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三-精选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总结归纳
学习心理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 策略、学习动机等方面的心理特点和 规律。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概述
教育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的总称,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作为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规定了我国教育的性质、方针、任务、 管理体制等,是制定其他教育法规的依据。
班级组织活动的类型
班级组织活动包括主题班会、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形 式,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进行选择。
班级组织活动的实施
班级组织活动需要精心策划和组织,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意安全和效果。
少先队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和 任务
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 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的预备队。少先队的根本任务是引导 少年儿童有爱心,养成良好的道德行 为习惯,增强国家意识、科学意识、 劳动意识、审美意识,锻炼强健体魄 ,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集体服务 的能力。
学习评价与反馈
教师需定期进行学习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和进步 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促进学业发展。
03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基础
01 02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 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 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教育学研究方法
教育学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个案研 究法等,是进行教育研究的基本手 段。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
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及答案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
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模拟试卷三(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认为动物界已存在教育,也有教师与学生,并把动物对其幼子的爱护、照看当成教育,这种理论是( )。
A.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论B.教育的社会学起源论C.教育的实践起源论D.教育的生物起源论2.借助于对相关社会历史过程的史料进行分析、破译和整理,以认识研究对象的过去,研究现在和冲刺未来的研究方法是( )。
A.教育观察法B.教育实验法C.历史研究法D.个案法3.把手表放在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地方,集中注意认真听,你会发现,声音听起来一会儿强,一会儿弱,表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这是( )。
A.注意的周期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集中D.注意的循环4.当学生的测评结果能准确地显示他们所学的知识技能,准确地冲刺他们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作用时,我们就认为对这个测评的解释和使用具有高( )。
A.区分度B.信度C.效度D.自由度5.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技术素养为主的,以多方面发展为目标,且以操作性学习为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是( )。
A.社区服务B.研究性学习C.社会实践D.劳动与技术教育6.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B.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C.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D.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7.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口诀后,习惯于“三七二十一”这种记忆顺序,如果问他们“几乘以三等于二十一?”很多人都反应不过来,这是一种( )现象的消极作用的表现。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版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感知以获取资料的研究方法是()。
A. 历史法B. 问卷法C. 观察法D. 文献法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A. 复杂性B. 长效性C. 创造性D. 示范性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
A. 元认知计划B. 元认知监视C. 元认知调节D. 元认知体验4.(单项选择题)(每题 1.50 分) “不同性质、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学校教育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就是()。
A. 教育目的B. 教育目标C. 教育方针D. 教学目标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学记》中“君子之教,喻也”所蕴涵的教学原则是()。
A. 直观性原则B. 因材施教原则C. 启发性原则D. 循序渐进原则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生活即教育”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思想?()A. 杜威B. 赫尔巴特C. 蔡元培D. 陶行知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人们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时,陶醉在“永恒”的微笑中,感到非常愉悦。
这种情感属于()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自豪感8.(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
这种观点属于().A. 外铄论B. 内发论C. 多因素论D. 相互作用论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出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 识记B. 保持C. 再认D. 回忆10.(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教学要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与之相对应的教学原则是()A. 启发性原则B. 直观性原则C. 循序渐进原则D. 因材施教原则11.(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包括( )A. 讲授法B. 读书指导法C. 发现法D. 讨论法1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性和统一性,这体现了二战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为()A. 教育终身化B. 教育全民化C. 教育民主化D. 教育多元化1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小学开设的科学、艺术课程。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有答案)-3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适用于学生少、教师少、校舍和教学设备较差的农村以及偏远地区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B、复式教学C、现场教学D、个别教学2、在班级管理中,评价一个班级好坏的重要依据是()。
A、优秀班干部B、负责的班主任C、班级成员融洽D、良好的班风3、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是()。
A、《教育学》B、《新教育大纲》c、《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D、《教育概论》4、能否自觉关注()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A、情境B、学生C、生存D、自身专业成长5、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的关系。
A、普遍与特殊B、整体与部分C、全面与片面D、抽象与具体6、被誉为“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的是()。
A、洛克B、康德C、裴斯泰洛齐D、苏霍姆林斯基7、以下哪种评价常作为选拔和甄别的依据()。
A、绝对性评价B、相对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8、教案是教学设计的,而教学设计是形成教案的一个。
()。
A、“系统化”过程呈现形式B、呈现形式“系统化”过程C、呈现形式表达D、结束“系统化”过程9、世纪有一位法国人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面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这段话结束了欧洲几百年来把儿童看成“小大人”的观点,它出自()之口。
A、杜威B、卢梭C、涂尔干D、裴斯泰洛齐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阶级性不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中B、学校教育就是文化教育C、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四阶段,即明了、联系、系统、方法D、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环境,其中,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11、由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或教师的提问,把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复述,让学生再一次明确本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一、教育教学理论1.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的内涵、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法则等。
2.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教育中的应用、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学习理论等。
3.教育社会学: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的公平性等。
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教育规划、教育法规等。
二、教育教学方法1.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的步骤等。
2.教学评价:评价的基本原则、评价的方法和技巧等。
3.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的意义、方法和步骤。
4.教育教学技术:教学技术的概念、常用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等。
三、教育教学内容1.教育教学目标:教育教学目标的分类、层次和特点等。
2.课程标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及其重点、难点内容等。
3.教育教学素材:教学素材的选取、使用等。
4.教材与教辅:教材的选用和使用、教辅的作用和选择等。
四、教育教学策略与方法1.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激励策略、评价策略等。
2.课堂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研究法等。
3.不同类型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特殊教育学生、优秀生、问题学生等。
4.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等。
五、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1.课堂组织与管理:课堂纪律、课堂秩序等。
2.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管理制度等。
3.教育教学管理技能:领导技能、组织技能、沟通技能等。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必考知识点,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考试大纲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
同时,了解教育教学最新动态,关注教育和教育政策的变化,也是教育教学与基本能力考试的必备知识。
2024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预测试卷(三)
2024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前预测试卷(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明确指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教育家是()。
A.卢梭B.康德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2.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有绝对结果,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万丈深渊。
这表明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实践活动D.主观能动性3.杜威认为,教育目的只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不存在“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
该观点体现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
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教育无目的论4.下列体现德育原则中发挥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的是()。
A.虚而待物B.其身正,不令而行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5.从体现美的本质角度看,学校美育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下列不是学校美育的内容的是()。
A.形式教育B.理想教育C.艺术教育D.知识教育6.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小学1~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
A.3小时B.4小时C.5小时D.6小时7.小学生在上体育时脚不慎扭伤,检查没有骨折,应立即采取的处理措施是()。
A.马上用热水袋热敷B.马上揉搓患处C.马上用冰袋冷敷D.马上用绷带包扎8.“月明星稀”所反映的心理现象是()。
A.感觉适应B.感觉后效C.感觉对比D.联觉9.小薇在幼儿时期就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搭积木,上小学后也喜欢在四人小组里讨论学习。
她在学习风格上属于()。
教师资格考试-19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三(答案)
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相关知识。
《学记》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著作。
《学记》提出以下教育原则和方法:(1)“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阐释了启发式教学原则。
(4)“学不躐等”要求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
(5)“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阐释了教与学的关系。
因此,B 项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A、C、D 三项:均表述正确。
与题干不符,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 B。
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表现在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按照个体身心发展的序列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故本题选C。
A项:互补性反映出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另一方面,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如身患重病或有残缺的人,如果他有顽强的意志和战胜疾病的信心,身心依然能得到发展。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分阶段的连续过程,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前一阶段为后一阶段的过渡做准备。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个别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
从群体的角度看,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不仅是自然性别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另一方面,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
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及答案教师资格证自2015年实施全国统考,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资格审核的考生,可取得由国家教育厅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该证书受到国家承认,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希望大家喜欢!教资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1、“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D )。
A.说服教育法B.锻炼法C.陶冶法D.榜样法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的解释是( D )。
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C.同化说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3、奥苏伯尔提倡在教学中采用“先行组织者”这一技术,其精神实质是( B )。
A.强调直观教学B.强调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的相互联系C.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D.引导学生的发现行为4、( B )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一成长。
A.科顿B.波斯纳C.布鲁纳D.布鲁巴奇5、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D )的教育。
A.政治立场和观点B.政治思想品质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D.品德6、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D )。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B.帮助学生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D.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7、学校中常见的期末考试属于( A )。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标准参照评价8、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予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 D )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B.制度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9、安安平时比较踏实.遇事沉着、冷静,但却比较死板,灵活性不足。
她应该属于( C )类型。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10、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B )。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笔记重点与考点
教育教学知识重点
1. 教育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 研究理论
- 教育评价与测量
2. 教育原理与教育法律法规:
- 教育原理
- 教育管理原理
- 课程设置与管理原则
- 教育法律法规
3. 教育教学研究方法:
- 教育研究设计
- 调查问卷与访谈
- 统计分析与数据处理
4. 教育教学技术与资源:
- 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与网络教学
- 网络资源与教育教学软件
教育教学能力考点
1. 课程教学能力:
-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
-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运用
2. 学生发展与教育:
- 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的分析与应对- 个别差异的识别与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过程管理能力:
- 课堂组织与管理
- 学生评价与反馈的设计与实施
4. 评价与测量能力:
- 教学评价方法与工具的选择与运用
- 教学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5. 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 教育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
- 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实践
以上是小学教育教师能力培训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的重点和考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考试历年真题摘选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10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2.00 分) 张老师在生字教学中发现部分学生有丢笔少划的现象,于是把“小学生丢笔少划现象的原因及对策研究”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根据工作中收集整理的资料提出可能的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实施教学措施,并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行动方案,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 教育实验法B. 教育行动研究C. 教育叙事研究D. 个案研究法2.(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
A. 依从B. 认同C. 内化D. 同化3.(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全程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A. 班级目标管理B. 班级平行管理C. 班级民主管理D. 班级常规管理4.(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
A.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B.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C.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D.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5.(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 婴儿期B. 幼儿期C. 童年期D. 少年期6.(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 )A. 巴甫洛夫B. 艾宾浩斯C. 奥苏伯尔D. 弗洛伊德7.(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
A. 杜威B. 洛克C. 卢梭D. 康德8.(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一位教师将儿童喻为一张白纸,他认为如果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和资源,他能将儿童培养成任何人想让儿童成为的人。
这位老师的观点与教育学家()的教育主张相似。
A. 笛卡尔B. 洛克C. 布鲁克D. 斯宾塞9.(单项选择题)(每题 2.00 分) 在教育研究中,透过单向玻璃进行的隐蔽性观察属于()。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教学实施简答题高频考点
简答题高频考点1、教学设计导入原则:目的性启发性关联性趣味性艺术性。
2、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教学)O(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反映的是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关系。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二)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又要重视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注重教师的教,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的积极性,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1)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思想品德等方面获得发展与进步。
(2)二者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1)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2)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3)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
4、教学过程的结构(基本阶段)(1)激发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中心环节)(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3 - beyond
(1)本案例中两位老师的做法有何不同?(10分)
(2)谈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这一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10分)
25. 材料:
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时在前排同学的后背贴纸 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并且还曾用
小石头砸坏了邻居家的窗户。他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 非打即骂。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 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 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 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 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A. B. C.
选理恒择解常性性性
D. 整体性
18. 徐老师在教学中,先是利用大班上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教学的 基本知识,而课后又利用小班跟学生探讨、研究知识中典型性、突破 性的试题,最后,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徐老师利用的教学 组织形式是( )。
A. B. C. D.
现分班场组级教教授学学课
制
9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新班主任孙老师,父亲对孙老师说:“我 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有办法,请你帮我严加管教。”孙老师 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 朋友式的交流。在全面了解后,孙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孩子虽 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孙 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
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 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 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 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 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教师资格证考试迫在眉睫,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大家分享“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希望对考生能有帮助。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讯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网。
小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考点考点1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水平制约教直的内容和手段。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考点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这也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的各个方面。
考点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制定教育制度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考点4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三)
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教资国考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精选练习题: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三)单项选择题1.小红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学习非常刻苦。
教师资格国考《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押题预测卷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小题列岀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2.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
A.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B.基础性、强制性、义务性C.基础性、普及性、义务性D.普及性、强制性、义务性3.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其目的不在于评立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这种测验是()。
A.安宜性测验B.形成性测验C.诊断性测验D.总结性测验4.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儿童身心发展的互补性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5.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由“大地” 一词所想到的事物,是为了训练学生的()0A.发散思维B.推测与假设C.好奇心D.独立性6.我国小学课程的设计要适合小学儿童()的特点。
A.知识掌握B.能力培养C.品徳养成D.身心发展7.小亮考试前紧张,出冷汗,注意力无法集中,他的症状属于()。
A.抑郁症B.阵发性紧张症C.过度焦虑反应D.强迫症8.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9.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是()。
A.校长B.教导主任C.班主任D.科任教师10.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11.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是()。
A.维持班级秩序B.形成良好班风C.锻炼学生能力D.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12.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B.学生的听课效果C.后进生的感受D.人际关系的影响13.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规范和质量要求是()。
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案D.教科书14.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知识点归纳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是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大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该科目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教育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教育的定义、教育学的分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等。
2.教育思想和流派:孔子思想、兴学、新教育、人力资本理论等。
3.教育目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综合发展。
4.教育原则:社会主义教育原则,德育为先,全面发展等。
5.教育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学生发展规律等。
二、心理学基础知识1.儿童发展心理学:儿童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心理发展的规律。
2.学习心理学:学习的条件与要素、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3.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心理学理论。
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知识1.课程与课程标准:新课程的理念与目标、国家课程标准等。
2.教学理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法。
3.课堂教学原则与方法:知识的呈现、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等。
4.教学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等。
四、教育信息技术1.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网络教学实施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2.多媒体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实施与评价。
3.教育软件:教育软件的类型与特点、教育软件的运用。
五、小学生健康与安全教育1.儿童青少年健康问题:常见疾病、饮食与营养、心理健康等。
2.小学生安全问题: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等。
3.健康与安全教育的内容、方法与策略。
4.学生突发疾病的处理与急救知识。
六、小学德育教育1.德育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示例引领、言传身教、激励教育等。
2.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集体主义精神、民族精神、国际视野等。
3.小学生道德教育:学生个性培养、行为规范培养等。
七、小学语文教育1.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与方法:启发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阅读教学等。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解读: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
小学教资知识能力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卷(三)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标准预测试卷(三)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2.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3.某小学少先队围绕“学雷锋”主题开展一系列少先队活动,体现了()是少先队活动的首要原则。
A.教育性B.自主性C.趣味性D.实践性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5.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下面对于烫伤的处置错误的是()。
A.迅速避开热源B.在水龙头下用冷水持续冲洗伤部C.用毛巾擦拭并按摩伤处D.及时去医院就医7.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叙事研究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8.以下情境体现了遗忘动机说的是()。
A.小王扔掉家中所有和前女友有关的东西,借此忘了她B.学习完汉语拼音再学习英语,经常忘了汉语拼音的拼写方法C.有些经历过地震的学生无法回忆起地震发生时的惨状D.童年一起玩耍的欢乐虽记忆犹新,却想不起眼前这个人的名字9.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
A.最新获得的能力B.超出目前水平的能力C.儿童在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D.需要在不发展阶段掌握的能力10.学生王某精力充沛,总有使不完的精力,爱冲动,点火就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三90.认知方式的差异:(1)认知差异是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91.智力差异与教育:(1)个体差异:是通过个人与同龄团体稳定的平均的智商比较时所表现出来的差异;(2)群体差异:指不同群体之间的智力差异。
92.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1)人之智方式没有优劣之分;(2)小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3)通过智力测验能反映出所测项目的现有水平,但不是人的全部;(4)学生的智力各不相同,表现也有早晚,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
93.气质差异与教育:(1)气质:指一个人所特有的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2)气质类型:①胆汁质②多血质③粘液质④抑郁质(3)气质差异的教育意义:①因势利导;②教育符合学生气质特点;③学习安排,因人而异;④正确认识自己。
94.小学生基本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①注意发展的特点;②知觉发展的特点;③小学儿童记忆的发展;④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95.小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1)认知发展的机制:①图式;②同化和顺应;③平衡。
(2)认知发展的阶段: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②前运算阶段:2-7岁;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96.不同个体的智力差异: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智能、自我意识智能、自然智能。
97.智力发展离散程度:女性智力发展均衡,男性离散度大;男性善于抽象思维,女性善于形象思维。
98.《中小学生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小学生健康主要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99.小学生预防传染病安全常识:(1)传染病传播的方式和途径;(2)预防传染病的环节;(3)小学生中多发的几种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
100.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1)1-3年级学生的安全教育重点内容:①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教育事故;②预防和应对公共安全事故;③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④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
(2)4-6年级的安全教育重点内容:①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类事故或事件;②预防和应对意外伤害事故;③预防和应对网络、信息安全事故;④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⑤预防和应对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件。
(3)小学生安全教育的要求:①制度化、规范化要求;②经常化、长期化要求;③家庭化、社会化要求。
101.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1)由对学习过程、学习形式、及学习活动的外部特征感兴趣,逐步发展到对学习内容的内在感兴趣;(2)由于不分划、不稳定的学习兴趣到初步分化的学习兴趣;(3)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4)游戏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级后这种作用逐步减低。
102.促进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策略:(1)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2)课堂中的正确引导;(3)注重激励表扬;(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5)发挥家长作用;(6)分层渐进;(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103.小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指导:(1)预习的作用;(2)听课方法的指导;(3)复习方法的指导;(4)对作业方法的指导。
104.童年期儿童的学习特征:(1)难以深刻理解学习的意义;(2)学习动机是赞扬;(3)对学习过程形式感兴趣而非结果;(4)对学习结果的关注随年龄而增长。
105.小学生学法指导主要内容和方法:(1)制定学习计划;(2)科学运筹时间;(3)学会阅读;(4)学会观察;(5)学会记忆;(6)学会独立思考;(7)建立学科学习程序;(8)选择学习环境;(9)课堂学法;(10)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106.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倒U型曲线(2)学习动机的培养:①学习动机培养是学校思政教育的组成部分;②设置目标;③设置榜样;④培养学习兴趣;⑤激发学习需要;⑥注意归隐倾向。
(3)学习动机的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④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107.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
108.小学道德发展的特点:①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的能力;②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③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
109.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
110.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四个阶段)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6~8岁);③可逆性阶段(8~10岁);④公正阶段(10~12岁)111.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3种道德水平、6个阶段):科尔伯格对道德发展的研究是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的。
理论的思想渊源主要来自杜威和皮亚杰关于道德发展理论的观点:①道德发展的核心是认知;②促进道德发展的因素是社会交往。
主要运用道德两难法,这也是论证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模式的主要依据。
112.前习俗水平:包括服从与惩罚定向和天真的利己主义阶段。
习俗水平:包括好孩子和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包括履行准则与守法和良好的道德定向阶段。
113.德育过程的特点:(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2)学生的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
(3)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是知—情—意—行。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5)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6)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际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的过程。
(7)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114.小学德育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性原则;③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④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⑤因材施教原则;⑥知行统一原则;⑦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⑧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原则。
115.小学德育的途径:①思想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校外活动;③劳动;④少先队活动;⑤班主任工作;⑥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116.小学德育的方法:①说服教育法;②榜样示范法;③指导实践法;④陶冶教育法;⑤品德评价法;⑥利用群体约定;⑦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117.小学德育的目标:①培养儿童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与道德评价能力;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18.小学德育的内容:爱国主义、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119.小学德育的意义:①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②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条件与保障;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奠基工程和未来保证。
120.小学生心理辅导的原则:①面向全体;②坚持学生主体;③个别对的;④坚持发展为主;⑤尊重学生;⑥整体性发展原则121.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①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②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③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④结合班级活动开展心理辅导;⑤开展面向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⑥开展小组辅导;⑦对学生家庭的心理辅导。
122.常用心理辅导方法:①强化法;②代币奖励法;③行为塑造法;④示范法;⑤暂时隔离法;⑥自我控制法;⑦惩罚法。
123.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①多动症;②焦虑症;③学习困难综合症;④强迫症;⑤厌学症。
124.心理评估方法:①会谈法(倾听、鼓励、询问、反映、澄清、面质);②观察法(项目验核法、评定量表、轶事记录);③自述法;④调查法;⑤心理测验法。
125.心理健康的标准(马斯洛标准):①自我安全感;②对自己能力做出适度评价;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⑤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能适度的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⑨有限发挥个性;⑩适当满足个人基本需要。
126.班级及其地位和作用:班级是为实现教育目的而由学校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所组成的、进行教育教学和学校生活的基层学生组织。
构成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和环境。
127.埃拉斯莫斯率先使用“班级”一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7世纪第一次在其《大教学论》当中对班级管理制是进行了系统论证,19世纪得到普遍应用。
我国清朝的京师同文馆首次采用班级结构的特点:不是孤立的;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班级结构具有多元性;构成班级的元素是互动的。
128.班级的教育意义:①培养集体意识、思想品德;②培养交往能力;③满足学生多种需要;④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129.班集体的特征:社会群体、共同活动体系、人际关系系统、社会心理共同体。
130.班集体的构成要素:共同目标、组织结构、共同准则、心理氛围。
131.班集体发展阶段:形成、合作、巩固成熟。
132.班集体建设的条件:目标机制(确定班级目标);领导机制(建立班干队伍);约束机制(建立规则秩序);运行机制(组织多样活动);凝聚机制(培养舆论班风);管理机制(实行民主管理)。
133.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社会化;满足学生心理需要;促进个性和谐发展。
134.良好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135.非正式群体的功能:积极功能和消极功能。
136.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对策:①加强管理引导;②营造氛围,创造机会,满足需求;③发挥核心人物作用;④因群处理;⑤加强正式群体的建设。
137.班级管理及其模式:(1)班级管理的概念:根据、采用、带领、进行、实现的活动;(2)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3)对象是各种资源:人、事、物、时空、环境;(4)手段是计划、组织、协调、控制;(5)实现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结合起来,班级管理。
138.班级管理的功能:社会化功能、选择功能、个性化功能。
139.班级管理的发展趋势:①教师角色由领导者向引导者过度;②教师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向非权力性影响过渡;③教师管理的过渡: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④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加和提高。
140.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41.班级管理的任务:直接任务、根本任务、具体任务。
142.班级管理的内容:教学管理、活动管理、德育管理、体卫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情感管理、财物管理、信息管理。
143.班级管理过程包括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三个基本环节。
144.班级的个体化功能:①提供归属等机会,满足需求;②提供多领域发展条件;③发现缺陷,及时诊断;④为矫正提供支持性环境。
145.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