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 •
• • •
•
•
9、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什么? 答:第一,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只有当经济增 长率达到和保持到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 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 第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计划生育, 坚持优生优育;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继承和 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的思想文化传统;大力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改善城乡居民居住环境和提高社会综合服务及医疗卫生水平;提 高全民族的、特别是各级领导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 第三,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国家保护 整个生命支撑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 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资源的可持续供给能力;发展森林和改善城 乡生态环境;预防、控制和积极治理环境破坏和污染。 10、《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二十一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速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合作 和有关的国内政策;消除贫困;改变消费方式;人口动态与可持续能力;保护和改进 人类健康;促进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与发展问题纳入决策过程等。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包括保护大气层;统筹规划和管理陆地资源的方法;制 止砍伐森林;防沙治旱;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生物多样性保 护;对生物技术的环境无害化管理等。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和管理淡水资源;有毒化 学品的环境无害化管理;对放射性废料实行安全和环境无害化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主要群体的作用,包括采取全球性行动促进妇女可持续的公平的发展; 青年和儿童参与可持续发展;确认和加强土著居民及其社区的作用;加强非政府组织 作为可持续发展合作者的作用;支持《21世纪议程》的地方当局的倡议;加强工人和 工会的作用;加强工商界的作用;科学和技术界;加强农民的作用等。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包括财政资源及机制;环境安全和无害化技术的转让;合作和 能力建设;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众意识和培训;促进发展中国家能力 建设的国家机制和国际合作;国际体制安排;国际法律文书及其机制;决策用的信息 等。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完整版自然辩证法是哲学中的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自然界和自然规律的存在和发展,以及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天文学、地质学等自然科学中的辩证法思想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分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只有通过互相作用才能发挥全面的功效,所以自然界是辩证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是概括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哲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五大基本范畴第一范畴:肯定和否定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秉持着肯定和否定两种属性。
世界之所以会存在,就是因为两种属性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了无数的物质形态。
例如,正电和负电交互作用便可以形成电流,这便是两种属性的肯定与否定的结晶。
第二范畴: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自然界中的事物虽然是经过肯定和否定的因素交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若没有外部条件的配合,一切都将无从谈起。
例如,种子虽然有自身的生长潜力,但若没有土壤、水分、气温等外部条件的配合,便难以生长出植物。
第三范畴:量与质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的形成和转化,必然经过不同程度的量和质的变化。
例如,水在温度低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形成冰,而在温度高于零度的情况下会变为水蒸气,这就是量和质的转化过程。
第四范畴:可能性和现实性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另一种事物,但这种转化的可能性是否最终变为现实,则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条件以及量质的变化等,这就是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第五范畴:必然性和偶然性自然界中许多事物都是以必然性为基础的,就像由水蒸气形成云朵、由降水形成河流一样,这些变化是按照自然界一定规律而发生的。
但是,也有许多事物是偶然发生的,例如一颗陨石从天而降,这种变化是具有偶然性的。
自然辩证法核心思想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矛盾普遍存在,并且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包括自然规律、自然现象、生命、思维等等,都是由矛盾组成的。
这些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它们构成了事物的本质和全部。
另外,自然辩证法还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整体的,任何一种事物都是在整体中发挥其作用,并受到整体的制约与支配。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1.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辩证法的三个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科学技术为中介的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4.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建立在古代生产力基础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辨证法的自然观,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最初思想渊源。
5.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16-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自然科学成果,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形成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重要思想渊源。
6.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19世纪的自然科学成果,批判的继承了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吸收了法国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德国唯心主义自然观中的合理因素,概括和总结自然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所形成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7.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8.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
9.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辨证关系的总的观点。
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10.反科学:违反科学发展规律的一种伪科学论点,表达的是一种怀着批判的高度直接反对、质疑科学的精神。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源于哲学,是一种以对立统一为基本原理,以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为主要方法的思维方式。
它呈现一种对自然界复杂、多样和矛盾现象的解释模式,具备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概念、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分析自然辩证法,说明其在人类认识和实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概念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强调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它基于对立统一原理,注重对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和解释。
自然辩证法具有高度的理论建构性,可以用主观分析来更好地解释客观物质世界。
自然辩证法是对自然现象进行辩证思考的一种方式,其核心理念为“对立统一”,指的是自然界中多样的物质形态和控制规律,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复杂现象和矛盾。
自然辩证法认为,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对立,而是具有相互联系和转化的过程。
实践和实验是自然辩证法的基本依据和验证方式,因此,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中自然辩证法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理论1. 对立统一原理对立统一原理是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
它认为自然界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这些矛盾不是一味的对立,而是相互联系的。
对立面在矛盾中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不断转化为对方。
因此,对立存在的根本意义是为着联结、转化和发展,助推事物的复杂发展。
对立统一原理对各个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
例如,对于生物学家和医生来说,了解人体内外的矛盾和对立,显著地提升了他们处理疾病和生命问题的能力。
这也是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的成功。
同时,在社会、政治和文化领域,对立统一原理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应用价值。
大量的历史事件可以用对立统一原理解释,从而提高我们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分析能力。
2. 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指的是人们的意识状态和认识方式,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
意识形态是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中最重要的一环,也是对自我和整个世界的认识和理解的关键因素之一。
自然辩证法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矛盾性和双重性,既可以为科技和文明发展提供推动力,也会成为某些人观念僵化和事物发展变化的障碍。
自然辩证法 完整版
概念:(二到六,ppt上没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根本观点和思维方式,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古代自然哲学的概念?古代自然哲学:是关于自然界的哲学学说。
古代人积累的自然知识综合地表现为自然哲学。
古代的自然哲学反映着那些哲学与科学还未分化,它既是哲学,又是自然知识的特殊形态。
三.技术创新的定义?技术创新的过程?技术创新:是发明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应用。
是改进现有或创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
过程:既包括从发明到生产技术的转化过程,或者称之为技术本身的创新过程,又包括经济过程、管理与组织过程。
这一过程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同时又显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技术创新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阶段,其创新内容要发生变化。
四.星云假说:星云假说认为太阳起源于一片原始星云,由原始星云逐渐生成的学说。
五.地质渐变论:以地球的缓慢变化这样一种渐进作用,来说明整个地球,地球表面和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说明他们的变化都是自然力作用和演变的结果,具有时间演变的历史。
六.实用科学:古代的实用科学是尚未与技术分化的一种知识形态,技术包含知识,知识带有明显的实用性。
简答题:一.怎样理解自然辨证法的地位和性质?自然辩证法性质:自然辩证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支学科。
自然辩证法地位:自然辩证法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也不同于各门科学技术,但它又是两者的纽带和桥梁。
如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各门社会科学的中间环节一样。
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首先,自然辩证法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但它又不像各门自然科学那样去探讨自然界某种特定运动形式的规律,而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规律,是关于自然界的总观点,它考察整个自然界存在的系统形式和层次结构,研究自然界的演化过程和自组织机制,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等。
自然辩证法
• 人工自然界在总体上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 有低级到高级的演化历程,它的发展既遵循 天然自然界的规律,又遵循其自身的特殊规 律
• 正确认识技术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通过 研究、开放和应用生物技术和生态技术,采 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方法,创建资源和 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型的人工自然界。
44
人工自然观的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 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23
一、 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 科学基础
世纪之交的物理学革命(相对论、量子力学) 分子生物学 系统科学
24
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超循 环理论、分形理论、混沌理论 等一系列在自然观上具有根本 变革性质的新学科、新理论。
25
47
第一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 思想是现代生态自然观
的直接的理论来源。
48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 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2.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 3.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 4.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49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基本特征
于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数量组合和空间结构,
物质具有不变的质量和固有的惯性;一切物质运动都是 物质在绝对的空间和时间中的机械运动,都遵循机械决 定论的因果关系,物质的运动来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 界的未来发展严格地取决于其过去的历史,不存在偶然
性和随机性;人与自然界是分立的。
12
• 它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 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
32
整体大于它的各部分的总和
33
自然界物质系统的层次性
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都是按层次结构组织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
自然辩证法名词解释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旨在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它通过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但其真正成熟和系统化是在19世纪由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恩格斯等人所提出的。
他们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各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 统一性原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
任何一个事物都不能孤立地存在,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依赖关系。
通过研究这种联系和依赖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 矛盾性原理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根源,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包括对立面和统一面两个方面,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可以推动事物向更高阶段发展。
3. 发展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连续的过程,同时也存在着突变和飞跃。
通过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可以揭示事物内在的趋势和方向。
4. 相对性原理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它们没有绝对的存在和价值。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通过与其他事物相互比较才能确定其属性和特征。
通过研究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可以更好地认识事物本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意义。
1. 自然科学在自然科学中,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研究自然界的方法和思路。
它帮助科学家们理解自然界的整体结构和演化过程,揭示了各种现象和规律之间的内在联系。
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推动科学的发展。
2. 社会科学在社会科学中,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的方法。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揭示了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研究生课程,涉及到自然界的辩证特征和规律。
以下是对自然辩证法的一些基本介绍:
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自然辩证法是源于哲学辩证法的自然科学
扩展,旨在揭示和分析自然界事物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
都具有矛盾性和运动性。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运动是事物变
化的规律。
3.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自然辩证法主要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
质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
包括物质的结构、形态和运动变化等
方面。
4.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方法:自然辩证法采用观察、实验、比较、
分析等科学方法,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揭示其中的矛盾,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
5.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都有
广泛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它可以帮助科学家更
好地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
6. 自然辩证法的意义和价值: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认
识和理解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研究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规律,提高科学研究的水平和能力。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著有《自然辩证法》(尚未完成)一书,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是指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
通过对各个自然领域的内容和发展过程表现出来的规律进行总结和观察,研究自然界和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最一般的规律,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程做出历程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两大方面:
一是自然观,即对自然界辩证法的研究;要求不断地概括和运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发展和更新人们关于自然界辩证发展的总图景和对自然界的总观点,其中包括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信息观、系统观、规律观以及自然发展史和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的划分、联系、交错、转化等等;使人们对辩证法规律和范畴的理解不断充实和深化。
二是自然科学观,即对自然科学辩证法的研究。
要求探讨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在自然界各种过程中的丰富多样的表现及运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论方面研究自然科学认识过程、认识方法和自然科学认
识发展的规律。
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方面研究作为社会现象之一的自然科学在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不但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在一定社会中发展和发挥作用的规律,而且也把与科学紧密相关的技术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来研究。
自然辩证法关于技术论的研究,就是从总体上探讨技术的性质和特点、技术发展的条件和规律以及技术和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等等。
自然辩证法
第一章绪论一、简述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19世纪70年代由恩格斯创立的新兴学科,目的是阐述辩证法是客观的。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又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研究方法论,还包括数学和其他各门具体学科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自然辩证法主要包括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研究方法论三部分内容,两对矛盾及人与自然的矛盾、科学实践与科学认识的矛盾贯穿自然辩证法的始终。
二、简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一书的体系结构及其主要内容。
全书由论文、杂记、计划草案三部分组成,以两对矛盾为主线将其形成完整的体系,共分为6大部分。
1.导言:阐述了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自然科学发展的历程及其重大成就;论述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2.自然科学与哲学:论述了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的关系,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研究者把握了正确的哲学思维就会加速科研进程,少走弯路,避免犯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错误。
3.辩证法:论述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是有三大规律(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和五对范畴(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偶然与必然、可能性与现实性、本质与现象)构成的。
4.物质的运动形式: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揭示了物质、运动和时空之间的内在联系。
5.各门具体科学中的辩证法:探讨了各门具体科学中的重大哲学问题。
6.劳动创造了人:论述了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社会,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渡。
第二章古代自然观与方法论一、结合古代自然观的具体成就,简要说明古代自然观是朴素唯物主义和自发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古代自然观包括三个部分,探讨世界本原的元素论、探讨物质结构的原子论、探讨天体结构和运动规律的宇宙论。
1)元素论。
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的“活火说”、中国的“八卦”“五行”学说,认为某些具体的要素组成了世界万物,并且这些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
自然辩证法
编辑锁定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F.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所开创的研究领域。
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是通过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日益被揭示出来的,两个方面的研究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中文名自然辩证法外文名Dialectics of Nature来源马克思主义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哲学思辨目录1 简介2 概念3 来源4 传播发展5 主要内容▪自然观▪自然科学观▪相关学科▪学科简介▪学科创立▪研究对象▪逻辑主线▪与科学的关系▪历史形态▪著作名称▪写作过程▪内容简介▪发现▪出版情况▪影响▪评价6 相关图书▪基本信息▪内容简介7 研究会▪成立▪组织机构自然辩证法简介编辑在目前中国的学科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专业的哲学名称是科学技术哲学。
1990年之前,“科学技术哲学”的名字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界曾经走在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的前列,引领风气和时尚。
由于历史传承的原因,现在仍称此名。
《自然辩证法》是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部尚未完成的著作,是恩格斯多年来对自然科学研究的总结。
对19世纪中期的主要自然科学成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进行了概括,并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念。
在恩格斯去世后1896年发表了其中一篇论文《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1898年发表了其中另一篇论文《神灵世界中的自然科学》,直到1925年才在前苏联出版的德文和俄文译本对照的《马克思恩格斯文库》中全文发表。
自然辩证法成为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思想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恩格斯思想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哲理性的特点。
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
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与自然辩证法邻近的学科有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科学社会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
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和基本特征?1、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①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18世纪下半叶开始,以蒸汽机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有利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另外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深刻地解释了自然界的“辨证性”而不是“形而上学性”】;②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理论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星云说、地质“渐变论”、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尿素的人工合成、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征:①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②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③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④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三、科学精神在寻求什么?(就是应该具备什么精神)参考一:参考二:科学精神是一种属于希腊文明的思维方式,它关注知识本身的确定性,不考虑知识的实用和功利,关注真理的内在推演。
1 第一章 自然辩证法概述
哲学 普遍
具体应用 升华、抽象
自然辩证法 一般
理论指导 概括、总结
自然科学 特殊
(四)从发生的作用上看,自然辩证法是连结马克思主义哲 学和自然科学的中介和桥梁。
从两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介。
这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这一方面来理解的。 对自然科学的实证知识和材料,首先作出总结、概括的是自然辩证法。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是宇宙的本原。 即使是到了近代,思辨方法对自然科学的影响也很大。
如牛顿,解决不了“行星运行的切线力”问题时,提出了“上 帝的第一推动力”,亚里士多德曾提出过“自身不动的第一推 动者”。
第三,从与自然科学的关系上看,自然哲学不承认自然科学 从其中分化出来,它认为能够包括自然科学,并且能代替自 然科学。
客体而自己成为主体?
四、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从整体上讲,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
“人—科学技术—自然界”构成的整体系统
展开来看,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部分:
1.自然界的一般规律(自然界的辩证法) 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辩证法) 3.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一、自然辩证法的定义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 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认识自然和 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体系。
这一定义内在地包含了自然辩证法的核心、主 线、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二、自然辩证法的核心
核心:辩证唯物主义 (理论硬核,或理论内核)
自然辩证法是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的理论体系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科学技术体系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旨在理解自然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通过对矛盾和变化的研究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是对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一种补充和扩展,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基本原则和应用领域。
起源自然辩证法最早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法”,而后被西方哲学家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引入自然科学领域。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源自于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理:矛盾和变化。
基本原则矛盾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现象,矛盾是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矛盾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矛盾,而次要矛盾是在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产生的次要矛盾。
通过对矛盾的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
变化自然界是一个充满着变化的世界,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之中。
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变化是由内部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变化包括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而质变是事物在性质上的变化。
通过对事物变化的研究,可以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应用领域自然辩证法的方法论在许多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应用领域的例子:生物学生物学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生物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了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
自然辩证法的方法可以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系统的矛盾和变化,并发现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的规律。
物理学物理学是另一个自然辩证法的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物质和能量的相互作用,而物理学正是研究这些相互作用的科学。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物理学家理解物质和能量的矛盾和变化,并揭示宇宙的本质规律。
环境科学环境科学是自然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自然界中的环境是一个由各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的整体系统。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环境科学家研究环境系统的矛盾和变化,从而提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范围,体系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对象: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它从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范围: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体系: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与自然科学关系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意味着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思辨地构造体系的自然哲学的终结。
它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完善,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还是对于自然科学哲学问题的研究、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观是建立在科学的发展基础上,是对自然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正确,科学,先进的自然观将指导科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与发展。
3、何谓系统,系统基本特点如何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是自然界物质存在的普遍形式。
自然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内容和研究对象?性质: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想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他站在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哲理性的特点。
内容:马克思主义自然辨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社会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基石。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自然、科学技术及其方法、科学技术与社会等的一般规律和原理的概括总结,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近形态和理论实践。
A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B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和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C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数学与系统思维等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知道意义的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体现和贯彻在科学家、工程师的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社会中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的普遍规律。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一、什么就是自然辩证法。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
(对象、内容、性质在课件上)P1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所研究的,就是自然界、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以及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就是自然界中某一特殊现象、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某一特殊过程或者科学技术某一特殊学科的特殊规律。
P3 意义: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态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研究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二、关于自然界的辩证运动自然界的辨证发展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的演化,也就就是包括天然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人化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转化、人工自然向社会自然的转化。
天然自然可以定义为就是不依赖于人与人的力量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天然自然就就是人类的认识与行为未曾影响到的自然,大到人类尚未认识到的宇宙现象,小到我们周围的未曾认识到的微观世界。
天然自然的微观构成就是自然物。
自然物就是自然界中的天然存在,作为一种天然存在的自在之物,展现了自然的本质力量。
1) 从天然自然到人化自然“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观测所及从而能够感知的那部分自然。
“人化自然”就是人类进行认识自然的科学研究的领域,目前存在“人化自然”主要有:宇宙演化态“人化自然”、恒星演化态“人化自然”、地球演化态“人化自然”、生物演化态“人化自然”等。
“人化自然”就是发现天然自然的规律性。
“人化自然”由天然自然转化而来的。
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主要标志就是对其规律的认识,微观构成就是“认识之物”。
2)从人化自然到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就是“人造自然”,就是人类采取技术与工程手段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就是人类利用自然之材发明制造的人工物。
就是在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实现了自然的“人化”之后而创造的自然。
“人工自然”的范围,基本上就是指现实地球的表层。
3)从人工自然到社会自然“社会自然”就是技术发明(或工程建造)的人工物与社会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个别的、偶然的、不自觉的人工物,通过产业、产业实践转变成为普遍的、必然的与自觉的人工物即社会的人工自然。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序论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定义: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的性质:是关于理论思维的学问。
什么样的思维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模式(经验以归纳为主)课程内容,体系自然观(()、科学观、科学方法论(()、各门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学习目的,方法听课,看书。
思(悟(渐、顿)第一部分自然观(人对自然的总体看法)什么是自然观: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看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一部分观(总体)论(思想)学(学科)历史上有形形色色的自然观自然观形成的依据生产力的水平人们的认识能力(现象,实验手段,语言,思维能力)科学技术水平(规模,成果)知识积累和交流的程度人类自然观曾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后五世纪:古代朴素的自然观公元后五世纪到15世纪:西方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十四、十五、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时期的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十六、十七、十八世纪: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八世纪下半叶: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产生古代朴素的自然观特点:朴素;有唯物思想;有辩证法思想缺陷:无法具体解释事物;具有神秘主义色彩西方宗教科学的自然观基本思想:是把自然界纳入一个存在创造世界和主宰世界的万能的主(黑暗的一千年)||形成原因:认识原因;社会原因神学家维护宗教神学观点的四条途径:迷信;理念;利用自然科学家的一些错误,或没有研究到的;迫害反对他们的人宗教的起源:拜物教――图腾崇拜多神教――一神教(基督教(天主,东正);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希望在天国,在彼岸世界”伊斯兰教:顺从――安拉佛教:觉悟“人生的苦难是因为存在欲望和造孽”新旧自然观交替阶段当时的生产科学和社会改革的情况爆发了一场讨论宗教神学的运动:①宗教改革:复古,从天国回到人间;②文艺复兴:从神性回到人性;③启蒙运动:人性,人权,人道,人本,自由,平等,博爱近代机械的自然观十七、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兴起近代机械自然观的特点:一切都必须是经验过;一切自然现象都可归结为机械运动;一切自然现象都看成孤立、静止的形成原因:整体分割成部分;重试验轻思维;成熟的科学只有机械力学;对宗教神学的厌恶,走向经验主义辨正唯物自然观的产生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①使科学家头脑僵化;②使科学没有预见性;③危害科学的组织工作;形成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研究方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①产业革命;②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从分析进入了综合;③自然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新成果打开了机械自然观的缺口近代自然观的基本观点:①自然辩证法的性质和任务②具体思维和理论思维有什么关系③什么使理论思维模式,科学人员为什么要研究理论思维模式④人类自然观发展分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特点⑤机械自然观为什么会北辩证唯物自然观替代⑥机械自然观给科学带来的危害⑦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观,运动观……)⑧现代自然科学理论如何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指引的不可逆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所指引的不可逆之间的矛盾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第二篇科学观(科学技术论)科学是什么?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客观性标准(马克思主义)一个人的认识是不是科学的不依主观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知识是科学的,反之是非科学的实证性标准(奥地利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能够北实证的知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非科学的;科学理论能被观察到实验所证实的假设(经验的观点)科学事实:1、客观事实――科学研究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是客观物质过程,不是知识本身(无对错)2、科学事实①经验事实:由观察和实验直接确定的事实。
自然辩证法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研究范围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
从对象上看,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科学。
类加属: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和历史的综合哲学。
答: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
2、自然辩证法的观点有哪些?(主要内容)贯穿于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1.自然界是第一性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思考:是否有先于人类的精神存在?)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研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基本观点。
3.科学技术是自然发展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与相互作用的中介。
4.社会发展经历不同的历史间断,自然辩证法的内容有所不同。
(当前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是什么?思想来源有哪些?意义是什么?答:1)基本内容⑴自然界是物质的。
⑵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
⑶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⑷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
⑸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
⑹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⑺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2)思想来源:(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立的自然科学基础: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自然科学在各个主要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有力地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理论自然科学的产生及其在各个领域涌现出的一系列重大发现,特别是物理学、生物学的两次重大理论综合,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这就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哲学思想渊源:a、德国古典自然哲学,其最主要的价值在于:把世界描绘成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并明确提出了矛盾是运动、发展的源泉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的认识?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概括和总结。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的哲学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这部分内容是由恩格斯进行研究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观、方法论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之一。
自然辩证法研究和揭示的内容为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是指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由于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由此,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
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践研究。
把握好自然辩证法的本质理解,充分发挥其作用,指导我们更好的前进。
2.以自然观的历史发展为依据,如何理解科学发展与自然观演变之间的辩证关系?纵观东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自然观的形成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环境影响了哲人们的思维模式,而哲人的思想是足以影响一个民族的。
古代中国人以为,他们的国土就是世界。
中华民族自古以农业为生,耕耘在自己的世界里。
在农业国,土地是财富的根本基础。
这就导致中国人对土地的强烈依赖,很容易形成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推崇天人合一,万物有情的自然观。
国人经常是似懂非懂,糊弄而过。
缺乏对真理的实践性求证,这种思维影响着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大多数人。
现在看来科学研究正需要探求精神,需要刨根问底,显然,从思维认识角度来说中国古人在这方面普遍存在着短板。
这是整个传统自然观给我们刻上的烙印。
西方世界人们的自然观,大多受到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事海洋国家,靠商业维持其繁荣。
商人要打交道的首先是用于商业账目的抽象数字,然后才是具体东西。
这样的数字,是用假设得到的概念。
于是希腊哲学家也以这种用假设得到的概念为其出发点。
他们发展了数学和数理推理。
商人有较多的机会见到不同民族的人,他们惯于变化,不怕新奇。
为了畅销其货物,他们必须鼓励制造货物的工艺创新。
这种理性的逻辑思维得益于他们最初对自身环境的认识,形成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自然观,在之后的工业革命中他们也受益匪浅。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自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形成的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火、或者水作为世界的本源,例如泰勒斯的水本原说和德拉克利特的火本源说,都体现着当时社会科学技术对于人们认识自然的影响。
但是此时的科学技术还是相对比较落后,自然对于人类来讲,仍然披着神秘的面纱。
16世纪开始,科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工业蓬勃发展,产生了近代科学技术。
自然的面貌在人类面前的是越来越清晰真实,人类的自然观也转变为了近代机械主义自然观。
伽利略制作了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开始,各种机械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成为人类了解自然的途径。
随后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问世。
一个又一个的自然之谜被揭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自然界处处都留下了人的意志的烙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天人相分“的自然观。
可见,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作为实践的科学技术的制约;科学技术的发展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自然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的自然观能促进科学技术的积极发展,相反落后的自然观会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
3.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本质并谈谈两者的区别科学: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主要指狭义科学)是在人类探索自然实践活动基础上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科学知识是人在与自然接触的过程中获得的对自然的认识;科学是产生知识体系的认识活动,科学的任务就是发现事实,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科学是一种社会建制,即一项成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的社会化事业;科学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科学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理论和实践关系,具有客观性和实证性、探索性和创造性、通用性和共享性,现代科学通过技术体现等特征。
科学是一般生产力,必须和直接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现代科学的含义应当包括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两个方面, 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的辩证统一。
这是因为, 现代科学本身就具有这种二重性的特征和本质: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即一种特殊的社会生产。
我们只有在正确地认识了科学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社会活动这种现代科学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的基础上,即认识了现代科学的含义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活动的统一的基础上, 才能认识到科学既要服从知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服从生产发展的一般规律; 科学既有认识功能, 又有生产功能; 科学既能创造精神生产价值, 又能创造物质生产价值。
技术: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狭义的技术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方法和手段;广义的技术是指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人类自身的方法和手段。
二是技术成果,包括技术理论、技能技巧、技术工艺与技术产品(物质设备)。
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属于直接生产力,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与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的统一。
我们可以把现代技术的定义表述为: 现代技术是人类利用自然规律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并且可以作为知识来传授的手段。
技术和技能有着很大的不同,技术属于人类社会活动的范畴,并且是可以作为知识来传授的东西, 它以知识内容的形式为人们所掌握;技能则是通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 转化为“自动化”、“完善化”的动作系统,属于人的个体素质的范畴它以个体的行动方式固定下来, 并以个体行动方式为人所掌握。
不同1.范围不同。
科学是认识世界、探求真理、揭示事物发展规律、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们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
2.传承方式不同。
从纵向的传承来看, 科学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逻辑体连贯性, 技术的发展则表现为丰富的多样性和随机性。
所以, 科学的发展是进化, 技术的发展是积累。
再从横向发展来看, 科学思想的传播以语言文字为载体, 依靠思想观念的方式进行, 而技术知识的传播大都借助于直观图形或以实物模型为中介。
3.科学和技术研究对象的不同。
科学是以获得对客体的全面系统的认识为目的, 技术以有效地变革客体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目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主体试图认识的一切客体, 它的范围更加广。
相对而言技术的研究对象则更加具体。
科学既关注人类试图支配的客体, 同时关注着支配人类的客体, 技术则只关心人们试图支配的客体。
5.科学的基本任务是认识世界,技术的基本任务是改造世界。
由于科学和技术的基本任务不同. 决定了科学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所要回答的问题主要是“作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6.科学成果通常是以论文、概念、定律、学说等形式出现; 技术成果一般则是以设计图型、工艺流程、操作手段、具体方法等形式出现。
7.科学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转化周期相对来说较长,而且一般是间接性的; 枝术成果应用于社会生产的转化周期则较短, 并且带有直接转化的性质。
8.科学成果一般具有较大的普遍适用性,技术成果的适用性则要受到具体环境条件的较大限制。
9.科学活动偏重于“软”性的管理.技术活动偏重于“硬”性管理。
科学活动的管理.特别是基础科学研究的管理.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它难于事先硬性作出规定。
而技术活动,特别是工程技术设计活动则不同,它的管理具有较为严格的计划性和明确的规定性。
可以事先作出明确的规定。
10.科学研究的是原理、是现律. 为了便于研究, 它常常需要避开、也常常可以避开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技术活动则不同,它是运用原理。
运用规律,形成技术手段, 造出某种东西. 因而常常摆脱不开具体的环境条件, 回进不了客观事物的复杂性。
11.技术和科学与自然的关系不同。
科学是人对自然的理论关系,属于间接生产力;技术是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属于直接生产力。
12.技术和科学的可预见性程度不同。
科学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般来说是不可预见的;技术的具体发展途径和结果一般来说是可以预见的。
区别科学与技术的目的不是将它们分开,而是要更好的统一考虑。
注重技术时要想到科学,注重科学时要想到技术。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4.库恩历史主义学派的创始人库恩在“逻辑实证主义理论”和“证伪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 -反常--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
他以丰富的史料,论述科学发展是以“范式”转换为枢纽、知识积累与创新相互更迭、具有动态结构的历史过程。
库恩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相结合来研究科学发展的动态历史结构。
他通过这样的方法从历史的、社会的观点出发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发展有量的积累,通过量的积累实现质的飞跃。
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不断交替的科学发展模式。
这实际上是-种进化与革命相结合、科学内部因素与科学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模式。
库恩不是简单地纠正逻辑实证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各自的偏颇,而是把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作为两大单元缀合成科学史。
但这-理论也远非完美无缺。
首先,作为这一理论核心概念的范式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据马斯特曼统计,仅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书中,范式就有二十一种不同的意思,并且“可能只多不少"。
其次,在库恩的理论中,新旧范式之间是不相容和不可调和的.即新旧范式之间是不可通约的。
这样一来就否认了科学发展的前后连续性和继承性,这是明显不符合科学史实际的。
再次,库恩把新范式代替旧范式,即科学革命的原因归结为科学共同体心理上的格式塔转换。
这种用非理性的因素来解释科学革命的方式是让许多人难以接受的。
库恩的理论存在历史局限性,但他努力地树立更加丰满因而也更加符合实际的科学历史形象,他的科学革命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范式”这一如今被广泛引用的重要概念,并把目光从单纯的科学理论投向了更为广阔的社会,这确实是一个创举。
问题研究:多学科的交叉与融贯有何方法论意义?在这个信息与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研究时拘泥于某一门学科,带来的更多的是思维的阻塞和创新的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