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和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实践和启示

——在第五次中越两党理论研讨会上的主旨报告

时间:2010年01月01日09时00分来源:《求是》作者:刘云山

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我们经历了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效应对这场危机、巩固业已出现的经济复苏势头,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任务,也是中越两党两国面临的紧迫课题。这次研讨会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就有关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研究成果,相互学习借鉴,进一步探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之策,对于深化对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两党两国人民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扩大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党和政府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认识和判断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出现以后,迅速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世所罕见。一段时期内,世界经济形势险象环生,增长明显减速,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深陷衰退;国际金融市场跌宕起伏,美欧金融体系陷入融资功能严重失效和流动性短缺的困境;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资金大量外流,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全球范围保护主义抬头,在贸易、资金、技术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和摩擦加剧。经过各国一年来的共同努力,目前世界经济出现企稳回升的积极迹象。但总体上看,这场危机深层次影响依然存在,世界经济好转的基础并不牢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增长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分析这场危机的原因:从表面现象看,这场危机源于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大量违约和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破裂,引发全面信用危机。从直接起因看,这场金融危机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不当、虚拟经济过度扩张、政府监管缺失造成的,是长期负债消费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的结果。从内在本质看,这场危机暴露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固有弊端,暴露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深层次结构矛盾,暴露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特别是国际金融体系的严重缺陷。这场金融危机演变为一次深度的世界经济衰退,进一步反映了以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危害。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缩减的状况,从沿海向内地、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蔓延,亏损企业和亏损行业增多,一批出口型企业破产倒闭。城镇失业人员增加,农民工返乡现象突出。整个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GDP增速急剧减缓,2009年第一季度下降到6.1%,为17年以来的最低。可以说,我们遇到了新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国际国内都有一些人担心,已实现了长达30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还能不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我们党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辩证地看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作出了这样几个估价。一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依然存在。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能够争取一个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不会因这场金融危机而发生根本逆转。二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

改变。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牢固物质基础,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较强内在动力,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巨大需求潜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科技进步和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巨大发展空间,使我们有条件有能力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这场危机给我国发展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外部需求大量减少,客观上为我们扩大内需、调整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等提供了巨大的倒逼机制压力。只要我们政策得当、措施得力,善于在逆境中发现和培育有利因素,就能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把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二、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和措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党和政府确定了“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总体思路,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并不断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着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强调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前提,信心比黄金、比货币还重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增强信心为主线的宣传教育,着力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振奋精神,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克时艰。

1.以扩大内需为基本立足点,大规模增加政府支出、扩大消费需求。在国际市场需求大量减少的情况下,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我们启动实施总额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两年投资计划,其中中央政府直接投资1.18万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重大民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引导和带动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领域,增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社会合力。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多措并举,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培育消费热点,完善消费政策,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们还特别注重开拓农村市场,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补贴措施,完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大力促进农民消费,努力使广阔的农村市场成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支撑。

2.以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大范围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国际金融危机同我国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期而遇,加快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对于解决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有效应对外部冲击至关重要。我们着眼增强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制定并实施了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把农业作为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大幅增加对“三农”的投入,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价格走势存在下行压力的情况,增加农业补贴,扩大补贴范围,确保农业特别是粮食安全不出问题。我们专门制定了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29项扶持政策和措施,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和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我们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强化重点领域、区域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我们积极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加快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加大对中部地区优化结构的支持力度,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的特殊功能和特殊优势,我们制定并实施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着力推动重点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