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创新教学 精品
小学教育大创项目选题
小学教育行业创业项目一、课后辅导不少人会将目光放在课后辅导这个行业上面。
因为忙碌的工作已经占据了家长的时间,目前大多数的家长是没有时间去辅导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的,这个时候他们就需要课后辅导班来完成陪伴孩子写作业这个工作。
所以开课后辅导班是比较有市场的,而且就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相关的缺口还是比较大的。
现在做这一行,不会出现压力太大的情况。
二、补习班和课后辅导班不同的是,补习班的存在是为了提升孩子的学习成绩。
很多孩子都会出现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的情况,这个时候补习班的出现能够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市面上的补习班有很多的,有兴趣的话,可以多去看看同行业的发展情况,顺便汲取经验,然后开一个自己的辅导班进行招生就可以了。
三、特长班特长班也是现在比较火热的一个项目。
舞蹈、音乐、美术、钢琴等等都算是特长班。
很多家长为了能够增加孩子的竞争力,希望孩子能够更好地发展,都会给他们报名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希望他们能够有一样拿得出手的特长,去展示自己,从而获取更多的机会!不希望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而除了传统的这些补习班之外,还有很多科创班、七巧板班等等,也都属于家长给孩子报名的特长班范围之内了。
四、武术、跆拳道班这些也属于家长会给孩子报名的项目。
因为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健康长大,希望他们能够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以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够脱身。
近几年来,这类课程报名的人也有很多,只要名声打出去了,相信会有很多家长慕名而来给自己的孩子报名的!其实总的来说,有关于小学教育行业的创业项目也真的有很多,如果你是一个有特长的人,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长去开设相应的课程,收取学费。
如果没有特长也没关系,课后辅导之类的项目也是很不错的。
在盈利方面,因为成本较低,只有场地和人工费用,而且如果自己做老师的话连人工费用都可以省掉,所以从中获利就比较可观。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是开设哪种课程,办哪个班级,一定要保障自身实力过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你的班级长久地办下去,才能够将这个作为一个事业去做!。
探索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探索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小学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改革。
如何寻找和应用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索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并论述其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一、以启发式教学促进思维发展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它通过提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求知欲。
教师不再扮演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角色,而是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在小学教育中,启发式教学方法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孩子们将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出创新的思维模式。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学已成为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的应用以及合理的教学软件选择,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借助信息技术,教师不再仅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他们可以设计各种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课堂活动,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料和教学方式,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
此外,信息技术还为小学生提供了媒体创作、编程设计等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三、项目制学习培养综合素养项目制学习是一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项目制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在项目制学习中,学生们通常需要自主选择课题,并围绕课题开展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实践操作等活动。
通过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学生们将获得更全面、更深入的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项目制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一、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分析小学教育专业是培养小学教师的专业,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适应小学生特点的教育理念小学生处于身体、智力、心理等方面的成长期,需要特殊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培养教师对小学生特点的了解和理解,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 强调素质教育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身心素质和艺术素质等。
通过培养学生的素质,使其能够全面发展,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3. 注重实践教学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小学教育专业注重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设备、教材资源、教学方法等。
通过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小学教育的最新发展趋势和教育理念。
二、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策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建设策略的制定: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小学教育专业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因此,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教师和培养具有高水平教学和教育研究能力的教师来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
同时,也可以通过提供教师培训和进修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
2.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小学教育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熟悉小学教育的实际操作和教学过程。
同时,也可以与相关小学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3. 完善教育资源小学教育专业需要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因此,可以通过增加教育设备和教材资源的投入,完善教育资源。
同时,也可以加强与教育行业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学科研究小学教育专业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研究,促进学科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的创新。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公布日期】2024.06.24•【字号】浦教德〔2024〕19号•【施行日期】2024.06.2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建设方案(2024-2026)》的通知相关委办局,区教发院,区青少年活动中心,高中(职业)与终身教育指导中心、初中教育指导中心、小学教育指导中心,各中小学、中职校: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精神,今年2月,浦东新区成功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现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制订了《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建设方案”),经区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学校认真学习落实《建设方案》,并以“赛先生·STAR计划”为引领,有效推进科学教育的各项规划和措施。
特此通知。
上海市浦东新区教育局2024年6月24日浦东新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方案(2024—2026)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监管〔2023〕2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浦东新区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精神,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确定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教监管〔2024〕1号)要求,结合浦东新区中小学科学教育现状,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双减”工作部署,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完善我区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机制,深度整合社会各方资源,丰富各类实践活动和赛事,持续扩大科学教育教师规模、明显增强素质和能力,优化科学教育监测体系和评估标准,健全大中小学及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成科学教育实验区的建设任务,形成一套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科学教育模式,并服务于浦东新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服务于上海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新课标,“新”在哪里?——小学初中语、数、英新方案新课标(2022)解读
新课标,“新”在哪里?——小学初中语、数、英新方案新课标(2022)解读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调育人为本,依据“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时代新人培养要求,明确了义务教育阶段培养目标。
相较2011版课程标准,“新课标”有哪些变化?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如何精准领会课标理念?“新课标”相关要求如何在日常教学教研活动中得到细化落实?第一时间,成都市教科院组织学科专家对“新课标”进行了解读。
初中语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以下称“新课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2011版课程标准基础上,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研读“新课标”,我们需要重点关注“新课标”的如下特点:1.强化素养导向。
语文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
“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2.聚焦学习任务。
“新课标”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这三大不同层面的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
同时,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3.关注学习情境。
“新课标”明确提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语文学科需要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核两翼三驱四融合课程建设
一核两翼三驱四融合课程建设在教育的海洋里,有一个妙不可言的构想,那就是“一核两翼三驱四融合”课程建设。
这听上去有点复杂,但其实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学中打个组合拳,来个全方位的升级。
咱们得先搞清楚“一核”是什么。
它就是核心课程,像大树的主干,扎根稳固,支撑着整棵树的成长。
这个核心课程啊,必须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不再是“蜗牛爬行”,而是“风驰电掣”。
想想看,学生们坐在教室里,眼睛闪闪发光,心里惦记着今天能学到些什么,真是让人心里美滋滋的。
然后,咱们来聊聊“两翼”。
这两翼就像是飞翔的翅膀,得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第一翼是实践,咱们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去探索。
比如,去社区做志愿服务,或者参加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
想想那种在实验室里滴滴答答,或是和小伙伴们一起搞搞创意项目的情景,真是乐在其中。
第二翼呢,就是科技的力量。
把现代科技引入教学中,让孩子们使用电脑、平板、甚至虚拟现实技术来学习。
这样一来,学生们不再是“看风景”的路人,而是变成了探索未知的冒险者,真是太酷了。
咱们得说说“三驱”。
这三驱就是指推动力,分别是师生、家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师生之间要建立信任,就像好朋友一样,老师不仅要教知识,还要做学生的引导者。
这样才能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家校合作更是重要,家长们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形成合力。
想象一下,家长和老师一起为孩子们的成长而欢呼,真是一幅温馨的画面。
社会的力量也不能忽视,企业、社区都能为学校提供资源和支持,助力孩子们的成长。
这种合作共赢的局面,简直就是教育的“超市”,大家各取所需,互惠互利。
咱们来看看“四融合”。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融合不仅仅是把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更是要让它们彼此交融,形成新的火花。
首先是知识的融合,咱们要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学习中看到学科之间的联系。
就像是做一道美味的菜,只有把各种食材都搭配得当,才能烹饪出绝妙的滋味。
2024年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五篇)
2024年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认真____教委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益,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入开展,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学校工作中的应用,积极推进教师研修网的使用,转变教师教研、科研理念,提升教师网上教研、科研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以及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二、总体思路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为重点,以创建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为抓手,深化机制创新与实践创新,继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大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积极创新教师整合能力开发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教学过程中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质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的能力,构建教育信息化新特色。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在于考察五个方面:(一)建构优化的教学环境;(二)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三)促进学生新的学习方式形成;(四)学生参与度;(五)重视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培养。
三、主要工作(一)加快学校网络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园网的功能,把校园主页建成展示学校的一个网络窗口。
1.加快校园网的建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学校资源库。
本学期,要继续将学校购买的教学资料镜像到校园网上,便于教师随时使用。
本校教师所制作的教案、课件、网页、幻灯片等资料要通过上传系统及时上传到网页,真正落实建网就是建学校的思想。
要充分使用有效的网络资源,对校内所有师生实行全天候开放,做到每个办公室和教室信息相通、资源共享,发挥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深入开展。
2.定期更新学校主页,及时在网络主页上发布学校的各类信息。
要将本校的教育教学、队伍建设、两基工作、实验室建设、信息教育、继续教育等信息及时传到网上。
3.建设覆盖各学科、多品种、多门类、可供师生自由选择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群,购买资源与开发资源并举,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形成教育资源共享新模式。
(二)加强教研组建设,认真开展信息技术有关教学的研究。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中小学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一、用户需求分析(一) 师生需求建设智慧教室,实现智慧化的教学、智慧化的学习、智慧化的评价.提供学校各种业务系统和学习资源,通过公共服务门户一站式登录,享受便捷的教学资源和应用服务。
(二) 公众需求实现一站式教育事务办理和信息查询,获取优质的专业发展学习资源,家长可以和学校一起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
(三) 教育管理者需求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提供最强大的管理服务,高效地对学校的工作进行管理。
二、建设目标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的互联网新技术,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家校沟通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创新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一个智慧化的、系统化的教与学生态智慧教育云系统。
(一) 校园环境数字化要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基础设施(网络、终端、教室等)、资源(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学习、教学、研究、管理、生活等)的全面教育数字化。
(二) 应用泛在化拓展现实校园的时空维度,实现各种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建设网络应用环境,实现泛在的应用模式;促进优质数字资源的建设、应用和共享,每一个班级都享受到优质数字资源;打造网络学习空间,实现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网络连通。
(三) 创新教育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融合,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支持学校服务与管理流程优化与再造,提升管理效率与决策水平;改变师生交流方式,培养师生信息化生存能力,实现师生全面和谐发展.(四) 推动教育公平结合各学校或者教育管理部门的实际条件和发展目标,通过智慧教室、录播教室、资源平台来建设教育资源中心与共建共享平台,可向农村与偏远学校分享优质教育资源,推动优质资源公平共享.三、建设思路智慧教育云建设应依托云服务、物联网、云计算、挪移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符合国家政策方向与用户需求的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进行现代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行教育的创新。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案创新
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案创新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教育也在不断进行着创新和改革。
教学方案的创新成为了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案创新。
一. 课程设置的创新课程设置是教学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程,大多以课文讲解和学习为主,缺乏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设计。
然而,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他们具备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因此,在教学方案创新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文能力,注重语文技能的培养。
首先,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以孩子们熟悉的实际资源为背景,展开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课堂中引入生活中的情境对话、广告语分析、新闻报道等内容,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其次,可以增加阅读篇目的多样性。
传统教学中,大多重视文言文和经典作品的学习,忽视了现代文学作品的价值。
然而,在当下,学生更需要接触当代文学作品,了解不同文化的表达方式。
因此,教学方案创新应该注重选择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包括现实主义小说、科普读物、诗歌等,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语言形式和文化背景。
最后,可以引入跨学科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依存,通过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融入绘画、音乐等艺术元素,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可以与科学课程结合,教授科普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二.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教学方案创新的重要环节。
在过去,小学语文教育往往采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动性,教师应该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伙伴。
因此,在教学方案创新中,应该注重探索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小学STEM-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小学STEM-创新教育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作者:张硕司来源:《师道(教研)》2024年第06期一、课程性质小学STEM-创新教育课程属于拓展性课程、技术与学习深度融合课程,是“以传统课程为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训练学生计算思维-开展基于创新教育的STEM项目学习”的四位一体课程。
依托国家课程教材,增强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材料、重构教学活动,为国家课程赋能。
课程的教学设计采用5E教学模式,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科学和艺术整合的创新思维训练课程、Micro:bit技术与应用的计算思维训练课程、基于创新的STEM项目学习的科学探究课程及发明创造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设计充分考虑本校学生的特点与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将小学STEM-创新教育课程分为四大课程板块进行教学,思维训练、探究实践、创新创造三层级层层递进。
课程内容以国家传统课程为基础开发设计,深度融合、提升常规教材应用。
通过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项目活动,让学生在探索、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不同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去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比如在四年级开展美术创新课程,训练创新思维,课程要点是选择科学性、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内容,结合科学与艺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审美能力;在六年级上学期开展发明创造课程,内容要点是基于生活,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对身边的产品进行创新设计,发明创造智能作品。
三、课程目标科学目标:了解如何利用科学知识、技术手段及科学原理来改变我们的世界,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深入地进行实践研究,亲身经历改变生活的方法和过程。
数学目標: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和分析实验数据、绘图,且能利用图表获取信息及预测数据规律。
工程目标:形成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考虑解决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优化。
艺术目标:以真实情境为切入点,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其艺术鉴赏能力与作品外观设计能力。
信息技术目标:掌握Micro:bit、掌控板和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知识,利用建模和编程,结合信息和智能化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个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创意
五个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创意一、创意一:故事演绎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故事演绎法是一个创新的方式。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或者设计情景,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故事角色中,体验到不同的情感和体验。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创意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另一个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通过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游戏中,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
例如可以设计语言游戏,如语言接龙、词语藏宝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文知识。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三、创意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当今社会,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也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看视频、听音频,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互动的语文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游戏、测验等方式参与教学,提高学习效果。
四、创意四:绘本阅读绘本阅读是一种鼓励学生主动阅读的方式。
教师可以准备一系列精选的绘本,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绘本中的插图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提高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五、创意五:写作工作坊写作工作坊是一个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写作讨论会、写作比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分享和展示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同时,写作工作坊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
总结:以上是五个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计划创意,包括故事演绎法、游戏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绘本阅读和写作工作坊。
“四有”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四有”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探索
马强
【期刊名称】《华夏教师》
【年(卷),期】2024()10
【摘要】新课标发布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又一次站在了新的起点,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结构、教学形态、评价方式等都开启了不同程度的改革。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结合对新课标的解读,提出构建小学语文“四有”课堂,即通过“有限时”“有质疑”“有协同”“有展评”四个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不断提升。
【总页数】3页(P97-99)
【作者】马强
【作者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安口镇武村铺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四有课堂:提升课堂效益的新探索——以成都市桐梓林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为例
2.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改革的探索──问题研讨式课堂教学结构刍议
3.让课堂洋溢创造——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方法的创新探索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探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几种小学教育中的创新教学方法,并分析其优势和效果。
一、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情景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实际环境中体验和探索知识。
比如,在学习英语时,可以将学生带到具体的场景中,让他们在模拟的情境中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方法。
通过让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学习,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此外,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三、项目制学习法项目制学习法将学习内容组织成具有一定任务和目标的项目,要求学生在项目中进行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
通过项目制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项目制学习注重实践,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颠覆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在家庭环境中预习课程内容,课堂上主要进行讨论、合作和实践。
翻转课堂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使课堂变得更加互动和灵活。
五、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教育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将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游戏化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协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游戏化教学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思考能力,提升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创新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项目制学习法、翻转课堂教学法和游戏化教学法都是有效的创新教学方法,它们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
小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案例
小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案例
小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例子:
1. 课堂互动教学:一些小学开始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个性化学习:一些小学开始尝试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3. 跨学科学习:一些小学开始尝试跨学科学习,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例如,可以将科学、数学和工程学结合起来,让学生设计一个桥梁或建筑物,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 信息化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小学开始采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利用数字技术和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例如,可以利用在线课程、数字化教材和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5. 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一些小学开始尝试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调查或研究项目,以培养他们
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以上是小学教育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实践案例的一些例子。
这些创新实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教师教学创新项目介绍
教师教学创新项目介绍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教学创新项目日益受到关注。
这些项目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创新的教学法和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介绍几个目前广泛开展的教师教学创新项目。
1. 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线下实践相结合。
教师通过录制在线课程、设计互动作业等方式,在线上进行知识传授;而线下则进行小组讨论、实验等实践环节。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并且充分利用了现代技术手段,拓宽了学习渠道。
2. 反转课堂模式反转课堂模式将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进行转置。
教师通过录制课程视频供学生在线观看,并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任务,以获取必要的基础知识;而课堂上,则进行深入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
这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了课堂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强调以项目为核心进行学习,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在项目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设计项目计划、制定时间表,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指导。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4. 游戏化学习游戏化学习将游戏的元素和原则应用于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目标、奖励机制、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游戏活动,将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
这种模式提供了积极愉悦的学习体验,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5. 可视化教学可视化教学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成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教学视频等工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学习内容。
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效果,使得知识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6. 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和实践,而将课堂讲授的知识作为课后补充和巩固。
教师提供学习资源和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实践、展示等活动。
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引言:教育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学方法的创新则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在小学教育中,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探讨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参与真实的项目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教育中,项目式学习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然而,项目式学习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项目的设计需要教师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否则可能导致项目的效果不理想。
其次,项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于学校来说可能面临着时间和经费上的压力。
因此,在推广项目式学习时,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支持和合理安排。
二、游戏化教学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元素融入到教学中的方法,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小学教育中,游戏化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语言、数学等知识,通过游戏的竞争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然而,游戏化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游戏化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游戏设计能力和教学经验,否则可能导致游戏的效果不佳。
其次,游戏化教学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包括教学软件和硬件设备,对于一些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可能面临着困难。
因此,在推广游戏化教学时,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积极配合和资源支持。
三、反转课堂反转课堂是一种将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进行颠倒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探究和讨论,而将讲解和练习的内容放到课后完成。
在小学教育中,反转课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基于跨学科整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
基于跨学科整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作者:唐力来源:《家长·下》2024年第06期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拓展,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空间,是对基础教育内容的延伸,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跨学科整合教学作为当前教育发展的方向,基于跨学科整合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基于此,教师要明确当前教育的发展方向,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生活经验,探讨跨学科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策略,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
一、跨学科整合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要点(一)教学目标凸显能力与情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下,致力于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在真实情境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生态化空间,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作为一个自主探索者而不是旁观者。
跨学科整合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突出对学生态度和情感的培养,旨在让教育回到学生的生活,回归社会,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自然和社会发展。
为此,在跨学科整合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借助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助力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这种教学方向凸显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即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情感教育的深化。
(二)活动过程注重开放性与创新性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各个知识学科的教学内容较为明确,是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而服务的。
教学多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其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是对传统知识性教育的补充,实践活动的开展过程更具开放性与创新性,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可能性,在更具主动性和创新性的实践空间中不断尝试和挑战,助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蔡林小学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校建设方案
蔡林小学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校
建设方案
1. 引言
本文档旨在提出蔡林小学研究型、服务型、创新型学校建设方案。
为了打造一个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的研究环境,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2. 研究型学校建设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自主研究的惯,我们将实施以下策略:
- 设立研究资源中心,提供丰富的图书和电子研究资源;
- 制定研究计划和课程评估制度,激励学生自主研究;
- 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项目,提升他们的研究动力和创造力。
3. 服务型学校建设策略
为了为学生和家长提供综合服务,我们将实施以下策略:
- 设立家长咨询中心,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学校政策解读;
- 发展社区合作伙伴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实机会;
- 建设健康饮食和体育运动计划,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4. 创新型学校建设策略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我们将实施以下策略:
- 创设创客实验室和科技创新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实践和创意设计;
- 开展创育项目和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 培养师生团队合作精神,推动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育研究。
5. 总结
通过实施研究型、服务型和创新型的学校建设策略,蔡林小学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质的研究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期待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推动学校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6. 参考。
课程集群建设方案模板
一、方案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我校拟开展课程集群建设。
本方案旨在明确课程集群建设的目标、内容、方法和保障措施,为课程集群建设提供指导。
二、建设目标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三、建设内容1. 课程体系规划(1)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实际情况,科学规划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色课程三个层次。
(2)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2. 课程内容建设(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开发特色课程。
(2)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注重课程内容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改革(1)推广探究式、合作式、项目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1)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全面评估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2)开展学生满意度调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四、建设方法1. 成立课程集群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实施。
2. 制定课程集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和目标。
3. 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课程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能力。
4. 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经验,提高课程集群建设水平。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课程集群建设顺利推进。
2. 加大经费投入,为课程集群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课程集群建设氛围。
4.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确保课程集群建设取得实效。
六、预期成果1. 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 增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4. 为同类学校课程集群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创新教学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蒋乃平为代表的诸多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家将集群理论应用于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并创新性地构建出集群式模块课程理论和实践模式以来,集群式课程模式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课程改革与实践的重点和热点。
然而,我国高等本科教育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实践探索尚无先例。
为此,我们提出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的构想。
构想基于三个现实问题一是从社会层面来看,如何解决知识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扩招、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就业机制的形成以及新基础教育改革等对我国教师人才培养提出的巨大挑战和要求;二是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层面来看,如何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提出的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三是从小学教育专业的运行层面来看,如何根据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对小学教师行业的要求,科学有效地进行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凸显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特点和亮点。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本构想意在进行两个基本思考一是专业课程集群式模式改革能否成为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突破口;二是专业课程集群式模式改革能否真正促动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这两个思考的一个基础命题是专业课程集群式模式改革能否成为师范生培养模式的新思维。
一、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的内涵及其表征1集群理论与集群式课程模式所谓集群,按照《辞海》的解释,是指旷地上星散分布的由单种或少数种组成的植丛,是群落形成的早期阶段。
[1]集群概念最早出现在生物学中,指生活在同一栖所中不同的种群,且这些种群是以共生关系的形式存在。
此后,集群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并获得长足的理论创新。
集群不仅作为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而且越来越多地成为诸多国家和组织发展区域经济所倚重的政策工具。
归结而言,出于研究旨趣的不同,研究者对集群的研究视角同样多样化,如区域的视角、产业的视角、信息的视角等,从这些不同角度也衍生了众多有关集群的概念,如产业集群、企业集群、区域集群、创新集群等等。
集群式课程模式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学者基于当时的市场经济特点和职业教育内在规律,借鉴、、双元制等国际职教模式,在批判性地吸收我国传统的学科分段式课程理论和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是一种多元整合型课程模式。
集群式课程模式的核心在于打造精一门、博一片的复合型人才;精髓在于宽基础,活模块。
[2]所谓宽基础是指集合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系统组合成课程提供给学生,使其获得在一类职业群中广泛就业的可能性;活模块是在宽基础所奠定的基础上,针对特定职业、岗位所必需的知识、技能而设计的课程单元,旨在使学生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
2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的应然表征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是适应新时代对小学教师的全新要求而开设的,旨在培养一批既拥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又掌握扎实的现代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牢固的小学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具有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心理咨询和辅导、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与素质的新型人才。
由此可见,基础宽、方向活是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特色。
然而,在传统的学科分段式课程模式下,小学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并没有凸显应然目标。
这一方面体现为过于注重对教师教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对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熏陶与培养;另一方面体现为过于注重对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的训练,缺乏对诸如教育科研、心理咨询与辅导等能力的关照。
此外,学科分段式课程模式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等差异性同样关照不够。
集群式课程模式是对学科分段式课程模式的批判性继承。
在吸收学科分段式课程模式优势之基础上,集群式课程模式还应体现如下特性1双重需求的关照性。
集群式课程模式应当同时关照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求。
社会的需求意味着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全面发展为培养理念、以综合能力为培养目标、以专业扎实为培养导向、以实践锻炼为培养重点。
而这要求课程设置要研究社会变化、经济结构变化、人才规格变化,并以此灵活调控教育教学的方向、方式和方法。
学生的需求主要是生存发展需求,这意味着课程要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自己今后就业需要什么、未来发展需要什么,并把这些需求内化为自身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动力。
2多元能力的统整性。
作为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旨趣的新型课程模式,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应当树立能力本位取向,并使学生的多种能力达成统整发展。
就本科层次的小学教育专业而言,集群课程主要指向于学生宽泛的知识底蕴、扎实的专业本领、较强的科研水平、丰富的创新意识等能力的培养。
除了在横向上要关照学生多元能力的培养外,在纵向上,集群课程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务必做到多元能力的有机统整,即各种能力的培养应当紧密结合、相互渗透,而不是脱节的。
3弹性灵活的动态性。
基于集群理论而设置的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模式要彰显动静结合,其中静是基础,动是特色。
集群式课程模式要做到静中有动,一方面要使课程内容具有可变性,即课程在结构上可以根据社会的实时需求和学生的现实发展需求,弹性地增加或删减一些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课程模式还要彰显灵活性,尤其活模块的活,不仅应表征为模块数量、种类、内容的活,还应表征为学生选择、时间安排和考核要求的活。
二、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的结构与内容宽基础、活模块是集群式课程模式的精髓,集中表达了集群式课程模式的核心特征。
为此,在宽基础、活模块的理念指导与实践启示下,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将构建两个板块、六个大模块、十三个小模块的课程结构与内容体系。
1宽基础板块的模块设置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中的宽基础板块着眼于把学生培养为博一片的人才,关注学生的发展后劲。
如前所述,宽基础板块所学习的内容,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工种,而是集合了一群相关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之所以如此,其哲学基础建立在认定任何一群相关职业中,都有一套通用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适应于这一群职业中的任何职业。
学习了这些知识和技能,既可使学生在第一阶段的学习结束后,根据自己特长和兴趣对第二阶段的模块加以选择,也可使学生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有较高的应变能力,还为今后的转岗或继续教育奠定基础[3]。
宽基础中的知识部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养成的必要构成知识;二是教育类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
通用技能也分为两类一是多数职业所需要的,如计算机和外语应用等技能;二是教师行业所共有的,师范生均应掌握的诸如教师口语、书写、教育技术等能力。
为此,可以将小学教育专业的宽基础板块分为三个模块公共基础模块、学科基础模块和教师技能模块如图1。
1公共基础模块。
公共基础模块在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做人,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教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鉴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基本现实,公共基础模块主要受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和评价,其课程门类、学时均有明确的标准,因此,我们对公共基础模块无法作出相应的调整。
2学科基础模块。
学科基础模块主要由学科基础理论课和学科基础技能课构成,这些课程是教育学类各专业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教育管理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等共同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和技能,旨在为学生接受专业教育搭建知识和能力平台,为学生的终身自主学习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科基础模块在课程设置上要凸显少、透、厚。
少即内容要少,要摒弃宏大叙事思维,力求精简。
在内容上,该模块主要开设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教育生理学、中外教育史、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
透则要求对精简后的课程在教学上做到入木三分、力透纸背,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由课程内容的少,达到教学上的透,最终实现学生有效知识厚的目的。
3教师技能模块。
教师职业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教育机构要注重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是实现师范生从学生向教师角色转化的重要环节。
为有效提高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扎实能力基础,为专业实践作好准备,专门设置教师职业技能模块是必要的。
在内容上,教师技能模块主要包括教学技能训练和职业修养训练两个小模块。
其中,教学技能训练小模块主要包括教师语言表达技能教师口头表达技能和教师文字呈现技能、课堂教学综合技能教案的设计技能、课堂教学中的技能和说课的技能等等、教育技术运用技能和心理教育技能等。
职业修养训练小模块主要包括教师礼仪训练及艺术养成训练。
在实施上,对师范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时,要把握技能形成的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既要保证训练的时间,也要保证训练质量。
此外,该模块在实施上应当创建开放式、多样化的活动体系,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如演讲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普通话专项比赛等等,提高师范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促进其教师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
2活模块板块的模块设置小学教育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中的活模块板块着眼于把学生培养为精一门的人才,关注学生的生存能力。
活模块板块所学习的内容,是针对小学教师这一特定职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小学教育专业活模块课程板块可分为三个大模块及六个小模块,具体如图2所示。
1专业理论模块。
专业理论模块旨在提供从事小学教师行业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应该了解的知识,旨在为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奠定既扎实又宽泛的专业理论基础,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小模块构成。
其中,必修课程小模块重深度,其内容突出少而精,主要囊括从事小学教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