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加坡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献综述
外汇储备水平与金融危机预防:国内外文献综述
摘
要: 欧债危机 的发 生给 高债务 国家敲响 了警钟 , 很 多国家开始重新审视 外汇储备在危机防范 中的作用。外汇
储备在应对债务危机 时会起 到防止汇率大幅波动、 支持 对外贸易正常进行 、 维持 国家信 用状 况等作用 , 来维持一 国金 融安全 、 防范金 融危机 。 但是 维持过 高的外储水平 , 不仅会有较 高经济成本 , 也 可能带来通货膨胀 等 负面经济影响。因 此, 为实现一 国外汇储备水平的合理设置 , 国内外学者 力图从 贸易需 求、 货 币供 给和债务等 角度分析外汇储备 水平的 合理 区间及决定 因素 , 并提 出了众 多观点。对现有研 究进行 深入分析和科学评述 , 以期为合理外汇储备 水平与金 融危
芬( 1 9 4 7 ) , 之后 随着世界经济 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 , 众多 经济学家从一国经济对外汇储备的需求角度 , 提 出了合理外汇
储备水平的多种衡量方法和各种政策选择 。总的来讲 , 现有研 究 主要是从对外 贸易需求 、 外币债务需求 、 金融深度等角度出
发, 以得到定量或定性 的合理外储水平 , 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
2 0 1 3 年第 1 6期
经济研究导刊
E CON0MI C RE S EARC H GU I DE
No . 1 6, 2 01 3 Se r i a l No . 1 9 8
总第 1 9 8期
外汇储备水平与 金融危 机 预防: 国内 外文 献综述
尹宇 明 , 李 耀, 周文强
国家开始提高外汇储备水平以预防外币债务的冲击。 A i z e n ma n
基金项 目: 教育部人 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 目“ 国际资本 突然逆转与 中国金 融安全 : 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 1 1 Y J C 7 9 0 2 4 8 ) :
金融文献综述范文
一、引言金融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学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国内外金融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1.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金融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风险管理的理论、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王宏伟(2018)提出了一种基于Copula函数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型,能够有效评估金融资产组合的风险。
张丽丽(2019)研究了金融风险管理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认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够降低金融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2.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金融行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创新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例如,李明(2017)分析了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赵婷婷(2018)探讨了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指出金融科技将推动金融业转型升级。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监管的理论、实践及其改革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刘强(2016)分析了金融监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张勇(2017)研究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关系,认为金融监管应与金融创新相协调。
4.金融发展金融发展是金融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融发展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陈文(2015)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黄丽娟(2016)研究了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指出金融发展能够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5.国际金融国际金融是金融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论、实践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王思宇(2014)分析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提出了防范国际金融风险的建议。
简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
简明新加坡经济发展史及现状作为一个小岛国家,新加坡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本文将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三个关键阶段出发,概述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历程,并讨论目前新加坡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一个关键阶段是新加坡的独立时期。
新加坡在1965年独立后,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
当时,新加坡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200美元,失业率高达14%。
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包括招揽外国直接投资、推动工业化和出口导向型经济。
政府还制定了一套稳健的经济政策,包括开放贸易、鼓励创新和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
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新加坡迅速从一个主要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转变为一个以金融、物流、航运和旅游等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
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以上,并成为东南亚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政府还把大部分收入用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和医疗保健等社会福利。
第二个关键阶段是新加坡的创新型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浪潮,新加坡迅速意识到必须在创意和创新领域取得竞争优势。
因此,政府将重点放在提升科技产业、吸引高科技和高价值的企业和人才上。
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研发机构和科技园区,以便更好地支持创新企业的发展。
作为结果,新加坡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和创新中心之一目前,新加坡正处于第三个关键阶段,即全面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挑战,新加坡政府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投入。
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更环保和可持续的经营方式,推动清洁能源和绿色技术的发展。
另外,新加坡也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一个重要方向。
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和相关政策,以推动数字化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
然而,新加坡在经济发展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对新加坡的出口导向型经济造成影响。
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的匮乏和土地有限性也限制了新加坡的经济增长。
金融安全文献综述
金融安全文献综述金融安全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
特别是自1997年7月泰国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以来, 金融安全成为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尤其是新兴国家此后一段时期的一个研究重点。
一、金融安全的概念从国外的研究来看,金融安全问题的提出由来已久,早期马克思就曾对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做出过深刻论述,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着内生的不稳定性,而且造成货币与金融不稳定的最终根源隐于资本积累过程之中。
他指出经济的不稳定与货币金融的风险紧密相关,而关于经济周期与货币金融风险的分析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简单商品流通条件下,经济不稳定的可能性产生于货币的社会功能,二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积累的周期性运动会不可避免地导致金融风险的累积甚至爆发金融危机①。
20世纪初凡勃伦(Thorstein B Veblen)(1904)②也提出了“金融体系不稳定”假说,他认为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所有者缺位,结果其本身内在地存在周期性动荡力量,这些力量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中。
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又进一步发展了凡勃伦等的假说,提出了“债务-通货膨胀理论”,认为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与宏观经济周期密切相关,尤其是与债务的清偿紧密相关,通货膨胀是由于过度负债引起的金融事件。
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美国与日本的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
他们通常都将金融安全放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经济安全的系统中来探讨,认为国家经济安全并不局限于金融领域,但金融无疑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最重要方面,也就是说,金融安全并不等于经济安全,但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必要条件,经济安全的国家一定拥有安全的金融体系,金融不安全意味着经济也不安全,因而金融安全直接决定着国家的经济安全。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1版,第26卷II,562-57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②Thorstein B Veblen,《The Theory of Business Enterprise (l904)》, New Brunswick,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78。
美国对华竞争背景下新加坡平衡外交的发展解析
美国对华竞争背景下新加坡平衡外交的发展解析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文献综述 (3)(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4)二、新加坡平衡外交的现状分析 (5)(一)经济领域 (6)(二)政治领域 (8)(三)文化领域 (9)(四)安全领域 (10)三、美国对华竞争对新加坡平衡外交的影响 (11)(一)经济竞争压力下的合作与对抗 (12)(二)政治地缘博弈的挑战与应对 (13)(三)文化渗透与价值观输出 (14)(四)安全威胁与战略协作 (15)四、新加坡在平衡外交中的策略调整与实践 (16)(一)加强与美国的合作关系 (18)(二)深化与其他大国的协调与合作 (19)(三)推动多边机制的参与与建设 (21)(四)强化国内治理与战略准备 (22)五、新加坡平衡外交的未来发展趋势 (23)(一)中美竞争长期化的适应与调整 (23)(二)区域整合与多边主义的推进 (25)(三)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并重 (26)(四)维护国家安全与提升国际影响力 (27)六、结论与启示 (28)(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29)(二)对新加坡未来外交政策的建议 (30)(三)对其他国家的借鉴意义 (31)(四)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32)一、内容综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
在这种背景下,新加坡作为一个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其外交政策的发展对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促进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美国对华竞争的背景出发,分析新加坡在平衡外交发展中的战略选择和实践。
本文将回顾新加坡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外交政策发展历程,以了解其外交战略的基本特点。
本文将分析美国对华竞争对新加坡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新加坡如何在这种竞争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机遇。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在平衡中美关系、维护地区稳定和推动国际合作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以及其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通过对新加坡平衡外交发展的解析,本文旨在为其他国家在类似背景下制定外交政策提供借鉴和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策略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与应对策略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开始自东南亚地区蔓延至全球的一场金融风暴,其中泰国、印尼、韩国等国家受到最严重的影响。
这场危机给亚洲地区的金融行业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与挑战。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教训亚洲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金融体系内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教训。
1. 依赖外资的风险亚洲国家在危机前过度依赖外资,尤其是短期外资,形成了严重的外债问题。
而一旦外资撤离,就会导致国内金融体系的崩溃。
因此,必须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改善国内经济结构,降低经济的脆弱性。
2. 泡沫经济的危害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与泡沫经济密切相关。
在这之前的几年,东南亚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但伴随着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形成了庞大的经济泡沫。
而泡沫的破裂最终引发了危机。
因此,各国需要加强对经济泡沫的警惕,及时冷却过热的资产市场。
3. 金融监管的不完善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监管在危机预防和风险防控方面的不足。
政府与金融机构在监管方面的疏漏和失误导致了危机的扩大。
因此,各国应加强金融监管,建立有效的风险防控制度,增强金融系统的稳定性。
二、应对策略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各国为了重振经济,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
1. 推进金融改革金融改革是防范金融风险、提升金融体系健康发展的核心举措。
各国应加强银行监管,完善金融体系,降低金融风险。
同时,要建立独立的金融监管机构,提高监管的效力和透明度,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评估,及时预警系统性风险。
2. 促进区域合作亚洲国家应加强区域内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
建立危机防范机制,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提高货币政策的协调性。
此外,通过开展贸易自由化,扩大区域内的市场规模,降低对外部风险的依赖。
3. 多元化经济结构亚洲国家应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减少对单一产业或特定行业的依赖。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培育本地市场,增加对内需的依赖,降低对外部冲击的敏感度。
新加坡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银行信贷风险防控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20世纪70年代起,新加坡成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
2012年,该国金融服务业已占GDP的12%以上。
该国银行业的兴起,得益于银行业机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自律机制,尤其是其全面有效的信贷风险防控机制。
研究该国的信贷风险防控经验,对我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的主要内容(一)完善的信贷准入制度。
包括符合政府规定的产业政策导向、行业限制条款、客户准入条件及不同信用等级和行业的最高授信额度限制等。
该国银行业高度注重对贷款客户的诚信背景考察,贷前调查一般对企业及相关股东采取“5C 模型”进行全面了解,即:Character品行,Capability能力,Cashflow现金,Collateral担保,Capital资金。
如大华银行对个人零售业务客户的品行、能力考察实行百分制的风险计量办法,以此分别客户的风险程度。
其中信用记录(包括近两年的纳税情况)等风险权重占50%;客户背景(包括从业类型、技术水平等)风险权重占30%;法人及主要股东家庭状况(包括健康状况等)风险权重占20%。
(二)完善的约束机制。
该国银行业除遵循前后台分离、独立审查的审贷分离制度外,均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了分级、分类授权机制,对于不同行业、不同信用等级给予不同的授信和审贷权限。
如新加坡发展银行是该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该行除坚持独立的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包括日常综合风险管理程序、早期识别系统、准确测量风险等手段外,还配合内外部审计师、监管当局进行压力测试和综合性操作程序审查等,由此使其内部监督控制常态化、制度化,并覆盖贷款全过程。
(三)科学的贷款操作流程。
该国银行业机构均设有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责是对客户营销部门提出的投资建议进行风险评估和内部管控,确保风险在可接受的范围,并且符合内部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相关管理规定,之后提交信贷委员会审查审议、总经理批准或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新加坡经济调研报告
新加坡经济调研报告
新加坡是东南亚重要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枢纽,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府体制。
本篇报告将从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外贸、金融和旅游业等方面进行调研和介绍。
据统计,以下是我们的结论:
首先,新加坡的经济结构多样化且高度发达。
在制造业方面,新加坡主要从事电子产品、制药和精密工程方面的生产。
其制造业的高度发达和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新加坡的外贸业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
新加坡在东南亚地区的战略位置,以及其世界一流的港口和物流基础设施,使其成为跨国贸易和货物集散地,全球有许多公司想要进入亚洲市场都会选择新加坡。
第三,新加坡的金融业也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新加坡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监管体系,吸引了众多的跨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进驻。
其金融服务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资产管理和证券交易等领域,使得新加坡在金融领域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最后,新加坡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
新加坡以其为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安全和刺激的旅游项目而闻名于世。
新加坡以其文化多样性、豪华购物和丰富的娱乐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
同时,新加坡拥有国际一流的酒店和餐厅,为游客提供舒适和高品质的酒店住宿和美食体验。
总的来说,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实力强大且多元化的国家。
其经济的成就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外贸、金融和旅游业的发展。
然而,新加坡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高成本、人口老龄化和气候变化等。
在未来,新加坡需要持续改革和创新,以应对这些挑战并保持自身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风险管控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
金融风险管控研究文献综述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配置、风险管理等重要职能。
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金融风险也日益凸显,给金融机构和整个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金融监管和风险预警成为了当今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金融风险管控研究中的金融监管与风险预警相关内容。
一、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金融监管是指国家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的过程。
有效的金融监管可以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行。
在金融危机频发的今天,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迫切。
研究表明,强化金融监管可以有效减少金融市场的不良波动,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金融监管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金融机构的准入、经营行为、风险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和规范。
在金融监管中,监管部门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框架,明确监管职责和权限,完善监管手段和工具,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金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金融风险预警的重要性金融风险预警是指在金融市场出现异常波动或潜在风险时,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风险进行监测、评估和预警的过程。
金融风险预警的核心是及时发现和有效应对金融风险,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风险预警是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四、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金融风险预警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
定性分析是通过对金融市场的基本面、政策环境、市场情绪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金融市场的风险状况。
定量分析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统计方法,对金融市场的波动性、相关性、风险暴露度等指标进行计算和预测,提前发现金融风险的迹象。
综合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预警金融市场的风险,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风险防范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危机,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包括:1.全球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2.全球贸易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少,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现象,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4.全球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导致社会稳定性受到极大威胁。
二、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避免危机的扩散和深化。
应对策略主要包括:1.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性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的深化和扩散。
4.优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来预防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示例以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来说明危机的影响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策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随后蔓延到全球,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1.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既有的投资项目大规模暂停或延迟。
全球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失业率大幅上升。
2.应对策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
国际反倾销理论及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泛 接受 , 由此 也确定 了 Vie 在 倾销 与反 倾 销理 论 nr
界 的权 威地位 , 随后 很长 的一段 时 间 内对 倾销 及 在 反倾销 问题 的研 究 都 是 建立 在 他 的假 设 与分 析 基
国政府 主管 当局经过 立 案调查 , 确认 倾 销 对本 国相
关产业 构成威 胁或 造成工 业损 害后 , 过征 收 反倾 通 销税 等措施 以抵 制 出 口国 企业 倾 销 的行 为 。反 倾
第 3 卷 第 4期 O
20 12年 7月
佛 山科 学 技 术 学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fF s a iest ( o il ce c io ) o r a o h n Unv ri S ca in eEdt n o y S i
NO 4 Vo . 0 . 13
或产 生造 成 实质 损 害 的威 胁 。WTO 允 许 其 成 员
国可 以通 过 反倾 销 ( n i u ig 的法 律 途 径 对 a t d mpn ) —
这种行 为进行 约束 , 用征 收反倾 销税 等 方法 制裁 出 口国厂商 的倾 销 行 为 , 加 国外 产 品 的成 本 , 高 增 抬
础 之上 。E he 将 “ 于 成 本 销 售” ti r 低 的概 念 纳人 到
收 稿 日期 : 0 20 - 2 2 1 - 51
作 者 简 介 : 立 升 (9 0) 男 , 西 运 城 人 , 港 中文 大 学 经 济 系 硕 士研 究 生 。 王 1 9- , l 2 u
国 际反 倾 销 理 论 及 实 证 研 究 文 献 综 述
王 立 升
( 港 中 文 大 学 经 济 系 , 国香 港 特 别 行 政 区) 香 中
国际投资环境案例分析新加坡
国际投资环境案例分析新加坡新加坡是全球闻名的国际投资热点之一,这里的投资环境备受称赞。
本文将通过分析新加坡的案例来深入探讨其国际投资环境。
首先,新加坡的政治稳定是其吸引外国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一直保持着政治上的稳定和良好的治理能力。
这种政治稳定为投资者提供了信心,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投资不会受到政治动荡的威胁。
此外,新加坡政府一直致力于维护良好的法治环境,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这种政治稳定和法治环境为新加坡成为国际投资的首选目的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加坡积极推动市场自由化和经济开放。
新加坡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系,有着低税收、自由贸易和透明度高的商业环境。
此外,新加坡也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比如设立了各种资金和租赁机构,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投资机会。
这种市场自由化和经济开放的政策吸引了众多外国企业来到新加坡投资,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三,新加坡拥有一流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系统。
新加坡有便捷的交通网络,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和良好的城市规划,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运营环境。
此外,新加坡在物流方面也非常发达,拥有世界一流的港口和机场,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货物运输和供应链管理服务。
这些优越的基础设施和物流系统为投资者提供了便利,降低了他们的运营成本。
第四,新加坡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新加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
此外,新加坡也鼓励企业进行创新研发,并提供了各种支持和奖励措施。
这种注重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的政策吸引了众多科技和创新型企业来到新加坡投资,并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
最后,新加坡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建立良好的商业合作关系。
新加坡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经济组织,签署了大量的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
这些协定不仅促进了新加坡的国际贸易,也吸引了更多的外国投资。
此外,新加坡还提供了世界一流的金融和法律服务,为跨国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提供了便利。
综上所述,新加坡的国际投资环境得到了广泛的赞誉。
国际金融危机及防范文献综述
沈阳化工大学科亚学院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国际金融危机及防范文献综述姓名:XXX 班级:XXXX 指导教师:XXX摘要: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国内金融危机迅速向全球蔓延,并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
这固然是由货币政策失当,金融监管不到位,经济体制隐含弊端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等基本原因造成的。
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应进一步提升我国法律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的能力,坚持采取司法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结合的措施解决纠纷,加强对金融债权安全的保护,完善法律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职能,重视规范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重视规范财富增加与社会分配的公正公平,法律监管机制要力求防范金融风险的全覆盖,坚持提高金融经济立法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坚持独立健全法律法规与创新机制。
正文一.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指一国所发生的金融危机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到其他国家从而引起国际范围内金融危机爆发的一种经济现象。
20世纪以来,共发生了六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包括: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1973年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1997年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7年至2011年:美国次贷危机及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产和美林公司被收购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
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世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激增,一些国家开始出现严重的经济衰退。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带给全球队的影响,许多经济学家和金融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二.许多专家学者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影响以及应如何防范的看法大卫·科茨在《金融风暴启示录》中指出,他说:1945—1973年间,在国家管制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美国中央银行和政府迫使金融资本尽量把钱借贷给实体经济部门的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相反,他们被分成各种不同的类型,只能从事指定类型的的业务,然而,在70年代新自由主义潮思兴起以后,即在“1980—1982年间,美国国会通过了两个重要法案,解除了对金融机构的管制。
关于国际金融监管合作的文献综述
际合作机制是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必然结果 。在金融监管 领域 ,制度 均衡是 指金 融监 管制度 中的所有 监管 主体 均不
具备改 变现状 的能力 和动机 ,金 融监管 制度 在总 体上 处于 均衡 状态 。同样 ,制度 非 均衡在 金融 监管 制度结 构发 展过 程 中也是 常态 ,国家 单独监 管制 度随 着金 融全球 化 的加 深 日 益 暴露 出其 局 限性 ,此 时全 球 金 融 监 管 处 于非 均 衡 状 态 。根据 制度 变迁理 论 ,如果 能找 到一种 新 的金融 监管 制 度 能最大 程度 的实现 国际金融监 管 的潜在 收益 ,各行 为 主
内外学者 所论 述 的金融监 管理 论 出发 ,结 合 国际金 融危 机
的特点 ,对 国际金 融监 管合作 理论 进行 了归 纳与评 述 。
2 国际 金 融 监 管 合 作 产 生 的 理 论 基 础 和 现 实 围 ,加 速 了危 机 的传导 速度 。 目前 ,一 系列体 现世 界 向 国 基础
2 . 1 金 融监 管国 际合作 的理论 基础
化 有利 于全 球 资 源 优 化 配 置 ,但 也 扩 大 了危 机 的 传 播 范 际统 一 监 管方 向 的努 力 已 经开 始 ,如 I M F强 调要 加 强 政
构 的合 作 ;一些 大 型跨 境 金 融 机 构 还 采 取 了监 管 团制 度
进 一 步的研 究 。
[ 关 键词 ] 国际金 融监 管 ;合作监 管;文献 综述 [ 中图分类 号 ] F 8 3 2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3 )2 1 — 0 0 6 2 — 0 2 2 . 2 金 融监 管国 际合作 的现实 基础
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教学内容
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与金融监管体制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关于国内外金融风险理论研究文献的综述金融风险理论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和观点,概括起来,主要为:(1)金融风险主要源于金融系统存在的脆弱性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明斯基(Hyman P.Minsky)、戴蒙德(Diamond)、迪布维格(Dybvig)、克瑞格(J.A.Kveget)、和卡布林(Caplin)等。
(a)明斯基的金融脆弱性假说。
他在《金融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一书中通过对资本主义从繁荣到衰退长达半个世纪的分析,认为在延长了的经济繁荣时期就播下了金融危机的种子。
在经济出现繁荣形势的诱导和追求更高利润的驱动下,金融机构逐渐放宽了贷款条件越来越宽松,而借款人则受宽松的贷款条件鼓励,不断扩大再生产,采取更高的负债比率,从而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
(b)戴蒙德和迪布维格的银行挤兑理论。
他们认为,银行提供期限转换机制,借短贷长,这种独特的经营使银行业存在多个挤兑均衡状态。
由于三方面的原因,银行挤兑平衡会被打破,一是短借长贷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导致了金融机构内在的非流动性;二是在资产负债表中,主要是金融资产而不是实物资产,致使其在金融机构之间相互依赖;三是因为银行系统本身具有的脆弱性而引发客户的挤兑。
(c)克瑞格的安全边界理论。
安全边界指银行收取的风险报酬,体现在借款人给银行支付的贷款利息中。
克瑞格认为,利息承诺的收益保障是安全边界的最全面衡量手段。
银行的信贷决定主要是遵守所谓摩根规则(JP Morgan Rule),即是否贷款主要看借款人过去的信贷记录,而不用太关注未来预期。
这种注重历史,不管未来的做法,实际上是假定未来是过去的重复,经济扩张使商业银行和企业有了更多想法,有良好信用记录的借款人增多,安全边际也相应地降低,尽管有些投资决定可能有误,但被市场的繁荣景象所掩盖。
在经济稳定扩张时,随着时间推移,实际情况越来越多地印证甚至超过预期,使得借款人对自己的投资决定越发地充满信心。
文献综述范文 8000字
三一文库()〔文献综述范文 8000字〕文献综述范文,内容有些难比较长,大家不必研究其中的内容,但是浏览后就能够理解,文献综述是一篇文章,需要有分析和整理,不能简单罗列文献主要内容。
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研究文献综述金融危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理论课题,受到经济、金融学界的高度关注。
金融危机是经济文献中最古老的主题,早在18世纪20年代Ricard Caillo在其著作《论一般商业的危机》中就曾对金融危机进行过讨论,但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献很少。
其中,代表性的理论观点有马克思的货币经济不稳定性理论(1867)[ii,iii],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1933)[iv],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1936)[v],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1963)[vi, vii]。
这个时期对金融危机的研究多在经济危机的研究范围内,一个基本的观点是金融危机是经济危机的衍生品,金融危机发生在经济周期的繁荣期,具有内生性。
[i]1 构建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基础对金融危机预警系统的研究始于19xx年。
1994—19xx 年墨西哥爆发了被称为“新兴工业市场时代出现后的第一次大危机”(英国《经济学家》),其表现为国际收支支付困难、盯住汇率制度瓦解、比索大幅度贬值。
这次货币危机给墨西哥本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带来了极大打击,也刺激了国际经济学界对货币危机预警机制的研究,尤其是IM为金融危机预警体系的建立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一个典型的金融危机预警系统通常包括两部分:一个能对危机起警示作用的变量集和相应的预报技术[viii]。
金融危机预警变量的选择是在对金融危机精确的定义和经济金融危机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的。
19xx年金德尔伯格的《金融危机史》出版后(国内一种观点认为这个时间为19xx年,标志是Krugma“A modl o balac-o-payms criss”一文的发表[ix]),国际学术界开始了对金融危机的大量研究。
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
新加坡GIC的治理与启示作者:上官鸣刘婧曾微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04期一、GIC的设立新加坡位于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的东出入口,北隔狭窄的柔佛海峡,紧邻马来西亚,南部隔新加坡海峡与印尼巴淡岛相望。
新加坡土地面积达716.1平方公里,人口553.5万人。
新加坡在独立初期,失业率高达10%,政府采取了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方针去提高就业率,并决定将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
进入70年代,新加坡为了最大限度解决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开始注重发展资本密集型制造业。
80年代初期,随着经济的逐步发展,新加坡外汇储备持续增长,逐渐超出国际收支平衡。
为此,新加坡政府希望通过建立专门的政府投资公司管理国家外汇储备,并不断为进军新加坡的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特别的优惠和激励,成绩逐步进展。
为更好的管理新加坡日益增加的外汇储备金,新加坡当时的财政部长兼金融管理局(央行)主席,已故吴庆瑞先生于1981年创办了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下简称GIC)。
GIC宗旨是为新加坡的外汇储备保值增值,使国家和人民长久受益。
GIC肩负着特殊的职能:一是在境内代表国家对银行等国有金融机构注资以改善其资金结构,提升竞争力;二是在境外代表国家进由GIC负责监督其运营和操作,进行海外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保证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可以说,GIC在肩负利用外汇储备在境外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实现风险调整后更高投资回报的同时,肩负着促进本国经济和金融业发展的重任。
其性质决定了它在实现本国经济战略性发展和国家货币政策稳定性的支持方面,也要发挥一定的作用。
至2014年7月,GIC总资产已达到3440亿美元,所管理的资产超过1000亿美元。
公司投资于6个核心资产类别,投资组合的资产类别很广泛,包括公开市场、房地产、直接投资等。
其投资范围辐射新加坡之外的40多个国家。
GIC在全球投资的布局中,43%分布在美洲,25%分布在欧洲,30%分布在美国,2%分布在澳大利亚。
新加坡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新加坡投资风险防控措施新加坡是亚洲具有重要国际金融和商业中心地位的国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前来寻求商机和发展机会。
然而,任何投资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必须对风险有清晰的认识并做好防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新加坡的投资风险,并提供一些防控措施供投资者参考。
一、政治稳定首先,新加坡作为一个政治稳定的国家,拥有健全的法制和政府制度。
这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政治环境,保障了投资的相对安全性。
然而,即使在政治稳定的国家,也不能完全排除政治风险对投资产生的影响。
因此,投资者应该关注新加坡的政治动态,密切关注政府的政策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
二、经济环境新加坡拥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和稳定的金融体系,这些都为投资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然而,全球经济的动荡和不确定性,也给新加坡的经济带来一定的挑战。
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投资者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将资金分散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避免过度依赖某一特定行业或公司的表现。
三、法律保护新加坡拥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保护,为投资者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
此外,新加坡还积极维护知识产权的权益,保护知识产权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投资者可以通过与合法法律机构合作,以确保自己的投资合法性和合规性。
同时,了解新加坡的法律规定,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也是投资者应当重视的方面。
四、市场监管新加坡的市场监管机构非常严格,维护着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投资者可以通过与监管机构密切合作,了解市场规则和行业要求,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投资决策中。
此外,投资者还应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以便及时调整投资战略和决策。
五、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投资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投资者可以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如分散投资、制定风险控制策略、设置风险警示线等。
另外,投资者还可以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或保值,以规避市场波动对投资的影响。
六、战略合作与当地企业进行战略合作是一个有效的投资风险防控措施。
新加坡贸易风险防控措施
新加坡贸易风险防控措施新加坡作为一个全球贸易中心,面临着各种贸易风险。
为了保护本地企业和国际投资者的利益,新加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风险防控措施。
本文将探讨新加坡在贸易风险防控方面所做的努力,并介绍一些常用的措施。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贸易参与者的利益。
其中包括《新加坡国际仲裁条例》和《新加坡国际商事法院法》等法律,用于解决贸易争端和合同纠纷。
这些法律法规为贸易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公正、透明、便捷的解决争端的机制,增加了贸易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二、建立健全的贸易金融体系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贸易金融体系之一。
新加坡政府通过建立银行体系、金融市场和投资平台等,为贸易参与者提供了完善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
同时,新加坡的金融监管机构也加强了对贸易金融活动的监管,确保贸易参与者的资金安全和交易的可靠性。
三、提供贸易保险和担保服务新加坡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为贸易参与者提供贸易保险和担保服务。
这些服务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贸易风险,保护其利益。
例如,新加坡出口保险公司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帮助出口商应对买方违约的风险;新加坡国际贸易担保公司提供各种担保服务,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四、加强贸易合作与信息交流新加坡积极推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并加强贸易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新加坡与多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为贸易参与者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机会和更有利的贸易环境。
此外,新加坡还主办了多个国际贸易活动和展览会,促进贸易参与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加强风险评估和监测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贸易风险的评估和监测工作。
通过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和监测机制,新加坡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贸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此外,新加坡政府还加强了对贸易伙伴的尽职调查,减少与高风险合作伙伴的交易,降低贸易风险。
六、推动数字化贸易和创新新加坡政府积极推动数字化贸易和创新,提高贸易的效率和安全性。
新加坡推出了多个数字贸易平台和电子商务服务,为贸易参与者提供了便捷的在线贸易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新加坡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献综述
作者:林铮凌
来源:《时代金融》2013年第26期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席卷着整个世界,在危机面前,新加坡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有力地降低了危机带来的后果,对此,不同地学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综合他们的观点,新加坡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主要是从产业结构调整、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以及劳资政三方共同合作增加就业三方面入手来缓解危机造成的影响。
【关键词】新加坡金融危机就业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区域以及全球经济形势的恶化,世界各国再次经受了一次缓慢的经济衰退。
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新加坡政府及时采取有力的应对措施,团结社会各界,避免了因经济衰退导致的社会紧张和社会分化的威胁,保持了整个社会的和谐,使得它在2009年迅速恢复元气,其成功的国家治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对于在金融危机下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及其政府所采取的相关措施,不同的研究人员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姜卫平(2009)研究认为新加坡应对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功做法包括:鼓舞国民坚定信心,正确对待危机,加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劳资政通力合作制定正确的指导原则,安排受危机影响的员工去接受培训,提升受雇能力;成立经济委员会,重新检讨未来经济发展策略;促进社会和谐,为应对危机构建良好环境;加大援助力度;保住工人饭碗,减少裁员;坚持“新加坡哲学”,加强长期竞争力等。
王茜(2009)研究认为,在遭受金融危机和经济下滑的冲击下,新加坡独特的劳、资、政三方机制积极应对,提出了发展和培养具有全球竞争性劳动力的任务目标,实施技能培训和提升计划,提升劳动力素质;建立良好雇佣关系行为规范,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建立;实行全面弹性工作安排及弹性薪酬体系,采取负责平稳的裁员办法等措施,以获取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新加坡通过劳、资、政三方分工合作推出适合于月薪在2500元左右人群的职业再造计划,目的在于减弱危机后失业的影响,同时通过职业形象的提升、环境的改善以及工资的提高等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人进入该种职业。
何惜薇(2009)研究表明新加坡政府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时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充分发挥新加坡在高科技、可靠品质、城市规划等方面的优势,并向发达国家的优势产业争取更多机会,或在亚洲的新兴经济体中开拓新市场。
另外,着重经济的重组、转型,并为此设定发展新
目标,以期获得长期、持续的发展。
正如李显龙总理所说的“那恰恰是新加坡的哲学,正是我们竭力在做的事情。
”
谢燕燕(2009)研究认为在面对经济衰退时,新加坡的劳资政三方通力合作,发挥同舟共济的精神,为维护工人利益和发展经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主要做法是:鼓励雇主推动每月可变动薪金机制;在缩短工作周时让雇主有更大的灵活性;无薪假期的运用。
另外,新加坡政府接受工资会新的指导原则,呼吁公司削减成本,保住工人饭碗。
此外,政府也呼吁雇主要对员工负责和公平对待员工,员工则要适应并接受目前的经济环境,愿意自我调整,并尝试不同的工作。
李雪静(2010)研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新加坡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有:推出总值205亿新元的振兴配套计划,并首次要求民选总统批准动用49亿新元储备金;此外推出了“特别风险分担计划”,计划公开给所有本地公司及落户新加坡的海外中小型企业申请。
而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自2003年以来第二次放宽货币政策,将新元汇率政策区间中心调整至新元名义有效汇率主要水平,同时升值速度维持在零。
同时该局也宣称,新元没有理由出现任何不恰当的贬值,新元区间波动幅度保持不变,新元名义有效汇率水平适当。
李豫(2010)研究表明随着危机过后,新加坡经济形势有所改善,新加坡将会逐步退出旨在帮助国民及企业脱困的特别风险分担计划。
同时,新加坡政府将会继续密切跟踪短期经济发展趋势,全力以赴进行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的增长,为危机后的新世界做准备。
另外,在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做法有:一是稳定就业,对低薪工人实行就业入息补贴的额外援助;二是增加养老和住房福利,主要有公积金计划和居者有其屋计划;三是建立起广泛的社区服务和志愿服务体系。
马腾飞(2010)研究认为面对经济危机的冲击,新加坡政府在实施一系列经济刺激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刺激力度,努力促进经济复苏;新加坡政府还鼓励并支持企业积极引起人才,提升新加坡在经济复苏时期的竞争力;立足东盟,推动东盟与区域外的合作,加强其在国际特别是区域内的地位和影响,鼓励企业对外投资。
此外,新加坡央行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国民信心,稳定金融市场。
陈彤(2011)研究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新加坡采取的治理范式为“国家资本主义”,而治理的基础是建构在健全的法制和开放的战略基础之上。
其次,促进发展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
及时做出战略调整,政府力挺新元汇率稳定,从而稳定市场信心,使得在金融风暴下新加坡的金融体系表现相对稳定。
第三,以危机为契机推动出口产业转型,首先,帮助企业降低对三大贸易伙伴日本、美国和欧盟的需求倚赖,积极开拓中国和印度市场。
其次,对出口战略进行重大调整,由FDI代工出口转向开发出口国内需市场。
再者,致力于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最后,把握后危机时代人力资源战略机遇,积极谋划全球性人才战略,笃实企业竞争资本。
王磊(2011)认为新加坡是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机的国家,它总是在国际金融发生变动时,为自己创造优势。
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严格管控国内金融,持续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信用法制建设,另一方面又尽其所能地吸引国际公司入驻,放宽法令,降低交易税等。
根据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新加坡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主要有方面:一是新加坡政府积极采取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对外投资。
二是促进发展国家的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保持汇率稳定,增强国民信心,构建良好的社会、市场环境。
三是劳资政的通力合作,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良好的雇佣关系行为规范,加强社会福利与保障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豫.《金融危机下的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2]王士录.《东南亚研究报告》[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陈彤.《从国际金融危机看新加坡的国家治理》[J].《亚太经济》,2011,(2).
[4]李雪静.《新加坡挺过金融危机力促经济转型》[J].《国际金融报》,2010,(8).
[5]王磊.《最善于利用金融危机的国家》[J].《中国报道》,2010,(6).
[6]王茜.《新加坡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应对金融危机的启示》[J].《改革与战略》,2009,(7).
[7]何惜薇.《李总理会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交换应对金融危机经验》[N].[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6-5.
[8]谢燕燕.《劳资政共同修订管理人手过剩指导原则三重大调整》[N].[新加坡]联合早报,2009-5-18.
作者简介:林铮凌(1989-),女,汉族,福建泉州人,云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东南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