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复习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7版——习题解答

计算机⽹络⾃顶向下⽅法,第7版——习题解答⽬录前⾔本⽂包含了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7th Edition中部分回顾性习题的问题与解答,主要参考了英⽂第7版和中⽂第7版的正⽂内容,欢迎各位的交流与指正!CHAPTER 1SECTION 1.1R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end system?在计算机⽹络中,⼆者的含义是相同的。

端系统列举:⼿机、平板电脑、环境传感器等⽹络服务器是端系统R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How does Wikipedia describe diplomatic protocol?There are two meanings of the word "protocol". In the legal sense, it is defined as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that supplements or amends a treaty. In the diplomatic sense, the term refers to the set of rules, procedures, conventions and ceremonies that relate to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In general, protocol represents the recognized and generally accepted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courtesy.“协议”⼀词有两种含义。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四版复习资料解析

物流信息技术复习秘籍TG与其他同学联合出品目录一、《物流信息技术》 (2)条码技术 (2)RFID (4)GPS (5)二、《计算机网络》 (7)第一章 (7)第二章 (7)第三章 (8)第四章 (9)第五章 (10)三、《计算机网络》补充题 (11)第一章 (11)第二章 (15)第三章 (19)第四章 (21)第五章 (25)人员分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物流信息技术》条码技术书本第二章习题1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一维条码制是 DA、交叉25码B、EANC、库德巴吗D、49码(3) A 码是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制定的一种商品用条码,主要是用于美国和加拿大地区。

A、UPCB、EANC、39D、93(4) A 二维条码形态上是由多行短截的一维条码堆叠而成,它在编码设计、校验原理、识读方式等方面继承了一维条码的一些特点,识读设备与条码印刷与一维条码技术兼容。

A、堆叠式/行排式B、矩阵式C、图像式D、数字式(6)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 D 等部分组成。

A、条码扫描和译码B、光学系统和探测器C、信号放大、滤波、波形整形D、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7) B 可以识读常用的一维条码,还能识读行排式和矩阵式的二维条码。

A、光笔B、图形式条码识读器C、卡槽式条码识读器D、激光条码识读器(8)条码的编码方法中, A 是指条码符号中,条与空是由标准宽度的模块组合而成。

A、模块组合法B、宽度调节法C、矩阵法D、堆叠法2简答题(2)列举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

一维条码的主要码制:UPC码 EAN码 25码交叉25码 39码库德巴码 128码以及93码(3)简述一维条码的结构。

一维条码的结构:一个完整的一维条码的组成次序依次为:静区(前)、起始符、中间分隔符、校验符、终止符静区(后)。

(4)简述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条码识别系统的组成:从系统结构和功能上讲,条码识读系统由扫描系统、信号整形、译码等部分组成。

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学习笔记: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学习笔记:计算机⽹络⾃顶向下⽅法⽬录1. 计算机⽹络与互联⽹1.1 什么是互联⽹终端系统通过通信连接(communication links)和包交换机(packet switches)连接在⼀起包交换机的两种主要类型路由器(routers)与链路层交换机(link-layer swtiches)路由器应⽤于⽹络核⼼,链路层交换机⽤于接⼊层transmission ratepackets = header bytes + data通路终端系统通过⽹络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s , ISPs)访问互联⽹每个ISP⾃⾝都是包交换机和通信连接的⽹络协议定义了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消息的格式和顺序,以及在发送和/或接收消息或其他事件时所采取的操作。

1.2 ⽹络边缘1.2.1 接⼊⽹end systems = hostsserversclients互联⽹中最常见的家庭访问⽅式数字⽤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DSL),通常和电话线是⼀体的数字⽤户线接⼊复⽤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 DSLAM)是⼈们进⾏数据交换的中⼼,位于运营商的本地中⼼局。

DSL在不同频段上同时传输电话信号与⽹络信号独占线路电缆(cable)电缆因特⽹接⼊(cable Internet access)利⽤了有线电视公司现有的有线电视基础设施。

光缆将电缆头端连接到地区枢纽,从这⾥使⽤传统的同轴电缆到达各家各户和公寓。

因为在这个系统中应⽤了光纤和同轴电缆,所以它经常被称为混合光纤同轴(Hybrid Fiber Coax, HFC)。

电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通常是⼀个外部设备,通过⼀个以太⽹端⼝连接到家庭PC。

在电缆头端,电缆调制解调器端接系统(Cable Modem Termination System, CMTS)起到如同DSL⽹络的DSLAM 类似的功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学习资料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它是实现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重要工具。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我们需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经典教材推荐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经典教材之一,由James F. Kurose和Keith W. Ross合著。

该教材采用自顶向下的方法,以应用层开始,逐层深入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等。

该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初学者入门学习。

2. 《TCP/IP详解卷一:协议》《TCP/IP详解卷一:协议》是Douglas E. Comer编写的著作,是TCP/IP方面的经典教材之一。

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TCP/IP协议族的各个协议以及相关的技术细节。

通过对该教材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TCP/IP协议。

二、在线学习资源除了纸质教材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在线学习资源来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

1. MOOC课程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一种灵活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网络免费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Coursera、edX和Udacity等知名在线教育平台上提供了许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课程,学员可以通过网上视频、讲义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并通过在线测验和编程作业来巩固所学知识。

2. 视频教程在视频分享平台上,也有很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视频资源。

例如,YouTube上有许多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教学视频,这些视频结合了图像和语音的讲解,能够更直观地帮助学习者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概念和技术。

三、实验和项目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实验和项目也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复习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复习

端系统和网络核心、协议处在因特网边缘的局部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网络核心局部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局部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局部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局部最重要的功能。

注: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路由器,一类叫作链路层交换机。

两者的作用类似,都是转发分组,不同点在于转发分组所依据的信息不同。

路由器根据分组中的IP地址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根据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分组。

用于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协议(protocol)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那么,主要用于指定分组格式以及接收到每个分组后执行的动作。

两种根本的效劳〔1〕面向连接的效劳保证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最终将按顺序、完整地到达接收端面向连接效劳的过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交换完毕后,必须终止这个连接。

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有握手信号,由tcp提供,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2〕无连接效劳对于传输不提供任何保证在无连接效劳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展预定保存。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展分配。

无连接效劳的特点是无握手信号,由udp提供,不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效劳,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

面向连接效劳并不等同于可靠的效劳,面向连接效劳时可靠效劳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加上一些措施才能实现可靠效劳。

目前Internet只提供一种效劳模型,〞尽力而为〞,无效劳质量功能通讯介质及特点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电通讯1.双绞线〔Twisted-Pair Copper Wire〕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用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广泛用于闭路电视中,容易安装、造价较低、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网络维护和扩展比拟困难、电缆系统的断点较多,影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在设计软件时从复杂的全局目标和抽象策略出发的一种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从最高级的目标出发,不断分解,把大规模的复杂问题分解成小规模的可实现的子问题。

与之相对的是自底向上的方法,它的思想是从低级的子问题出发,将其一步步集成,最终形成更大的复杂系统。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首先,分析目标,根据全局目标来确定整个系统的框架。

然后,设计子系统,从系统框架中抽取子系统,并根据子系统的特性、功能等进行设计。

最后,实现子系统,通过编写程序等,将子系统分解成可实现的单元,并进行实现。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有几个优点,首先,这种方法实现了从模块出发,把大规模复杂系统分解成可实现的子系统。

其次,这种方法使得项目开发团队可以有效地组织项目,根据需要分配任务,从而提高项目管理的效率。

最后,由于这种方法更加容易理解和实施,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可以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总之,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由大变小的重要方法,它具有灵活、有效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开发中。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四版第二章答案

2.1节1.列出5种非专用的因特网应用及它们所使用的因特网协议.Web应用和HTTP协议电子邮件应用和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因特网的目录服务DNS和DNS协议P2P应用和P2P协议远程终端访问和Telnet文件传输和FTP2.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程序体系结构之间有什么区别?应用程序的体系结构明显不同于网络的体系结构.从应用程序研发者的角度看,网络体系结构是固定的,并为应用程序提供了特定的服务集合。

另一方面,应用程序体系结构由应用程序研发者设计,规定了如何在各种端系统上组织该应用程序.在选择应用程序体系结构时,应用程序研发者很可能利用现代网络应用程序中所使用的两种主流体系结构之一: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或对等体系结构。

3。

对两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而言,哪个进程是客户机,哪个进程是服务器?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发起通信(即在该会话开始时与其他进程联系)的进程被标示为客户机,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4.对P2P文件共享应用,你同意“一个通信会话不存在客户机端和服务器端的概念”这种说法吗?为什么?不同意,在P2P文件共享应用中,一个进程可以既是客户机又是服务器。

实际上,在P2P 文件共享系统中,一个进程既能上载文件又能下载文件。

无论如何,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我们仍能标示一个进程为客户机,标示另一个进程为服务器。

在给定的一对进程之间的通信会话中,发起通信(即在该会话开始时与其他进程联系)的进程被标示为客户机,在会话开始时等待联系的进程是服务器.5。

运行在一台主机上的一个进程使用什么信息来标识运行在另一台主机上的进程?目的地端口号6.假定你想尽快的处理从远程客户机到服务器的事务,应使用UDP还是TCP?为什么?UDP,因为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数据传输服务,使用TCP协议时,在应用层数据报文开始流动之前,其客户机程序和服务器程序之间互相交换运输层控制信息,完成握手阶段.TCP的三次握手,以及拥塞控制机制和分组都有开销.UDP没有拥塞控制机制,所以发送端可以以任何速率向其下面的层(网络层)注入数据。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第一章从电路到分组交换网习题11.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区别在于数据传输的方式不同。

电路交换是建立一条专用的、固定的通信路径,该路径在通信会话期间始终保持不变。

而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包(分组),然后通过共享网络进行传输。

分组交换中,数据包可以通过不同的路径传输,并且可以与其他数据包并行传输。

习题21.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建立虚拟连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虚拟连接,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可以通过创建逻辑上的连接来确保数据的顺序和完整性。

习题31.端系统用于与互联网进行通信的网络接口称为网络接入点(Network Access Point,NAP)。

网络接入点是一个物理设备,允许端系统将数据发送到互联网或从互联网接收数据。

2.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ISP)是为端系统提供与互联网连接的服务的公司或组织。

ISP通过网络接入点提供访问互联网的能力,并提供其他与互联网相关的服务。

第二章应用层习题41.应用层协议是在应用层进行通信的一组规则和约定。

应用层协议定义了应用程序如何在网络上进行通信,包括数据格式、数据传输方式等。

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包括HTTP、FTP、SMTP等。

习题51.使用HTTP协议对特定URL的访问过程如下:1.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包含URL的HTTP请求。

2.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根据URL找到对应的网页文件。

3.服务器将网页文件作为HTTP响应发送回客户端。

4.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的响应后,将网页文件显示在用户的浏览器上。

习题61.DNS(Domain Name System)在应用层提供了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的服务。

当用户在浏览器中键入一个域名时,浏览器会向DNS服务器发送一个DNS请求,以获取对应的IP地址。

DNS服务器返回对应的IP地址给浏览器,浏览器根据IP地址访问对应的服务器。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
分组交换
在数据传输前,不必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只要下一个节点空闲,即可传输
信道的使用率较高
数据的传输采用存储转发,延时不可估计 数据中必须包含地址域 接收到的分组不一定按序,可能还需重组 适合传输文本型数据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7
分组时延的4种来源
1. 节点处理: 检查比特差错 决定输出链路 2. 排队 等待输出链路传输的时间 取决于路由器拥塞的等级
考试时间:2014-04-27(周日)
下午1.30-3.10(100分钟)
1.考试题型
选择题(10*2)
名词性解释(10*2) 简答题(5*8) 综合题(2*10)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概述
Computer Networks and the Internet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原书第四版) 陈鸣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
邮件 服务器 用户 代理
输出 报文队列 用户邮箱
用户 代理
SMTP
用户代理 亦称为 “邮件阅读器” 写作、编辑、阅读邮件报文 例如Outlook, Apple Mail, Netscape Messenger
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报文的达到
SMTP
SMTP
邮件 服务器
用户 代理 用户 代理
23
FTP: 文件传输协议
FTP FTP 用户接口 客户机 主机上 的用户 本地文件 系统 文件传输 FTP 服务器 远程文件系统
传输文件到远程主机或从远程主机获取文件
客户机/服务器模型
客户机: 发起传输一侧(到/来自远程之一) 服务器: 远程主机

ftp: RFC 959 ftp 服务器: 端口 21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从应用层开始逐步向下分析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是一种自顶向下的学习方法,即从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为网络设计、优化和故障排查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中,我们首先从应用层开始分析。

应用层是网络中最高层的一层,它包括了各种网络应用程序,例如Web浏览器、电子邮件客户端、文件传输工具等。

通过深入了解应用层协议和应用程序的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应用是如何在网络中进行通信和交互的。

接下来是传输层,传输层负责端到端的数据传输和可靠性保证。

通过分析传输层的协议和机制,我们可以了解数据是如何在源主机和目标主机之间进行传输和交换的。

了解传输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理解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至关重要。

然后是网络层,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

通过深入了解网络层的路由算法和协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包是如何在网络中进行传输和转发的。

了解网络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设计和优化至关重要。

最后是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负责数据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和链路的建立和维护。

通过了解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协议和技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是如何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介质上传输和处理的。

了解链路层和物理层的工作原理对于网络性能的优化和故障排查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和分析网络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高层次的抽象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各个层次和组成部分,从而更好地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不仅对于理论研究有帮助,也对于网络设计、优化和故障排查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能够对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有一个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习题答案(中文版)

11. a)传输时延为 L/R,总时延为
b)令 x=L/R,则总时延与 x 的函数为:总时延=x/(1-ax) 。 12. a)一共有 Q 个节点(源主机喝 N-1 个路由器)用 输速率,令 。用 表示第 q 个节点的处理时延。用 Rq 表示第 q 个节点处的传
表示通过第 q 条链路的传播时延。则:
WRI
研究生 0601
b)用
表示节点 q 处的平均排队延时,则:
13. 实验题?不会考吧。 。 。 。 。 。 14. a)“带宽时延”积=(1e7/2.5e8)*1e6=40,000bit b)40000bit 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 15. 2.5e8/1e6=25bps 16. a)(1e7/2.5e8)*1e9=40,000,000bit b)400,000bit(包长度) c)1e7/4e5=25m 17. a)传播时延=1e7/2.5e8=40ms;传输时延=4e5×250/2.5e8= 400ms 因此总延时为:440ms b)传播时延=2×40=80ms(发送及返回确认) ;传输时延=4e4×250/2.5e8=40ms,传送 10 个分组,总时延=10 ×(80+40)=1200ms=1.2s 18. a)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 3600km,因此该链路的传播时延=3600e3/2.4e8=150ms b)150e-3×10e6=1,500,000 c)60×10e6=6e8bit 19. 我们假设旅客和行李对应到达协议栈顶部的数据单元,当旅客检票的时候,他的行李也被检查了,行李和机票 被加上标记。这些信息是在包裹层被添加的( if Figure 1.20 that 不知道怎么翻译......)允许在包裹层使服务生效 或者在发送侧将旅客和行李分离,然后在目标测(如果可能的话)重新组合他们。当旅客稍后通过安检,通常 会另外添加一个标记,指明该旅客已经通过了安检。这个信息被用于保证旅客的安全运输。 (答非所问?) 20. a)将报文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 7.5e6/1.5e6=5s。由于使用存储转发机制,报文从源主机到 目标主机的总时间=5×3(跳)=15s。 b)将第一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1.5e3/1.5e6=1ms. 第一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二个分组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2× 1ms=2ms。 c)目标主机收到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1ms×3(跳)=3ms,此后每 1ms 接收一个分组,因此完成接收 5000 个分组所需的时间=3+4999×1=5002ms=5.002s。可以看出采用分组传输所用的时间要少的多(几乎少 1/3) 。 d)缺点: 1) 分组在目标侧必须按顺序排放; 2) 报文分组产生了很多分组,由于不论包的大小如何,包头大小都是不变的,报文分组中包头子节的销耗会 高于其它方式。 21. JAVA 程序试验。 。 。 。 。 。略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义资料课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讲义资料课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其 各层协议的集合,是用来标准化计算机网络各层之间 关系的结构框架。
详细描述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用来标准化计算机网络各层之 间关系的结构框架,它规定了不同计算机之间进行通 信应遵循的规则和标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常分 为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两部分。OSI参考模型将 计算机网络划分为七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是应用层 、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和 物理层。TCP/IP模型则将计算机网络划分为四个层次 ,分别是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 法讲义资料课件
目录
Contents
• 概述 •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应用层
0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定义
总结词
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 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中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详细描述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利用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将地理位置分散的 计算机系统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进行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虚拟环境。计 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包括通信设备和线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软件。
计算机网络分类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覆盖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按拓扑结 构可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网状型等。
应用层协议
FTP协议
用于文件传输。
DNS协议
用于域名解析。
HTTP协议
用于万维网中网页的传输和访 问。
SMTP协议
用于电子邮件传输。
TLS/SSL协议
用于实现安全的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指从应用层开始逐步向下分析网络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这种方法强调的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逐层深入地了解网络的运作方式,而不是从底层开始逐步向上分析。

自顶向下的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网络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也更符合实际应用的需求。

首先,我们从应用层开始分析。

应用层是网络通信的最高层,它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在这一层,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各种网络应用的工作原理,比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文件传输等。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应用层协议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以及应用层与传输层之间的交互关系。

接着,我们向下分析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在网络中不同主机之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比如TCP和UDP协议的设计思想、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等方面。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传输层与网络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传输层在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

然后,我们继续分析网络层。

网络层是整个网络的核心,它负责实现不同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和路由选择。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网络层协议的设计原理,比如IP协议的工作方式、路由选择的算法和实现方式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网络层与数据链路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网络层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我们分析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实现相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控制。

通过自顶向下的方法,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的设计思路,比如以太网协议的工作原理、数据帧的结构和传输方式等。

同时,我们也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数据链路层与物理层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数据链路层在整个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

总之,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全面深入地了解网络运行原理和结构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逐层深入地了解网络的工作方式,更好地理解网络的整体架构和运行机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期末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期末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期末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发展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通常会使用《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这本教材。

本篇文章将围绕该教材的内容展开讨论,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传输层协议、网络层协议以及应用层协议等方面。

希望通过对教材的综合解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应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可以理解为是连接多个计算机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系统,它们通过通信链路和通信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协议三个方面。

其中,硬件包括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网络适配器等设备;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网络协议栈等;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实现通信和数据传输的规则和约定。

在传输层协议方面,教材主要介绍了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可靠的、有序的、基于字节流的数据传输服务。

UDP则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不可靠的、无序的、基于数据报的数据传输服务。

这两种协议在应用上有各自的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择。

在网络层协议方面,IP协议是最主要的协议之一、IP协议是一种主机到主机的协议,它负责实现在不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

IP协议使用IP地址来识别网络中的设备,并通过路由器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的转发。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子网划分、子网掩码、网络地址转换(NAT)等相关概念和技术。

最后,在应用层协议方面,教材涵盖了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等。

这些协议在实际应用中广泛使用,它们提供了不同的网络应用服务,如域名解析、文件传输和网页浏览等。

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第八版教材的学习,我们可以系统地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这本教材以自顶向下的方法进行讲解,通过从应用层到物理层的逐层介绍,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并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和实现相应的网络应用。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第四章_中文版)

4复习题1.网络层的分组名称是数据报.路由器是根据包的IP地址转发包;而链路层是根据包的MAC地址来转发包.2.数据报网络中网络层两个最重要的功能是:转发,选路.虚电路网络层最重要的三个功能是:转发,选路,和呼叫建立.3.P200 转发是当一个分组到达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选路是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4.是,都使用转发表,要描述转发表,请参考4.2节.在虚电路网络中,该网络的路由器必须为进行中的连接维持连接状态信息。

每当跨越一台路由器则创建一个新连接,一个新的连接项必须加到该路由器转发表中;每当释放一个连接,必须从该表中删除该项。

注意到即使没有VC号转换,仍有必要维持连接状态信息,该信息将VC号与输出接口号联系起来。

每当一个端系统要发送分组时,它就为该分组加上目的地端系统的地址,然后将该分组推进网络中。

完成这些无需建立任何虚电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路由器不维护任何有关虚电路的状态信息。

每个路由器有一个将目的地址影射到链路接口的转发表;当分组到达路由器时,该路由器使用该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该转发表中查找适当的输出链路接口。

然后路由其将该分组项该输出链路接口转发。

虽然在数据报网络中不维持连接状态信息,它们无论如何在其转发表中维持了转发状态信息。

在数据报网络中的转发表是由选录算法修改的,通常每1到5分钟左右更新转发表。

在虚电路网络中,无论何时通过路由器拆除一条现有的连接,路由器中的转发表就更新。

5.P202 单个分组:确保交付;具有延时上界的确保交付.分组流:有序分组交付;确保最小带宽;确保最大时延抖动.因特网的网络层不提供这些服务.ATM的CBR(恒定比特率)服务同时提供确保交付和计时.ABR(可用比特率)不提供该假想服务.6.交互式实时多媒体应用,如:IP电话和视频会议.这些应用都得益于ATM的CBR服务的实时性.7.正是由于有影子拷贝,在每个输入端口的转发都由本地决定,而不用调用中心选路处理器.这种分散的转发方式避免了在路由器的某一个节点出现转发处理的瓶颈.8.P211 (1)经内存交换:在输入和输出端口之间的交换是在CPU控制下完成的.输入与输出端口的作用就像在传统操作系统中的I/O设备一样.一个分组到达一个输入端口,该端口会先通过中断方式向选路处理器发出信号.于是,该分组就被拷贝到处理器内存中.选路处理器从分组首部中取出目的地址,在转发表中找出适当的输出端口,并将该分组拷贝到输出端口的缓存中.(2)经一根总线交换:输入端口经一根总线将分组直接传送到输出端口,不需要选路处理器的干预.由于总线是共享的,故一次只能有一个分组通过总线传送.(3)经一个互联网络交换:使用一个纵横的网络,是一个由2n条总线组成的互联网络,它将n个输出端口和n个输入端口连接,一个到达某个端口的分组沿着连到输出端口的水平总线穿行,直至该水平总线与连到所希望的输出端口的垂直总线之交点.9.P213 如果在输入端口因为交换结构速率慢而引起队列长度的加大,最终将路由器的缓存空间耗尽,就会出现“分组丢失”.如果交换结构速率大于线路速率的n倍(n是输入端口的数量)就可以消除分组丢失的问题. 10.因为输出线速率慢而导致输出端队列长度加大,最终将耗尽输出端口的存储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分组就被丢弃了。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第四版 中文版James F;Kurose Keith W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要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法》第四版 中文版James F;Kurose Keith W课后习题答案计算机网络复习提要

WRI 研究生 0601
12、OSPF 的优点:安全、多条相同费用的路径、单播选路与多播选路的综合支持、支持在单个选路域内的层次结构。OSPF 有 4 种类型的路由器:内部 router、区域边界 router、主干 router、边界 router 13、BGP(边界网关协议)为每个 AS(自治系统)提供一种手段,以处理 a、从相邻 AS 获取子网可达性信息 b、向该 AS 内部的 所有路由器传播这些可达性信息 c、基于该可达性信息和 AS 策略,决定到达子网的最优路由。在 BGP 中路由器对通过使用 179 端口的半永久 TCP 连接来交换选路信息。在 BGP 中一个自治系统有其全局唯一的自治系统号(ASN) 14、当一个路由器通过 BGP 会话通告一个前缀时,它随着前缀包括一些 BGP 属性。带有属性前缀的被称为一条路由。因此,BGP 对等方彼此通告路由。两个重要的属性是 AS-PATH 和 NEXT-HOP。前者包含了前缀的通告已经通过的那些 AS。 15、BGP 将按顺序调用下列消除规则直到留下一条路由:1、路由被指派一个本地偏好值作为他们的属性之一。2、从余下的路由 中(所有都具有相同的本地偏好值) ,具有最短 AS-PATH 的路由将被选择。3、从余下的路由中(所有都相同的本地偏好值和相同 的 AS-PATH 长度) ,将选择具有最靠近 NEXT-HOP 路由器的路由。这里最靠近是指费用最低的路由器 ,它有 AS 内部算法来决定最 低费用的路径,也称热土豆选路。4、如果仍余下多条路由,该路由器使用 BGP 标识以选择路由。
chap5 链路层和局域网
1、 链路层协议定义了在链路两端的节点之间交互的分组格式,以及当发送和接收分组时这些节点采取的动作。链路层协议交换 的数据单元是帧。链路层协议包括以太网、802.11 无线成:无线主机、无线链路、基站和网络基础设施。 2、 有线链路和无线链路的区别:递减的信号强度、来自其他源的干扰、多路径传播。 标准 频率范围 数据速率 3、 802.11b 2.4-2.485GHZ 最高为 11Mbps 802.11a 5.1-5.8GHZ 最高为 54Mbps 802.11g 2.4-2.485GHZ 最高为 54Mbps 4、应用 AP 的无线 LAN 被称做基础设施无线 LAN,其中“基础设施”是指 AP 连同互连 AP 和路由器的有线以太网。 5、802.11 采用了一种随机访问协议,称带碰撞避免得载波侦听多址访问 CSMA/CA。802.11MAC 协议并未实现碰撞检测。主要有 两个原因: 检测碰撞的能力要求站点具有同时发送和接收的能力; 适配器会由于隐藏终端问题和衰减问题无法检测到所有的碰撞 。 6、802.11 帧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 4 个地址字段: 地址 1 是要接收帧的无线站点的 MAC 地址; 地址 2 是传输帧的站点的 MAC 地址 ; 地址 3 是包含这个路由器接口的 MAC 地址;地址 4 是用于自组织网络中,而不用于基础设施网络中。 7、一个移动节点的永久“居所”被称为归属网络;在归属网络中代表移动节点执行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叫做归属代理。移动节 点当前所在网络叫做外部(或被访)网络;在外部网络中帮助移动节点完成移动管理功能的实体称为外部代理;通信者就是希望 与该移动节点通信的实体。 8、移动节点的间接选路:在间接选路方法中,通信者只是将数据报指向移动节点的永久地址,并将数据报发送到网络中去,完 全不知道移动节点是在归属网络中还是正在访问某个外部网络。因此移动性对于通信者来说是完全透明的。这些数据报就像平常 一样首先导向移动节点的归属网络。见下图::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是一种将计算机网络系统划分为多个层次的方法,每个层次负责特定的功能和任务。

每个层次接收来自上一层的数据,并将其传递给下一层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网络系统的复杂性分解为多个相对简单的模块,从而方便设计、实现和维护网络系统。

在自顶向下的方法中,网络通信过程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1.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高层,负责为用户提供网络服务。

常见的应用层
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等。

2.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处理端到端的通信。

它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机制,并对数据进行分割和重组。

3.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处理数据包
的路由选择和转发。

4.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从一个节点传输到相邻节点。

它将数
据分割为帧,并提供了错误检测和纠正的功能。

5. 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网络设备之间的物理连接。

它处理比特流的传输,以及电压、光信号等物理特性。

每个层次都依赖于下一层,通过在各个层次之间定义接口和协议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这种分层的设计使得网络系统更加模块化和可扩展。

自顶向下的方法使得网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更加灵活和可维护。

通过将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可以更容易地进行功能扩展和升级。

同时,这种方法也支持了多个厂商的设备和系统的互操作性,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系统和网络核心、协议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网络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注:分组交换主要有两类,一类叫做路由器,一类叫作链路层交换机。

两者的作用类似,都是转发分组,不同点在于转发分组所依据的信息不同。

路由器根据分组中的IP地址转发分组,链路层交换机根据分组中的目的MAC地址转发分组。

用于网络核心的交换技术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协议(protocol)是通信双方共同遵守的规则,主要用于指定分组格式以及接收到每个分组后执行的动作。

两种基本的服务(1)面向连接的服务保证从发送端发送到接收端的数据最终将按顺序、完整地到达接收端面向连接服务的过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3个阶段。

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数据交换结束后,必须终止这个连接。

传送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有握手信号,由tcp提供,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2)无连接服务对于传输不提供任何保证在无连接服务的情况下,两个实体之间的通信不需要先建立好一个连接,因此其下层的有关资源不需要事先进行预定保留。

这些资源将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

无连接服务的特点是无握手信号,由udp提供,不提供可靠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称为“尽最大努力交付”。

面向连接服务并不等同于可靠的服务,面向连接服务时可靠服务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充分,还要加上一些措施才能实现可靠服务。

目前Internet只提供一种服务模型,”尽力而为”,无服务质量功能通讯介质及特点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非导向传输媒体:无线电通讯1.双绞线(Twisted-Pair Copper Wire)抗电磁干扰,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都可以用2.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广泛用于闭路电视中,容易安装、造价较低、网络抗干扰能力强、网络维护和扩展比较困难、电缆系统的断点较多,影响网络系统的可靠性。

3.光纤(Fiber Optics)传输损耗小,抗雷电和电磁干扰性好,保密性好,体积小,质量轻。

4.无线电通讯(Radio)用无线电传输,优点:通讯信道容量大,微波传输质量高可靠性高,与电缆载波相比,投资少见效快。

缺点:在传播中受反射、阻挡、干涉的影响。

延时分类1、传输时延(发送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2、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3、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4、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注:排队延迟是节点延迟中最复杂、也是最有趣的部分。

之所以最有趣,指目前或多研究工作就是针对排队延迟来进行的,包括调度算法、缓存策略等。

排队延迟与网络设备的负载状况密切相关,不同分组所经历的排队延迟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变化分组交换:数据被分成一个一个的分组,每个分组均携带目的地址,网络并不为packet传输在沿途packet switches上预留资源,packet switches为每个packet独立确定转发方向.与电路交换不同,链路、交换机/路由器等资源被多个用户所共享,交换机在转发一个分组时的速度为其输出链路的full速度。

1)每个端到端的数据流被划分成分组(packet),用户的分组可共享网络资源,每个分组使用全部的链路带宽,资源在必要时才使用。

2)在路由器上存储转发: 分组一次移动一个步跳,等到整个分组到达完毕后, 再进行转发。

3)在突发性数据传输过程中表现优异:资源共享、无须事先建立连接。

4)过度拥塞: 导致分组延迟和丢失,需要协议来保障可靠的数据传输, 拥塞控制注:分组交换一般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分组在分组交换机中会经历一个排队(queuing)延迟。

排队延迟与交换机的忙闲有关,大小可变。

如果分组到达时缓存已满,则交换机会丢掉一个分组。

分组交换网络有两大类1、Datagram(数据报)网络2、Virtual Circuit虚电路网络TCP/IP的体系结构1)层次、功能、层次之间的关系2)每层数据包的名称3)每层地址4)接口、协议、服务至上而下分为:应用层:包含大量应用普遍需要的协议(如HTTP FTP SMTP DNS等);应用传递的数据包叫做报文。

传输层:负责从应用层接收消息,并传输应用层的message,到达目的后将消息上交给应用。

传输层的数据包叫做segment(段)此层协议有TCP UDP。

网络层:源Host的传输层协议负责将segment交给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segment传输到目的host的传输层,网络层的数据包叫做datagram(数据报)此层协议有IP。

链路层: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目的之间传递数据,链路层负责将packet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链路层传输数据的单位叫做Frame(帧)此层协议有Ethernet、WiFi、PPP协议。

物理层:Link层负责将一个Frame从一个Node传递到下一个Node,物理层负责将Frame中的每一位(bit)从链路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物理层传输数据的单位叫做bit(比特)。

机等。

Internet的体系结构也采用的分层结构,Internet的每一层也是利用本层或下层功能为上层提供一种或多种服务。

应用层的地址不止有IP地址还有端口号,传输层、网络层为IP地址,链路层、物理层的地址为MAC地址。

接口在两层之间,协议是同层之间的,服务是下层为上层提供的。

应用结构:C/S和P2PC/S: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的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Client/Server的好处是系统管理容易,问题是Server容易成为系统的bottleneck瓶颈.P2P中,(1)没有在C/S中处于中心地位的Server,所有Host的地位平等,叫做Peers,因此这种系统也叫Peer to Peer.(2)P2P中没有必须always on的服务器,并且peer可以随时更换自己的IP。

Gnutella是Pure P2P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3)P2P的最大好处是系统可扩展性(scalability)强。

由于每个peer既是Server又是Client, 随着系统中Peer的数量增多,系统的处理能力越强。

(4)P2P的问题是可管理性,由于系统是完全分散的、无中心的,管理起来极其困难。

常见的应用、服务要求和底层协议流行的因特网应用及其应用层协议和下面的运输协议HTTP通讯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主要规定了message的结构和client和server交换message的方式。

1)B/S的通讯过程、无状态2)流水线协议和非流水线协议3)持续和非持续方式4)代理服务器、cookie一)1) 浏览器首先建立与服务器的TCP连接2) 连接建立起来后,浏览器和服务器就向/从接口发送/接收HTTP的消息。

借助TCP的reliable data transfer,HTTP知道消息肯定会到达对方,这就是协议分层的好处。

HTTP是一种stateless(无状态)协议,server不保存任何client的任何状态信息。

如果server在很短的时间内从browser接收到对某个object的两次请求,server就会发送两次response。

2)非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前一个响应后才能发出下一个请求。

这比非持续连接的两倍RTT 的开销节省了建立TCP 连接所需的一个RTT 时间。

但服务器在发送完一个对象后,其TCP 连接就处于空闲状态,浪费了服务器资源。

流水线方式:客户在收到HTTP 的响应报文之前就能够接着发送新的请求报文。

一个接一个的请求报文到达服务器后,服务器就可连续发回响应报文。

使用流水线方式时,客户访问所有的对象只需花费一个RTT时间,使TCP 连接中的空闲时间减少,提高了下载文档效率。

3)1、非持续连接:建立一次TCP连接,browser和server通过此连接只传输一个request消息和一个respond 消息2、持续连接:建立一次TCP连接,browser和server通过此连接可以传输多个request消息和多个respond 消息传输层的作用传输层位于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是网络分层模型的核心。

传输层负责运行在不同Host上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UDP的服务特点UDP是一种无连接的、轻量级传输层协议,提供了最最健的服务模型。

没有连接,直观上就应该比TCP更高效。

1、不可靠的数据传输:发送端将数据Push入UDP Socket后,UDP并不保证数据最终会到达接收端,即使到达也不保证是按序到达;2、没有congestion control机制:发送方可以以任意的速率向网络中发送数据,不管网络的拥塞状况。

但发送的数据可能最终到达不了接收方,产生丢包。

优点:1、应用可更好控制何时发送何种数据:无须建立连接,UDP可尽快将消息发给网络层;TCP可能需要重传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到达的Segment。

UDP没有建立连接所引入的延迟,这可能是DNS选择UDP而不是TCP 的最主要原因。

2、实现简单:UDP因为是无连接的,Host因而无须维护连接状态,实现简单;3、头部开销小:UDP的Segment头部字段共8个字节;而TCP的头部共包括20个字节.可靠性传输原理可靠性传输原理是由rdt1.0 rdt2.0 rdt2.1 rdt2.2 rdt3.0一步步累加而来的。

rdt1.0:接收方无返回确认信息rdt2.0:接收方进行检错,并发送ACK 或NAK反馈给发送方rdt2.1:加入序列号0和1rdt2.2:接收方不再发NAK而将ACK中加入序列号rdt3.0:发送方引入定时器以上都是停等式(stop-and-wait)协议为了解决stop-and-wait协议低效问题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允许发送方可以在等待Receiver的ACK之前连续发送多个分组。

这种技术叫做流水线。

流水线技术对可靠数据传输协议的影响:1、更大的序列号范围。

连续发送的并且是还没有得到ACK的多个分组必须要有唯一的序列号,否则引起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