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从需求到设计4
设计服务流程阶段划分
设计服务流程阶段划分一、需求分析阶段在设计服务流程的第一阶段,需求分析阶段,设计师需要与客户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客户的需求、目标和预期。
设计师应该询问客户关于项目的详细信息,包括项目背景、目标受众、预算等。
通过需求分析,设计师可以明确项目的目标和限制条件,为后续的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二、概念设计阶段在概念设计阶段,设计师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和目标,进行创意思考和概念设计。
设计师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草图或者设计工具来生成各种设计方案。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应该尝试不同的设计思路,挖掘创意潜能,并与客户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确保最终的概念设计符合客户的期望和要求。
三、详细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师将进一步完善和细化概念设计,并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实际的技术、材料和成本等因素,进行详细的设计规划和方案制定。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还需要与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密切的合作和协调,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可实施性。
四、制作与生产阶段在制作与生产阶段,设计师将根据详细设计方案,开始进行实际的制作和生产工作。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材料、工艺和设备,并进行相应的操作和加工。
设计师需要密切监督整个制作和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设计要求和客户的期望。
五、测试与评估阶段在测试与评估阶段,设计师将对制作好的产品进行测试和评估。
设计师可以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和工具,如样品测试、用户调研、市场调研等,来评估产品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通过测试与评估,设计师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六、交付与验收阶段在交付与验收阶段,设计师将向客户交付最终的设计成果,并进行验收。
设计师需要与客户进行最后的沟通和确认,确保设计成果符合客户的要求和预期。
如果有必要,设计师还可以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七、运营与维护阶段在运营与维护阶段,设计师将协助客户进行产品的运营和维护工作。
设计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客户熟悉和使用产品。
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设计
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设计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从“产品需求文档”(PRD)到“产品设计文档”(PDD)传统上写产品需求文档(PRD)的做法,就是把用例、流程图和网页原型图一股脑的放到一个Word文档里。
一般一个产品都包含乃几十个乃至上百用例,每个用例都有自己的流程图,每个流程图又包含了少则几个多则几十的网页原型图,结果就是产品需求文档变得庞大无比,写的人费事儿,读的人更惨。
自从我受到了这样文档的折磨,我就一直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文档写得更简单一点,让阅读的人-通常是设计师和程序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产品的设计。
原来做UI设计师的时候,我创造了一种用流程图来表示产品交互的办法,这个方法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其实当时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不仅产出这样一份流程图,还利用网页热区,把流程图中的界面元素(蓝色的元素)和原型网页(HTML文件)给结合起来了,这样设计师和程序员在看流程图的时候,只要用鼠标点一下界面元素,就可以连接到原型网页,非常方便!这个办法我一直都在用,只是当时没有写在文章里罢了。
后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我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产品的整体和功能、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只在特定需求内围绕界面做文章,我就开始寻找把用例整合进前述方法的可能。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后,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产品需求文档的写法,为了表示区别,我称之为“产品设计文档”,简称PDD。
本文就是对PDD的介绍。
PDD的组成部分PDD有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用例、流程图和原型图。
用例用例从整体脉络上定义了产品所具有的功能。
比如对于一个邮件系统来说,“写邮件”、“发邮件”和“删除邮件”等功能都是用例。
用例比较流行的写法,是在每一个用例中标明它的前后置条件和异常情况等属性。
不过在PDD中,我完全放弃了上述属性,只保留用例的名称和简要描述。
设计的一般过程范文
设计的一般过程范文设计是一个有计划地创造新事物或改进现有事物的过程。
无论是设计产品、服务、体验还是解决问题,设计过程都遵循基本的步骤和原则。
下面是一个一般的设计过程,包括以下六个主要阶段:需求定义、研究与分析、创意发散、设计评估、原型制作和实施。
第一阶段:需求定义在需求定义阶段,设计师和客户一起明确设计的目标和范围。
通过交流、访谈和讨论,设计师收集有关项目的背景信息、客户要求和用户需求。
设计师还会研究竞争对手和市场趋势,以确保设计能满足市场需求并具备竞争力。
第二阶段:研究与分析在研究与分析阶段,设计师进行深入的研究,探索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
这包括观察用户行为、研究用户反馈、分析市场调研数据等。
设计师还会进行竞争对手分析,找出行业的创新机会和挑战。
通过研究和分析,设计师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为下一阶段的创意发散做准备。
第三阶段:创意发散在创意发散阶段,设计师用创造性的方法生成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
这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草图、原型等方法来实现。
设计师鼓励自由思考和跨学科的思考,以激发创意的火花。
关键是不去评判或筛选创意,而是充分发散创意,不断追求更多可能的方向。
第四阶段:设计评估在设计评估阶段,设计师对创意进行筛选、评估和优化。
设计师参考需求定义和研究结果,将创意与目标进行对比,并选择最具有潜力的解决方案。
设计师还会进行原型测试和用户反馈收集,以验证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设计师会根据反馈不断优化设计,直到达到最佳解决方案。
第五阶段:原型制作在原型制作阶段,设计师将最佳解决方案转化为可视化和可实施的形式。
这可以是一个简单的手绘草图、数字原型或三维模型等。
原型帮助设计师和客户更好地理解设计的外观、功能和交互方式。
原型也可以用于与利益相关者共享和收集反馈,以进行最后的调整和改进。
第六阶段:实施在实施阶段,设计师将设计转化为现实。
这可以涉及到制造产品、开发软件、发布服务等。
设计师与相关团队合作,确保设计的顺利实施和交付。
从需求分析到详细设计
从需求分析到详细设计需求分析到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两个重要阶段。
需求分析是确定软件系统需要满足的功能、性能和约束条件的过程,而详细设计则是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将系统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
需求分析阶段首先需要收集和整理用户的需求。
这可以通过与用户进行会议、讨论和访谈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需要理解用户的业务流程、问题和目标,以便能够更好地设计和实现系统。
此外,还可以使用各种工具和技术,如问卷调查、用户故事、原型设计等来帮助收集和整理用户需求。
一旦用户需求被收集和整理好,就需要进行需求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开发团队要对用户需求进行评估,并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功能模块。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确保团队对需求的理解是正确和准确的,并且可以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在需求分析完成后,就进入了详细设计阶段。
详细设计是指将系统的整体结构划分为更小的模块,并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实现。
详细设计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系统架构设计: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系统的整体结构,包括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交互方式。
系统架构设计是整个软件开发过程的基础,它将影响到系统性能、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2.模块设计和接口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包括模块的功能、输入输出接口、数据结构和算法等。
同时,还需要确定模块之间的接口和通信方式,以确保模块能够正确地协同工作。
3.数据库设计:如果系统需要使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存储和管理,那么在详细设计阶段还需要进行数据库设计。
这包括确定数据库模式、表结构、索引和关系等。
4.用户界面设计:用户界面设计是将系统与用户进行交互的重要部分。
在详细设计阶段,需要设计用户界面的布局、样式、功能和交互方式等,以确保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系统。
5.系统测试策略设计:在详细设计阶段,还需要设计系统的测试策略。
这包括确定测试目标、测试用例和测试环境等,以确保系统能够在各种情况下正常工作。
需求开发的四个过程
需求开发的四个过程需求开发是一个系统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的步骤,它涉及到从识别问题、定义用户需求,到设计、实施和测试解决方案的所有活动。
一个有效的需求开发过程能够确保开发团队理解客户需求,并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进行开发工作。
以下是需求开发的四个主要过程:1.需求识别和收集:需求识别和收集是确定系统目标的第一步。
这个过程负责识别和定义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目标。
这需要与利益相关者进行交流,并获取他们对现有系统的不满意之处以及未来系统的期望。
这可以通过进行用户访谈、观察用户日常工作、整理相关文档和与相关部门进行讨论等方法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师需要尽力捕捉目标用户的需求,并理解他们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流程。
2.需求分析和定义:需求分析和定义是将从需求识别和收集过程中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可被开发团队理解和实现的形式。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师会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将其转化为详细的需求规格说明书。
这个过程涉及到识别和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非功能需求、数据需求以及系统的约束和限制等,以确保开发团队了解系统的要求和期望。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师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频繁的交流,以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需求验证和确认:需求验证和确认是确保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求分析师需要与相关利益相关者一起进行需求审查和确认会议,以评审需求规格说明书,并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这个过程还可能涉及到原型开发和用户测试等活动,以验证需求的可行性和满足程度。
需求验证的目标是确保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所有需求都能准确地反映用户的期望,并且能够被开发团队理解和实现。
4.需求变更管理:需求变更管理是在需求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求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需求的变化会对项目的进度和成本产生重大的影响。
因此,需求分析师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需求变更管理系统,以确保任何需求变更都经过适当的评估和批准,并及时通知项目团队和相关利益相关者。
从用户需求到UI设计——浅谈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
从用户需求到UI设计——浅谈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产品,这也促使了互联网产品的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一个成功的互联网产品而言,光有好的功能还不够,用户的需求和体验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一个完善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从用户需求到UI设计都需要严谨地把握。
下面,本文将深入介绍互联网产品设计流程的基本要素,从而为创办者和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有关建议和思考。
1. 调查研究在确定产品目标前,调查研究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流行的各种产品和市场进行深度研究,挖掘出市场上的缺陷和需求。
初创企业在这一阶段可以通过Customer Development的模式来进行。
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深入调查来寻找最有用的数据,了解最核心的用户需求,并为整个产品设计流程提供参考依据。
2. 创建用户画像在分析了市场和用户需求之后,创办者和设计师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们的目标用户。
他们需要对潜在用户的年龄段、性别、兴趣和习惯等进行分析,并尝试确定目标用户的主要人群并构建一个身份档案,也就是所谓的“用户画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用户画像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它可以帮助设计师们更好地了解目标用户,进而提供更贴合用户需求的优秀的互联网产品。
3. 创意构思在确定产品目标和目标用户后,创意构思环节就开始了。
在这个过程中,创办者和设计师们会根据用户画像和用户需求,一起探讨细节和构思产品功能流程。
这一步需要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意,以优秀的方案创造用户需求。
4. 原型设计一旦各种构思达到一致,下一步就是创造原型。
原型设计是在用户画像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设计工具构想出一个用来模拟用户体验的虚拟产品界面。
这一过程可以是高保真的图像模拟,也可以是低保真的草图模型。
这是一个快速尝试和快速失败的过程,开发团队的设计师和开发人员会在继续完善之前不断地创造和测试原型,直到达到满意的用户体验。
5. 用户测试在设计和创造出了原型产品模板后,下一步就是去测试它。
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
从需求分析到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在今天的市场中,产品设计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优秀的产品设计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帮助企业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然而,要想设计出优秀的产品,就需要一个完整的流程和方法。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开始,逐步介绍产品设计的流程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产品设计。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认真了解客户的需求以及市场的趋势。
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并且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设计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产品。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需要:(1)认真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包括他们的喜好、需求、价值,同时也要注意市场竞争情况。
(2)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并了解客户的使用习惯以及他们的期望以及对产品的需求。
(3)分析市场陈述,并调查市场竞争情况,了解竞争产品的特点、创新、卓越性等信息。
二、产品定义通过需求分析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产品定义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产品的目标、目标市场、基本需求以及可行性。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设计团队确定产品设计方向,以及为下一步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指导。
在进行产品定义时,需要:(1)定义产品的目标市场和使用场景,考虑区别于竞争产品的独特价值。
(2)分析客户群体的特点,深入了解他们所关注的需求和痛点。
(3)确定产品的核心特征、功能点以及主要利益模式,比如产品售价、定价策略等。
三、产品设计产品设计是产品开发阶段中最具独特性的部分。
在这个阶段,设计师需要将产品定义转化为各种创意想法并将它们转化为设计方案。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要:(1)考虑用户体验设计,包括用户交互、界面、设计和布局等。
设计师需要在保障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将设计变得美观、易用和直观。
(2)进行可行性设计,并从设计和开发的角度考虑实现产品功能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
在设计中,应该对具体的技术、人员和工艺等进行详细考虑。
(3)制定具有完整性的产品规范,包括产品的各种状态、操作流程等。
规范应该明确、详细、可执行、可变性低。
从需求到设计软件开发设计流程解析
从需求到设计软件开发设计流程解析软件开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其中设计阶段是整个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从需求到设计,软件开发设计流程需要经历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评审。
本文将对这些步骤进行解析,并探讨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具体执行方法。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软件开发设计流程中的第一步,它是确定软件功能和性能要求的关键过程。
在需求分析阶段,软件开发团队与客户紧密合作,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讨论、会议、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
基于这些信息,开发团队可制定出详细而准确的需求规格说明书,该文档描述了软件的功能、性能、界面设计、输入输出要求等方面的详细说明。
二、概要设计概要设计是软件开发设计流程中的第二步,它是将需求规格说明书转化为软件设计的蓝图。
在概要设计阶段,开发团队将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制定软件的整体结构和模块划分。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库设计、整体程序框架设计、系统接口设计等。
概要设计将提供一个整体的架构,为后续的详细设计做好准备。
三、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软件开发设计流程中的第三步,它是在概要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细化和精化过程。
在详细设计阶段,开发团队将对各个模块进行更详细的设计,包括函数接口、数据结构、算法等具体细节。
此外,开发团队还需要考虑软件的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测试性等方面的问题。
详细设计也将产出相应的文档,包括模块设计说明、API文档等。
四、评审评审是软件开发设计流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起着质量保障和验证设计方案的作用。
在评审过程中,开发团队将与客户或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共同审查设计文档,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
评审过程通过识别和修正潜在的问题,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符合客户需求。
评审不仅帮助确保开发过程的正确进行,还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同效率和项目的成功率。
综上所述,从需求到设计,软件开发设计流程涉及到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和评审等多个步骤。
产品开发实战指南从市场需求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
产品开发实战指南从市场需求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功的产品开发是一项关键任务。
从市场需求到产品设计的全过程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阶段和决策。
本指南将为您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指导,帮助您顺利进行产品开发,从而满足市场需求并取得商业成功。
第一阶段: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在产品开发之前,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是至关重要的步骤。
这确保了您了解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竞争环境。
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市场研究和需求分析:1. 调查市场:通过市场调研、竞争对手分析和客户反馈等方式,了解目标市场中的潜在机会和挑战。
2. 定义目标用户:确定您的目标用户是谁,了解他们的需求、痛点和偏好。
3. 收集需求信息: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和社交媒体等途径,获取用户需求的详细信息。
第二阶段:概念开发和初步设计在明确市场需求之后,下一步是进行概念开发和初步设计。
这个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生成和评估各种潜在产品概念。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创意概念生成:与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生成多个不同的潜在产品概念。
2. 评估和筛选:评估每个概念的可行性和市场潜力,并筛选出最具前景的概念。
3. 初步设计:为选定的概念创建初步的产品设计,包括功能、外观和用户体验等方面。
第三阶段:详细设计和原型开发一旦初步设计确定,接下来是进行详细设计和原型开发。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完善产品设计,并创建可用于测试和验证的原型。
以下是一些重要步骤:1. 详细设计:根据初步设计,深入制定产品的设计规格和技术细节。
2. 制造原型: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等工具,制造出可用于测试和验证的产品原型。
3. 用户测试:将原型提供给目标用户进行测试和反馈,以评估产品的可用性和满足程度。
第四阶段:产品开发和制造经过原型测试和用户反馈后,可以进一步进行产品开发和制造。
以下是一些要点:1. 工程开发:根据原型的反馈意见,进行必要的功能和设计改进。
然后,进行工程开发,为产品量产做准备。
2. 供应链管理:确定供应商和制造商,建立可靠的供应链,确保产品稳定供应。
编程中的设计思维:从用户需求到系统设计
编程中的设计思维:从用户需求到系统设计设计思维在编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乎如何满足用户需求,还关乎如何构建一个稳健、高效的系统。
本文将从用户需求分析开始,依次讨论设计思维在编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系统设计的一般流程以及在每个步骤中的设计思维方法。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了解如何运用设计思维来完成从用户需求到系统设计的全过程。
一、用户需求分析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始于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分析。
充分了解用户需求是设计成功的第一步。
因此,设计思维的作用在此阶段尤为重要。
1.理解用户需求理解用户需求是设计思维的第一步。
设计师需要与用户充分沟通,了解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可能需要通过面对面的会议、问卷调查、用户访谈等方式获取信息。
设计师也需要考虑用户未来可能的需求,对系统软件的功能进行合理的拓展。
2.分析用户需求分析用户需求是设计思维的第二步。
在收集了用户需求的信息后,设计师需要进行分析和整合,将需求进行分类,找出不同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
这有助于设计师构建出一个清晰的需求框架,从而为后续的系统设计奠定基础。
二、系统设计系统设计是将用户需求转化为软件系统结构、组件和功能的过程。
设计思维在系统设计的每个步骤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架构设计架构设计是系统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系统的整体框架和结构,确定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和技术方案。
设计师需要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灵活性和性能,并选择合适的技术栈和架构模式。
设计思维的应用使得系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2.模块设计模块设计是系统设计的第二步。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将系统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负责实现系统的一个特定功能。
设计师需要在模块设计中运用设计思维,确保模块之间的接口和依赖尽可能减小,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3.数据设计数据设计是系统设计的第三步。
在这一阶段,设计师需要考虑系统中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模型和数据存储方案。
互联网产品设计思路与实践——从需求到交互设计
互联网产品设计思路与实践——从需求到交互设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互联网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
如何让产品凸显出独特的竞争力,成为吸引用户的关键。
而互联网产品设计是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何让产品从需求到交互设计更加精细,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则是设计师面临的挑战。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互联网产品设计的首要环节。
如果没有明确的需求,即便设计出了再优秀的产品,也无法真正引起用户的兴趣,甚至无人问津。
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受众的需求,才能为产品的设计提供方向。
1、市场调研在设计之前,要先了解市场的动态和趋势,调研常用的方法包括网络调研、问卷调查、专题研究等。
通过这些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当前市场上类似产品的情况,为下一步的产品设计提供依据。
2、用户需求调研市场调研是了解宏观市场的情况,而深入用户的需求调研则是分析具体使用场景下用户行为和需求,探索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差距,寻找切入点。
这一方面,可以采取的方法包括访谈、构建用户画像、使用场景调研等。
二、设计理念产品的设计理念,是产品开发的基础。
合理的设计理念不仅可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还可以优化体验流程、提高用户的转化率,从而取得成功。
1、目标用户互联网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十分广泛,涉及的年龄、职业、性别、地域等方面都具有巨大的差异。
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产品开发公司需要对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细致的划分和分析,制定适应不同需求的产品策略。
2、核心价值产品设计师必须针对所开发的产品整体构思,未来市场和用户的需求,以及产品的核心价值点来进行全面设计,确保将最终的产品形态切实符合目标市场和用户需求,最大化发挥出产品本身的价值。
三、用户体验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是产品设计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可分为视觉、交互和功能三个方面。
1、视觉设计视觉设计主要是对界面进行设计,包括主题和视觉风格的设定,整体风格的一致性,交互控件的设计等。
2、交互设计交互设计是用户进入产品后,进行操作和功能调用时进行的体验互动。
产品设计实践——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设计
产品设计实践——从用户需求到产品设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产品设计已经成为各个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设计好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提高用户忠诚度。
而要设计出一款优秀的产品,在实践中需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全面、细致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产品设计和完善,才能最终面世。
一、用户需求的分析与研究用户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基础,只有在深入了解用户需求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设计出用户喜爱的产品。
用户需求分析是产品设计的第一步,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和总结用户的信息,以构建、分类、细化、定义和描述产品需求特征,为后续设计提供有力支撑。
1. 归纳性观察法归纳性观察方法主要通过直接观察现有用户,从中寻找和总结用户常见的需求和行为习惯,如用户在使用产品时的步骤、操作习惯、使用场景、频率等。
通过分析观察结果,产品设计人员能够了解用户的基本需求和使用习惯,识别用户问题所在,优化产品的设计。
2. 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专门的问卷,向用户了解对产品的态度、看法、使用感受、需求和期望等信息的调查方法。
产品设计人员可以通过问卷来确定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了解用户的使用场景,了解用户对产品功能和特性的期望,为后续产品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3. 聚焦小组讨论法聚焦小组讨论法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基础、用户参与为核心的调查研究方法。
产品设计人员组织用户小组进行讨论,通过小组交流的方式,了解用户群体的需求、偏好和期望,从而为产品设计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和改进建议。
二、产品设计需要注意的细节产品设计不仅需要在需求分析上下功夫,还需要在细节上做足工夫,打磨出更为精致的产品。
在实践中,产品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细节:1. 埋伏尽可能多的使用情况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可能十分复杂,产品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所有可能的使用情形,无论是细节上还是全局上,为用户节约时间和减少烦恼,提供便利和方便。
2. 积极配合API设计API是产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开放性和拓宽产品功能的特性。
第05讲 从需求到设计
· ·
low-level technical services, utilities, and frameworks data structures, threads, math, file, DB, and network I/O
Foundation (AKA Core Services, Base Services, Low-level Technical Services/Infrastructure)
: Register Design interaction diagrams (a dynamic view) enterItem (itemID, quantity)
: ProductCatalog
spec = getProductSpec( itemID )
Register class diagrams (a static view) ... makeNewSale() enterItem(...) ... 1 1 ...
为什么叫logical architecture
A layer is a very coarse-grained grouping(细粒
度分组) of classes, packages, or subsystems that has cohesive(内聚的) responsibility for a major aspect of the system.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is influenced by the constraints and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captured in the Supp. Spec. Design Model package diagrams of the logical architecture (a static view) UI Domain Tech Services
从需求到设计的过渡
1.遵守建模规则
• • • • • 通过以下4条语句, 可以理解该图的本质: 1.1 参与者只能与 边界对象交谈。 1.2 边界对象只能 与控制对象和参与者交 谈。 1.3 实体对象也只 能与控制对象交谈。 1.4 控制对象既能 与边界对象交谈,也能 与控制对象交谈,但不 能与参与者交谈。
2.简化建模语法
功能需求与质量需求并重
• 概念架构设计的要领
1. 2. 3. “左手功能”、“右手质量” 5个任务:“1个决定、4个选择”。 备选设计
• 决定:如何划分顶级子系统。 • 选择: 架构风格选型。 开发技术选型。 二次开发技术选型。 集成技术选型。
5个任务的顺序
• 首先,选择架构风 格、划分顶级子系 统。这2项设计任务 是相互影响、相辅 相成的。 • 然后,开发技术选 型、集成技术选型、 二次开发技术选型。 这3项设计任务紧密 相关、同时进行。 另外可能不需要集 成支持,也可以决 定不支持二次开发。
?通过目标场景决策表既可以帮助我们引入新的设计例如表中决策html态静化也可以帮助我们改进了老设计例如书目信息和图书详细信息分开保存这样前述鲁棒图就可升级
需求分析、领域建模、关键需求
从需求到设计的过渡
概念架构≠细化架构
• 接口。在细化架构中,应当给出接口的明确定义;而概念架构 中即使识别出了接口,也没有接口的明确定义; • 模块。细化架构重视通过模块来分割整个系统,并且模块往往 有明确的接口;而概念架构中只有抽象的组件,这些组件没有 接口只有职责,一般是处理组件、数据组件或连接组件中的一 种; • 交互机制。细化架构中的交互机制应是“实在”的,如基于接 口编程、消息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等;而概念架构中的交互机 制是“概念化”的,例如“A层使用B层的服务”就是典型的例 子,这里的“使用”在细化架构中可能是基于接口编程、消息 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等其中的任一种。 因此,概念架构是不可直接实现的。开发人员拿到概念架构设计 方案,依然无法开始具体的开发工作。从概念架构到细化架构, 要运用很多具体的设计技术,开发出能够为具体开发提供更多指 导和限制的细化架构。
需求分析-从需求分析到上手设计,如何快准狠收好这3大秘籍
从需求分析到上手设计,如何快准狠收好这3大秘籍设计师在拿到需求怎么快速的进入设计阶段?改换因为很多产品高级经理会经常改需求,导致设计没法确认,或者中途遇到什么难题无法遇过攻克;本文上用分享了关于如何提升需求分析以及上手能力,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做设计师这些年,我一直有个类似“闪电侠”的标签——就是在保证一定质量的情况下,出活贼快。
这个特质最大的顾虑就是每天可以给自己腾出多一点时间做做做别的,比如我写文章钻研(打wangzherongyao),这点哪怕是血汗工厂或没事儿也要996的福报厂也适用,同时它也是不当狗腿子也能获得不错绩效(认可)的一种特质。
摆脱今天这篇脱离理论派纯实用性的和大家聊聊:如何提升需求分析及上用手能力,降低返工率。
和雕刻家打交道的4个最重要的角色方:产品经理/开发/你的直属老板/你的组内设计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为人处事方式以及鸡血程度,单个每个人也都带着不同的目的性在做事情。
磨刀不误砍柴工,先了解合作方,再了解他们提需求的目的,会让你更快get到正确的需求点。
举个例子,估计大家都遇到过热衷改需求的产品经理,昨天图出了一半,今天他又要改了!很多铁汁这个时候会不住掀桌的冲动去直接讨伐产品经理,但实际上建议大家先更改需求的原因是什么再做打算;比如:是不是他们老板临时又下达了新的旨意?如果是的话怎么建议他们在和老板确认完需求后再提交再以设计,又或者可以直接拿人口统计工时和prd返工率导致的整体排期拖延直接与他沟通问题严重性。
下一场就算实在不行,明确要求大家对自己的上级难题进行清晰的问题反馈,一个好的上级不好可以很妥善帮观众们解决这些跃级是解决的问题;不建议在群里硬杠或者直接向他们的老板不是反馈,因为这样容易制造长期交战状态对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百无一利的,所有的交流都尽量以和平相处为名。
再举个例子,老板让铁汁你做个设计自驱的产品优化设计方案ppt。
上手之前,先分析下你老板要这个ppt干啥子,是看你闲的蛋疼给你找点事儿做么?还是测试一下你的能耐?显然不太可能。
从需求分析走向概要设计
从需求分析走向概要设计王青 2007-07-28在软件过程中,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是两个极其重要的阶段。
需求分析是概要设计的依据,而设计则是需求自然的逻辑延续。
从需求分析走向概要设计,就是我们从待解决问题的领域走向解决方案的领域,也就是我们从客观的现实世界走向主观的计算机待建系统世界的过程。
为了使得大家对这一过程的目的、原则和具体工作有较为清楚的认识,特阐述以下内容与大家讨论。
凡以下之内容,均系一家之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软件工程的方法学方法学是指导我们解决问题的原则,它是我们对于具体问题解决方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下面的一些方法学是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们在软件工程的具体方法、规则和关键活动域中都有体现。
了解这些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软件工程的理解;同时在我们优化软件工程的活动中,对它们的了解和应用更会使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分治法:将大的问题分解为小的问题,从而缩小问题的规模,降低问题的复杂度,减少风险。
●逻辑完整性:所有的活动和所有的制品,都有其逻辑上的起点和支撑点;同时,也都有其逻辑上相应的结果。
●可管理:所有的活动和制品都应当能够被控制和调整。
●文档化(documented):将不可见的活动和思维成果外化为具体的文档。
●敏捷与MDA:敏捷的原则在于够用就好;而MDA立足于用模型取代部分文档,增强设计的可追溯性与可重构性。
软件工程的这些方法学于实践当中体现为软件过程,而软件过程的实施则依靠管理和组织的保障,在此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需求分析的制品需求分析的过程是对现实世界中的待解决问题的建模过程,同时也是深入剖析待建系统的过程。
它的成果通常包括:●一组Use Case:通过对前置条件、后置条件和事件流的描述来清楚的界定系统使用者对于系统的功能性需求。
●Domain Model:明确待建系统中的业务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SRS/ARS(Software/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Specification):综述待建系统的目的、功能性需求、接口/界面需求、约束以及非功能性需求。
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精品)
讲座:从需求分析到系统设计董祖明, 2005年5月20日一、八皇后问题先以八皇后为例,说明从原始需求的描述、到需求的分析、再到系统的设计的逻辑抽象的过程,说明从需求分析的What到系统设计的How。
1、原始需求描述八皇后问题:把八个皇后放在棋盘上,使任何皇后都不能吃到其他皇后2、需求分析:这个需求隐含了国际象棋的规则(业务规则):国际象棋的棋盘:8行8列的64个方格,棋子放在方格上皇后的走法:可以走直线、横线、斜线,任意格数因为皇后可以走任意步数的直线、横线和斜线的米字形棋步,所以八个皇后互相不能吃到其他皇后可以转化表述为同一条直线、横线和斜线上不能有两个或以上的皇后。
由于明显每行只能有一个皇后,可把问题简化为每条横线、上斜线、下斜线上最多只能摆一个皇后。
用数据的方法抽象地表示“同线”的业务逻辑,同一直线上的皇后,横坐标相同;同一横线上的皇后,纵坐标相同;斜线分为上行斜线和下行斜线,下行斜线的横纵坐标之和相等;上行斜线的横纵坐标之差相等。
一共有8条横线、8条直线、15条上斜线、15条下斜线。
3、系统设计:8x8的棋盘共有8条直线、8条横线、15条上行斜线和15条下行斜线,可以表示如下:数据结构:int a[8]; /* 1表示第i行上无皇后1到8 */int b[15]; /* 1表示第i条上行斜线上无皇后2到15 */int c[15]; /* 1表示第i条下行斜线上无皇后-7到+7*/int x[8]; /* 记录第i列上皇后的位置1到8 */操作设计:置放皇后:x[i]=j; a[j]=0; b[i+j]=0; c[i-j+7]=0; /* 0=false */移去皇后:a[j]=1; b[i+j]=1; c[i-j+7]=1; /* 1=true */判断安全:a[j] && b[i+j] && c[i-j+7] /* true表示三条线上都无其他皇后*/ 这里下标的计算方法决定了数组的边界, 本例是为因为C语言的数组只能从0开始算法设计:使用尝试-纠错和回溯方法,递归算法。
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设计
从产品需求到产品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从“产品需求文档”(PRD)到“产品设计文档”(PDD)传统上写产品需求文档(PRD)的做法,就是把用例、流程图和网页原型图一股脑的放到一个Word文档里。
一般一个产品都包含乃几十个乃至上百用例,每个用例都有自己的流程图,每个流程图又包含了少则几个多则几十的网页原型图,结果就是产品需求文档变得庞大无比,写的人费事儿,读的人更惨。
自从我受到了这样文档的折磨,我就一直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文档写得更简单一点,让阅读的人-通常是设计师和程序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领会产品的设计。
原来做UI设计师的时候,我创造了一种的办法,这个方法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这篇文章也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其实当时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不仅产出这样一份流程图,还利用网页热区,把流程图中的界面元素(蓝色的元素)和原型网页(HTML文件)给结合起来了,这样设计师和程序员在看流程图的时候,只要用鼠标点一下界面元素,就可以连接到原型网页,非常方便!这个办法我一直都在用,只是当时没有写在文章里罢了。
后来随着工作性质的变化,我需要越来越多地考虑产品的整体和功能、而不是像原来一样只在特定需求内围绕界面做文章,我就开始寻找把用例整合进前述方法的可能。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后,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一套产品需求文档的写法,为了表示区别,我称之为“产品设计文档”,简称PDD。
本文就是对PDD的介绍。
PDD的组成部分PDD有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是用例、流程图和原型图。
用例用例从整体脉络上定义了产品所具有的功能。
比如对于一个邮件系统来说,“写邮件”、“发邮件”和“删除邮件”等功能都是用例。
用例比较流行的写法,是在每一个用例中标明它的前后置条件和异常情况等属性。
不过在PDD中,我完全放弃了上述属性,只保留用例的名称和简要描述。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机械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的步骤
机械设计基础中的机械设计流程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的步骤机械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程任务,它涉及从需求分析到方案设计的一系列步骤。
在机械设计的过程中,工程师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设计目标、材料选择、制造成本以及最终产品的性能要求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流程中的主要步骤,并讨论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
一、需求分析需求分析是机械设计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与客户或项目组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项目的背景、预期功能和性能要求等。
同时,还需要收集与设计相关的信息,例如市场趋势、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技术发展方向等。
通过深入的需求分析,工程师可以明确设计目标,为后续的步骤提供指导。
二、概念设计概念设计是机械设计中的关键一步。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化为初步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选择适当的机构形式、确定基本尺寸和结构等。
概念设计要求工程师具备良好的创造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以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
三、详细设计详细设计是将概念设计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考虑更加具体的问题,例如材料选择、零部件设计、结构优化等。
详细设计要求工程师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进行详尽的计算和分析,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制造和装配在详细设计完成后,工程师需要将设计方案转化为实际的产品。
这个过程包括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装配等。
在制造和装配的过程中,工程师需要与相关部门保持紧密的协作,确保产品能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制造和装配。
五、测试和验证测试和验证是机械设计流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工程师需要利用实验室设备或其他测试手段对产品性能进行验证和测试。
通过测试和验证,可以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六、优化和改进在设计完成后,工程师需要对产品进行优化和改进。
这包括对产品的性能进行评估和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优化和改进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降低制造成本。
ch 从需求到设计类图
约束是指定类要满足的一个或多个规章 注释是最重要的一种修饰。一个注释在UML中是一个
图形符号,描述了和它相关联的元素或一组元素的限 制或注释语。
Book -price : double +isbn : string #author : string +publish() : bool
注释
+ - # ~
属性
举例:
+ size: Area = (100,100) # visibility: Boolean = false - origin : Point; Colors : color[3] Points : Point[2..* ordered] Name: String[0..2]
泛化
Generalization,一般元素和特殊元素之间的关 系。
泛化
泛化的目的:
可以使子类共享父类的属性和操作,实现继承; 可以使子类的实例用于任何父类被声明使用的地 方,实现多态;
泛化
继承
泛化
多态
尽管每个子类的实现方法各自不同,但外界调用的方 式完全一样:
Shape *oShape; Line *oLine; oLine=new line; oShape=oLine; oShape->draw();
类图的阅读
读图过程
理解方法与图
Order类,有两个方法:dispatch()和close(),从名字中可以猜出 它们分别实现“分拆订单生成送货单”和“完成订单”。 DeliveOrder()类中则有一个Close()方法,同理它应该表示“完成 送货”。 而在OrderItem中有一个stateChange()方法和deliverState,不难 猜出它就是用来改变其“是否交给收货人”标志位的 先调用Order的dispatch()方法,它将根据其包含的OrderItem中 产品信息,来按供应商户分拆成若干个DeliverOrder。商户登录 系统后就可以获取其DeliverOrder,并在执行完后调用close()方 法。这时,就将调用OrderItem的stateChange()方法来改为其状 态。同时再调用Order的close()方法,判断该Order的所有的 OrderItem是否都已经送到了,如果是就将其真正close()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atalog catalogID
Activity diagram of Create New Order use case, Telephone Scenario at RMO
Global SSD of the same
Class diagram of RMO 27 of 12
状态图
知识图谱
Agenda
活动图是一种表述过程基理、业务过程以及工作流的技 术。它可以用来对业务过程、工作流建模,也可以对用 例实现甚至是程序实现来建模 UML 2.0而言,去除了“活动图是状态图 的一种特例”这一规定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阅读简单活动图
Global SSD of the same
Class diagram of RMO 25 of 12
Account accountNo customerID Order orderID TotalAmt
OrderDetai quantity extendPrice
Product productID size description CatalogProduct price
与接收信号、引脚、扩展区)来表示更多的信息
活动图的建模关键是表示出控制流,其它的建模元素都 是围绕这一宗旨所进行的补充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活动图应用说明
• • •
•
对工作流建模:用于业务建模的时候,每一条泳道表示 一个职责单位,该图能够有效地体现出所有职责单位之 间的工作职责,业务范围及之间的交互关系、信息流程 建模时应遵循以下策略:
进入和退出转换来表示
内部转换:用来处理一些不离开该状态的事件
活动与延迟事件
•
活动:当对象处于一个状态时,它一般是空闲的,在等 待一个事件的发生。但是某些时间,你可能希望描述个
•
正在进行的活动。在处于一个状态的同时,对象做着某 些工作,并一直继续到被某个事件中断
延迟事件:延迟事件是一种特殊的事件,它是指该事件 不会触发状态的转换,当对象处于该状态时事件不会丢 失,但会被延迟执行。例如,当E-mail程序中正在发送 第一封邮件时,用户下达发送第二封邮件执令就会被延 迟,但第一封邮件发送完成后,这封邮件就会被发送。 这种事件就属于延迟事件
•
扩展区: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绘制活动图
• •
• • •
“活动图” 比较直观易懂;与传统的流程图十分的相近, 只要能够读懂活动图,就不难画出活动图
绘制时首先决定是否采用泳道:主要根据活动图中是否 要体现出活动的不同实施者 然后尽量使用分支、分岔和汇合等基本的建模元素来描 述活动控制流程 如果需要,加入对象流以及对象的状态变化,利用一些 高级的建模元素(如辅助活动图、汇合描述、发送信号
•
分支与监护条件:分支是用菱形表示的,它有一个进入 转换(箭头从外指向分支符号),
•
一个或多个离开转换(箭头从分支符 号指向外)。而每个离开转换上都会 有一个监护条件,用来表示满足什么 条件的时候执行该转换。
分岔与汇合:
修改后的简单活动图
带泳道的活动图
带对象流的活动图
复杂活动图
•
辅助活动图:
包含一些文字描述的有向箭头线,这些箭头线称为转换
转换的五要素
• • •
源状态:即受转换影响的状态 目标状态:当转换完成后对象的状态 触发事件:用来为转换定义一个事件,包括调用、改变、 信号、时间四类事件
• •
监护条件:布尔表达式,决定是否激活转换、
动作:转换激活时的操作
读图小结
•
与状态off相关的转换有两个,其触发事件都是turnOn, 只不过其监护条件不同。如果对象收到事件turnOn,那
Catalog catalogID
26 of 12
Account
accountNo customerID
OrderDetai quantity extendPrice
Order orderID TotalAmt Product productID size description CatalogProduct price
活动图的主要元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初始节点和活动终点:用一个实心圆表示初始节点,用 一个圆圈内加一个实心圆来表示活动终点
活动节点:是活动图中最主要的元素之一,它用来表示 一个活动
•
转换:当一个活动结束时,控制流就会马上传递给下一 个活动节点,在活动图中称之为“转换”,用一条带箭 头的直线来表示
活动图的主要元素
• • • • •
状态和状态机 如何阅读状态机图
如何绘制状态机图
状态机图应用说明 小结
Agenda
• • • • •
状态和状态机 如何阅读状态机图
如何绘制状态机图
状态机图应用说明 小结
状态、状态表示法及状态机
•
•
状态是指在对象生命周期中满足某些条件、执行某些活 动或等待某些事件的一个条件和状况
一个状态通常包括名称、进入/退出活动、内部转换、 子状态和延迟事件等五个部分组成
绘制状态机图
•
源目标
确定状态间转换
无预订 退订(),使预订人=0 不直接转换 退订() 部分预订 预订() 预订完 不直接转换 预订(),无空座 预订关闭 关闭() 关闭() 关闭()
无预订 部分预订 预订完
预订关闭
无转换
无转换
无转换
绘制状态机图
•
细化状态内的活动与转换
绘制状态机图
•
使用复合状态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小结
• • •
•
首先介绍了“活动图”的历史变迁;逐一介绍简单活动 图、带泳道的活动图、带对象流的活动图的阅读方法
讲解了活动节点、初始节点和活动终点、转换、 分 支与监护条件、分岔与汇合等基本建模元素;逐步引出 了泳道、对象流等控制流逻辑 介绍了辅助活动图、汇合描述、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 引脚和扩展区的概念 最后,概括地说明了活动图的绘制要点,并结合对工作
复合状态表示法
Test
entry/ showScreen exit/ hideScreen
A B B
嵌套区域表示法
Dialing
entry/ offHook
分解指 示符
分解指示符法
顺序复合状态图
并发复合状态图
历史
•
“一个圆圈中加上字母H”,用来表示历史状态的。它 的含义是:当从状态“结账”和“显示购物车”返回子
状态“显示索引信息”时,将进入的是离开时的历史状 态。也就是说,转到购物 车或结账区之后, 再回到“浏览目录”的 页面时,其中的内容 是不变的,仍然保留 原来的信息。
子状态机
•
将子状态机单独定义,并对其进行命名(通常以大写字 母开头),然后在需要使用的地方来引用它
Agenda
• • • • •
状态和状态机 如何阅读状态机图
当进入某一状态时,执行相应活动
事件(参数)[监护条件]/动作
内部转换
事件(参数)[监护条件]/动作
进入转换
entry/活动
退出转换
当离开某一状态时,执行相应活动
exit/活动
阅读带有复杂转换的状态图
各种转换的区别
• •
进入和退出转换:当进入一个状态时,执行某个动作; 或当退出某个状态时,执行什么动作。这时就可以使用
•
么将判断壶中是否有水;如果[没水],则仍然处于off状 态;如果[有水]则转为on状态,并执行“烧水”动作
而与状态on相关的转换也有两个,如果“水开了”就执 行turnOff,关掉开关;如果烧坏了,就进入了终态了
复杂转换
转换类型 描述 语法
外部转换
对事件做出响应,引起状态变化或 自身转换,同时引发一个特定动作 ,如果离开或进入状态将引发进入 转换、离开转换 对事件做出响应,并执行一个特定 的活动,但并不引起状态变化或进 入转换、离开转换
从该工作流的初始节点开始,说明随时间发生的动作和 活动,并在活动图中把它们表示成活动节点
将复杂的活动或多次出现的活动集合归到一个活动节点, 并通过辅助活动图或子活动图来表示它们 找出连接这些活动节点的转换,首先从工作流的顺序开 始,然后考虑分支,接着再考虑分岔和汇合 如果工作流中涉及重要的对象,则也可以将它们加入到 活动图中
活动图
知识图谱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Agenda
• • • • •
活动图概述 如何阅读活动图
如何绘制活动图
活动图应用说明 小结
活动图概述
•
• • •
活动图和交互图是UML中对系统动态方面建模的两种 主要形式
交互图强调的是对象到对象的控制流,而活动图则强调 的是从活动到活动的控制流
•
汇合描述:当汇合的所有入流均到点汇合点时,就将执
行汇合点指向的活动节点。但是有些时候,你希望对其 做一些约束,这时就可以借助汇合描述来完成。汇合描 述实际上是一个约束,其格式就是“{约束条件}”。
复杂活动图
•
发送信号与接收信号:
弹出对话框 事项开始前1小时 关闭指令 隐藏对话框
复杂活动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