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

合集下载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 0 4 1 0 0 )
( 2 滨 践教学 中的实 际操作部分 首先 , 实践教学设备 与生产设备脱 节严重 。由于产 业 的不 断 升级 , 企业生产设备更新很 快 , 而实践教 学设备 长期得不 到更 新 , 模 式存在 的 问题 和原 因。 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其次 , 实训基地建设缺乏规范性 、 实用 性和可 【 关键 词 】 高等职业教 育 ; 人 才培养 ; 模式 持续发展 。再者 , 实 战经 验丰富 的实训教 师严 重缺 乏 。造成 经 常 有设备 , 而无合格实训教师 的局面 。 近年来 , 我 国高 等职业 教育伴 随着高等教 育 的飞速发展 得到 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 , 主要在 于 : 迅猛发展 , 但在 发展 的同时 , 也 出现 了这样那样 的问题 , 人才 培养 ( 1 ) 缺乏对优 秀实践教 材的开发 。 目前我 国高等职业 教育采 模式至今 尚未完善 , 人才培养质 量也很难 得到保 证。这些 问题既 用 的教材有相 当一部分仍然是普通高等教育适用的理论性和学科 影 响到我国高等 职业 教育 的持续 发展 , 也 对经济和社会 的发展产 性较强 的教材 , 而非高等职业 教育适用 。 生一定 的负面效应 。 目前 在人才培 养模式上存 在 的问题 比较 多 , ( 2 ) 实践课程设计 和开发没有 突 出实践 性。课程被 开发和 设 笔 者 把 关 键 的 问题 和 原 因分 析 归 纳 起 来 有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计 出之后 , 学生是从学科 的角度去 了解和学 习本专业 技术发展 的 1 、 人才培养 目标 定位 不够 准确 趋势, 而不是从行业和职业的角度掌握专业 技术 , 导致课程设 置难 深入分析行业变革对培养 目标 的影 响和要求 , 并 针对 其发展 、 于反映先进 和主流技术 , 更难于组织和设计技术 培训 课程 , 课程 方 变化和需求 , 准确 定位 职业 教育培 养 目标 , 是办 好职 业教 育 的关 案陈旧 , 导致课程设置实践性不强 , 脱离 了社会 的需要 。 键 。在 高等 职业教育培养 目标上 , 目前无论 是教育部 门 , 还是学 生 ( 3 ) 实习基地建设难以满足 实践课教 学需要 。不 少高等 职业 家长 , 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目标的认识不同程度地存在偏差。 院校的实习基地建设 水平 较低 , 设备少而且老化现象严重 , 导致实 ( 1 ) 是从 学校方 面看 , 在 教育教学 的整个过 程 中对 高等职业 教 践课教学课时量少 , 教学效 果较差 , 学生 的技能较 低 , 自然满 足不 育人才培养 目标缺乏准确定位 , 在课程设置 、 教学 内容等方 面带有 了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盲 目性 , 培养 的学生很多没有一技之长 。 3 、 毕业生综合素质偏低 ( 2 ) 是社会层面对高等职业 教育培 养哪一个 层次 、 哪一种类 型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的表现有以下几个 方面 : 的人才 , 毕业 以后去 向如何等关键 问题均模糊不清 ; 他们对 高等职 ( 1 ) 专业 素质差 。由于缺乏实践教学 , 高等职业 院校培 养出的 业教育 的认识 , 只限于高等职业教育 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本科 , 在层 学生动手能力差 , 实践 操作技能 低。 目前 大多数企业 普遍认 识 到 次高低 上不同 , 所 以专升本 成为众多家长 和学生选择 高等职业教 高等职业 院校学生 的动手实践能力低的状况 , 因此 , 在正式录用毕 育 的主要 目的之一 。 业生之前都会对 这些 “ 准员工 ” 进 行为期 一个 月甚至 更长 时间 的 ( 3 ) 是从政府与教育行 政主管部 门的方 面看 , 为了推进 高等教 上 岗培 训 。 育大众化进程 , 在高等职业 院校 的扩 大招生 中 , 表现出一定 的盲 目 ( 2 ) 创新 能力不强 。经过高等职业 院校 的培养 , 毕业生的创新 性, 忽视 了高等职业 院校的实际承受 能力 , 缺乏对高等职业教育人 能力没有得 到较大程度 的提高 。 才培养 目标特殊性 的分析 。 ( 3 ) 学生的 自我意识 过强 , 集体意识淡薄 ; 同时 , 学生的心理素 究其原 因主要有 以下两个方面 : 质较低 、 自信 心不强。有些学生对前途感 到渺茫和无助 , 对社会 竞 ( 1 谪 等教育 的结构性矛盾 。随着 国家高等教育政策重心偏 向 争 的残酷现 实采取逃避 的方式 , 在与人交 流或演讲 时过度 紧张 , 不 于普通 高等教育 , 再 加上传 统文化 “ 学 而优则 仕 ” 的影 响 , 我 国不 能充分 表达 自己的观点 。 少公民对高等职业教 育存在一定 的偏见 , 把普 通高等教 育看作 “ 上 导致这些 问题 出现有 以下几个穷面 的原 因: 等教育” , 把高等职 业教育 看作 “ 次 等教育 ” 。随着社 会 观念 的误 ( 1 ) 学生生源质量不高 。在招生环节 上 , 考生如果选择报考高 导, 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 职业教育 出现 了结 构上 的失 调。而高 等 等职业 院校 , 就意味着 已经走向了学历的终结。因此 , 很多成绩 不 职业院校为了迎合大众心理 , 扩大教育市场 , 盲 目追求在办学 目标 错素质较高的学生纷纷选择普通高等院校。有些高等职业院校为 定位上向普通高等教育看齐 , 从而失去 了 自己的办学特色 , 培养 出 了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 而过分强调能力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思想 的毕业生在就业上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政治教育过少。 ) 管理体制 障碍 。在管理体制上 , 高等职业教 育涉及教育 、 经 ( 2 ) 学生 自身观念 的影 响。受社会偏见的影响 , 一些学生认为 济、 劳动 、 人事 、 商业 、 服务业 、 工农业 等行业 系统 。管理 体制 的问 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质量不高 , 得不到社会重视 , 因而出现 自暴 自弃 题超出了教育 自身所辖的范围 , 而相关 的管理 、 评价 、 责任 、 监督等 和贬低 自己并对社会冷漠的现象。 却压在教育上 , 使 高等职业教育 的问题 日益复杂 。 ( 3 ) 社会环境 的影 响。在现实生活 中, 社会上形形色 色的世界 2 、 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观、 人生 观和价值 观影 响着学生 自我 的发 展。随着市 场经 济的深 目前 , 高 等职业教育 比较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 , 入, 学生的竞 争意识 、 民主意识 等在增 强的 同时 , 市场 经济 的不稳 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的现状 , 具体表现是 : 定性也给学生思想意识带来负面的影响。 ( 1 ' ) 实践教学 中的理论知识部分 首先 , 理论教学与实习 、 实训脱节 。理 论教 学与实 习、 实训应 【 参考文献】 该是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 的整体然 而, 在实际操作 中, 人 为的割裂理 [ 1 ] 匡瑛 扁 等职 业教 育发展 与 变革之 比较 研 究[ D] . 华 东师 范大 学2 o o 5 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的联系 。其次 , 学校教学 内容与社会需求 脱节 。 [ 2 ] 陈瑚 . 高等职 业教 育人 才培 养模 式创 新研 究[ D] . 中国地质 大 学, 2 o o 8 具体表现在 : 一教学内容脱离生产实际。二教师重理论轻实践 。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来源:江苏省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王涓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和实践角度来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习和借鉴前苏联及西方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与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有很大差距,在大力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情况下,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外职业教育的典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和借鉴,以理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脉络。

三种典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地区和国家的不同,同一种模式又有不同的发展。

CBE模式CBE (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意为“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CBE模式分为四个阶段:职业分析形成DACUM (Develop a Curriculum)图表、学习包的开发、教学实施与管理、教学评价。

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运用较为广泛,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在各国(包括我国)得到推广,现在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习运用CBE教学模式。

1.CBE模式的原理(1) 任何学生如果给予高水平的指导都可以熟练地掌握所学的内容;(2) 不同学生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学习环境不充分,而不是学生本身的差异;(3)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学,而不是重视教;(4)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生接受指导的方式、方法和指导质量。

2.CBE模式的特点以职业能力作为进行教育的基础、培养目标和评价标准;以通过职业分析确定的综合能力作为学习的科目;根据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的专项能力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教学和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学习计划。

以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础,而不是以学历或学术知识体系为基础,因此,对入学学员原有经验所获得的能力经考核后予以承认,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原定课程。

强调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评价。

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负责按职业能力分析表所列各项能力提供学习资源,编出模块式的“学习包”——“学习指南”,集中建立起学习信息室。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之比较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之比较

我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发展之比较目前,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作为培养技术与技能工作为目标的职业教育,也不过是30多年的历史,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状况相比,无论从发展历史、社会认知、办学模式、校企联合,还是经费保障、职教发展层次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加强的地方。

我国职业教育与国外相比,主要差别在哪里?笔者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进程不一西方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历史较长,这与西方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美国的职业教育已有近140年的历史。

从1862年《摩雷尔法案》颁布至今,美国职业教育也走过了一条曲折的发展道路。

美国的职业教育发轫于美国当初的高等教育,后来,逐渐发展成独立的职业教育。

从发展的历程来看,大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莫雷尔法案》到《史密斯——休士法》,确立了美国职业教育制度;1963年《职业教育法》奠定美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基础到1984年《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美国职业教育迅速发展;1990年以《卡尔D·波金斯职业教育法案》修订为标志,美国职业教育发展出现新趋势。

美国在以立法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下F,职业教育经历的职教之分、职教之合的过程,形成涵盖学校社区的大职教环境,具有注重立法、灵活多变、讲求实效、与普教融合等特点。

我国职业教育历史,即使从50年代末始建的一批大中专院校算起,也不过60年左右的历史。

而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只有近30年的历史。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80年代初期,职业教育意识淡化,以培养干部身份的技术人员为目标的中专教育阶段,这一阶段,专业教育资源十分稀缺。

基本用于精英教育;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至21世纪初,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面向企事业单位一线劳动者的阶段,职业中专与技校并存,交互发展,仍是人力资源供应数量相对紧缺阶段;三是2l世纪初到现在,正在进入职业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迅猛,中职职业教育门槛降低,中高职一体化发展,企业人力资源供应相对过剩,用工出现结构性短缺。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位、 会计 师事务所 、 政 府机关和跨 国公 司等相关部 门从事会计 实务及财务管理等实际工作 的外 向型 、 应用型高级专 门人才 。
答、 讨论 、 演练 、 案例 、 演讲等 , 让学 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 学
生 在 带着 问题 寻 找 答 案 的学 习过 程 中 , 学 会 自己学 习 。综 合 运
新 校 吲
X i n X i a o Y H a t r
高职教育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 —
以江西财经职 业学院 中外合作 办学项 目为例
王 禾传 熊 晓 兰
九江 3 3 2 0 0 0 )
( 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 江西
摘 要 : 中外合 作 办 学是我 国改 革开 放 以 来 高等教 育领 域
将 职业 资格标准引入课程体 系, 促 进学校课 程与职业 资格证 书
在 教学 内涵上 的统一 ; 英方模块的专业 课程标准按 照英方 职业
证 书要 求 进 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设 置 。
3 . 学制及培养方式。 学制三年 , 实行“ 阶梯式 ” 培养方式 。 第

核心课程 和 8门选修课程 。 按不 同专业或专业方向的不 同模块 进行组合 。选修课程模块 又由两部分组成 : 一是体现专业特点 的 4门选修课程 ; 二是 4门一般选修课程 , 需要从 指定的课程
2 . 质 量标 准。以就业为导 向设计课程 内容 , 经过职业能力
分 析形成能力标准 , 再将能力标准转化 为课 程。课程分 为两大 模块, 其 一为语 言模块 , 按照英方院校和雅思考试 的要求组织
1 人 才培养评估标 准。该项 目课 程教育评估标准是采用 由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国外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

鉴于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其师资队伍是实
力非常雄厚的。

不仅包括大量的专职教师,更多的是拥有实战经验且阅历丰富的兼职教师,这是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完全无法企及的。

他们不仅掌握着最近的技术,也为学校引入先进设备用于日常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

⑤实现办学层次的提升是现代化社会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国外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高等职业教育正一步步向高层次延伸。

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提升,有助于职业教育
依据。

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理论应用模式见下图。

反馈与补救合作设计集体呈现形
成性评价
小组协作单元评价篮球教学合作学习小组下一个单元活动篮球教学合作学习理论应用模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理论的必要性2.1运用合作学习理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球运动所强调的是团队精神,要求队员通过集体合作的方
式完成任务,因此需要每一位参与者都要建立起全局观念。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思路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是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到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成败和高职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主力军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转变其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需要。

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点(一)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就现状来说,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德国PH以企业为主导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加拿大以能力为中心的高职实践教学模式;美国社区学院以“开放性”为主要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英国以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为中心的训练模式;澳大利亚TAFE的实践教学模式;日本的公共职业训练模式;韩国高职产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等。

(二)国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1.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高职教育。

由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动手能力要求高,要求学生能很快满足企业的上岗要求,因此,许多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界保持密切的联系。

企业不仅参与学校课程开发,而且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实施中,为高职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

学校设有与社会的联系机构,这些机构可以使高职课程内容紧跟时代的发展,更具职业性,将最新的工作岗位要求反映到学校课程中来,突出培养人才的时代性。

2.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明确是国外高职教育的一大特点,目标是应用性的高等技术人才,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实践等方面都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如德国职业学院的学生有一半时间到企业实践;英国的多科性技术大学实行的是工读交替的三明治课程,安排为期一年的实践,让学生到工厂和有关部门的不同岗位上工作和劳动。

3.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课程设置多样化,开设大量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开设大量选修课,实行学分制,课程设置采用灵活的方式,选择适当的时候学习,也可以中断学业进入社会工作一段时间再返回学校学习。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

国外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借鉴与思考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

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养成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借鉴。

本文结合国外经验,从整体性、实践性、国际化、创新性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和思考。

整体性国外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注重提高整体素质,追求博雅教育。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也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人文素质及综合能力,这是培养能胜任全球化形势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工作的必要条件。

在整体性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高校的教育模式。

美国高校大多数是文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大学前两年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识教育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中国高校则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改进。

实践性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是连接教育与实践的桥梁。

国外高等教育注重教学质量,将实践性教学贯穿始终,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实践项目和实习,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我们可以学习德国高等教育的实践性培养模式。

德国高校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习和校企合作在德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德国工业与实验室合作密切,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实习的机会,区别于中国的实习项目更倾向于实际参与。

在中国应当注重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的结合,重视实践教育在学生职业生涯中的作用。

国际化国际化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和知识,加深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升综合能力。

国外高等教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

高校通过与国外大学的合作、交流学生来实现教育国际化。

在国际化方面,我们可以借鉴中国香港高等教育的模式。

香港高等教育涵盖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了交流、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机会。

香港高等教育流程中会有转校制度,学生可随时选择在哪一个国家继续深造。

这种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一步提供经验和参考。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

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首先概述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包括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教育模式的创新、产教融合的实践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将探讨中国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以及应对这些问题的基本对策。

通过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比较和分析,本文旨在为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近年来,国际职业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国纷纷加大投入,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影响力。

从全球范围来看,职业教育正逐渐从边缘地位向中心地位转变,成为各国教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策支持方面,许多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明确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发展方向。

例如,德国通过“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企业与学校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操作的机会,有效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专门的职业教育机构,负责职业教育的规划、实施和评估,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在教学模式上,国际职业教育越来越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

许多职业学校引入了项目式学习、工作坊等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同时,一些学校还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各国职业教育也积极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例如,一些国家之间建立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共同开发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推动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一些职业学校还与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然而,尽管国际职业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职业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实践机会有限;国际职业教育的认证和评估体系尚不完善,亟待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

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高等职业教育知识试题及答案1.高等职业教育提倡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是(A)敬业、诚信教育。

2.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征是(ABCD)职业针对性、大众性、产业性和社会性(地方性与行业性)。

3.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包括(ABCD)合理调整教育结构,重点加强职业教育;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多元化办学格局;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质量;重视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广大农民的职业技能和转移就业能力。

4.高职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是(C)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

5.高等职业教育的管理格局是(B)以省级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质量监控的两级管理格局。

6.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ABCDE)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岗位技术要求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加强针对性、实用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以学生“双证书”为培养目标,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产学结合、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

7.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区别是(ABD)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是设计性、研究型人才,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建设,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专业建设。

普通高等教育注重师资队伍的高学历层次,而高职教育则更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

高职教育的特色内涵包括:素质教育要贯穿于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并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建设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满足实践能力、职业技能培养要求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和实践训练体系;建立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的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建立以就业率、就业质量、社会诚信度为主要杠杆的产学合作、多元投入、优胜劣汰机制。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

德国和中国的职业教育制度有何不同?职业教育是指在中等教育阶段或高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形式。

在德国和中国,职业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两个国家的职业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一一了解一下这些不同点:一、培养模式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重视实践和技能培养,学生必须通过学徒制或职业学校学习,才能获得职业能力证书。

学徒制是指学生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三年的职业学习,由专业教练指导。

职业学校则是提供职业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教育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学校与企业联合组织培训课程,共同负责学生的职业培训。

所以德国的职业教育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要目标,通过在企业的工作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并实现个人职业发展。

中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则主要依托于职业学校。

职业学校是一所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职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普及和提高职业技能来满足就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

但是由于职业学校的地位低于普通中学,职业学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二、教育方式的不同德国的职业教育注重教学与就业实践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实习掌握职业技能。

德国的职业学校也都配有实验室和工作车间等,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践操作,积累经验。

从最初的职业技术培训到职业能力评估,它们的职业教育贯穿了整个职业生涯。

中国的职业学校主要落后于实践环节。

尽管采用了模拟实验等方式,但是无法切实将学生与企业联系起来,未能很好地利用教育资源,使学生无法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相关经验。

三、培养方向的不同在德国,从普通职业教育到高等职业教育,都有明确的学科定位和职业发展方向,可以在学习中逐渐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而在中国,职业学校普遍缺乏规划与导向,导致很多学生并没有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也就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真正意义。

四、课程设置的不同德国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紧紧围绕企业需求,设置具体的职业技能课程。

但是在中国,市场与职业发展迅速变化,学生所学习的技能常常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导致学生离开职业学校后难以找到符合自己技能的就业机会。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

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纵览作者:陈姝宇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6年第12期汇编/陈姝宇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都在不断进行着改革与创新,也涌现出了许多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

在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等方面,有许多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

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随着社会生产对工人素质要求的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

于是,英国发展出了由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整个学徒期一般持续4~5年,第一年徒工脱产到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训练委员会”的训练中心去学习,在以后的几年中,培训主要在企业内进行,徒工可利用企业学习日每周一天或两个半天带薪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也可去继续教育学院学习一些“阶段性脱产学习”的部分时间制课程,徒工完成整个学徒训练计划,并顺利通过相关考核,还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英国现代学徒制起源于英国保守党政府1993年的政府预算报告。

从那时起,学徒培训就被列入政府预算,培训经费也有了稳定的保障。

由学习与技能委员会及其下设的地方委员会负责本地区学徒制培训的资助,其资助程序是由政府制定预算,各地再根据本地区行业发展情况,制定各自的资金拨付计划。

英国现代学徒制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规定的学习内容以外,允许增加学习内容或适当延长培训时间,政府在学习延长期仍然会给予适当资助。

新加坡符合国情的“教学工厂”双元制的职业技术教育制度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新加坡在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借鉴德国的双元制,同时,他们也认识到了国情的不同。

于是在借鉴德国模式的基础上,创建了展示新加坡的双元制教学工厂。

“教学工厂”并不意味着在学校之下再办一个教学实习工厂,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个工厂定点实习,而是把学校按工厂的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的模式办,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

新加坡与中国基础教育的异同比较

完善等等 , 通过实施系列聘用 、 考核 、 晋升 、 福利 、 退 休金等教育人力管理政策 , 把教师队伍按照一个专
业 组 织 来 管 理 , 接 规 范 教 师 的职 业 生 活 , 而 提 直 进 高 教师 的专 业地 位 。
8实行 对 学校 的督 导 与评估 制度 。 .
() 2 占财政 开 支 比例大 。从 19 97年 一 2 0 04年 新 加坡 的教 育投 资数 额 , 本是 仅次 于 国防开 支 , 基 排


新 加坡 与 中国基础教 育 的相 同点
1 础教 育都 处 于优 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 。 . 基
多种培养途径 , 但新加坡是在小四首次分流 中国是 在初 中后 。 。
5坚持德 育 为首。 .
两国都将教育作为振兴经济 、 培养人才 、 科技创
新 的核 心 。
2 础教 育都 密切 配合 经济发展 。 . 基
践、 研究等。5 重视评估和反馈。 () 新加坡非常重视对 天才 教育计划 的评 估 ,中国的各实 验学 校也越 来越
重 视 对超常学 生 的追踪 调查 ,根据 反馈 的信 息进一
健康的体魄与心理 ,培养他们成为社会需求的不同
规格 和类型 的人才 。
步深人进行实验班的教育改革 。 同时 , 国又都有对 两 不同类型学生的分类培养。
聘教师计划 、 经济援助金计划 、 进取基金计划 、 海外
姐 妹 校基 金计 划 及 改 善 教 育 服 务 待 遇 金 等 计 划 的
实施 。
两 国都 实行 分流制 ,以建 立对 多元 智能 学生 的
} 酾
E u ain l rci n e e rh d c t a Pa t ea dR s ac 师 专业 化 发 展 的监 督 保 障政 策 都 比较 教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融输并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融输并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高 职 院 校 ;中 外 合 作 ;国 际 办 学 ;人 才 培 养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 我国 高等 职 ‘一带一路’品牌服务”五个维度进行有益探
业教育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极大地赋予了高 索、成功实践和创新突破,筑成政行校企合作
等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崇高使命,对于高等 交流新范式,有效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战
发展,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 水平。
(三)外引内培国际师资团队 学校加大教师出国(境)培训力度,提高外 专引智质量和实效。学校与英国文化教育协会 (British Council)联合建设“以英语为媒介的教 学”(English as Medium of Instruction,EMI)双语 教师发展基地,提升双语教师培养数量,选派多 名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行课程研讨,深入沟 通交流合作办学教学情况;引聘国(境)外高水 平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专家,建立国际化专业 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围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重 点开展教学科研、技能培训、技术服务等项目, 实现教师专业教学国际化能力和科研创新能 力的双向提升。
一、开源引流, “融”国际优质职教资源
国家倡导职业教育要学习借鉴、开发创新 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职教资源,开发国 际 通 用 专 业 标 准 和 课 程 体 系 ,聚 焦 国 际 化 人 才培养内涵建设。因此,学校加快探索职业教 育国际化新模式,于 2018 年 3 月成立了由主 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 能部门和八个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 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对外交流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 “融输并举”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文/方 芳 贺 婧
摘 要:近 年 来 , 党 和 国 家 高 度 重 视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发 展 , 鼓 励 职 业 院 校 加 强 国 际 交流合作, 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推动国际教育标准互通和教育发 展,引导职业院校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努力培养优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 人才。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学校实际,放眼国际趋势,积极推进学校“教育国际化发 展”战略,提升开放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有效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取得了历 史性突破。 文章以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开展教育交流、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情 况为案例, 详细介绍了学校在中外合作办学内涵建设及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 成果。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1+X到1+∞——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1+X到1+∞——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从1+X 到1+肄———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周雪来,夏旻雯*,范成新,鲍庆军(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江西南昌330041)作者简介:周雪来(1987—),女,汉族,江西九江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公共管理、财务和审计。

范成新(1978—),男,汉族,江西南昌人,管理学硕士,副教授,高级“双师型”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

鲍庆军(1978—),男,汉族,浙江丽水人,法学本科,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党团文化。

*通讯作者:夏旻雯(1988—),女,汉族,江西南昌人,管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互联网营销、教育管理。

[摘要]随着职教本科建设的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育体系不断完善,以“学历+技能”双通道作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各高职院校急需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1+X 课程体系。

以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分析该校基于1+X 证书考评工作,通过重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打造“双师”团队、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建立起适应现代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案例,探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关键词]职业本科;1+X 证书制度;技术技能人才[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4)08-0158-042019年12月,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获教育部批准,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次年6月更名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成为全国第一所职业本科院校。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78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33所。

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以上,职业本科院校将达到150~200所,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如何培养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新型人才,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本文基于1+X 证书制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结合当下职业本科院校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研究

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日两国作为亚洲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一直是两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世界经济日益竞争的背景下,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对于两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两国间文化与经济往来的增多,中日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密切。

深入研究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探讨两国的优势和不足,为双方的教育体系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对于推动两国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中日两国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通过分享和交流这些经验,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合作,推动两国教育体系的发展与完善。

对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比较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深入探讨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优势和劣势,为各自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具体来说,通过对比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办学模式、实践经验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我们旨在发现两国职业教育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以及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

通过总结中日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相似性和互相学习的启示,为未来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两国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和提升。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互相学习和共同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持。

1.3 研究意义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比较中日两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差异和共同点,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教育视野。

通过研究中日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比较,可以总结出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有利于双方在教育领域的互相借鉴和学习,促进教育的共同发展。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比较——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之比较——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体情况 新加 坡 目前共 有南洋 理工学 院 、 新加 坡理 工学院 、 义安 理工学院 、 淡马锡理工学 院及 共和理工学 院 5所职业技术 学 院( 即理 工学 院 , 当于我 国的高 职学 院) 学制 3 年 , 相 , 每 年招生 1 人 左右。 . 5 新加坡政府高度重视教育 的发展与改革 , 其教育经 费在政府 财政支出 中排第二 位 . 均教育经 费高达 人 10 4 0新元。新加坡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 的高投入 . 保证 了新 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尤 其是师资 队伍建 设得快速 、 高质 和高水 平发展。 中国高职教育从 1 9 9 9年开始 进入 突飞猛进 的高速发 展 期 ,9 8 2 0 年 . 国普通高校从 1 2 19 - 0 3 全 0 2所发展 到 15 5 3所 , 增加 了 5 %。比如江苏省普 通高校从 6 2 6所发展到 15所 , 0 独 立设 置的 高职 院校从 19 9 8年 的 1 发展 到 20 2所 0 2年 的 4 8 所 广 东 省 的发 展 同样 毫 不 逊 色 , 东 省 19 年 独 立 设 置 的 广 97 高等 职业技术学院 只有 3 , 校生人数 为 5 8 所 在 4 5人 , 专任教 师 4 1 ;0 5年 已经发展到 6 0 人 20 6所 , 在校生人数为 2 4万人 , 专 任 教 师 数 达 到 1 65人 。 42 中国高职教育 的迅猛发展 , 引起 了一系列 问题 , 《 据 中青 报》 报道 , 教育部职业教育 与成人教育 司司长黄尧坦言 , 国 我 职业 教育 当前 的两 大突 出问题 , 一是 投入不够 , 二是 师资不 足 。目前我 国高 职存在生师 比过 高, 师资结构两头大中间小 , 专任教 师中新教师多特点 。根据在 1 6所高职 院校的调研发 现 .O周岁以下 的青年教师总体数量接近 5 %.有 5所学校 4 0 青年 教师 占 6 %, 0 比重最高 的学校 占 7 %, 8 大学毕业 直接任 基础课和专 业课教师的 占 7 %左右 . 0 而从企业 调入的所 占比 例不超过 1 %。在 西部欠 发达地 区, 0 职业教育师 资问题尤为 突出。 二 、 师 的 引 进 教 发达 国家高 职师资具 有“ 门难 、 进 要求 高 、 待遇 高 、 职 兼 多” 的特 点 , 了学历 上有一 定要求 外 , 除 特别 强调实践 经验 。 新加坡即是 如此 , 新加 坡十分注重高等 职业教师 的学 历和实 践经历 . 要求 教 师不 仅要 具有一 定的理论 知识 , 应具 备一 还 定的技能和 工程 实践能力 ( 工科类 的教 师尤其要求具 备后一 能力 )在新加坡 , , 要成 为高等职业学校 的专 业教师必须 拥有 本科学历 和企业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经验 。 新加坡聘用高 职教 师的渠道 非常广泛 , 了在本 国的大 除 学、 企业 中招聘外 , 还把 目光伸向 了国外 的教师 资源 。新加坡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

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国内外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摘要:当前,各国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都在进行不同深度的改革,有的吸收不同模式之长,进行优化与整合,探索与创建适合自身需要的新的培养模式。

本文研究了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本土素质-能力模式,归纳了各自的特点并从适用范围、环境及可操作性等层面进行了对比,并提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全球化视角,由单一模式向多种模式融合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双元制模式一、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是享誉世界的一种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双元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一些特点: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

通过职业分析,将若干个社会职业归结为一个职业群,一个职业群对应一个专业。

这样既可以清楚地了解一种职业的主要活动内容,明确分辨出支撑该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够确定相邻社会职业的技能知识联结点,为社会职业归类及职业群的确定奠定了基础,也为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提供了依据。

在课程设计上确立了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阶梯式课程结构。

这一结构是一种建立在宽厚的专业训练基础上的、综合性的、并以职业活动为核心的课程结构。

所有理论课都采取综合课程的形式(如制造业的专业理论、专业制图和专业计算),覆盖了专业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所有的课程又都分为基础培训、专业培训和专长培训,三个层次呈阶梯式逐渐上升。

无论哪一阶梯的培训,三门课程始终都是围绕职业活动从泛到精、由浅入深开展。

课程实施是以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为基础。

学校按照各州总体教学计划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企业则按照联邦培训规章在企业中实施实践课程的培训,双方通过教育文化部和自主的形式加以协调,保证理论与实践有效的结合,并以此共同合作来达到国家对职业人才的总体教育目标。

考试考核以客观要求为标准。

“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这就有利于考试按照《职业培训条例》的考试要求进行,而不是根据哪一个培训机构中所传授的具体内容来考试,从而更客观地评价职业教育的培训质量。

中新职业教育课程的比较

中新职业教育课程的比较
计 选 项 。教学 计 划根 据 社会 需 求 制定 , 由专 家委 员会 严 格 审查 通过 , 董事 会 批准 实施 。仔 细研究 这 两个 校 教 学 计 划会 觉 得 它具 有 鲜 明 的职业 教 育 特点 。
附表二是一份我 国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 , “ 为 现代制造与控制技术专业” 下设 电气 、 电、 , 机 制造三个 方 向。基本与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的制造工程专业及机 电工程专业对应 , 由于所面对企业的需求层次 但 的差 异 , 程 内容 设 置 上有 较 大差 别 。 课


职 业 能 力培 养 的 针 对 性
要培养高素质 的职业技术人才 , 恰当有效的教学计划是必需的。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计划不断根据
市 场 需求 进 行 调整 , 密 围绕专 业 技能 设 置课 程 , 学生 的 能力 与企 业需 求 相 吻合 。虽然我 们 也在 不 断努 紧 使
力调整教学计划 , 试图适应市场需求 , 实际上与企业 的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但 1 课程内容设置上 的比较。 . 从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计划 中可以看出 , 基础课程有 : 数学 、 材料、 电工 电 子 、 图 、 讯 、 序 设计 等 工 程方 面 的必 备课 程 , 制 通 程 专业 技 术方 面 , 造工 程 专业 涵 盖 了机 器设 计 、 程制 制 过
知 识 进 行应 用 、 计 、 发 ” 个层 次 上 。 设 开 这
以南洋理工学院工程系的制造工程专业与机 电工程专业 20 / 0 1 00 2 0 年教学计划 ( 附表一 ) 为例 , 在专 业设置上 , 电工程专业下设三个方 向 : 机 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 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 集成封装技术 ; 制造工 程 下 设 两 个方 向 : 级 制造 技 术 、 厂 自动化 技 术 , 厂 自动化 技术 又细 分 为系统 智能 选项 与 自动 系统 设 高 工 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比较【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人才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就新加坡和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一个比较,寻找双方的差异和共同点,以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1中新两国高等职业教育简述新加坡高职教育是从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1961年新加坡工艺学院改组为技术专科学院以及1963年新加坡义安工艺学院建立,标志着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起步。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将职业技术教育正式纳入到正规教育范围,这一改革使得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同等的地位,极大地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一时期,新加坡高职教育迅速发展起来,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比60年代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20世纪90年代,新加坡进入以高科技为特点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配合新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又有了新发展。

经过40年的改革与发展,新加坡发展形成了由大学、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高中)、中学(初中)、小学等六大板块组成的教育体系,其中理工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制3-4年,目前共5所,分别是南洋理工学院、新加坡理工学院、义安理工学院、淡马锡理工学院及共和理工学院。

这六大板块组成了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高职与普高相衔接的上下沟通衔接“立交桥”式的教育体系,呈现由低到高、不断向上的特点。

学生在中学毕业后,可以选择就业,或到理工学院、工艺教育学院、初级学院继续深造,而其中优秀者,又可以升到更高一级的大学深造。

中国的高职教育是1999年配合经济建设而大规模兴建起来的。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1999-2002年,中国高等职业学校从161所激增成为548所,每年的招生数量也从398万人提高到781万人。

截至2004年,2004年普通离等学校毕业生280万人,其中高等职业较育毕业生147万人,占总数的52.5%。

①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迅速发展,短短5年几乎占据了中国高教的“半壁江山”。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迅速跃升至大众化阶段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从我国现有的高职教育结构体系来看,有职业技术学院、本科二级学院、高专、成人高职、民办高职、3+2五年一贯制等形式,相互分割、互不联系,而且没有更高层次的教育。

此外,我国职业教育与普通基础教育之间也是各自为政,没有沟通,高职教育与大学教育之间也缺乏沟通与联系。

2中新两国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所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认为,是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构成要素。

它回答了教育“培养什么样人才”和“怎样培养人才”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1)专业设置新加坡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趋于理性,能将相关领域的前沿科学理论和研究成果穿插于课程中。

在实际操作中贯彻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注重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潜能。

无论是专业方向的拓展还是新专业增设,其专业课程设置都有一套完整的发程序,基本程序是这样的:专业培养单位综合经济和企业需求,对课程进行需求分析,形成分析报告;然后成立专业课程筹备小组,提出专业课程设置建议;提请学校学术委员会相关企业的专业咨询委员会审批;根据方案编制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目标,采购教学设备;专业课程的教学与实施;根据课程的发展和学生、教师、企业的反馈,实时改进专业课程。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模式则以学校和国家为主,其专业设置的过程基本上是:首先,国家通过就业市场的供需调查分析,制定专业设置标准录;其次,各职业学院分析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在国家提供的专业标准目录范围内选择性的制定专业开办计划,报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批准;第三,学校将经国家批准开办的专业内容向社会发布,然后在国家规定的区域范围、生源范围进行定量招生。

至此,国家退出专业设置活动,将专业的经营权完全移交给学校,学校可以自由的组织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手段。

(2)课程体系新加坡高职教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不断加强课程调整。

一方面根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及时调整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向;另一方面根据新兴产业和跨国公司对先进技术的要求,超前抓好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与此同时,还不断加大成人教育培训课程的建设。

目前新加坡高职业教育课程类型主要有:(1)专业技能开发课程,主要针对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由政府机构提供资助;(2)企业特制课程,主要依照个别企业需求,提供“量身定制”课程,与企业建立培训伙伴关系;(3)在职人员技术再训练课程,由新加坡职工总工会推行,并获经济发展局及生产力标准局拨款支持,为在职人员提供技能更新课程;(4)高级文凭课程,主要是满足工商企业人力开发与培训的要求,为在职人员提供全日制与半日制的课程设置。

这种多元化的课程设置,满足了新加坡各类学员学习的需要,促进了学校、社会、企业、个人的协调发展。

在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由“三改一补”转型而成的高职院校普通存在办学理念不明确、办学特色不突出的问题。

办学理念中学科型教育偏重,教学计划、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沿袭本科院校的做法,办成了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千”;专业设备沿袭了改制、整合前各校原有的专业,杂乱而全面,形同办学水平低劣的综合大学,没有能突出职教特色,没有形成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精品专业。

(3)教学模式新加坡的高职教育以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模式最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灵活的“模块式课程”模式。

具体指每个专业的课程由一系列模块组成。

核心模块帮助学生建立坚实的学科基础,是学生必须要学习并通过的;就业能力模块范围较宽,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专业模块帮助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内的有关知识;选学模块帮助学生加深、拓宽学习领域,允许学生选择,完成一定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证书。

二是先进的“电子教学与学习”模式。

所谓电子教学与学习,是学生利用教师开发的电子教学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自主学习,同时有教师在线辅导,和其他课程一样还有习题、实验、测验和电子论坛等。

这一模式的优越性是:可在任何时间、新加坡任何地点网上学习,节约了教师的数量。

电子学习不仅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多教师少、教室少的问题,降低了成本(前期投入较多,维护、改进量少),而且鼓励自主的终身学习精神,强化和充实教学内涵,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三是独特的人才实践训练“教学工厂”模式。

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教学工厂”概念在新加坡教育界影响很大。

“教学工厂”既是一种教学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思想,它不是在学校之外再办一个附属工厂、教学实习工厂,或在社会上划定某一工厂作为学校的定点实习厂,让学生在学校学完理论课后再到工厂操作,而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教学环境与企业工作、就业环境无限接近,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参与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提高培训质量,使学生真正实现“零距离”就业。

学校中学的,正是工厂中需要的。

这种教学理念很像我国高职院校强调的实践教学,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企业实习和毕业项目三个方面。

以南洋理工学院为例,南洋理工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是技能型的专科学生。

在课堂教学时,学院十分注重学生与老师的互动。

一个完整的专业课教学过程,一般都包括教师讲解、答疑辅导、实验实训三个环节,三者之间的课时分配大约是2∶1∶3,差不多每周都会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在实验室或实习单位里进行操作或实验。

除了校内的实验室可以让学生进行动手外,每个专业都有几十家甚至上百家企业为其提供一定数量的实习岗位,有的还是国际上有名的大企业,如:Simens、FESTO、NEC等。

所有的专业教师与这些企业都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隔一段时间企业就会告知学校可提供哪些实习岗位,教师就会按照教学要求推荐学生去较合适的岗位进行实习。

学生在毕业前三个月专门安排一次上岗实习占8个学分。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在最后一学期用三个月时间完成。

学生网上选题以后,进入研究室或实验室与教师一起做。

学生的毕业项目基本上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学生制作项目;第二类是工业项目。

在这里,学生有机会与老师在一起动手参与厂家提供的试验计划或产品开发,有关产品必须经过精心设计、完美组装、严格检查后才算完成;学生制作的项目也多次在世界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上获奖。

这种教学模式被新加坡各理工学院广泛采用,几十年来为新加坡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教学工厂”已成为有新加坡特色的双元制,推动了新加坡高职教育的发展。

在中国,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中国已经开发出若干种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从最初的仿真训练(模拟环境)、2+1学制、工学结合、项目教学法、工作学期制等等。

这些方法各有所长,在不同的学科中与不同的作用。

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结合、项目教学的方法,就是把课程学习与企业的项目结合起来,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企业的项目,在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完成课程的学习,以笔者所在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文传系为例,文传系与广西农垦畜牧集团合作,为畜牧集团制作一份内刊,这就是一个项目,结合内刊的制作,教师可以完成新闻采写、新闻摄影、版面排版与编辑、新闻评论、传播学等多门课程的学习,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与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有异曲同工之妙。

3新加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给我们的启示新加坡的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几十年发展,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积累了丰富的成果,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借鉴、思考这些经验和模式并结合中国高职具体情况灵活加以运用,对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简言之,新加坡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我们的启示有如下几点:(1)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与衔接新加坡建立起来的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高职与普高上下相衔接的“立交桥”式的高等教育体系。

在新允许各层次和各类型教育分流及相互间的转换,实现了普高与高职之间多次跨越和层层提升,打破了两者相互割裂的局面,这种体制值得我国在设计“三校生”升高职或专科高职升本科时参考和借鉴。

(2)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注重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新加坡依据国家经济需要和企业需求来设置符合社会和国家发展的要求的课程,充分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而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还没有探索出高职特色,绝大多数学校依然是本科的延续或者“翻版”,因此,借鉴新加坡的经验,我们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许可以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探索出一条新路。

(3)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实践性新加坡高职教育非常注重实践,高职学生每学期有八周时间到工厂企业去实习,工厂企业对每个学生都有考核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