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第四部分 专题二 考点九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含答案
2018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第二部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含解析
第二讲城市化考纲要求考纲解读实践应用(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1)城市化的含义、动力及标志(2)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发展差异(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我国目前已形成的几大城市群的发展特点(2)十八大后,我国积极推进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实践(3)2016年我国多个城市饱受内涝之困,反映出的城市化问题图1 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1,回答问题](1)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不断增多的过程称为城市化。
(×)②城市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城市化,二是地域城市化。
(√)(3)世界城市化进程:①填表完成其时间变化: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图2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图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读图2,完成下表]城市化特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目前发展特点(速度)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表现: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城市化速度快(超过同期发达国家),大量农村人口迁往城市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人口增长快,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等础设施逐步完善原因图3 我国不同城市的不同景观图[读图3,回答问题](1)图a、图b反映了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是:①有利:图a景观表明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②不利:图b“握手楼”布局拥挤,不仅说明居住环境较差,而且反映出中心城区房价昂贵,此现象表明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2)我们应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是: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教师授课备用图]1.城市化进程示意图上图显示城市化进程,从t1到t4体现出三个变化:城市数目增多,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群组成。
2018-2020学年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高频考点试题精练单元测试含解析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单选题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
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2.造成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最可能原因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3.根据四个特征要素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紧张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2007—2016年间,中国有84座城市出现了“收缩”(下图为部分城市)。
这些城市都经历了连续3年或3年以上的常住人口减少,东北地区的黑点已经连成了带状。
有专家认为收缩是整个国家城市化的一部分,不一定是坏事。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东北地区收缩城市多的原因是()①产业结构单一②开发时间较晚③较高的城镇化率④经济面临转型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5.应对东北地区城市收缩现象,下列措施最适宜的是()A.在城市周围建立卫星城,分散城市职能B.优先发展制造业,大力增加劳动就业岗位C.规划大量城建项目,建设众多公共设施吸引人口迁入D.更新改造闲置废弃地为城市绿地,注重城市内涵发展租用和归还一辆单车,完成一次几千米以内的市内骑行。
下图为北京某用户用某手机软件在一天中不同时段查询到的同一区域单车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图中不同时段单车分布差异的原因最可能是路口附近()A.办公区集中B.住宅区集中C.公交站点集中D.工业区集中7.图中所示的手机软件功能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RS和GPSC.GPS和GIS D.RS和GIS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城市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文综地理选编城市化-含答案及完美解析休憩娱乐场所,但城市河流的主要作用不是排污,B对,D错;城市渠化现象对改善城市供水条件,提升内河航运能力等影响不大,AC 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渠化使河流流速加快,减少泥沙淤积,A错误;河道取直,水流加快,水质在一定程度净化加快,B错误;河道硬化,破坏了河底生物的生存环境,一些生物难以生存,C正确;阻断与地下径流的联系,阻断了地下水位的补充来源,地下水位下降,D错误。
故选C。
“拥堵延时指数”是城市拥堵程度的评价指标,即城市居民平均一次出行实际旅行时间与自由状态下旅行时间的比值。
拼车是指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车上下班、上下学、旅游等,且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的出行方式。
读“2019年我国部分城市拥堵延时指数示意图”与“某市工作日拼车潜力路程分布图”,完成下列小题。
1.由图文信息可以判断A. 北京市拥堵延时指数约为2.06小时B. 等级越高的城市,交通拥堵延时指数越高C. 城市道路建设的改善可降低拥堵延时指数D. 拥堵延时指数与城市的服务范围呈正相关2.拼车因环保、节能、缓堵得到政府鼓励,可推断该市A. 拼车潜力与拼车距离呈负相关B. 拼车信息数据主要来源于“拼车网”C. 影响拼车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是拼车等待时间D. 早7点比15点拼车成功率高【答案】【小题1】C【小题2】D【解析】略略3.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 城市的人口规模B. 城市的用地规模C.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D. 特大城市的数量【答案】C【解析】解:A城市的人口规模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A错误;B城市的用地规模也是城市化的三个表现之一,不是最主要的标志,故错误;C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是衡量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故正确;D特大城市,只有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才有的,所以特大城市的数量不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故错误。
2018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2节 城市化 中图版必修2
(7)× 若是城市化过程中,做好城市环境的合理保护,则城 市将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 (8)× 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的迅猛增加。 (9)√ 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效仿美、加、澳 模式,势必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蚕食有限的耕地资 源。
联合国的《2017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中显示,到2018年全 世界城市人口将达33亿,首次超过人口数量的一半。据此回答 2~3题。
解析 第4题,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 地,会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生产、生活污染物排放量 大,造成环境污染加剧;城市产生大量的人为热,造成城市热 岛效应;城市地面硬化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速度加快,会 造成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第5题,阶段Ⅱ城市中心区人 口密度开始减少,出现了逆城市化;由阶段Ⅰ到阶段Ⅲ城市中 心的人口密度逐渐减小,主要是由于城市中心区污染不断加 剧;由图可看出,城市沿河流延伸。 答案 4.C 5.D
(1)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表现有( )
A.2000~2010年已进入城市化后期成熟阶段
B.2020~2030年城市化速度最快
C.2010~2012年城市化速度减缓
D.1990~1995年城市化速度最慢
(2)目前安徽省城市化进程的特点是( )
A.水平较低,发展较快 B.水平较高,发展快
C.水平低,发展慢
经济结构的变化过程
具体表现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 上升;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加 大;每个城镇的规模扩大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农业用地发展 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 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 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 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
2. 世界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 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
2018年全国卷地理高考工业化和城市化 答案版
广州市第一中学高二年级地理周测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环境污染严重B.人口出现负增长C.农业用地急剧减少D.产业布局不合理2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①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②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④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陆城市。
3.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4.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 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 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2011年和2012年两大产业结构图。
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一产业产值保持稳定 B.2012年该市以第二产业为主C.2012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D.三大产业应坚持均衡发展6.该市目前发展面临“资源、能源短缺;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多劳动力,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环境承载力达到极限”的处境。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禁止外来人口迁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合作,加快产业转移C.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提高土地价格,缓解土地、空间不足的问题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有利条件的是A.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原有工业基础较好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8.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②城乡差别很小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下图示意1978~2007年我国东南沿海某省第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城市化水平。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必修Ⅱ 专题2.2 城市化过
1.城市化的表现、标志。
2.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城市化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驱动力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一般表现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规律(1)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2)中期阶段:城市化推进很快,出现了许多城市化问题。
(3)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3.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差异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高频考点一、城市化进程1.世界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差异例1.(2015·重庆文综)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
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答案 1.B 2.A【变式探究】下图为我国两省区1965年至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2018年高考地理(新课标Ⅲ专用)复习专题测试: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 (共112张PPT)
)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 C 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形态。读图可知,城市环线中心为一级站点,人流量大,为一个核 心,沿地铁线的方向又出现了多个一级站点,说明这些站点处也是城市发展核心,故该城市空间
形态最有可能是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知识拓展 城市多核心模式的形成过程:随着城市的扩展,范围越来越大,原有的市中心由于地 价高、交通拥堵和住房拥挤等原因,使远离中心的区域也出现新的核心,城市围绕不同的核心, 发展形成多核心模式。
9.(2016北京文综,11,4分)据图推断 ( )
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
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 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
答案 B 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若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则出行次数应该多,A项错误;若乙 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出行次数多,又加上距离住宅区远,出行能耗较高,B项正确;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依上题分析,该国的主要收入源于甲城的港口,故甲城是 该国的经济中心,因经济地位重要而成为首都。
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
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读图,回答下题。
五年高考
考点一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服务功能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7课标Ⅲ,4,4分)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2018年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解析版)
2018衡水名师原创地理专题卷专题九城市与城市化考点2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 (1-7题,11-13题,16-19题,20-22题)考点28 城市区位与城市等级体系 (8-10题,23-24题)考点29 城市化及其影响 (14-15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选择题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主观题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考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易【来源】河北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全国大联考文综地理试题城市空间的极度蔓延是目前城市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低碳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某学者通过构造城市空间形态低碳绩效模型对城市空间增长的典型模式进行分析,从公共服务中心的出行距离角度探索城市空间增长的低碳化模式,为城市规划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下表为我国某市公共服务中心的平均出行距离比较(单位:km),据此并结合典型城市增长的模式及其公共服务中心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现状圈层增长模式双城增长模式新城增长模式市级 3.40 3.50 3.31 6.17区级 1.86 1.95 1.84 1.87综合 2.21 2.33 2.21 2.941. 城市空间增长模式中最优的低碳化模式是()A. 现状B. 圈层增长模式C. 双城增长模式D. 新城增长模式2. 最优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是()A. 新组团职能转移中心城市的经济职能B. 新组团规模大体和中心城市处于同一水平C. 新组团职能控制中心城市人口增长规模D. 城市发展向各个方向均衡无限增长3. 低碳化城市发展的新建组团,应()A. 距中心城市较远B. 规模较小C. 数量较多D. 做大做强考点: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划易【来源】江西省新余一中、宜春一中2017届高三7月联考地理试题图甲为“A城区平面图”,图乙为“人口、产业迁移示意图”,已知图中A、B、C三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018年高考地理真题-城市分类汇编含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题和高考模拟题分项版专题7 城市【2018年高考题】(2018·新课标Ⅱ卷)澳门丰岛以低矮的丘陵为主,现在的部分土地是历年填海而成的。
图2示意澳门丰岛山丘分布、街道格局及部分街道名称,据此完成4~5题。
4.由于填海造地,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的地方位于澳门半岛的A.东北部B.西北部C.东南部D.西南部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A.狭窄B.曲折C.坡大D.路面凹凸【答案】4.C 5.C4.读图可知,图中几条道路都以海命名,说明其位于临海,结合图中几条道路的命名,可以发现半岛东南侧的海边马路部分路段距海较远,说明经过填海造陆这条滨海马路距海变远。
所以,澳门半岛东南地区填海造陆后海岸线向海推移距离最长。
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5.骑行自行车主要靠人力,地势起伏大的地区比较消耗体力。
根据材料,澳门老城区以低矮的丘陵为主,坡度较大,骑自行车消耗体力大,因此老城区少见自行车,故C项正确。
狭窄的地区骑自行车反而更加方便,A项错误;曲折的街道对骑乘自行车影响不大,B项错误;澳门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路面凹凸不平的可能性小,D项错误。
【点睛】判断填海造陆主要方向的关键有两个。
第一,确定以“海”命名的道路距海远近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结合澳门半岛丘陵为主的地形,澳门半岛原始的丘陵地形,地势起伏较大,受其影响,街道的布局不规则;而新填海造陆的地形,地势平坦,街道布局比较规则,据此也可以判断出哪些地方填海造陆比较多。
(2018·新课标Ⅲ卷)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示意该县居民点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题。
图1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较完善B.更接近消费市场C.资金供应较充裕D.更易招募劳动力4.面向某类型农民的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该县推进“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型农民A.从事商业活动B.留守子女上学C.兼顾务工务农D.扩大种田规模5.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该国家级贫困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推广大规模机械化种植②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③引导传统农民多种经营④推进中心集镇房地产开发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3.D 4.C 5.B【解析】4.“村—中心集镇双栖”居住模式可以满足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的需求,在村务农、在中心集镇务工,所以这种模式旨在方便该类农民务工务农兼顾。
【高中地理】2018版浙江省高考地理选考总复习 配套文档2(45份) 通用24
1.城市化概念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上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城市化的标志(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
(2)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城市化的意义4.城市化的动力机制(1)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2)城市发展与工业化进程的关系尤为密切。
(3)城市的兴起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密切关联。
1.关于城市化标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C.乡镇企业蓬勃发展D.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农业用地转为非农业用地答案 C解析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是城市化的结果,不是标志,但是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却能提高城市化水平。
(2016·浙江10月选考)下表为2014年我国三省(市、区)社会经济相关数据。
完成2~3题。
2.影响表中行政区城镇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农业发展水平B.人口自然增长率C.工业发展规模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3.从区域发展阶段看,上海进一步发展的主导力量是()A.高新科技B.交通状况C.自然资源D.人口规模答案 2.D 3.A解析第2题,表格数据可见,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城填化之间,没有固定的相关性,不是主要因素;人均GDP越多,城市化水平越高,存在正相关;上海城市化水平很高,但工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例最小,工业发展规模也不是主要因素。
事实上,人均GDP和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的比值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
第3题,上海现在已经处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继续发展就需要解决不协调的人地关系,经济上侧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减少传统工业对环境的污染。
4.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
2014年我国两个数据分别约为54.77%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答案 C5.下图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发展过程。
2018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过关检测专题9城市和城市化 含答案
专题9 城市和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下面是某市新城区规划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甲、乙、丙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 ) A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B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C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D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答案:D2.该新城区计划建污水处理厂,最适宜布局在( ) A .① B .② C.③ D .④ 答案:D3.下图中箭头表示人口移动状况。
该图表示的是()A .逆城市化B .城市化C .郊区城市化D .再城市化答案:C读下表,完成第4~5题。
4.1980—2010年( )A.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趋缓C.世界城市人口终始多于农村人口D.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城市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答案:D5.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答案:C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新疆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与新疆相比,江苏城市化( )A.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慢B.起步晚,水平低,发展速度快C.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慢D.起步早,水平高,发展速度快答案:D7.影响两省区城市化进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工业水平C.环境质量D.自然资源答案:B8.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 )答案:A读某城镇略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 )A.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答案:D10.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主要是因为其( )A.距离城市较远B.位于河流下游C.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靠近铁路答案:B下图为某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示意图,其功能区分布较合理。
2018年高考地理(江苏省专用)复习专题测试_第九单元 城市及城市化(第二讲 城市化) (共56张PPT)
)
由大山村“慢城”前后图对比可以读出:“慢城”后增加了风景区、游客中心、
茶园、苗圃等。据此可以推断产业结构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从较单一的农作
物到多种经济作物的变化。故选BD项。 审题技巧 观察“国际慢城”今昔对比图,找出有关地块功能变化情况。
5.(2015江苏单科,29,13分,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4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新的城市规模 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如下表)。
(3)江苏省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的大致趋势是 、 分布。对苏州和南通地价影响最大的城市是 (4)影响江苏省内各城市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差异对低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4分) 答案 (1)2 3 2
,高地价带的城市主要沿 。(4分) 、 。地价
,对高地价区产业发展的影响是
(2)经济发达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3)从南向北逐渐降低 京沪线 (4)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人口规模
外来务工人员多(任答2点) 上海
沪宁线 宁启线(任答1点) 长江 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
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1)江苏省各省辖市中人口最少的为连云港(110万人),最多的为南京(819万人),即可分为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两类,继而可细分为3档;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有南京、苏州两个。 (2)苏州常住人口远大于户籍人口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多,再结合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 素可作答。 (3)由图中土地价格信息可判断,由南向北地价逐渐降低;高地价带主要在南京、无锡、苏州一 线,与铁路线分布一致,南部高地价带又多沿长江分布;苏州、南通距离上海较近而受上海影响 最大。 (4)苏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苏北,图中苏南地价总体高于苏北,则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地价的主 要因素;同时图中城市人口数量总体上与地价高低呈正相关,则城市人口规模也是影响地价的重 要因素。劳动密集型、利润率较低的产业偏好布局在低地价区域,则地价差异利于区域产业结 构的调整与重新布局。 答题规范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往往是主要因 素;人口迁入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高。
高考地理一轮专题(9)《城市与城市化》AB卷(含答案)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A卷全国卷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2016·新课标全国Ⅰ,4~6)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 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
据此完成1~3题。
1.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服务人口2.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A.技术创新B.空间集聚C.市场拓展D.产品升级3.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B.降低人口密度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市用地结构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兰斯塔德地区城市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而且城市之间相互独立。
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可知,四个核心区都有各自的主要服务功能,核心区之间服务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四个核心服务的种类是不同的,但每个核心区的服务范围都覆盖整个城市,等级也相同,人口具有流动性,所以不可能限制服务人口,故选A项。
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各核心区分工明确,会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因此会导致同类产业在空间分布上集聚到一起。
故选B项。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20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国际性的城市群,但城镇扩张程度小,结构体系稳点,说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高,故选D项。
答案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与城市区位(2014·大纲全国,10~11)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4~5题。
4.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公路交通枢纽D.港口5.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A.位置适中B.资源丰富C.气候宜人D.经济中心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甲城市建有港口,而该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故甲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港口。
2018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第四部分考前特训篇专题二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检测新人教版
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2017·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校联考)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是某地区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间相同)的土地城市化(城市建成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的过程。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A.T1 B.T2C.T3 D.T4[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化建成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阶段,白色区域被城市化占据,而T3阶段,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阶段三角区域城市化,在T3阶段城市土地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速度最快,故选C。
[答案] C2.T4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 )A.37.5% B.50%C.75% D.87.5%[解析] T4阶段三角区域城市化,而只有左上角图例代表的部分还是农业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4,所以城市化土地面积为75%,故选C。
[答案] C(2017·河北衡水二模)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解析] 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B项对。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A、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D项错。
[答案] D4.由图可知(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解析] 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A项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项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项对。
2018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21 城市化 含
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热点题型一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及差异例1、(2015·山东)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钟摆”交通现象。
完成(1)~(2)题。
(1)上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
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业单位摆”交通现象的形成原因是大量就业岗位位于城市中心地区,故解决该现象应该从减少城市中心就业岗位入手,D项正确。
答案:(1)A(2)D【提分秘籍】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区别(以英国城市化进程为例):【举一反三】读“百年沈阳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扩展示意图”,回答(1)~(2)题。
(1)沈阳目前处于城市化的()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2)沈阳城市的发展给当地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是()A.城区蒸发量增大B.生物多样性增加C.地表径流量增大D.郊区粮食种植面积增大答案:(1)B(2)C热点题型二常见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例2、(2015·安徽)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
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答案:(1)D(2)C【提分秘籍】城市中心“岛屿”效应(1)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
【中小学资料】2018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城市与城市化(含5年高考真题)
第九单元城市与城市化题组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2016天津文综卷)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地租是城市各种环境因素在经济上的综合表现。
下图显示了某市中心城区地租从中心向边缘递减的变化趋势。
由于环境质量、基础设施等因素的不同,城市不同方向的地租变化程度存在差异。
1.符合图中该城区实际情况的表述是A.北部地区的地租梯度,总体大于南部地区B.地租相同的区位,西南方向距市中心最近C.西北方向地租等值线稀疏,表示该方向交通设施较好D.东南方向地租等值线密集,表示该方向空气质量较好2.该市规划在甲地建设产业园区,最适宜的是A.电子信息产业园区B.钢铁工业产业园区C.航空航天产业园区D.汽车工业产业园区解析:1.C 2.A 1.读图可知,该市北部地区地租等值线密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北部地区地租梯度总体较南部地区小,故A错误。
图中地租相同的区位,正南方向距离市中心最近,故B错误。
西北方向上地租递减较慢,可能是因为西北方向上交通设施较好,距离市中心较远地段地租仍很高,故C正确。
空气质量越好的地区,地租越高,地租等值线间距会越大,故D错误。
2.图中甲地交通条件较好,是电子类产业布局的优势区。
(2016北京文综卷)城市居民往返于居住地和各功能区之间所耗费的能量总和,即出行能耗。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居民月出行次数与出行能耗的组合关系。
读图,回答第3题。
3.据图推断A.甲区多公共服务设施,靠近住宅区B.乙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C.丙区商业网点等级低,服务半径小D.丁为中心商务区,能耗昼夜差异大解析:B 甲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说明该区靠近工业区,通勤次数少,外出购物距离长;乙区居民出行次数多,反映工作区距离居住地较远,即工作区可能位于郊区,在工作区和居住地之间的通勤频率高,故乙可能是位于郊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级低的商业网点,居民出行次数应较高;中心商务区居民出行次数少,出行能耗高。
(2016江苏地理卷)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浙江选考)2018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2章 城市与环境 第汇总
第二讲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必考+选考)(2016·浙江温州市3月选考测试)下图为我国石家庄市70年来建成区面积变化图。
读图完成1~2题。
1.推动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的主要动力是( )A.城市人口众多 B.社会经济发展C.城市用地增多 D.城市建筑剧增2.推断该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商业用地 B.工矿仓储用地C.住宅用地 D.交通运输用地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
城市化的根本动力是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2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区知识。
在城市最主要的三大功能区中,住宅区占地面积最大。
答案 1.B 2.C读“四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本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的分别是( )A.甲、丁 B.乙、丁 C.乙、丙 D.甲、丙4.最早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四国中甲国城市人口比重最高,因此是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本世纪以来,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为丙国。
第4题,图中四国,甲国所示城市人口比重有所降低,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3.D 4.A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图”,其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①与②表示发展中国家,③与④表示发达国家),回答5~6题。
5.图中表示城市人口的图例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1960年以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速度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原因可能是( )A.发达国家的人口呈现负增长的趋势B.发展中国家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C.发达国家的民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D.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经济差异逐渐减小解析第5题,正确读图是关键,发达国家二战以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农村人口;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速度慢,比重低。
第6题,城市化过度发展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发达国家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开始出现逆城市化等现象,城市化发展速度开始减慢,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畸形发展的城市经济使城市化快速发展,超过发达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九城市化与城市问题
(2017·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衡阳八中等十校联考)城市化过程包含了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等过程。
下图是某地区T1~T4四个不同时期(时间相同)的土地城市化(城市建成土地面积与总土地面积的比)的过程。
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区土地城市化速度最快的时期是( )
A.T1 B.T2
C.T3 D.T4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在T1时期,该地的城市化建成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0,城市化水平为0,在T2阶段,白色区域被城市化占据,而T3阶段,灰色区域被城市占据,T4阶段三角区域城市化,在T3阶段城市土地建成区面积增加最多,速度最快,故选C。
[答案] C
2.T4时期该地区土地城市化水平约为( )
A.37.5% B.50%
C.75% D.87.5%
[解析] T4阶段三角区域城市化,而只有左上角图例代表的部分还是农业用地,约占总面积的1/4,所以城市化土地面积为75%,故选C。
[答案] C
(2017·河北衡水二模)下图反映了世界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状况。
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世界两类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不大
B.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依然很快
C.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接近发达地区
D.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由图可知,全世界城市人口在欠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大,在发达地区比例越来越小,所以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B项对。
发达地区城市人口占世界城市人口比例下降,但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数量依然上升,A、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城市人口数量欠发达地区多于发达地区,D项错。
[答案] D
4.由图可知( )
A.该时期内,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下降
B.未来城市人口增长将主要集中在欠发达地区的城镇
C.发达地区城市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发达地区多于欠发达地区
[解析] 据图可知,1950~1965年期间,两类地区城市化水平相差最大,A 项错;目前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高,但速度慢,B项错;欠发达地区在2025年时城市化水平尚不到80%,而届时发达国家已接近90%,C项错;目前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仅达到50%左右,仅接近发达地区1950年水平,D项对。
[答案] B
城市道路绿化布置形式多样,“二板三带式”即道路被中间一条绿化带隔离成单向行驶的两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
读“二板三带式”道路绿化断面图,回答5~6题。
5.人行道上绿化带的作用( )
①涵养水源,减轻内涝②吸烟滞尘,净化空气③调节气候,为行人庇荫④减弱噪音,美化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绿化带可以分隔交通,具有安全性能;有利于美化城市;有利于消除司机的视觉疲劳;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有利于净化环境,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和释放氧气。
[答案] B
6.“二板三带式”的优点有( )
A.用地经济,管理方便简单
B.车辆之间互不干扰和影响
C.绿地较广,投资费用很大
D.人行道与车行道分离,安全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