想政 治理论课教育教 学话语体 系从 意识形 态话语 向学术话语 、 教材话语 向教 学话语 、 理论话语 向实践话语 的转换 , 则是提 高和强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针 对性和有效性的可能途径 。
作者简介 : 孙玉 良( 93 , 江苏宜兴人 , 16 -)男, 上海金融 学院社科部 副教授 , 士研 究生 博
9 8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研 究
21 00年
意识形态 的变革不可避免。但是 , 正如 改革是为 了增 强社会主义 的活力一样 , 当代 中国意识形态 变革本质 上是 , 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充分发挥社会 主义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观念存在和学术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语境的观念存在和学术发展

是 一 种 以话 语 语 气 、 话 语 语调 、 话 语语 音 乃 至 语速 来体 现 声情 并 茂 的话 语 语境 和 氛 围营造 。它是 思想政 治教 育 话 语 内容 由 文字 向话 语 的 有 声现 象 的表 达 , 体现 了思 想政 治教 育说 事 话 语 的 效果 , 揭 示 着开展 思 想政 治教 育 话 语 语 境研 究 并增 强话 语 语境 氛 围的 营造 , 同时 配 以手 势 ( 肢体语言) 和表 情 的话 语 情 境和 话 语 环境 氛 围的 营造 , 对拓 展 思 想政 治教 育 话 语 研 究 思 维 , 提 升 和 改进 思 想政 治教 育 的说 事话 语 效 果 , 具 有值 得 深入 探 讨 的 积 极 意
堂塑堂堕 墨塑墼!
总第 4 7 4 期
思 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 语 境 论
思 想政 治教 育 话 语 语 境 的观 念 存 在 和 学术 发 展
口 冯振 萍 李 宪 伦

要: 思 想政 治教 育话语 语 境 , 是 指 思 想政 治教 育 工作 者 运 用话 语进 行说 事 时所特 有 的语 言环 境 和氛 围营造 ,

术 话 语理 论 体 系有 着 思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语 境 论 、 思 想政 治
教 育 话 语 情 境 论 和 两 者经 观念 整 合 而 形 成 的话 语 境 态 论

体现 了思想 政 治 教 育说 事 话语 的效果 。揭 示着 通 过对
上述 思 想 政 治教 育 话语 语 境 现象 的归 纳 , 可形 成思 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 语境 论 , 是 思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语 境 和话 语 情 境 组 成 的 话 语 观 念 形 态 。 因此 ,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话 语 的语 境 概 念, 具 体 是 指思 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借 鉴 语 言学 相关 概 念 的技 术 和 学术 术 语 所 营造 的话 语 语 气 、 语声 、 语 调 表 述 氛 围 而 形成 的说 事 话 语 语 声 环 境 、 语气环境和言语环境 , 简 称 为 思想 政 治 教育 话 语语 境 。思 想政 治 教 育话 语语 境 的研 究 , 推进 着 思想 政 治教 育 话 语 语 境 和 话 语 情 境 整 合 形成 的话 语 学 术观 念形 态 的发 展 。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

3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进行前后测对比,分析 话语创新对学生素质提高的效果。
效果评估与反馈
效果评估: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可以得出以 下结论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接受程度有所提高;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所增强;
效果评估与反馈
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 反馈: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进行以下反馈 对于话语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培养自主意识
03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培养其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
04 新时代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话语创 新的效果评估与 改进
评估标准与方法
01
02
03
评估标准:评估高校思 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效 果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内容是否符合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形式是否能够吸引学生 ;
评估标准与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01
创新的意义与价值
增强教育实效性
通过话语创新,使思想政治教育更 加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育的感染 力和实效性。
培养新时代人才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培养 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需要的人才。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话语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 发展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高等 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坚 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关注人 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反映人民 的声音和呼声,体现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坚 持立德树人的原则,注重培养学 生的品德、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 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应坚 持创新性发展的原则,注重传承 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 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成果,推 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与时俱进 。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

2012年第05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5,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93期)Total No .293收稿日期:2012—03—25作者简介:沈雯(1986—),女,吉林延吉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谷国锋(1966—),男,吉林农安人,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问题探析沈雯1,谷国锋2(1、2.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00)摘要:本文试图借鉴语言学、语用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制约因素、话语转向的基本原则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待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制约因素;基本原则;路径选择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5—0032—02一、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社会的深刻变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中介的话语已经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是深层、复杂和多变的。

(一)深层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理念的缺失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教育者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主观呈现和客观反映。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理念上的偏颇是制约其发展的深层因素。

1.教育者价值取向模糊。

现代社会物质经济的膨胀和多元文化的侵袭,影响着思政工作者的价值取向,导致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过程中丧失了底气和活力。

2.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者由于享有社会、学校甚至家长等“后盾”的强有力的支撑,常采取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说教,没有将受教育者视为具有独立人格、需要尊重的主体,尊重的教育理念的缺失导致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话语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话语变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的话语变革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话语变革。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更加注重贴近学生,切实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使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需要让学生了解国家的新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时代,面临着世界格局的剧变,各种新技术的发展、新产业的兴起、新模式的出现。

这些新的变化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让学生深刻理解国家的新发展,了解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中。

其次,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非常快,各类社会热点层出不穷,如环保、食品安全、反腐倡廉等。

这些社会热点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了解其中的核心内容和精神内涵,让学生具有理性思考和分析社会热点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再次,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人生规划。

学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正处于人生规划的关键时期。

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工作价值观。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和讲座,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通过学习和思考,积累具体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

最后,高校思政教育需要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新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高校思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学会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学会贯彻执行自己的创新想法。

同时,高校思政教育还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通过开展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创新的魅力。

总之,高校思政教育在新时代需要进行一定的话语变革,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国家发展。

让学生更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化”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化”

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化”[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三个转化”,即在教学内容上,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在教学方式上,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转化;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传授、政策宣讲向信仰教育的转化,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目标三个要素有机统一的逻辑要求,是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三个转化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三个转化”问题提出的背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三个尚未根本解决的问题:其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中小学政治课教育教学乃至与一般民众、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质化问题;其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定程度上相脱离的问题;其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着重知识传授、政策宣讲,轻信仰教育的倾向问题。

这些问题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下发,特别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为了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育人功能,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使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了新一轮的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改革。

针对上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改革的着力点正逐渐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三个转化”集中,即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教学内容转化,从单一的理论教学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教学方式转化,从知识传授、政策宣讲向信仰教育的教学目标转化。

“三个转化”已成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科学文摘
2 0 1 4年第 3期
德育研究
大 众能 理解 的形 式 、 方 法 进 行 意识 形 态普 及 、 宣传 、
原来 语 言体 系 的规 范 性 和 传 统话 语 的稳 定 性 , 并且 融 注新 的生 活经验 , 参 与 当代 思想 理论 的创 造 , 实 现 思 想政 治教育 话语 的现 代建 构 。 话语 转 换 不单 单 是 简 单 的文 字 表 达 的更 换 , 不 仅要 呈现 出变 异 、 求新 、 突 破 常规 的语 言张 力 , 而且
了意识 形态 的原 有 内容 , 而 是 强调 话 语 内容更 接 近
于社会 事实 , 更关 注 于微 观领 域 , 结合 迥 异 的大众及
其 生 活体验 、 社会 态度 和思 考模 式 , 构 建 与受教 育者 知 识 背景和 生活 背景 相 适 应 的 交 流 话语 , 也就 是 用

39 -
批 判 的基础 上 , 通过纳 入理 论 、 学 术建 制而 形成 的一 种纯 粹 的理论 或学 术 风格 的 陈述 式表 达 , 表达 言 者 意图, 在 意 义方 面说 明 世 界 、 阐释 世 界 、 建 构世 界 。 在政 治统摄 一切 领 域 的社 会 阶段 , 政 治 原则 支 配 着 不 同的语 言 、 思想 、 行 为方 式 的潜 在 逻辑 , “ 作 为 一 种意识 形 态 实 践 的 话 语 从 权 力 关 系 的各 种 立 场 建
立、 培养 、 维 护 和 改 变世 界 的意 义 ” , 成 为纯 粹 的 静 态 的语 义政 治 学 , 表现 出 明显 的权 力 特 征 。思 想 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成体 系 , 保 证一定 逻 辑性 、 抽 象 性和 知识性 。精 英 话 语 的言说 机制是 管 理层掌 控话 语领 导权 和话语 类 型, 通 过 话 语 的规 范 整 合 , 引导话语 个体 ( 社 会 大 众) 的话 语 陈 述 和 应 用 , 通 过 知 识 规 训 过 程 实 现 思
本话语 、 精英话语 、 传统话语和说事话语等基本话语 形态 。近 年来 , 受多 重社会 因素 和 多元文 化 的影 响 ,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话语 体 系不断遭 到 冲击 。重建社 会
主义 意识 形态 的话 语 权 , 必 须进 行 思 想 政 治 教育 的 话 语 转换 。 从 文本话 语 向生活话 语转 换
想 政治 教育话 语 的生 活 转 换 结合 生 产 生 活 方式 、 社
大众 话 语 不仅 集 中表达 大 众 群体 思 想 、 共 同心
理 和社会情 绪 , 而且 还 会 形 成 一 种 强 大 的话 语 场 域
和话 语能量 , 提 高思 想政 治教 育话语 的大众接 受性 。
会信仰体系以及既有文化结构 的变化 , 试 图弥合社 会 领域 的话 语 隔 阂 , 克服文本 的“ 单 向度” 话 语 逻 辑, 回归 日常 生活 的 整体 性 , 面 向感 性 直 观 、 丰 富 生
话语 , 以概念 、 范 畴形 式加 以概括 、 升华 或转 化 , 使 之
思想 政治 教育话 语是 一种政 治 意识形 态 的实践 和传 播形 式 , 通 常 附着 在 书 籍 、 条文、 理 论 等相 互 关 联 的文字 网路 中 , 成 为 社 会政 治领 域 的 主 要叙 述 话
语—— 文本 话语 。这 种话语 是在 充分 的论 证和 实践
想控制。但是 , 这种精英版本 的话语 总是保持着一 种 社会 强 势 群 体 的政 治 身 份 姿 态 和 选 择 “ 宏 大 叙 事” 策略的个体独 白式 的优越 。随着社会转型 , 在
网络化 和信 息化 时代 , 一元 与多 元 、 共 性 与 个性 、 反 叛 与接受 、 创新 与 自保 、 理想 与现 实等等 一 系列 的矛 盾 与 冲突 , 不 断消解 精英 话语 权威 , 社会 大众越 来 越
教育科学文摘
2 0 1 4年第 3 期
德育研究
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话 语 转 换
许 苏 明
东 南大 学 马 克 思主义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1 1 1 8 9
《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 0 1 4年第 2期, 约8 5 0 0字 语转换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与传承过程中始终
存在 的 主题 。思想政 治教 育在 长期 实践 中形成 了文 语的“ 言 内行 为 ” ( 命题 行为 、 以言表 意 ) 独立 于人 际 交 往 过程 中的独 白式 的 、 纯 逻辑 的语 言分 析 的不足 ,
更 好地 发挥 思想政 治 教育话 语 的表意 功 能和社会 功 能。 从精 英话 语 向大众话 语转 换
精 英话 语 弥 散 着 权 力 和 知 识 的 味 道 , 话 语 的
“ 陈述” 受到话语主体意志和权威 的指示和限定 , 影
响着话语 风 格和 运用 方式 。政治 精英话 语 通常 是 以 政 策 的制定 、 发 言稿等 形式呈 现 , 因此 具有 明显 的政 策 性倾 向 , 属 于 政策 话 语 系统 。理 论 精 英是 有 影 响 力 的少 数话 语个 体通 过 聚拢 , 以理 论 话 语 呼应 政 策
动 的生 活世界 , 注重 对人 的生存 与 发展 的深切 关怀 。 思想 政 治教育 生活 话 语 将语 义 嵌 入 语 言行 动 中 , 这 种“ 言外 行为 ” ( 以 言行事 ) 风格 , 有利 于 克服 文 本话
大众话语的博弈体现 了在理论形态上反抽象、 反务 虚、 反空洞 的现 实诉 求 , 拒 斥一 切 消解 差 异性 和 内在 性 的集体形 式 。精英 话语 向大 众话语 转 换并 非抽 空
难 以承接 一成 不变 的 “ 嵌 入式 ” 的意识形 态 内容 。
治教育文本话语有其存在 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但因
其 侧重 理论 化和 抽象 化 的语 言表 述 , 往往 在 具 体 的 实践 中 出现 理论 与现实 的脱 节和 矛盾 。
思 想 政 治教 育 文本 话 语 向生 活话 语 的转换 , 实 质 上是 将 理论 的 宏 大叙 事 与个 体 的具 体 经 历 相 结 合, 浓厚 的理 性情 怀 与 清 新 的生 活 气 息 相结 合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