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及我国的应对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和采取的政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一.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含义: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The Financial) ,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类型: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华尔街风暴,最终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这个过程发展之快,数量之大,影响之巨,可以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大体上说,可以划成三个阶段:一是债务危机,借了住房贷款人,不能按时还本付息引起的问题。
第二个阶段是流动性的危机。
这些金融机构由于债务危机导致的一些有关金融机构不能够及时有一个足够的流动性对付债权人变现的要求。
第三个阶段,信用危机。
就是说,人们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金融活动产生怀疑,造成这样的危机。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次贷危机全面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关于对我国的影响大致如下:第一,次贷危机主要影响我国出口。
次贷危机引起美国经济及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而这其中最主要是对出口的影响。
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
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第一篇: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措施与效果前言:对于2008 年全面爆发的持久性强、破坏力大的全球性国际金融危机,各国经济都深受其害,中国经济也遭受了巨大的冲击。
危机开始不久,我国政府灵活果断地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促进居民消费政策、对外贸易政策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策等来促进经济增长,减少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正文: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中国在2008 年下半年时还在执行紧缩政策,以求让过热的经济慢下来。
在此次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立即陷入了困境。
主要有以下影响:(1)外贸出口急剧萎缩。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总额从2008年7月份的同比增长26.7%回落到2008年10月份的19.0%,2009年1月份,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7.5% ,许多省份出口呈现负增长。
[1](2)中国国内劳动就业压力增大受金融危机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全国大部分产业增速回落,企业业绩下降,用工需求减少,就业形势严峻。
尤为突出的是出口导向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中小企业。
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一些地区,由于订单取消,企业减产、停产、倒闭数量增加,导致用工需求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增多,大量农民工纷纷返乡。
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又成为新的就业问题。
金融危机发生后,用人单位特别是金融领域的用人单位,其招聘规模大幅度缩减,就业岗位大量减少。
(3)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美元汇率在美国股市急剧下挫后大幅度下跌,2006年以来,人民币升值压力就不断加大,2007上半年在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于欧盟、美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逆差状况稍微好转的情况下,美元出现了回升势头,但好景不长,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这一势头又迅速回落。
(4)经济发展速度迅速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核算,2008 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9.0% ,为2003 年以来最低水平。
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
02
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政府将加强金融监管,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和
健康发展。这将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行业的透明度。
03
推动产业升级
我国政府将继续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
制造业向高端发展。这将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金融危机的传播
金融危机通过国际金融市场迅速传播 ,导致各国经济出现衰退和不稳定。 由于中国与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因此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影响。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出口下降
消费疲软
中国出口贸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由 于外部需求萎缩,出口订单减少,导 致出口企业面临困境。
金融危机导致居民消费信心受挫,消 费意愿下降,消费市场疲软成为当时 的经济难题。
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政府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 设,包括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 强社会救助制度等,以保障人民 基本生活需要。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
中国政府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设,包括加强基层医疗卫生 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 ,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03
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效果
经济恢复增长
总结词
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成功地刺激 了经济增长。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鼓励银行放 贷并降低利率,通过内需拉动经济,效果显著。
就业形势好转
总结词
中国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就业形势得到明显好 转。
详细描述
中国政府重视民生问题,加大社保投入,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提供贷款支持,使 得就业形势得到明显改善。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
全球金融危机下我国的应对措施全球金融危机是指自2024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和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给全球各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深受其害。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并稳定国内经济,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中国政府积极稳定金融市场。
面对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稳定市场信心。
其中包括加大对银行业的支持力度,增加流动性,降低利率,并推出一揽子刺激措施,以提振市场信心和增加消费。
其次,中国加大了财政支出和投资力度。
为了增强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投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
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再次,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金融危机的根源之一就是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
为了避免类似情况在中国发生,中国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建设,改进了金融监管法规,规范了金融市场秩序,并实行了严格的风险防范措施。
此外,中国积极推进结构性。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认识到依赖外需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为此加强了结构性的力度。
这包括推进市场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提高产业竞争力等。
这些措施旨在使中国经济更加均衡、可持续发展,以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冲击。
最后,中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各国共同应对危机的挑战。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和,并提出了建设更加公平、开放、包容的国际经济体系的倡议。
总之,中国政府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应对其影响。
通过稳定金融市场、增加财政支出、强化金融监管、推进结构性以及开展国际合作等手段,中国成功缓解了危机对其经济的冲击,保持了经济增长态势,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和特点1.一条中心红线,八大关注点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注重保增长与调结构、促改革与惠民生的有机结合,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力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精心运筹危机下“国计民生”的中心主题,也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中心红线。
围绕这条中心红线,采取了8个方面具体措施和部署,在实践中取得了好的效果。
(1)扩大内需扩大内需是中国促进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这一战略方针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的基本政策和首要措施。
外需大幅回落,抑制经济下行和通货紧缩。
要实现保增长,就要扩大国内需求。
扩大内需,既号准了应对经济下滑之脉,又抓住了保增长的要害。
去年11月初,国务院常务作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高频率出台了各种社会建设政策,始终把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快加大推进医疗卫生改革、提高养老金标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社保覆盖面等,减少人们花钱消费的后顾之忧,扩大居民消费。
同时,调整现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调动社会和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扩大投资需求,调整和优化投资结构。
(2)稳定外需稳定外需是把坚持对外开放、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提高我国经济国际化水平的基本政策,也是这一政策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相结合,维护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的重要措施,对于增加就业、促进企业发展、进而拉动国内消费具有重要作用,也可以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有利条件。
外部需求萎缩导致出口减少,是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也是实现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最大困难。
国务院要求坚持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努力把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推出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
稳定的外需与日益扩大的内需相结合,将为中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3)推动产业振兴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战略决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一章:引言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系统、市场和结构的不稳定而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
2008年,全球爆发了一场金融危机,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场危机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是一个重大考验。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章: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出口受损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低迷,中国的出口市场受到了严重冲击。
全球范围内的需求下降,外贸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特别是对于中国的出口依存度较高的产业,如纺织、五金制造等,受到的压力更加巨大。
2.投资受阻金融危机导致资本不流通,资产变现难度加大,对于中国的投资活动产生了严重影响。
外资大量流出,本国投资受到限制,国内为数不多的养老基金和企业也无法获得资金支持,股市暴跌,对国内的投资环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就业压力增加金融危机导致许多企业生产受到限制,甚至倒闭,导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大量劳动力陷入失业状态,其中也包括来自海外的留学生和外籍人士。
同时,中国外贸的下滑也导致劳动力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给就业形势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第三章:应对措施1.加强政策引导为了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需要制定一些积极的政策措施,以鼓励消费和投资。
政策可能包括制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就业政策和产业政策等,以支持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2.提高竞争力针对因为全球性经济形势对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利,中国应在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提高竞争力。
高效的生产技术和良好的企业形象将有助于企业吸引海外市场的支持,使其更有竞争力。
3.扩大国内市场政府需要通过扩大国内消费市场来缓解出口市场下滑的影响。
政府应改善对居民的社会福利和就业保障制度,鼓励消费和促进经济增长。
同时,应鼓励企业在国内市场中扩大销售渠道,增加市场份额,获得更大利润。
4.加强金融监管为了保证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
还需要建立金融危机应对机制,能够在必要时对金融危机做出快速反应,防范金融风险。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的对策探索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中国的对策探索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形势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地缘政治紧张、金融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经济出现了一些不确定性和挑战。
特别是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受到了严重冲击,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新的挑战。
需要及时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探索中国的对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一、当前世界经济形势1.经济增速放缓: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速一直在放缓。
尽管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取得了较快的增长,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始终较为疲弱,全球经济增速难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
2.国际贸易摩擦加剧: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特别是美中贸易摩擦引发了全球贸易不确定性。
一些国家采取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使得全球贸易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发展受到了不利影响。
3.金融市场波动:金融市场波动也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隐患。
股市、债市等金融市场波动频繁,投资者信心不足,加剧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构成了威胁。
4.地缘政治紧张:部分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也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
中东局势紧张、恐怖主义活动频发等问题,使得国际政治环境不稳定,对全球经济形势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中国的对策探索1.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维护世界贸易体系的稳定。
一方面,中国可以通过扩大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经济援助等方面的合作,增强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
中国还可以与其他国家共同努力,推动国际贸易体系的改革,确保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的发展方向。
2.深化改革开放:中国要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阶段,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改革,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3.加强国际合作:中国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对策(1)
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落实生态 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
04
我国发展对策与建议
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从依赖投资和出口转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
积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降低经济增长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
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转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总结
1
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冲击,暴 露了我国经济结构、金融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2
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应对危机,包括 财政刺激计划、货币政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等 ,取得了显著成效。
3
然而,危机后我国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金融风险防范、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等。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建设一批高水 平的创新平台和团队。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
加强教育、培训和人才引进工作,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 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01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
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02 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
、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及其效果
• 据海关统计,2009年1月包括之前的两个月连续出现进出 口增速下降的局面。由进出口尤其是出口速度下降带来一 些出口企业经营困难,沿海地区已经出现大量外向型企业 倒闭、停产或缩减生产的现象。这不仅对就业,而且对上 下游企业也产生了连锁效应。这样的趋势如果得不到抑制, 那么接下来的就会对国内需求产生全面的影响。进而导致 国内经济的紧缩。最后,金融危机以一种外在冲击带来的 影响会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新的机遇。任何一种危机 总可能引发一个新的局面。而当受到外部危机冲击时,这 种可能性会更大。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提出许多需要变 革的问题,而这样的外部冲击无疑会加速我们作出调整的 抉择。对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当然,能不能很好地应对 危机.以及能否把危机变成机遇,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对策 是否科学合理。这其中对财政政策的挑战就更为突出
• 第三,中国需要解决危机中反映的深层结构问题, 为全面崛起奠定坚实基础。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 露出中国在发展模式和政策思维上的诸多问题。 三十年来,在发展主义的战略指导下,中国实现 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家实力的极大提高;但同 进也付出了沉重代价,比如贫富差距、生态破坏、 资源透支等。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同进需要考 虑更为长远的战略性问题。由于第一个走出危机, 中国将具有更多的能力资源和回旋空间,更应该 以危机为动力推动深层问题的解决。
• (三)产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1、第二产业止滑回升,呈增长态势 2、第三产业逐渐恢复 (四)就业政策效果已初步显现
启示
•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只要 实现“保八”的政策目标,中国很可能成 为这次金融危机的赢家。政策应对的成功 不仅意味着中国实力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也会产生重大而复杂的战略影响。这将对 未来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政策启示。
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措施近年来,全球经济风云变幻,不时爆发的金融危机不仅给全球经济带来了逆风而行的挑战,也给各国企业和个人带来了沉重打击。
对于中国而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仅是经济上,更涉及到了人民的生活。
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必须面对的问题,以下分为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一、金融危机对于中国的影响金融危机不仅仅是经济危机,它更是一场影响政治、文化乃至全面的危机。
尤其对于一个处在发展关键期的中国而言,这场危机显然存在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金融危机使中国遭受到了较大的外需冲击。
全球经济的萎缩和国际竞争的激烈,都会对出口市场产生负面影响。
2011年,欧债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肆虐全球,中国的外贸市场、企业的回款、旅游业、投资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
其次,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的冲击。
许多股票基金受到重创,股市狂跌,投资者的投资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最后,金融危机给中国企业的经营和经济增长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由于外需受到冲击,企业出口困难,进而影响到了企业的经营利润,一些企业不得不放弃继续增长的计划。
同时,由于信用紧缩和市场波动等因素,企业的融资难度也加大了不少,这都导致了经济增速的下降。
二、应对措施面对金融危机,中国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应对挑战。
以下是几个应对建议。
首先,加强宏观经济协调,保持经济稳定。
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通过提高进口关税和贸易限制,缓解中国对出口市场的依赖,为经济的回暖创造条件。
其次,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旅游业、服务业、消费业等新型产业的发展,积极应对外需和市场变化,充分发挥国内消费的潜力,推动经济的升级。
最后,中央和地方政府要加大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降低企业利润税、提供低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加以刺激。
同时,行政部门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促进吸纳就业,使企业创新与转型等得到更好的支持。
三、未来展望当前的中国面临挑战和机遇,安全过关既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关键,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
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分析
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分析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金融市场的波动和风险也日益突出,而且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也越来越强。
尤其是在面对全球性的重大事件时,金融风险和经济走势可能会受到严重冲击。
近年来,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贸易战、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新冠疫情等,这些因素都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走势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针对当前形势下的金融风险及经济走势进行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形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们来看看当前面临的金融风险。
全球金融市场在近年来一直处于高度波动的状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贸易战。
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战不断升级,不仅对两国经济造成了冲击,也波及到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
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使得投资者对金融市场的预期不明朗,进而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价格波动加剧。
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是当前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来源。
近期乌克兰危机、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等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增加,甚至引发金融风险。
新冠疫情的爆发也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疫情的爆发导致了全球经济活动的停滞和产能的下降,金融市场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
在疫情期间,许多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了影响,甚至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疫情也使得全球贸易受到了阻碍,这对全球金融市场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可以说新冠疫情是当前金融风险的一大隐患,需要高度重视。
针对上述金融风险,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加强金融监管,稳定金融市场。
加强金融监管力度,规范金融市场秩序,杜绝金融市场的恶性竞争和乱象。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越来越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全球经济面临着不小的压力,需要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才能够应对金融风险。
在深入分析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我们来看看当前的经济走势。
在当前形势下,全球经济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整体呈现出持续低迷的状态。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应对策略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变化。
在这种背景下,了解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并制定适当的应对策略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但是,由于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世界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
首先,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一直在稳定增长,但最近几年中,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升温,一些国家对外部贸易加强限制。
美国的贸易战、英国脱欧等事件都对全球贸易造成了不利影响。
其次,全球经济增长放缓。
尽管在亚洲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的带动下,全球经济增速有所恢复,但增长依然较为疲软。
欧洲的经济增长持续低迷,这对我国进口需求造成了不小的压力。
此外,金融风险和不稳定因素也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增加,加大了金融风险的传导风险。
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的债务负担和金融杠杆率都上升了,这对全球经济稳定构成了威胁。
针对上述世界经济形势,我国需采取一系列应对策略。
首先,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们应进一步拓宽市场准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吸引更多外资和技术引进,推动我国经济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发展离不开各国的合作与共赢。
我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构建,推动建设更加开放、平衡、包容的国际经济秩序,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原则。
此外,我国还应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推进经济结构升级。
当前世界经济正面临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我们应加大投入,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推动我国经济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
最后,要保持经济稳定,增强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
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我国要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工具,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增长的韧性。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全球金融市场发生系统性危机,导致金融体系不稳定,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等严重后果。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包括:1.全球经济衰退。
国际金融危机往往会导致全球经济一片萧条,各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
2.全球贸易下降。
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减少,一些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导致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
3.全球金融市场动荡。
国际金融危机会导致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等现象,给全球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
4.全球失业率上升。
由于经济衰退,企业倒闭,失业率上升,导致社会稳定性受到极大威胁。
二、国际金融危机应对策略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化解危机,避免危机的扩散和深化。
应对策略主要包括:1.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需要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2.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缓解金融危机造成的经济衰退。
3.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是全球性危机,需要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危机,避免危机的深化和扩散。
4.优化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各国政府可以通过改革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来预防类似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
三、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应对策略示例以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为例,来说明危机的影响及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采取的应对策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始于美国次级房贷危机,随后蔓延到全球,导致了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市场动荡。
1.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普遍衰退,全球贸易额大幅下降,既有的投资项目大规模暂停或延迟。
全球股市暴跌,货币贬值,国际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全球失业率大幅上升。
2.应对策略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积极的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分析自2007年起,全球经济陷入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由于多个因素的叠加而发生,其主要原因是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大规模动荡,进而引起经济衰退。
在这场危机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对中国出口型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
危机爆发后,全球需求大幅下降,进而对中国出口市场产生了严重影响。
特别是由于出口对外贸易总额的占比较大,造成了外贸形势的恶劣,从而影响了国际收支和GDP增长率。
此外,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投资信心低落,外资流入量也大幅下降,加之世界经济衰退,中国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
另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也促使中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
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推进既定的经济目标并加快新一轮的经济转型。
这些措施包括降息加强对外贸易依存度,扩大内需支持民间投资,推进产业升级加强经济转型发展,减少对外资依赖,大力发展国内市场,提高资本市场开放程度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确保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
首先,中国应积极寻求国际合作,借助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优势把握可能的机遇。
其次,应加强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新产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从而,进一步缩小与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应通过提高民生保障、扩大内需、促进创新创业等方面,增强国内市场的活力,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支出等。
最后,政府应大力推进金融改革与监管,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妥善应对金融风险,确保整个金融系统的健康发展。
总之,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但也促使中国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加快内需拉动、民生保障、产业升级等方面的改革,提高全球规则制定的话语权,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机遇和动力。
金融危机应对的解决方案
金融危机应对的解决方案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市场已经成为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每隔几十年,就会发生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
如何应对和解决金融危机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政府应对措施和市场机制两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应对的解决方案。
一、政府应对措施政府在金融危机中的应对措施,是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基础。
下面将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1.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政府可以影响整个经济的运行。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当及时采取一系列稳定市场信心的措施,如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力度,降低利率和提高贷款额度等。
此外,还可以采取通过央行直接向商业银行放贷、央行欠款表等方式,保障市场的稳定发展。
2.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另一个关键因素。
财政政策的重点是针对市场信心危机采取措施,如保障市场流动性,避免下岗和失业等,提高社会民众的生活水平。
一些可能有利的措施如减少人民财产税,给予企业基本生活保障等都有相关的助于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3.监管政策监管政策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监管政策主要是负责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对金融机构的日常运营,如资金投资、风险控制等实行全面的监管。
在金融危机中,政府要通过相关的监管措施,紧盯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及时进行监测和杜绝潜在的金融风险。
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改革金融监管制度,加强金融机构的审核,减少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重复工作等措施,提高监管效果。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经济危机必须依靠的力量。
下面将从推动消费、优化供应链、强化企业风控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1.推动消费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应当积极倡导社会消费,推动市场需求,增加市场规模。
通过推动消费,可以提高市场活力,增加企业销售额,从而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
2.优化供应链在金融危机中,每项经济活动都可能受到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引言国际金融危机是指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大规模危机,其对全球经济体系带来深远影响。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近年来最为著名的一次危机,在其爆发前后,全球多个国家的经济都受到了重大冲击与变化。
本文将讨论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口减少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需求疲软,进而降低了我国商品出口的需求和价格。
由于出口是中国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出口减少将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投资下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对未来的投资意愿下降,造成国内投资额减少。
这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进程。
就业压力增加企业投资下降和商品出口减少将导致企业规模缩减,进而增加失业人数。
这将给我国就业市场带来压力,增加社会稳定的风险。
应对策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以缓解危机带来的冲击。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对策:扩大内需为了抵消出口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积极推动扩大内需。
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带动国内市场的发展。
促进创新和升级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中国政府提出了“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发展新兴产业,提升我国经济的竞争力。
加强监管与风险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不足。
我国政府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此外,还推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以确保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
深化改革开放在危机期间,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
通过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宽贸易渠道,降低贸易壁垒,推动贸易自由化。
同时,加快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提高市场竞争性,增强经济自主性。
结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包括出口减少、投资下降和就业压力增加等。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
亚洲金融危机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近年来,世界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亚洲地区的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中国金融体系在这场危机中展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应对能力,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本文将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影响、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因素以及中国的应对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金融体系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出现了剧烈的波动,股票市场暴跌等现象频发。
然而,相比之下,中国的金融体系表现出了相对的稳定。
这主要归因于中国金融体系的一些特点和优势。
首先,中国金融体系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的稳健发展为其抵御风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推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措施,建立了相对健全的金融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体系。
这使得中国的金融市场相对规范,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较高,风险抵御能力相对较强。
其次,中国金融体系相对封闭,对外部冲击的传导路径相对较弱。
相对于一些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来说,中国的金融市场对外资流动的依赖较小,金融市场的交易活动相对独立。
这使得中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抗风险。
另外,中国金融体系在危机爆发后,及时采取了一系列的稳定措施,有效地应对了危机的冲击。
中国政府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提高资本金充足率,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稳定了金融市场的情绪,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
同时,中国政府还采取了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减少了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此外,中国金融体系在危机之后进行了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政府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国际化进程,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这些措施进一步增强了中国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体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中国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应对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
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得益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范性和相对封闭的特点,以及政府的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本文旨在探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个复杂的事件,它包括了许多问题,如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制度的崩溃、信贷流动性短缺、股市暴跌等。
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1、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危机的核心是金融机构的崩溃,这意味着资金的短缺。
当银行无法融资时,它们也就无法向企业和家庭贷款。
这将导致家庭和企业无法继续生产或购买消费品,最终导致整个经济系统崩溃。
事实上,这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带给全球经济的直接影响。
2、股市暴跌金融危机还会导致股市暴跌,这是因为许多投资者担心企业会停止经营,进而导致公司股票下跌。
此外,由于市场信仰受到伤害,投资者可能会纷纷撤离市场,导致股市暴跌。
3、货币汇率动荡金融危机也会导致货币汇率动荡。
例如,当美国出现金融危机时,投资者会将资金从其他国家撤回,这可能会导致该国的货币升值。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货币汇率的波动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货币升值可能导致出口下降,而贬值则会增加通货膨胀率。
二、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措施1、扩大信贷在金融危机期间,许多企业和家庭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可以通过扩大贷款规模来缓解这种压力。
例如,美国政府在金融危机期间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和信贷。
2、提高货币供应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加强整个金融系统。
这将有助于缓解市场流动性短缺的问题。
例如,央行可以通过购买政府债券或其他贷款来增加资金流动性。
3、监管加强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揭示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监管当局需要及时识别出金融机构的风险,提高对他们的监管水平。
例如,美国实行了《多德-弗兰克法案》,加强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
4、国际合作金融危机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处理。
例如,G20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另外,国际金融机构也需要发挥作用,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三、结论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最近一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特征及我国的应对美国东部时间8月5日(周五)下午13时15分,美国财政部接到了一通电话。
打来电话的是麦格劳-希尔公司旗下的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 ‘s )。
他们向财政部的官员们报告了一个坏消息,美国的债务评级从AAA 下调到了AA+。
这个决定是70年来的第一次。
周的时间之内,标普的这个电话连同欧债危机让全球股市的市值缩水约4万亿美元,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全球指数(MSCI All-Country World Index )一度下降至24.84万亿美元;而中国沪深两市市值则损失约9600亿元人民币。
信用评级公司似乎在一夜之间摧毁了整个市场。
美国的债务危机又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并未谢幕,一波波余震还在继续当中。
美国往事这真是一个被危机吞噬的年代!我整理了2006年至2011年美国金融市场的一些大事,看看华尔街的多米诺骨牌是怎样推倒全世界的。
08年9月20日美国政府提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1日和3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获总统签署并生效。
08年11月9日中国政府宣布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出台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两年投资约4万亿元人民币。
2008年11月25日美联储宣布投入8000亿美元,美国财政部也拨出200亿美元,支持美联储的行动。
11月26日欧盟出台总额达2000亿欧元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4月30日美国第三大汽车厂商克莱斯勒公司发表声明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6月1日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2009年7月2日欧洲央行宣布,将于6日启动600亿欧元资产担保债券购买计划,这标志着欧洲央行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也开始诉诸“量化宽松”这一非常规手段。
2011年8月5日(周五)下午13时15分,麦格劳-希尔公司旗下的评级机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Standard & Poor ‘s )宣布美国的债务评级从AAA 下调到了AA+。
次贷危机是美国完全自由市场竞争制度的危机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人们对其根源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
房价的起落、利率的升降、监管的缺失、金融创新的泛滥,都的确是促成危机的重要因素,但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根源还在于美国过分地追求完全自由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以上所列举的诸多因素,都不过是自由市场竞争体制下的产物,因而并不是导致这次危机的最终原因。
为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在过去20年里对美国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格林斯潘的经济思想。
格林斯潘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以下四个方面(格林斯潘,2007)。
首先是财产权;其次是经济的弹性及吸收冲击的灵活性;第三,信任。
如果没有信任,分工将不复存在;第四,管制的放松和竞争的发展。
可见,格林斯潘是自由主义的崇尚者,特别强调竞争、明确的财产权和“创造性破坏”的积极作用,明确的财产权是促进经济竞争的重要条件,充分自由的竞争又能够提高美国经济的弹性和灵活性。
在过去20年来,美国过分相信自由市场竞争的作用,并为增加人们的财产权和促进金融体系的竞争,导致了以下两方面的结果:1.不断降低利率,让危险悄悄靠近。
格林斯潘认为,对居民而言,最重要的财产权就是房产权,是促进美国经济竞争、创造性破坏和灵活性的重要条件。
随着收入水平的增长,居民的债务余额与其可支配收入之间的比率一定会上升。
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的转轨和这些国家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全球储蓄一定会大量增长;资本的全球化配置一定会导致生产的劳动力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全球的物价上涨率定会处于较低的水平。
储蓄的增长和较低的通胀率,会使全球的真实利率不断下降。
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和判断,一遇到有外部冲击时,美联储都会大幅度地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2001 年“9·11 事件”之后,美联储连续13 次降息,将联邦基准利率由6%降到2003 年1 月的1%,这一极低的利率水平并一直保持到2004 年6 月因通胀预期上升采取升息举措为止。
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似乎达到了它所预想的目的,美国居民住房投资的比率占投资总额的比率在2000 年以后大幅度增长,2006 年达到36.9%的最高点。
为了让美国居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美联储不断降低的利率的结果,极大地降低了美国居民储蓄意愿和债务负担率的大幅上升。
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居民的债务负担率上升尤为迅速。
一方面,美国居民的储蓄率极低,另一方面美国居民的债务负担率不断攀升,因此,一遇外部冲击时,美国居民部门的偿债能力就非常脆弱。
2.不断推进金融自由化,加剧了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在格林斯潘看来,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面对这样那样的冲击时(例如,1987年10月的股灾、墨西哥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9·11事件等等),都能够迅速地恢复过来,表明美国经济具有异乎寻常的灵活性。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不断放松对金融体系的管制和监管,不仅取消了利率管制,还逐步推进行了以金融控股公司为主导的混业经营的发展,对于金融机构可能会带来更高风险的行为,却没有通过监管予以及时矫正。
在金融产品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资产证券化及其衍生产品长足发展,90年代以来的发展尤其迅速。
本来是为了解决那些发放长期贷款的金融机构借短用长的期限错配问题的资产证券化,却让金融机构忽略了最基本的信用风险评估和监测的基本手段。
在证券化后,与次级抵押贷款相关的收益与风险便一同转让出去了。
正是证券化的推动,导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的持有者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商业银行和储蓄贷款机构持有的抵押贷款所占的比重大幅下降,ABS发行和两房持有的抵押贷款所占比重则大幅上升。
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证券化及不断地衍生,证券化产品的诸多风险就被掩盖起来了,乃至于一般投资者难以识别其风险的高低,就是专业投资人也很难辨别其风险了。
总之,美国居民部门储蓄率的不断下降、债务负担率的不断上升,不断放松对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产品创新的监管都的确应当对美国次贷危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追根溯源,还是要归咎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不断推行的自由市场竞争的理念所具有的巨大破坏性。
自去年2月份以来不断深化的美国次贷危机,不过是其过去一直向全球其它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推销的自由市场经济理念的危机和破产罢了。
从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的扩散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直接诱因,在于利率与美国房地产价格的逆转,让在过去不断大量借款和债务负担率较高的潜在风险暴露出来了。
由于贸易、投资、分工以及资产配产的全球化,任何金融风险就越来越具有全球化的性质。
风险可以通过实体经济向全球扩散,但更多的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交易的微观机制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相互关联而传染的。
如果没有一系列复杂的衍生工具、杠杆交易、金融全球化和其他因素的推波助澜,危机是不太会迅速第传染到其他金融部门和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的。
1.资产负债表。
危机扩散的第一个显而易见的渠道自然是资产负债表了。
金融全球化的结果,是各国持有的金融资产也日益地全球化了,各国金融机构相互持有的国别资产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机构及机构支持债券、公司债券又基本与抵押贷款支持债券及其衍生品相关。
因此,当次级抵押贷款违约时,就会给持有抵押贷款支持债券的国外机构的总体资产质量带来不利的影响。
2.杠杆与保证金交易。
金融衍生品的投资在最近几年扩张非常明显,尤其是利用杠杆投资可以将交易额放大到自有资本的数十倍。
杠杆投资在全球大量应用,又没有良好的制度和秩序去保障时,一旦风险暴露出来,就会迅速地被放大,加剧了损失。
杠杆投资与保证金结合在一起,可能会加剧市场的流动性危机。
正是杠杆与保证金机制,加剧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传播和向全球扩散。
3.盯市原则的计值机制恶化了融资条件公开交易资产的盯市准则的顺周期效应,容易加剧市场的波动性和危机的扩散。
4.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行为。
评级机构作为信息生产的机构,它对公司的评级的调整对股票价格、融资成本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次贷危机发生后,评级机构依据市值原则迅速调低了对这些公司的评级,使得它们的借贷成本大幅度上升,加剧了还款压力,造成了流动性短缺。
5.信心的崩溃。
在当今信息技术极为发达的时代,信心的传染和崩溃是极为迅速的,信心的崩溃会促使投资者采取方向一致的抛售行为,加速了资产价格的下跌。
随着危机的深化,投资者的信心会逐步减弱,当危机进入恶化后,投资者的信心会很快地崩溃,导致资产市场更大幅度的波动。
正是由于信心的崩溃,在各国采取了大规模的救市措施之后,尤其是美国国会通过了布什政府提交的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救市计划之后,市场再次陷入恐慌性抛售之中。
在行全能银行制的欧洲,不仅投资者的信心崩溃导致股价大幅下跌,存款人的信心也动摇了,发生了多次银行挤兑事件,迫使欧洲国家政府不得不出面对银行存款提供担保。
金融危机凸现了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失衡国际金融危机后,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口需求下降、世界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国内企业出口意愿降低等原因,我国外贸出口大幅下滑。
而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也导致我国出口竞争力趋于下降。
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国内就业岗位和工作时间同步锐减,不仅导致劳动者收入下降,使本来已经十分突出的就业矛盾更加尖锐化,还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消费需求的拉动。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爆发后,融入世界生产体系并长期快速增长的中国开放型经济,其内部失衡在逐渐显露。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的失衡。
中国开放型经济中的资源配置,存在着内外资配置不平衡的倾向。
资源配置向出口部门的转移,实质上是向外资主导的经济转移的过程。
由于中国开放型经济的起点低,外资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势必影响到政府政策,而各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又奠定了外资企业的竞争地位,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廉价使用,则是强化了外资企业的竞争优势。
其结果,一是使国内生产的快速增长与国际市场的扩大同步发展,内需与外需失衡;二是使世界市场中的矛盾能够渗透到国内经济中,并通过国内资本主义因素,削弱国内反危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反映了这一趋势。
2、进出口贸易的失衡。
随着中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贸易长期处于结构性的失衡状态,特别是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
由于国内外向型生产方式的特征是加工贸易为起点,以增加值创汇为终点,从而对外贸易总是构成顺差。
从而,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对于调节贸易顺差总是无效,反而加大了国内经济的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发达国家向中国施加压力、获取其他利益的一个重要法码。
而中国由于出口贸易上的压力,不得不对外贸出口领域适当放宽和采取鼓励政策,使扭转内外需的努力难度在无形中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