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

合集下载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2008 - 2009 学年第2 学期)一、管理信息课程目标:能力目标:1.能正确分析环境问题的态势;2.能认识环境保护的深远意义3.能说明我国的资源现状;4.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性;5.能识别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能在环境保护中充分运用生态系统的作用和规律;7.能判别大气中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8.能提出简单的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9.能识别水体的主要污染物,10.能初步检测水质;11.能对废水进行简单的处理;12.能判别固体废弃物的类别,并进行简单处理;13.能初步处置城市垃圾;知识目标:1.掌握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含义;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状况;3.理解资源的概念;4.了解我国各种资源的利用情况;5.掌握生态系统的含义和功能;6.了解生态学的一般规律;7.掌握大气污染的定义和主要的污染物和污染源;8.掌握水体污染的定义和主要的污染源;9.了解废水处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10.掌握固体废弃物的种类、来源和危害;11.了解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措施和方法;12.掌握城市垃圾的处理和处置方案;13.了解其他环境污染的类别和初步的处理方法;14.了解环境管理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内容设计:能力训练项目设计:1.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针对工业环保专业学生展开,作为专业选修课开设。

根据专业的特点和本课程的特色设计了该门课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项目,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目前世界和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资源现状,唤起深层的环保意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能力训练项目分开逐一进行。

第一次课设计梗概(300字左右)1、给出一系列环境异常案例,针对2007和08年国内国际十大气候事件,学生自由发挥讨论,汇总结果。

展示一些相关信息和图片,告知学生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状况就是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另外,明确课程的总体安排、教材内容的处理、上课的方式和教学目标。

介绍本课程的基本意义。

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中国公共政策第11章 环境政策
11.1.3 环境政策的目标与手段
1.环境政策的目标
1
2
3
环境有效性
公平性
推进技术进步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环境有效性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 环境有效性是提高效用决策科学化的根本所在
❖ 实现环境资源效用最大化能提高环境资源利用的经济效 率水平
❖ 环境有效性能促进对环境资源消耗的优化作用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1.加强环境执法
(1)加强实体法的制定,完善地方、部门规章 (2)健全制约机制,推进环境执法规范化、制度化 a. 加强和完善各级人大监督检查环境执法的工作制度
b. 加强和完善国家检察机关对环境执法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的法律监督、经济监督制度和国家审判机关对环境执法 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审判监督制度
(2)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并使之法 制化
(3)建立部门合作与协商及专家、公众参与制度 (4)建立和完善环境综合决策评估和监督机制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3.3 环境政策实施机制的完善
4.以应用环境信息手段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 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4)环境资源效用测算理论体系不完善
2020/10/11
中国公共政策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LOGO
11.2.3 我国环境政策执行的评价
4.对环境政策执行手段选择的评价
(1)以直接管制为主要特征的现行政策执行手段体系难以 实现预期的环境目标
(2)环境政策执行体系中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 完善

国际合作论

国际合作论

合作论授课讲义有人说过,如果要把人类的历史浓缩到一天的话,那么人类又二十三小时在打仗。

人类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部战争史。

——引言一、理论背景20世纪70年代,国际政治格局大变,美国霸权地位衰弱,美苏缓和多极化趋势明显。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二、理论代表1984年罗伯特·基欧汉《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斗争》罗伯特·奥克塞罗德《合作的演变》1985年肯尼思·奥伊主编出版:《无政府状态下的合作》三、流派新现实主义:霸权合作论新自由制度主义:制度合作论建构主义:合作文化论四、《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斗争》著作评价:是迄今为止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合作问题进行研究的最为全面、也是最有影响的一部著作。

在没有霸权国家存在的情况下,国际合作能够维持下去吗?为了回答当代世界政治中的这一紧迫问题,基欧汉教授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合作得以发生的国际制度(或者国际机制)的作用,以及随着美国霸权的衰落,这些国际机制的演变情况。

基欧汉教授并不认为霸权的衰落会使国际合作变得不可能,相反,他认为国际制度的设计能够促进利己主义政府间的合作。

著作简介:《霸权之后》一书共分四大部分计11章,论述的核心问题就是在霸权衰落以后,国际合作能否实现以及如何实现的问题。

第一、二、三章为第一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本书主要旨在解决的霸权后合作的问题,同时,阐明了权力、财富、霸权等概念以及采用的体系层次的分析方法。

第四、五、六、七章为第二部分,这一部分是该书的主要部分,主要论述了没有霸权的合作是可能的,这种合作可以通过国际机制的作用而得到促进。

分析了既有机制在创立消失后,机制的连续性问题。

第八、九、十章为第三部分,说明了当代国际机制的创设,主要是通过战后美国的政策来解释。

第十一章为第四部分,对前面的论述作了总体回顾,并评估了合作的道德价值及其对政策的含义。

以下,将较为详细的概述这四个部分的基本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谈谈阅读该书的感受与认识。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件——环境国际合作与国际公约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件——环境国际合作与国际公约
(2)在技术上已经找到氟利昂等化学用品的替代品; (3)在制度上采取付费和罚款并用的灵活方式,使对解
决问题有明显作用的有关方面都能参与进来; (4)预期(收益/成本)比较高,促使氟利昂生产国加快
放弃使用该化学用品; (5)全球参与,即制造或消费大量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所
有国家的参与。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
UNFCCC的目标是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 防止发生由人类活动引起的、危险的气候变化水 平上。
二、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三、臭氧层保护
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
1985年3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通过了有关保 护臭氧层的国际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 约》,该公约从1988年9月起生效。
这个公约只规定了交换有关臭氧层信息和数据 的条款,但对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条款却没 有约束力。
全球环境的严峻形势对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提出 了迫切要求,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 问题,需要各国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 异,采取协调合作的行动。
二、国际合作的机制
成立于1991 年的全球环境基金是国际环境合作的 一个最见实效的机制。
它是一个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赠款促其履行国际协议、 或为解决特定的全球环境问题而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补 贴的一个资金机制,它包括不同层次和层面的合作。
《公约》的宗旨和原则是正确的,促进了各国 就保护臭氧层这一问题的合作研究和情报交流。

三、臭氧层保护
臭氧公约是国际环境合作的一个最成功的范例。 臭氧公约的成功取决于以下因素:
(1)世界各国能够达成共识,即对具有制冷、清洗等用 途的氟利昂等含氯、溴的化学用品破坏臭氧层所造成 的危险而高昂的代价形成共识;
第八章 环境国际合作与国际公约
第八章 环境国际合作与国际公约

联合国规章范本

联合国规章范本

联合国规章范本联合国规章范本【标题】联合国规章范本【引言】本规章范本旨在为联合国成员国制定与执行国际规章提供指导和参考,以促进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人权和可持续发展。

本规章范本是非约束性的,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适当修改和补充。

【第一章】目标和原则第1条:本规章范本的目标是通过国际合作解决全球性问题,实现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护人权,保护环境。

第2条:本规章范本的原则包括平等主权、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争端、以及遵守国际法和国际义务。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3条:联合国由成员国组成,每个成员国在大会上享有一票,大会是联合国的最高决策机构。

第4条:联合国设有秘书处负责协助成员国开展工作,秘书长是负责人。

第5条:联合国设有安全理事会、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人权理事会、国际法院等机构负责各自的专门任务。

【第三章】权利和义务第6条:联合国成员国享有平等的主权和地位,有权参与和推动联合国的工作。

第7条:联合国成员国有义务遵守联合国决议和国际法,履行各项国际义务。

第8条:联合国成员国有义务保护人权、推动发展、保护环境、维护和平与安全。

【第四章】和平与安全第9条:联合国成员国应积极采取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包括通过谈判、调解、仲裁等方式。

第10条:联合国成员国有权利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卫自身安全,并有义务避免使用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第11条: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负责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以采取决议来执行和平方案和制裁措施。

【第五章】经济和社会发展第12条:联合国成员国应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消除贫困和不平等。

第13条: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负责协调各国发展政策,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

第14条:联合国成员国应推动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

【第六章】人权保护第15条:联合国成员国应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等。

第16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负责监督各国人权状况,提供支持和建议。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

保护自然资源的七十种措施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耗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资源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十种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第一章:降低能源消耗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采取节能措施,推广能源高效设备和技术,减少能源浪费。

2.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

加大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加强能源管理。

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合理规划能源布局,提高能源利用效益。

第二章:水资源管理4.加强水资源保护。

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治理河流污染,提高水质水量。

5.提倡水资源节约。

推广节水设备和技术,改进农业灌溉方法,减少浪费和滥用。

6.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

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监测体系,合理调度水资源分配和利用。

第三章:土地资源保护7.推进土地整治和复垦。

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恢复退化土地。

8.加强农田保护。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农药农肥使用,推广有机农业。

9.推动城乡土地综合规划。

合理划定城市和乡村用地,避免乱占乱用土地资源。

第四章:森林资源保护10.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控制。

建立完善的森林消防体系,加强火源管理和监测。

11.推行可持续林业管理。

促进林业科技创新,优化森林经营方式,保护林木生态。

12.加强非法采伐打击。

加大打击非法木材采伐和走私力度,维护森林资源安全。

第五章:野生动植物保护13.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划定保护区域,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

14.严禁买卖非法野生动植物及其制品。

加大打击力度,维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

15.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恢复和改善动物栖息地和植物生长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

第六章:海洋资源保护16.建立海洋保护区。

加强海洋生态系统保护,防止海洋资源过度捕捞和破坏。

17.减少海洋垃圾排放。

国际环境保护

国际环境保护

利比亚问题:中国立场
• 1970号决议中国投了赞成票 • 1973号决议中国投了弃权票
——政治上反对,法律上不阻拦 考虑到阿拉伯国家和非盟的关切和立场以及利比 亚当前的特殊情况,中方和有关国家一道对决议 投了弃权票,没有阻拦决议的通过。
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冲突与对话
讨论:后卡扎菲时代的利比亚命运
• “后卡扎菲时代”的来临 • 利比亚内战不能简单定性为民主反对专制、自由反对压制
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冲突与对话
• 理想中的R2P
1. 必须是大规模、持续的侵犯人权已经出现或即将发生 2. 必须出于人道主义动机,而不存在政治、经济或意识
形态方面的考虑,或此种考虑完全处于从属地位 3. 一切的和平努力已告失败 4. 采取的人道主义行动必须与该情势的严重程度相称 5. 人道主义干涉不能构成对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以
应建立一个机制,解决主权与人道主义干涉的关系问题。 • 2000年加拿大政府承担了研究任务并支持建立了“干涉与国
家主权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ntervention and State Sovereignty, ICISS) • 2001年该委员会研究报告正式发表,题目就是《保护的责任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RtoP, R2P)
全球化时代的法律冲突与对话
R2P的主要内涵
• 核心:将干涉的权利改变成干涉的责任,即在出 现人道危机时,国际社会有保护受害者的责任。
• 关键词 • 人道危机(humanitarian crisis or catastrophes ) • 国际社会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 保护(protect) • 受害者(victims or vulnerable populations) • 责任(responsibility)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生态文明(南开大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测试1、20世纪后半期,人类逐渐意识到环境污染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开始对人类的发展方式进行反思,与之相伴的便是相关著作和论述的不断出现,下列哪本著作被称为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标志性著作:A、《寂静的春天》B、《增长的极限》C、《只有一个地球》D、《我们共同的未来》答案: A2、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113个国家1300多名代表参加,这是世界各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坐在一起讨论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对于环境权利与义务的大会。

下列哪项不属于此次会议的讨论成果:A、通过了划时代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B、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将每年的6月5日作为“世界环境日"C、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D、签署气候变化协定答案: D3、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环境保护的32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在我国于何时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被确定为国家治理环境保护的方针?A、1972B、1973C、1974D、1975答案: B4、……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以上论述出自党的:A、十五大报告B、十六大报告C、十七大报告D、十八大报告答案: D5、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正式拉开帷幕,会议正式通过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这一包括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的纲领性文件将推动世界在今后15年内实现3个史无前例的非凡创举,下列哪项不属于3个创举内容:A、消除极端贫困B、战胜不平等和不公正C、减少局地冲突与战争D、遏制气候变化。

第11章国际环境法

第11章国际环境法
12
4、防止倾倒污染 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 (简称《伦敦倾倒公约》)给倾倒的定义是从船舶或航 空器或从其他海上人工结构有意地向海上倾倒废物或其 他物质的行为,但不包括在正常操作中的处置废物。
它把废物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毒害最大的废物(“黑名单”),应禁止 倾倒;
第二类是毒害较大的废物(“灰名单”),应事先 获得特别许可证才可倾倒;
2、特点
(1)调整范围的全球性
(2)调整方法的综合性
(3)法律理念的生态性
(4)法律规范的技术性
4
3、国际环境法的渊源(国际环境条约+国际习惯) (1)框架公约:是指只对有关目标原则作出规定、
而对具体的权利义务事项则留待事后通过议定书或 附件等形式来明确的公约。这种方式通常被称为 “框架公约+议定书+附件”模式。 (2)国际习惯: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影响评价、 不得损害其他国家或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地区的环境 的原则 (3)软法:它是在严格意义上不具有法律拘束力, 但又具有一定法律效果的国际文件。像国际组织和 国际会议的决议、决定、宣言和建议标准等绝大多 数都属于这一范畴。
制订和执行国家计划和区域计划; (二)促进合作发展与应用各种用来控制、减少或防止温室气体人 为排放的技术; (三)向缔约方会议提供有关履行的信息。
19
在防止气候变化方面,目前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 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温室 气体净排放量具体减排目标,此外它还允许三种减排折算 方式: (1)集团方式,即只要有关国家集团达到减排总额,可 不管集团内部成员国的排量增减; (2)排放权交易,排量超过其额度的发达国家可以向排 量低于其额度的发达国家购买其低于限额部分的排放量, 使总量仍然达标; (3)绿色交易,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资助在发展中国家营 造森 林或转让有关绿色技术,相应地抵消其部分排放量。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创新设计】201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11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知识整合])1.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2.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①人类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②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地域差异【疑难辨析】环境问题类型的判断方法根据各类型的含义及相互间的关系进行判断:①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②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③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3.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3)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深度思考])1.主要环境问题的产生及表现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造成的,对其成因及表现的分析理解,可从以下方面进行:(1)正确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不合理利用,使环境质量下降。

箭头⑥⑧是指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

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性的,会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2)准确把握环境问题产生的机理与表现2.主要环境问题续表3.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基本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题 组 递 进])1.(2012·四川文综,4)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国际合作和交流

国际合作和交流
12
十年历程--境外联络网络分布
13
十年历程—联络信息库
个人 机构 专业 联系方式 交流与合作信息
14
十年历程—成就展示
国际交流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Tol.
出访(人次) 0 8 1 4 18 21 1 7 2 18 80
来访(人次) 0 10 30 29 48 29 32
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募集资金
5
国际交流与合作资源
基金 人力 固定资产 志愿者 良好社会声誉 专业、行业、技术信息
6
十年历程成就
基金会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探索、积 累的过程
基金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热身运动。
7
十年历程—定位
明确目标 确定战略方法 分阶段实施
2 18 39 88
3 7 16
342 349. 1427. .80 20 33
5 6 11
15
十年历程—成就展示
国际合作项目
数量
资金
年数
中日合作项目
6
中美合作项目
3
中英合作项目
2
中澳合作项目
1
136
10
137
5
11
2
1.5
1
16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93
面向世界 迎接挑战 不断进取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国际合作与交流十年探索 演讲人:汪亦红
内容
概 论 CEPF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作用和意义 CEPF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历程 CEPF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精彩篇章
2
概 论 ---- 特 点
基金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国际交流访问增多,互访加强 国际合作国家增多,范围拓宽 常设国际交流与合作办事机构

【地理课件】国际合作(课件)高二地理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地理课件】国际合作(课件)高二地理同步课堂(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三
目 录
CONTENT
1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2
国际合作的途径
3
中国在行动
4
课后练习
01 国 际 合 作 的
必要性和途径
▋新闻播报--我国的节能减排争议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日益关注,已全球性的问题。近
年来,中国做为负责人的大国,积极参与到应对全球
气候的变化当中去。2020年9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
……
▋国际合作的必要性
必要一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如:资源短缺、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单靠 一个国家无法解决,需要全球共同行动。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新闻播报--我国的白鹭保护,国外的盘中餐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 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 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 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 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 为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 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 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近年来,我国对白鹭保护的 力度在不断的加大,白鹭种群逐步恢复。但由于白鹭 具有迁徙性,到了越南,白鹭确遭到了当地人的肆意 捕杀,成为当地的美食。对白鹭种群的恢复造成了严 重的危害。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3
……
……
▋新闻播报--湄公河流域的干旱
问题二:中国政府应越南请求,紧急开景洪水库对 下游进行放水,缓解旱情,说明了什么? 有些资源、环境问题具有跨国、跨地区的影响。如: 国际河流的水资源分配等,需要开展双边或多边的 区域合作。中国政府紧急调水,正式反应了我们在 国际合作中的积极做为。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11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学课件11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绿色和平在世界环境保护方面已经贡献良多,在其中一些环节更是扮演关键角色: 禁止输出有毒物质到发展中国家;阻止商业性捕鲸;50年内禁止在南极洲开采矿 物;禁止向海洋倾倒放射性物质,工业废物和废弃的采油设备;和全面禁止核子 武器试验….
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
(三)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
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IUCN),又称国 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总部设在瑞士的格朗。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 11章 国际环境合作与国际环境公约
目录
国 际
1. 国际环境合作的意义和背景


2. 目前主要的国际环境机构
国 际
3. 国际公约产生背景和意义


4. 我国签署或缔约的主要国际公约
一、 国际环境合作
国际环境合作是国际社会保护和改善环境、 处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各种措施和活动的总称。
《南极条约》 (1959年,华盛顿)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
《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阶《段生二物多(样性8公0约年》(代19)92年,里约阶热段内卢四) (21世纪)
(1973年,华盛顿)
定义可持续发展
新的起点 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2002年)
1940
1950
1960
国际环境合作公约化、法律化,避免和 解决环境冲突及由此引发的政治冲突和 经济冲突,是国际环境合作的必然发展 趋势。
解决全球环境问题,最常见的法律 手段就是签订国际环境公约
(二)环境公约出现的时代背景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国际经济学课件11第十一章国际要素流动
目录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国际劳动力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国际技术转移国际要素流动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01
CHAPTER
国际要素流动概述
国际要素流动是指生产要素在国家之间通过各种形式进行的跨国转移和重新组合,主要包括资本、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
国际要素流动具有跨国性、动态性和市场性,它能够促进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波动有重要影响,可以导致货币投机的发生和汇率的剧烈波动。
汇率波动
04
CHAPTER
国际技术转移
国际技术转移是指技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定义
国际技术转移通常涉及技术的跨国界传播和使用,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无形资产。
特点
技术溢出效应
经济增长效应
就业创造效应
风险分散
各国政府通过税收、补贴、外资政策等手段影响国际资本流动。
政策因素
国际资本流动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效应
国际资本流动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推动全球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资本流动促进了各国金融市场的联系和一体化,提高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
金融市场一体化
国际要素流动能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
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收入水平
02
CHAPTER
国际劳动力流动
定义
国际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力跨越国界的流动,以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或生活环境。
特点
国际劳动力流动通常涉及大量人口,包括移民、外派员工、留学生等。这些劳动力流动对输入和输出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浅析中国国际环境合作

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浅析中国国际环境合作

孛共济毒毒委党嫒学撮3/2008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浅析中国国际环境合作陈佳摘要:中国体为一个负赏佟的环境大国与发展中大筒.面盛着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赞须在国际社会中认真履行环境太国的贲任。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合作,义坚决维护中园的国京利益.在国家利益与全球责任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环境阕题;匡鼯念捧;国家利益;壹任作者筒贫:簿佳,中共中央党投罾琢茂喀研究所嚣酪政治专业2006缳薄壬垒(邮政编码100091)中图分类号:n2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8)03一oo l7一03关于嚣舔强境合缮,露要获嚣舔致渗、经济秘战略爨两的高度去瑷解其博雾过程。

它是溺今世界一项重要的国际谈判,其煎点是要形成保护全球环境的国际规则,涉及来来全球体系包括中匿在内的各个灏家长期的经济、政治岛环境发晟空间及其稻美的权乖j与费任的确定。

丽中国鲡何在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竞争中获得巍机,在国际社会中认粪履行环境大国的责任,积极参与灏际环境合作,叉坚次维护孛晷豹灏家剩益,农嚣家蠢益毒全球责任枣寻求平衡,怒摆在决策衡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巾蓬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嚣境翕{乍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从一开始就与国际环境交流与合终紧密程美。

1972年孛掰致癃派戎凌整参热了攘焱穗簧拳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

此膝伴随着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中国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也日益得到麴强。

(一)中圆参与国际环境合作的意义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一方面不仅有利予从国外引进资金移先进匏繇儇理念秘技术,提蹇中嚣在繇壤政策、鹫瑷方面豹能力,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提供动力与支持,为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另一方藤,中晷对环境污染的浓理,也将为解决世雾璎境问题提供示蓬帮参考,尤其在发震孛謇家起到带头{箬麓,这不役能够提高我豳的国际地德,展现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瓣且对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

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

论 国际合 作 原则 在 国际环 境 保 护领 域 的拓 展
许 健
( 州大学法 学院 , 福 福州 30 , 国际环境合作是人 类应对环境危机 必然、 理性 的选择。 国际环境合作
更 新 了国 际 合 作 的 理 念 , 大 了国 际 合 作 的 主 体 , 展 了 国 际 合 作 的 方 式 。 国 际 社 会 分 而 治 之 的 政 治格 局 与 生 态 扩 拓
的威 胁 , 民族 生存 的威 胁 , 国家主权 的威胁 。 国际 对 对
合作 无 疑是人 类 为淡化 矛盾 、 除威胁 、 解危 机乃 至 消 化
繁 , 国相对 自给 自足 , 各 国家 利益 需要 通过 国际合 作来 满 足 的极 少 。随着 国际 交往 的加 深 , 际合 作 的规 模 国
和 范 围逐 渐 扩 大 。一 战后 , 际合 作 具 有 了 全 球 性 。 国
促使 国际关 系从无 序 向有 向心力 的有 序状 态转 化 的理
性选 择 。
虽然 广泛 的国际 合 作 归 功 于联 合 国 的积 极 推 动 , 但合 作并 非起 源 于 现代 。有人 类 学 家 考 证 , 期 人 类 早
21 00年 5月
M a 01 v2 0
天 津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社
J U N LO I N I N V R IY ( O ILS IN E ) O R A FTA JN U IE ST S CA CE C S
第 1 2卷 第 3 期
Vo . 2 No 3 11 .

国际合作 上升 为具 有普 遍意 义 的国 际法基本 原则 。
《 合 国宪章 》 国际合 作 表述 为 “ 会员 国对 于联合 联 将 各 国依本 宪章 而采取 之 行动 , 应尽 力予 以协 助 , 合 国对 联

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演讲稿

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演讲稿

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演讲稿尊敬的各位贵宾,亲爱的同事们:
环境保护是全人类的责任,也是全球合作的重要议题。

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关于环境保护的一些想法。

环境问题不分国界,全球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途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当今世界的环境状况。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挑战。

而这些挑战不是某一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的,而是需要全球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合作,才能够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其次,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不仅仅是政府间的合作,更需要全球各界的广泛参与。

企业、NGO组织、学术界、媒体等各个领域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保合作中来。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够形成合力,才能够真正推动环保事业向前发展。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环境保护的全球合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行动。

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每一个
人都应该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正如一句古老的谚语所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环保事业也是一样,需要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够最终实现全球环保的目标。

在全球化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才能够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海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海警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大连海洋大学

绪论单元测试1.下列不属于对《海警法》立法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哪三部法律。

()A:《关于中国海警局行使海上维权执法职权的决定》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答案:D2.海警机构的总部是()。

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B: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海警总队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部D: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警察部队指挥部答案:A3.中国海警整体实力的提高是有目共睹的,法律的完善为中国海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A:对B:错答案:A4.《海警法》分为总则、机构和职责、海上安全保卫、海上行政执法、海上犯罪侦查、警械和武器使用、保障与协作、国际合作、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共11章。

()A:对B:错答案:A5.《海警法》自2021年1月22日起施行。

()A:对B:错答案:B第一章测试1.下列不属于《海警法》立法目的是。

()A:维护海上安全和秩序B: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C: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海洋权益D:规范和保障海警机构履行职责答案:A2.海警机构有对海上重要目标和重大活动实施安全保卫,采取必要措施保护重点岛礁以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安全的职责。

()A:领海B:专属经济区C: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D:大陆架答案:C3.对任何国际组织、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在专属经济区从事的渔业活动享有管辖权;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自然资源进行勘查、开发、科研活动享有管辖权;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的行为,可以行使权。

()A:紧追B:检查C:管辖D:登临答案:A4.下列不属于海上维权执法工作的基本任务的是。

()A:开展海上安全保卫B:打击海上走私、偷渡C:在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和管辖权D:预防、制止和惩治海上违法犯罪活动答案:C5.管辖海域包括。

()A:毗连区B:领海C:大陆架D:专属经济区答案:ABCD6.海警机构有对、、等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按照规定权限参与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的职责。

环境保护与全球合作的演讲稿

环境保护与全球合作的演讲稿

环境保护与全球合作的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好!环境保护是全球性的挑战,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环境问题却是无国界的。

因此,全球合作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唯一出路。

首先,让我们看看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气候变化、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这些问题不仅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也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而这些问题既不能被一个国家所单独解决,也不能被一个国家所单独承担。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找到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

其次,全球合作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环境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国共同努力,共同应对。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分享资源、技术和经验,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和标准,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环保的合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最后,让我们共同呼吁全球各国加强环保合作。

我们应该摒弃“各自为政”的思维,摒弃“唯我独尊”的态度,而是以开放、包容、合作的心态,共同致力于环保事业。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保护地球家园。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共同分享环保经验,共同推动环保技术的发展。

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协调,共同制定环保政策,共同推动环保标准的提高。

环境保护是我们共同的事业,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唯有通过全球合作,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地球家园,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享受到清洁的空气、美丽的自然和健康的生活。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行动,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国际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

国际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

国际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第一章:产业转移的定义和原因产业转移指的是跨越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将生产和投资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包括成本压力、技术优势、市场主导等因素。

第二章:产业转移对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大量消耗能源和水资源,导致能源和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

2. 大量排放废气和废水,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和地表水质,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品质。

3. 使用不可降解的物质和非可再生资源,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的破坏。

第三章:国际合作的意义和框架国际合作是解决产业转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的关键所在。

国际合作包括:1. 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制定国际规则和标准,通过国际机制推进环保示范区、绿色供应链等环保领域的合作。

2. 企业和跨国公司间的合作,建立绿色供应链合作机制,推进共同管理和监测,进行环保科技创新开发。

3. 社会组织和NGO的参与,引导公众监督和参与,推动企业环保责任认证和社会监管体系建设。

第四章:具有代表性的案例1. 德国的“绿色产业”,德国的“绿色产业”以技术先进、研发能力强、创新性高、环境友好、生命周期成本低等特点,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德国将“绿色产业”打造成了国家级支柱产业,既提升了经济水平,又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2. 日本的富士康案,富士康在中国的生产基地存在环境破坏和劳动纠纷等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社会的广泛关注。

富士康的转变之路是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同步实现,将生产工艺优化和绿色化改造同时进行,使得企业在环保和商业价值上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第五章:结论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是相互关联和制约的关系,需要全社会共同推进。

国际合作是解决产业转移及其对环境的影响问题的关键,需要建立全球化的合作机制,实现全球共治,推动产业转移向环保转型发展。

同时,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强自身的环保和社会责任建设,更加注重可持续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保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o第一节 中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四、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五;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和有效参与的原则o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公约▪一、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二、中国履行国际环境公约的努力o第三节 贸易与环境问题▪一、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二、环境标志▪三、ISO14000标准与环境保护第十章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自七十年代初始于西方社会、后来又逐渐席卷全球的环境运动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科技的长足进步,人类对与之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的认识不断深人,其科学性和预见性也逐渐增强。

特别是八十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生态环境退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它不因国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环境问题很有可能对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为了保护当代人及其子孙后代赖以繁衍生存的地球,国际社会别无选择,只有超越国界、民族、宗教、文化的制约,为了人类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为各国自己的切身利益,同舟共济,共同合作保护环境。

第一节 中国对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则立场在治理、保护环境的长期实践中,国际社会对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逐渐深刻的认识,更加清醒地看到,为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必须溯其根源,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之中寻找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将环境与发展对立起来,孤立地就环境而论环境,只能是缘木求鱼,不仅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还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这一基础之上,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的基本共识也在不断增长。

“只有一个地球”、“为了全人类千秋万代的共同利益”,“持续发展”等基本思想己被普遍接受,为开展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同时应该指出,有了合作的基础,还仅仅是开始。

用中国人常讲的一句话,这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从认识上的趋同到合作果实的收获之间,还有很长的艰难的路,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众多障碍有待克服。

事实上,在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领域,各个不同的国家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动员一切力量,挖掘一切潜力,切实有效地开展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国际合作,中国一直坚持必须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讨论和行动中确立若干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一、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发展的原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可资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作为基础,而且只能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程中,寻找切实解决环境问题的道路。

环境保护自身并不是目的。

人类的最终目的是让包括子孙后代在内的全人类在美好的环境中享受美好的生活,不能因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某些环境问题而因噎废食,消极地保护环境而放弃经济、社会发展。

因此,必须兼顾保护环境和持续发展、眼前利益和长久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各自的具体国情来寻求环境与经济的同步、协调、持续发展。

二、发展中国家需要的原则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己经济、社会和文化条件的适应能力,决定改善环境的进程。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贫困和不发达是环境退化的最根本原因。

这些国家常常是使用了发达国家提供的过时、有害环境的技术来实现发展,加剧了环境退化,进而又破坏了发展进程,使贫困、人口过度增长、环境持续恶化之间呈现出恶性循环。

中国认为,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出路在于保持适度经济增长,消除贫困,增强保护环境并积极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能力。

要求发展中国家在忍受贫穷与饥饿痛苦的情况下片面保护环境是不现实的。

因此,有必要按照公平原则在加强南、北合作的大框架内来探讨国际环境合作,建立起一个有利于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另外,就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土地退化、沙漠化、水旱灾害、水质恶化与供应短缺、海洋资源恶化、水土流失、森林破坏和植被退化等问题已构成严重的环境危害,也是全球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在一定意义上说比气候变化、臭氧层耗损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更为现实和迫切,应予优先考虑解决。

地球生态环境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

如果目前主要困扰发展中国家的具有明显区域性特征的环境问题得不到解决,最终将对全球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国际社会虽然提出或通过了一些行动计划,但尚未采取具体行动有效的加以实施。

中国一直呼吁国际社会对此应有足够的重视,并落到实处,特别是为此建立充分的国际资金机制。

三、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但同时应该明确导致目前地球生态环境退化问题的主要责任和治理这些问题的主要义务。

自产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不顾后果地利用环境和资源。

目前存在的诸如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这类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这种行为的累积恶果,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害者,尤其是处于岛屿和低地的发展中国家。

直到目前,发达国家仍是世界有限资源的主要消费者和污染源。

因此,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必须遵循“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原则,发达国家有义务在率先采取有关环境保护措施的同时,为国际合作做出更多的切实的贡献。

这主要应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新的、额外的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好地参加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或补偿其因履行在国际法律文书中承担的义务而带来的经济损失。

中国认为,必须强调这笔资金的“充足性”。

象征性地提供少量资金以求宣传效益,对解决实际问题不会有什么帮助。

同时必须强调资金的“额外性”,不能是现有发展援助的重新分配。

靠削减用于发展项目的援助来增加环境资金的作法,不仅会伤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最终也会进一步削弱它们保护环境的能力,因此是非常不明智的。

第二,以优惠的、非商业性的条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治理污染所需的先进技术。

中国认为,不能将这类技术视为一般商品,将其转让留给市场机制解决。

应该从对人类共同利益负责的高度,把有关技术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把它的转让看作是对人类共同事业的应有贡献。

保护知识产权无疑是必要的,但中国认为,掌握这类技术的发达国家完全有条件根据本国的实际,通过必要的国内程序来解决知识产权问题,达到既能保护、鼓励科研的创造性,又能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获得非商业性技术转让的目标。

四、尊重各国主权、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环境保护领域的国际合作应以主权国家平等的原则为基础,当今世界各国国情不同,经济模式各异,各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具体国情,结合其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来选择发展道路,确实保护自身环境并有效参加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合作。

因此,发展中国家有权根据其发展与环境的目标和优先顺序利用其自然资源。

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农业国来说,从解决12亿人的吃饭问题和社会的稳定、人民的安居乐业角度考虑,中国必须重视农业的发展及粮食的自给。

同时我们制定并实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发展方针,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建成了一整套工业体系,发展了经济,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国政府已确定并贯彻了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方针,使环境保护事业得到稳定的发展。

因此,发达国家不能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作为提供援助的附加条件,更不能以保护环境为由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或将某种社会、经济模式或价值观强加于人。

任何此类于涉内政的做法,都是违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的,并将从根本上损害国际社会在环境保护领域中的合作。

五、发展中国家的广泛和有效参与的原则目前,在国际环境领域中,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与不足、声音得不到充分反映的不正常局面,国际社会对此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改变这种状况。

众所周知,离开了占世界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有效参加,治理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如果发达国家能作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和现实的态度,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有效地参与国际合作,并尽自己的努力,那么发展中国家就能和发达国家一道,共同为自己和后代开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深知自己在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方面的责任和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

中国本着对人类、对后世高度负责的态度,力图克服资金不足、技术水平尚不很高的种种困难,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控制人口增长等方面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政府已把保护环境列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适合自己国情的政策和措施。

经过艰苦的努力,己取得显著成效:在实行改革开放的10多年里,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但避免了环境相应恶化,且局部尚有改善。

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植树造林、治理沙漠、恢复草原和治理污染的运动。

中国北方沿海防护林工程体系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中国人民的基本信念是:把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做好,不仅是对自己人民和后代的义务,也是对全人类共同事业的重要贡献。

第二节 中国与国际环境公约一、中国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这就是说,中国加入的国际公约和签订的国际条约,较中国的国内环境法有优先的权利。

中国本着对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事物积极负责的态度,参加或者缔结了环境与资源保护国际公约和条约三十几件。

中国加入的与环境和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名录如下:《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的国际公约》(1954年,伦敦)《捕渔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1958年,日内瓦)《国际捕鲸管制公约》(1946年,华盛顿)《东南亚及太平洋植物保护协定》(1956年,罗马)《大陆架公约》(1958年,日内瓦)《南极条约》(1959年,华盛顿)《世界气象组织公约》(1947年,华盛顿)《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年,布鲁塞尔)《关于特别是水禽生境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年,拉姆萨尔)《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它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1971年,伦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1972年,巴黎)《关于各国探测及使用外层空间包括月球与其他天体之活动所应遵守原则之条约》(1972年,莫斯科)《防止因倾弃废物及其它物质而引起海洋污染的公约》(1972年,伦敦)《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和储存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和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1972年,伦敦)《关于油类以外物质造成污染时在公海进行干涉的议定书》(1973年,伦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年,华盛顿)《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1978年,伦敦)《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79年,维也纳)《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年,蒙特哥湾)《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85年,维也纳)《核事故或辐射事故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85年,维也纳)《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年,维也纳)《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1987年,蒙特利尔)《亚洲和太平洋水产养殖中心网络》(1988年,曼谷)《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的巴塞尔公约》(1989年,巴塞尔)《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年,里约热内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护林防火联防协定》(1980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1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6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1986年签订)另外,中国还积极支持了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许多重要文件,并把这些国际法文件的精神引人到中国的法律和政策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