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教育理论视角下数学史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试论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兼述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NANCHAN G COLL EGE OF E DUCAT I O N第24卷第1期Vol .43No.12009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熊雪景(),女,江西省九江人,中学数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数学教育工作十年。
试论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兼述初中数学教学新理念熊雪景(九江市同文中学 江西九江 332000)摘 要:纵观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可以归纳为五个特点。
这些特点实际上体现了一种新的数学教学理念。
使用这套教材,首先必须明确基于这一理念的指导思想;其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三对矛盾。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 数学理念 数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567(2009)01-0057-04目前我们初中数学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下称北师大版教材)。
这套教材集中众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参与编写。
它是初中教材改革的一次重要成果,对于贯彻《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强化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
目前使用这套教材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尚未达到预期效果。
要想获得理想效果,必须从准确把握教材特点、改进使用方法入手。
一、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纵观这套教材,可以归纳五个优点:1、每章开篇采取主题图导入学习主题,每节开始采用具体情境问题切入中心内容。
所谓主题图,实际上是从现实世界提取的学生熟悉而又有趣且与本章学习主题相关的一组画面,配以适当文字或有趣的问题,生动形象地揭示本章主要内容。
每节的中心内容又都是利用有趣、易懂的来自现实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相关实际问题切入。
这种不是直奔学习主题、直指中心内容的引入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引起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求知欲是学习知识的强大推动力,而兴趣则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
杜威经验哲学视角下的初中数学新教材———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四川省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637002 杜学元 康永攀 李 霞1 杜威的经验哲学世界教育思想史上的巨人,杜威(John D e wey, 1859—1952),是20世纪人类历史上少数几个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他立足于现代社会讨论教育问题,积极吸收人类文化的多方面成果,建立起一座宏伟的教育理论大厦.①其教育理论不仅系统全面、论证精微,而且洋溢着清新的现代气息.其教育观也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鲜明地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做中学”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杜威教育观的直接的根本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性、经验性的课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使学生富有智慧这个目标高于诸如知识、技能等其他目标之上.这一崭新的教育观宣告了教育理论旧时代的终结和新时代的开始!的确,杜威对于“经验”二字深刻的理解,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经验哲学.首先,他克服了经验与理性的对立.从根本上否定了西方哲学发展史上的“理性是凌驾于经验之上的”片面性观点.在杜威那儿经验不再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一些散乱的感觉印象,而是机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机体不仅受环境的塑造,同时也对环境加以若干改变,经验在它自身里面含有结合组织的原理,而无需一个外在的所谓的理性来提供这种原理.显然,在杜威看来理性不是凌驾于经验之上,而是寓于经验之中的,并在教育中不断修正,经验的过程就是一个实验的过程、运用智慧的过程、理性的过程.其次,杜威拓宽了传统经验的外延,认为经验不再被视为感觉作用和感性认识,而是作为一种行为、行动.“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中的经验也就不仅仅只是知识的积累,而是构成人的身心的各种因素的全面改造、全面发展、全面生长第三,杜威创造性地把生物学上的概念引进哲学中来,认为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的连续体.在这个统一的连续体里,经验和自然、人和环境、认识的主体和被认识的客体,都是同一过程的两个阶段.②他并且特别地强调经验过程中人的主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洛克等感觉主义经验论者把经验看作一个被动的认识过程.他明确地提出经验的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不单是有机体受着环境塑造,还存在有机体对环境的主动改造,并进一步提出了经验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原则.③正如他所言:“因为经验并不只是一种主体内部的东西,它是一种主客未分状态下的活动.不论是主体还是客体,都是由于经验而获得了自己的丰富性.世界并不是如我们想象的已经‘在那里’,它是在和我们的遭遇中,在与人的相互作用中完成自己并显示自己的.”④可见,在杜威的视野里,教材应该是一个参与并成长着的学生生活环境,主体的经验和客体的内容在这一环境中共时性的、同步的获得了丰富的发展.尽管人们对于杜威的经验哲学褒贬不一,但是从数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数学最初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并且随着发展的数学理论又被应用于现实实践之中,再从现实世界之中汲取营养,获得更大的发展,进一步丰富原来的经验.我认为他的这一“为了培养一种新型的人以适应世界的变化,要求5①②③④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03.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前言.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6.199912...: 1981 1.将经验的工具价值和内在的价值结合起来”①的经验哲学思想,对我国课程改革设计者和新教材编写者们的启发意义绝对不只是枝节的,而是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的.②下面就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新教材③(以下简称新教材)为例,从杜威经验哲学的角度对新教材进行审视,进而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2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优势对于我们所熟悉的原来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通常由以下内容组成:一个个精确的概念、一个个深刻的定理、一连串抽象的证明、许多难题(有时伴随着一些奇妙的解法)……它向学生提供的是一个被成人社会所认同的、客观的数学知识体系.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向学生传授这些客观的数学知识和方法”.④其实,这是20世纪新数运动只重视学校数学与真正数学的联系,而割裂经验与理性的统一,忽视经验数学重要性的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传统对于经验的轻视,认为“经验总意味着混乱、庞杂、孤立、无定,而理性高高在上”.⑤但是,杜威却说:“理性,不是加于经验的东西.它是经验里面提出的和实验过的,也可以通过发明和其他许多方法用它去扩大和充实后来的经验.”⑥《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在其总体目标中也明确规定: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等等.⑦依据该标准,新教材把自己定位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并且把经验作为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引入概念、公式、定理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新教材改变了2001年以前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的纯理性主义的范式,倾向于对经验论的研究.翻开新教材,图文并茂的版面定会让你耳目一新,仿佛置身于现实生活之中,许多例题、习题都是曾经亲身体验过的生活经验这些源于生活经验的内容无不诉说着读者与现实世界的天然关系,从而使抽象的数学变成了具体的可以感知的经验.211 关于数与代数从新教材对于七年级上册有理数和八年级上册实数这两章的处理方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教材对学生生活经验的关注.在有理数这一章以“数怎么不够用了”开篇,从海拔、天气预报中的负数等身边的生活经验引入负数的概念及其意义.对于有理数的运算,则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通过归纳、类比等方式自己去获得有关的运算法则和运算率.对于实数这一章,新教材创造性地将其安排在“勾股定理”之后,目的就是借助于勾股定理的经验,让学生对无理数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使他们自发地去扩大数的范围———寻找实数.代数内容的开始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回顾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引导他们自然而然地接触、使用代数符号,以感受其产生的必要性和作用.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就是“字母能表示什么”,从日常经验出发,恰当的处理方式突出了数学源于经验、源于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方程与函数的处理也均是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现象、数学问题等方面入手,借助于学生应用经验解决问题的经历,表达问题中存在的数学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提炼出相应的方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章中的“你今年几岁了”、“日历中的方程”、“我变胖了”、“打折销售”、“能追上小明吗”等等.212 关于图形与空间新教材的主编马复教授指出,“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应当从‘立体’开始———这是他们生活经验6①②③④⑤⑥⑦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3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32.马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2002.(10),10-18.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512.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4...:2001.的基础”.①所以新教材突破了立体图形、立体几何属于高中数学专利的传统,而且大胆地把“丰富的图形世界”放在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把“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作为第一节!可以看出编者们的处理思路:“首先观察生活经验中的有关图形;在利用经验的一些方法(如展开、折叠、变换等)去探索相应图形的性质;最后综合证明有关性质.具体内容的处理则是:先空间,通过视图转换,再到平面”.②对于数学推理证明的处理,新教材在辩证地分析了逻辑关系和形式关系的基础上,确立了理解逻辑关系是数学推理证明的核心.“鼓励学生首先使用具体的、形象化的经验中的自然语言表达相应的逻辑关系,规范的形式化证明则稍侯进行.”③这与该阶段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极为吻合.213 关于统计与概率“统计的学习,本质上是统计活动的学习,而不是统计概念的学习.”④这无疑是在告诉我们:统计是来源于生活经验,依托于生活经验,离开实际的背景、特定的含义它是没有意义的符号.新教材采取了设立实践活动,使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和经验,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感受、估计和处理.其实,从七年级上册的第六章和下册第三章都以“生活中的数据”作为标题来介绍统计,我们就已经可以看出编者对知识与经验之间关系的认识了.再如七年级上册第七章中的“一定摸到红球吗”、“转盘游戏”、“谁转出的四位数大”,无不在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经验中寻找身边的不确定现象.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也在很大程度上与新课程标准接轨.3 初中数学新教材的不足如果单就新教材与经验的紧密结合来看,可以说新教材几乎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知识经验化了.从新教材中图片的选择、各章节引言的叙述、例题与学生经验的暗合等等,可谓充分地考虑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⑤的过程.也不遗余力地对杜威经验哲学中的“原始经验”或者说是“过去的经验”进行了深度挖掘.但是任何新事物的诞生,总不可避免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新教材也不能例外,即新教材对于“第二等思考经验”,当然也可以说是“后来经验”的如何应用、发展与丰富,没有给出方向性的指导,这不能不说是一点瑕疵.与每一章节引言中生活经验的回顾、问题情境中问题与经验的结合以及顺理成章从经验中引出的定义、定理相比,新教材在通过“原始经验”完成学校数学以后,对新形成的“后来经验”的应用、发展与丰富方面处理的结果虽比原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和新教材其他方面的处理相比还是显得有些粗糙.311 从课堂练习、课后习题的设计来看,新教材难免又落入了应试教育的窠臼不可否认部分练习、习题或多或少地还是顾及到了与经验的联系,然而这里面需要说明的是:每节的习题或者每章的复习题中所引入的生活经验与每章节前面的经验实例如出一辙,看不出有何发展和丰富.这究竟是为了巩固刚刚学习的纯粹数学理论还是为了引导学生去创造性地应用“后来经验”?更不用说使这个所谓的“后来经验”用来给予另一经验以指导和意义.我认为更多地是倾向于前者.当然也不是说刚刚学习的知识不需要巩固,因为关于巩固知识的设计已经在课堂练习中有所体现了,甚至在每节的习题中也有很大的篇幅.那么这种变化甚微的习题仍然出现在每章的复习题中!我觉得很不合适.正如杜威在其经验哲学的认识论中指出:在认识经验的过程中发现一种方法,“使一个经验能用来给予另一经验以指导和意义”⑥.说的再具体一点就是:到底什么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在杜威看来,“只有当客观条件从属于获得经验的个人内心活动时,经验才是真实的经验”;⑦只有不断地发①②③④⑤⑥⑦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 ].2002.(10),10-18.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 ].2002.(10),10-18.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 ].2002.(10),10-18.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 ].2002.(10),10-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6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35.719812...:19818.展、不断地丰富的经验才是真正的经验.试想,这样的习题设计方式能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的“原始经验”最终发展成学生真正“后来经验”?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经验的提升?说的深一点,新教材习题的处理还是以应试教育为航标而设计的,致使习题以外有关经验的引入都显得牵强.312 从习题的数量来看,新教材又在很大程度上追随素质教育的减负很明显,这使本来在“后来经验”的发展与丰富方面就力不从心的习题处理方面,更加捉襟见肘.诚然,这里也丝毫没有否定减负的意思.只是想新教材能否再设计一个新的栏目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或者对新教材中原有的“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以及“课题学习”等栏目作一些实质性的修改,或者对其内容进一步丰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后来经验”的发展和丰富,实现学生数学经验的提升,以期获得数学与经验相融合的真正的知识.杜威说:“真正的知识,都有依附于有效率的经验的实用价值;真正的知识,也增加依附于经验的意义,即体验到的意义.”①不过话还要说回来,我强调经验的重要性然也并不意味着数学就是经验.事实上,“在数学中研究的不仅是直接从现实世界抽象出来的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而且还研究那些在数学内部已经形成的数学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定义出来的关系和形式.”②例如,几何学起源于田亩地界的勘测,但几何学的发展得益于希腊人对古埃及经验几何的改造;如果说欧氏几何还有一定的直观意义,那么在希尔伯特的几何基础中点、线、面便可以是桌子、椅子、啤酒杯等只要满足公理条件的任何东西了.可以说,正是对现实经验的超越,数学才获得了无限的发展.③从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在强调“原始经验”与学校数学乃至真正数学融合的同时,更要追求“后来经验”在解决问题中的进一步提升.这才是我们今天倡导杜威经验哲学的根本所在.而不是为了从形式上弥补20世纪的新数运动只重视了学校数学与真正数学的联系而忽视了生活经验与数学联系的缺陷.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如果忽视了经验的继续发展与丰富,必然也会重蹈新数运动受挫之路,甚至会比新数运动更糟新数运动毕竟培养出了少数杰出的数学家,今天我们若仅停留于“原始经验”与数学的讨论上,只会是带来公民数学素质的普遍下降.综上所述,我们应当给予新教材建设更多的关注,新教材也应该充分吸收历史上优秀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今的教育实际进行理论的创新,才能很好地推进我们的教育改革.教材的编写也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参考文献[1]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3] 马复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九年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俄]A.D.亚历山大洛夫等著.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孙小礼,赵孟养,裘光明,严士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6] 马复.新世纪(版)数学(7~9年级)教材介绍.学科教育[J].2002.(10),10-18.[7] 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7-160.① 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34.② [俄]A.D.亚历山大洛夫等著.数学———它的内容,方法和意义[M].孙小礼,赵孟养,裘光明,严士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5.③ 吴晓红.什么是数学教育生活化———关于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157 -160.作者简介 杜学元(1964—),男,四川仁寿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学博士,教授,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教育史、高等教育学研究.康永攀(1976—),男,安徽宿州人,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李霞(1979—),女,山东聊城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讲师.. 8。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研究文献综述1700字》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研究文献综述关于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的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学段和不同教学内容上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需要本部分从数学史内容、选取、方式及实践成果梳理相关研究。
1.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内容研究数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隐形和显性之分,隐性数学史即观念层面的,显性数学史内容即通过图片或文字等载体直接呈现出来的。
通过梳理文献发现,大部分研究是针对显性数学史内容的研究。
因此,可以将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编排及呈现方式展开研究,多是对不同版本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为教材编写者提供建议。
如王保红(2018)等人研究发现北师版注重运用数学史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华师版偏重运用数学史拓展学生思维。
也有学者对初中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进行研究,如刘兰(2019)从数学史内容的数量、知识领域、内容分类等对比不同版本教材的差异。
也有学者对高中教材开展研究,如李伟康(2020)从知识主题、栏目分布、运用方式、信息载体、历史时期、所属国家六个维度比较人教A 版、人教B 版、北师版三个版本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异同点。
另一类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分析课堂中融入的数学史内容,研究哪些史料适合走进课堂,为教师、教学提出相关的教学建议,偏重研究教材中数学史类别、选取等。
福韦尔(Fauvel,2000)将数学史内容分为三种:一是数学史的原始资料,二是经过别人翻译或加工的二手材料,三是在原始材料和二手材料的基础上,重构数学史,进而应用到课堂。
张梦婷(2019)将数学史的内容分为数学思想的历史资料、历史名题的历史资料、数学知识的历史资料、以及经典数学问题的历史资料。
总体来看,关于数学史内容的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开展。
1.数学史内容的选取福瑞帝(Furinghetti,2003)指出数学史的选取步骤:第一,归纳教材中提供的史料;第二,选择数学史;第三,搜集相关的原始资料;第四,将搜集到的原始资料与选取内容进行整合与加工。
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4.1函数”教学设计案例
核心素养下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一致性”的实践研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 “4.1 函数”教学设计案例分析发布时间:2021-10-17T14:09:19.34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月1期作者:李博[导读] “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清晰的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李博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学陕西西安 710000摘要:“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清晰的目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指向有效教学,教学“有效”的唯一证据在于目标的达成,在于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在于何以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取决于教师的课程素养与评价素养。
关键词:初中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致性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8-026-01一、明确课标要求《数学课程标准》对八年级上册函数基本概念这一课的要求是:(1)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2)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3)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4)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5)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6)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依据课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知识层面上,要求较为简略,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的了解、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确定,没有做出要求。
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的过程,紧扣了了解函数的概念这一课标要求.教学目标没有说清楚“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两个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教材从三个具体的实例,通过三种表现形式:图像、表格、表达式,逐步分析出函数的本质属性,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函数的概念三种表示方法,同时根据摩天轮时间的取值、层数n的取值,最重要的根据摄氏温度的取值,体会自变量的取值不仅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零或者负数,紧扣了课标中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求函数值这一课标要求.教材从具有函数关系、生动有趣、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生活实例开始,进行分析说明,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帮助学生以函数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进而能举出函数的实例。
要素教育理论视角下数学史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
要素教育理论视角下数学史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摘要:德育工作成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学工作。
数学史中所蕴含的德育资源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我们要运用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努力在工作中如何把教学和德育统一起来,这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挑战。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蓝本,而我们平时的德育工作又多数是独立的,如果在教材中努力地渗透德育或者如何使教材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要在实事求是的同时去创新思维,使我们的学德育工作的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变换,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工作课堂教学数学史德育资源道德习惯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一切从事精神产品创造的部门,都有义务把正确的道德观念灌输给下一代。
”学校的日常工作以教学为主,但是德育工作却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的重要性绝不亚于教学工作。
数学史料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讲一个小故事那么得意了,数学教育工作者越来越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课堂教学以教材为蓝本,而我们平时的德育工作又多数是独立的,如果在教材中努力地渗透德育或者如何使教材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思考题。
而且新的课程标准也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数学教育中德育工作的价值裴斯泰洛齐是一位民主主义教育家,他不愧为一名教育改革家。
他倾其一生探索教育的革新实验和教育理论,为世界教育史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教育理论给我们提供了理论的平台,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时代,也让我们教育工作者有了更广阔的天地去施展。
诚然,裴斯泰洛齐所倡导的要素教育,对于我们指导我们现在的工作还是起着不可忽视的导领作用的。
作为一名初中的数学教师,我在工作中,日渐发觉这一要素理论对我们的指导作用的强大,我们的学生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各有不同,而且受遗传和社会影响很大,那么我们要想使所有的学生都受到公平的教育,那么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教育的和谐的发展和均衡的发展。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北师大版和华师大版为例
为了提高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教学效果,建议在编写教材时增加数学史内容比 重,丰富表述方式,并适当加大知识点的难度,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同时,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积极融入数学史内容,培 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机,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参考内容
引言
随着数学教育的不断发展,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逐渐受到广泛。数学 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 创新意识。因此,本次演示以北师大版和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对其中 数学史内容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深入了解两个版本教材在数学史内容方面的异 同点,为数学教育的优化提供参考。
2、表述方式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数学史知识。此外,教材还设置了“阅读”板块,专门介绍数学史上的 趣味故事和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贡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表述方式上略显单一,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片和 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相对较少。
2、表述方式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内容多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容 易理解数学史知识。此外,教材还设置了“阅读”板块,专门介绍数学史上的 趣味故事和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贡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表述方式上略显单一,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图片和 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相对较少。
文献综述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研究一直是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国内外学 者从不同角度对数学史在数学教材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发现,数学 史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新课标教材中数学史内容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教材为例
初中新课标教材中数学史内容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教材为例刘超【摘要】@@ 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张奠宙先生曾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期刊名称】《中学数学》【年(卷),期】2011(000)012【总页数】5页(P1-5)【作者】刘超【作者单位】832003,新疆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数学史对数学教育的意义已得到越来越多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张奠宙先生曾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利用数学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指导并丰富教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构筑数学与人文之间的桥梁等.《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每一个学段的“教材编写建议”都有“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这一条目.作为一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这一视角来关注数学.一百多年前,德国数学史家汉克尔(H.Hankel)形象地指出:“在大多数的学科里,一代人的建筑为下一代人所摧毁,一个人的创造被另一个人所破坏.唯独数学,每一代人都在古老的大厦上添砖加瓦.”数学是积累的科学,它本身就是历史的记录.或者说,数学的过去融合在现在与未来之中.当前数学课程改革需要数学史;浩瀚的数学史海洋里具有丰富而鲜活的生长基因,是转化为教育力量的原生态标本和宝贵的文化资源.数学课程需立足学科本源,推本溯源、返璞归真.数学史融入数学课程,需要把数学史的史学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由此可见,一套好的教材若要返璞归真地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必须融入一些数学史知识,这也使得在推进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审视实验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与分布显得十分必要.基于上述认识,本文以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三个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中的数学史内容为载体,分析比较三套新课标教材中数学史内容与课程的整合情况. “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中的数学史内容,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由表可知,三套教材除了古算题这一数学史呈现方式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将数学史作为阅读的材料.人教版将这一形式称之为“阅读与思考”,北师大版称之为“读一读”华东师大版称之为“阅读与思考”;二是以专题片断的形式呈现数学史内容,主要是在正文中加旁注,在正文的边空中介绍.例如对数学家的简介,对一些数学名词由来的介绍等等;三是数学家头像及生平简介以及古代数学巨著书影;四是有有较少的在章前语中涉及的数学史内容.章前语中的数学史相对简略,主要是为了说明本章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所涉及的史料不完整.最后一种呈现形式是在具体教学内容中融入数学史.这一呈现形式非常之少,基本上都是通过简单的史料来作为引入新知识的铺垫,史料就是作为问题情境来使用,没有深刻挖掘史料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方法.三版本教材关于数学史内容的处理呈以下几个共性特点.第一,数学史内容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标准》建议采取多种形式体现数学史,然而从各版本教材的编排来看,“阅读材料”仍是数学史的主要表现形式.据统计,人教版有16处;北师大版有28处;华东师大版有23处.这些“阅读材料”用方框框起来,放在相关章节的尾部,这种处理方式给教师和学生的印象是这些内容是补充材料,可学可不学,可看可不看.一些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紧迫、以及考试压力与班级年级学校竞争,常常牺牲了这些数学史材料在数学课上应有的地位和价值.可以想见,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大部分学生与教师对此部分内容将会置之不理,其所期待的教育功能仍得不到体现.即便是这部分内容得到了师生的认可与教和学,由于其是在简单理解数学史的基础上加以选择、穿插和编排的,因而也不会获得其本身所预期的育人功能.相比而言,北师大版教材的“读一读”阅读材料选取的史料真实、丰富、详尽,有利于学生全面整体地学习数学知识,而且“读一读”的版面设计风格优美,再附上数学家头像以及数学古籍著作书影,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第二,数学史内容有待进一步丰富.数学史是数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标准》指出数学文化应体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从整体上看,首先,各版本教材中反映数学应用价值的内容不少,但大都只是简单的应用,没有表现出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其它领域的促进作用;其次,反映数学人文价值的材料偏少.虽然在页边空白处有数学家的简单介绍,也附上了头像,但是仅凭数学家的生平简介很难感受到数学对人类精神的影响;再者,关于数学美育的内容几乎没有,在最能体现数学美的“空间几何体”部分的编写中,各版本教材只在章头图中提及建筑中的美感,在正文中却很少涉及,在“阅读与思考”中数学美育的比重太低.第三,数学史内容的学术性太强.数学历史的介绍是数学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但是各版本教材“阅读与思考”对数学史内容的处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大都只做了历史性地介绍,只是照搬了数学史上的有关事件,并未作任何加工.这种原汁原味的数学史资料显然难以引发中等学生,特别是差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难以把握.第四,无论是表层的内容分布还是深层的文化价值负载,三套新课标教材对于数学史内容的体现都表现出了强烈的欧洲中心主义,缺乏多元文化的观点.客观地讲,数学教材中多元文化问题的分析可以从国家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及团体文化四个层面展开.国家文化体现对国外数学成就的包容度;民族文化体现对国内民族数学的包容度;区域文化主要表现在对城市文化与农村文化的包容度上;团体文化主要体现在对各团队文化的包容与形象的塑造上.总而言之,数学史内容的选择应体现多元文化的观点.第五,教材各章节数学史内容的分布不均匀.据表1,三种版本教材中“勾股定理”一章所包含的数学史数量都是最多的,其融入教材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关于勾股定理,可直接转换成教学资源的史料较多,拿来即可用.而其它知识点方面,数学史资源则相对缺乏,几乎没有与具体知识内容密切相关的且有深度的史料.这是值得数学史家、数学教育研究者反思的,我们应重视与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关的数学史资源的开发.第六,古算题融入教材作为课后习题这一数学史的处理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也是要大力提倡的.这些古算题及其求解提供了相应数学内容的现实背景,揭示了实质性的数学思想方法,蕴涵了数学家为之奋斗的曲折历程与苦乐体验,展现了广阔而生动的人文背景.教师在对这些古代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首先应具体地分析每一个问题的诞生与发展,然后应侧重对历史上所用各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数学思考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实践多元文化关怀.这一处理方式也启发我们应多角度、多功能地开发数学史融入教材的方式,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不应仅仅限于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三种版本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比较发现,数学史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在实验教材中也占据了一定的位置,教材中的数学史在数量上有较多增加,选材的视角也有所拓展,这较之以前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观.但从数学文化的角度理解数学,从数学文化史的角度理解数学史,在现行教材中不仅体现得很不够,还存在简单化倾向等问题,恐怕难以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文化”之精神.数学史对于数学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德国学者H.N.Jahnke在第18届PME大会报告中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回归源头能使我们获得对思想过程的重要认识,更加清晰地理解现在的问题.”他认为,融入数学史的重要性不仅是为了激发学习动机等外在目的,而是把数学发展中同时期的和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联系起来,使数学史成为支持教与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含有课堂对话和课堂活动的自然情景,不同时期的数学文化则联系着数学的生长,教师通过对数学假设、理论、特征的理解、诠释和融入,让学生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掌握数学知识的建构意义、思维模式以及发生发展的形式,不仅实现数学认知的发展,同时也是更重要的,实现元数学认识的发展.数学史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目前的阅读形式外,应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知识接受水平对数学史内容进行选择、编排.譬如连环画、卡通画等形式,也可将数学游戏、数学名题等编进数学史内容,这样更易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的长久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在编排方式上,应遵循着螺旋上升的原则,选择学生“必须”了解的主题,并以此统领相关史料,在各个学段以适合学生的不同方式、系统连贯地呈现.这样,不仅可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可发展学生的数学“时间—历史”发展观.教材选取的数学史内容,不仅应当向学生展现中国古代数学及其观念、思想、方法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以及在今天可能仍然具有的某些重大现实意义;同时也应当引入多元文化的数学,帮助学生消除民族中心主义的偏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认识整个人类文化对数学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并学会欣赏丰富多彩的数学文化.就教材中数学史内容的选择而言,以适宜的主题来统领相关古今中外数学文化中的史料,是一个应该并值得持守的原则.此外,便于教学使用的数学史资源亟须开发.但现实情况是,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显示出这类资源的匮乏,这似乎已成为数学史融入的共同瓶颈.2005年在西安召开的我国第一届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闭幕时的总结性倡导是出版与数学教材相配套的数学史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参考书及案例.因为当时会议上提出进行HPM案例的征稿启事并评比,可是会后收到的稿件(仅有6篇),没有一篇是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意义上的案例研究.数学教师不可能做“无米之炊”,而依靠教师来开发这些资源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务之急是数学史家、数学教育家、HPM研究者和数学教师主动联合起来,共同努力,尽快开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数学史资源库.当然,作为权宜之计,也可以首先组织翻译一些较好的国外资料.数学史是为数学教学活动服务的.因此数学史的融入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教学中直接引入数学史.这种形式是正常教学的辅助形式,不直接改变本来的教学,旨在提供历史资源——单独的史实或完整的数学史.数学史的融入也可以是间接的,即基于历史启发的教学.我们知道,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如何使用理论和概念,而是提供有关“为什么”的解释和引导.基于历史启发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有关学习主题的历史演进知识.在此基础上,甄别历史演进的关键步骤,如关键的思想、困难和问题等.随后,改造这些关键步骤,使之便于在课堂上使用.这要求教师熟悉数学发展中的困难以及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在历史的启发下选择问题、激发动机,为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在此基础上,给改造后的步骤配备难度递增的系列问题.教师是数学史融入的主体.数学史融入的过程是数学史从历史形态走向教学形态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诠释、加工、再创造数学史的过程.为了实现数学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必须加强教师的数学史修养.教师必须充分认识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准确理解数学史的知识意义和方法意义,合理地选择适应学生学习需要的历史材料和使用方法.首先,教师必须了解本学科的基本发展史.重要任务就是精心选择那些和教师将来的教学有关的数学史知识,并对它们的教育意义加以分析.这个任务需要联合数学史家和数学教育家的共同力量来完成.在此基础上,确定其中关键的发展步骤,比如一些认知障碍的出现.然后再按照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构建这些关键步骤,直接或间接地使用历史材料设计教学方案.历史资料是教学设计、教学实验的灵感来源和控制手段,但是使用历史并非简单地重复历史事件或评论历史事实,而是通过改良使历史过程有更好的引导作用.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必须谨慎地对待历史和教学,考虑到两种环境的区别:历史与课堂的优势和局限分别是什么.只有做好两手充分准备,才能根据不同水平不同类型的学生,恰如其分地将历史的资料转化为教学的材料.此外,在实际教学设计中,教师不仅要考虑数学史,还要考虑其它教学要素,如教学内容、教材、课程标准、数学理论等.可以向自己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有没有必要引入数学史?和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在哪里?数学史对学生认知的贡献在哪里?如何表述它们?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做出自己的诠释和理解,然后才能进入教学过程.总之,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任何一个教学要素都可能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史,不仅要考虑数学史资源的内部关系,还要考虑数学史与课程要求、教材、学生的认知结构等要素的关系以及融入的价值取向和使用方法.只有多角度分析数学史的教学意义,提高教学设计和课堂活动的效益,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史融入的教学价值.【相关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林群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3 马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王建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Fauvel.J&Maanen.JHistoryinmathematicseducation[M].Dordrecht:KluwerAcademicPublishers,2000。
以德育人 以史育人——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三、 以德 育 人 。 铸 炼 师 德 始 自律
教 材 中的 德 育 素 材 例 析
数学教材中有很 多现成的德育素材 ,这些 素材 不 仅 可 以加 强对 学 生 的爱 国主 义 教 育 ,强化 学 生 的 民族 自豪感 , 也 能 够 增 加 学 生 对数 学 史 的 了解 , 激 发 学 生 对 数 学 的 兴趣 , 从 而 增强 学生 的求 知 欲 。 学 生 在 了解 数 学史 的过 程 中 ,也 能 够 进 一 步 了 解前 人在 数 学 发 展 道 路 上 巨 大 的 付 出 以及 坚 韧 不 拔 的毅 力 , 在 潜 移 默 化 的情 感 陶冶 中逐 渐 培 养 学 生 实 事求 是 的探 究精神和持之以恒 的学 习态度 。 例如 ,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 材中阅读材料《 中 固古代的分数运算》 , 材料较简洁地介绍了中罔古 代 的数学经典著作《 九章算术》 中关于分数的运算。教 师 可以此为契机 , 将材料展开 , 先让学生通过 自行查 阅 资 料 ,然 后课 堂交 流 ,制 作 数 学 小 报 等 一 系列 活 动, 将《 九章算术 》 中关于分数运算 的部分展开学 习。 教 师 的 作用 体现 在 ,查 阅知 识 前 给 予 学 生 明 确 的 学 习 目标 , 学生在明确的 目标指引下 , 能够更加有效 地 实施查阅。首先 , 通过查阅资料 , 增强了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 动性 , 逐渐形 成 自主探索 的学 习态度 ; 其次 , 在查阅的过 程中 , 逐渐形成 自己的学 习方法 , 学会 建 立 自己的知 识库 , 优 化 自主学习方法 ; 最后 , 在使 用 网络搜索 的过程中 , 通 过相关链接 , 扩充知识领 域 , 提升在复杂 的网络信息 中筛选有价值信息 的能力。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作者:谭泽媚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9期摘要:德育教育是目前学校和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不仅会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为数学老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渗入德育思想,要深入挖掘德育教育的契机,充分的利用德育资源,只有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德育发展的目标,积极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学中的德育资源,才能够实现的德育教育的需求。
本文通过从增强对数学知识中德育资源的挖掘、利用数学教材、生活情境德育教育等,对德育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德育资源利用开发小学数学前言小学数学是一种异于其他的文化传承,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具备数学逻辑思维,才能够更好促进学生的发展。
所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三观,即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而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观、伦理观培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教学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的利用数学教学中的道德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传承德育文化作用。
一、增强对数学知识中德育资源的挖掘(一)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数学精神的内涵主要包括数学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求知精神以及数学理性精神等。
通过对这些精神的培养,不仅是数学教学的目标,而且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
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具有探索能力、求知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才能让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发展。
据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基本上没有机会能够运用他们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并且在踏入社会之后,在一到两年的时间,就会把60%的知识所遗忘。
然而在小学阶段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则是记忆最深刻的。
以算学和图形为例: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法、图形面积的计算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但是对于勾股定理、概率等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复杂的。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浅析
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浅析摘要:怎样在初中数学课程目标中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宏观角度和个人角度以数学史作为切入点,从研究背景出发,通过论述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和渗透方法,整体上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和为提升公民数学素养提供的借鉴。
关键词: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数学史;初中数学教学学科核心素养是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品质、关键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在数学学习和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2】”怎样在初中数学课程目标中和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宏观角度和个人角度以数学史作为切入点浅析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数学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以期为提升公民数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背景根据笔者所在地区所使用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科书)不完全统计发现:教科书里数学文化涉及于数学史、数学家、算法、奇妙的数学世界、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等7个方面,分别以阅读材料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形式呈现,分别穿插于章节教学,章节知识点的呈现过程中部分数学历史背景教科书介绍的比较少,比如:这个知识点是谁、在哪里、在什么时间、为了什么、如何发现的、解决了什么?往往在哪里、在什么时间容易被忽视,这种现象在其他版本的教科书中也同样不同程度的存在,根据中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在其个体学习过程中对其知识的产生过程的渴望度不仅仅是小学阶段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更是由此引发的个体数学思考及个体数学思维的创新,而这种思维过程通过对后续生活中对社会、历史的不断认知提升而表现的越来越浓厚,正是基于此种教学现象,笔者从数学史教育出发进行数学教学研究,以期提升公民数学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基于数学史的数学学科德育内涵课例分析
案例分析
下面以一个高中数学课堂为例,阐述数学学科德育在课堂上的实施方法以及 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关系。
案例:等差数列求和
在等差数列求和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实际背景的问题,如求和 工资、水电费等,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了解等差数列求和在实际生活中的 应用价值。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如高斯、莱 布尼茨等,引导学生学习他们勤奋好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品质。
在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解决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如“调查本 班同学的家庭用电情况,计算家庭用电的月平均消耗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 通过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关爱环境的意识。
在反思总结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等差数列求和的规律和方法,以及在 解决实际问题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反思在解决问题过 程中所体现的德育精神,如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团队协作、关爱环境等,从而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高中数学中还有一章内容为“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研究随机现 象和数据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德育内涵方面,该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 力和科学思维方法。利用数学史中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概率与统计的起 源、发展和应用,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丹麦数学家棣莫弗在研究赌博中的概率问题时发现的中 心极限定理等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率与统计的 知识和价值,进而提高其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思维方法。
思考总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数学学科德育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 展的人才,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等。然而,当前教育环境下数 学德育还存在一些难点,如教师对德育目标的把握不够准确、教学方法不当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德育生态构建——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德育生态构建——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在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普及性强的学科,在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构建良好的德育生态,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本文以《有理数的乘法》这一数学知识点为例,探讨在课堂中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德育生态的构建。
一、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批判思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维激发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发现问题的本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时,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当我们将两个正有理数相乘,结果是正数,那么当我们将一个正有理数与一个负有理数相乘,结果会是什么呢?你们有什么猜想?”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尝试进行推理和解释,从而培养其批判思维。
二、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方式。
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小组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们一起探究和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准备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要求学生分组合作,并通过讨论和互相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们相互倾听、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情感教育在学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数学课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积极的情绪氛围中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为此,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赞扬和鼓励学生的正确答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意关注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和辅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教授《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奥妙。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要求学生用有理数的乘法进行解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德育生态构建——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
Read and Write PeriodicalJune 20212021年6月第18卷第06期Vol.18No.06读与写杂志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课堂德育生态构建———以《有理数的乘法》为例赵永旺(山东省广饶滨海学校山东广饶257300)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德育教育逐渐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也逐渐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基础上,融合德育生态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一定要端正心态,积极寻找新的授课方式以一个引路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们的核心素养能够更好地发展。
本文将以《有理数的乘法》作为教学案例,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实现核心素养与德育生态教育的结合。
关键词: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有理数乘法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21)06-0333-01如今,教学重点不再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上,而是需要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创新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当今社会上,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初中数学更应该从学习知识走向德育教育从单纯地掌握数学技能转变为思想和道德的修养,在这个过程里面,孩子们不仅能够学到数学知识,还能够获得身心的提升,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1采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道德品质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习到知识,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塑造人性品格,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很显然,在德育教育逐渐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注意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为学生量身定做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德育教育为重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并不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跟环境保护结合起来。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我国良好天气的百分数,问我国良好天气的天数是多少?通过简单的问题,让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 (2)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核心素养是指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个体通过实践、思考和体验不断提升的价值观、能力和素养。
在21世纪,数学教育的目标已经从知识教育转向了能力和素养教育,使得德育在数学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本文将分析在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德育渗透的具体表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体现了文化、技术、经济和社会等众多维度的不同要素,是面向21世纪全球信息化时代,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适应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跨文化交流和领导能力等素质的基本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应以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为目标,贯穿德育渗透。
德育渗透的意义在于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1、培养学生的品格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具备执着、耐心、坚持不懈和发掘问题的能力。
通过数学学习,学生可以体验到数学思维的深度、推理能力的训练等过程,从而培养他们的品格。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面临困难和挫折,但是如果学生能够坚持不懈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实践中,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优秀的素质。
2、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需具备诚实、负责任等道德素养。
教师应该通过数学问题的设计和课程的安排来培养学生的共性道德素养,例如精神实质、合作、友好、平等、尊重、公正、勤奋、诚信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尊重他人、认真分工合作、神情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培养他们的优秀的道德观念。
第二部分:具体的德育渗透实例德育渗透在数学教育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课堂上或书面作业中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心理数学教师可以通过数学问题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机会,帮助他们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例如,通过数学问题的分类、组合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思考数学问题。
挖掘数学资源,渗透德育教学
挖掘数学资源,渗透德育教学作者:刘正俊张宝芹来源:《新课程·中学》2019年第05期摘要:德育对塑造学生思想品德、培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德育。
而作为初中阶段的主要基础学科之一的数学学科,具备较强逻辑性的同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着紧密联系。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渗透德育思想,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教育目标,促使德育思想能够贯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资源;德育渗透在当前课程教育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标对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其要求教师在重视学生对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合理地渗透德育内容,有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品质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那么,应该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呢?一、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数学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首选资料,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挖掘教材中与德育相关的内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学,从而促使学生在无形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
因此,数学教师必须要善于利用数学教材,充分挖掘其中的德育资源,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的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教师可以以解放战争时期为背景,给学生出示下列形式的习题:解放战争时期,我国解放军在三大战役中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人数106万人,战役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歼灭人数分别人x人、2x人和x2人,那么请问x是多少?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介绍解放战争时期的艰难和辛苦。
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既能加强对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理解和掌握,又能深刻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促进他们思想境界、道德水平的提升,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提高自身能力,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良人才。
数学新教材的德育资源开发(讲座电子版)
教师与教材挖掘——以初中数学新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研究为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乐山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导杜学元dxysctc@466419778@2013-12-21一、探讨数学新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的背景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三、对几个核心概念的说明四、初中数学教材德育资源开发的主要理论五、初中数学教学大纲(标准)对德育的相关要求六、初中数学新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现状七、初中数学新教材所蕴含德育资源开发的策略一、探讨数学新教材所蕴含的德育资源开发的背景1.人们数学价值观的改变我国数学家齐民友所说:“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在过去和现在都大大地促进了人类思想的解放。
历史已经证明,而且将继续证明:一种没有相当发达的数学的文化是注定要衰落的,一个不掌握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民族也是注定要衰落的。
”①如何以新教材所展现的以及未展现的数学文化来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材编写者要努力去完善的问题。
一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留给我们的忠告②这是一个经典的故事:一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国纳粹集中营中遭受过非人折磨的幸存者,战后辗转到美国,做了一所中学的校长。
每当新教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新教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见到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到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
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了什①郑毓信著:《数学文化学》,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353页。
②/blog/html/83/... 2013-05-14。
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
你们的努力决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
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写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2.和谐社会对于数学的需求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数学语言出现在普通公民的社会生活中,如在每天的报纸和公众的政策讨论中被广泛使用的图表、统计数据、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统计与概率、运筹与优化以及系统分析与决策等等都已经成为社会的需要。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德育教学探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德育教学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而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素养,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提倡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德育教学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那么,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如何开展初中数学德育教学?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核心素养与数学德育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数学德育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数学德育教学不仅仅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其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和素养。
这其中包括了数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培养。
而这些正是核心素养所倡导的。
二、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的内容1. 培养数学思维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数学德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不仅仅是解题的思维,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他们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创新能力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有时会面临困难和挫折,数学德育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毅力、耐心和自信心,让他们面对困难时能够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1. 融入课堂教学数学德育教学需要融入到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数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特色活动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数学德育特色活动,比如数学科普讲座、数学文化节、数学创意作文比赛等,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
3. 优化学习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数学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
4. 教师示范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示范,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和德育情感。
数学德育教学的评价方式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情感态度和数学品质等多方面的表现。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还可以通过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基于七年级HPM课例挖掘德育元素
基于七年级HPM课例挖掘德育元素发布时间:2022-03-24T01:53:01.718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月25期作者:马丽娜李树平[导读] 基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视角,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从马丽娜李树平(牡丹江师范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157011)【摘要】基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视角,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课程目标,从若干七年级HPM (History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的缩写,意为数学史与数学教育)课例中挖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元素,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旨在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史融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作为学科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 HPM课例数学学科德育德育元素【中图分类法】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丘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成为贤能君子的首要条件,所以“君子怀德”《论语·里仁》,君子经常所想的就是道德,这是最根本的问题。
他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要地位。
[1]要将道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而道德教育融入数学课堂也是课程思政的途径之一。
立德树人作为当今教育的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是新时代德育工作必须要破解的首要课题[2]。
而课程思政创生了一种全新的课程观,期待学习者实现知识与道德、价值、精神的内在融合,旨在有效拓展并充分发挥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
[3]如何将德育教育落实在中学教学呢,数学教育在其中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称“课标”)就包含对数学学科德育的课程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数学史与德育教育
数学史与德育教育数学史是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数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更是为了开拓人类思维的边界。
而德育教育则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数学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以及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德育教育中。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发展历史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本质。
数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比如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
这些文明都有自己的数学体系和解题方法,为后世的数学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通过学习数学史,我们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一次的突破都离不开前人的努力和智慧。
数学史与德育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数学史中的许多数学家都是为人类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他们不仅在数学领域有杰出成就,同时也具备了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操守。
例如,欧几里得是古希腊的一位著名数学家,他以其《几何原本》对几何学做出了深刻的贡献。
同时,他也是一位敬业、谦虚和勤奋的学者,他的品德和行为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通过学习数学史中这些伟大数学家的故事,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
如何将数学史融入德育教育中呢?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史中的故事,向学生介绍这些伟大数学家的生平和成就。
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感受到数学家们对数学的热爱和执着,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数学史中的道德问题,例如数学家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是如何坚持不懈的。
通过讨论这些道德问题,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数学史相关的德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数学博物馆、举办数学史知识竞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史,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数学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可以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很好的支持。
通过学习数学史,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数学的发展历程,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 稿 日期 :0 7 l 一 2 20一 O 6
作者简介 : 永攀(96 , , 康 17 ~)男 安徽 宿州人 , 华师范 大学 四 西
川 省 教 育 发展 研 究 中 心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 学 元 研 教 杜
(94 , , 1 6 一)男 四川仁寿人, 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 省教育发展研究 中心常
对北京师 范大学版的初 中数 学新教材 中的数 学史进行 审视 , 并进一步探 讨笔者的一 些粗 浅看法 。
关键词 : 要素教 育; 中数学 ; 初 新教材 ; 学史; 育资源; 数 德 审视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3 G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9 3 (0 8 O 一 O 2 一 O 10 - 7 52 0 )2 O 4 4
要素 方法 ” 每个 人 在 德 、 、 几 方 面都 受 到 的 为 智 体 文 拟从裴 斯泰 洛齐 的要 素 教 育 理 论 角 度 对 北 京 师 范 过 “ 教 育要 和谐 的发 展 、 衡 的发 展 。 均 大 学版 的初 中数 学新 教 材①中 的数 学 史 进行 审 视 , 在 分 析该教 材对 数学 史 资 源 开 发 的 优 势 与 不 足 的基 础
维普资讯
20 0 8年 4月 f e tAn u ie st o r a s h iUn v r iy oW
Apr 2 0 ., 0 8
Vo. 4 NQ 12 2
要 素教 育理 论 视 角下 数学 史 所 蕴 含 的德 育 资 源开 发
以北 京 师 范大 学 版初 中数 学教 材 为例
康永攀 , 学元 杜
( 西华 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 育发展研 究 中心 , 四川 南充 6 70 ) 3 0 2
摘 要 : 学史中所蕴含 的德 育资源越 来越 受到专家、 数 学者和数 学教 育工作者 的重视 。从裴 斯泰洛 齐的要 素教 育理论 角度
,J 最 ,2 课 堂教 学是实 施 德 育 的主 阵 地 。然 而课 堂教 学 点 。[ ∞ ‘ 复杂 的感 觉 印 象 是 建立 在 简 单要 素 的
又以教材为蓝本 , 因此如何在教材 中渗透德育 ; 如何 基础 上 的 。你 对 简单 的要 素完 全 弄清 楚 了 , 复杂 的 最 ,J ,H 。 使数学教材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 , 显得尤为重要 。新 感觉 印象也就变得 简单 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 裴斯泰洛齐所倡 导的要 素教育 , 要求初等学校通 的课程标 准也 把 德 育 教育 放 在 十 分 重要 的地 位 。本 出,
关 系 。随着孩 子 的长 大 , 他又 逐渐 扩 大到爱 家庭 里 的 其他 成 员 , 后 发 展 到 爱 其 他 人 , 全 人 类 。他 的 这 最 爱 “ 道德 的 自我 发 展 的基 本 原 理 ,。H ’对 今天 基 础 ,J % , [(
一
况, 进而推动社会的改 良。在世 界教育史上 , 他第 一 教育 改 革 中有 效 实施 青 少 年 德 育 仍 然 有 着极 强 的现 个 明确 提 出“ 教育 心理 学化 ” 口号 , 且 在教 育 革新 的 并 实意义。尤其对于距离德育最远的数学学科 , 其德育 实验 中对教 育心理 学化 进行 了具体 的尝试 , 此基 础 在 功能正被逐渐地弱化 。相当多的学生对数学 的功利 上 提出 了他 的要 素 教 育 理 论 [ 。开 创 了教 育 教 。 ] 主义 倾 向还未 能转 变 , 仍将 整个 数 学 学 习的 目标锁定 学 工作 的新 时代 。 在考试成绩上 , 只是 为了考试 而学习数学 , 一旦考试 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 初等学 通过 , 不愿 意再 碰数 学 了 。因此 如何 发 挥数 学新 教 就 校 的各种教 育都 应该从 最 简单 的要 素 开始 , 后 逐渐 然 转到 日 益复杂的要素 , 以便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和谐 发展 [( 。裴 斯 泰 洛 齐 之所 以致 力 于探 索 要 素 教 1 J 育, 是因为要素教育在他 的心 目中 占有相当重要的地 位。他说 : “ 初等教育从它的本质讲 , 要求普遍的简化 它 的 方 法 , 种 简 化 是 我 一 生 所 有 工 作 的 出 发 这
上 提 出两 点建议 。
裴斯 泰洛 齐 的要 素 教 育 理 论 中关 于道 德 教 育 的 论述 更具 特 色 。他 认 为 道 德 教 育 的任 务 在 于 唤 醒 和 促进 儿 童“ ” 种 子 的 发展 , 养他 们 对 人 们 的 爱 。 爱 的 培 并且 一 直把德 育 看 成 是 培 养 和谐 发 展 的 人 的极 为 重 要 的方 面 。在 他 看 来 , 童 对母 亲 的爱 , 道德 教 育 儿 是
最基 本 的要 素 。这 种 爱 的情 感 发 自亲 子 之 间 的 自然
1 裴斯 泰洛 齐的要 素教 育理 论 裴斯 泰洛齐 是 1 9世纪 瑞 士著 名 的 民主 主义 教育 家, 也是 一百多 年 来 世 界上 享 有 盛誉 的教 育 改 革 家 。 他 一生克 服重重 困难 , 十年 如一 日地 致 力于 教 育 的 数 革新 实验 和教 育理 论 探 索 。为 通 过 教 育 提 高瑞 士 民 众 的素质 , 改善 瑞 士平 民 、 特别 是 乡 村 贫 民 的 生 活状
务 副主任 。 士研究 生导 师 。 育学 博 士, 硕 教 教授 , 研究 方 向: 教育社 会 学 、 育史 、 等教育学 。 教 高
维普资讯
材 的德育功 能 ?如 何 开 发 教 材 的 德 育 资 源 ?成 为被 情感 要素 , 建 了一 个可 以和数 学对 话 的平 台。 即使 搭 广 泛关 注 的热点 。 2 新 教材 中数 学史 德育 资源 开发 的优 势 数 学史 在新一 轮 数 学课 程 改 革 中得 到 了广 泛 的