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复习
计算机网络 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的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把实现层布线的方法,当系统构建时可以使用它来搭建网络。
自顶向下策略是从上往下一级一级的来构建网络的一种方法。
它允许开发者从大的计划中下手,然后把任务一步一步分解,最终达到构建目标。
从实现角度来看,自顶向下方法把网络分为多个部分,从而让整个网络实现更容易。
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整个网络看作是一个整体,而不是由多个单独的部分组成的。
它可以使开发者可以创建一个复杂的网络,而无需仔细研究它的每个部分。
自顶向下方法也有它的缺点。
它对新手开发者不是很友好,因为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使得整个系统构建出现问题。
此外,如果构建失败,需要从头开始从新构建,这会非常耗时。
总之,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网络层布线策略,它可以让开发者从大的计划中下手,然后把任务一步一步分解,最终达到构建目标。
它的优点是可以简化网络的构建,缺点是不太友好的新手开发者,以及其它可能出现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方法)TopDownV3-8
输数据包的核心协议。
传输层简介
定义传输层在计算机 网络中的作用
传输层负责确保数据在发送方和 接收方之间可靠地传输,并提供 端到端的通信服务。
描述传输层的主要功 能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包括建立连接、 数据传输、错误控制和流量控制 等。
解释传输层的协议
传输层协议包括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TCP是 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协议, 而UDP则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 接的协议。
07 应用层
应用层简介
01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面 向用户提供服务。
02
它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例如文件传输、 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03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规则和数据 交换格式。
应用层协议
HTTP协议
用于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如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FTP客户端
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使用FTP协议。
DNS服务器
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08 网络安全与网络管理
网络安全简介
网络安全定义
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 泄露、破坏、修改或销毁,确保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完整 性和保密性。
网络安全威胁
网络安全面临的威胁包括恶意软件、黑客攻击、网络钓鱼、 身份盗窃等,这些威胁可能导致数据泄露、系统瘫痪或经 济损失。
网络层简介
01
定义网络层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作用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网络节点传输到另一个网络节点,确保数据
包能够到达目的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秘籍TG与其他同学联合出品目录一、《物流信息技术》 (2)条码技术 (2)RFID (4)GPS (5)二、《计算机网络》 (7)第一章 (7)第二章 (7)第三章 (8)第四章 (9)第五章 (10)三、《计算机网络》补充题 (11)第一章 (11)第二章 (15)第三章 (19)第四章 (21)第五章 (25)人员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书本第二章习题1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一维条码制是 DA、交叉25码B、EANC、库德巴吗D、49码(3) A 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主要是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A、UPCB、EANC、39D、93(4) A 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它在编码设计、校验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一些特点,识读设备与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技术兼容。
A、堆叠式/行排式B、矩阵式C、图像式D、数字式(6)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 D 等部分组成。
A、条码扫描和译码B、光学系统和探测器C、信号放大、滤波、波形整形D、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7) B 可以识读常用的一维条码,还能识读行排式和矩阵式的二维条码。
A、光笔B、图形式条码识读器C、卡槽式条码识读器D、激光条码识读器(8)条码的编码方法中, A 是指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合而成。
A、模块组合法B、宽度调节法C、矩阵法D、堆叠法2简答题(2)列举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
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UPC码 EAN码 25码交叉25码 39码库德巴码 128码以及93码(3)简述一维条码的结构。
一维条码的结构:一个完整的一维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中间分隔符、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
(4)简述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等部分组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期末总复习课件
交换机是一种多端口的网络设备,能够根据数据包的MAC地址进行数据交换。 它在局域网中广泛应用,提供快速的数据交换服务。
06
应用层
应用层定义
应用层定义
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中的最高层,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 。
作用
应用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为用户提供直接的网络服务 ,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网页浏览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期末总复习课件
目 录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01
计算机网络
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各种硬件和软件组成,使处
在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可以进行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等操作。
0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数据交换、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
常见的物理层协议包括Ethernet(以太网)、Token Ring(令牌环)、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等。
物理层设备
物理层设备包括网卡、调制解调器、集线器、中继器等,它 们负责在物理层上实现比特流的传输和接收。
物理层设备必须遵循物理层协议的规定,以确保网络通信的 正确性和可靠性。
03
数据链路层
0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计算机网络分类
01
02
03
局域网(LAN)
通常覆盖较小地理区域, 如一个办公室、一栋大楼 或一个校园,用于连接近 距离的计算机。
城域网(MAN)
覆盖中等地理区域,如一 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用于 连接多个局域网。
广域网(WAN)
覆盖较大地理区域,如一 个国家或全球范围,用于 连接远程计算机。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第三章
自顶向下方法是网络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它采用从应用层往下分层
的方法,依次完成网络开发的全过程,所以也被称为演化式网络设计方法。
自顶向下方法的第三步是网络层的设计,它包括网络拓扑设计、数据传输
协议的选择、网络设备的选定和网关的开发等内容。
网络层设计直接影响
着网络性能,所以必须认真考虑和细致的完成。
首先,应该根据网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设计,拓扑设计是指
将网络节点与计算机设备之间的点与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关系用图形的方式
表示出来,这种设计可以一定程度上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
网络拓扑有星形拓扑、总线拓扑、环形拓扑、树型拓扑、网状拓扑、Mesh
状拓扑等。
其次,要为网络选定合适的数据传输协议,数据传输协议是指在传输
过程中的一系列通信规则,它主要负责数据的正确传输和确保传输质量。
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TCP/IP协议、UDP协议、FTP协议、SMTP协议、HTTP协议等。
第三,要为网络选定合适的网络设备,网络设备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用户实现网络开发的各种功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在设计软件时从复杂的全局目标和抽象策略出发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最高级的目标出发,不断分解,把大规模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小规模的可实现的子问题。
与之相对的是自底向上的方法,它的思想是从低级的子问题出发,将其一步步集成,最终形成更大的复杂系统。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分析目标,根据全局目标来确定整个系统的框架。
然后,设计子系统,从系统框架中抽取子系统,并根据子系统的特性、功能等进行设计。
最后,实现子系统,通过编写程序等,将子系统分解成可实现的单元,并进行实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有几个优点,首先,这种方法实现了从模块出发,把大规模复杂系统分解成可实现的子系统。
其次,这种方法使得项目开发团队可以有效地组织项目,根据需要分配任务,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最后,由于这种方法更加容易理解和实施,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总之,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由大变小的重要方法,它具有灵活、有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中。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在数据传输前,不必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只要下一个节点空闲,即可传输
信道的使用率较高
数据的传输采用存储转发,延时不可估计 数据中必须包含地址域 接收到的分组不一定按序,可能还需重组 适合传输文本型数据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7
分组时延的4种来源
1. 节点处理: 检查比特差错 决定输出链路 2. 排队 等待输出链路传输的时间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的等级
考试时间:2014-04-27(周日)
下午1.30-3.10(100分钟)
1.考试题型
选择题(10*2)
名词性解释(10*2) 简答题(5*8) 综合题(2*10)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原书第四版) 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邮件 服务器 用户 代理
输出 报文队列 用户邮箱
用户 代理
SMTP
用户代理 亦称为 “邮件阅读器” 写作、编辑、阅读邮件报文 例如Outlook, Apple Mail, Netscape Messenger
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报文的达到
SMTP
SMTP
邮件 服务器
用户 代理 用户 代理
23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TP FTP 用户接口 客户机 主机上 的用户 本地文件 系统 文件传输 FTP 服务器 远程文件系统
传输文件到远程主机或从远程主机获取文件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客户机: 发起传输一侧(到/来自远程之一) 服务器: 远程主机
ftp: RFC 959 ftp 服务器: 端口 2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从应用层开始逐步向下分析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学习方法,即从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为网络设计、优化和故障排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中,我们首先从应用层开始分析。
应用层是网络中最高层的一层,它包括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例如Web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文件传输工具等。
通过深入了解应用层协议和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应用是如何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交互的。
接下来是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保证。
通过分析传输层的协议和机制,我们可以了解数据是如何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的。
了解传输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然后是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协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转发的。
了解网络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最后是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负责数据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和链路的建立和维护。
通过了解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是如何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介质上传输和处理的。
了解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性能的优化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和分析网络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帮助,也对于网络设计、优化和故障排查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义资料课件
详细描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用来标准化计算机网络各层之 间关系的结构框架,它规定了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 信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分 为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两部分。OSI参考模型将 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 物理层。TCP/IP模型则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 法讲义资料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总结词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 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详细描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 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虚拟环境。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包括通信设备和线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软件。
计算机网络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拓扑结 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应用层协议
FTP协议
用于文件传输。
DNS协议
用于域名解析。
HTTP协议
用于万维网中网页的传输和访 问。
SMTP协议
用于电子邮件传输。
TLS/SSL协议
用于实现安全的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从应用层开始逐步向下分析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逐层深入地了解网络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分析。
自顶向下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也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首先,我们从应用层开始分析。
应用层是网络通信的最高层,它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网络应用的工作原理,比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应用层协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交互关系。
接着,我们向下分析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在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比如TCP和UDP协议的设计思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传输层与网络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传输层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
然后,我们继续分析网络层。
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负责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层协议的设计原理,比如IP协议的工作方式、路由选择的算法和实现方式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网络层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我们分析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思路,比如以太网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帧的结构和传输方式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链路层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
总之,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全面深入地了解网络运行原理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逐层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理解网络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b)用
表示节点 q 处的平均排队延时,则:
13. 实验题?不会考吧。 。 。 。 。 。 14. a)“带宽时延”积=(1e7/2.5e8)*1e6=40,000bit b)40000bit 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 15. 2.5e8/1e6=25bps 16. a)(1e7/2.5e8)*1e9=40,000,000bit b)400,000bit(包长度) c)1e7/4e5=25m 17. a)传播时延=1e7/2.5e8=40ms;传输时延=4e5×250/2.5e8= 400ms 因此总延时为:440ms b)传播时延=2×40=80ms(发送及返回确认) ;传输时延=4e4×250/2.5e8=40ms,传送 10 个分组,总时延=10 ×(80+40)=1200ms=1.2s 18. a)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 3600km,因此该链路的传播时延=3600e3/2.4e8=150ms b)150e-3×10e6=1,500,000 c)60×10e6=6e8bit 19. 我们假设旅客和行李对应到达协议栈顶部的数据单元,当旅客检票的时候,他的行李也被检查了,行李和机票 被加上标记。这些信息是在包裹层被添加的( if Figure 1.20 that 不知道怎么翻译......)允许在包裹层使服务生效 或者在发送侧将旅客和行李分离,然后在目标测(如果可能的话)重新组合他们。当旅客稍后通过安检,通常 会另外添加一个标记,指明该旅客已经通过了安检。这个信息被用于保证旅客的安全运输。 (答非所问?) 20. a)将报文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 7.5e6/1.5e6=5s。由于使用存储转发机制,报文从源主机到 目标主机的总时间=5×3(跳)=15s。 b)将第一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1.5e3/1.5e6=1ms. 第一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二个分组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2× 1ms=2ms。 c)目标主机收到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1ms×3(跳)=3ms,此后每 1ms 接收一个分组,因此完成接收 5000 个分组所需的时间=3+4999×1=5002ms=5.002s。可以看出采用分组传输所用的时间要少的多(几乎少 1/3) 。 d)缺点: 1) 分组在目标侧必须按顺序排放; 2) 报文分组产生了很多分组,由于不论包的大小如何,包头大小都是不变的,报文分组中包头子节的销耗会 高于其它方式。 21. JAVA 程序试验。 。 。 。 。 。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第四版 中文版James F;Kurose Keith W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要
WRI 研究生 0601
12、OSPF 的优点:安全、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单播选路与多播选路的综合支持、支持在单个选路域内的层次结构。OSPF 有 4 种类型的路由器:内部 router、区域边界 router、主干 router、边界 router 13、BGP(边界网关协议)为每个 AS(自治系统)提供一种手段,以处理 a、从相邻 AS 获取子网可达性信息 b、向该 AS 内部的 所有路由器传播这些可达性信息 c、基于该可达性信息和 AS 策略,决定到达子网的最优路由。在 BGP 中路由器对通过使用 179 端口的半永久 TCP 连接来交换选路信息。在 BGP 中一个自治系统有其全局唯一的自治系统号(ASN) 14、当一个路由器通过 BGP 会话通告一个前缀时,它随着前缀包括一些 BGP 属性。带有属性前缀的被称为一条路由。因此,BGP 对等方彼此通告路由。两个重要的属性是 AS-PATH 和 NEXT-HOP。前者包含了前缀的通告已经通过的那些 AS。 15、BGP 将按顺序调用下列消除规则直到留下一条路由:1、路由被指派一个本地偏好值作为他们的属性之一。2、从余下的路由 中(所有都具有相同的本地偏好值) ,具有最短 AS-PATH 的路由将被选择。3、从余下的路由中(所有都相同的本地偏好值和相同 的 AS-PATH 长度) ,将选择具有最靠近 NEXT-HOP 路由器的路由。这里最靠近是指费用最低的路由器 ,它有 AS 内部算法来决定最 低费用的路径,也称热土豆选路。4、如果仍余下多条路由,该路由器使用 BGP 标识以选择路由。
chap5 链路层和局域网
1、 链路层协议定义了在链路两端的节点之间交互的分组格式,以及当发送和接收分组时这些节点采取的动作。链路层协议交换 的数据单元是帧。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802.11 无线成:无线主机、无线链路、基站和网络基础设施。 2、 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区别:递减的信号强度、来自其他源的干扰、多路径传播。 标准 频率范围 数据速率 3、 802.11b 2.4-2.485GHZ 最高为 11Mbps 802.11a 5.1-5.8GHZ 最高为 54Mbps 802.11g 2.4-2.485GHZ 最高为 54Mbps 4、应用 AP 的无线 LAN 被称做基础设施无线 LAN,其中“基础设施”是指 AP 连同互连 AP 和路由器的有线以太网。 5、802.11 采用了一种随机访问协议,称带碰撞避免得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A。802.11MAC 协议并未实现碰撞检测。主要有 两个原因: 检测碰撞的能力要求站点具有同时发送和接收的能力; 适配器会由于隐藏终端问题和衰减问题无法检测到所有的碰撞 。 6、802.11 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 4 个地址字段: 地址 1 是要接收帧的无线站点的 MAC 地址; 地址 2 是传输帧的站点的 MAC 地址 ; 地址 3 是包含这个路由器接口的 MAC 地址;地址 4 是用于自组织网络中,而不用于基础设施网络中。 7、一个移动节点的永久“居所”被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节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叫做归属代理。移动节 点当前所在网络叫做外部(或被访)网络;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节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通信者就是希望 与该移动节点通信的实体。 8、移动节点的间接选路:在间接选路方法中,通信者只是将数据报指向移动节点的永久地址,并将数据报发送到网络中去,完 全不知道移动节点是在归属网络中还是正在访问某个外部网络。因此移动性对于通信者来说是完全透明的。这些数据报就像平常 一样首先导向移动节点的归属网络。见下图::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一章讲义全解
2015年9月 国防科技学院
教学目标
使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 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协议、网 络互联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的网络技术。 通过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更进一步认识和 理解计算机网络相关理论,初步掌握路由器等网 络设备的配置。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同步轨道270 msec 端到
端时延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34
1.1 什么是因特网?
1.2 网络边缘
1.3 网络核心
1.4 分组交换网络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1.5 协议层次和它们的服务模型 1.6 攻击威胁下的网络第Βιβλιοθήκη 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35
网络核心
互联的路由器形成的网 状网络
客户机主机请求,从总是开的服 务器接收服务
例如Web浏览器/服务器;电子邮 件客户机/服务器
client/server
对等模式(peer-peer model):
最小限度(或不)使用专用服务器
例如BitTorrent , KaZaA, Skype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19
接入网和物理媒体
FDM:
V I D E O 1 V I D E O 2 V I D E O 3 V I D E O 4 V I D E O 5 V I D E O 6 D A T A 7 D A T A 8 C O N T R O L 9
信道
电缆头端 电缆分布网络(简化的) 家庭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
27
光纤到户(FTTH)
home PC
home dial-up modem
ISP modem (e.g., AOL)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答案1. 概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七版》是一本经典的计算机网络教材,旨在帮助读者从上层应用开始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
本文将回答该教材中的一些问题,并提供解析和答案。
2.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简介2.1 问题: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计算机网络是通过物理链路(如以太网、无线网络等)连接多台计算机,使之能够相互通信和交换信息的系统。
其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路由选择、链路管理等。
2.2 问题: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案:因特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
边缘部分由用户设备(如计算机、手机等)和与之连接的边缘路由器组成;核心部分由多个网络和路由器组成;而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提供网络连接服务。
3. 第二章——应用层3.1 问题: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应用层负责为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和功能,包括标识应用程序(如使用端口号)、数据格式转换、错误恢复等。
3.2 问题:HTTP协议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答案:HTTP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Web客户端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超文本。
它使用请求-响应模型,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服务器回复HTTP响应。
请求和响应消息都包括首部和实体两个部分。
4. 第三章——运输层4.1 问题:运输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运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包括多路复用、分段与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功能。
4.2 问题:TCP协议如何保证可靠传输?答案:TCP使用序列号、确认应答、重传和定时器等机制来保证可靠传输。
每个TCP报文段都有唯一的序列号,接收方通过确认应答告知发送方已收到数据。
如果发送方在超时时间内未接收到确认应答,将重新发送数据。
5. 第四章——网络层5.1 问题: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案:网络层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其主要功能包括寻址与标识、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的方法,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每个层次接收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下一层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模块,从而方便设计、实现和维护网络系统。
在自顶向下的方法中,网络通信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
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等。
2.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处理端到端的通信。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处理数据包
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
它将数
据分割为帧,并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
5. 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
它处理比特流的传输,以及电压、光信号等物理特性。
每个层次都依赖于下一层,通过在各个层次之间定义接口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这种分层的设计使得网络系统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自顶向下的方法使得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同时,这种方法也支持了多个厂商的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期末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期末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发展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这本教材。
本篇文章将围绕该教材的内容展开讨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等方面。
希望通过对教材的综合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以理解为是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系统,它们通过通信链路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协议三个方面。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络适配器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约定。
在传输层协议方面,教材主要介绍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有序的、基于字节流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不可靠的、无序的、基于数据报的数据传输服务。
这两种协议在应用上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网络层协议方面,IP协议是最主要的协议之一、IP协议是一种主机到主机的协议,它负责实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识别网络中的设备,并通过路由器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转发。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子网划分、子网掩码、网络地址转换(NAT)等相关概念和技术。
最后,在应用层协议方面,教材涵盖了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这些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它们提供了不同的网络应用服务,如域名解析、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这本教材以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讲解,通过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逐层介绍,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并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和实现相应的网络应用。
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学习笔记:计算机⽹络⾃顶向下⽅法⽬录1. 计算机⽹络与互联⽹1.1 什么是互联⽹终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communication links)和包交换机(packet switches)连接在⼀起包交换机的两种主要类型路由器(routers)与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tiches)路由器应⽤于⽹络核⼼,链路层交换机⽤于接⼊层transmission ratepackets = header bytes + data通路终端系统通过⽹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 ISPs)访问互联⽹每个ISP⾃⾝都是包交换机和通信连接的⽹络协议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格式和顺序,以及在发送和/或接收消息或其他事件时所采取的操作。
1.2 ⽹络边缘1.2.1 接⼊⽹end systems = hostsserversclients互联⽹中最常见的家庭访问⽅式数字⽤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通常和电话线是⼀体的数字⽤户线接⼊复⽤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DSLAM)是⼈们进⾏数据交换的中⼼,位于运营商的本地中⼼局。
DSL在不同频段上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与⽹络信号独占线路电缆(cable)电缆因特⽹接⼊(cable Internet access)利⽤了有线电视公司现有的有线电视基础设施。
光缆将电缆头端连接到地区枢纽,从这⾥使⽤传统的同轴电缆到达各家各户和公寓。
因为在这个系统中应⽤了光纤和同轴电缆,所以它经常被称为混合光纤同轴(Hybrid Fiber Coax, HFC)。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通常是⼀个外部设备,通过⼀个以太⽹端⼝连接到家庭PC。
在电缆头端,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CMTS)起到如同DSL⽹络的DSLAM 类似的功能。
Test6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Test6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1.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谁的什么密钥”:
(1)A向B发送一个一次性会话密钥,A用B的公钥加密该会话密钥。
(2) 用自己的私钥为签发公钥证书。
(3) A向B发送一个签名的报文,A用自己的私钥生成这个数字签名。
(4)A向B发送一个可供鉴别的报文,A用与B共享的密钥生成报文鉴别码(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可实现相应安全服务的安全机制:
机密性数据加密完整性报文鉴别
防抵赖数字签名防假冒端点鉴别
3. 在下面的空格中填入需要用到的算法或函数的序号:①对称密钥算法,②公开密钥算法,③散列函数,④密码散列函数。
(报文鉴别码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生成数字签名③②数据加密①
生成报文鉴别码③①或④或③②加密会话密钥②
4. 是非判断题:
1)一对主机通过IPSec运行TCP,封装重发的TCP包时,ESP头中的序号不同。
对
2)一对主机通过IPSec传输分组流,对每个发送的分组都要创建一个新的SA。
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系统和网络核心、协议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网络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注: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路由器,一类叫作链路层交换机。
两者的作用类似,都是转发分组,不同点在于转发分组所依据的信息不同。
路由器根据分组中的IP地址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根据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分组。
用于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协议(protocol)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主要用于指定分组格式以及接收到每个分组后执行的动作。
两种基本的服务(1)面向连接的服务保证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最终将按顺序、完整地到达接收端面向连接服务的过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后,必须终止这个连接。
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有握手信号,由tcp提供,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2)无连接服务对于传输不提供任何保证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无握手信号,由udp提供,不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
面向连接服务并不等同于可靠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时可靠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加上一些措施才能实现可靠服务。
目前Internet只提供一种服务模型,”尽力而为”,无服务质量功能通讯介质及特点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电通讯1.双绞线(Twisted-Pair Copper Wire)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用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广泛用于闭路电视中,容易安装、造价较低、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网络维护和扩展比较困难、电缆系统的断点较多,影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3.光纤(Fiber Optics)传输损耗小,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好,体积小,质量轻。
4.无线电通讯(Radio)用无线电传输,优点:通讯信道容量大,微波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与电缆载波相比,投资少见效快。
缺点:在传播中受反射、阻挡、干涉的影响。
延时分类1、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注:排队延迟是节点延迟中最复杂、也是最有趣的部分。
之所以最有趣,指目前或多研究工作就是针对排队延迟来进行的,包括调度算法、缓存策略等。
排队延迟与网络设备的负载状况密切相关,不同分组所经历的排队延迟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分组交换:数据被分成一个一个的分组,每个分组均携带目的地址,网络并不为packet传输在沿途packet switches 上预留资源,packet switches为每个packet独立确定转发方向.与电路交换不同,链路、交换机/路由器等资源被多个用户所共享,交换机在转发一个分组时的速度为其输出链路的full速度。
1)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packet),用户的分组可共享网络资源,每个分组使用全部的链路带宽,资源在必要时才使用。
2)在路由器上存储转发: 分组一次移动一个步跳,等到整个分组到达完毕后, 再进行转发。
3)在突发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现优异:资源共享、无须事先建立连接。
4)过度拥塞: 导致分组延迟和丢失,需要协议来保障可靠的数据传输, 拥塞控制注:分组交换一般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在分组交换机中会经历一个排队(queuing)延迟。
排队延迟与交换机的忙闲有关,大小可变。
如果分组到达时缓存已满,则交换机会丢掉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网络有两大类1、Datagram(数据报)网络2、Virtual Circuit虚电路网络TCP/IP的体系结构1)层次、功能、层次之间的关系2)每层数据包的名称3)每层地址4)接口、协议、服务至上而下分为:应用层:包含大量应用普遍需要的协议(如HTTP FTP SMTP DNS等);应用传递的数据包叫做报文。
传输层:负责从应用层接收消息,并传输应用层的message,到达目的后将消息上交给应用。
传输层的数据包叫做segment(段)此层协议有TCP UDP。
网络层:源Host的传输层协议负责将segment交给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segment传输到目的host的传输层,网络层的数据包叫做datagram(数据报)此层协议有IP。
链路层: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目的之间传递数据,链路层负责将packet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单位叫做Frame(帧)此层协议有Ethernet、WiFi、PPP协议。
物理层:Link层负责将一个Frame从一个Node传递到下一个Node,物理层负责将Frame中的每一位(bit)互联网是个异常复杂的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包括应用、协议、端系统、不同种类的通信介质、路由器/交换机等。
Internet的体系结构也采用的分层结构, Internet的每一层也是利用本层或下层功能为上层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
应用层的地址不止有IP地址还有端口号,传输层、网络层为IP地址,链路层、物理层的地址为MAC地址。
接口在两层之间,协议是同层之间的,服务是下层为上层提供的。
应用结构: C/S和P2PC/S: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Client/Server的好处是系统管理容易,问题是Server容易成为系统的bottleneck瓶颈.P2P中,(1)没有在C/S中处于中心地位的Server,所有Host的地位平等,叫做Peers,因此这种系统也叫Peer to Peer.(2)P2P中没有必须always on的服务器,并且peer可以随时更换自己的IP。
Gnutella是Pure P2P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3)P2P的最大好处是系统可扩展性(scalability)强。
由于每个peer既是Server又是Client, 随着系统中Peer的数量增多,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
(4)P2P的问题是可管理性,由于系统是完全分散的、无中心的,管理起来极其困难。
常见的应用、服务要求和底层协议HTTP通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主要规定了message的结构和client和server交换message的方式。
1)B/S的通讯过程、无状态2)流水线协议和非流水线协议3)持续和非持续方式4)代理服务器、cookie一)1) 浏览器首先建立与服务器的TCP连接2) 连接建立起来后,浏览器和服务器就向/从接口发送/接收HTTP的消息。
借助TCP的reliable data transfer,HTTP知道消息肯定会到达对方,这就是协议分层的好处。
HTTP是一种stateless(无状态)协议,server不保存任何client的任何状态信息。
如果server在很短的时间内从browser接收到对某个object的两次请求,server就会发送两次response。
2)非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
这比非持续连接的两倍 RTT 的开销节省了建立 TCP 连接所需的一个 RTT 时间。
但服务器在发送完一个对象后,其 TCP 连接就处于空闲状态,浪费了服务器资源。
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 HTTP 的响应报文之前就能够接着发送新的请求报文。
一个接一个的请求报文到达服务器后,服务器就可连续发回响应报文。
使用流水线方式时,客户访问所有的对象只需花费一个 RTT时间,使 TCP 连接中的空闲时间减少,提高了下载文档效率。
3)1、非持续连接:建立一次TCP连接,browser和server通过此连接只传输一个request消息和一个respond 消息2、持续连接:建立一次TCP连接,browser和server通过此连接可以传输多个request消息和多个respond消息传输层的作用传输层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是网络分层模型的核心。
传输层负责运行在不同Host上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UDP的服务特点UDP是一种无连接的、轻量级传输层协议,提供了最最健的服务模型。
没有连接,直观上就应该比TCP更高效。
1、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发送端将数据Push入UDP Socket后,UDP并不保证数据最终会到达接收端,即使到达也不保证是按序到达;2、没有congestion control机制:发送方可以以任意的速率向网络中发送数据,不管网络的拥塞状况。
但发送的数据可能最终到达不了接收方,产生丢包。
优点:1、应用可更好控制何时发送何种数据:无须建立连接,UDP可尽快将消息发给网络层;TCP可能需要重传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到达的Segment。
UDP没有建立连接所引入的延迟,这可能是DNS选择UDP而不是TCP的最主要原因。
2、实现简单:UDP因为是无连接的,Host因而无须维护连接状态,实现简单;3、头部开销小:UDP的Segment头部字段共8个字节;而TCP的头部共包括20个字节.可靠性传输原理可靠性传输原理是由一步步累加而来的。
:接收方无返回确认信息:接收方进行检错,并发送ACK 或NAK反馈给发送方:加入序列号0和:接收方不再发NAK而将ACK中加入序列号:发送方引入定时器以上都是停等式(stop-and-wait)协议为了解决stop-and-wait协议低效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允许发送方可以在等待Receiver的ACK之前连续发送多个分组。
这种技术叫做流水线。
流水线技术对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影响:1、更大的序列号范围。
连续发送的并且是还没有得到ACK的多个分组必须要有唯一的序列号,否则引起混乱。
2、Sender和Receiver方需要存储空间来缓存分组。
对于Sender来说,需要缓存已经发送出去但还没有得到ACK的分组;为了实现按序递交,接收方一般也需要存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